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朗读感悟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在读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
在读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1、出示黄山全景图课件。
同学们,这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曾在两次游完黄山之后,留下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
出示徐霞客诗句
2、黄山究竟有多大的魅力,让古今中外的许多游人如此迷恋?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黄山奇松》,读通了课文,我们从中知道了那是因为黄山有四绝。哪四绝呢?(学生回答)
出示第一段课件,齐读、理解。
3、同样是四绝,人们为何对黄山松树特别偏爱呢?(指名回答)
用因为所以说话
这就叫情有独钟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欣赏黄山奇松吧。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
出示玉屏楼图课件。
2、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著名的奇松呢?它们有什么奇特之处呢?请同学们根据学习提纲,自己读读课文第2小节。
出示学习提纲课件。
(1)站在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
(2)读第二自然段,分别找出描写这三大奇松的句子,分别用
表示出来。
(3)这三大奇松
奇在哪里?在表示特点的词句下加小圆圈。
3、交流学习成果
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过度:这三棵松到底奇在哪呢?我们一一来学习
板书:奇?
学习迎客松部分
1、出示迎客松图片
瞧,迎客松已经在迫不及待地等待着我们的到来,课文里是怎样来描写迎客松的呢?迎客松到底奇在哪里呢?请一个同学找出迎客松的句子读一读,其他同学思考老师的问题
(出示句子)
2、听了朗读之后,你觉得迎客松奇在哪里(指名说)
(1)姿态优美、枝干遒劲
怎样的枝干才是遒劲的?结合图片说说(枝干苍劲有力)
指导朗读,读出迎客松之奇
指名读,齐读
(2)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想象一下:迎客松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这一千多年里,迎客松经历了哪些艰难困苦?她的表现又怎样呢?
请做下列的填空:
狂风来了,迎客松()
暴雨来了,迎客松()
电闪雷鸣,迎客松()
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狂风暴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电闪雷鸣,课文用了一个怎样的词语来形容?(饱经风霜)
请用饱经风霜说一句话。
虽然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
多少风吹雨打,但它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迎客松的生命力顽强)
指导朗读,读出迎客松生命力之顽强
指名读,齐读
(3)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这是一个什么句?(比喻句)
把()比作()。(把斜伸出去一丛青翠的枝干比作好客的主人伸出的手臂)
同学们可以伸出手臂,边做动作边反复读这段文字。
指名读,齐读
(学生做动作、读课文)
远远望去,斜伸出去的枝干多么像主人伸出的手臂,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生动的比喻。
是啊,其实这就是迎客松(名称的由来)
用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说一说
想象:如果现在老师是宾客,在座的各位同学来演一演迎客松,说说在宾客到来时,迎客松会说些什么呢?
3、如今,只要人们一提到黄山就会想到迎客松
,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黄山。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4、朗读课文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生命力是那样的旺盛,让我们怀着赞叹,喜爱之情读一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学习陪客松部分
黄山松真神奇啊!当游客被迎客松热情地迎接到黄山后,接着谁来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陪客松)
1、出示图片,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陪客松又奇在哪呢?
2、绿色的巨人说明陪客松高大挺拔,苍翠茂盛
过度:是呀,陪客松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正在陪同客人欣赏黄山风光呢!所以给它取名叫陪客松。
3、指名读,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棵松,介绍出陪客松高大挺拔,苍翠茂盛的样子。
学习送客松部分
当游人饱览美丽的黄山风光后,接着谁来向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送客松)
1、指名读送客松的句子,想想送客松奇在哪里?
出示送客松图文课件,
(1)姿态独特,枝干蟠曲
刚才学习的迎客松,比较这两棵松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陪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
从中不难发现作者观察非常细致,抓住枝干的特点来写,我们读读送客松的句子。
(2)理解天然盆景
为什么把送客松比作天然盆景?
什么是盆景?
(盆景是园丁精雕细刻、刻意造型,为的是追求它优美的姿态。)
那培养这棵天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大自然
(3)指名回答:谁来说说为什么叫他送客松?
