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望天门山里面优美的句子 正文

望天门山里面优美的句子

时间:2025-05-09 11:09:17

古诗收获作文 篇1

今天上古诗课,我知道了学诗的四种方法:分别是看注释、看插图、读题目和读诗句,我对《望天门山》最感兴趣,我还会把它背下来。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我对里面“碧水东流至此回”这一句诗的印象最深刻,它的意思是楚江碰到了高高的天门山,楚江不得不往北流。他写的很好,因为我读了这个诗人李白写的这首诗《望天门山》,我的感受是只有站在最高的地方才能看得到更高、更远的地方。

古诗收获作文 篇2

今天上古诗课我学到了学习古诗的四种方法,看就是看插图读题目读诗句,我对望天门山这首诗比较感兴趣,"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我对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这句诗印象比较深刻,它的意思是,长江把天门山劈开两半,碧绿长江水东流至此回旋澎湃,他写的很好,因为他把这种长江这种浩大的气势表达出来了,读了这首唐朝李白的诗,我的感受是作者把长江天门山这些事物描写的非常的形象,非常的澎湃激昂,呈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古诗收获作文 篇3

今天我一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对妈妈说:“妈咪妈咪,我们今天在学校里学了新的古诗哦!”我最喜欢的一首古诗:望天门山。我还可以背下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我对里面的“碧水东流至此回”这一句诗印象深刻,它的意思是楚江往前走时,楚江撞到青山掉的石头之后,被弄起波浪,又被返回来了。它写的很好,因为他仔细观察,读了这个诗人李白写的`这首诗:望天门山,我感受如果大家也去的话,也可以自己写一首诗哦!

古诗收获作文 篇4

今天上古诗课,我知道了学诗的四种方法。分别是看注释、看题目、看插图、读诗句。我对《饮湖上初晴后雨》最感兴趣。我还会把它背下来呢。我对里面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一句诗映相最深刻。它的意思是,西湖很美,就像西施一样,不管化浓妆还是淡妆都很美丽。读了苏轼这首诗后,我很想去西湖旅游,感受祖国美丽的山河!

古诗收获作文 篇5

我今天上了古诗课,我知道了学诗句、词的四种方法,分别是看注释、看插图、读题目、读诗句,我对《望天门山》最感兴趣,我还会把它全布背下来,我对里面的“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一句诗印象最深刻,它的意思是两个青山相对着,李白坐在一片孤帆上看到了太阳,它写的很好,因为李白写的非常美,特别是“孤帆一片日边来这半句话。

我的感受是如果要写好诗句一定要切题,而且还要有同学比较感兴趣的题目来写,才能写好诗句。

古诗收获作文 篇6

今天上古诗课,我知道了学诗的四种方法,分别是看注释,看插图,读题目,读诗句。

我对《望天门山》最感兴趣,我还会把它背下,我来背给你们听。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我对里面的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我对里面的“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这句诗句印象最深刻,它的意思天门中断楚江开是指雄伟的天门山被长江拦腰劈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指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它写的很好,因为他写的是山水诗,写景色也写的很好。读了诗人写的诗,《望天门山》我的感受是他写的非常好,景色也不错。我要向他学习,努力,加油!

古诗收获作文 篇7

《望天门山》是一首李白写的一好诗,其中我对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这句话说了天门山被楚江隔开了,气势磅礴,感觉诗人心情豁达,诗情画意,让我感到大自然力量好大,这首表达了诗人李白对天门山的喜爱之情。而且我学到了读古诗的方法。看注释、看插图、读题目、读诗句,注释里有很多让你理解的不懂的词和句子,我真的很喜欢李白写的这首《望天门山》。

古诗收获作文 篇8

今天上古诗课,我知道了学诗的四种方法,分别是:首先是看注释、其次是看插图,再次是读题目、最后是读诗句。我对《望天门山》最感兴趣,我还会把它背下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我对里面的“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这句诗印象最深刻,它的意思是天门这座山被楚江给从中间撞开了,分成了两半,楚江江水向东流被天门山阻挡返回。它写得很好,楚江像一个巨人的大手把天门山的门给打开了。读了诗人李白写的这首诗的感受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般的力量塑造了如此美好的景色。

