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选一幅或画一幅秋天的画,先跟同学说说图画的内容,再写一写你选的或画的画。注意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写好后读给同桌听,根据他的意见认真修改,再把习作和图画一起贴在教室里,让大家欣赏。
教学重点难点:
1、如何抓住秋天景物的重点,按照一定顺序具体描写秋天的景物一至三处片段。
2、由片段到篇章,完成整篇写秋天景物的作文的写作。
教学过程:
一、组织学生找秋天,寻找写作素材。
这次作文,我们不是选一幅或想象画一幅秋天的画,而是组织同学们游览我们的家乡,观察秋天的景色,因为这里有山区,有平坝,有河流,有湖泊,更有果园,有红叶,还有茂密的树林,时髦的农家小院,精彩的神话故事景物比较齐全,内容比较丰富。同学们在大自然中这尽情地观察,有了素材,就有了说和写的基础。
(这一过程是寻找写作素材,做好作文有米下锅的准备。)
二、组织学生画秋天,训练学生选择写作材料。
在山上,同学们看着秋天美丽的景色:山上的果园,平坝上的田野,近处的湖水,天空飞行的小鸟等等尽收眼底,美不胜收。同学们欣喜地寻找秋天的特点,看着秋天的迷人的景物,个个高兴异常,他们挥动手中的画笔,画出了自己找到的秋天。
(这一过程是巩固感知的表象,学会选择材料,为作文打下基础。)
三、组织学生说秋天,训练口语,为写作做进一步的准备。
1、组织小组同学分别看自己的秋天图,再用自己学过的美词佳句,相互说一说自己画的秋天图,看谁说得好,说得形象具体。同学相互评议、修改,最后推荐代表,准备在全班汇报。
2、汇报秋天图。
学生对着自己的画,用自己的语言,结合学习过的美词佳句,描绘着秋天。他们带着激动的心情描绘,对秋天图有说出不完的欣喜和赞美。
(这一过程是进行口语训练,让说与写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好作文前的思想和语言文字的准备。)
四、运用学习认知、迁移规律,教给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参与写秋天的写作训练实践。
(一)老师出示事例课件,引导学生总结写景物作文片段的方法。
1、内容
秋天的果园
我爱秋天的果园,累累的果实挂满了枝头。红艳艳的大苹果,高高地挂在树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仿佛是一个个可爱的小娃娃,穿着鲜红醒目的红裙子,缀满枝头。黄澄澄的柿子,又圆又大,好象一个个玲珑小巧的灯笼。石榴咧着嘴笑,露出了红宝石般晶莹的籽。亮晶晶的葡萄,好似一串串闪闪发光的珍珠,又仿佛一颗颗晶莹透亮的玛瑙,发出沁人心脾的幽香,使我垂欲滴。农民伯伯在果园里面摘水果,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眼睛眯成了一条线。
简评,写的果园片段好在那里?1、用总分的结构形式来写秋天的果园图的。第一句是中心句:我爱秋天的果园,累累的果实挂满了枝头。
下面几句话围绕着中心句来写:苹果、柿子、石榴、葡萄,农民。条理清楚,结构紧凑。
2、有重点地选择苹果、柿子等水果,分别用拟人的手法来写,让水果有了人的灵性和特征,美!
