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魂牵梦萦于,
心间的笃定是故乡,
念及与牵挂的必然是,
故乡的那方土地。
而如剪影般镌印在,
脑海里的是,
通榆向海湿地生态园,
掠过通榆城外的,
袅袅炊烟,
穿越几处铺青迭翠,
便到了,
科尔沁草原东部边陲的,
向海生态园旅游景区。
跻身向海景区,
令人身心愉悦的是它,
特有的湿地气候,
虽已是六月初夏,
但这里依然,
凉爽如末春。
纾缓的草甸上,
香气氤氲的繁茂植物,
与一些不知名的野花,
次第间疏在碧毡绿毯中,
妩媚悠然地,
生长怒放着。
登临揽海阁观景台,
倚栏俯瞰,
一幅绿意盎然,
诗意浓厚的,
原始生态风景画,
即刻铺展在视野里,
苍穹的蒙古黄榆宛,
如盆景般千姿百态地,
坐立在连绵蜿蜒,
起伏的沙丘之上,
蓝天碧水间,
浟湙的湖泊波光潋滟,
蒲草苇荡绿浪波涌,
草原广袤无垠,
深情地拥抱,
风儿弹奏的纯净旋律,
蒙古包托捧着,
悠扬的音韵;
此时的向海湿地,
全然不见关东地域,
底蕴厚重地粗犷,
漫溯在周遭的是,
“丰肌淳厚”所给予,
湿地的别样风情。
循着鸟鸣信步来到,
秀美慧中的向海湖边,
但见各种鸟儿,
云集在湖面上,
竞秀嬉戏,
天鹅鸨雁,
鹤鹳鹭鹬,
碧水游鱼,
水草连天,
置身于此,
如入仙境。
在向海,
无论身处何处,
皆能感悟到大自然,
所赋予湿地的,
生态活力与莹翠妖娆。
在领略万物和谐,
绝美景致的同时,
心生对绿色生命地,
崇拜与敬仰。
走在通往,
鹤岛的草原上,
百合芍药花蜜意浓情地,
瞠目着蓝天,
狼毒花在打网花,
与青草间涅槃着,
时而传来的鹤唳,
撩拨着心绪,
催促人即刻一睹,
丹顶鹤的`风采。
丹顶鹤,
羽毛素朴纯洁,
体态雅致飘逸,
鸣声超凡脱俗,
一颗宛如,
红宝石的肉冠,
“镶嵌”在雪白的头上,
当它展开,
美丽的羽翅,
舞动,
修长的双腿曼舞时,
亦如早些时,
绽放的芦花,
绵软悠闲地撒落在,
葱茏茂密的,
向海湖沼泽地上,
煞是美丽。
向海湿地,
因有“仙鹤”长居,
才有了这等久远的,
灵性与秀美,
虽有幻想之言,
但也不无道理。
人生亦是如此,
无论生命之路,
有多长,
终有走完之时;
譬如丹顶鹤,
百年的生命旅程,
也无法成就,
生命的永恒,
必有终了之日,
唯有德厚流光的精神,
才是无限永恒的,
“生命延续”!
向海,
虽然不是海,
但却有着,
海一般的博大,
胸怀与慈爱。
它以纯美的,
原始生态环境,
赋予通榆土地钟灵毓秀,
更以儒雅的绿色文明,
不断赋予,
通榆新的生命活力,
向海,
时刻为通榆人创造着,
澄莹润泽的生活品质,
它用荫翳幽深静谧,
勾勒着一幅,
原始的天然水墨,
这幅博纳圣洁,
深邃辽远的水墨,
让人们深深地,
陶醉眷恋!
篇一《七彩云南》
酷暑的八月,有一个地方以春天的温度滋润万物。在那里,山谷中开放着灿烂的野花;在那里,牛羊可以悠闲地吃草;在那里,可以围坐在火炉边听古老的故事。这个童话般美丽的地方是七彩的云南高原。
红色,是丽江古城中剥落的砖墙,是小桥流水边高悬的灯笼发出的光芒,是流水中跃动的锦鲤逆流而上,是香格里拉的狼毒花含苞待放,是民族晚会熊熊的火光,是藏族老人闪烁在眼中的希望,是云南高原肥沃的土壤,是人人敬仰的火神温暖的力量。
橙色,是纳西姑娘飞舞的裙边,是木王府中雕龙刻凤的栏杆,是摩梭妇女绣着金丝的披肩,是白族少女串起的根根珠链,是守候的火焰中舞动的火焰。
黄色,是向日葵舒展的花瓣,是油菜花亲切的笑脸,是佛学院尊贵的门帘,是蝴蝶翅膀的璀璨,是青稞成熟的画面,是玉米收获的图案。
绿色,是香格里拉辽阔的牧场,是柳树的青叶飘扬,是水杉成片地生长,是湖底水草轻柔的摇晃,是农舍旁起伏的麦浪,是每一个城市人的梦里城乡。
篇二《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风知道。它奋力的吹走了严冬,它知道。雪花飞舞的日子,它卖过力。春天里的风人们叫它春风,经过一冬天和冰雪共舞的风,虽然疲惫不堪,它还是轻轻来了,和春天同步,人们说春天也就是说的是春风。春风轻轻地亲吻草原,草原被春风染绿了。春风缓缓地绕行山,山也笑着换上青翠的新装。春风吹在江面上,那一江春水向东流,小溪苏醒了,河里的鱼早就盼望着春风。
春天来了,迎春花急忙点头迎春风,首先展耀它那绚丽的黄色,不几天它一身挂满了黄花。接着是桃李争放也争芳的时机,我更爱桃花朵朵红。曾经吸引过蜜蜂的桃花,还给我一段桃花蜜蜂情缘,我怎能不爱着朵朵桃花滴翠红。最可爱的是品种为蒙古桃花,它以前是一种山野桃花,后来人们请到了城里,这种桃花开的比山里的更早。凋谢的更迟。可惜得是现在还没有夏天还能开的桃花,只有夏天就能吃的品种繁多的桃子。据说有人想培育出秋夏两季也能开花的观赏性的桃花。
