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文:“要画圆圈了,那手捏着笔只是抖,于是那人将纸铺在地上,阿Q伏下去,使尽平生的力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合缝,却又向外一耸,成了瓜子模样了。”(鲁迅《阿Q正传》)
乙文:“他却作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
甲文是鲁迅《阿Q正传》中关于阿Q刑前画押的细节描写,通过阿Q的行为细节,具体、形象、生动地反映了阿Q的性格特点——直到死还恪守着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当人们读到这一细节描写时,谁又能不觉得阿Q的可笑、可悲、可怜?又怎么会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进而深思国民劣根性?乙文是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对葛朗台死前的细节描写,当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让他亲吻基督的圣像时的一幕。一个临死前的“抓”字就活画出了这个贪婪成性、至死不变的丑恶的守财奴形象。
可见,文学大师的创作非常重视对细节的描绘。作品中的细节描写,可以使人物有血有肉,性格鲜明,形象栩栩如生;有了鲜活的人物,整篇文章因之而充满生机,产生强烈的感染力。文学大家创作作品如此,我们写作亦复如是。作家李准说:“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肩着同样的作用。”正可谓细节描写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那么,何谓细节描写呢?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细节描写在文章描写中的地位看似闲笔或赘笔,信手拈来,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如王家铮同学《温暖的记忆》的开头有以下一处文字:
门口的麦当劳叔叔依旧驾着脚,满面笑容地坐在那里,热情地迎着过客。隔着透明的玻璃可以看到里面的人们享用食物的情景。一位妈妈临窗而坐,微笑地看着自己的孩子飞跑过来,稚气的'脸上闪着大大的笑容。妈妈宠溺地抹掉了他嘴边的番茄酱。
天气微寒。而心却不禁因看到的这一幕温暖起来——曾经,我与妈妈也如这对母子一样,坐在这温暖的大厅里。(杭州文澜中学王家铮《温暖的记忆》)
这是一段典型的细节描写。小作者随着由外及内的视觉转换,先用“驾着脚”“笑容满面”简笔勾勒了麦当劳叔叔的热情,自然令人见其形而暖于心;继而描绘了餐厅内一对母子的温馨一幕,妈妈“微笑地看”“宠溺地抹”,儿子“飞跑”和“大大的笑容”,见其景而感于心,看到这一情景的小作者的心霎时被温暖俘获了,暖流如涟漪在心中荡漾开去。简单的“天气微寒”四个字,使得餐厅内外形成了两个不同世界,温暖和寒冷的反差,巧妙烘托小作者内心四溢的温暖,这一眼前的温暖勾起了作者记忆深处温暖的印记,因而下文叙述的温暖记忆就会更加显得自然得体。
这说明,我们的
一、语言细节
(1)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情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2)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多吃,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就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以上句(1)表现菲利普夫妇听说于勒在外边发了财,因于勒的经济地位而改变了对他的看法,把改变家庭拮据局面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天天盼望他能早日归来。充分表现了菲利普夫妇的自私、贪婪、庸俗、冷酷和唯利是图的性格特征。句(2)表现母亲的冠冕堂皇之辞:在两个女孩和女婿面前,显得既爱惜自己,又关心别人;既疼爱孩子,又注意教育实质却是既顾及面子,又节省开支。虚伪、吝啬的心理暴露无遗。
二、动作细节
契诃夫小说《变色龙》反复描写奥楚蔑洛夫脱穿军大衣,活画出奥楚蔑洛夫掩饰心虚胆怯的尴尬情状和媚上欺下,凌弱畏强的丑态。鲁迅《故乡》描写杨二嫂时说:“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一个“塞”,便把杨二嫂自私势利的特点跃然纸上。
三、肖像细节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鲁迅《孔乙己》)
这段描写,抓住了“长衫”这一典型细节,穿长衫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象征,而孔乙己的长衫却“又脏又破”,一个穷困潦倒的迂腐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出现在我们眼前,也由此可见封建科举对知识分子的愚弄和迫害。
四、心理细节
(1)“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后障壁了。”(鲁迅《故乡》)
(2)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都德《最后一课》)
句(1)当“我”听到闰土喊我“老爷”时内心的震惊,表现出“我”与闰土的关系已非同往昔,彼此产生了“隔膜”,句(2)当小弗郎士听到学校屋顶上鸽子咕咕的叫声时,内心表现出对敌人禁教法语的卑劣行径的轻蔑、憎恨和珍视祖国语言的深厚感情。
以上是常见的细节描写,另外如服饰细节描写、场景细节描写、表情变化细节描写、事物细节描写等种类繁多,不一而足,每一细节描写都蕴含新意,发人深思,耐人寻味。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把握细节描写?如何进行细节描写呢?
