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日官军收海服,驱牛驾车食牛肉。《田家词》唐、元
2、破领耕不休,何暇顾
3、自来鼻上无绳索,天地为栏夜不收。李白《咏石牛》
4、将牛何处去,耕彼故城东。《将牛何处去》唐、元结
5、日斜草远牛行迟,牛劳牛饥唯我知。《牧牛词》明、高启
6、大牛隐层坂,小牛穿近林。《牧童词》唐、储光
7、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牧童词》唐、张籍
8、勿言牛老行苦迟,我今八十耕犹力。《饮牛歌》宋、陆游
9、牛背儿童自放歌,头头注涧复逾坡。《骑牛歌》清、陆师
10、奚奴跨马不搭鞍,立走水牛惊汉官。《杜秀才画立走水牛歌》唐、顾况
11、门外一溪清见底,老翁牵牛饮溪水。《饮牛歌》宋、陆游
12、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老黄牛》臧克家
13、溪清喜不污牛腹,岂畏践霜寒堕趾。《饮牛歌》宋、陆游
14、官牛官牛驾官车,
15、尔牛角弯环,我牛尾秃速,共拈短笛与长鞭,南陇东冈去相逐。高启《牧牛词》
16、问渠何法牛驯扰,鞭挞无惊
17、农死有儿牛有犊,誓不遣官军粮不足。《田家词》唐、元
18、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牧童词》唐、张籍
19、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牧童词》唐、李涉
20、长年牧牛百不忧,但恐输租卖我牛。高启《牧牛词》
21、江草秋穷似秋半,十角吴牛放江岸。《五歌、放牛》唐、陆龟蒙
22、朝牧牛,牧牛下江曲。夜牧牛,牧牛度村谷。《牧童词》唐、李涉
23、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老黄牛》臧克家
24、牛上唱歌牛下坐,夜归还向牛边卧。高启《牧牛词》
25、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醉酒歌》李白
26、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病牛》宋、李纲
27、江村小儿好夸骋,脚踏牛头上牛领。《杜秀才画立走水牛歌》唐、顾况
28、问渠何法牛驯扰,鞭挞无惊
29、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30、所念牛驯扰,不乱牧童心。《牧童词》唐、储光
31、
32、牛吒吒,田确确。旱块敲牛蹄趵趵,种得官仓珠颗谷。《田家词》唐、元
33、人生得饱万事足,
34、草绳穿鼻系柴扉,残喘无人问是非。《老牛》元、宋无
35、归来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并表现老牛和小牛的不同特征。
2、通过回忆、想象使学生能表现出老牛和小牛在一起亲密的情景。
3、培养学生敬老爱幼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点:
画出老牛与小牛的不同特征。
教学难点:
能表现出老牛和小牛之间的亲密关系。
教学准备:
师:PPT、范画、画纸、油画棒、水彩笔等
生:各种形状的纸片(可拼凑成一只牛)、画纸、油画棒、水彩笔等常用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听声音,猜动物:播放牛的叫声,猜猜它是谁。
2、你认识什么牛呢?
【设计意图】导入部分是一个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设计巧妙的导入可以很好的把学生引入课堂。我设计的这个导入很简单,只是开门见山的让学生猜声音让学生知道我们这堂课是上和牛有关的内容。这样的导入既节省了时间,也非常自然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二、了解牛的特征
1、图文连线题。
多媒体出示奶牛、水牛、黄牛、牦牛的图片和名称:这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四种牛,你能连线吗?
2、简析牛的特征。
为什么你们能一眼就认出来它是奶牛(水牛、黄牛、牦牛)呢?――学生讲牛的特点,教师简单介绍:
(1)奶牛:身披黑白花衣裳,牛角短而弯,乳房特别大,有营养的牛奶。
(2)黄牛:身披黄褐色皮毛,牛角短而直,帮助人们耕地拉车。
(3)水牛:身披灰色的皮毛,牛角长又弯,像一艘小船,特别喜欢玩水。
(4)牦牛:身披长而密的毛,四肢短又粗,擅长在寒冷的高原上行走,是高原上不可替代的搬运工。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关于牛的小知识,首先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四种牛的图片,通过观察对比,用连线的方式区分出不同牛的特征,然后又通过教师的简单介绍了解不同牛的习性。图文结合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牛的印象。
三、表现牛的动态
1、回忆牛的动态。
回忆生活中见到的牛,说说它们平时有些什么动作?引导学生回忆牛的四肢及头部的动作。
2、摆摆牛的动态。
请学生四人一小组合作,用信封里的学具拼摆出牛的姿势。
学生可以把这些部件拼摆成牛的各种姿态,如:跑动的、低头吃草的、嬉戏的等。对摆出另外动态的学生给予奖励,并让学生上台展示。
3、故事中牛的动态。
教师将牛的各种姿态联想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并让学生注意牛的各种姿势:站着的姿势、抬头的姿势、低头的姿势、扭头的姿势、甩尾的姿势……
4、名画中牛的动态:
欣赏中国名画《五牛图》中牛的种类与动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上一环节的深入,让学生学会画出牛的外形还不够,还必须让学生把牛画“活”,这一环节通过一个简单的小教具―可随意拼摆的纸片牛,就能轻松解决这个问题,而且教具直观的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印象。
四、表现老牛和小牛
1、板演老牛和小牛。
师在黑板上画简笔画:有一位牛宝宝来找妈妈了,你们瞧,牛宝宝偎依在牛妈妈的身边,和妈妈说着悄悄话呢!
