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鸟的散文一
一天回家,我看见门口放着一个鸟笼,我俯下身子,看见里面有一只通体乌黑的鸟,好像是一只乌鸦,但与乌鸦比又显得小巧,它怯生生地站在鸟笼里,用小小的眼睛打量着我。我赶紧问这是什么鸟?妈妈说是大姨送给我们的八哥。
细细观察这只八哥,它长得十分俊俏,身体不大,显得小巧玲珑。那张小嘴特别尖,是淡黄色的。圆圆的小眼睛透着光亮,很是机灵。一身黑油油的羽毛,再配上头上的一小簇毛,真像古代的将军头上戴着花翎一样威风,又显出它的高贵。一对细细的爪子笔直笔直的,指甲又细又弯,非常尖锐,让人有些不敢靠近。这只八哥留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机灵漂亮,我立马就喜欢上了它。
八哥也被人们称为“叽喳鸟”,是因为人们经常会为它整天叽叽喳喳地叫着而感到烦燥。我家的八哥并不讨人嫌,它平常恬静得很,像个内向的小姑娘,而当没有人时,它的歌声也开始宛转响起,如同天籁的声音非常好听,给家里带来无限的生机。听人说八哥经过训练会模仿其它动物的声音,还会学人说话。妈妈天天对着它,教它说“你好”,可是这只八哥始终没有开始说话。后来问会养八哥的老人家才知道,要想八哥会说话,要在它刚出窝的时候就逮回家,把它的舌头轻轻地捻薄,然后经过训练,它才能说话。像我家的这只八哥,小时候没捻舌头,加上训练晚了,就不会说话了。虽然这样,我还是很喜欢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只八哥慢慢地熟悉了我们家的所有人,只要听到我们回家,它就在楼上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是欢迎主人回来。
八哥其实是喜欢自由的鸟类,把它关在一个狭小的笼子里,实在有些憋屈。它们喜欢栖居平原的村落、田园和山林边缘,性喜结群。每当日暮之时,它们结群在天空中飞舞,鸣叫片刻后便夜宿于竹林、大树或芦苇丛中,与其它鸟类混居。我们家的八哥虽是家养,但骨子里的野性却不曾退去,要是看见其它鸟儿在附近停留,它便拼命地在笼子里上窜下跳,想挣脱鸟笼,过上自由自在地生活。
八哥食性很杂,野生的八哥,有时追随在耕地的农民后面,吃翻出来的蚯蚓、昆虫等,有时站在牛背上,给牛儿捉虫子,还有时捕食庄稼的害虫,吃杂草的种子等,因此它被誉为动物界的“良民”。我们家的八哥,每天给它吃在街上买的鸟食。妈妈在切肉的时候,偶尔也给它吃点肉末儿。我拿着肉末,手还没靠近,它就飞快一啄,手上的肉便没了。有趣的是,只要有蚊子靠近笼子,它便死死地盯着蚊子不放,只要蚊子闯入笼中,它便飞快地一啄,又快又准,一个蚊子便落入它的口中,成为它可口的零食。八哥还喜欢喝水,特别是大热天,我们一回家,它便叽叽喳喳地叫着讨水喝。
八哥在健康的情况下,寿命一般为十到十五年左右,由物天敌和食物等因素,野生的八哥比家养的寿命通常会短两三年。
我们家的八哥给我们带来了欢乐,我很喜欢它。但看到它拼命挣脱鸟笼的样子,我知道它是在想念大自然了,我想,我会在合适的时候,说服妈妈把它放归大自然,那里才是它自由自在的家。
描写鸟的散文二
上小学时,老师说,猫头鹰专抓田鼠,是益鸟。可村里老人们都说,看见猫头鹰或听到猫头鹰叫都很晦气。我家旁边山坡上的松树林里就有猫头鹰,时不时地在风高月黑,发出:“哦---,哦---,哦---,……”悠长、恐怖的叫声。这种恐怖的叫声出现的时间和环境听着让人毛骨悚然,不明就里的人便说那是鬼叫呢!小时候一听到这种叫声,晚上不敢出房门。猫头鹰通常是晚上活动,一般很少看见它,人们也不愿见到,我也是偶然见过一次。
