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在祖国雄鸡形版图上方,有一个酷似鸡冠的地方,那就是世界闻名的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她被誉为"北国碧玉"。下面是关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导游词的内容,欢迎阅读!
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
欢迎到呼伦贝尔观光游览!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个美丽的草原为什么叫呼伦贝尔草原。这里(呼伦贝尔)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的时候,草原上有一对情侣,姑娘叫呼伦,小伙叫贝尔,一天妖魔莽古斯抢走了呼伦姑娘,吸干了草原上的水,使牧草枯黄,牲畜倒毙。为了救草原,救呼伦,贝尔日以继夜,长途跋涉寻找妖魔。由于劳累,使他昏倒在地。幻觉中,他看到了呼伦被妖术变成了一朵阿日楞花在风沙中受煎熬。贝尔醒后,用水浇灌,呼伦恢复了人身,妖魔不罢休,重新抢回了呼伦。为了救草原,呼伦设计智取了妖魔头上的神珠吞下,变成了湖水,同时,贝尔也杀死了众小妖。贝尔在湖边找不到呼伦,悲痛欲绝,纵身跃入湖中。瞬时,山崩地裂,草原上形成了两个湖泊,呼伦湖和贝尔湖,乌尔逊河把两湖紧紧地联在一起。草原上的人们为了永远怀念他(她)们,就把这版草原取名为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面积为250.557平方公里,现有266万人口,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民族,其中有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汉满、俄罗斯等36个民族组成。呼伦贝尔草原由于未受到污染,被人称之为“绿色净土”。
(进入草原时)
现在,我们已来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你我远离了城市,远离了闹市,走进了草原,你看,草原犹如碧绿的地毯,绿茵茵、软绵绵。往远看,草原上盛开着无数种野花,星星点点的蒙古包上升起缕缕炊烟。微风吹来,牧草飘动,马群、牛群、羊群飘来飘去,处处可见“风吹草低见年羊”的优美景象。
(来到蒙古包)
这就是刚才我们在车上所看到的蒙古包。瞧,主人已出来迎接我们了,当然了,这可不是安排好的接待程序。在进蒙古包前,素以热情好客着称的蒙古牧民在听到有人来的脚步声的时候,他们总是走出包外热情迎接你。迎客时,他们将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施礼,随着“赛、赛白努”(好!您好!)的问候,客人被请入包内,男坐左,女坐右,主人坐中间,只要你一落座主人就会端上奶茶和各种奶制品请大家品尝,过一会儿,又会端上奶茶和各种奶制品请大家品尝,过一会儿,又会端上“手扒肉”,同时,还会向您献上“哈达”,敬上美酒。美酒和歌声在一起,就好像蓝天和白支、绿草和鲜花在一起。在民间有无歌不成酒宴之说。草原牧人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会唱,在敬酒中,代替美味佳肴的就是草原民歌和悠扬动听的马头琴广袤辽阔草原上的蒙古民族不仅能歌而且善舞。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传统的民族舞蹈。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传统的民族舞蹈,还会看到节奏欢快,舞步刚劲在现代民族舞蹈。现在我们就进蒙古包,当一回蒙古族牧民的客人。
(走出蒙古包)
在蓝天白去之下,你看到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奔腾的骏马和有着娴熟骑马和有着娴熟骑马技能的牧民手持马杆、挥动马鞭,策马驰骋的英姿。想体验一下吗?胆大的不妨骑上蒙古马跑上几圈,要不骑上骆驼走一走,逛一逛,如果哪位不敢骑马或骆驼的话,没关系,坐一坐草原的“勒勒车”,也可找到游牧生活的乐趣。
