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田录是古代中国文言轶事小说,是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所撰,多记朝庭旧事和士大夫琐事,大多是亲身经历、见闻,史料翔实可靠。
归田录部分摘录以及翻译
自序
归田录〔宋〕欧阳修撰归田录卷一
太祖皇帝初幸相国寺,至佛像前烧香,问当拜与不拜,僧录赞宁奏曰:“不拜。”问其何故,对曰:“见在佛不拜过去佛。”赞宁者,颇知书,有口辩,其语虽类俳优,然适会上意,故微笑而颔之,遂以为定制。至今行幸焚香,皆不拜也。议者以为得礼。
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勘精,都料匠预浩所造也。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人怪而问之,浩曰:“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其用心之精盖如此。国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至今木工皆以预都料为法。有《木经》三卷,今行於世者是也。
国朝之制,知制诰必先试而後命,有国以来百年,不试而命者才三人:陈尧佐、杨亿、及★忝与其一尔。
仁宗在东宫,鲁肃简公 (宗道) 为谕德,其居在宋门外,俗谓之浴堂巷,有酒肆在其侧,号仁和,酒有名於京师,公往往易服 (一作衣) 微行,饮於其中。一日,真宗急召公,将有所问。使者及门而公不在,移时乃自仁和肆中饮归。中使遽先入白,乃与公约曰:“上若怪公来迟,当托何事以对 幸先见教,冀不异同。”公曰:“但以实告。”中使曰:“然则当得罪。”公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 (一作罪大) 也。”中使嗟叹而去。真宗果问,使者具如公对。真宗问曰:(一作公) “何故私入酒 ”公谢曰:“臣家贫无器皿,酒肆百物具 (一作俱) 备,宾至如归,适有乡里亲客自远来,遂与之饮。然臣既易服,市人亦无识臣者。”真宗笑曰:“卿为宫臣,恐为御史所弹。”然自此奇公,以为忠实可大用。晚年每为章献明肃太后言群臣可大用者数人,公其一也。其後章献皆用之。
太宗时亲试进士,每以先进卷子者赐第一人及第。孙何与李庶几同在科场,皆有时名,庶几文思敏速,何尤苦思迟〔一〕。会言事者上言:“举子轻薄,为文不求义理,惟以敏速相夸。”因言:“庶几与举子於饼肆中作赋,以一饼熟成一韵者为胜。”太宗闻之大怒,是岁殿试,庶几最先进卷了,遽叱出之。由是何为第一。〔二〕
故参知政事丁公、 (度) 晁公 (宗悫) 往时同在馆中,喜相谐谑。晁因迁职,以启谢丁,时丁方为群牧判官,乃戏晁曰:“启事更不奉答,当以粪墼一车为报。”晁答曰:“得墼胜於得启。”闻者以为善对。
石资政 (中立) 好谐谑,士大夫能道其语者甚多。尝因入朝,遇荆王迎授,东华门不得入,
遂自左掖门入。有一朝士,好事语言,问石云:“何为自左 (去声) 掖门入 ”石方★班,且走且答曰:“★为大 (音★)王迎授。”闻者无不大笑。杨大年方与客棋,石自外至,坐於一隅。大年因诵贾谊《鹏赋》以戏之云:“止於坐隅,貌甚闲暇。”石遽答曰:“口不能言,请对以臆。”
故老能言五代时事者云:冯相 (道) 、和相 (凝) 同在中书,一日,和问冯曰:“公靴新买,基直几何 ”冯举左足示和曰:“九百。”和性褊急,遽回顾小吏云:“吾靴何得用一千八百 ”因诟责久之。冯徐举其右足曰:“此亦九百。”於是烘堂大笑。时谓宰相如此,何以镇服百僚。
钱副枢 (若水) 尝遇异人传相法,其事甚怪,钱公後传杨大年,故世称此二人有知人之鉴。仲简,扬州人也,少习明经,以贫佣书大年门下。大年一见奇之,曰:“子当进士及第,官至清显。”乃教以诗赋。简天禧中举进士第一甲及第,官至正郎、天章阁待制以卒。谢希深为奉礼郎,大年尤喜其文,每见则欣然延接,既去则叹息不已。郑天休在公门下,见其如此,怪而问之,大年曰:“此子官亦清要,但年不及中寿尔。”希深官至兵部员外郎、知制诰,卒年四十六,皆如其言。希深初以奉礼郎锁厅应进士举,以启事谒见大年,有云:“曳铃其空,上念无君子者;解组不顾,公其如苍生何 ! ”大年自书此四句於扇,曰:“此文中虎也。”由是知名。
太祖时,郭进为西山巡检,有告其阴通河东刘继元,将有异志者,太祖大怒,以其诬害
忠臣,命缚其人予进,使自处置。进得而不杀,谓曰:“尔能为我取继元一城一寨,不止赎尔死,当请当尔一官。”岁馀,其人诱其一城来降。进具其事送之於朝,请赏以官。太祖曰:“尔诬害我忠良,此才可赎死尔,赏不可得也 ! ”命以其人还进,进复请曰:“使臣失信,则不能用人矣。”太祖於是赏以一官。君臣之间盖如此。
鲁肃简公立朝刚正,嫉恶少容,小人恶之,私目为“鱼头”。当章献垂帘时,屡有补益,谠言正论,士大夫多能道之。公既卒,〔三〕太常谥曰“刚简”,议者不知为美谥,以为因谥讥之,竟改曰“肃简”。公与张文节公 (知白) 当垂帘之际,同在中书,二公皆以清节直道为一时名臣,而鲁尤简易,若曰“刚简”,尤得其实也。
