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近现代作家优美句子集锦 正文

近现代作家优美句子集锦

时间:2025-04-30 04:40:22

导语:小石潭记历来是中考的重点篇章,多做中考真题对同学们是很有好处的。

一、【陕西2013年中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4分)

【甲】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采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掊足,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走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战百尺,清深多俢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干渴,其侧皆诡石怪杰,奇卉美箭②,可列坐而庥③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节选自柳宗元《石渠记》)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堇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光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注释】①渴(hè)地名,指袁家渴。②箭:小竹。③麻(xiū),树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民桥其上( ) (2)逾石而往有石泓( )

(2)北堕小谭( ) (4)卷石底以出(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有泉幽幽然 B.其侧皆诡石怪木

然胡不已乎 安陵君其许寡人

C.然卒入于渴 D.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其长可十许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3年·江苏省苏州市】(12分)

阅读《小石潭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1~4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2分)

A.潭中鱼可百许头 B. 全石以为底

遂许先帝以驱驰 自以为不如

C.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C. 皆若空游无所依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貌若甚戚者

2.下面哪一个句子中的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现象?( )(2分)

A.日光下彻 B.腰白玉之环

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D.尉果笞广

3.阅读第一段,说说“伐竹取道”对表现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点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节选的语段中,哪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小石潭“水尤清洌”的特点?请结合有关语句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中考链接(63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1分)

从小丘西行:( )/心乐之:( )/伐竹取道:( )/水尤清冽:( );( )/潭中鱼可百许头:( )/日光下澈:通“彻”,( )/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斗折蛇行:斗( );蛇,( )/其岸势犬牙差互:( )/四面竹树环合:( )/悄(qiǎo)怆(chuàng)幽邃:( )/以其境过清:( );( )/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 )

2、翻译下列句子。(14分)

①青树翠蔓,蒙铭摇缀,参差披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分析选文第二段景物描写的特点。(3分)

答:第二段写景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写作手法。

4、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得出小石潭“其境过清”的结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通读全文后,选用原文中的相关文字填空。(5分)

①“伐竹取道”与上文的“_____________”呼应,又为下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埋下伏笔。

②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选文第一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作者在画面中给我们展示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石潭记》中考试题集锦参考答案

一、【陕西2013年中考题】参考答案:

1、(1)搭桥,架桥;(2)越过,经过;(3)落入;(4)弯曲,翻卷。2、C。3、(1)它的长度大约十来步。 (2)山风吹动树梢,悦耳的声音响动山谷。(2分)4、甲文:清澈幽深,鸣声多变。乙文:谭水清冽,水声悦耳。

二、【2013年·江苏省苏州市】参考答案

1.D;2.C;3.①表明作者被悦耳水声吸引,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突出其内心之“乐”;②表明小石潭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

4.写小石潭“全石以为底”,说明水清澈见底;写鱼在水中的情景,如“皆若空游无所依”等让人感觉不到水的存在,说明了水的清澈透明。

三、中考链接

1、从小丘西行:向西。/心乐之:感到快乐。/伐竹取道:砍伐。/水尤清冽:格外,非常;寒冷。/潭中鱼可百许头:表示估计数目。/日光下澈:通“彻”,穿过,透过。/影布石上:倒映。/佁然不动:愣住的样子。/俶尔远逝:忽然。/往来翕忽:轻快敏捷。/斗折蛇行: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爬行一样。/其岸势犬牙差互:互相交错。/四面竹树环合:环绕合抱。/悄(qiǎo)怆(chuàng)幽邃:寂静得让人感到忧伤。/以其境过清:因为;凄清。/不可久居:停留。/乃记之而去:于是;离开。

2、①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晃、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②潭中大约有一百来条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

③太阳光直照水底,(鱼儿的)影子倒映在石头上。

④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互相逗乐。

⑤(溪流)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一段看得见,一段文看不见。

⑥(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⑦因为小石潭的环境太凄清了,不能够长时间停留。

3、侧面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衬托等

4、意在表现作者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5、①位置偏僻②竹树藤多,少有人来游玩③作者对环境的感受