(介绍蒙古族人的身体状况)
到草原亲眼看看,蒙古族姑娘哪一个不是风姿绰约、挺拔健美?小伙子哪一个不是盘腱突露、充满谊气与力度?据说这与蒙古族追逐奔跑和马上运动的生活习惯有关,同时对长期以来养育了解空虚民族的奶茶和奶食品所起的壮盘健骨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介绍蒙古族饮食习惯)
先说奶茶:主人把砖茶捣成碎末,加水煎熬,待茶水郑着茶末哗哗响起时,倒进鲜牛奶,喝着这样的奶茶,从风雪严寒归来的牧人顿时暖和了身子。一碗奶茶、一把炒米,或几块奶豆腐、几块羊肉,就算一顿美餐了,牧民的奶食品有奶干、奶皮子、奶豆腐、奶酒、奶酷和白油、黄油等。正餐可以肉食与面食调剂。
来到草原,不吃手扒肉,那才叫人遗憾呢!手扒肉是把洗净的全羊切成几大块放在清水里煮,开上两滚,离火起锅,持蒙古刀,边割边吃。蒙古人认为肉的外表刚变白,肉里透着微红的血丝,这才是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肉的营养。
(介绍蒙古族服饰)
草原上,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穿蒙古袍的蒙古人。蒙古袍是古代牧民社会生产实践的产物。穿袍要配上腰带和头饰。袍子领高袖长,为的是保护脖子手腕不被蚊虫叮咬;袍身松弛宽展,既能马上运动自如,又可裹住膝盖腿腕不受风寒。而今,草原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各位服装已进入草原,但,袍服毕竟是蒙古族的文化遗产,在蒙古人眼里,蒙古袍已成了民族意识和民族观念的象征。
(介绍蒙古包)
来到草原,亲眼见到了蒙古包,可是,你知道蒙古包流传的历史和它的构造吗?
根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早在唐尧、虞舜时,匈奴人的先祖就居住在“北地”,穿皮革、披毡裘、住穹庐,人人都知道的“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中的“穹庐”就是淬至今的蒙古族毡帐——蒙古包。从那时算来,蒙古包的历史少说也有4000多年了,蒙古包——一个伟大民族浓缩的历史。
说说蒙古包的构造:牧民用石块垒起圆形房基,把木杆和皮毛绳穿成的“哈纳”(墙壁架)立在房基上,上面成斜坡状,并搭上“乌尼”(椽子)片。而后在“哈纳”和“乌尼”片的外面包上毛毡或兽皮,一座呈圆形尖顶的蒙古包就落成了,呈圆形蒙古包对大风雪阻力小,下雨时包顶不存水,门小且连着地,雪不易堆积,网状墙便于搬迁时折叠,适合游牧生活,这也许就是蒙古包的结构几千年不加改变的原因吧。
如果说蒙古包是蒙古人的家的话,那么草原特有的“勒勒车”就是蒙古人一个移动的“家”。
勒勒车“吱呀呀,吱呀呀”碾过的辙印究竟有多长?年代有多远?现已无法考证。勒勒车是以桦木为造车原料。车瓦、幅条、轮心、车轴、车辕、车架全用桦木做成,质地坚硬,着水受潮不易变形。勒勒车车轮又高又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草原上的勒勒车常常要碾过茂密的草丛、浓厚的'积雪、河边湖滨的沼泽地带,由于车轮高大,能避免陷车,畅通无阴。牧人倒扬(搬家),前边载人,后边拉货。勒勒车是草原牧人必备的家当和亲密的伙伴。
(介绍蒙古族节庆)
草原上的节日有许多,但是最有名的还算草原盛会——那达慕。“那达慕”蒙古语是娱乐、游艺、玩的意思。一般活动包括赛马、摔跤、射箭和民族文艺表演等。那达慕历史悠久,早在7XX年前就闻名于世。现在的那达慕一般都在6、7月间举行。这时正是草原牧草茂盛、年头肥壮的丰收季节。牧民需要出售牲畜和畜产品、购买生活用品和生产
说到那达慕,不能不说“祭敖包”。“敖包”,蒙古语的音译,意思是“堆子”,它是由人工堆积起来的石堆或土堆,一般建在山顶或丘陵之上,茫茫草原,辽阔无边,方向和道路难以确认于是人们就想到了这个办法,垒石成堆,当做标志。但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它逐步演变成了祭祀山神和路神的地方。祭敖包是蒙古族人最为隆重的祭礼活动。祭祀时,敖包上要插树枝,上挂五颜六色的布条或写有经文的纸旗。祭祀礼仪一般有4种,即:血祭、酒祭、火祭、玉祭,但是不论哪种,都要请喇嘛焚香点火,育经念咒。人们都要从左向右围着敖包转3圈,有的要向堆上扔几块小石头等,祈神降福,保佑人畜兴旺。礼仪结束,人们便进入了无拘无束、自由欢迎的阶段。牧民不仅要举行传统的赛马、摔跤、射箭等传统的活动项目,还要引吭高歌,翩翩起舞,开怀畅饮。此刻,有些青年男女便悄悄避开人群去谈情说爱了,这就是所说的“敖包相会”吧。不过,现在的“祭敖包”往往是为了旅游的需要而兴行的,礼仪也就更为简单了。