(1)红艳艳的大苹果,仿佛是一个个可爱的小娃娃,穿着鲜红醒目的红裙子。(拟人)
(2)黄澄澄的柿子石榴咧着嘴笑,露出了红宝石般晶莹的籽。(拟人)
3、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句子更具体更生动:
(1)红艳艳的大苹果,高高地挂在树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仿佛是一个个可爱的小娃娃,穿着鲜红醒目的红裙子,(比喻)
(2)黄澄澄的柿子,又圆又大,好象一个个玲珑小巧的灯笼。(比喻)
(3)亮晶晶的葡萄,好似一串串闪闪发光的珍珠,又仿佛一颗颗晶莹透亮的玛瑙,(比喻)
4、使用叠音词,使片段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感。
累累红艳艳高高黄澄澄亮晶晶一串串闪闪发光一颗颗等。
5、动静结合,使秋天果园图更有生机与合力,有动态的美。
前面描写的几种水果都是静态描写,写得有生机,形象生动,运用了动词:洋溢笑容眯。
(二)由扶到放写片段
1、学生根据自己的画,按照上面介绍的写作方法,去写秋天美景图的片段。
2、学生写出秋天图的片段后,对照秋天图,看看像不像画的图画,请小组同学帮助检查,看是不是图文合一,内容一致。秋天美景片段在你的笔下到底美不美,请同学们提出修改意见,然后进行修改。
3、各小组选出优秀作文片段全班品评和欣赏,老师做指导,提出修改意见,使之更加完美。
4、在学生写好一个片段后,再让学生回忆,参观的秋天的其他景物,用同样的写作方法再写一个或者两个不同的秋天的景物片段,完成作文由段到篇的文章内容的准备工作。
(这一过程是教给学生作文片段的技巧和方法,有条理地写具体、写生动、写形象、写感人作文片段是本次作文的重点,也是难点。让学生知道怎样去写好作文的片段,掌握认知规律,由扶到放写片段。)
(三)由片段到篇的完成,升华主题:添加过渡、开头、结尾,点名中心。
1、教师:同学们写的每个秋天图景的.片段都很美。但是我们如果将几个片段(如:秋天的天空、田野、果园等)放在一起,也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它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还需要加上开头和结尾才行。每个自然段之间还需要过渡。
2、教师指导,要
3、教师指导,学生写,之后出示课件:
过渡递进过渡承上启下:不但而且
不仅而且
开头总起开头引出下文我爱家乡的秋天,家乡的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凉爽的季节,家乡的秋天是一幅幅美丽动人的图画。
结尾总结全文点名中心家乡的秋天是美丽的,我爱家乡美丽的秋天,更爱创造美丽秋天的家乡人民。
4、认真仔细地把完整的文章读一读,
教师出示文章结构板书:总分总。学生体会文章的结构。
(这一过程是教给学生写好一篇完整作文的方法,教给学生写作文的开头、结尾的方法,领会文章结构的写作方法,使作文更加紧凑、完整。)
五、评比展示《秋天美》图画和《我爱秋天》的作文
将班上同学的秋天图和《我爱秋天》的作文进行展示,请每一位同学欣赏图画和作文,评选出最佳秋天图画和最佳《我爱秋天》的作文,进行表彰鼓励,以激发孩子们的写作兴趣,并将优秀的作文推荐到校外报刊杂志去争取发表。
(这一过程是进一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参观、绘画、写作中找到学与玩的结合点,让学生有学习写作的成就感。)
借助三字经这一形式把小学阶段应该养成的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做一个系列的梳理和规整,让所有语文老师都能统一进行训练,而且学生方便记忆,只有记住了才能更好运用。
习惯篇
一、读书、写字的姿势:
要读书,先坐正。头抬起,腰挺直,手拿书,眼平视,一心意,
牢记清。写好字,三个一,胸离桌,一拳头,手执笔,只一寸,眼和纸,差一尺,脚平放,心入静。看清楚,再动笔,不低头,不侧身。纸和笔,要珍惜。
二、如何定学习计划:
定计划,很重要。先目标,远中近,德智体,有针对。措施细,讲效率,学与玩,巧结合,多检查,常调整,做主人,成良才。
三、如何预习:
做预习,不可少。初读文,划生词,不明意,查字典;细读文,明内容,不理解,打个问。课后题,动动笔,查资料,试解决。上新课,效率高。
四、怎样听课:
听课前,作准备,书和笔,放好位,人坐正,心入定。重难点,注意听;疑难处,动脑筋。脑眼手,齐参与。下课后,细回忆。
五、怎样做课堂笔记:
专心听,认真记,看板书,明要点,圈点划,作旁注,复习时,有依据。
六、怎样发言:
细聆听,明问题,抓关键,精整理。有头尾,语通畅,口齿清,声宏亮。