送客松跟游客告别,多么依依不舍啊!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指名读,齐读
配乐朗读第二小节
同学们,读完了课文第二小节。看完了玉屏楼前的三棵奇松,我们一定会被枝干遒劲的迎客松,形似巨人的陪客松,姿态独特的'送客松给深深地吸引住,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三棵奇松,好吗?
出示描写三松的文字课件
配乐齐读
总结:黄山松真是很神奇!(板书:?改!)
学习课文写作方法
文中描写的三种松树,其中迎客松写得比较具体,而陪客松、送客松写得比较简单,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呢?是不是陪客松和送客松没有迎客松长得好呢?
(习作时有详有略,文章才眉目清楚,中心突出,我们平时写作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一点)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其实黄山松数量成千上万,形态不一,用一个词那就叫千姿百态。
出示第3自然段课件。
这样千姿百态的黄山松你们喜欢吗?那就让我们带着喜爱之情一起齐读课文最后一小节。
2、黄山奇松的姿态仅仅是课文里介绍的这些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黄山松都有哪些姿态?
出示黄山松千姿百态的图片课件,
3、发挥你的想象,仔细观察它们的姿态,试着给这些松树取名字,并说说理由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全文围绕一个奇字,为我们具体介绍了黄山的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作者用词贴切,比喻生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起带着赞美之情,来赞美一下黄山奇松!
五、布置作业,总结延伸。出示作业课件。
1、记一记把奇特的黄山松记在脑海里。
2、找一找收集更多的关于黄山资料。
(可以是黄山的来历;
关于黄山的传说;有关黄山的诗词;有关黄山的名言;黄山风景: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人文景观;)
板书设计:
迎客松
16、黄山奇松
陪客松
奇?(!)
送客松
黄山松千姿百态。有卧龙松的腾云驾雾,有凤凰松的展翅高翔,有团结松的簇拥相抱,有扇子松的娇小玲珑,有贴壁松的攀龙附凤,有蒲团松的厚重稳健,有黑虎松的虎虎生威它们有的倚岸而立,有的独钓寒江,有的悬空绝壁;它们有的亭亭如盖,有的尖削似剑,有的迎风展翅它们在风雨中碧如大海,在阳光下颜如翠玉,在大雪中状若珊瑚每一棵黄山松都是一处独立的风景,以各自独有的本色展示其个性的魅力。
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是一所坐落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纽黑文的顶尖私立研究型大学,创于1701年,初名“大学学院”(Collegiate School),是全美历史第三悠久的高等学府,亦为常春藤盟校成员之一。该校教授阵容、学术创新、课程设置和场馆设施等方面堪称一流,与哈佛大学一直在美国顶尖大学的榜首位置进行着激烈竞争和友好往来,最著名的是两校之间的Yale-Harvard regatta.。在各个大学排名榜单中,都一直名列前茅。
一、关于关于爱情的青春
1、不要因为寂寞空虚而谈恋爱。
2、不要跟偏执狂、做事极端的人谈恋爱。
3、在身边的姐妹有了好的归宿后退居二线。
4、别跟好朋友的对象吃醋。
5、情人眼里出西施,但也别把周围的人当成烂狗尾巴草。
6、别错把友情当爱情。
7、可以喜欢很多人,但别轻易爱上谁。
8、顺其自然,缘分不可强求。
二、关于心态的哲理名言
1、要自信,绝对自信,无条件自信,时刻自信,即使在做错的时候。
2、寂寞空虚无聊的时候看点杂志,听听音乐,没事给自己找事干,可以无益,但不能有害。
3、不要想太多,尤其是负面的想法,定时清除消极思想。
