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笼罩的二十四桥上,吹箫歌女披着银辉,宛若雪洁冰清的玉人,悠扬宛转的箫声飘散在虽冰未寒的江南秋夜,回荡在青山绿水之间。
扬州,这个美丽的地方。它没有北京的雄伟壮观,没有桂林山水的平静,也没有上海的高度信息化。它有的是那一座座园林、寺庙、骚人墨客和他们的`故事。
漫步在扬州且深且长的古巷之中,心中不时涌起阵阵激情。它不同于北京的胡同、上海的弄堂,它有着自己的宁静与安详。置身于其中,我仿佛感受到古巷满怀热情跳动的心、那深沉而舒缓的呼吸。我仿佛见到夕日的商人们在古巷中穿梭的身影,古巷人民纯朴而可亲的含蓄一笑,空气中洋溢着的,有着一种深切的古巷人不朽的人生品格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内涵。我为古巷所痴迷、所陶醉。古巷千古长存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的意志。
阳春三月,站在瘦西湖外,烟花由柳絮伴着如煦的春风从你的脸上抚过,轻轻的,柔柔的。步入瘦西湖,租一条船,荡漾在瘦西湖上,两岸绿树葱郁,姹紫嫣红,亭台楼阁,雕梁画栋……湖面上桥梁横跨,造型各异,游船交织,水草丛丛,荷花朵朵……湖面曲折,蜿蜒,时宽,时窄,时直,时曲,给人以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
美丽的五亭桥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侵蚀,依然凝静庄重地伫立在瘦西湖上,五个亭子依旧错落有致地立着。阳光下,微风中,五亭桥金光闪闪,银铃声声,远远看去,如一朵硕大的莲花浮在水面上。每当夜晴月满时,五亭桥十五个桥洞中各衔一月,金波荡漾,众月争辉,富有诗情画意。清朝诗人黄惺庵吟道:“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
瘦西湖,对于这个名字,或许不少人都会提出疑问,它与杭州西湖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叫瘦西湖?这可源于清代诗人汪濠欣赏这里秀美景色,便作诗称赞:“垂柳不断接线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从此,“瘦西湖”之名广泛传天下。
个园中四季假山,山石怪异。“尽石之妙”的春山,朴素淡雅,纤巧秀媚。夏山宛如一座依山临水的石头房屋。石屋左右峰峦耸峙,其下池水澄澈,秋山气宇恢宏,山势峻伟,非黄山,却神似黄山。冬山纤巧,犹如满园积雪初融,给人以冬去春来之感。传说,个园四季假山乃是出自石涛和尚之手笔。
凡来扬州一游的人,都少不了去大明寺。它殿阁巍峨,松柏参天,林木葱笼,环境幽静,寺内建有栖灵塔,塔高九层,挺拔壮观,高入云霄,引来无数文人墨客登临,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刘禹锡的《同乐天登栖林寺塔》,白居易的《马梦得同登栖灵塔》等都广为流传。唐代高僧鉴真和尚曾是这的主持,这也是他东渡日本传教的出发地,大明寺西南有欧阳修任扬州知州时营建的平山堂,欧阳修曾在《朝中措平山堂中》写道:“平山槛倚晴空,山色有中无。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我的故乡扬州是一个很美丽的城市。扬州是座古城,人们都称古城扬州。这几年来扬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水更清了,树更密了小花小草也更旺盛了。马路变宽了,铁路也修好了现在我们扬州有火车了去哪旅游都方便了。扬州的润扬大桥最为壮观,是亚洲第1,世界第3长。
扬州月与天下月不同,扬州月多了几分朦胧与静谧。自古以来,人们描写扬州的诗句中,总少不了这个“月”字,“半湾新月漾银钩,瘦尽春城十二楼”,“今夜扬州月,清光已胜前”,“扬州好明月”,“明月满扬州”……
第一篇:扬州五亭桥
瘦西湖位于江苏省扬州市西北部,因湖面瘦长,称“瘦西湖”.窈窕曲折的湖道,串以长堤春柳、四桥烟雨、徐园、小金山、吹台、五亭桥、白塔、二十四桥、玲珑花界、吟月茶楼、湖滨长廊、石壁流淙、静香书屋等两岸景点,俨然一幅天然秀美的国画长卷.