6、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谪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7、(1)隔篁竹;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2)坛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8、① 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 ②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9、(1)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10、游鱼清澈的水

拓展阅读:小石潭记的写作特色

特色

1.移步换景

作者在移动变换中带领我们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在人们面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而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3.情感浓重复杂

本文抒情上偏向于浓墨重彩,情感强烈,或抚今追昔,或伤时感怀,或心忧家国,或思亲念旧,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打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特点

一、本文写景,按游览观察的顺序,非常自然:循声而入发现小石潭,环顾小石潭的全貌和周围环境,观察了小石潭里的游鱼,远望了小石潭的水源,最后写离开小石潭的情景。

二、抓住景物特征,精细生动地描绘

写小石潭,处处从“石”字落笔,又表明了它的小面奇秀。

从听觉、视觉和感受等多角度地描绘。“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此文开笔就有声有感。未见其潭,先闻其声,游兴被激发了。“水尤清洌”“青树翠蔓”“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明灭可见”,景物的色彩、光线的明暗变化真切而清丽。

写景,动静交错。声,是动态的,石,是静态的,“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又是动态的,鱼儿忽静忽动,溪水若静实动,这画面给人以很深的感知度。

写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读者领受着这画卷的美又对作者寄予深深的敬意与同情。这就是艺术的感染力。

三、文笔简练,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写潭,处处透出了潭水的清洌,有很高的透明度,写环境气氛又处处透出这里的寂寥、幽邃。前后照应浑然一体。全文不满200字却诗情画意融为一体,所以说这篇记是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山水游记中的精品。

四、侧面描写,烘托景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运用侧面描写,“皆若空游无所依”写出小石潭水清澈见底、清洌可鉴的特点。

写作手法

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的记述了作者出游、游览、返回的全过程。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全文寂寥清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文中还运用了移步换景,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生动传神,穷为尽妙,意境幽深。

写作目的

作者按游览顺序组织材料,抓住景物特征,用生动的语言借景抒发了作者谪居荒原之地的孤寂、凄苦忧伤的感情。

作者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的的特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斗折蛇行”看出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形象地描绘出了小溪的轮廓与外形。

1、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手脚相当闲,头脑才能相当地忙起来。

2、没有人不爱惜他的生命,但很少人珍视他的时间。

3、我不愿送人,亦不愿人送我。对于自己真正舍不得离开的人,离别的那一刹那像是开刀,凡是开刀的场合照例是应该先用麻醉剂,使病人在迷蒙中度过那场痛苦,所以离别的苦痛最好避免。一个朋友说,“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我最赏识那种心情。

4、你去,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

5、我看过一些盆景,铅铁丝尚未除去,好像是五花大绑,即或已经解除,树皮上也难免皮开肉绽的疤痕。这样艺术的制作,对于植物近似戕害生机的桎梏。我常在欣赏盆景的时候,联想到在游艺场中看到的一个患侏儒症的人,穿戴齐整的出现在观众面前,博大家一笑。又联想到从前妇女的缠足,缠得趾骨弯折,以成为三寸金莲,作摇曳婀娜之态!

6、我曾面对着树生出许多非非之想,觉得树虽不能言,不解语,可是它也有生老病死,它也有荣枯,它也晓得传宗接代,它也应该算是“有情”。……总之,树是活的,只是不会走路,根扎在哪里便住在哪里,永远没有颠沛流离之苦。

7、浪漫的爱,有一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这爱永远处于可望而不可即的地步,永远存在于追求的状态中,永远被视为一种极圣洁又高贵极虚无缥缈的东西。一旦接触实际,真个的与这样一个心爱的美貌的女子自由结合后,幻想立刻破灭。原来的爱变成了恨,原来的自由变成了束缚,于是从头再开始追求心目中的爱,自由与美。这样周而复始地两次三番下去,以至于死。