那是十多年前一个周末,应同学之邀,到他任教的学校去玩。刚到不久,听到屋外面有人惊叫,猫头鹰追着啄人哩。我们跑出来观看,只见这位教师双手护着头往他的宿舍里跑,那只猫头鹰见来的人多,飞向校园里一棵梧桐树。我是第一次见猫头鹰,像猫一般的脸型,身子如小鸡般大小,钩状的嘴壳,一看就是猛禽,样子挺吓人的。这到底是咋回事?同学给我们说了原委:“前天中午,我与另外一位老师,到学校后面靠近山的那间放杂物的库房去找劳动工具,窗户上也无玻璃了,库房里东西放的很乱。在翻找工具时,忽然发现一捆大扫帚上有个鸟巢,并且鸟巢中还有一只毛绒绒的小鸟。我们连巢带鸟捧出来,找了个竹框放进去,把它架在院子里那棵小树上,巢里放了一把米和装着水的碗。我们没见过这样的鸟,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查了资料才知是猫头鹰。没想到,下午那只大猫头鹰,发现没见了雏鹰,四处寻找,见在那棵小树上,就开始袭击人,几个老师和学生都受到攻击。这不,今天又来啄人了。”我说:“赶紧,从那儿取出来的,放回那儿去,再别去打扰它。果然放回去以后,猫头鹰再没袭扰人了。
山喳子鸟学名红嘴蓝鸥鸟,体如喜鹊般大小,羽毛异常华丽,飞翔在天空似花朵盛开一般。山坡树林里,一群一群的山喳子鸟,“喳,喳,……”叫着飞往校园觅食或嬉戏。课间山喳子鸟成了师生们欣赏的靓丽风景。一次我听张老师说:“这漂亮的山喳子鸟是猛禽。”我说:“不会吧?体型不大,长的这样好看,怎么会是猛禽?”他说:“去年秋天,周末回家,家里房后一棵梨树上,梨结的繁,早晚有鸟飞到树上去吃。父亲让我摘些拿回家给孩子吃。上树摘了不多一点时,飞来两只山喳子鸟。没有想到它看我在采摘梨,就飞来啄我的手,两只鸟轮番来攻击我,这才意识到这鸟是猛禽。我慌慌张张从树上下来,再不敢轻易上这棵梨树了。”听了他说的话,我似信非信。今年春天校园里的那一树樱桃,长得特别好,四月下旬红红的樱桃挂满枝头,远远望去甚是喜人。总务主任对我说:“安排人把樱桃摘了吧?鸟糟蹋的多地很。”我说:“校园里果树上长的果子不是吃的,那是让我们看的。只能凝视不能惊扰它!鸟要吃就让它吃吧。”一天放学后,一教师家属经不住红樱桃的诱惑,上到树上去采摘,也遭遇了山喳鸟攻击。这次我彻底相信了张老师话。
前几天发生的事更让我惊骇。一条青竹彪毒蛇爬上一棵松树,树上有一个山喳子的鸟巢。这个季节,鸟在巢里孵卵。忽然听到鸟叫声很急,我们几人循声望去,一只山喳子鸟正与那条毒蛇搏斗,鸟叫声把另一只山喳子鸟唤了过来。两只鸟轮番攻击着蛇,蛇扭曲着身体,张着大口,吐出长长的信子还击。几番下来,蛇敌不过鸟的攻击,受伤从树上掉下来。这两只鸟哪肯放过它,飞到树下一阵猛啄。那条两尺多长的蛇被这两只鸟杀死了。
鸟在保护它的孩子方面,比万物之灵的人类表现的还要勇敢顽强。无论猫头鹰还是山喳子,它们这样报复人和蛇,难道不懂得人的反击力量和手段以及毒蛇的厉害?!但,当它们的孩子受到威胁,就会不顾一起的进行反击,那怕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过去经常听到野生动物报复人的故事,这几次亲眼所见,我想到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尊重之心不可或缺啊!