古诗收获作文 篇9

今天上古诗课,我知道了古诗的四种方法,分别是:看注释,看插图,读题目,读诗句。我对《望天门山》最感兴趣,我把它背下来了。“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一片日边来。”我对"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这一句印象最深刻,他的意思是:高高的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他写的很好,因为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修饰手法。读了这个诗人李白写的,这首诗望天门山,我的感受到了天门山的优美风景和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面貌。

1、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卢梅坡《雪梅·其一》

2、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仲殊《南柯子·十里青山远》

3、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4、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6、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

7、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8、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9、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11、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范仲淹《江上渔者》

12、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白朴《天净沙·秋》

13、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无题·油壁香车不再逢》

14、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1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16、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17、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18、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卢纶《长安春望》

19、明月楼高休独倚。——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20、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21、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22、鸿雁在云鱼在水。——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

23、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24、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25、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26、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27、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28、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李觏《乡思》

29、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30、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灞上秋居》

31、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李白《秋浦歌》

32、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33、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34、淡云来往月疏疏。——李清照《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35、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

36、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王维《画》

37、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送别》

38、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39、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40、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王维《送别》

4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42、伫倚危楼风细细。——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43、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杜甫《阁夜》

44、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45、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李煜《望江南·闲梦远》

46、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47、人生长恨水长东。——元好问《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

48、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四首·其二》

49、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50、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51、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2、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王维《田园乐七首·其五》

53、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54、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55、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56、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57、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58、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白居易《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

59、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60、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6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62、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温庭筠《梦江南·千万恨》

6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6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65、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66、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67、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68、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王昌龄《长信怨》

69、雨打梨花深闭门。——李重元《忆王孙·春词》

70、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

71、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72、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陆游《沈园二首》

73、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74、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辛弃疾《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75、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76、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77、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杨炯《从军行》

78、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严蕊《卜算子·不是爱风尘》

79、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寇准《咏华山》

80、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范仲淹《江上渔者》

《暮江吟》教学设计1

一、导入激趣。

复习以前学过的描写景色的诗,采用“古诗接龙”的方法进行。

二、师配乐朗诵《暮江吟》。

生观看图画。

三、初读课文。

师:这首古诗意境很美,同学们,你们觉得美在哪儿呢?试着读一读。

1.学生练读,读通。

2.指名读,集体订正。

3.讨论,你觉得这首诗美在哪儿?

四、看图,播放音乐《古事曲》,边听边看边读边理解。

1.出示图,说一说,画了些什么景物?这些景物怎么样?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同桌练说)

2.出示前两句。

①要求边听音乐边看图画边轻声读这两句,仔细体会。

②结合图,指名说一说这两句的意思。

③评一评。

④再仔细读一读,你不理解哪个词或你认为哪个字、词用得好,为什么?(“铺”与“射”“照”相比较)

⑤这么美的诗句,如果我们用文章写下来,给它定一个什么题目呢?作者是怎么定的?

⑥理解“暮江吟”。

3.学习三、四句。

①读后两句,说一说不理好的词语,师相机指导理解“可怜”。

②这两句是什么意思?讨论设疑:

A.像珍珠一样(晶莹、发亮),夜晚天黑怎么发亮?

B.许多人都喜欢写“月亮像个大圆盘”。如果白居易写“露似珍珠月似盘”你觉得怎样?为什么?

③归纳总结;作者抓住事物的特征,连用两个比喻,贴切地写出了江边美丽的月夜景色。傍晚(),夜晚(),天上(),地上()。

④用彩色笔画一画这美丽的月夜。

五、再读古诗,加深理解。

1.你们说这首诗美吗?该怎么读呢?

2.配乐朗诵《暮江吟》。

3.指名朗诵。

六、练笔。

1.导入:这美丽的景色,大家想不想亲自欣赏一番?

