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哲思的句子集锦
1、 细节,永远能折射出人性的光辉或晦暗。
2、 人类最理智的时候, 往往是别无选择的时候。 ——白波 《博弈游戏》
3、 他们看不见甚么是光明的,甚至根本也不知道,就像太阳照在了瞎子的头上了,瞎子也看不见太阳,但瞎子却感到实在是温暖了。他们就是这类人,他们不知道光明在哪里,可是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到寒凉就在他们 的 身上, 他们想击退了寒凉… ——萧红 《呼兰河传》
4、 所有想法都只成了一半, 消化了一半,也只对了一半, 然后跟脑袋里其他半瓶醋的想法混在一起, 我猜,这些半成形的想法会破坏彼此, 製造出更多半成形的想法, 于是你依此行事和过生活。 我的教育背景 , 就是半 瓶醋的製造过程。 ——Aravid Adiga 《The White Tiger》
5、 不管是怎样的能力 依照持有者的使用方法不同,可以害人也可以救人。? 最重要的是要相信並喜欢自己的能力…? 你带著这个能力来到世上,一定有它的意义。 ——樋口橘 《改自学园アリス》
6、 谁才是异端? 从不同的角度看, 谁又不是异端? ——何福仁
7、 文化上的'有色眼镜, 不见得合理或有甚么道理, 纯粹是习惯不习惯的问题。 ——rayi
8、 无论身在清流还是污泥, 只要激流勇进, 鱼就能坚强美丽地成长。 ——松井优征 《暗杀教室》
9、 地阔天高任鸟飞 掉进水中怎去飞 但老天就爱跟我玩游戏 没有空间任我飞 都不等于小鸟就要停下来 世事难完美 只能靠自己 争一口气 不可能腾飞 都展开双臂 ——黄伟文 《有隻雀仔》
10、 乐观者一路只看见绿灯, 悲观者一路只看见红灯, 而有智慧的人是色盲。 ——Albert Schweitzer
11、 唯有深刻地认识事物,才能对人和世界的複杂性有了解和体谅,才有不轻易责难和讚美的思维习惯。 ——柴静 《看见》
12、 人在某些特定事情上 为了某种原因, 会有点天真傻气。 我们每个人都有盲点。 ——Michael Robertson 《The Baker Street Letters》
13、 不少人少了自知之名。 他们认为自己亲眼看到的 就是“客观的事实”,… 认为与自己相异的看法, 不是无知,就是故意歪曲事实。 人世间,多少误会、 心病、积怨、冲突、仇恨等 都由此而生。 ——张楚壁 《 难关不 在外》
14、 人由出生开始,就不断吸收自身及外界的信息, 渐渐形成对自己、人、事和世界的看法, 这都是主观的建构。 这等于人人都是戴著通透 和变形程度不一的[眼镜]看世界… ——张楚壁 《难关不在外》
15、 每个人应当让自己高尚的抱负 和原始的野心经常进行真诚的对话。 一个能够与自己对话的人, 才能与这个世界对话。 ——何静莹 《敢动人生》
16、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答案,也没有完美的世界图式。认为一个人、一个概念、一次诉讼就可以彻底解决现实问题,如果不是无知,就是智力上的懒惰。 ——柴静 《看见》
17、 我们当然能分享快乐, 尽己所能地分享並提供快乐。 但是, 永远别让人夺走你的快乐。
18、 自卑的极端是自负。 ——柴静 《看见》
19、 我就生活在这里, ... 不需要通过跟谁比较才能判断自己, 要做的就是此时, 就在此地,就是此身。 ——柴静 《看见》
20、 如果每宗学问的弘扬 都要以生命的枯萎为代价, 那么世间学问的最终目的又是为了甚么呢? 如果辉煌的历史 总是给人们带来如此沉重的身心负担, 那么再过千年, 人类不就要被自己创造的精神成果压得喘不 过 气来? 如果精神和体魄总是矛盾, 深邃和青春总是无缘, 学识和游戏总是对立, 那么何时才能问津人类自古至今 一直苦苦企盼的自身健全? ——余秋雨 《文化苦旅》
21、 我们被理性的有色眼镜所误导, 以我们的眼光去审视那些传统、 虔诚並且神秘的社会。 ——Guy Sorman 《Les enfants de Rifa'a》
22、 迷思是真正的实体, 它会影响我们的行为。 ——Guy Sorman 《Les enfants de Rifa'a》
23、 有的人从来不仰望天空, 因为他们宁愿脚踏实地。 ——西西 《飞毡》
24、 即便是在一种近似先天的定位中, 往往也能追寻到前人徘徊的身影, 那我们又何必把这种定位 看成天生血缘呢? ——余秋雨 《文化苦旅》
25、 我们的性文化里,把生育当作性的目的,把无知当纯洁,把愚昧当德行,把偏见当原则。 ——柴静 《看见》
26、 有时机率和遭遇看起来非常不公平,我们还是得面对,然后接受,也只能这么做。 ——Gavin Extence 《The Universe versus Alex Woods》
27、 当一个人看见世界之美, 那一刻, 他就不再是个奴隶。 ——Aravid Adiga 《The White Tiger》