七、怎样复习:
通读文,查缺漏,再精读,攻难点。翻笔记,忆讲解。做练习,用新知。反复练,记得牢。
八、怎样查字典:
字不明,义不清,查字典,能弄明。知拼音,查音序;晓字形,查部首;形难辨,查难检。
九、怎样做读书笔记:
读书时,作笔记,成习惯,多得益。记书名,记日期,定格式,有规律。好词语,先圈起,修饰名,多摘录。列提纲,概内容,明中心,谈感受。
十、多读、多问、多想
学语文,多读书。读课文,如流水,精彩处,记脑中。课外书,广泛读,勤摘记,是关键。阅读时,多提问,审题目,须质疑。为何写,怎样写,在书中,细求解。处处问,时时问,问中学,学中问。
基础篇
一、识字三字经:
1、怎样读准音:
认声母,辨韵音,读准调,直呼出。
2、怎样记字形:
依部首,辨结构,想画面,多比较,善归类,勤查典,易错字,重点记。
3、怎样理解字义:
理解字,不忘词。认部首,识大意。善比较,明意思。
4、怎样写好字:
横要平,竖要直,横后竖,撇后捺。左到右,上到下,先中间,后两边,先里面,后封口。姿势正,心平静,先记字,再动笔。
二、学词三字经:
1、怎样理解词义:
解词义,方法多,不离句,是基础。想图画,作描述。互比较,细推敲;明语镜,辨准确。词分解,再合并;找近反,推词义。
2、怎样辨析词义:
近义词,难分辨。搭配词,造句子,明范围,知深浅。反复辨,词义现。
3、怎样归类词语:
细读词,明范围,标准定,类自明。
4、怎样区别“的.、地、得”:
词搭配,讲方法,的地得,辨明白。名词前,要带的;动词后,得跟走;动词走,地带头。
5、怎样记忆词语:
明词意,细推敲,反复读,时时想,经常用,忘不掉。
6、怎样积累词语:
生活中,词语丰,多观察,记心中。多读书,勤摘抄,时整理,常运用。
三、学句三字经:
1、怎样理解句子:
要解句,先细读,定重点,细品味。结合图,理关系,巧联想,
扣词语,扩缩句,剥竹笋,善比较,变句式。看上下,明句意。
2、怎样改写句子:
明结构,提问题,再解答,扩充句。的地前,词语省,得字后,再删去,细细读,须完整,收缩句,要记清。变把字,很容易,把对象,放动前。反问句,先明意,写出句,变陈述。
3、怎样造句:
先解词,明词义,巧搭配,句通畅,再细读,须完整。
4、怎样给句子排序:
通读句,明大意,理条理,排顺序。
5、怎样修改句子:
缺成份,补充之;矛盾句,去一个;词重复,删其一;词颠倒,要调正;搭配错,重安排;用错词,须改正。
6、怎样运用标点符号:
意未尽,点逗号;完整句,划句号;感情强,打叹号;有疑问,用问号;词并列,标顿号;引下文,添冒号;说的话,加引号;并列句,用分号。
阅读篇
一、怎样分段:
读全文,明思路;抓特点,段自明。同内容,并成段;单意思,独成段;时间明,按推移;叙事情,视变化;地点清,按转换;是说明,依内容。
二、怎样概括段意:
概段意,方法多,可归并,善取舍。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莫放过。重点词,关键词,串成句,段意明。
三、怎样概括中心思想:
明内容,清目的;连段意,答问题;审清题,仔细品;析人物,思言行;抓要点,明背景;叙事情,抓重点;写景物,思特点;细推敲,套格式。
四、怎样捕捉中心句:
中心句,是灵魂;抓主旨,明目的;寻总起,找总结,觅过渡,不可略。
五、怎样读懂一篇文章:
览全文,明内容,词句段,细品赏,深入读,悟感情。记叙文,很重要,六要素,必分清。说明文,层次清,仔细读,自然明。寓言篇,趣味浓,阅读后,明道理。童话文,都爱读,颂善美,陶情操。
六、怎样阅读古诗:
明背景,知诗人;扣字眼,解诗题;抓关键,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多咏诵,背诗文。
七、怎样进行课外阅读:
课外书,广泛读,增智慧,长见识,明道理,学做人。
八、怎样朗读:
口齿清,读准音。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不颠倒,不破句,不磕巴,反复读,须流畅。陈述句,语调平,感叹句,调下降,疑问句,调上扬,辨清句,读好调。停顿时,有层次,按节奏,作强音,重读音,有规律,快与慢,按感情。
九、怎样背诵:
要背诵,先读熟。理词句,抓关键,细分析,再返原;抄一遍,记得快。
作文篇
一、怎样观察:
观察好,得用脑。眼耳鼻,嘴与手,观察时,都用上。先用眼,
细细瞧,形色态,细分辨。听声音,嗅气味,触形态,动脑筋。有顺序,善比较,突重点,巧联想,抓特点,观察好。
二、怎样收集材料:
多用心,善思考,勤摘录,多剪报。
三、怎样审题:
要作文,先审题。明范围,扣题眼,知数量,清人称,附加语,须重视。
四、怎样选材:
选材料,须扣题。熟材料,先选新,既真实,又典型。
五、怎样构思:
定中心,宜扣题,无须多,不偏离,既正确,又鲜明,立好意,才下笔。
六、怎样列题纲:
列题纲,搭架子。定中心,理思路,明详略,细琢磨。
