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首《映山红》
这是大山啼血的忠诚。
满坡云锦,满岗落霞,
缤纷着摇曳多姿的温馨;
满山颜采,满川胭脂,
浸染着斑斓柔曼的虹霓。
是谁用如椽巨笔,
挥洒出这漫山遍野的锦绣,
是谁用灵感的火花,点燃了这生生不息的火海:
红的喷艳,黄的热烈,紫的素雅,白的圣洁。
惊天动地的姹紫嫣红滚沸着大别山的梦幻。
有人说是子规啼醒了大山的冷寂,
有人说是先烈的魂灵在破萼怒放。
我的心却开成千瓣映山红,
竖起一面面礼赞生命与阳光的大纛……
第二首《云雾茶》
当第一声鸟语啄破了四月,
山谷中淅淅沥沥的雨中,
身着绿色衣裙的采茶女便从云雾里款款走来,
让一袭馨香芬芳了整个大别山。
大别山茶是云雾的精华酿制的。
从茶树枝桠上第一粒凸起的蓓蕾开始,
从树干上第一颗稚嫩的笋尖开始,
雾霭便呵护着这些精灵的呼吸和体温。
日子被熏染着,洗濯着,
直到满山茶园蓬勃地举起旗枪,
期盼着采茶女的纤纤玉手……
云雾氤氲着四月,
绿意绽放着四月,
茶歌悠扬着四月,
陆羽手中的'《茶经》
也漫出了大别山的芳香。
第三首《大别山之歌》
在神秘的皖西 这一片深厚无极的土地
让深邃的目光比阳光还要炙热
让苍凉的歌谣比山风还要粗犷
让深色的皮肤比黄土还要淳朴
崎岖的山路延伸祖祖辈辈的性格
厚重的心事挺举世世代代的脊梁
片片水田 喂养晶莹、深厚的庄稼
喂养小米加步枪的日子和往事
谁把粗糙的酒碗庄严地举过头颅
无怨地丢下妻儿冲入泱泱大国地洪流
那些深情的男子策马弛过无夜的母腹
萧风处处 大地无息的滚动铁骑的喘息
我看见一颗颗头颅变成基石将共和国垒积
大刀和破衣 烟逝人去将岁月揉成历史
无数无名的仁人志士与时光同存
疲惫的现代人在某日的清晨踏入烈士陵园
真实地感受历史地足音
轻柔的山风掠过额际 送来花香鸟语
那高耸的雕像 那最可爱的人
深情地注视着他用鲜血染红的土地
车潮涌动 人群熙攘
这日子竟闪烁出古朴而温馨的光芒
亲近刘邓战斗过的土地 一片雄山阔土
一排排雕像昭示成壮丽的风景
昂扬的山峰衔出一粒蓬勃的朝阳
家具和耕牛的组合定格在古老的传统中
谁把晶莹的汗水洒进厚重的泥土
生发饱满的谷粒和鲜活的歌谣
谁又雕像一般站在长风之中
带着火辣辣的期盼 以及艰难的守望
烟斗在牛的传统中反复
看大别山的深度
让沉甸甸的节日拖起朴拙的生活方式
燃烧的篝火烫醇厚的酒香
擂响狂飙奔放的铜鼓
吹响高亢抑或低沉的芦笙与唢呐
谁优美的舞姿花朵一样绽放
谁动听的歌声河水一样流淌
把一个民族的情怀酣畅淋漓的释放
让天空与大地承接一次荡气回肠的颤鸣
一捧泥土提炼我谦逊的气质
一泓清泉奶大我旺盛的生命
古老的皖西呀 这一片深厚无极的土地
让我们举起新世纪镰刀和锤子的宣言
沿着和谐之路为行吟一生
教学要求:
1、了解刘先生、邓小平在危急关头是怎样指挥千军万马的,学习刘邓大军英勇顽强、奋勇杀敌的革命精神。
2、继续学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15个生字,理解重点词句,会用遵照分析造句。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刘邓大军英勇顽强、奋勇杀敌的精神。
学习归纳段意。
教具准备:多媒体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解释课题。
板书课题。
大别山在哪里?跃进是指极快地前进。
二、预习课文。
1、提出预习要求: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句,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预习情况。
三、默读课文,想想全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都讲了什么,根据事情发展可以划分为几个段。
四、学习一、二段。
1、指名读。
2、挺进是什么意思?换用行军行不行,为什么?
3、刘邓大军到达汝河北岸后遇到了怎样紧急的情况?你是通过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4、请同学们设身处地的想象当时的`紧急情况。
五、学习第三段。
1、默读第三段。思考:在这紧急时候,谁来了,做出来什么指示?
2、指名读第四自然段,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3、指名读第五自然段,情况确实很严重是怎样得出来的?不约而同是什么意思?大家为什么不约而同地望着首长?
4、指名读第六自然段。刘邓首长做出了什么指示?狭路相逢勇者胜是什么意思?
