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甲】游太和山日记
徐霞客
十一日,登仙猿岭……五里,越一小岭,仍为郧县境。岭下有玉皇观、龙潭寺。一溪滔滔自西南走东北,盖自郧中来者。渡溪,南上九里冈,经其脊而下,为蟠桃岭。溯溪行坞中十里,为葛九沟。又十里,登土地岭,岭南则均州境。自此连逾①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山坞之中,居庐相望,沿流稻畦,高下鳞次,不似山、陕②间矣。但途中蹊径狭,行人稀,且闻虎暴,日方下舂③,竞止坞中曹家店。【注】①逾:跳过,越过。②山、陕:山西省、陕西省的简称。 ③“舂”通“冲”,下坠。
【乙】庐山草堂记
白居易
匡庐①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日香炉峰,北寺日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是居也,前有平地,中有平台,台南有方池。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②云,低枝拂潭,如幢(),如盖(),如龙蛇()……其四旁耳目、杖屦可及者,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纪,故云甲庐山者。
【注】①匡庐:指江西的庐山。相传殷周之际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称。②戛(jiá):轻轻碰击。
1.“记”是我国古代一种比较常见的散文体裁。初中阶段,我们曾经学过不少的同类文章,请你根据回忆,从写作内容和行文风格上,分别为【甲】【乙】两文各找一篇近似的课文。将文题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线为下面的句子准确断句。
自此连逾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别解释【甲】【乙】两文中加粗的“溯”“蹊”“及”“旦”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意,将“张”“竖”“走”三个字准确还原到【乙】文的括号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原文说出白居易的“庐山草堂”具体建在什么地方。(限四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乙】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描写了“庐山草堂”旁的四季之景,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也有一组描写四季之景的句子,请默写出这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翻译下面的句子。
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示例:《小石潭记》《桃花源记》《满井游记》与《游太和山日记》近似;《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与《庐山草堂记》近似。
2.自此连逾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
3.溯:逆流而上。蹊:小路。及:到,到达。旦:早晨。
4.竖 张 走
5.介峰寺间(或:面峰腋寺)
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7.介于香炉峰(或:山峰)和遗爱寺(或:寺庙)之间,那地方最美(或:最好),又是庐山之最(或:第一)。(境:地方;胜:美好的,优美的;绝:最,极;甲:第一。重点看以上四个关键词,大意正确,即给满分)
庐山草堂记(节选)
白居易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明年春,草堂成。三间两柱,二室四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旁
噫!凡人丰一屋,华一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称:相称,符合
B.纳阳日,虞祁寒也 虞:忧虑
C.一旦
D.或往或来,未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 ②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B.①因面峰腋寺 ②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C.①我知其心以是哉 ②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
D.①则必左手引妻子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
(1)今我为是物主,物至致知,各以类至,又安得不外适内和,体宁心恬哉?(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郡守以优容而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14.白居易对庐山的喜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原文,围绕“草堂”简要
参考答案:
10.B 防备,预防
11. A (A.两“而”皆为顺承连词,“就”;B.前“因”连词,“于是”。后“因”介词,“通过”;C.前“以”介词,“因为”。后“以”目的连词,“来”;D.前“则”顺承连词,“就”。后“则”转折连词,“却”。)
12.(1)如今我已成了这些东西的主人,外物到了我跟前,求得我的感知,它们又按类别前来,我又怎能不外在安适、内在和乐,身体安宁、心情恬适呢?(是、致知、以、外适内和,体宁心恬、安……哉,1处1分,共5分)