(总结性说明)
各位尊贵的客人,我们在草原上有过这样一段体验,可能使各位对草原上生活的蒙古民族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吧,对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可能也有了一些感情。同样,草原和草原上的人也很欢迎大家,她将以极大的热情欢迎各位再次光临。
女士们、先生们,让你我能的机会再次相会在草原,在呼伦贝尔。
【第1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从那一刻起心里就涌现出对锡林郭勒大草原的无限憧憬和向往,直到来到锡林格勒草原旅游,我才了却了多年的心愿。草原上的一切都深深地打动了我,那一幕幕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也许,你已经按捺不住了想要奔赴草原旅游的心情,那么就请跟随我的脚步一块迈进锡林格勒草原这块神奇的土地吧!
【第2句】柳兰沟,一眼望去遍地都是柳兰花,像一片紫红色的海洋。数不清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蜜蜂在忙着采蜜。柳兰花很奇特,它有四片深紫色的花萼,四片紫红色的花瓣,中间有一束白色的花蕊。柳兰是一串连着长的,每一朵花都显得特别娇嫩,在明媚的阳光下好似一个个舞动的精灵,尽情地向游人展示她那无尽的美丽。在那微微起伏的小丘上有一片风车林,那数不清的风车在那不停地转动,好像永远不知疲倦似的,它发出呼呼的声音,在空幽的草原上飘荡着,就像一首首绵长的音乐。妈妈问我:“你知道这风车是用来做什么的吗?”“用来发电的。”没错,这里是我国著名的风力发电之乡。
【第3句】锡林郭勒盟白音宝力格位于浑善达克沙地南端,哈登胡硕山峰西北,宝绍岱塔拉(平川)交汇处的正蓝旗宝绍岱苏木境内,这里融山峰、沙漠、平川湖泊于一体,自然风光旖旎。每到盛夏,河水清澈透明,鱼翔浅底虾满湖,野鸭禽鸟舞翩翩,两岸芦花盛开柳枝绿,景色十分美丽。这里已被列为正蓝旗旅游景点之一,岸边修建了供游人休息、乘凉的亭子,增设了水游船等。随着草原旅游业的发展,白音宝力格将会以它多姿的风貌吸引更多的游人。
【第4句】多伦,锡林郭勒草原、滦河源头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她因水得名,因庙而兴,因商而盛,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明,积淀出钟灵毓秀的千古神韵……多伦,康熙皇帝开拓中国北方版图、实现国家一统的会盟之地。多伦,康乾盛世时期兴起的蒙古草原藏传佛教中心。多伦,曾经的旅蒙商之都、民族手工业之都、中国北方贸易集散地。多伦,吉鸿昌将军浴血奋战五昼夜,收复的塞外军事重镇。
【第5句】乌和尔沁敖包是小胡日胡山东麓的最高峰,海拔1673米,它周围是连绵不断的群山和繁密的原始森林,这里的自然景色一年四季变幼多趣,别有洞天。春天,百鸟啼鸣,花蕾含苞待放;盛夏满山葱绿,群花烂漫;深秋,层林尽染,秋实正茂;冬季,雪披山谷,银装素裹。
【第6句】乌和尔沁敖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繁茂的森林资源是这里的主体,现有乔灌树种五十多种,密林深处,栖息着几十种珍禽异兽,有百灵鸟、野鸭、半翅、狍子、狐狸、野兔等。山花遍野,树木繁茂的乌和尔沁敖包又是名贵中草药材的天然宝库,这里盛产黄芩、赤勺、知母、防风、柴胡、甘草等三十多种药材,唯其如此,当地牧人又称乌和尔沁敖包为"额木其"敖包,意为医生敖包。
【第7句】最有趣的要算马群了,有的马儿在草原上尽情奔驰,有的在低头吃草,有的三三两两凑在一块,好像在聊着什么趣事,还有些马儿你追我赶,像一群调皮的小孩在嬉戏,热闹极了。草原上还随处可见羊群、牛群,还有些蒙古包。锡林郭勒大草原——内蒙古草原的主要天然草场,世界闻名的大草原,你是那么美丽富饶,那么让人神往!