宋尚书 (祁) 为布衣时,未为人知。孙宣公 * 一见奇之,遂为知己。後宋举进士,骤有时名,故世称宣公知人。公尝语其 (一无此字) 门下客曰:“近世谥用两字,而文臣必谥为文,皆非古也。吾死得谥曰‘宣’若‘戴’足矣。”及公之卒,宋方为礼官,遂谥曰“宣”,成其志也。
嘉祐二年,枢密使田公 (况) 罢为尚书右丞、观文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罢枢密使当降麻,而止以制除。盖往时高若讷罢枢密使,所除官职正与田公同,亦不降麻,遂以为故事。〔四〕真宗时,丁晋公 (谓) 自平江军节度使除兵部尚书、参知政事,节度使当降麻,而朝议惜之,遂止以制除。近者陈相 (执中) 罢使相除仆射,乃降麻,庞籍罢节度使除观文殿大学士,又不降麻。盖无定制也。
宝元、康定之间,余自贬所还过京师,见王君贶初作舍人,自契丹使归。余时在坐,见都知、押班、殿前马步军联骑立门外,呈榜子称“不敢求见”,舍人遣人谢之而去。至 (一无此字) 庆历三年,余作舍人,此礼已废。然三衙管军臣僚於道路相逢,望见舍人,呵引者即敛马驻立,前呵者传声“太尉立马”,急遣人谢之,比舍人马过,然後敢行。後予官於外十年而还,遂入翰林为学士,见三衙呵引甚雄,不复如当时,与学士相逢,分道而过,更无敛避之礼,盖两制渐轻而三衙渐重。〔五〕旧制:侍卫亲军与殿前分为两司。自侍卫司不置马步军都指挥使,止置马军指挥使、步军指挥使 (一止作马步军指挥使) 以来,侍卫一司自分为二,故与殿前司例为三衙也。五代军制已无典法,而今又非其旧制者多矣。
国家开宝中所铸钱,文曰“宋通元宝”,至宝元中,则曰“皇宋通宝”,近世钱文皆著年号,惟此二钱不然者,以年号有“宝”字,文不可重故也。
太祖建隆六年,〔六〕将议改元,语宰相勿用前世旧号,於是改元乾德。其後,因於禁中见内人镜背有乾德之号,以问学士陶谷,谷曰:〔七〕“此伪蜀时年号也。”因问内人,乃是故蜀王时人。太祖由是益重儒士,而叹宰相 (一有之字) 寡闻也。〔八〕
欧阳修(10071072) 字号: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籍贯:吉州永丰(今江西永丰)人
个人简介: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是宋朝第一个在散文、诗、词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的杰出作家,当时公认的文坛领袖。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
【1】
醉翁亭记
【原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①。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③。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④。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⑤。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⑥。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⑦。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注释】
①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②林霏:山林间的雾气。暝:昏暗。
③负者:以背负物的人。涂:同途。伛偻(yǔ_lǚ):弯腰曲背。指老者。
④蔌(s):菜蔬。前陈:摆列于前。
⑤觥(gōng):酒器。筹:饮酒时用来计胜负的筹码。意谓饮宴时酒杯和酒筹交相错杂。
⑥颓:神情颓靡的样子,形容醉态。
⑦阴翳(y):指树林茂密遮蔽成荫。
【赏析】
本文是欧阳修散文的名篇之一。全文通过写景、写人,描绘出一幅太平盛世、官民同乐的谐和图景,从而表达了作者的生活和社会理想,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治理滁州的政绩和才干。同时也寄托了其被贬后放情山水、外似超然实则郁愤的心情。
全文可分四段。首先交代醉翁亭方位和命名由来,段末点出乐字贯穿全文。次写山间朝暮四时之景,又以乐亦无穷承上启下。再写山中游人之多及亭中饮宴盛况,摆脱凡俗,各尽其乐。末写醉归之乐,在知与不知的映照中,衬托出作者乐其乐的愉悦心境。
【2】
归田录
【原文】
陈康肃公①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②。尝射於家圃,有卖油翁释担③而立,睨之④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勺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⑤者何异?
