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白桦课文优美句子 正文

白桦课文优美句子

时间:2025-05-14 07:43:30

那一片一片的白桦林,像一群群穿着洁白连衣裙的苗条的姑娘。

前面的白桦林,仿佛是一群单腿站着的仙鹤。

窗外的.小白桦树,婷婷地立在如水的月光里,撒娇似的轻轻摇曳着满身绿生生的叶片,渴望着夜露的滋润。

白桦树沙沙地响着,纷纷的败叶,像她流出的泪,飘落在地上。

清风扫过,竹林轻轻摇曳,发出有节奏的鸣响,就像美妙的乐音盈盈飘来。

满山的翠竹,在风中摇曳,发出动听的声响,像是谁吹响了一支巨大的竹箫,演奏着一支深沉的乐曲。

这竹子一根根都一般粗细,一样长短,好像同年生的姐妹,修长、挺拔而又窈窕俊美。

风,轻悠悠地吹拂着竹林,竹叶在微微地颤动着,真像一张张细长的嘴巴在喃喃细语。

当夏日炎炎的午后,你走进那绿阴如盖的竹间小径,立时会感到一股沁人的快意,红尘荡尽,疲劳无踪,心中是一个清凉世界。

春笋,一个个像尖锥似的,披着淡绿的嫩衣,在春风中微笑,在春雨中淋浴。

全文

从大兴安岭回来以后,我一直怀念着你。

那森林边的草地上,野牡丹和野百合开过了,现在是什么样的野花在怒放?我的思念越过蜿蜒曲折的小溪,升到高高的冈峦上。在塔亭般的瞭望楼里,我要同你一起倚窗外望……

窗下是茫茫林海,随着山峦起伏,绣出层层叠叠、浓浓淡淡的绿浪。紧靠着瞭望楼是一片白桦林。银白的树干,灰绿的树冠,随着阵阵山风,摇曳着身躯和手臂,仿佛在向我们低吟浅唱……

看林人啊,我的兄长,我们在那了瞭望楼上只相聚了几个小时,但林业工人那颗纯洁的心,却永远涤荡着我灵魂中的浮躁与狂妄。

你有烟瘾,但在岗位上,你的口袋里绝没有一撮烟草、一根火柴棒。不错,你怀里揣着一小瓶酒,但你给自己规定:每两小时喝一口,绝不违章。你不带书报,不是你不爱看,而是你的双眼必须随时注意四周的情况--哪怕是一缕淡淡的细烟,也不能忽略轻放!你带了一台半导体收音机,但除了收听天气预报,你甚至不去收听最喜爱的歌曲,因为你的双耳必须随时捕捉远近异常的`音响――哪怕有人偷伐一棵小树,你也不能将他原谅!

我问你:“寂寞吗?”你笑了,笑得那么爽朗,那么豪壮。你教我从各种鸟鸣中听出旋律,你教我从各种树姿中产生联想。你对我说:“森林是大地的绿毯,我们要把这厚厚的绿毯,一直铺到北京城的边上!”

怀念你啊,看林人!自从分别后,我又走过了那么多地方,你却日复一日,同你的伙伴们倒班守望在那同一塔亭上。四面风来时,塔亭里发出轰轰的震响。你一定还在睁大双眼,警惕着邪火出现的征象。在默默的思念中,我激励自己要有你那样的胸怀,你那样的目光……

白桦林该还在向你絮絮低语,你该还在用专注的神情同他们倾诉衷肠。在白桦林的低语中,愿你听到我的声音――我还要到大兴安岭去,如一滴雨,如一片雪,充满渴望地投向森林和你们的胸膛!

作者简介

刘心武,笔名刘浏、赵壮汉等。曾任过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人民文学》杂志的主编。1942年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950年后定居北京。中学时期爱好文学。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短篇小说代表作还有《我爱每一片绿叶》、《黑墙》、《白牙》等。中篇小说代表作有《如意》、《立体交叉桥》、《小墩子》等。长篇小说有《钟鼓楼》获全国第二届茅盾文学奖、《四牌楼》、《栖凤楼》、《风过耳》等。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后任中学教员15年。1976年后任北京出版社编辑,参与创刊《十月》并任编辑。1977年11月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被认为是“伤痕文学”发轫作,引出轰动,走上文坛1979年起任中国作协理事、《人民文学》杂志主编。1987年赴美国访问并在13所大学讲学。 2005年在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百家讲坛开讲《刘心武揭密“红楼梦”》系列节目,原定为36集,但至23集时遭致红学家干预而停播。 2006年4月12日,刘心武应纽约华美人文学会之邀抵达美国,4月16日于哥伦比亚大学做了两次“红楼揭密”演讲。 2007年7月,继续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述《刘心武揭密“红楼梦”》系列节目。刘心武对生活感受敏锐,善于作理性的宏观把握,写出了不少具有社会思考特点的小说,作风严谨,意蕴深厚。