2.出示提示语:

①傍晚,微风渐停,我漫步江边()。

②迷人的景色把我吸引住了()。

③啊!()。

3.练写。

4.指名读一读,评一评。

七、总结。

《暮江吟》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2、能力目标: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通过小练笔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3、背诵并默写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诗

师:古典诗歌中写景的读句很多,大家能背几首吗?

生背《望天门山》背《山行》背《绝句》……

师:同学们每背一首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题目叫《暮江吟》

(师板书,一边音乐《春江花月夜》起)

师强调“吟”的读音。

师:同学们来看看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你能看出什么来吗?

生:有太阳落山的意思。

师:从诗题中看出了时间,还看出了什么?

生:他在江边。

师:傍晚在江边吟诗,这是谁呀?(白居易)

师:谁来介绍介绍。(生介绍)

二、知诗人,初赏诗

师:老师这里也有关于白居易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示作者简介,学生指名读)

师:要了解这首诗,还要回到822年,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他看到江边红日落下的美景,陶醉其中,不禁吟诗一首,就是这《暮江吟》(课件出示图片,并范读)

师:听了这首诗,你感到什么?

生:我感到自己是一棵小草,被夕阳的余辉照耀着,一半绿,一半红。

师:你怎么那么会表达呀!

生:我感到自己是一只小螃蟹,在江中游,阳光下的江面照得一半红,一半绿。

……学生自由说感受。

三、初读古诗,知大概

师:多美啊!接下来,同学们用喜欢的方式来读诗,可以坐着读,可以站着读,可以离开座位读。

(同学们纷纷找伙伴读)

师:谁来读?

(指名读诗)(齐读)

思考:这是一首什么诗?写什么时候的景?在诗中画出表时间的词语,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四、再读古诗,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你读懂了哪里?你哪个地方没读懂?谁来帮帮他?

五、学习前两句诗

1、出示投影片(夕阳西下的江上景色)指导看图。齐声朗读前两句诗。

2、重点理解词语。

“残阳”是什么意思?

“铺”是什么意思?这个“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铺”换成“照”、“射”可不可以?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

3、出示灯片

提问: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4、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5、小结:通过学习前两句诗,我们知道了前两句诗主要写傍晚时分,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是什么样的景色,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欣赏和想象当时那美丽的意境。

师述:夕阳渐渐地落下去,晚霞映红了天空,夕阳的余辉洒在了宽阔的江面上,忽然间,江水似乎分成两半,这一半是碧绿碧绿的,那一半是鲜红鲜红的,微风轻轻地拂过江面,江水泛起了粼粼波纹,像一颗颗闪光的宝石,又像空中闪烁的繁星。啊!多么迷人的傍晚景色。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景色美不美?这样的景色会让诗人怎样?用一个词语形容:“陶醉,恋恋不舍,流连忘返”。那就恋恋不舍地读读吧。

六、学习后两句诗。

1、(出示投影片:夜晚月光下的江边景色)指名朗读后两句诗。

思考:作者描写了夜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来写的?

2、“可怜”是什么意思?

九月初三:是指农历已进入深秋季节这句点出了观赏江景的季节是深秋。

3、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深秋的夜景?为什么这样打比方?

珍珠晶莹闪亮,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用珍珠来比喻露珠就照应了“可怜”,诗人写的是初三夜的'月亮,因为初四是娥眉月,所以把月亮比作弯弓。

4、指名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5、闭上眼睛欣赏体会后两句诗的美丽意境

师述:不知不觉,夜幕降临了,白居易还立在江边久久不愿离去,秋风拂面,他感到特别地凉爽和舒服,一会儿看看草地,一会儿望望天空,啊,那美丽的小草上挂满了露珠,在柔和的月光映照下像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珍珠,夜空中那一弯新月就像一张精致的弓,他不禁脱口赞叹道:“这深秋的夜晚是多么迷人,多么可爱啊!”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吗?