【第8句】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您可领略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文化。锡林郭勒草原上生活的蒙古人,由乌珠穆沁、浩济特、阿巴哈纳尔、阿巴嘎和苏尼特五大部落组成。他们至今仍然完整的保留着草原游牧文化与风俗习惯,从服饰、饮食、民居到歌舞、婚嫁、礼仪、节庆等,在整个蒙古民族的历史文化中有着重要的代表性。这里有横贯草原中部的秦燕金古长城与世界著名的元上都遗址,还有典雅庄重的洪格尔岩画和明成祖五次北征留下的玄石坡、立马峰;内蒙古四大庙宇之一的贝子庙与祭祀圣地白音查干敖包把宗教与蒙古族文化融为一体,世界闻名的"恐龙之乡"通古尔盆地,会勾起你对大海的记忆。这里既有一望无际、空旷幽深的壮阔美,也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动态美;又有蓝天白云、绿草如茵、牧人策马的和谐美。
【第9句】目光被远处牵引。一些前世的因,在那里找到今生的果。扇动风的翅膀,飞翔在遥远的明黄里。狂乱的节拍,奏响一地的明黄浅绿。流淌的汁液侵入四肢百骸,像逆流的鱼窜向想象的细枝末节。心跳得到回应,爱恋得到抒发。原来,我就是花,我就是草,我就是那流淌的河。前世的前世,我属于在这里,或是行走的草,或是开放的花,或是飞跑的云,甚至,是水中的倒影。
【第10句】锡林郭勒盟草原深处是一丘丘柔和的山峦,成群的牛羊安静地吃着小草,草原特别美丽。草原上的草绿油油的,很长,很细,像一根绿电线一样。还有金黄金黄的油菜花,油菜花一朵紧挨着一朵,像在说着悄悄话。我靠近去闻一闻,一阵浓浓的香味让我简直就要醉了。草原里有各种各样的花朵,油菜花摆着各自独特的姿势,拧发自己欢乐的心情。土豆花也开心的伸展着自己美丽的花朵。
【第11句】平台落日:位于锡林浩特市南锡张公路30余公里处,从这里可看到火山喷以而形成的不同角度的平台。群山依偎,大大小小排列有序,远看像刀削一样平整。观平顶山景色,以日落时为最佳,故称之为平台落日。夕阳西下,落日的余辉为平顶山抹上一层胭脂红,群山格外妩媚,太阳漫漫沉入大地,美丽壮观。晚霞中,山里人家炊烟袅袅,令人思绪万千。
【第12句】天然的草原风光以"以风景这边独好",吸引着人们。这里不仅有秀丽的自然风光,夏季还是游牧的好地方,白色的羊群、赤色的马群,黄色的牛群、金色的驼群,蠕动在黑风河两岸,宛如珍珠玛瑙,在阳光、白云、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晶莹剔透,湖光山色如诗如画。在河的沿岸,有许多与河水相连的草原源泊,当地人称为"淖尔"。淖尔里芦苇茂密,鱼虫丰富,引来群群水鸟在这里筑巢做窝,繁殖后代。在清静、宽阔的水面上,天鹅、大雁、鸿雁、野鸭、河鸥悠闲地游戏、梳洗;岸上,一对对灰鹤翩翩起舞,姿态优美。森林深处,绿草丛中,洁白的蒙古包是牧民的夏营地。每到傍晚,日落牧归,炊烟袅袅,晚霞辉映,秀丽迷人。
【第13句】位于正蓝旗上都镇东北四十华里外,山美水秀,树奇花艳,人称"天然公园"。乘车从上都镇出发,穿过金莲川继续向东北行进,沿透风景好似一幅色彩斑斓的风景画,呈现在面前的是镶嵌在白沙绿茵中的顶顶毡房,珍珠般撒落的畜群,满山遍野开放的山丹、兰花、芍药花、金莲花,映入眼帘的是碧波万顷的沙漠和焕发着勃勃生机的绿色世界。在绿色和金色之间,一条河流蜿蜒流淌,这就是黑风河。这里,沙漠、森林、河流融为一体,草木葱茏,沙漠依依,溪水潺潺,是正蓝旗草原风光最迷人的中心。
【第14句】热情好客的草原各族人民真诚欢迎中外游客到天堂草原——锡林郭勒草原观光、度假。在这里,您可以穿上华丽的蒙古族服饰,参加古老的“祭敖包”活动和隆重的“那达慕”大会,并感受独特、庄重、盛大的蒙古族婚礼,观看精彩的摔跤比赛;您也可以悠闲做客于蒙古牧民家中,体验深厚的民族生活风情,品尝可口的奶食品、肉食品,参与牧民的生产、生活……日暮黄昏时刻,伴着蒙古包袅袅炊烟,您可以十分惬意地仰卧于蓝天碧草间,倾听蒙古族长调,聆听马头琴的诉说,寻找和感受心灵中的天堂美景……