学习方法

【学习目标】

1、学习饱含感情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优美的句段。

2、反复诵读,理解和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抒发的对森林工人的赞美之情。

3、学习森林工人默默奉献、甘愿牺牲的精神。

【重点难点】

理解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抒发的对森林工人的赞美之情。

【词语解释】

摇曳:摇荡;飘荡。

涤荡:洗涤,清除。

狂妄:自高自大。

爽朗:开朗,直爽。

警惕: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或错误倾向保持敏锐的感觉。

衷肠:出于内心的话。

絮絮低语:低声谈话,说个不停。

豪壮:气势雄伟。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2):“我”一直怀念着看林人。

第二部分(3~6):“我”回忆起与那位无名看林人相处的所见所闻。

第三部分(7~8):照应开头,抒发对守林工人的怀念、赞美之情。

【中心思想】

本文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叙了无名守林工人守林护林的动人事迹,赞美了守林工人默默奉献、甘愿牺牲的精神,表达了守林工人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品读感悟】

文中无名的守林工人,为了白桦林的安宁,日复一日、孤独寂寞地生活在森林里,他和他的同伴们,心灵是多么的纯洁,胸怀是多么的宽广,品质是多么的高尚,精神是多么的可贵……他们坚守岗位、无私奉献、甘愿牺牲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知识链接】

白桦树, 学名:Betula platyphylla Suk. 科属:桦木科桦木属 。分布:产于东北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及华北高山地区;垂直分布东北在海拔1000m以下,华北为1300-2700m。苏联西伯利亚东部、朝鲜及日本北部亦有分布。

《白桦》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本文作者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除了感受诗歌意境的美之外,还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这首诗前两节重在描摹白桦的外在形象,后两节重在表现白桦的内在气质。为了突出白桦的形象气质,作者从多方面、多角度或正面刻画,或侧面烘托,力求塑造的形象鲜明、生动。

诗歌采用四行一节的形式,各节偶句押韵,全诗押通韵,读来音韵回环和谐,如一首欢快的小夜曲。加之作者在字里行间充溢着对白桦由衷的喜爱、赞美和崇敬之情,所以使这种欢快之情增加了几分深沉。

二、说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绣、潇”等8个生字,会写本课“桦、涂”等11个生字,学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4、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5、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重难点

1、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2、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学习现代诗。

三、说教法

围绕“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细读诗歌,合作探究交流。接着“借助几个短语描述这棵白桦,说说白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深入理解诗歌。

在学生理解、感悟了诗歌内容之后,我还注意“总结区别现代诗、古诗的区别,总结现代诗的特点。”这一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介绍作者

1、上节课,我们欣赏了艾青的《绿》,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下叶赛宁的《白桦》。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白桦》)

3、简介作者

(二)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1、生自由地读诗歌,并边读边想象:

(1)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

4、读一读,选择以下几个短语描述这棵白桦,说说白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洁白的流苏 姗姗来迟的朝霞 灿灿的金晖

晶亮的雪花 白雪皑皑的树枝 银色的光华

(三)再读课文,总结特点

1、学习饱含感情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你发现现代诗与古诗的区别是什么?

3、诗歌有什么特点?