出示课件:同学们,你们现在能根据这首诗把屏幕括号里的内容说完整吗?谁来连贯的把整首诗的意思说完整?(出示,学生先说,最后指名读。)

七、指导朗读,领悟感情。

1、师: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应有节奏,我们根据画好的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一道残阳铺水中”,要求学生读得平缓、轻柔;“半江瑟瑟半江红”,要读出惊叹的感情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则要读出赞美的情感。

(注意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可以采用多种读法:如男女对比接读。)

师:我建议马上举办一个诗歌朗诵会,请在座的各位诗歌爱好者参加,来一个诗歌朗诵能力大比拼,好吗?(好)学生先练读,再赛读

2、指导配乐朗读。

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这一路上他的心情愉快,被江边这红霞满天,弯月东升,露水晶莹的美景所陶醉了,下面我们随着音乐也来细细地品诗一番。

(生配乐朗读)

3、谈感受。

师:如果此时你就是诗人,来到这深秋傍晚的江边,领略到这安静的、优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指名说感受)(带着这些感受再齐读一遍。)

4、诗人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诗人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读出来了吗?

(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美景,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暮江美景的喜爱之情)

八、练习(同学们可以任意选择一项做。)

(1)作画

景色的美体现在哪里?诗人用他的妙笔给我们描绘了几个画面,请同学们根据诗意,把诗人笔下的美景画出来。

(2)写话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笔下的美景。写成一篇写景的小短文。瞧,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提示语呢!

九、总结:

这首诗向我们勾画了夕阳西下的傍晚江上美景,同时也描述了深秋夜晚月光下的江边迷人的景色,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美好迷人的景色,让我们再一次闭上眼睛回味诗中美丽的意境。(听配乐朗诵)

《暮江吟》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理解古诗优美的语言,了解唐诗是我国文学的瑰宝,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理解“铺、瑟瑟、可怜、似”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理解每句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正确回答课后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情感、意境、潜词造句的体验,有感情的背诵古诗,默写《暮江吟》。

引导学生由书本走向生活,通过广阔的生活空间、网络空间去获取资料。培养学生多角度的理解诗词。

学习重点:

学习古诗体会诗中的名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语言或者图画描绘诗句概括的景物,体会其中的诗味。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正确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指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展开合理想象,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转化成画面,读中感悟,体会作者看到奇丽景色的愉快心情。

教学准备:

描写夕阳的一些诗词、文;

欣赏的《暮江吟》教学课件;

自谱的乐曲一首《暮江吟》(歌曲附后)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谈话入课

1、今天来给同学们上课,心理上免有点惶恐。不知道同学与一个陌生的老师第一次上课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激动?忐忑?还是像老师一样的惶恐?能不能给佘老师一点信心和鼓励呢?

2、哪同学跟老师一起做。

(1)用手按住自己的胸口,在大声的对自己说:“我能行!我最好!”

(2)同学俩俩用手搭在彼此的肩膀上,对对方说:“你能行!你最好!”

(3)闭上眼睛,在心理用肯定的语气对自己说“我能行!我一定行!”

3、怎么样?这会是不是信心十足了?我们来做个诗词接龙的游戏,就是老师说上句,你能接出下句诗。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4、看来老师是难不倒你们了,哪位同学来出出题呢?

5、“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6、对!白居易是唐朝著名的大诗人,他的一生为后人留下三千多首诗。他的诗内容充实,语言通俗,大多反映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疾苦。我们常常说“如诗如画”,一首诗就是一幅画。今天我们要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山水风景诗———《暮江吟》(板书)

二、听诗。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词

1、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有心去欣赏这首诗。你会看到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2、再来一遍,用心去感受哦!

3、谁能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三、读诗。初读课文,从语言文字中去感受画面

1、自由读诗。注意用笔圈画出描写景物的词,进一步的感受画面。

2、谁来读读这首诗?