孙何、孙仅⑥俱以能文驰名一时。仅为陕西转运使,作《骊山诗》二篇,其后篇有云秦帝墓成陈胜起,明皇宫就禄山来⑦。时方建玉清昭应宫,有恶仅者欲中伤之,因录其诗以进。真宗读前篇云:朱衣⑧吏引上骊山,遽曰:仅,小器也,此何足夸!遂弃不读。而陈胜、禄山之语,卒得不得闻⑨,人以为幸也。
钱思公⑩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杀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京师诸司库务,皆由三司举官监当。而权贵之家子弟亲戚,因缘请托,不可胜数,为三司使者常以为患。
田元均为人宽厚长者,其在三司,深厌干请者,虽不能从,然不欲峻拒之,每温颜强笑以遣之。尝谓人曰:作三司使数年,强笑多矣,直笑得面似靴皮。士大夫闻者传以为笑,然皆服其德量也。
【注释】
①陈康肃公:陈尧咨,字嘉谟,阆州阆中(今属四川)人。善射,自号小由基,能百步穿杨。②自矜(jīn斤):自夸。③释担:放下担子。④睨(n匿)之:斜着眼睛看他射。⑤斫(zhu卓)轮:见《庄子?天道》中轮扁斫轮的故事。⑥孙何、孙仅:二人均是宋太宗时进士。⑦秦帝:秦始皇。陈胜:秦末农民起义领袖。明皇:唐玄宗。他曾在骊山上建造温泉宫。⑧朱衣:唐贞观四年规定四品、五品文官的服色为朱色。这里是说由高品级的宫廷服役人员导引。⑨卒得不闻:终于没有被真宗知道。⑩钱思公:钱惟演,字希圣,吴越王钱俶之子,从其父归宋后,官至使相,卒谥思。西洛:西京洛阳。洛阳在北宋东京汴梁(今开封)之西,为北宋西京。僚属:官府的佐助官。当时欧阳修、尹洙、谢绛等都是钱惟演的僚属。小说:在中国古代指神话传说、志怪志人、传奇讲史、杂言琐记之类的作品,与今天小说概念不同。谢希深:谢绛,字希深,宋仁宗时历任知州、知制诰。欧阳修友人。宋公垂:宋绶,字公垂,宋仁宗时官至翰林学士、参知政事,家多藏书,以读书敏慧强记著名。史院:史馆,宋代史馆称为国史实录院,有修撰、编修、检讨等官,属翰林院。琅(1ng郎)然:读书声清朗响亮。属思:构思命意,撰写文章。三司:宋朝主管财经的机构。田元均:田况,字元均,宋仁宗庆历年间任三司使。
【赏析】
《归田录》共二卷,是欧阳修的笔记集。成书于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当时作者辞去参知政事,仅以观文殿学士、刑部尚书知亳州。以《归田》为名,表示了作者希望及早引退,远离官场祸患的愿望。
笔记这种文体,是宋代特别繁荣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们较全面地反映了有宋一代的时代风貌,文字也大多生动活泼,富于趣味性。《归田录》是其中较早出现的一部书。书中追记朝野遗闻轶事,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欧公从容不迫的行文风格,不但可以增广知识,有些还颇具启发教育意义。此处因篇幅限制,仅撷取四篇加以品读。
第一则卖油翁的故事,说明人们熟知的熟能生巧的道理。作品中写了两个人物,一个是善射箭,以能够百步穿杨自觉了不起的陈尧咨,一个是走街串巷,酌油熟练的卖油翁。写陈尧咨,主要突出写其思想变化,写卖油翁则侧重表现其对事物的见解。
写陈尧咨的转变也是从卖油翁观察的角度写的。睨之,对陈的自矜略微显示出几分不以为然,至多不过是十中**,但微颔之。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流露出了陈的自许甚高,狂妄自大,目中无人。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这句漫不经心、平淡朴素的话,却包含着他对生活真理的深刻认识。任何技艺无论高下,都必须经过长期的刻苦锻炼,努力钻研,才能得心应手,技艺高超。这则故事,把熟能生巧的.道理,很自然地寓于故事之中,展示得具体生动,耐心寻味,令人信服。
第二则故事写孙仅作《骊山诗》二篇,歌咏骊山的史迹,因后篇有秦帝墓成陈胜起,明皇宫就禄山来的句子,竟被要陷害他的小人把他的诗和当时皇帝大建宫室联系起来,认为是影射宋朝江山不久,于是将其诗呈送到皇帝面前,幸亏宋真宗只读了第一篇,觉得写得不好,就丢在一边,没有读下去,这才幸免一场大祸。
欧阳修的这则故事,从字里行间流露出痛恨小人中伤告密的恶行,也折射出封建社会文字狱的现实。人以为幸也,也反映了众人同情孙仅,为他庆幸。