第一,细节描写重在锤炼词语。
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要精心选择恰当的词语,以期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如钟雨茜《温暖的记忆》中细节描写:
公交车恰好进站,于是我和父亲一起上了车,然后我将奶茶递给了父亲,他什么也没说,只是接过奶茶,慈爱地摸了摸我的头,然后一直笑着。(杭州文澜中学钟雨茜《温暖的记忆》)
作者只用了“摸”和“笑”,但能以一当十,以无声胜有声,形象地传达了父亲被“我”的奶茶温暖后的的喜悦之情,
第二,细节描写重在以小见大。
细节描写是一种以小见大的方法。细节的分量虽轻,容量却大,在我们选择细节的时候要从细微处着手、从大处着眼、小中见大,让小的细节反映人的思想状况,表现中心的需要,力求使细节具有深刻意义。如何翌文《温暖的记忆》中的细节描写:
就在我与她擦肩而过的那一瞬间,她对我轻轻点了点头,然后又见她的眉形成一弯新月,眼睛稍稍眯起,嘴角往上一提,送给我一个如花般灿烂的微笑。我愣住了。这个动人的微笑让我愣住了。刹那间,有一股暖流从我心中荡漾开来。我的嘴角不经意地也向上一翘,刚才的不快灰飞烟灭了。(杭州文澜中学何翌文 《温暖的记忆》)
作者抓取一个陌生人的“微笑”,细致描绘,陌生的她不经意间给“我”的一个微笑,让“我”的内心温暖如春。作者在文末最终由此感悟出:要同别人分享快乐,不要传播自己心中的不快与悲伤。
第三,细节描写重在典型真实。
所谓真实,是指细节描写能够精确而又惟妙惟肖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的特征。所谓典型,是指描写的细节,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能够通过个别的、细小的事物,反映一般与全貌,由现象揭示本质。如钟雨茜《温暖的记忆》中的另一处细节描写:
说罢,便一把推开商店的门出去了,只留下我一个人语塞地站在原地。父亲推开门那一瞬间奔涌而来的寒意与便利商店里的暖气交织在一起,萦绕在我四周,久久不曾散去。
父亲“一把推开商店的门”出去,独自等候公交车,而留“我”于店内避寒,没有片刻的迟疑,尽管便利店外是北风肆虐的寒冬。“我”被父亲无言的举动深深感动,站在原地竟不知所云。父亲的这一细节既真实又典型,突出父亲深沉的爱,也表现了天下所有父亲的伟大形象。作家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
第四,细节描写重在运用修辞。
运用修辞,可以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性;可以使人物性格丰满、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如王家铮《温暖的记忆》中另一处细节描写:
我记得那是一个明媚的冬日。温暖的阳光照在我身上,也照得妈妈金灿灿的,我从未觉得妈妈竟如此像太阳。是的,妈妈像太阳。照得那片原本会覆盖在一个普通孩子心上的阴云消散得一干二净。
作者把妈妈比喻成太阳,在特定的语境之下,母亲的爱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为有形,母爱给予作者的温暖犹如太阳的光辉一般。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下面我们来看看细节描写中考
细节描写中考作文1
面对着书桌上堆成一团的课外练习,女生苦笑着,心乱如麻。她的嘴角微微发颤,一抖一抖,小嘴里不时的呼出一口长长的轻轻地却又十分繁重的气流。女生目光转移至闹钟,原本灿烂的笑的米妮,此时也无奈地望着她,钟摆左右摇晃着,时间在“滴答滴答”的声音中一秒秒地流逝,女生又一次紧张起来。
窗外,夜色浓得化不开,像一位丹青妙手,把一切都变得如此深沉,如此神秘,如此凝重。是人们的心得到了沉淀。失去了月被的大地只有几点余光在闪闪的,没有风声,似乎一切都在成沉眠。
女生的神经紧绷着,神拍什么时候断了,脸上不时的淌下几颗汗珠,汗珠很大,但淌得很慢,步子很沉重。但女生全然不顾,任凭汗水淌过粉嫩的脸颊;微风拂过她的发梢,任凭酸痛的右手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挥洒雨滴
她慢慢地,慢慢地笑了,嘴角微微上扬,最后一个句号,完成。本应重重地拍下笔,没有,而是轻轻的放下,抬起头微微的笑了。
窗外,一颗闪闪亮的星星从厚厚的云缝中挤出来,用它最亮的光彩来证明,她最美!
