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译: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12、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译: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佩玉。
13、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译:风雨晦暗秋夜长,鸡鸣声不停息。看到你来这里,还有什么不高兴呢?
14、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译:这个文雅的君子,如琢骨角器一般,如雕玉石般完美无斑。
15、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
译: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16、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明亮的白色骏马,在空无一人的`山谷咀嚼着青草 ,有那样一个人 ,如玉般,干净,透明,澄澈 。
17、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我们定下了生死想爱的契约,无论分分合合(阔,分别阔别),牵了你的手,就要和你一起到老。
18、月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国风·陈风》
译:月亮出来,如此洁白光明,璀璨佳人,如此美貌动人。
19、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经。国风。魏风。硕鼠》
译:老鼠老鼠,别再吃我的黍。多年侍奉你,可从不把我顾。发誓要离开你,到那舒心地。
(这里把剥削阶级比作老鼠)
20、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小雅·鸿雁·斯干》
译:溪涧之水蜿蜒流淌,南山景致青翠幽深。
21、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诗经·国风·邶风·柏舟》
心中的幽怨抹不掉,好像没洗的脏衣裳。静下心来思前想,只恨想飞无翅膀。
诗经简介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四书五经名言警句1
1、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
译文:对于行善,没有别人和自己的区分,抛弃自己的不对,接受人家对的,非常快乐地吸取别人的优点来做好事。
2、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译文:在上位的有什么爱好,在下面的人一定爱好得更加利害。
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译文: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尊敬自己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儿女。
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译文:天降的灾祸还可以躲避,自己造成的罪孽是无法逃脱的。
6、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译文:脑力劳动者统治别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统治;被统治者养活别人,统治者靠别人养活,这是天下的共同原则。
7、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译文:河畔芦苇白茫茫,夜来清露凝成霜。我所思念的那个人,正在河水的那一方。
8、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译文:父子之间要亲爱,君臣之间要有礼义,夫妇之间要挚爱但还要有内外之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要有诚信之德。
9、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译文: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感到高兴。
10、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译文:我已决心离开你,去那理想新乐土。
11、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译文:一天不见心上人,就好像隔了三秋长啊!
1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译文: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中小洲上。纯洁美丽好姑娘,正是我心中的好对象。
13、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译文:心中这样爱着他,为什么不大胆向他/她诉说?爱情的种子深埋心中,何时能忘,不受折磨?
14、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译文:紧紧拉着你的手,愿意白头偕老。
15、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
译文:我爱人家,人家却不亲近我,那得反问自己,自己的仁爱还不够吗?我管理人家,人家却不受我的管理,那得反问自己,自己的智慧和知识还不够吗?我有礼貌地对待别人,可是得不到相应的回答,那得反问自己,自己的敬意还不够吗?
16、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译文:他们产生在这个人群中,但远远超出了他们那一类,大大高出了他们那一群。自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孔子更伟大的人了。
1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
译文:富贵不能使我的思想迷乱,贫贱不能使我改变志向,威武不能使我节操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18、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译文:以人民的快乐为自己快乐的人,人民也会以他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人民忧愁为自己忧愁的人,人民也会以他的忧愁为忧愁。
1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译文: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家必先有自己被攻打的原因,别人才攻打它。
四书五经名言警句2
《大学》
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释文: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译文: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5、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译文: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中庸》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译文:天赋予人的品德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养遵循道就叫做“教”。
2、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译文:喜欢向别人请教,而且喜欢体察人们浅近的话语;消除消极的东西,而宣扬人们的善行;善于把握事情的两个极端,采用恰当的做法施行于人民。
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译文: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4、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译文: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
5、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译文:“中”是天下的大本源,“和”是天下的普遍规律。
《论语》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译文:学习知识而又能经常去复习、练习,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事么?有朋友远道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么?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我每天多次地进行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竭尽全力了吗?和朋友交往免诚实守信吗?老师传授知识,是否用心认真地复习?
3、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花言巧语、假装和善的脸色,这样的人很少有仁德的!
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的东西确立了,仁道也就产生了。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就是行仁的根本吧!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知道的就承认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易经名句名言1
1、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2、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3、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4、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5、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6、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7、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
8、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也。
9、君子以遏扬善,顺天休命。
10、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11、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12、《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13、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14、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15、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16、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17、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18、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19、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20、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埋,其道光明。
21、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22、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23、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24、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人生感悟,其臭如兰。
25、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26、夫妻反目,不能正室。
27、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28、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29、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易经名句名言2
1、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2、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3、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4、不恒其德,或承其羞。
5、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6、君子以遏扬善,顺天休命。
7、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8、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9、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10、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11、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12、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
13、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14、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
15、君子以懿文德。
16、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1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18、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19、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20、慢藏诲盗,治容诲淫。
21、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22、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也。
23、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24、《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25、夫妻反目,不能正室。
26、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27、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
28、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29、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30、君子以作事谋始。
31、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32、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33、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迹,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34、损而不已必益。益而不已必决。
35、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36、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37、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
38、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39、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
40、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41、能经众正,可以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