(四)课后练笔,延续感情

1、你知道哪些与植物有关的诗歌,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出示:

梨树(希尔达·杜利特尔)

银色的尘雾

从地面升起

我的手够不着

你升得那么高

哦,白银

我手够不着

你花团锦簇向着我们

没别的花能开出

如此坚挺纯白的花瓣

没别的花能从如此罕见的白银

再分离出白银

哦,洁白的梨花

你一簇簇花团

怒放在枝头

用你紫色的心

带来夏天,带来成熟的`果实

2、师:试着当一回小诗人,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写的时候注意分行。写完后,和大家分享。

3、同学们,学习新诗,我们分享了白桦的美,领略了白桦高洁的品格,体会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五、说板书设计

看到:披银霜,绽花穗

想到:高尚人格

情感:热爱之情

新诗:高度概括抒情言志

丰富的想象具有音乐美

《白桦》说课稿2

一、说教材

《白桦林的低语》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以“高尚”为主题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文章热情讴歌了守林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无名看林工人无限的思念和赞美、敬佩之情。这篇文章构思精巧,脉络清晰,语言优美,作者感情的抒发饱含无限的深情,令人感动,是一篇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教育素材。

二、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阅读的方法,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由于学生在理解本文含义深刻的句子时有一定难度,因此宜采用自主质疑,合作交流的方式探讨疑难问题,鼓励学生感悟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感情,促进学生情感的自我发展,从而发表个性化见解。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本课的学习目标如下:

(1)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作者对看林人的崇敬与热爱。

(2)学习看林人胸怀崇高理想,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3)朗读课文,背诵感动自己的段落。

四、说教学重难点:

理解“我”为什么渴望再一次到大兴安岭的森林中去的原因。

五、说教法

六、说学法

学生走进文本,亲近文本,在直接、整体的触摸语言中,有所感悟,并在“悟”中有自己的所得,同时,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反复品味文本,体会作者表达的精妙以及语言蕴含的内在情感,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引导学生从文本读进去,用“心理视线”的方法读书,领悟语言文字,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智力受到启迪,并受到美的熏陶。以此实现学生与文本深层次的对话。我主要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

七、说教学流程

今天我主要说的是第二课时。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预设以下几个环节:

一、复习导入,明确目标。

上节课我们初学了课文,了解到课文讲的是作者来到大兴安岭,认识了淳朴而可爱的看林人,并被他的事迹所感动。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看林人的高尚品质?作者为什么渴望再一次到大兴安岭的森林中去呢?这是本节课我们学习的重点。

通过对上节课知识的回顾,学生对上节课的知识进行了复习,形成了知识上的顺利过渡。

二、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齐读第一自然段。

2、思考:“从大兴安岭回来以后,我一直怀念着你。”这里的“你”指的是谁?我为什么深深怀念着你?

三、自主合作探究,引导感悟、体会。

1、问题导入: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看林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你是通过那些词句体会到的?

2、自读课文第四——六自然段,划出含义深刻的语句,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3、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讨论探究,理解课文。

4、汇报交流学习收获:

(1)理解“你有烟瘾,但在岗位上,你的口袋里绝没有一撮烟草、一根火柴棒。”

通过这句话,你体会到了看林人怎样的品质?“绝没有”写出了什么?看林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绝没有烟草和火柴棒?由此你想到了什么?(说明了守林人为了保护森林,强忍烟瘾。)

文章中还有类似的语句吗?读一读,并说出自己的体会。

(2)理解“不错,你怀里揣着一小瓶酒,但你给自己规定:每两小时喝一口,绝不违章。”

指导学生体会词语“绝不违章”,让学生说从这一句话体会到什么?

(说明了守林人为了森林,严控酒量,苛求自己。)

(3)理解“你不带书报,不是你不爱看,而是你的双眼必须随时注意四周的情况——哪怕是一缕缕淡淡的细烟,也不能忽略轻放!”

体会词语“不是……而是”、“哪怕……也”,这些词语说明什么?

(说明了守林人为了森林,瞪圆双眼,心系大地。)

(4)“你带了一台半导体收音机,但除了收听天气预报,你甚至不去收听最喜爱的歌曲,因为你的双耳必须随时捕捉远近异常的声响——哪怕有人偷伐一棵小树,你也不能将他原谅!”

体会“但……甚至”等词在文章中的含义。

(说明了守林人为了森林,拒绝歌曲,耐住寂寞。)

5、体会感情,思考: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感受到林业工人为了守护森林,在岗位上绝不抽烟、控制酒量,不看书报,不听音乐,不怕寂寞的情景;为了保护森林,守林人只剩下一颗纯洁的心;领悟默默无闻中的平凡中的伟大。)

6、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此时,你想对这些纯朴的林业工人说些什么?——指名说。

7、指导感情朗读第四——六自然段,读出自己对看林人的敬佩、赞美之情。

四、归纳总结,课堂反馈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体会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

2、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个微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