长堤在湖西岸,长数百米.堤边一株杨柳一棵桃,相间得宜,是赏春的好地方.“长堤春柳”是扬州二十四景之一.沿长堤走到尽头,便见一圆洞门,上书“徐园”二字.门内是一池清水,遍植荷花,池周点缀各种形态的山石,几株翠柳迎风飘舞,景色宜人.
五亭桥建造在瘦西湖上,好像湖的一根腰带.桥上建有五座亭子,故名五亭桥.桥的造型典雅秀丽,黄瓦朱柱,配以白色栏杆,亭内彩绘藻井,富丽堂皇.五亭桥有15个桥洞,十五月圆之夜,每洞各衔一月,15个圆月倒悬水中,争相辉映,泛舟穿插洞间,别具情趣.
白塔距五亭桥不远,为砖石结构,共分三层,上置青铜鎏金塔顶,中层为完室,均作圆形;下层为台基,作正方形.整个造型是模仿北京北海公园喇嘛塔的形式构筑的.
小金山是湖中的小岛,原名长春岭,建于清代中叶.小金山四周环水,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山顶有“风亭”一座,是全园最高点.小金山西麓有一堤通入湖中,堤端为一方亭,名“吹台”.相传乾隆皇帝在这里钓过鱼,因而又叫钓鱼台.钓鱼台三面临水,各有圆门一孔.从钓鱼台前右侧看去,正中圆洞恰好收入“五亭桥”一景,左面圆洞正好收入“白塔”一景,俨然两张独幅画面,其借景手法之巧,令人钦佩.月观是临湖建筑的厅堂,四面皆为格扇,堂后是桂园.当8月桂花盛开之际,推窗赏月,清香四溢,天上水下两月同收眼底,此情此景,甚为动人.
在清秀婉曲的瘦西湖两岸,缀以熔南秀北雄于一炉的扬州古典园林群,形成移步换景、相互因借的山水长轴;名寺古刹和古城墙垣绵延相属,名胜古迹和历史遗存散布其间.风韵独具的自然风光和含蕴丰厚的人文景观相映生辉,是镶嵌在历史文化名城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第二篇:扬州五亭桥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的经典
这里真是风景如画,湖水碧波荡漾,波光粼粼。湖上不时有几条游船来来往往地穿梭着。湖中几条鲤鱼在水中嬉戏,溅出一朵朵亮晶晶的水花,“作出”了一圈圈的圆晕。湖边栽上了桃树和柳树,而且是每三棵桃树一枝柳,这不正是唐代诗人李白在春天赏花时所描写的“花红柳绿吗?加上这左一桥,右一亭的,真让人感到有一种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韵味儿呀!