七、怎样开头:
开好头,是关键。直入题,设悬念,描绘景,抒发情,借故事,引入文,先概述,再具体,借哲理,巧议论。要成功,须灵活。
八、怎样结尾:
结尾好,味无穷。自然收,忌添足;巧总结,点中心;善启发,留余地;暗照应,成一体。
九、怎样过渡:
衔接段,靠过渡。用词语,巧铺路;用句子,架设桥;用段落,妙连接。忌生硬,忌跳跃。
十、怎样写具体:
写文章,须具体。多形容,多修饰;细心描,大胆想;善分解,巧对照;从整体,到部分;先场面,后聚焦。
十一、怎样绘景:
形色态,观察清,抓特点,按顺序,融入情,精描绘。
十二、怎样状物:
选好物,先熟悉。明来历,知用法。察外形,按顺序,形与色,要看清,抓重点,细描绘。
十三、怎样叙事:
六要素,要记住,年月日,写清楚,环境清,人物有,起因前,脉络连,写结果,别含糊。有重点,有详略。
十四、怎样记人:
描肖像,记衣着,绘长相,点神态,言与行,要逼真,察心理,见精神。
十五、怎样修改:
读中改,细增删,调并换,文意畅。标点号,用恰当。多推敲,严把关。热加工,冷处理,互批改,互借鉴。
十六、怎样改写:
通读文,明要求,细比较,找差异,增删换,细推敲,再通读,达目标。
十七、怎样扩写:
明中心,抓要点,善想象,多描写,抒真情,巧议论。
十八、怎样缩写:
抓中心,明要点,理思路,清梗概,去枝叶,留主干。
十九、怎样看图作文:
看仔细,想合理。一看人,二看景,三看事,分主次。推前因,想结果。看中想,求创新。
二十、怎样写应用文:
写日记,有格式,见闻感,都可记。
写书信,按格式,言得体,有中心。
板报稿,重选材,言简明,标题新。
应用文,讲格式,多实践,活运用。
教学要求:
选一幅或画一幅秋天的画,先跟同学说说图画的内容,再写一写你选的或画的画。注意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写好后读给同桌听,根据他的意见认真修改,再把习作和图画一起贴在教室里,让大家欣赏。
教学重点难点:
1、如何抓住秋天景物的重点,按照一定顺序具体描写秋天的景物一至三处片段。
2、由片段到篇章,完成整篇写秋天景物的
教学过程:
一、组织学生找秋天,寻找写作素材。
这次作文,我们不是选一幅或想象画一幅秋天的画,而是组织同学们游览我们的家乡,观察秋天的景色,因为这里有山区,有平坝,有河流,有湖泊,更有果园,有红叶,还有茂密的树林,时髦的农家小院,精彩的神话故事……景物比较齐全,内容比较丰富。同学们在大自然中这尽情地观察,有了素材,就有了说和写的基础。
(这一过程是寻找写作素材,做好作文“有米下锅”的准备。)
二、组织学生画秋天,训练学生选择写作材料。
在山上,同学们看着秋天美丽的景色:山上的果园,平坝上的田野,近处的湖水,天空飞行的小鸟等等尽收眼底,美不胜收。同学们欣喜地寻找秋天的特点,看着秋天的迷人的景物,个个高兴异常,他们挥动手中的画笔,画出了自己找到的秋天。
(这一过程是巩固感知的表象,学会选择材料,为作文打下基础。)
三、组织学生说秋天,训练口语,为写作做进一步的准备。
1、组织小组同学分别看自己的秋天图,再用自己学过的美词佳句,相互说一说自己画的秋天图,看谁说得好,说得形象具体。同学相互评议、修改,最后推荐代表,准备在全班汇报。
2、汇报秋天图。
学生对着自己的画,用自己的语言,结合学习过的美词佳句,描绘着秋天。他们带着激动的心情描绘,对秋天图有说出不完的欣喜和赞美。
(这一过程是进行口语训练,让说与写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好作文前的思想和语言文字的准备。)
四、运用学习认知、迁移规律,教给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参与写秋天的写作训练实践。
(一)老师出示事例课件,引导学生总结写景物作文片段的方法。
1、内容
秋天的果园
我爱秋天的果园,累累的果实挂满了枝头。红艳艳的大苹果,高高地挂在树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仿佛是一个个可爱的小娃娃,穿着鲜红醒目的红裙子,缀满枝头。黄澄澄的柿子,又圆又大,好象一个个玲珑小巧的灯笼。石榴咧着嘴笑,露出了红宝石般晶莹的籽。亮晶晶的葡萄,好似一串串闪闪发光的珍珠,又仿佛一颗颗晶莹透亮的玛瑙,发出沁人心脾的幽香,使我垂欲滴。农民伯伯在果园里面摘水果,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眼睛眯成了一条线。
简评,写的果园片段好在那里?1、用“总——分”的结构形式来写秋天的果园图的。第一句是中心句:我爱秋天的果园,累累的果实挂满了枝头。
下面几句话围绕着中心句来写:苹果、柿子、石榴、葡萄,农民。条理清楚,结构紧凑。
2、有重点地选择苹果、柿子等水果,分别用拟人的手法来写,让水果有了人的灵性和特征,美!