5、第三段主要讲了什么?用合并自然段主要意思的方法归纳段落大意。
六、学习第四段。
1、默读课文第四段,思考讨论:
(1)第七自然段有三句话,前二句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后一句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2)我军在什么情况下,怎样渡河的,哪些词语体现出来。
(3)战士们是怎样杀敌的,哪些词句体现出来。
(4)我军取得了哪些战果。
2、思考第四段所讲的内容,练习归纳段意。
3、反复朗读第四段。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五段。
1、齐读,思考回答。
(1)狭路相逢勇者胜在课文中出现几次,每次有什么不同?
(2)钢刀指什么?敌人的心脏比作哪里?全句是什么意思?
(3)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
2、小结: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牵制了大量敌军,是战略反攻。
二、复习本课生字词。
1、识记生字的字形。
2、指名读课后词语并抄写两遍。
3、用遵照分析造句。
三、复习本课的比喻句。
1、按课文内容填空,学生写在书上。
2、默读句子,想想所填词语的好处。
3、集体讨论交流,教师订正。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3千里跃进大别山
狭路相逢
勇者胜
水深没船
时至金秋,天气清爽,于是就有了山野牧秋的冲动,哪里才是好处所呢?朋友说,去圣人堂看红叶吧!
我说,大美罗田,处处有红叶,干吗跑那么远呢?
朋友说,天下红叶在罗田,罗田红叶在圣人堂。
于是,我们驱车圣人堂,想去见识一下那里的红叶。
车子在百里画廊间穿行,公路宽阔笔直,心情轻松惬意,思维如飞如流。两边有高大的树木,其实或浓或淡的红叶也有了,但朋友说,倘若在此流连,真正的美景便会被错过。
车子进入景区,公路开始蜿蜒着陡峭,气温也低了一些。两边的山逐渐增加了高度。此时我的眼里已是一片琳琅:只见杂色叶子点缀在苍翠的树木之间,各色的红,各色的橘黄,各色的紫。或翘首,或低头,或俯身探腰。从山脚蔓延到山顶,杂色相驳,不加雕饰,随意铺陈,都在争夺这秋天里各自的一片生机。
车子继续向前奔驰,红叶一山山地翻了过去,良久没有尽头。朋友说,看红叶不要光看多,看乱。圣人堂的红叶,胜在雅致,有情思!
山回路转,俯身向下,圣人堂遥遥在望。
在直面圣人堂的那一刻,我感觉眼睛一下子被灼伤了,照亮了,我的思维也一下子沸腾了,飞翔了。
从来没见过田野会红成这样,像被谁打泼了一大盆丹砂,从树梢,到沙渚,到田埂和小山头,随流随染。
此地树木不大,一字排开,鲜艳的颜色点染,全是一片悸人的红!它们的影子落在溪流之中,枝桠被打得一团模糊,再扯开了,流动。仿佛是树上片片艳红滴在水中,浸染了开去。溪流跳跃,溅起白色的小波浪,同远奔的流红相呼应。而沙洲上的小草也是大片的抹红,仿佛刚从远赴的盛宴上饮罢归来,醉了,满脸酒晕,站立不住,匍匐下来,卧倒在石上,倚在枝柯上,蹲在沙汀的洼地上,一直沿向圣人堂那边。
圣人堂,大田野,大树群!
宽阔的田野几乎没有高低,庄稼的留痕被游人踩得杂乱。树群疏朗,棵棵分明。因其疏朗,才见高大;因其疏朗,才显雅致。
我没见过谁的田野里这么坚韧保留着这样奢华的大树。每一棵树都是一座房子吧。有蓬松的树冠,顶端圆拱,东西南北各方各有繁枝茂叶,单独成型,仿佛房中设有各室各厅。他们占尽风水,风向阳光考虑周全。仔细思忖,我相信那枝叶扶苏的样子,其间一定居住着各种难解之谜。
我没见过这样雅致的枝桠,弯弯曲曲,随意蜿蜒。枝在树干,树在田野,而它们婉转的意蕴已通达到无穷之境。它们扭脖、转腕、拧腰、踢腿轻倚,随意一站,姿态闲雅而妙曼。
我仔细一想,这样的树,我隐约认得。它们不正是那时舞台上热舞着的两棵婆娑的树吗?而著名舞者杨丽萍,手臂像水一样流畅,又像柳在微风飘拂,更是这圣人堂里曼舞的树枝。两名舞者躯体像虬枝一样纠缠,那是舞蹈中的两棵热恋的树。树能舞,圣人堂中的树具有舞者风范。他们舞着,在没有灯光,没有声乐的田间,随处一站便是舞台,在田间的草丛中,石缝里,溪头,菜畦一角。它们落了脚,尽情摆弄肢体,舞出一树绯红的叶子。