最让我们流连忘返的是“五亭桥”。它坐落在瘦西湖的中心,站在五亭桥上能看见整个瘦西湖的美景。远远地遥望她,宛如湖上漂着一条古色古香的腰带,造型典雅而又秀丽,隐在绿柳花丛中,好似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俊美动人。桥上建有五座亭子,故名五亭桥。走到桥上坐下来,望着头顶的屋檐,上面画满了精美绝伦的壁画。壁画的四周镶着蜿蜒曲折的白色波浪花边,边框里面则是一些对称的图形,令人看了叹为观止,有种飘飘欲仙的意境,并不由地赞叹中国古代工匠师们巧夺天工的手艺。微风吹来,那飞檐翘壁上垂着的一个个小巧玲珑的铃铛叮叮作响,我眼前仿佛出现了几百年前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的情景。忽然,耳边传来导游的解说声,五亭桥造型大方秀美,黄瓦朱柱,配以白色栏杆,桥下列四翼,正侧有十五个卷洞,彼此相通。每年八月十五月圆之夜,每洞各衔一月,15个圆月倒悬水中,争相辉映,泛舟穿插洞间,别具情趣。难怪清人黄惺庵赞道:“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镜,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这时一阵阵凉爽的春风拂过我的耳畔,看着这水天一色的瘦西湖,听着风儿的甜蜜细语,让我觉得惬意极了.……五亭桥既可以供过往的游人们乘凉,也可为炎炎夏日送去一丝清凉,还为瘦西湖公园的美丽春景锦上添花,这更激起了我今后再游瘦西湖的念头。
当然,瘦西湖还有许多风景秀丽的景点,如白塔晴云、春流画舫、望春楼等。水中有座座亭台楼阁、水面座座古老小桥、水中条条鱼儿、岸上花红柳绿,好一幅国画长卷。
啊!美丽的瘦西湖,你是镶嵌在历史文化名城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令人神往的地方!
第三篇:扬州五亭桥
我的家乡在江苏扬州市,在这座风景秀丽的历史名城里,有很多有名的古建筑。其中,最有名的是风光秀美的瘦西湖,瘦西湖上有一座非常独特的桥,名字叫做五亭桥。五亭桥建在莲花堤上,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所建,因为建在莲花堤上,形状象一朵盛开的莲花,所以它又叫莲花桥。
五亭桥横跨在瘦西湖湖面上,整个建筑造型别致,比例适当,把稳重大方和玲珑剔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桥上建有极富南方特色的五座风亭,挺拔秀丽的风亭就象五朵冉冉出水的莲花。桥基由十二块大青石砌成大小不同的桥墩组成,共十五个桥孔,总长五十五米,显得非常雄伟壮观。
桥的造型秀丽,五个亭子,一个在中间,四个各两边,亭与亭之间回廊相连。中间的亭子是两层屋檐,两边的亭子是一层屋檐,上面有宝顶,四角上翘。宝顶是黄色的琉璃瓦,配上白色栏杆,亭子和回廊里绘有彩色的精美图案,显得富丽堂皇。每当夜幕降临,皓月当空,每个桥洞都倒映着月亮,真是一幅奇妙的图画。
五亭桥清秀的桥身和雄伟的桥基,搭配得非常和谐,看上去十分美观。难怪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评价:中国最古老的桥是赵州桥,最壮美的桥是芦沟桥,最具艺术美的桥就是扬州的五亭桥。
五亭桥不但是瘦西湖的标志,也是扬州城的象征。大家有机会一定要来扬州,去瘦西湖荡舟,看看这座古老又秀美的五亭桥。
描写扬州个园的
周末,我们去了扬州的个园游玩。
个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园主叫黄至筠,是个四品盐商,他十分喜爱竹子,把整个园都种满了竹子,据说当时园主想名为黄园,觉得太俗,又想起名为竹园,觉得太普通,最后发现竹子顶端由三片竹叶,像“个”字,所以叫个园。穿过栽满银桂的小道,我们就像主人迎来的贵宾一样,请到了主人的房间。书房、厨房。最后来到了主人的后花园。