3、俗话说:“好诗好景好地方”,谁能告诉我这首诗写得是什么地方的风景?你从诗中什么地方知道的?(暮江吟——江;半江瑟瑟半江红——半江)

4、这首诗写得是什么时候的风景呢?(九月初三夜——农历九月初三,今天是农历九月十二,今天的九月初三是十月十六,星期六)

5、九月初三傍晚和夜晚时间的江边景色。诗中哪个词看出是傍晚?哪个词体现的是夜晚?(暮、夜)

、赏诗。看课件,听朗诵,欣赏诗词

1、公元1083年,距离我们现在有一千九百多年,诗人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看到江边的日落,不禁陶醉其中,吟下了这首诗。然我们看看画面,去亲身领略当时诗人所看到的美景。(播放课件录音)

2、诗分两个时间段,那么我们也按两个时间段来学习品味这首诗。

五、品诗。体会诗人情感、意境、潜词造句的体验

1、傍晚夕照,是怎样的景象呢?出示诗句,学生自学,用自己的话说说你读到的景象。

(1)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2)你觉得这两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或者你还有什么疑惑的问题?

铺:——体现了光的柔和、斜身的方位、还有面积广大而均匀

——比较:照、盖、洒、射,铺更形象、生动。

瑟瑟:——碧绿的颜色

——江水中怎样的绿呢?(像绿宝石、像无暇的翡翠、像碧玉铺成的)

红:——江水是怎样的红呢?(像小孩子的脸、像红玛瑙、像火)

——白居易有一首诗《忆江南》,诗中有一句:“日出江花红似火”虽说是江边的灿烂红花,但朝霞映红江面,也如火一样的艳艳。在这儿,夕阳下的江水,不也是“日落江花红似火吗”

一道:——为什么用“一道”,对于夕阳,我们多半怎样的给它组词?

——一轮夕阳,半轮夕阳

——“一道”我们一般怎样组词?

——一道墙、一道伤口、一道光(

——对,是一道光,夕阳西下,是光斜射到江面上,本诗的句子应该是“一道残阳光铺水中”只是古诗的绝句有严格的字数要求,所以省写了“光”,这在古诗中经常见到。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对愁而眠的应该是人,全诗应该是“江枫渔火对愁眠人”同样是因为字数的原因,省去了。(利用简笔画去帮助学生体验诗句所描写的情景)

(3)诗人的遣词练句非常精彩,给我们描绘了这样的美景,以至历经一千九百多年我们还是能感受到它的美妙。

(4)“夕阳无限好”古诗中有很多吟夕阳的诗。谁查了相关的资料?

李商隐:《登乐游园》“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王之焕《登鹳鹤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无曲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歌曲《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5)看到这样的情景,诗人的内心是怎样的感受?那么,带着这样的愉快心情,我们来读读这两句。

2、夜晚的景色

(1)漫步江边,面对着醉人的美景,心情十公愉快,诗人留连忘返。不知不觉天暗下了,夕阳也带着它的美丽隐去。这时新月当空,诗人又看到了什么呢?

(2)读诗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感受。

(3)夜晚的景物有哪些?

新月:如弓——古诗中常有这样的描写,“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是新月如钩。

露珠:珍珠(晶莹、透明)——新月的映照

(4)如果说傍晚江边夕阳如火,那么夜晚江边新月当空,一片银白。这静谧的夜景令作者作美丽的遐思。

3、将全诗朗诵一遍。

六、再次品味、赏析诗词

诗人的心情很是愉快,即使是今天,我们读到这首诗,内心也充满着跟诗人同样的情感。诗人触景生情,吟咏此诗。我们又怎样来表达我们的读诗心情呢?

出示作业:唱唱、画画

诗如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动笔画画(展示网上学生的画)

诗如歌——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唱唱(出示录音歌谱)

诗为心声——朗诵好的同学可以有感情或者表演地朗诵

贺诗——大家可以贺一首诗,把自己心目中的夕阳用诗的形式表达出来

(如:夕阳西下红如砖,可爱石榴云里钻,深蓝天空点约霞,夕阳美景似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