描写鸟的散文三
在距离美国南波士顿180公里的地方有一处叫鳕鱼岬的小渔村。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都以出海捕鱼为生。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加上交通闭塞,鳕鱼岬就仿佛世外桃源般的一直不为外人所了解。长久以来,这里的人们都过着与世无争的惬意生活。
每天傍晚时分,满载而归的渔船便陆续靠岸。大一点儿的鱼被分门别类装入铺有碎冰块的泡沫盒子,然后连夜运往市场。而体形较小的杂鱼则被随意地抛掷到大海里。这样就吸引来了鳕鱼岬的另外一群常住居民—海鸬鹚。海鸬鹚是大型水鸟,体长约70厘米。它们早已习惯了这里渔民们的生活方式。每天黄昏,渔船靠岸之后,成群结队的海鸬鹚便盘踞在渔船附近的海面上,等待着享用渔民们抛掷的杂鱼。
鳕鱼岬的渔民们对这些贪婪的海鸟并不反感,反而觉得它们是鳕鱼岬的清洁工,将没用的杂鱼清理掉,净化了鳕鱼岬的环境。
2002年的一天,一名摄影爱好者无意间来到了鳕鱼岬。显然,他很快就被这种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所感染。接下来的几天里,他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下了一个又一个绝妙的.瞬间。当年5月,这些照片刊登在了《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
早已经习惯和钢筋水泥打交道的美国人立即被这样的场景所打动,大批游客蜂拥而至。曾经默默无闻的鳕鱼岬因为这些海鸬鹚一夜之间便闻名于世。游客的到来很快便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慢慢地捕鱼反而成为了鳕鱼岬居民的副业,更多的人转而投身到旅游接待中去。当年,鳕鱼岬入选美国“十大首选度假地”。
转眼到了2007年4月的一天,一名在海滩上玩耍的小孩意外捡到了一只已经死亡的海鸬鹚的尸体。从那以后每天都有几只,甚至几十只海鸬鹚的尸体被发现。很明显,海鸬鹚这么大规模的死亡并非属于自然死亡。
鳕鱼岬发生的海鸬鹚集体死亡事件引起了美国一些野生动物保护组织的注意。
普林斯顿大学生命科学教授索洛夫便带着他的一群学生来到了这里。索洛夫教授的学生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连续对18只海鸬鹚解剖之后,他们发现所有的海鸬鹚都出现了胃萎缩的现象。通过观察,他们发现,自从鳕鱼岬的旅游业发展起来之后,捕鱼的船开始变得越来越少。这里的海鸬鹚从那时开始就过上了半饥半饱的苦日子,这无疑给海鸬鹚带来了致命的一击。
这些已经失去了自己捕鱼能力的海鸬鹚就这样被活活饿死了。索洛夫教授将结论公布之后,在学术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人们开始逐步训练海鸬鹚自己的捕食能力,希望有朝一日能让这些鸟儿重新回到大自然的怀抱。
描写鸟的散文四
清晨,朦胧的薄雾轻轻罩住这座城,再加上有了晨曦的调和,便渲染出一个如此美妙的新的早晨。大地仿佛还没被唤醒,只是静静地聆听着它苍茫的脊梁上升起的无数细小的声音。
红砖绿瓦的小洋房,阁楼上的小屋里,懒洋洋的,是那位叫雏鸟的少年。
叫雏鸟的少年自己也不清楚他为什么是雏鸟,听说他出生之后,后背的两翼上有光鲜艳丽的七彩小羽毛。那惹人喜爱的羽毛如同彩虹的艳丽光带,笑时变得明亮,哭时变得暗淡。亲戚们都喊他雏鸟,渐渐地他长大了,人们也习惯这样称他。在雏鸟少年无拘无束的孩提岁月,小伙伴们一起坐在清朗的夜空下,嬉戏玩耍,童稚之心难藏。他们数着星星,那些闪闪亮的、眨眨眼的星星就是他们全部的欢乐之源。
“你以后想要做什么呀?”伙伴们问他。
叫雏鸟的少年眨了眨眼,他感到身后的绒羽在微微颤动,他迫不及待地喊着-“我的翅膀会长大,我要飞到那颗最亮的星星上面去!”