(1)红艳艳的大苹果,仿佛是一个个可爱的小娃娃,穿着鲜红醒目的红裙子。(拟人)
(2)黄澄澄的柿子……石榴咧着嘴笑,露出了红宝石般晶莹的籽。(拟人)
3、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句子更具体更生动:
(1)红艳艳的大苹果,高高地挂在树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仿佛是一个个可爱的小娃娃,穿着鲜红醒目的红裙子,(比喻)
(2)黄澄澄的柿子,又圆又大,好象一个个玲珑小巧的灯笼。(比喻)
(3)亮晶晶的葡萄,好似一串串闪闪发光的珍珠,又仿佛一颗颗晶莹透亮的玛瑙,(比喻)
4、使用“叠音词”,使片段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感。
“累累”“红艳艳”“高高”“黄澄澄”“亮晶晶”“一串串”“闪闪发光”“一颗颗”等。
5、动静结合,使秋天果园图更有生机与合力,有动态的美。
前面描写的几种水果都是静态描写,写得有生机,形象生动,运用了动词:“洋溢”“笑容”“眯”。
(二)由扶到放写片段
1、学生根据自己的画,按照上面介绍的写作方法,去写秋天美景图的片段。
2、学生写出秋天图的片段后,对照秋天图,看看像不像画的图画,请小组同学帮助检查,看是不是图文合一,内容一致。秋天美景片段在你的笔下到底美不美,请同学们提出修改意见,然后进行修改。
3、各小组选出优秀作文片段全班品评和欣赏,老师做指导,提出修改意见,使之更加完美。
4、在学生写好一个片段后,再让学生回忆,参观的秋天的'其他景物,用同样的写作方法再写一个或者两个不同的秋天的景物片段,完成作文由段到篇的文章内容的准备工作。
(这一过程是教给学生作文片段的技巧和方法,有条理地写具体、写生动、写形象、写感人作文片段是本次作文的重点,也是难点。让学生知道怎样去写好作文的片段,掌握认知规律,由扶到放写片段。)
(三)由片段到篇的完成,升华主题:添加过渡、开头、结尾,点名中心。
1、教师:同学们写的每个秋天图景的片段都很美。但是我们如果将几个片段(如:秋天的天空、田野、果园等)放在一起,也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它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还需要加上开头和结尾才行。每个自然段之间还需要过渡。
2、教师指导,要
3、教师指导,学生写,之后出示课件:
过渡递进过渡承上启下:不但……而且……
不仅……而且……
开头总起开头引出下文我爱家乡的秋天,家乡的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凉爽的季节,家乡的秋天是一幅幅美丽动人的图画。
结尾总结全文点名中心家乡的秋天是美丽的,我爱家乡美丽的秋天,更爱创造美丽秋天的家乡人民。
4、认真仔细地把完整的文章读一读,体会秋天的美丽与可爱,体会作文的篇章结构。
教师出示文章结构板书:总——分——总。学生体会文章的结构。
(这一过程是教给学生写好一篇完整作文的方法,教给学生写作文的开头、结尾的方法,领会文章结构的写作方法,使作文更加紧凑、完整。)
五、评比展示《秋天美》图画和《我爱秋天》的作文
将班上同学的秋天图和《我爱秋天》的作文进行展示,请每一位同学欣赏图画和作文,评选出最佳秋天图画和最佳《我爱秋天》的作文,进行表彰鼓励,以激发孩子们的写作兴趣,并将优秀的作文推荐到校外报刊杂志去争取发表。
(这一过程是进一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参观、绘画、写作中找到学与玩的结合点,让学生有学习写作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