8、艺术即使说谎。

9、夜半待客客不至,闲敲棋子落灯花。

10、人不如故,衣不如新。

11、小的地方肯让,大的地方才会与人无争。争先是本能,一切动物皆不能免;让是美德,是文明进化培养出来的习惯。孔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只有当仁的时候才可以让,此外则一定要当以谦让为宜。

12、文明不是短期能积累起来的,但却可以毁灭与一旦。

13、在历史里一个诗人是神圣的,但是一个诗人在隔壁便是一个笑话。

14、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菊,凌霜自得,不趋炎热。和而观之,有一共同点,都是清华其外,淡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艺术,永远是人性的表现,唯有品格高尚的人才能画出趣味高超的画。

15、君子之交淡若水,因为淡所以不腻,才能持久。“与朋友交,久而敬之、”敬就是保持距离,也就是防止过分的亲昵。

16、没有狗老的不可学新把戏

17、一个时候,只能骂一个人,或一种人,或一派人。决不宜多树敌。所以骂人的时候,万勿连累旁人,集市必须牵连多人,你也要表示友好,否则回骂之声纷至沓来,使你无从应付。人到了要伸手打人的时候,笑脸不但不足以御强拳,而且可以招致杀身之祸。但愿这是一条孤证。

18、物老为妖,人老成精。

19、叔本华的哲学是:痛苦是积极的实在的东西,幸福快乐是消极的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所谓快乐幸福乃是解除痛苦之谓。没有痛苦便是幸福。

20、天地之大德曰生。

21、血勇之人,怒而面赤;脉勇之人,怒而面青;骨勇之人,怒而面白;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

22、富兰克林说:“有三个朋友是忠实可靠的——老妻、老狗与现款。

23、黄山谷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

24、畅销书不一定长久畅销,更不见的一定有多少价值。所以畅销书一语只能是广告术语,要看过书的内容才能算数。

25、呼僮不应自生火,待饭未来还读书。

26、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下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顶浓印到处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砉然一声而泥水下注,此刻满室狼藉,抢救无及。此种经验,已数见不鲜。

27、“雅舍”之陈设,只当得简朴二字,但洒扫拂拭,不使有纤尘。我非显要,故名公巨卿之照片不得入我室;我非牙医,故无博士文凭张挂壁间;我不业理发,故丝织西湖十景以及电影明星之照片亦均不能张我四壁。我有一几一椅一榻,酣睡写读,均已有着,我亦不复他求。但是陈设虽简,我却喜欢翻新布置。西人常常讥笑妇人喜欢变更桌椅位置,以为这是妇人天性喜变之一征。诬否且不论,我是喜欢改变的,中国旧式家庭,陈设千篇一律,正厅上是一条案,前面一张八仙桌,一边一把靠椅,两傍是两把靠椅夹一只茶几。我以为陈设宜求疏落参差之致,最忌排偶。“雅舍”所有,毫无新奇,但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惧不从俗。人入我室,即知此是我室。笠翁闲情偶寄之所论,正合我意。

28、我不愿送人,亦不愿人送我,对于真正舍不得离开的人,离别的那一刹那像是开刀。

29、北平的双窨、天津的大叶、西湖的龙井、六安的瓜片、四川的沱茶、云南的普洱、洞庭湖的君山茶、武夷山的岩茶,甚至不登大雅之堂的茶叶梗与满天星随壶净的高末儿。

现代诗歌1

1、《沪杭车中》

作者/徐志摩

匆匆匆!催催催!

一卷烟,一片山,

几点云影,一道水,

一条桥,一支橹声,

一林松,一丛竹,

红叶纷纷:

艳色的田野,艳色的秋景,

梦境似的分明,

模糊,消隐——

催催催!

是车轮还是光阴?

催老了秋容,

催老了人生!