【第15句】锡林九曲:位于锡林浩特市东南十公里处,美丽的九曲弯,静静流淌在碧绿的草原上,常常勾起人们无限遐想,许多摄影爱好者都为此留下了不朽佳作。1998年发行的锡林郭勒特种邮票小型张即以其为背景。河床两侧生长着大量的芦苇及其它水生植物,每到上午10点左右,阳光明媚,牛羊成群,蓝天白云之下,一幅天然的草原风情画呈现在眼前,真如“人在画中游”。
【第16句】天然的草原风光以"以风景这边独好",吸引着人们。这里不仅有秀丽的自然风光,夏季还是游牧的好地方,白色的羊群、赤色的马群,黄色的牛群、金色的驼群,蠕动在黑风河两岸,宛如珍珠玛瑙,在阳光、白云、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晶莹剔透,湖光山色如诗如画。在河的沿岸,有许多与河水相连的草原源泊,当地人称为"淖尔"。淖尔里芦苇茂密,鱼虫丰富,引来群群水鸟在这里筑巢做窝,繁殖后代。在清静、宽阔的水面上,天鹅、大雁、鸿雁、野鸭、河鸥悠闲地游戏、梳洗;岸上,一对对灰鹤翩翩起舞,姿态优美。森林深处,绿草丛中,洁白的蒙古包是牧民的夏营地。每到傍晚,日落牧归,炊烟袅袅,晚霞辉映,秀丽迷人。
【第17句】元上都故城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进入五一牧场,涉过闪电河的时候,就会看见一座规模巨大的古城遗址,这就是历史名城——元代上都。上都地区山川雄固,风景优美,人民勤劳,资源丰富。元代有人曾对它做过这样的记述:“龙岗蟠其阴,滦水经其阳,四山拱卫,佳气葱郁,东北不十里有大松林,异鸟群集……山有木,水有鱼盐,百货狼籍,畜牧繁息,大供居民之食用。”而今,这里的景色更加绚丽诱人。
【第18句】美丽辽阔的锡林郭勒大草原,一向以其莽莽苍苍、雄浑万里的气势而名扬天下。这里是蒙元文化发源地之一,民俗民风浓郁,搏克、赛马、长调、马头琴等优秀民族文化得到了完整传承,素有"搏克之乡"、"长调之乡"的美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锡林郭勒是蒙古马的中心产区,马业发展历史悠久,马文化底蕴深厚。蒙古民族在锡林郭勒草原上建立了闻名世界的元上都,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疆域最为辽阔的蒙元帝国时代。
【第19句】位于正蓝旗上都镇东北四十华里外,山美水秀,树奇花艳,人称"天然公园"。乘车从上都镇出发,穿过金莲川继续向东北行进,沿透风景好似一幅色彩斑斓的风景画,呈现在面前的是镶嵌在白沙绿茵中的顶顶毡房,珍珠般撒落的畜群,满山遍野开放的山丹、兰花、芍药花、金莲花,映入眼帘的是碧波万顷的沙漠和焕发着勃勃生机的绿色世界。在绿色和金色之间,一条河流蜿蜒流淌,这就是黑风河。这里,沙漠、森林、河流融为一体,草木葱茏,沙漠依依,溪水潺潺,是正蓝旗草原风光最迷人的.中心。
【第20句】远处是一些微微隆起的弧度,那锡林郭勒草原。无边的绿意汹涌澎湃,抽打着岸边的方方块块明艳的黄。那花,大片大片的黄,匍匐在边沿,像纷纷坠落的阳光。刺眼的亮,赤裸着诗意的停歇。于是,黄的,绿的,黄绿相间的颜色,像倒翻的油彩,随意流淌,又安静成型。远处的再远处,是一些淡淡的蓝,云,很有层次的白。看过普罗休斯
【第21句】美丽辽阔的锡林郭勒大草原位于内蒙古中部,那里风景优美,是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初到广袤无垠的大草原,满眼翠绿,空气清新。蓝蓝的天上飘动着朵朵白云,有的像绵羊,有的像牛角,有的像磨菇;碧绿的草原上还长着各式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蓝的,黄的,紫的……从远处望去,草原就像铺上了一张色彩斑斓的地毯。置身其中,仿若仙境,真让人心旷神怡!
【第22句】美丽辽阔的锡林郭勒大草原位于内蒙古中部,那里风景优美,是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初到广袤无垠的大草原,满眼翠绿,空气清新。蓝蓝的天上飘动着朵朵白云,有的像绵羊,有的像牛角,有的像磨菇;碧绿的草原上还长着各式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蓝的,黄的,紫的……从远处望去,草原就像铺上了一张色彩斑斓的地毯。置身其中,仿若仙境,真让人心旷神怡!