主人的后花园有各种各样、造型独特的假山。在春园里,有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巨龙,有张开血盆大口的老虎,有调皮的猴子,顺着“鸡羊如意--吉祥如意”这座小假山,我们来到了夏园,这里的假山构成了小桥流水人家,在这个上面有一个小亭子,上面写着鹤亭,古人写字都是从右往左写的,他是从左往右写,原来旁边有一棵松树叫松鹤亭。顺着一条长廊,我们从夏天走到了秋天。秋园有一座用黄石堆成的山,在假山上长满了红似火的枫叶,象征着主人的生意红红火火,假山里别有洞天,在这里有供人休息的石桌、石凳、石床,我坐在里面,仿佛听到主人和贵宾们在这里谈话聊天,石桌上方有个天洞,外面的桂花可以通过天洞飘进洞里,闭上眼睛,仿佛我也可以闻到淡淡的桂花香。从秋天到了冬天。这里有24个风音洞,代表24个节气,每当风吹过风音洞,会发出呼呼的北方呼啸声,冬景和春景一墙之隔,墙上有两个圆圆的洞,通过洞能看到春景,意思是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夜幕降临。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这个精致的个园。
描写扬州个园的作文(二)
扬州园林素负盛名,有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林胜,三者鼎峙,不分轩轾之句,后来,经过多次变乱,扬州园林很多都荒废了。但是,直到现在还保留着一些很有特色的`、秀丽多姿的园子。有人认为,扬州园林是北方皇家园林与南方私家园林之间的一种介体,其原因一是清帝南巡,四商杂处,交通畅通;二是南北园林匠师技术交流的结果。扬州园林既具有皇家园林金碧辉煌、高大壮丽的特色,又有大量江南园林中的建筑小品,自成一种风格。
个园建于清代中叶。因园主爱竹,园内遍植竹子,因竹叶的形状像个字,故以个园名之。竹是中国古代文人喜欢歌颂和表现的题材,认为它是清高、有节气的象征。苏东坡曾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之语。个园面积约30亩,但由于布局巧妙,显得曲折幽深,引人入胜。
扬州园林,素以叠石为胜。个园就是一个以假山堆叠精巧而著名的园林。造园工匠们选用褐黄石、太湖石、雪石和状如竹笋的石笋,叠成四组假山,表现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称为四季假山。
春景,
在竹丛中选用石笋插于其间,取雨后春笋之意。夏景,是在浓荫环抱的荷花池畔,叠以湖石,使人感到仲夏的气息。人们称赞这一组假山叠得好,说它是夏山苍翠而如滴。表现秋景的是坐西朝东的黄山石,这座假山叠得最好,也最高大,长达五十米,峰峦起伏,山热雄伟,登山四望,使人有秋高气爽之感。冬景是用白色的雪石堆砌,象征隆冬白雪。游园一周,如经历春夏秋冬四季。
描写扬州个园的作文(三)
我的家乡在扬州,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有着2500年的历史。“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烟花三月下扬州”,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对扬州情有独钟。扬州园林更是享有盛名:瘦西湖、个园、何园、小盘谷……我最喜欢的就是被誉为“中国四大园林”之一的“个园”。
个园主人十分喜欢竹子。大诗人苏东坡曾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个园主人曾想取名为“竹园”,后感到太俗,于是取用“竹”字的一半,取名为“个园”。由此可见,个园的竹子非常之多。有斑纹点点的斑竹,有母子围绕的慈孝竹,还有枝叶碧绿、枝干枯黄的黄杆乌哺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那龟甲竹了。龟甲竹奇形怪状、姿态独特。它弯弯曲曲,一节一节地隆起,像一根粗粗的波浪线。隆起的那一节酷似龟背,所以被称为“龟甲竹”。它象征着健康,预示着长寿。漫步在这竹林中,我深深陶醉了。
个园不仅有千姿百态的竹子,还有形态各异的假山。“四季假山”最为著名。有绿意盎然的春季假山,有秀美婀娜的夏季假山,有红枫满山的秋季假山,还有白雪弥漫的冬季假山。我最喜欢的就是用宣石叠盖的冬季假山了。不知是哪股神奇的力量,假山上射出阵阵银光,仿佛是雪花点点。映照在旁边一颗高大的榆钱树上,榆钱树也“千树万树梨花开”了。假山旁还有一颗蜡梅树。树上一朵朵淡黄素雅的蜡梅花屹立枝头,含苞待放,展示着它顽强的生命力。右边墙上有两个小洞,隐约看到翠竹点点,预示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我完全被这巧夺天工的假山吸引住了。
个园景色优美,我喜欢个园,欣赏巧夺天工的美景,更佩服先辈们的智慧。我热爱我的家乡——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