第三则主要记载介绍了钱思公和宋公垂这两个人的读书故事,并补充作者自己三上的写作经验。可见天才来自勤奋。
作者采用白描的手法,把三人勤奋好学的人的不同方法体现得淋漓尽致。钱思公,作者抓住坐卧上三个字表现他平生惟好读书,经史是圣贤的书,读时必须正襟危坐;小说差一等,可以卧读;小辞在当时还算不上文学正宗,所以上厕阅读。可以说,用字极准确形象。宋公垂更是分秒必争,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读古文就要这样大声诵读。故事富于趣味性,寓庄于谐。
第四则主要讲述的是田元均的宽厚老实。欧阳修选择了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通过人物富有特征的片言只语,行动细节,以小见大,去表现其性格、心理和神韵。读起来如见其人,鲜活可爱。田元均一句作三司使数年,强笑多矣,直笑得面似靴皮,当了几年官,媚笑的太多,以致脸面都像靴子皮那么厚了。令人忍俊不禁,笑毕又发人深思。
【3】
秋声赋
【原文】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①:异哉!初淅沥以潇飒,忽奔腾而砰湃②。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铮铮,金铁皆鸣③。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④。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乎来哉⑤?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奋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笼而可悦⑥。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一气之馀烈⑦。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⑧。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⑨。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⑩。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注释】
①悚(sǒng)然:惊惧之状。
②淅(xī)沥:细雨声。潇飒:风声。砰(pēng)湃:波涛汹涌声。
③□□(cōng)铮铮:金属相撞击之声。
④衔枚疾走:口中含着枚,急速地前进。枚,形如筷子,两头有带可系于颈,古时行军出击敌人,为行踪保密,常令士兵口中衔枚,以防喧哗。
⑤胡为:何为。
⑥缛:繁密。
⑦一气:天地之气,这里指秋气。余烈:余威。
⑧刑官:《周礼》按官职分天、地、春、夏、秋、冬六官。秋官为司寇,掌刑狱,故称秋为刑官。于时为阴:古时以阴阳配合四时,即春夏属阳,秋冬属阴。兵象:战争的气象。古时战事多发生在秋天,故称秋有兵象。金:古以五行配四时,称秋天属金。义气:指天地刚正之气。肃杀:形容秋气凛冽,使得草木枯萎。
⑨商声:古以宫、商、角、徵、羽五音分配四时,秋天属商声。夷则:古十二乐律之一。古以十二律与十二个月相应,七月属夷则。
⑩渥然丹者:形容面色红润,这里用以比喻青年。槁木:枯木,用以比喻衰老。黟(yī)然:黑貌。黟黑,形容头发乌黑,借指壮年。星星:头发花白貌,借指老年。
戕(qiāng)贼:伤害。
【赏析】
这是一篇具有散文的笔调,赋的铺陈手法以及诗歌的形象、意境、韵律的优秀散文赋。全篇文章,多层次多角度地描写了秋声、秋色、秋气、秋意,抒发了作者浓厚的悲秋之慨和对政治、人生的深沉喟叹,既是作者庆历新政失败以来政治上、思想上极度苦闷的一种反映,同时,也是自宋玉《九辩》以来悲秋之叹在宋代的一种继承和延伸,从而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题材上的悲秋传统,影响颇为深远。