【第23句】走进锡林郭勒大草原,走进锡林郭勒草原游牧风情园,感受蒙元文化。这里,碧草蓝天,一望无际,策马长鞭驰骋在草原上,想象着当年成吉思汗率领众将士征战的场景,心里热血沸腾!“要让青草覆盖的地方都成为我的牧马之地。”正是在这句豪言的号召下,成吉思汗时期建立了空前辽阔的疆土。此时此刻,我仿佛穿越到了那个金戈铁马,战鼓雷鸣的时代……品奶茶,敬美酒,献哈达,住进最原始的蒙古包,吃着丰富的蒙古族美食,听悠扬动听的码头琴声,九转回肠的蒙古长调。他们的热情豪迈、能歌善舞深深感染了我,我俨然已是他们之中的一份子。
【第24句】很早以前,老师教我一首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今天,我终于来到了美丽的锡林郭勒,看到了向往已久的大草原。第一次见到草原,想象中的草原应该是一条绿色的长毯,一直铺到天尽头,来到草原上,这真是一波波滔天的绿色巨浪涌入眼帘,一望无际,见不到边。
【第25句】锡林郭勒盟拥有美丽的草原自然风光、古朴的蒙古族风情以及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众多的文物古迹、悠久的历史文化。美丽辽阔的锡林郭勒大草原以草原类型完整而著称,即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半荒漠草原、沙地草原。地上植物达1200多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国际生物圈网络的国家级草原自然保护区--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每当夏季,特别是七、八月份是草原最美的季节。走进锡林郭勒大草原,看到的是蓝天、绿草、雪白的羊群,闻到的是草香、花香、奶茶香。蓝白相映的蒙古包,悠闲的牛羊,使人感受着独特的草原风情。
草原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2.具体体会课文中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新词,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草原,景色优美,牛羊成群。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观看《草原》电视教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3.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布置预习
1.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2.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3.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
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质疑问难
1.读生字组词,并读读生字在文中的句子,注意正音。
组词:
骏( ) 俊( ) 竣( ) 限( ) 驰( )
峻( ) 唆( ) 梭( ) 垠( ) 弛( )
蹄( ) 茶( ) 貌( ) 杯( ) 跤( )
缔( ) 荼( ) 藐( ) 怀( ) 胶( )
2.理解词语。
3.质疑问难,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四、理清课文的线索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样的?