如此响亮的喊声,如今仍然萦绕在他的耳畔。然而不幸的是,他的美丽绒羽似乎在渐渐泛黄,暗淡、褪去……
那是在他四年级时,老师对他的作文大加斥责,并告诉他,以他天天玩耍,应付作业的习惯,他永远不可能飞到星星上面去。打那刻起,他似乎就开始怀疑自己:“我真的能飞起来吗?”他渐渐地发现,曾经散发着七彩光芒的羽毛开始变得枯黄了。
“我真的能飞起来吗?”他时常这样敲打自己。
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雏鸟少年不想起床。明天就是他的成人礼了,雏鸟长大了。他现在有着一对小小的、乌黑的翅膀,丝毫没有曾经绚丽夺目的痕迹。他就这样蜷缩在被窝里,百无聊赖。
这时,一只鹰盘旋着飞入阁楼。他迅疾如风,电闪雷鸣般掠过卷帘,落在雏鸟闲时倦躺的长椅上。转瞬间,化身为一位少年。
“雏鸟是你吗?很高兴认识你,我叫雄鹰。”雄鹰自我介绍道,看着床上因受惊而发愣的雏鸟。好一会儿,雏鸟回过神来,才看清雄鹰。他高大强壮,肌肉健硕,面容清秀。奇特的是,他有一对黑色的翅膀,那黑犹如深入谷底一般的深邃,仿佛一个黑洞,可以让一切光亮无所遁形。
还没等雏鸟开口,雄鹰强词道: “我是未来的你,我来带你去寻找那些丢失的颜色。”
雏鸟苦于旁人的冷眼,一直以来都想去找回这十几年来消逝的颜色。他迫不及待地答应了雄鹰的请求。“那时,我会飞得很高、很高!”
“原来你的理想从未沉沦。”雄鹰说。
清晨的天朗气清转瞬即逝,接踵而来的是黄沙漫天。那是北方席卷而来的沙尘暴,狂吼着,咆哮着,疯狂地吞噬着一切。
“冲进去吧!冲进去,你会看见那些颜色!”雄鹰敦促着,捡起床上的雏鸟,把他甩进了沙尘暴中。雏鸟惊魂未定,却已身处沙尘暴的边缘,分秒之间,他就会被席卷进沙尘暴的中心。
雄鹰在远处凝视着,喃喃道:“去感受吧,感受强劲的沙尘暴给你的心灵带来的冲击!那是残酷现实的缩影!”
雏鸟不甘心,他不甘心被禁锢在囚笼中,他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
他奋起、扑腾,长久以来压抑在他心中的等待、渴望、孤独、沮丧一并迸发而出。“好久没有享受这种淋漓尽致的奋斗了!”他喊着。阵阵黄沙刮过他未经磨炼的肌肤,肌肤开始渗出鲜血,但他忍耐着,不甘沉沦,誓要与沙尘对抗。
恍惚间,他已置身沙尘暴的中心,四周回旋着风沙,留出中央一片异常的平静。
“感受到现实的摧残了吗?”雄鹰的声音回响在冷空中。“看你的了,走出沙尘暴的你已不是迈入沙尘暴之前的你了。”
可是,那些消逝的颜色呢?雏鸟惊愕,他这才恍然大悟,一直以来,那虚迷的表象迷惑了他的心灵。他看到了,看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互相掺杂,糅合成摸不透的墨黑!