细节描写中考作文2
有一棵大树,为你遮风挡雨;有一棵大树为你遮挡烈日,这是一棵永远的大树,这是一棵无私的大树,这是一棵苍老的大树,而它正是父母,你呢?便是大树下的小树。
任风吹雨打,任严寒酷暑,这棵大树始终坚持,用它的汗水呵护着你,用它的心血哺育这你,一直到大树死去,枯萎,一直到小树成材,郁郁葱葱,而到这时,在小树成材的同时,大树也慢慢走向了终点,苟延残喘了。
小时,父母把好的让给你,让你享受春天般的爱,你欣然接受了,因为你还不懂事,不懂得珍惜,一下就弄坏了,父母对你没有惩罚,只是莞尔一笑。
大了,懂事了,知道珍惜了,然而岁月不等人呀!父母们老了,要到另一个世界去了,给你留下的只是慈祥的微笑,这时的你成材了,郁郁葱葱了,懂得了爱的宝贵,时间不等人……这些道理是父母一点一滴告诉你的……他们还说,有一棵大树,永远为你遮风挡雨。
是,有一棵永远的大树,永远在关心你,呵护你。
细节描写中考作文3
那一天,我的心灵被震撼了
窗外的雨盈盈地散落,我在淡淡的雨雾里望着灰暗的天空。一滴滴雨将住事的尘埃化成一缕缕轻烟,交融飘逸在朦胧细雨之中。在轻烟之中,那埋藏在我心底最真挚无暇的感动,犹如放电影般在我眼前浮现出来。
那是一个灰暗的雨天,街上的行人都匆匆地离去。路旁的柳树无精打采地飘荡着稀疏的柳叶,低耸着头,在锋芒般的雨中显得微不足道。我伫立在屋檐下躲雨,静静着凝视着灰沉的`天空。
突然,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映入我的眼之中。他披着缝缝补补的破旧衣服,一头蓬乱无比的头发被雨浇得湿透。那黯淡的眼神衬着皱纹交错,饱经世尘的那庞削瘦粗糙的脸,犹如荒凉的戈壁,死气沉沉。她那双遍体鳞伤的脚光着,踏在冰冷的马路上,一拐一拐地行走着。俨然像一只瘦小无助的鸟儿,在风中吃力地撑着双翅,却无法与寒威抗衡。
他挪行的步伐突然停住了,低头往下看了看—那是一只破旧干瘪的易拉罐,在风中咔咔作响,夹杂着淤泥静静地贴在光滑发亮的马路上。他怔了怔,停顿了一下,渐渐地弯下他瘦弱的背部,伸出那双干瘪得像树枝般的手,小心翼翼地,一颤一颤地捧起它。他手里紧紧地拽着那只易拉罐,几乎是紧贴着胸膛,然后一步一步地,严肃地向前走去。他看到了垃圾箱,眼里透出如释重负的神色,轻轻地,郑重地将它放进垃圾箱里,然后带着满足的心情,拖着瘦弱的身躯,渐渐地渐渐地,消失在朦胧的雨中。
空气仿佛凝固,我的心灵刹那间被震撼。望着那无比高大的身躯,那无比纯洁的心灵。泪水逐渐溢满了双眼,洋溢着永恒的敬佩与感动。
那一天,我的心灵被震撼了。我的人生也被震撼了。他,雨中的乞丐,永远是我心中明灯,他的心灵更像永远发光的初升太阳,一点,一点儿地升起,照亮我的心灵。
细节描写中考作文4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爸爸对我说:“颖颖,我今天带你去上海体育馆溜冰。”听了爸爸的话,我兴奋不已。