2.理清课文线索
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的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写了几个意思?
3.交流、整理:
(1)草原美景
(2)欢迎远客
(3)亲切相见
(4)热情款待
(5)联欢话别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和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新词。
2.读课文,说说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意思。
草原教案 篇2
孩子们跃跃欲试,选定一部分同学到板前确定个人所画的内容。说说自己合理安排画面的理由。边欣赏边小组合作找出正确答案,代表汇报。培养孩子观察画面的确定方法。增强对蒙古族民族特色的了解。培养孩子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孩子建立正确构图的好习惯。了解同龄人是如何表达自己对草原的喜爱之情。培养画面颜色的统一的习惯才艺创新
设计草原艺术实践,提出作业要求:
1、设计制作一幅以“美丽的草原”为主题的美术作品,手工粘贴、绘画等形式不限。
2、创作时要构图饱满、要有疏密远近之分来体现草原的美丽。
3、人景结合,处理好人景关系。
播放背景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或马头琴曲。小组合作时要分工明确,紧密配合,合理的使用时间。运用大胆创新的理念,设计出与众不同的美术作品。培养孩子们将创新的理念融入到美术创作当中。
评价草原优秀作业展评
1、自评
2、互评
3、师评
阐述自己的设计理念,以及在实践中遇到困难和收获。评价他人作品的作品,找出优点,纳为己用。对创意新颖的作业进行重点点评。培养孩子们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作品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美丽的草原 (天堂)
近景 人物 主色 深绿 浅绿 黄绿 挂图
中景 毡房 篝火 浅蓝 天蓝
远景 羊群
背景 草地 蓝天
教学反思
本课是以“美丽的草原”为主题的教学内容,从小学语文版到音乐版,已经有很多年了,到了今天的美术版终于出炉了。回头看来,似乎这道“美丽的草原”是这样酿成的。
一、主料---育人
本课通过欣赏草原导入新课、赞美草原探究新知、设计草原才艺创新、评价草原各抒己见这四大板块突出一个字,那就是“爱”,用美术教育人,通过手工粘贴、线描画、水彩画、等形式表达自己对美丽的大草原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学习的热爱,对美术的热爱。
二、配料---审美+创新
美术是视觉艺术,我力求把这道菜制成视觉大餐。
从欣赏视频草原美景,到我的板书,以及孩子们在黑板上的即兴作画,欣赏颜色鲜艳的同龄人的范品,每一步都为孩子们提供着视觉美感和心灵的震撼,目的是为了激发孩子们想象和创作能力。在艺术实践过程中孩子们享受这着老师为他们提供的视觉大餐,激发内心与众不同的创意,小组合作的如此默契,将孩子们的创造性表现的淋漓尽致,作品构图合理,主题突出,颜色搭配的符合自然常理,又有与众不同的创意,达到了将创新的理念融入到艺术实践当中。
三、调料---趣味
一节成功的美术课,恐怕离不开“趣味”做调剂,无趣无法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情,实践证明,只有让孩子对美术课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在本课中,通过欣赏草原、赞美草原、设计草原、评价草原这几个大的环节,设计出各种各样与草原有关的美术作品,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欲望,使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享受美术带给他们的乐趣。
也许这道丰盛的“美丽的草原”大餐的分量还不足,只要能给孩子们带来一丝回忆,对于我来讲已经足够。我将继续努力,为孩子们烹制一道道美术佳肴。
草原教案 篇3
教学内容:蒙古族民歌《草原就是我的家》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优美、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突出学生为主体,通过情感体验和肢体语言的融合互动,培养学生的协调交往能力。
2、拓宽思维,丰富知识,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与平台,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借助多种手段让学生在培养集体意识的同时,感受集体创作带来的乐趣,结合教学激发学生民族情感,增进民族团结。
教学重点: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唱歌,会创编协调大方的动作来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把握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具准备:钢琴、蒙古族服饰、课件、部分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 感受蒙古风情。
1、导入:
师:今天马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神奇的地方,想知道去哪里吗?(想)我先不告诉大家,一会到了你就知道了!今天我们不坐汽车火车,也不乘飞机,那让我们一起骑上马儿出发吧!(放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老师带领学生做起码的动作。)
2、观赏课件,了解蒙古风情。
师:我们到站了,请看!我们到了什么地方?(课件展示:蓝天、大草原、牛羊群、蒙古包。。。。。。)生:(内蒙古大草原)
师:你看到这里有什么?