他毅然咬紧牙关,冲出了沙尘暴。
雄鹰却没了踪影。他只身一人,精疲力竭,倒在冰冷的水泥地上。他明白了一切,他终于不用被迫仰望着四角的天空了。
明天,雏鸟就会变成雄鹰,实现他的理想。
利州南渡
温庭筠
澹然空水带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诗文解释】
荡漾的江水与夕阳的余辉相互映照,弯曲的岛屿与苍苍茫茫的青翠山色相接,水面上传来马的嘶鸣,看着船渐渐远去,柳荫下有人休息,等着渡船回来。树丛草中的群鸟飞散了,万顷水田上只有一只白鹭在飞翔。谁理解我乘船寻找范蠡呢?陶醉在五湖烟水中,忘了世俗心机。
【词语解释】
澹然:水波流动的样子。
翠微:指青翠的山气。
五湖:指太湖。
⑴利州:在今四川广元,南临嘉陵江。南渡:指渡嘉陵江。
⑵澹(dàn)然:水波闪动的样子。对:一作“带”。
⑶翠微:指青翠的山气。
⑷“波上”句:指未渡的人,眼看着马鸣舟中,随波而去。波上:一作“坡上”。棹:船桨,代指船。
⑸“数丛”句:指船过草丛,惊散群鸥。
⑹范蠡:春秋时楚人,助越王灭吴后乘舟离去。
⑺五湖烟水:据《吴越春秋》称,范蠡功成身退,乘扁舟出入三江五湖,没人知道他最终到哪里去了。忘机:忘却俗念。[1-2]
作品译文
江水粼粼斜映着夕阳的余晖,弯弯岛岸苍茫接连山坡绿翠。
眼看人马已乘摆渡扬波而去,渡口柳下人群等待船儿回归。
船过沙洲草丛群鸥四处惊散,水田万顷一只白鹭掠空孤飞。
谁理解我驾舟寻范蠡的心意,五湖烟波唯他能忘世俗心机。
【赏析】
诗人描写了渡口边的景色,抒发了自己内心痛苦不平的感慨。这首诗纯朴自然,清新优美,有声有色,充满诗情画意。
利州,唐代属山南西道,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嘉陵江流经该县西北面。这首诗是温庭筠行旅此地渡江时所作。
诗人来到了嘉陵江畔,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开阔清澄的江面,波光粼粼而动,夕阳映照在水中,闪烁不定;起伏弯曲的江岛和岸上青翠的山岚在斜晖的笼罩下,一片苍茫。这一联写江景,交待了行程的地点和时间:日暮时江边渡口。因为诗写的就是渡江情景,所以首联从此着笔,起得非常自然。颔联紧承上联,写人马急欲渡江的情形:渡船正浮江而去,人渡马也渡,船到江心,马儿扬鬃长鸣,好像声音出于波浪之上;未渡的人(包括诗人自己)歇息在岸边的柳荫下,等待着渡船从彼岸返回。这两联所写景物都是诗人待渡时岸边所见,由远而近,由江中而岸上,由静而动,井然有序。
接下来,颈联写渡江,船过沙滩,惊散了草丛中成群的鸥鸟;回望岸上,江田万顷,一只白鹭在自由自在地飞翔。这一联巧用数量词,不但属对工稳,而且深化了诗境。群鸥栖息沙草之间,可见天时向晚,飞鸟归巢,所以万顷江田之上只有一鹭飞翔。这幅色彩鲜明的画面强烈地渲染了江边的清旷和寂静。后来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有“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的词句,其境界正与此联上句所展示的画面相类似,而下句江田白鹭的空阔悠深和王维的“漠漠水田飞白鹭”(《积雨辋川庄作》)更是神韵同出。
前面三联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利州南渡图,作为餬口四方、疲于奔走的诗人摹然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不能不触景生情,遐想联翩。所以尾联偶然兴起了欲学范蠡急流勇退,放浪江湖的愿望。范蠡,字少伯,春秋时楚国人,为越大夫,从越王勾践二十余年,助勾践灭吴国后,辞官乘舟而去,泛于五湖,莫知所终。五湖,指太湖和它附近的几个湖,这里泛指江湖。忘机,旧谓鸥鹭忘机,这里有双关意,指心愿淡泊,与人无争。这两句是说:如今谁能懂得乘一叶扁舟去追寻范蠡的`足迹,逍遥于江湖烟水中而忘机一切俗念呢?言外之意,自己便有淡泊遗世,忘却机心之志,也没有人能够理会。
温庭筠一生政治上很失意,不仅屡次应试不中,而且因为语言多犯忌讳,开罪了皇帝和宰相(唐宣宗和令狐绹),长被摈抑,只好到处流转,做一个落泊才子。他的诗中曾有“自笑谩怀经济策,不将心事许烟霞”(《郊居秋日有怀一二知己》)的自负与自嘲,这里却浩然有归隐之志,实际上是失意后的无奈之语。“独忘机”,其实并不能忘机。这一点和范蠡也是共通的。范蠡是因越王勾践难共安乐才辞官隐遁的。所以,两个人都可谓是极有机心的人。