2、《初恋》

作者/日·岛崎藤村

记得苹果树下初次相会

你乌黑的云发刚刚束起

一把雕梳斜插在头上

衬着脸庞如花似玉

你温情地伸出白皙的纤手

把苹果塞进我的怀中

那微泛红晕的秋之硕果

恰如我俩萌生的恋情

但我无意地吐出叹息

轻轻飘落在你的双鬓

欢乐的恋爱之杯

斟满你的蜜意柔情

在那片苹果树林里

有一条自然而成的小路

羞赧地向我问起

是谁最早把它踏出

3、《只要彼此爱过一次》

作者/汪国真

如果不曾相逢

心绪永远不会沉重

如果真的失之交臂

恐怕一生也不得轻松

一个眼神

便足以让心海

掠过飓风

在贫瘠的土地上

更深地懂得风景

一次远行

便足以憔悴了一颗

羸弱的心

每望一眼秋水微澜

便恨不得

泪水盈盈

死怎能不

从容不迫

爱又怎能

无动于衷

只要彼此爱过一次

就是无憾的人生

4、《你一定要走吗》

作者/泰戈尔

旅人,

你一定要走吗?

夜是静谧的,

黑暗昏睡在树林上。

露台上灯火辉煌,

繁花朵朵鲜丽,

年轻的眼睛也还是清醒的。

旅人,你一定要走吗?

我们不曾以恳求的手臂束缚你的双足,

你的门是开着的,

你的马上了鞍子站在门口。

如果我们设法挡住你的去路,

那也不过是用我们的歌声罢了,

如果我们曾设法挡住你,

那也不过是用我们的眼睛罢了。

旅人,

要留住你我们是无能为力的,

我们只有眼泪。

是什么不灭的火在你眼睛里灼灼发亮?

是什么不安的狂热在你的血液里奔腾?

黑暗中有什么呼唤在催促你?

你在天空的繁星间看到了什么可怕的魔法,

是黑夜带着封缄的密讯,

进入了你沉默而古怪的心?

疲倦的心呵,

如果你不爱欢乐的聚会,

如果你一定要安静,

我们就灭掉我们的灯,

也不再弹奏我们的竖琴。

我们就静静地坐在黑夜中的叶声萧萧里,

而疲倦的月亮

就会把苍白的光华洒在你的窗子上。

旅人啊,

是什么不眠的精灵从子夜的心里触动了你?

5、《茶的情诗》

作者/美·张错

如果我是开水

你是茶叶

那么你的香郁

必须依赖我的无味

让你的干枯,柔柔的

在我里面展开、舒散

让我的浸润舒展你的容颜

我必须热,甚至沸腾

彼此才能相溶

我们必须隐藏

在水里相觑相缠

一盏茶工夫

我俩才决定成一种颜色

无论你怎样浮沉把持不定

你终将缓缓地(噢,轻轻的)

落下,攒聚在我最深处

那时候,你最苦的一滴泪

将是我最甘美的一口茶

现代诗歌2

1、《当你从我的窗下走过》

作者/舒婷

当你从我的窗下走过,

祝福我吧,

因为灯还亮着。

灯亮着——

在晦重的夜色里,

它像一点漂流的渔火。

你可以设想我的小屋,

像被狂风推送的.一叶小舟。

但我并没有沉沦,

因为灯还亮着。

灯亮着——

当窗帘上映出了影子,

说明我已是龙钟的老头,

没有奔放的手势,背比从前还要驼。

但衰老的不是我的心,

因为灯还亮着。

灯亮着——

它用这样火热的恋情,

回答四面八方的问候;

灯亮着——

它以这样轩昂的傲气,

睥睨明里暗里的压迫。

呵,灯何时有鲜明的性格?

自从你开始理解我的时候。

因为灯还亮着,

祝福我吧,

当你从我的窗下走过……

2、《乡愁》

作者/余光中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3、《山高路远》

作者/汪国真

呼喊是爆发的沉默

沉默是无声的召唤

不论激越

不是宁静

我祈求

只要不是平淡

如果远方呼喊我

我就走向远方

如果大山召唤我

我就走向大山

双脚磨破

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

双手划烂

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4、《这也是一切》

作者/舒婷

不是一切大树

都被暴风折断;

不是一切种子,

都找不到生根的土壤;

不是一切真情,

都流失在人心的沙漠里,

不是一切梦想,

都甘愿被折掉翅膀。

不,不是一切,

都像你说的那样!

