一位青年在那静静地画着,吸引来了许多爱鱼的人,有老人、有孩子、还有青年。他们纷纷议论着,赞叹着。
有一个穿着绿衣服,肩上背着一个斜挎包的小男孩瞪着大眼说:“哇塞,画得太好了,就像活了一样啊!”这时有一个小女孩因为个子矮小,看不到画画青年的画面,就问:“哥哥,这位叔叔在画什么呀?我也想看看。”穿绿衣服的小男孩边把自己站的位置让给小女孩,边对她说:“快来看吧,叔叔正在画金鱼呢。画得可逼真了,真可爱!“一位身穿绿方格衬衫的阿姨,看上去和画画青年年龄差不多,也赞不绝口地说:“你看这鱼画得一丝不苟、活灵活现,仿佛游到了纸上。”一个好容易才挤到人群里面的小伙子充满幻想地说:“要是我能画出这么漂亮的鱼该多好啊!”那位站在青年身旁,一直默默观看的老人,终于开口赞叹道:“画得不错,这小金鱼摇头摆尾的形象多生动呀!看见他,仿佛看到了我年轻时的模样,这小伙子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原来,这位老人是一位当今知名的画家呢。对于大家的夸赞,画画的青年仿佛什么也没听见,依然认真细致地在作画。
人群中又传来一番议论。有的说:“上次我们来喝茶,就见他站在鱼池边全神贯注地观察金鱼呢!”对,对!我每次带孩子来玩,都会看到他专注画鱼的身影。“另一个怀抱婴儿的年轻妈妈也说。还有一位中年伯伯说:“这个年轻人画鱼简直到了忘我的地步呀。”
青年专研画画一丝不苟、神情专注,他的这种忘我的精神令我钦佩。我一定要向他学习。
投影仪显示学生的问题:
(1)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
(2)青年怎么和鱼融为一体
(3)这位青年举止特别在哪儿
(4)这位青年特别在哪儿
(5)鱼先游到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两者是什么关系
(6)鱼游到了纸上和鱼先游到心里两者是什么关系
(7)鱼游到心里怎么理解
(8)鱼先游到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之间是什么关系
师:同学们提了这么多的.问题,其中有重复的,咱们把它拿掉
(教师梳理问题,拿掉前面重复的问题(4)(5)(7)(8)。)
师:现在还剩下这几个问题,根据课文的顺序,看看我们应该先理解哪个问题
生:先理解这位青年举止特别在哪儿这个问题。(教师随机排序并画上序号)
生:再理解青年怎么和鱼融为一体。
生:第三个理解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
生:最后理解鱼先游到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两者是什么关系。
师:你们说得真好!
[评析:每个小组的代表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这些问题具有共性,也是应该解决的重点问题。巧妙的是教师首先让学生自己把问题写在胶片上,自己走到前面用投影仪放出问题;然后教师帮助学生梳理问题,把重复的问题去掉;再启发学生按照课文内容叙述的先后,调整了顺序。教师精心设计的这个教学环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主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