28、 世间的种种定位毕竟都还有一些可选择的余地,也许,正是对这种可选择性的承认与否定的幅度,最终决定著一个人的心理年龄,或者说大一点,决定著一种文化、一种历史的生命潜能和更新可能。 ——余秋雨 《 文化苦 旅》
29、 不管是春温秋肃, 还是大喜悦大悲愤, 最后总得要闭一闭眼睛, 平一平心跳, 回归于历史的冷漠, 理性的严峻。 ——余秋雨
30、 这些屈服于传统的人多么愚蠢-- 有的甚至于残忍, 然而他们的本质是良善的 ... 他们极容易满足。 ... 他们都像最下等的植物似的, 只要极少水份,土壤,阳光-- 甚至没有阳光,就能够生存了,... 而这 是 原始的 顽强。 ——茅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理解新闻写作中记者的感情蕴含其中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学会筛选信息,抓重点、抓关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作者在平静的叙述中所蕴含着的对纳粹的强烈愤怒;
2、记住历史惨痛的教训,珍惜和平,抵制暴力与罪恶。
教学重点
罗森塔尔通过参观者的行动、神态来传达他们的内心的感受,表达自己的鲜明感情;品味新闻中富有意蕴的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这里是一座平静的小镇,
也曾经是最恐怖的死亡工厂;
这里见证着人性的堕落,
也凝结着一个民族的苦难;
这里是人类历史无法跳过的一页,
这里是奥斯维辛。(板书课题)
二、背景简介
这篇新闻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二战后访问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之后采写的,发表之后,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并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了新闻史上的佳作。
奥斯维辛集中营: 奥斯维辛位于波兰南部小波兰省境内,1940年4月27日,德国法西斯头子希姆莱下令在此修建最大的灭绝人性的杀人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二战结束时,整个集中营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营内采用毒气室等各种方法屠杀、虐待囚犯,5个焚尸炉平均每天焚尸1万具。包括中国人在内的28个民族的400万人死于集中营,其中犹太人最多,达250万。1947年被开辟为国家博物馆。1979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展示)
三、整体感知
1、浏览课文,按新闻的导语、背景、主体、结语几方面概括一下这篇新闻的内容。
提示:一、导语:布热金卡阳光明媚但曾是人间地狱(1~3)。
二、背景:引 入奥斯维辛背景材料介绍奥斯维辛可怕的历史(4~6)。
三、主体:随参观者脚步而行(7~15)。
四、结语:再次强调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16)。
2、这篇新闻有没有写到有关奥斯维辛新的事件呢?从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提示:本新闻并没有写有关奥斯维辛集中营新的事件。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
3、既然“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为什么作者还要去报道?说说你对标题的理解。
提示:这句话的意思是奥斯维辛太出名了,人们已经了解了它很多东西,的确是没有什么新闻可供报道了,但另一方面,即使没有新闻,作者还是要写,因为他感到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奥斯维辛虽然是没有什么新鲜东西了,但每一个参观者进来了都只有一个感受,那就是震惊和窒息,驱使作者必须为它写一点东西,以祭奠亡灵,揭露罪恶。
4、那么本新闻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5、找出本新闻描述参观者行动、神态的语句,体验他们的心中感受。
四、精读课文
1、文章一开始描述了奥斯维辛现在的情景: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孩子们高兴地嬉戏。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和平的景象。可是为什么作者却说这是“最可怕的景象”“像一场噩梦”?