这首诗描写行旅在利州南渡时的所见所感,景物描写江中,岸上交递着墨,层次分明,色彩清丽,静中有动,栩栩如生,特别是颈联,是被人们传诵的写景名句。最后触景兴感,自然真切。全诗八句,无不与“水”相关,但清隽而不堆砌。在章法上,此诗别具一格,不落俗套。按照律诗的一般规律,前后四联,起承转合,各有所归。此诗前三联却递相承接,景物描写得很充分,意境幽远淡雅。尾联由写景转而遐思,但仍从“舟”、“水”絻结,以致转中有合,脉络依然清晰完整。有人说,温庭筠的以山水、行旅为题材的诗多感慨深切,气韵清澈,以这首诗来看,确有道理。
1、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不肯傍青纶。——苏舜钦《水调歌头·潇洒太湖岸》
2、见轻吹鸟毳,随意数花须。——杜甫《陪李金吾花下饮》
3、萋萋芳草小楼西,云压雁声低。——刘基《眼儿媚·秋思》
4、燕子楼空,暗尘锁、一床弦索。——周邦彦《解连环·怨怀无托》
5、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6、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吴文英《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
7、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杜甫《燕子来舟中作》
8、燕子归来,雕梁何处,底事呢喃语。——王澜《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9、念秦楼也拟人归,应剪菖蒲自酌。——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10、不是鸟中偏爱尔,为缘交颈睡南塘。——牛峤《忆江南·红绣被》
11、铜华沧海,愁霾重嶂,燕北雁南天外。——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12、青春几何时,黄鸟鸣不歇。——李白《江南春怀》
13、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14、写不了相思,又蘸凉波飞去。——朱彝尊《长亭怨慢·雁》
15、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关汉卿《沉醉东风·重九》
16、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17、呼鹰下鸟路,戏马出龙沙。——赵彦昭《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
18、暮雨相呼失,寒塘独下迟。——崔涂《孤雁》
19、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20、湘浦离应晚,边城去已孤。——崔涂《孤雁》
21、绿暗红稀春已暮,燕子衔泥,飞入垂杨处。——葛长庚《凤栖梧·绿暗红稀春已暮》
22、举头忽见衡阳雁。——陈达叟《菩萨蛮·举头忽见衡阳雁》
23、鳞瞑羽迷谁与诉。——高鹗《青玉案·丝丝香篆浓于雾》
24、闲碾凤团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周邦彦《浣溪沙·水涨鱼天拍柳桥》
25、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钱起《赠阙下裴舍人》
26、寂寞风蝉至,连翩霜雁来。——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27、关山多雨雪,风水损毛衣。——李远《咏雁》
28、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张九龄《感遇·幽人归独卧》
29、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堕楼人。——杜牧《金谷园》
30、晓雾将歇,猿鸟乱鸣。——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31、如何万里计,只在一枝芦。——崔涂《孤雁》
32、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杜牧《旅宿》
33、雁过斜阳,草迷烟渚。——周紫芝《踏莎行·情似游丝》
34、燕子重来,往事东流去。——吴文英《点绛唇·时霎清明》
35、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李颀《送魏万之京》
36、黄鹂啭处谁同听,白菊开时且剩过。——司空图《白菊杂书四首》
37、雁柱 美文十三弦,一一春莺语。——欧阳修《生查子·含羞整翠鬟》
38、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戴复古《江村晚眺》