我去看这一树一树盛情的红,郁郁葱葱,和盘托出。我闻到它们秋熟的气息,扑面而来的温厚的暖。它们轻轻絮语,随风簌簌,似乎是诉与秋天,诉与大地,诉与行人的歌唱。
我托一片叶子在手中,仔细看它。它薄得透明,红得彻底,满掌精致的花纹,分明是大自然最精巧的思绪,美得令人心颤。这绯红,不是不经意而粗略的浸染,是岁月的温火慢慢炖至十分的火候才生成的。
我想,曾经这是枝头上的一片苍翠,掩映在群树之间,忽的一声秋风起,天凉了,它随着万木一起由翠而黄。那时它黄得淡若轻烟,带有水润的新鲜色泽,像刚刚懂得了一些情致。风再起,它更用力地摇晃起来,被季节面授机宜,懂得生命中需要沉淀一些青翠。等到白露铺地,它在冷风呼号中辗转困顿,凝神思索。终于寒霜来了,它一夜顿悟,思想臻于至善境地,红得凝聚了整个秋天。
风送春兮树摇香……是谁在歌唱?声音在风行里显得沉静,像秋水中流淌着月色,曲调苍凉,沉郁黯哑,一字一婉转,竟如静水深流,途经九曲十八弯,仔细听去,分明是湖北民歌道情的调子。我们循声而走,发现一位老人正坐在巨石上,背靠乌桕。老人年近古稀,须发花白,脸布皱纹,双目放射出熠熠光芒,仿佛有力的箭矢,随时准备穿透人世间的纷纷扰扰。
老人怀抱一根牧牛的鞭子,不远处,两头黄牛正在红叶间甩着响亮的尾巴。
大爷,你可是有什么伤心事呢?
大爷昂首一笑,满口牙齿一概洞开,招呼我们坐过去,说:我唱这漫山漫野的红叶呢!
呵,红叶老人!老人指点着四面八方,絮絮叨叨地对我们讲:这圣人堂,傍依天堂寨,凌波天堂湖,薄刀锋在左,如持利刃;吴家山在右,似捏钢刀。村内土地肥沃,物产丰美,宜休养生息,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我们举目四望,望见周围高山耸立,直指蓝天,如屏如障,如布兵列阵,果然意蕴森森。
老人放慢语速,目光掠过层层红叶,遥遥地直指无穷时空,似身临其境:当时当地,历史正路遇迷津。
老人说,天堂寨旌旗烈烈,薄刀锋马鸣萧萧;吴家山计出奇兵,圣人堂运筹帷幄。
老人还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仁人志士频出圣人堂;九资河召开大会议,大别山部署根据地。
老人面容平静,娓娓道来,就像讲述一个个家常故事,然而双唇开合之间,已是千军万马跃进,刀光剑影混战。其间英雄辈出,豪杰称雄,一个个兴起的王朝交替更迭,一位位罗田的`子民慷慨悲歌。
风过时,老人的声音起起落落,树上的叶子簌簌作响,仿佛是对老人讲述的回应,是补充,是赞颂,是感叹。
听完老人的讲述,再看看这片红色的田野,感觉这空间厚重起来,天空、高山、大树、红叶、草茎,每一处都意义非凡。
遥想那些年,风云突起,圣人堂人影匆匆,千军万马纵身而起,足迹反复锤炼这片土地。这土地熟了,成为滋养万物的细腻肥沃的培土,将士们的热血和豪情使之滚烫得像翻滚的波涛。一棵棵乌桕树在波涛中摇晃着生长,枝桠在历史的烟云中向空中婉转飞翔,根系直插土地深处,枝干是一根根铮铮的铁骨。它们这样理解着,模仿志士们顶天立地、勇担天下的姿态,生长成形质兼美的圣人堂乌桕树。
它们必然心怀对历史的记忆,向漫山遍野呐喊,生长出密密麻麻悦耳的红叶,在山风来去匆匆中,回荡着历史远去的声音。英雄的事迹已化作热血流淌,流淌在圣人堂红叶精美的脉络里。它们在秋叶脉络里燃烧,大火熊熊不灭,成为大别山区高举的火把,一支燃烧着历史的哲思、民族的希望、大别山区不灭的惊魂、罗田人民昂扬斗志的火把。
罗田红叶,片片都是缅怀的丰碑!
天将晚,大婶送茶来了,大婶是红叶老人的老伴,她将满满的热腾腾的杯子送到我们手中,看着我们喝完了,再倒,倒了一杯又一杯。喝着浓香的茶,听着老人讲述的年代久远的故事,这次,我真的醉了,醉的不仅是圣人堂,不仅是罗田的红叶,更是这片土地上真诚而友好的民风。
仰望天空,我看见天蓝如洗,忍不住心神激荡,要向苍穹放歌而去:
你不仰望,怎知罗田红叶多啊,多得塞满天堂!
你不倾注热情,怎知罗田红叶红啊,举杯豪饮,连秋天也被醉倒!
你不低头怀想,怎知罗田红叶美啊,片片多情,都是人性的光芒!
唯有仰望,唯有倾情,唯有深思,你才能真正拥有一片罗田红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