4、学会忘记一些东西,那些痛苦的、尴尬的、懊悔的记忆,为阳光的记忆腾出空间。
5、敢于尝试新事物,敢于丢脸,热爱丢脸,勇于挑战。年轻时多犯几次错误,有好处。但能一步到位的,一次就对的,就别出叉子。
6、每天都是新的一天,烦恼痛苦不过夜。每天早晨以乐观热情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天。即使昨天被人扇了一个大嘴巴。
7、承认自己的不聪明,不勇敢,这样在面对别人的优秀时,可以坦然,并给予发自内心赞美。
8、做人的最高境界不是一味低调,也不是一味张扬,而是始终如一的不卑不亢。
三、关于交往的处世智慧
1、在没了解之前,假定一切人都是善的,真心对待身边的每个人。
2、挖掘每个人身上的优点,真诚的赞美别人。
3、朋友要全面撒网,重点培养(谈恋爱,男女朋友例外)。
4、知己可遇不可求,有些人习惯把别人锁定在一定距离之外,亲近容易,要想更亲近就难了,对于这样的`人,你投入再多热情也没用,只会让自己郁闷。不如保持距离,适可而止。
5、真诚的主动帮助别人,不求回报。做每件事都想要别人感激,那是注定要失望的。
6、学会说不,不要让友情成为一种负担。
7、尝试让别人去读懂你,好过挖空心思去读懂别人。因为你读懂别人,你感到那人很熟悉,而那人却感到你很陌生。好比暖手碰尖刀,找伤。
8、对于真正的朋友,不要吝啬关心的话语。一条短信,一个问候,主动一点,不要太斤斤计较谁对谁更好一点。友情的双方一定有一个付出多一点。那个人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的感情在继续。
9、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不要丧失自我。
四、关于生活的人生哲理名言
1、把自己的东西收拾整洁,物归其位。
2、赚钱不如省钱。适度节省比赚钱更能省钱。
3、关注时尚信息,学会打理自己。
4、穿衣服不必名牌,但一定要注意搭配。(努力喽)
5、少吃零食,多吃水果。
6、注意保暖,别满不在乎,得了老寒腿风湿没人管。
7、女生应会的技能一定要会。
8、做秀外慧中的自己。
五、关于工作的职场名言
1、永远都不要抱怨什么。抱怨只会暴露你的无能。
2、公私要分明。
3、随时保持积极主动。
3、在公共的场合不要过多流露自己的情绪和情感。有情绪了找朋友说,别找同事说。
4、做事讲效率。
5、跟同事领导搞好关系,但不要妄想和他们成为知心朋友。
6、少说话,多做事。
7、该知道的知道,不该知道的甭打听。
8、有些事情,看破但不要说破。
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1、学习永远是第一位的,不能舍本逐末。
2、重视预习和复习,学会自学。不错,考前突击可以使你取得高分,但速成的知识也是脆弱的。我不想我毕业后发现自己什么都没记住,大脑空空如也。
3、上课跟上老师的思维,能坐第一排就做第一排。
4、懂得配合,课堂上活跃一些,不是作给别人看,是做给自己看。
5、一定要即时完成老师的作业,的确,大学作业是可以拖的,但那不是你懈怠的理由。
6、永远不要忘记合作学习,相互学习,在大学,没有高考的压力,这种单纯的向学精神更是难能可贵的。
7、要有自己的计划,
8、对自己要有高层次的要求,不要不挂就呼万岁。
【教学目的】
1、学会细致观察景物,抓住事物特征的描写方法。
2、学习在景物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之一是注意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选择好语气和语调,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首诗。
2、细致地观察景物,抓住特征进行描写也是教学重点之一。
3、难点:在景物描写中抒发感情。
【教法】
1、想象法:
台湾诗人郑愁予以清新灵动的笔触,为我们勾画出了春雨的爱的使者的美好形象。雨到底在怎样对孩子们说?鼓励学生想象一下具体的情景,感受春天的美好、春雨的可贵。
2、联想法:
吟咏春雨是古今中外文学的一个永恒的话题。学习这首诗,教师还可引导学生由郑愁予笔下的春雨联想到其他文人、大师笔下的春雨,看看他们笔下的春雨有共同点吗?