39、向长安,对秋灯,几人老。——吴文英《夜游宫·人去西楼雁杳》
40、古岩泉滴滴,幽谷鸟关关。——令狐楚《赋山》
41、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岑参《送崔子还京》
42、宿雁落、寒芦深处。——张元干《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
43、旧时燕子还飞否?今古不胜情。——归庄《锦堂春·半壁横江矗起》
44、立尽黄昏泪几行,一片鸦啼月。——夏完淳《卜算子·秋色到空闺》
45、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韦应物《闻雁》
46、蝴蝶不随春去,入薰风池阁。——蒋元龙《好事近·叶暗乳鸦啼》
47、只恐梅花,瘦倚夜寒谁暖?不成便没相逢日,重整钗鸾筝雁。——张翥《陌上花·有怀》
48、浮雁沈鱼,终了无凭据。——晏几道《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
49、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50、断续凉云来一缕,飘堕几丝灵雨。——纳兰性德《河渎神·风紧雁行高》
51、何处征帆木末去,有时野鸟沙边落。——吴潜《满江红·豫章滕王阁》
52、闲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贺铸《六州歌头·少年侠气》
53、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温庭筠《瑶瑟怨》
54、迥起波摇楚,寒栖月映蒲。——崔涂《孤雁》
55、蛛丝暗锁红楼,燕子穿帘处。——吴文英《荔枝香近·七夕》
56、孤烟村际起,归雁天边去。——孟浩然《南归阻雪》
57、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58、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刘禹锡《秋风引》
59、我爱山中春,苍崖鸟一声。——元鹏《山中四咏》
60、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
61、新来雁阔云音,鸾分鉴影,无计重见。——卢祖皋《宴清都·初春》
62、栖鸦流水点秋光,爱此萧疏树几行。——纪映淮《咏秋柳》
63、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韦应物《夕次盱眙县》
64、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钱起《归雁》
65、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杜甫《孤雁》
66、数声新雁,数声残角。——黄机《忆秦娥·秋萧索》
67、残烧夕阳过雁,点点疏疏。——赵汝茪《汉宫春·着破荷衣》
68、锦带吴钩,征思横雁水。——吴文英《荔枝香近·送人游南徐》
69、结多少悲秋俦侣,特地年年,北风吹度。——朱彝尊《长亭怨慢·雁》
70、碧海魂应断,红楼信自稀。——李远《咏雁》
71、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72、恨雁声、偏落歌前。——吴文英《霜花腴·重阳前一日泛石湖》
73、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张炎《解连环·孤雁》
74、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韦庄《江外思乡》
75、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黄庭坚《寄黄几复》
76、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苞桑。——王昭君《怨词》
77、燕子占巢花脱树。——张先《渔家傲·和程公辟赠》
78、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卢挚《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79、天寒水鸟自相依,十百为群戏落晖。——秦观《还自广陵》
80、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曹操《蒿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