生:蓝天、白云、蒙古包。。。。。
师:说得好,这个美丽的地方就是蒙古族人民的居住地。你知道蒙古族吗?谁来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
生:自由说。
师: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勤劳善良,他们喜欢骑马射箭,能歌善舞。他们的饮食以牛羊肉和奶为主,他们的服饰也很有特色,(课件展示:蒙族服饰)男女都穿宽大长袖的袍子系腰带,长筒靴,平时以红、黄色布缠头,女子盛装时戴漂亮的头饰。
生:欣赏课件画面。
师:更值得一提的是蒙古族一年一度的那达慕盛会,非常热闹,我们看看他们都干些什么?(课件展示:摔跤、骑马、射箭三幅图片。)你想参加吗?
生:想。
3、创编,声音创编同时进行。
师:谁想来为大家表演摔跤、骑马、射箭的动作呢?
生:试着表演创编的动作。
师:谁能为这些动作配上声音呢?
生:创编声音并上台表演。(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展示:摔跤:嘿—嘿—,骑马:嗒嗒 嗒嗒 嗒嗒 嗒嗒,射箭:嗖0嗖0)
4、游戏:找朋友
师:这些动作下面有几种节奏,这些节奏应该和那个动作交朋友呢?(出示动作名称、节奏与象声词的课件,引导学生找出相应的节奏。)
5、课件三幅画面,师选择不同画面,请学生作出相应的表演。(表演是放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设计意图】1.创设情景是导入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的必须手段。我根据主题内容运用多媒体,创设蒙古族那达慕大会的情景进行教学,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兴趣,积极参与,并能产生相关的联想、想像。2.借助观看蒙古族那达慕大会的课件,让学生在模仿摔跤、挤奶、射箭、赛马等动作来体验民俗的同时,进行节奏练习,以及学生的即兴创编能力的培养,使之在玩玩跳跳中轻松达到教学目标。3.在体验民俗、节奏练习及即兴创编时都采用本课歌曲做为背景音乐,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反复感受、体验蒙古民歌《草原就是我的家》的风格特征,提前熟悉歌曲的旋律,为下面的歌曲教学做准备。
草原教案 篇4
教学准备:
CD音乐、CD机、练功服
教学目的:
了解蒙古族人的性格,习俗,生活环境,以及蒙族舞蹈的风格、特点,通过学习进而掌握该民族舞蹈,达到自如展示
教学难点:
民族感觉,重点动作的掌握
教学过程:
1、说明本节课将要接触的民族
2、对该民族舞蹈进行赏析并提问学生该民族的动作特点
3、介绍该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生活环境,动作特点等基本知识
4、教师展示完整舞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5、分析音乐,单一介绍舞蹈动作中的重点、难点
6、强调基本位置
7、示范、讲解单一动作
8、串连动作并提问动作所属名称
9、带领学生结合音乐串连完整舞蹈
10、学生单独展示
教学内容:
硬肩、提压肩、蹉步、硬手、移重心步伐、勒马手、小马步、吸跳步、骑马步
作业:
总结本次课的优劣之处,课后进行舞蹈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