我和爸爸马上出发了。我们走到轻轨站,上了车。时间一会儿就过去了,我们到站了。我们来到了溜冰地点,买好票,戴好护具,穿好溜冰鞋,进去了。
“呀,这冰可真滑呀!我站不稳。”随之,“扑通”一声,我摔了一跤。我好不容易爬了起来,抓住了扶手,任凭妈妈怎么说,我就是不肯松手。妈妈鼓励我说:“颖颖,你不是很喜欢李白的一句话‘只要工夫深,铁棒磨成针’吗?既然你很喜欢李白的这句话,就应该去做到它,不是吗?“听了妈妈的话,我才慢慢地走了起来。我刚走到角落,脚一滑,一屁股摔了一跤。于是,我在一旁观察着一些溜冰高手,看他们是怎样溜冰的。他们个个身轻如燕似的,身体往前倾斜。我学着他们的样子,可是,我却摔了个“嘴啃泥”,本来想不学的我想起了妈妈的话“只要工夫深,铁棒磨成针”。
于是,我拍拍身上的雪,开始从头学起。我慢慢地在冰上走了起来,滑到角落,看到一层层银灰色的薄冰,原来我已经滑了一圈啦!这一定是我刚才摔跤过的地方。看来,我还是绕道走吧,省得再摔跤了。我滑了一圈,二圈……然后,我滑到冰的中心,在弯弯曲曲摆放着的五颜六色的塑料桶中溜起冰来。最后我能够自如的溜冰了,我站在那里脸上流露出笑容,心中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这次我学会了溜冰,就像这句
细节描写中考作文5
上个学期的一个星期上午第三节课,我们来到操场上准备上体育课,可是我们一个个拿着袋子,有许多老师都投来了疑惑的眼神,最有趣的就是体育老师了,他们知道我们这是去煮汤圆,便叫我们煮好汤圆给他们,一个人至少要十个呢!
在第四节课时,施老师把我们带到了科学馆,大家都把东西都放在了桌子上,每一组一部分人在那里负责煮汤圆,一部分人把材料准备好,等待着汤圆的来到,同学们手忙脚乱的,有的水沸腾了,可汤圆不见了;有的汤圆煮好了,有急忙找碗,施老师也没闲着,有的要让施老师看熟了没,有的要老师来煮,科学教室里没有一秒是安静下来的。我们这组可成功了,我们的水一沸腾,我们就放入两包汤圆,我们的汤圆可多了,我们不但汤圆多,还是最快吃到汤圆的,别的组都很羡慕我们这么快就吃到汤圆了。
最好笑的就是,我们只顾着品味好吃的汤圆,却忘了正在煮的汤圆,我吃着吃着,一转头就看见,有许多泡泡往外冲,我忙叫王硕,大家都围着锅不敢拿起来,最后王硕把锅盖那了起来,许多烟像小鸟一样到处飞,我们忙叫施老师,施老师叫我们多加点水就可以了,我们放入水,,终于“小鸟”们安顿下来了,我们坐回位子有开心的吃起来。
吃饱了,就走吧!等一下,你们好象忘了什么事,那就是整理。不要认为整理很无聊,我们这组分工明确,洗地洗,擦地擦,理地理,这样一下子就整理好了。同学们也一样,跑来跑去。
那一节课,科学教室都是我们的笑声!