提示:不协调的事物叠合在一起 。 作者无一字控诉,可是由此所体现出的强烈愤懑的感情,让读者感到无比压抑。
2、文章开头写“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结尾又写道“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荫……”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结构上:首尾呼应,显得文章首尾连贯,浑然一体。
2.写法上:以乐景衬哀情。
3. 内容上:突出文章主题,表达出了对法西斯残暴行为的愤怒控诉,对受害者的哀悼,对历史的反思。
3、如何理解“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怎么理解这个细节?
提示:一边是戕害生命的毒气室和焚尸炉,一边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摆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纳粹的讽刺:纳粹的残暴终归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控诉:生命的绽放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对生命的戕害是最恶劣的罪行。
4.为什么对于参观者来说,“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
提示:作祷告,或者为了求得上帝的谅解,或者为了求得上帝的保佑。杀人者丧失了人性,双手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他们是不可能向上帝忏悔自己的罪行的,无辜的人们无计可逃,他们也没有办法求得上帝的保佑。
5、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怎么理解这个细节?
写法指导
理解重要句子的方法
1.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
有些句子,只要把其中的重要词语的含义搞清楚了,就可以推知整句的意思。
2.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
有许多句子,分析其结构,如果是单句,先找准主、谓、宾,如果是复句,先找准其第一层,就可以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
3.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
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对理解句子的含意至关重要。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具体地说,如果要求理解的.句子是总领句,就要结合其领起的范围作答;如果是总结句,就要结合起总结的范围作分析;如果是重要的过渡句,就要联系其承上启下的文字作分析。这种方法的本质,就是分析相氐挠锞场
4.从分析其表达意图入手。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理解那些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
5.从分析艺术手法入手。
用这种方法分析,便带有鉴赏的性质。
五、深层分析
1、《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新闻与我们常见的新闻有什么不同?
比较的方面一般报道《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时效性最新发生时效性不强
报道内容已发生的事件个人感受
情感倾向客观个人情感浓厚
2、这篇新闻的主题是什么?
本文作者看似平静的叙述中抒发了对德国残酷暴行的沉重控诉,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平与祥和的向往。同时,也是为了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历史的教训。
3、《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为什么成为新闻史佳作?
(1)突破新闻“客观报道”“零度写作”原则。
(2)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
(3)在恐怖与快乐、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中,它召唤起人们关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
六、拓展延伸
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挥下,对我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火烧南京城7周之久,遇难者达30万以上。