【学法】
1、朗读法:
《雨说》──诗充满了一种生动活泼的灵气,试用喜悦的、轻快的语调朗读这首诗,体会此诗清新的情味。
2、激发灵感:
在美好的春天里,春雨已经对你们──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说了很多,那么你们会对春雨说些什么呢?可让同学们把自己想说的三言两语写出来,互相交流。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目的〗
学会细致观察景物,抓住事物特征的描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读准下列加粗字的音:
圃(pǔ)锢(gù)喑哑(yīn)(yǎ)滞(zhì) 嚷(réng )膏(gāo)蓑笠(suō)(lì)耸(sǒng) 绕(rào)呼啦啦(huā)襁褓(qiǎng)(bǎo)
2、解释下列词语:
禁锢:束缚,强力限制。
寒浅:初春时淡淡的余寒。
留滞:停滞,不流通。
暗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喧嚷:(好些人)大声地叫或说。
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
润如油膏:细腻光滑的像油,像脂肪涂抹的一样。
安息:安静地休息,多指人睡或长眠。
祝福:原指祈求上帝赐福,后来指祝人平安和幸福。
3、朗读课文。
二、导入
1、导语:
我们学了艾青的《黎明的通知》一诗,那是黎明要诗人向人们传达它的话。今天我们要学的是当代台湾诗人郑愁予写的《雨说》,和艾青的诗歌不同的是在这首诗中诗人直接以雨的身份向人们进行述说。现在我们就来学习《雨说──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导入──可用描绘春雨的诗、词、曲导入。
例如:提起春雨,我们就会想起杜甫的名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其实,歌颂春天、吟咏春雨是古今中外文学的一个永恒的话题。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描绘春雨的诗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台湾诗人郑愁予的笔下,春雨是怎样的温柔亲切、活泼而富有灵气。
2、作家作品简介: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北,1933年出生于山东省。台湾当代诗人。1949年自费印刷了第一本诗集《草鞋与筏子》。1954年考入中兴大学法商学院,并在《现代诗》季刊发表大量诗体,成为现代派的中坚。1968年赴美留学。出版的诗集有《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奴隶》、《郑愁于诗集》、《刺绣的歌谣》等。在台湾诗坛郑愁予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在中国也很有些外国诗人,用生疏恶劣的中国文字写他们的现代感觉时,郑愁予始终坚持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声籁华美,而且是现代的。他的诗表现技巧和手法是十足的现代的,可在诗的感情深处,则是深厚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他把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与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技巧相结合,把西方技巧化入中国传统的意识中,使内容和形式结合得浑然一体。作为现代派的一员,郑愁予以其对中国传统精神和艺术品味的继承,迥然有别于西化的现代。
三、正课
1、朗读唐代诗人杜甫脍炙人口的名诗《春夜喜雨》,回忆一下这首诗中杜甫抒发的感情。
《春夜喜雨》是杜甫定居成都草堂时写的。诗中描写春夜降雨,滋润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喜悦之情。
2、朗读课文,想想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雨说》中诗人从而中获得一种生动活泼的灵气,借春雨的述说抒发了诗人由衷的期望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们无忧无虑、幸福成长。由此赞美中国传统的一切为了下一代的人文精神。
3、提问:副标题起什么作用?这一首诗的副标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对我们理解这首诗的题旨有什么帮助?