一、语言细节
(1)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情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2)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多吃,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就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以上句(1)表现菲利普夫妇听说于勒在外边发了财,因于勒的经济地位而改变了对他的看法,把改变家庭拮据局面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天天盼望他能早日归来。充分表现了菲利普夫妇的自私、贪婪、庸俗、冷酷和唯利是图的性格特征。句(2)表现母亲的冠冕堂皇之辞:在两个女孩和女婿面前,显得既爱惜自己,又关心别人;既疼爱孩子,又注意教育实质却是既顾及面子,又节省开支。虚伪、吝啬的心理暴露无遗。
二、动作细节
契诃夫小说《变色龙》反复描写奥楚蔑洛夫脱穿军大衣,活画出奥楚蔑洛夫掩饰心虚胆怯的尴尬情状和媚上欺下,凌弱畏强的丑态。鲁迅《故乡》描写杨二嫂时说:“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一个“塞”,便把杨二嫂自私势利的特点跃然纸上。
三、肖像细节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鲁迅《孔乙己》)
这段描写,抓住了“长衫”这一典型细节,穿长衫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象征,而孔乙己的长衫却“又脏又破”,一个穷困潦倒的迂腐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出现在我们眼前,也由此可见封建科举对知识分子的愚弄和迫害。
四、心理细节
(1)“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后障壁了。”(鲁迅《故乡》)
(2)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都德《最后一课》)
句(1)当“我”听到闰土喊我“老爷”时内心的震惊,表现出“我”与闰土的关系已非同往昔,彼此产生了“隔膜”,句(2)当小弗郎士听到学校屋顶上鸽子咕咕的叫声时,内心表现出对敌人禁教法语的卑劣行径的轻蔑、憎恨和珍视祖国语言的深厚感情。
以上是常见的细节描写,另外如服饰细节描写、场景细节描写、表情变化细节描写、事物细节描写等种类繁多,不一而足,每一细节描写都蕴含新意,发人深思,耐人寻味。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把握细节描写?如何进行细节描写呢?
第一,细节描写重在锤炼词语。
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要精心选择恰当的词语,以期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如钟雨茜《温暖的记忆》中细节描写:
公交车恰好进站,于是我和父亲一起上了车,然后我将奶茶递给了父亲,他什么也没说,只是接过奶茶,慈爱地摸了摸我的头,然后一直笑着。(杭州文澜中学钟雨茜《温暖的记忆》)
作者只用了“摸”和“笑”,但能以一当十,以无声胜有声,形象地传达了父亲被“我”的奶茶温暖后的的喜悦之情,
第二,细节描写重在以小见大。
细节描写是一种以小见大的方法。细节的分量虽轻,容量却大,在我们选择细节的时候要从细微处着手、从大处着眼、小中见大,让小的细节反映人的思想状况,表现中心的需要,力求使细节具有深刻意义。如何翌文《温暖的记忆》中的细节描写:
就在我与她擦肩而过的那一瞬间,她对我轻轻点了点头,然后又见她的眉形成一弯新月,眼睛稍稍眯起,嘴角往上一提,送给我一个如花般灿烂的微笑。我愣住了。这个动人的微笑让我愣住了。刹那间,有一股暖流从我心中荡漾开来。我的嘴角不经意地也向上一翘,刚才的不快灰飞烟灭了。(杭州文澜中学何翌文 《温暖的记忆》)
作者抓取一个陌生人的“微笑”,细致描绘,陌生的她不经意间给“我”的一个微笑,让“我”的内心温暖如春。作者在文末最终由此感悟出:要同别人分享快乐,不要传播自己心中的不快与悲伤。
第三,细节描写重在典型真实。
所谓真实,是指细节描写能够精确而又惟妙惟肖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的特征。所谓典型,是指描写的细节,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能够通过个别的、细小的事物,反映一般与全貌,由现象揭示本质。如钟雨茜《温暖的记忆》中的另一处细节描写:
说罢,便一把推开商店的门出去了,只留下我一个人语塞地站在原地。父亲推开门那一瞬间奔涌而来的寒意与便利商店里的暖气交织在一起,萦绕在我四周,久久不曾散去。
父亲“一把推开商店的门”出去,独自等候公交车,而留“我”于店内避寒,没有片刻的迟疑,尽管便利店外是北风肆虐的寒冬。“我”被父亲无言的举动深深感动,站在原地竟不知所云。父亲的这一细节既真实又典型,突出父亲深沉的爱,也表现了天下所有父亲的伟大形象。作家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
第四,细节描写重在运用修辞。
运用修辞,可以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性;可以使人物性格丰满、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如王家铮《温暖的记忆》中另一处细节描写:
我记得那是一个明媚的冬日。温暖的阳光照在我身上,也照得妈妈金灿灿的,我从未觉得妈妈竟如此像太阳。是的,妈妈像太阳。照得那片原本会覆盖在一个普通孩子心上的阴云消散得一干二净。
作者把妈妈比喻成太阳,在特定的语境之下,母亲的爱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为有形,母爱给予作者的温暖犹如太阳的光辉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