(2)郡守用宽厚的心来抚慰我,庐山以他灵秀的美景对待我,这是上天赐给了我(最好的)时机、大地送给我(最好的)处所,我终于能得到自己所喜好的东西,又还有什么好苛求呢?(优容、灵胜、与、卒、何以求焉,1处1分,共5分)
13.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14.①建造草堂。②游赏草堂。③终老草堂。(每点1分)
【参考译文】
庐山非常秀丽,列天下众山之最。山的北峰,叫做香炉峰;香炉峰的北面有一座寺,叫做遗爱寺;介于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那地方最美,又是庐山之最。元和十一年的秋天,太原人白乐天一见就爱上他了,就像远行的游子路过故乡一样,眷恋沉迷、依依不舍而不忍离去,于是就对着香炉峰,傍着遗爱寺,盖了一间草堂。第二年春天,草堂落成了。三间屋子,两根
乐天我已来到这里当主人翁,仰观山色,俯听泉声,靠着(草堂)斜看这里的'竹、树、云、石,从早到晚,应接不暇。看了一会儿,禁不住美景这般的诱惑,整个人的精神就随之而潜移默化了,外在也安适,内心更和乐。只要住一夜,身体就十分安宁,住两夜更感到心情恬适,住三个晚上以后,身心舒畅,物我两忘的样子,而跟万物融合无间。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自己探问其中的原因,自己回答道:这座草堂,前面有平地约十丈宽广;中间又有平台,面积约是平地的一半;平台的南边有方形的池子,池子的面积约是平台的两倍。池子四周有很多山竹、野花,池里长满了白莲、白鱼。再往南走,就到一个石涧,石涧两旁长有古松、老杉,树的腰身几乎都要十个人才抱得住,树的高度不知几百尺,修长的树枝触摸着白云,低垂的枝条轻拂着潭水。像旌旗般地直立着,像雨伞般地张开着,像龙蛇游走着。古松下多
唉!一般人只要装潢了一个房间,拥有一张华丽的席子,然后生活在当中,尚且免不了有骄傲满足的样子。如今我已成了这些东西的主人,外物到了我跟前,求得我的感知,它们又按类别前来,我又怎能不外在安适、内在和乐,身体安宁、心情恬适呢?当年东晋高僧慧永、慧远、居士宗炳、雷次宗等十八人,一起住入此山,(他们)直到老死也都不肯离开,(他们)虽然距离我很久远,我因为这个了解他们(至老不返)的心情啦!
更何况我又想:我从小到老,像白色的茅屋,像朱色的大门(代指宅院),凡是居住的,即使住一天两天,我总是要搬倒个几
阅读下文,回答1~6题。
[甲]游太和山
徐霞客
十一日,登仙猿岭……五里,越一小岭,仍为郧县境。岭下有玉皇观、龙潭寺。一溪滔滔自西南走东北,盖自郧中来者。渡溪.南上九里冈,经其脊而下,为蟠桃岭,溯溪行坞中十里,为葛九沟。又十里,登土地岭,岭南则均州境。自此连逾①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山坞之中,居庐相望,沿流稻畦,高下鳞次,不似山、陕②间矣。但途中蹊径狭,行人稀,且闻虎暴,日方下舂③,竞止坞中曹家店。
注:①逾:跳过,越过。②山、陕:山西省、陕西省的简称。③舂:通“冲”,下坠。
[乙]庐山草堂记
白居易
匡庐①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日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白乐天见而爱之。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是居也,前有平地,中有平台,台南有方池。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②云,低枝拂潭,如幢(),如盖(),如龙蛇()……其四旁耳目、杖履可及者,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记,故云甲庐山者。
注:①匡庐:指江西的庐山。相传殷周之际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称。②戛(jiá):摩,摩挲。
1.“记”是我国古代一种比较常见的散文体裁。初中阶段,我们曾经学过不少同类的'文章,请你根据回忆和对比,从写作内容和行文风格上,分别为[甲][乙]两文各找一篇最近似的课文。将文题写在相应位置。
2.请用“/”为下边的句子准确断句。
自此连逾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别解释[甲][乙]两文中加粗的“溯”“蹊” “及”“旦”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义,将“张”“竖”“走”三个字准确还原到[乙]文的括号里。
5.[乙]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描写了“庐山草堂”旁的四季之景,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也有一组描写四季之景的句子,请默写出这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翻译下边的句子。
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小石潭记》《桃花源记》《满井游记》与《游太和山日记》最近似。《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与《庐山草堂记》最近似。
2.自此连逾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
3.溯:逆流而上蹊:小路及:到,达到旦:早晨
4.竖张走
5.介峰寺间(或:面峰腋寺)。
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7.介于香炉峰(山峰)遗爱寺(寺庙)之间,那地方最美(最好),又是庐山之最(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