(图片展示)
尽管遗忘的诱惑是巨大的,但我们绝不能屈服,牢记是我们的道义和责任。 ——施罗德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勇于自我反省才能赢得国际社会的原谅和尊重。
2、人类最理智的时候,往往是别无选择的时候。——白波《博弈游戏》
3、他们看不见甚么是光明的,甚至根本也不知道,就像太阳照在了瞎子的头上了,瞎子也看不见太阳,但瞎子却感到实在是温暖了。他们就是这类人,他们不知道光明在哪里,可是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到寒凉就在他们的身上,他们想击退了寒凉…——萧红《呼兰河传》
4、所有想法都只成了一半,消化了一半,也只对了一半,然后跟脑袋里其他半瓶醋的想法混在一起,我猜,这些半成形的想法会破坏彼此,製造出更多半成形的想法,于是你依此行事和过生活。我的教育背景,就是半瓶醋的製造过程。——AravidAdiga《TheWhiteTiger》
5、不管是怎样的能力依照持有者的使用方法不同,可以害人也可以救人。?最重要的是要相信並喜欢自己的能力…?你带著这个能力来到世上,一定有它的意义。——樋口橘《改自学园アリス》
6、谁才是异端?从不同的角度看,谁又不是异端?——何福仁
7、文化上的有色眼镜,不见得合理或有甚么道理,纯粹是习惯不习惯的问题。——rayi
8、无论身在清流还是污泥,只要激流勇进,鱼就能坚强美丽地成长。——松井优征《暗杀教室》
9、地阔天高任鸟飞掉进水中怎去飞但老天就爱跟我玩游戏没有空间任我飞都不等于小鸟就要停下来世事难完美只能靠自己争一口气不可能腾飞都展开双臂——黄伟文《有隻雀仔》
10、乐观者一路只看见绿灯,悲观者一路只看见红灯,而有智慧的人是色盲。——AlbertSchweitzer
11、唯有深刻地认识事物,才能对人和世界的複杂性有了解和体谅,才有不轻易责难和讚美的思维习惯。——柴静《看见》
12、人在某些特定事情上为了某种原因,会有点天真傻气。我们每个人都有盲点。——MichaelRobertson《TheBakerStreetLetters》
13、不少人少了自知之名。他们认为自己亲眼看到的就是“客观的事实”,…认为与自己相异的看法,不是无知,就是故意歪曲事实。人世间,多少误会、心病、积怨、冲突、仇恨等都由此而生。——张楚壁《难关不在外》
14、人由出生开始,就不断吸收自身及外界的信息,渐渐形成对自己、人、事和世界的看法,这都是主观的建构。这等于人人都是戴著通透和变形程度不一的[眼镜]看世界…——张楚壁《难关不在外》
15、每个人应当让自己高尚的抱负和原始的野心经常进行真诚的对话。一个能够与自己对话的`人,才能与这个世界对话。——何静莹《敢动人生》
16、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答案,也没有完美的世界图式。认为一个人、一个概念、一次诉讼就可以彻底解决现实问题,如果不是无知,就是智力上的懒惰。——柴静《看见》
17、我们当然能分享快乐,尽己所能地分享並提供快乐。但是,永远别让人夺走你的快乐。
18、自卑的极端是自负。——柴静《看见》
19、我就生活在这里,...不需要通过跟谁比较才能判断自己,要做的就是此时,就在此地,就是此身。——柴静《看见》
20、如果每宗学问的弘扬都要以生命的枯萎为代价,那么世间学问的最终目的又是为了甚么呢?如果辉煌的历史总是给人们带来如此沉重的身心负担,那么再过千年,人类不就要被自己创造的精神成果压得喘不过气来?如果精神和体魄总是矛盾,深邃和青春总是无缘,学识和游戏总是对立,那么何时才能问津人类自古至今一直苦苦企盼的自身健全?——余秋雨《文化苦旅》
21、我们被理性的有色眼镜所误导,以我们的眼光去审视那些传统、虔诚並且神秘的社会。——GuySorman《LesenfantsdeRifa'a》
22、迷思是真正的实体,它会影响我们的行为。——GuySorman《LesenfantsdeRifa'a》
23、有的人从来不仰望天空,因为他们宁愿脚踏实地。——西西《飞毡》
24、即便是在一种近似先天的定位中,往往也能追寻到前人徘徊的身影,那我们又何必把这种定位看成天生血缘呢?——余秋雨《文化苦旅》
25、我们的性文化里,把生育当作性的目的,把无知当纯洁,把愚昧当德行,把偏见当原则。——柴静《看见》
26、有时机率和遭遇看起来非常不公平,我们还是得面对,然后接受,也只能这么做。——GavinExtence《TheUniverseversusAlexWoods》
27、当一个人看见世界之美,那一刻,他就不再是个奴隶。——AravidAdiga《TheWhiteTiger》
28、世间的种种定位毕竟都还有一些可选择的余地,也许,正是对这种可选择性的承认与否定的幅度,最终决定著一个人的心理年龄,或者说大一点,决定著一种文化、一种历史的生命潜能和更新可能。——余秋雨《文化苦旅》
29、不管是春温秋肃,还是大喜悦大悲愤,最后总得要闭一闭眼睛,平一平心跳,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余秋雨
30、这些屈服于传统的人多么愚蠢--有的甚至于残忍,然而他们的本质是良善的...他们极容易满足。...他们都像最下等的植物似的,只要极少水份,土壤,阳光--甚至没有阳光,就能够生存了,...而这是原始的顽强。——茅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