不是一切火焰,

都只燃烧自己

而不把别人照亮;

不是一切星星,

都仅指示黑夜

而不报告曙光;

不是一切歌声,

都略过耳旁

而不留在心上。

不,不是一切

都像你说的那样!

不是一切呼吁都没有回响;

不是一切损失都无法补偿;

不是一切深渊都是灭亡;

不是一切灭亡都覆盖在弱者头上;

不是一切心灵

都可以踩在脚下,烂在泥里;

不是一切后果

都是眼泪血印,而不展现欢容。

一切的现在都孕育着未来,

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它的昨天。

希望,而且为他斗争,

请把这一切放在你的肩上。

5、《跨越自己》

作者/汪国真

我们可以欺瞒别人

却无法欺瞒自己

当我们走向枝繁叶茂的五月

青春就不再是一个谜

向上的路

总是坎坷又崎岖

要永远保持最初的浪漫

真是不容易

有人悲哀

有人欣喜

当我们跨越了一座高山

也就跨越了一个真实的自己

中国现代诗歌3

1、《乌桕树》

作者/南蛮玉

你总会遇见乌桕树

在去东铺村的路上

你总会看见有一群鸟

或者一群树叶

放学回家的孩子

也许还有谁家嫁女儿的喜宴

吹吹打打

那要看你去的是什么季节

“红丝线绿丝线

胭脂画粉花手帕

要买的来买哟——”

你还会遇见一阵风

和灰尘

自家的黄狗一样

从很近的地方跑来

亲热着你的

2、《一把假藤椅》

作者/白鹤林

我早就想弄一把椅子了

不是那种木椅,而是藤椅

最好是那种有着扎实的肢架

和磨损的光泽的老藤椅

象小时候当工人的老爸的那种

但是现在,已没有人

再做那种费劲的手工活了

夏天的时候,我终于找到一把

是那种人工塑料仿制的

只因为它放屁股和靠背的位置

跟我瘦长的身体难得的协调一致

我没讲一分价,一口气把它

扛回租来的房间里

摆在靠近窗口的位置

起初的时候,我天天想着

应该怎样坐在它的上面

(有点“卡尔维诺”的味道)

看书晒太阳思考一些“费劲”的问题

可是除了有那么一两回

我在上面看了两页保罗—科埃略和于坚

我很快便把它丢去了一边

现在,那把黑漆铁架的假藤椅

它已象一个疲惫不堪的管家

提前退休了。在它上面乱七八糟地堆放着

一个旧公文包四件未洗的上衣三根裤子

两部手机几本诗集和一本《金蔷薇》

还有一副刚刚从女友胸部上

取下来的,白色的乳罩

3、《夏天》

作者/沈家坝

汗水淋漓的早晨

一个少女闪身躲过

油条摊子下灼人的火舌

避开一天的热浪

不愿死在床上的人

一大早便来到河堤上追赶时间

跟三十几岁的妇女慢跑

跟快要动不了的老头聊天

我必须一步紧跟一步

赶在第八下钟声响起时走到

对岸的桥头看那个垂钓的中年人

熟练地收起第一次空鱼钩

商场橱柜里的模特

已长出一捋浅草般的胡须

从解放街到东津大道

夏天象死神一样尾随着奔走的行人

4、《我爱这土地》

作者/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5、《什么样的回答才能让你满意》

作者/尹丽川

他们都那么愤怒

他们问我为什么

那么需要男人

“就那么需要性么……

你就那么轻易地

把身体交出去”……

如果我回答你们

我要的只是男人的怀

是一顿和平的早餐

是亲吻和抚摸头发

甚至是你们痛斥我

不懂的爱情

你们就满意了么

我就会比现在

更纯洁了么

而我的身体是

怎么也交不出去的

它在这儿孤单地沉默

谁也拿不走

谁也留不住

谁也不能把它和我

分开。哪怕在你进入的

某个瞬间。哪怕我宁愿

死在这瞬间,我仍然是那个

独自死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