春天来了,燕子和大雁也准备倍归了。像这类候鸟都畏惧冬天,不象小麻雀有很大的抗严冬耐风雪的本领。布谷鸟也不失时机的每天早晨“布谷------布谷”,不顾劳累的`提醒农家赶快播种。但一个月还不到的时间,农夫完成了播种,刚要喘一口气时,哪些布谷鸟很知趣,不再布谷----布谷的叫了。偶尔听到一两声布谷,布谷的叫声,不是布谷鸟发生了危险,就是一只呆头呆脑的布谷鸟。
篇三《秋日的私语》
虽然冬季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但是那份秋日的情怀却停留在我的心头无法抹去。
秋,是美丽的。秋高气爽,天高云淡,那悠悠的闲云,蔚蓝的天空,丰富的果实,构成了她那沉静、淡泊、成熟而又独特的秋之美。
秋,你没再在淡薄。从那一尘不染的长空,到那又有“闲逛”的白云都蕴含着秋天那独有的平淡与和谐。
秋,最动人的还是她那如画般的黄昏。夕阳西下,火红的阳光照红了一切,红的使人沉醉其中而无法自拔。暮色尽头了一切,沉浸其中,似幻,似梦,展现在你面前的仿佛就是一幅画,而在你心中的荡漾的却是一种成熟的美。
林荫小道,金黄的落叶铺出了一条金黄的地毯,踩在上面树叶在家吓沙沙作响,仿佛在演奏克莱德曼的经典之作《秋日的私语》。而此时,晚风又带着徐徐的凉意向我吹来,他抚摸着我的脸颊,格外的舒畅,但是此时的我已经置身于另外一个世界,一个亦真亦幻的充满秋意的世界,在那里空中飘满了落叶,而有一种声音却一直在我的耳边回响,那就是《秋日的私语》,那萧萧的秋意,宁静的日落,金黄的树林,都在此时,都在这里挥洒得淋漓尽致……
秋天在饱尝了,夏天那火一般的激情后,在此时又将它转化成为温柔的秋意,奉献给人么,把一切所谓的的所谓的赞美,把一切虚伪的赞叹都隔离在了那阵阵秋意外,留下的却是那十足的秋的气息。
狼毒花根系大,吸水能力强,能够适应干旱寒冷的气候,生命力茂盛。她茎直立,丛生,无旁逸斜出——是那样刚直;叶淡绿长圆披针形,从不反卷,近轮生——是那样凝聚;多花的头状花序,顶生,圆球形,细碎的花瓣,呈白色、黄色至带紫色——盛开的是那样不卑不亢。
其实,我关注她的开始,还是在孩提时代。
记得,我在小时候常常跟着爸爸放牧。在炎热的夏季,每当太阳西斜的时候,也是牧人们一天中最歉意的时候。这时候,牲畜吃饱了,就要歇着,牧人们也就消闲了。那天,父亲站在高处,像一个统领百万兵卒的将军,神情依然,望着吃饱了卧着反刍的羊群。我挨着羊群躺在大山的青石板上。风是那样凉爽,还不时地飘来淡淡的花香,一阵一阵的扑鼻。这花香特像母亲赶集时化了妆的味道。我躺在大山,仿佛躺在母亲的怀里。父亲走来,看到我一个劲的用鼻子嗅着空气,问我闻到了什么?我说香味啊,真香。我问父亲,这香味是从哪里来?父亲说,是地椒草散发出来的香味。从那以后我对地椒草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情。甚至对他匍匐的姿态和开着丁点小花有点怜悯,怨恨造物主为什么给地椒草这样不公平的待遇呢?
在后来跟着父亲放牧的日子里,我发现,没有生长地椒草的.傍晚,山里依旧香气扑鼻。为什么呢?再说,地椒草放到鼻子前闻,味虽香但有一股辛辣味,而山里的这种香气是胭脂味。我开始对父亲的话产生了怀疑。后来好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在寻找着这种香味的来源。日久天长,我在山里嗅过许多花,可是没有一种味道和山里黄昏飘荡的那种香味一样;也甚至打听过好多老人,老人们也众说纷纭。后来这个谜也无果而终。
过了好多年,我读完大学,参加了工作,假期里回老家看望父母,才发现了傍晚时分山里飘荡的香味的出处。那天,我帮父亲牧马,太阳西斜时,一股股香气刺激着我的味觉。让我把淡忘了多年的事,又一次捡拾起来。我想,香源到底在哪里呢?我对周围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发现这里没有其他花卉,只有一丛丛的狼毒开着淡紫色的小花。我摘了一支,拿到鼻子前一嗅,和空气中飘散的香味一模一样,而且更浓。啊!令人销魂夺魄的香味怎么会来自这么不起眼的花呢?但我当时还是欣喜若狂,因为多少年来的疑团终于得到解决。而至此也改变了我的看法,让我对狼毒花刮目相看了。
狼毒花,在高原上农牧民们因它含毒的汁液而给它取了这样一个名字。在我小时候,人们也管这种花叫“头疼疼花”。那时候在小孩子的心目中,头疼疼花,闻着就会头疼。因此,谁也不愿意接近她。这也是我童年时代的疑团迟迟没有解决的主要原因。
狼毒花其实不仅在开花时有香味弥散,让人心旷神怡;其根入药还具有泻水逐饮、破积杀虫之功效;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中药狼毒亦具有抗癌的作用。植物狼毒的根及茎皮可作为工业原料用作造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