2、揭示课题:《老牛和小牛》。
3、比较老牛和小牛。
出示老牛和小牛的图片,引导学生从牛的身体大小、牛角、尾巴等方面比较出老牛和小牛的不同。
板书:老牛:体大,牛角长而弯,尾巴长。
小牛:体小,没长角,尾巴短。
4、启发想象。
想一想我们和妈妈在一起的样子,想象一下老牛和小牛在一起还会做什么事情?启发学生想象老牛和小牛其他的亲密场景,如:一同嬉水、争草吃等。
5、教师小结:
原来老牛和小牛就像我们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在一起一样相亲相爱,一起生活、一起玩耍。相互照顾,相互疼爱。提示学生拟人化的`表现老牛和小牛。
【设计意图】此环节包含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那么如何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我通过以下几点来解决1.出示老牛和小牛的图片,让学生对比分析他们不同的特征,突出本课的重点2.以板画为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老牛和小牛在一起的场景,再以此联想到自己和自己父母在一起的场景,培养敬老爱幼的良好品德,突破本课的难点。
五、欣赏优秀作品
第一幅:观察牛的数量和它们的活动。
第二幅: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活动环境,启发学生说一说还有什么地方老牛和小牛也很喜欢去玩的?
第三幅:看出这头牛和其他画中的牛的不同点,提醒学生可以用花纹装饰牛。
第四幅:这幅画把老牛画的好大,小牛画的好小!为什么要这样画呢?提示学生用夸张的方法变现老牛和小牛。
【设计意图】优秀的学生作品有一定的引导示范作用,欣赏这些作品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受到一定的启示,而不能让学生产生对作品内容的依赖,导致习作千篇一律。所以,每出示一幅画,教师不但介绍作品内容精彩的部分,还让学生进行想象,打开了学生发散性思维。
六、学生绘画创作
学生绘画,教师巡回指导。对牛的动态表现不够生动的和想象力欠佳的学生加以指导。
七、作业讲评
1、自评:请学生自己介绍一下画了什么,它们在干什么?最满意的地方是哪里?
2、互评:你比较欣赏谁的画?说说理由。并提出修改建议。
八、欣赏拓展
课件展示有关牛的美术作品,了解牛的不同表现形式,教师简单介绍。
小牛犊的两只圆眼睛,就像两盏灯。
这是一头在田间干了十几年活的牛。它一身金黄的毛,像一匹黄缎子。两只弯弯的大角十分威武。眼睛忽闪忽闪的非常明亮,再加上4条健壮的腿,多像一位无敌勇士!只要见过它的人都会不住地“好牛!好牛!”
大黄牛的.身体非常高大,“国”字头,鼻子“呼哧”、“呼哧”地喘着气,鸡蛋大的眼睛炯炯有神。头两边竖着一对灵敏的耳朵。不时地摆动着。耳朵两旁弯而尖的牛角像两把钢钻,用来决斗、护身。它有柱子般的4条腿,瓦盆大的4只蹄子,还有一条钢鞭似的尾巴,一甩一甩地赶着背上的苍蝇、牛虻。
这条牛的两只眼睛像铜铃一样大,两只弯角青里透亮,特别是那一身黄毛,像绸子一样光亮。
这些奶牛,身上白一块黑一块的,好像穿着花棉袄。
好一条壮牛,简直肥胖得像只象。四蹄像柱头落地,全身黑缎似的毛溜光滑,眼睛怀疑地望着人。一走路,它身上的肉就抖动枣仿佛每一块筋肉都包着一股力气。
对牛这样忠实而善良的动物,人类远古以来的劳动伙伴,我们其实十分尊敬。柳树刚冒芽,地气动了,该开耕了,不用说,它是我们得力的帮手;双抢季节,起早摸黑,累得浑身骨头都散了架,它同样承担着一份辛苦,少说也得掉好几斤膘;秋收一过,天气转凉,该歇会儿了吧,然而又要碾泥打砖,盖房起舍,这之间,时不时不得抽空驾起牛车,运这运那,一年四季,风里雨里,它们几曾偷过懒,享过安适?总是那么默默地忍受着,劳动着,默默地将自己的汗和血流洒在大地上。
黄牛,一个勤劳的化身,一只有力的尾巴,不停的鞭抽着自己,为我们带来了一个新的榜样。
那黑牛性子暴烈、凶恶,两眼大如乒乓球,红如火焰,头上两只尖角,利如锋刃。
牛群慢悠悠地走着,仿佛绿色海里的一队小船。小牛犊的两只圆眼睛,就像两盏灯。鞭子似的牛尾,有力地、悠闲地甩着。
牛也是有自己的性格和特点的:有的矜持庄重;有的带点稚气;有的性子暴烈;有的又特别温驯,一双信任人的大眼睛,总是注视着你的每一个细小的动作,稍稍示意,就懂得你的要求;初学犁耙的新手也不要紧,你尽可跟着它上阵,尽可信赖它的忠实和熟练。它们诚然不会说话,但同时也不会装腔作势,更不存半点害人取利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