文章借秋声发端,摹声状物,惟妙惟肖。又于草之零落而有感于人事之推移、年华之易逝,转入悲秋本意。一起始,就突现主人公活动场所及其神态,给人以真实感。当一个万籁俱寂的夜晚,欧阳子正在书斋凝神诵读,室外传来了阵阵震撼心灵的声音。于是作者由声而听,听得认真,感到惊奇,因之产生联想,便采用一连串形象的事物来形容,化虚为实,而童子的回答又引发了主人公的深沉感慨。随之以秋声领起,以咨嗟惊叹渲染气氛。于是从秋之色、容、气、意等着力描摹,积蓄气势,以突现秋声肃杀之威、摧残之力。又从人事、时令、五行、音乐等方面,说明秋之威力合乎自然之常理,从而过渡到社会人生。欧阳修一生阅历甚丰,具有穷、达两方面的生活体验。文章的结尾,写出作者对人生的大彻大悟。正因为有动于中,有为而发,故写得生动感人。末句又从秋声中添出一声虫声,以作余波,蕴含着不尽的叹息。
本文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紧扣秋声,声情并茂,层层转折,翻尽波澜。又善于以宾衬主,活泼有致。在句法上,字数长短变化,多属散行,间杂以适量的偶句,既富于文采,又摇曳生姿,自然流畅。在韵节上,或密或疏,若行云流水,舒展自如,随意而止,毫无滞涩之弊,为散文赋的发展奠立了坚实的基础,对苏轼等人的赋体风格更有着明显的影响。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欧阳修
●春深夜苦短,灯冷焰不长。尘蠹文字细,病眸涩无光。坐久百骸倦,中遭群虑戕。寻前顾后失,得一念十忘。乃知学在少,老大不可强。废书谁与语,叹息自悲伤。 ----欧阳修
●伤怀离抱。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意如何。细似轻丝渺似波。
扁舟岸侧。枫叶荻花秋索索。细想前欢。须著人间比梦间。 ----欧阳修
●繁华绮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世事兴亡,千百年过眼云烟,这一方天光云水看过太多浮沉,文人墨客走马灯一样走了又来,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可他们在西湖的美景面前,只剩下对美的折服,精致风雅的字句,写下西湖不同的风光,不同的美,而那些美的`光芒遮掩住了悲伤。
白居易眼里的西湖,是掩映在绿杨荫里的白沙堤,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苏东坡眼里的西湖,是溪边浣纱的美人西子,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杨万里眼里的西湖,是六月暑天的不同风光,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林升眼里的西湖,是官宦子弟歌舞的楼外小楼,是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欧阳修眼里的西湖,是撑画船入日暮时的十顷秋水,是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慕兮《西湖寻梦,梦痴人》
●急景流年都一瞬,往事前欢,未免萦方寸。腊后花期知渐近,东风已作寒梅信。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世换,酒阑无奈客思家。 ----欧阳修
●草木无情,有时凋零。 ----欧阳修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归。 ----欧阳修《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
●画堂雅宴。一抹朱弦初入遍。慢捻轻笼。玉指纤纤嫩剥葱。
拨头尫利。怨月愁花无限意。红粉轻盈。倚暖香檀曲未成。 ----欧阳修《减字木兰花》
●江南柳,叶小未成阴。人为丝轻那忍折,莺怜枝嫩不胜吟。留取待春深。 十四五,闲抱琵琶寻。堂上簸钱堂下走,恁时相见已留心。何况到如今。 ----欧阳修《望江南》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蝶恋花》
●欧阳修这样评价《蜀道难》‘太白之精下人间,李白高歌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落笔生云烟’
●庭院深深深几许(欧阳修)
粉黛芸芸芸秀女(梨雪晴霜)
清秋寥寥寥数雨(梨雪晴霜)
●夫是是近于谗,非非近于讪,不幸而过,宁讪无谗。 ----欧阳修《非非堂记》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