明确:副标题是新闻报道中多行标题的一部分,又称辅题或子题。写在正题的后边,用以补充或说明正题,对中心进行提示。散文和诗歌中的副标题一般以是提示诗、文写作缘由为多。如《有的人》其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其实这首诗就是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的创作的,目的也就是以鲜明的爱憎,赞颂鲁迅先生自愿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的伟大精神。《雨说》这首诗的`副标题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它提示了读者,诗人写作本首诗歌的出发点是为中国的广大儿童们。诗人想借春雨告诉中国的儿童们,中国人传统的人文思想是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下一代,儿童们应该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去体会长者的爱抚,在无忧无虑中幸福成长。
4、诗中雨说了什么话?这些诗集中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
讨论、明确:雨说她来了;她是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她,静悄悄地走来,孩子们不要拒绝她的来到;她,来自遥远的地方;她曾在幸运的笑中长大。雨说她来了,就不再回去,当孩子们学会了自由地笑,她快乐地安息。这些话表达了中国的长者们为了让儿童们能够无忧无虑、健康幸福的长大,他们愿意做出一切的努力、付出一切的代价。
5、朗读的基本要求和技巧介绍:
朗读的基本要求有三个:一是正确、清楚,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不破句;二是态度自然大方,语气顺畅,停顿合理,节奏恰当;三是能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比较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朗读的技巧主要是停顿、重读、语调和速度。停顿是语句间的间歇、声音的休止。一般是:首名、小标题与正文间,段与段间停三拍;句、问、叹和冒号处停两拍;分号处停一拍半;逗号停一拍;顿号、间隔号处停半拍。重读是把句中重要词语读重一些表示强调,重要词语一般指句中主语、动词谓语和修饰限制的定语。语调变化是用来表达不同感情的,常见的有升调、降调、曲调、平调四种。一般地说,表颂扬的。赞叹的、热诚的、悲壮的句子,要用升调;表祈求的、感激的、沉涌悲哀的、叹息的句子。要用降调;表犹豫的、怀疑的、暗示的、双关的句子用曲调;表心平气和的、庄重的、谨慎的、仁慈的句子要平调。速度依文章的内容而定。一般说,交代说明性的内容,描写的句子,含有庄重或悲哀的句子读缓慢些,紧张气氛的内容、激烈的对话,慷慨陈词,含有快活,愤怒、恐怖、惊愕的句子读得急促些。
突破──展开联想和想象,用心去读这首诗,才能读出其中的情与爱。
实践──课外让学生收集吟咏春雨的诗、词、歌曲、绘画等,开一个小小交流会,共同欣赏和感受春雨给人们带来的喜悦。
探究──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其作用是什么?你怎样理解诗的最后三节中的笑?
拓展──课外可推荐阅读《郑愁予诗的自选》。
〖导学提纲〗
一、教学导入
大自然的花开花谢,星沉日落,雨雪风霜,常常带给我们无穷无尽的遐想和无限的感慨。特别是一些难忘的时刻和事件,总是和它们联系在一起,为我们的回忆增添了无限的浪漫。今天,让我们走进台湾诗人郑愁予的诗歌《雨说》中,与诗人一起去聆听那跳动的雨珠告诉给我们的话语。
二、介绍作者情况及写作背景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初步领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1、郑愁予,本名郑文韬,祖籍河北,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亲辗转大江南北。抗战胜利后到北京上学,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3年大学毕业,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学习,现旅居美国,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15岁发表处女作《矿工》1955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梦土上》有《衣钵》《窗外的奴隶》《燕人行》《雪的可能》等诗集。他的较有名的诗作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因此,他被称为浪子诗人。《错误》是他流传最广的作品。在台湾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2、诗歌的题目是《雨说》,那么诗人笔下的雨都说了什么?这些华集中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
请学生以雨的身份对诗歌内容进行复述并评议。然后明确──表达了作者对春雨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和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由衷祝福及热切期望。
三、讨论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好处
明确:主要运用了拟人──亲切,便于抒情;另外,还运用了比喻、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
四、迁移
我们从郑愁予的诗歌中可以看到诗人对中国儿童的热爱和祝福以及热切的期望。正因如此,我们才能从诗人的笔下感受到真、善和美。其实,我们周围的世界也充满了真、善和美。只要用心去体会,相信我们也能写出一首首美丽的诗歌。
要求:围绕雪来进行诗歌的写作。字数、行数不限。
提示:
1、回忆下雪时你的心情和行动,用自己的语言来抒发自己真实的感情。
2、可以借用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和比喻等修辞手法。
3、注意联想与想象。
4、注意诗歌的压韵。
5、农谚:瑞雪兆丰年;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6、下一节课,学生进行作品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