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描写春天婺源优美句子 正文

描写春天婺源优美句子

时间:2025-05-16 11:58:57

1、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

2、到了菊花展,我仿佛掉进了菊花的海洋,这里的菊花真的是铺天盖地,数不胜数。很多菊花都是我不认识的。红的似火,黄的像金,白的如玉,紫的赛绸,一朵朵傲霜吐艳,竞相开放,让人眼花缭乱。

3、谁家无春酒,何处无春鸟。夜宿桃花村,踏歌接天晓。

4、落花恰似绒雪,有彩色的绒雪。春天没有落雪的机会,却有落花的惬意。

5、十月国庆节,我又去外婆家,此时凤仙花的花瓣都凋谢了,取而代之的是,枝上都挂满一个个鼓鼓的东西,爸爸告诉我那是凤仙花的果子,里面有一粒粒的种子。我用手轻轻一捏,果子突然"爆炸"了,里面的种子像弹片一样飞溅出来,着实吓了我一跳,爸爸又告诉我:凤仙花就是用这种方式来传播种子的,弹到哪里,明年就在那里发芽,生根,开花了,有的还弹得很远呢。听了爸爸的话,我连忙小心翼翼地摘下一些果子,让它在我手心"炸开",然后把里面的种子收集起来,待到明年春天我要种到自己的家门口去,让美丽的凤仙花美化我的家园。

6、每年3月底,紫藤花娇滴滴、婀娜多姿地舒展开了柔嫩的花瓣,仿佛少女娇艳的脸庞;紫藤花真艳啊!紫莹莹地像一串串紫葡萄一样惹人喜爱,紫藤花真香啊,在雨过天晴的午后,一阵微风吹来,你会看到一串串带着晶莹露珠的.紫藤花,文雅地站在原地不动,可是却芳香四溢,让人心旷神怡。

7、牡丹园里的游人各个春风拂面,衣着入时,悠闲的欣赏着姹紫嫣红的牡丹,这满园的人间春色,洋溢着幸福与和谐,抒写着盛世的繁荣与昌盛。

8、在那一片不大的空地上,却开满了丁香花,它那香味沁人心脾.今人一醉不已。不禁使我想起了王冕的诗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9、林里的桃花开了,粉红粉红的花团,像片片火烧云,远远望去,美极了。

10、栀子花,丰美润白,有着婴儿般洁静的质地。味香,极香,带着霸道的气息,而又不失自然率真,它属于夏天的独家记忆。

11、花园里百花盛开。紫红紫红的杜鹃花上了一块紫红的花帘子!月季等花儿都开了,它们争芳斗艳,芬芳吐香,亭亭玉立,婀娜多姿,使花园花香袭人,十里飘香。

12、花开的声音如波似浪,缤纷缠绵,沁香的五瓣朵儿,飘过耳畔,落在发髻之上,弥散的芬芳瞬间便淹没了心的堤岸。

13、看着眼角边那以暗淡的花朵,不禁让人心怜, 此时的菊花开展在夕阳之下,更是如此的娇艳炫目。那纯洁的白色,羞涩的粉色,富贵的紫色和那秋天成熟的金黄色,足以让人心怡。

14、菊花好像要挣脱那千年的禁锢, 渐渐的渐渐的吐露出了那闺秀般的花蕊,散发着淡淡的清香透彻心脾。

15、木棉花像一团团烈火,热烈而奔放;它们像一把把火炬,神圣而庄严。它们装点了乡村山野,它们让海南岛拥有了红色的春天。

16、昙花开了,于无声处,那么清新,那么自然,如雪般清纯,似明月高洁,不知不觉,散发出迷人的花香,展示着孤傲的气质。

17、在大树精心地呵护下,开出了几朵淡紫色的牵牛花,宛如一个个小喇叭,是那么可爱,那么纯洁无瑕,花中间还嵌着淡黄色的花蕊,散发出一股股淡淡的幽香。

18、油菜花期,叶少枝繁,虬须互绕,姿丰势旺;朵朵黄花,巧着翠茎,缘下盘上,渐次绽开。

19、百合花的底部有一片粉红色,那粉红色好似美人脸上的红胭脂;又好似一位羞红了脸的小姑娘,非常美丽。红棕色的花蕊是月牙形的,挂在花朵里面。只要风一吹,它就会像风铃一样摇晃。

20、坐在庭院中,满园的桂花,让我如此的心醉。

21、爱梅花,爱它有着傲雪斗霜,不怕困难,于无声处,傲然挺立的精神,爱的是梅花有灵魂、有骨气、有品格的精神。

22、完全开放的海棠花颜色火红,就像孩子们的笑脸,即将开放的海棠花,就像是一个小号角,还未开放的海棠花则被绿萼环抱着,就像一个绿色的酒杯中盛满了深红色的葡萄酒,令人想品尝一下它的美味…

23、绿叶被阳光照得十分耀眼,一阵风拂过一树叶就沙沙作响,好像每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性命在颤动。透过绿叶,我发现了桂花,我连忙摘一朵放在手心,仔细地观赏,我发现桂花小巧玲珑,有四片花瓣,还有几粒花蕊。我心想这桂花米粒般大小,到底能不能发出香味呢?我把鼻子往桂花上嗅了嗅,发现很香,我的烦恼也荡然无存了。

24、春暖花开的季节,田间的油菜花烂漫盛开,金黄色染尽山野,形成金色的海洋。油菜花长在冬季,开在春天。一到春天,它们就拼命地往上生长。油菜花很少单独一朵生长,总是一大片一大片地开放。

25、荷香随坐卧,湖色映晨昏。

26、天天气晴朗,我骑车到洞山宾馆玩,还没到大门就扑来一阵阵清香,远远地看见几棵高大的桂花树耸立在洞山宾馆路边,桂花树很高大,树干精壮,呈灰褐色,看树干上的那些树皮就像老人的脸一样,上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斑点,我走近摸了摸树干,感觉它年纪很大了。桂花树的枝条宽有34厘米,细的只有小姆指那么宽,有的比铅笔还细小呢?这些枝条有的直冲云霄;有的斜指前方,还有的垂直下落,真像一位仙子在翩翩起舞。

27、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28、桂花树是常绿树,四季常青,我很喜欢看它那绿得可爱的叶子。叶子上的叶脉煞是有趣。有的像一个手指,有的像一朵花,有的像驯鹿,有的像一所平房……千姿百态,百看不厌。在一棵大树上,竟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啊!

29、那一片油菜花,我坐在你身边,把我期盼你的心情告诉你,把我思念你的话语说给你听,我还要,把我赞美你的诗句挂在风筝上飘在你头顶。穿越时光走进我童年的油菜花,想那时侯的稚气,打开思绪回忆家乡的油菜花;闻你淳朴的气息,放飞心情奔向婺源,为你给力,用心摄下你的成长,你的经历,你绽放时的欣喜。把你看在眼里,写进诗里,装进记忆的瓶子带回家里。

30、我们就这样来到一片金灿灿的油菜花的地边,我们惊呆了,眼前如此的美,耀眼。我和女儿面对这片金黄,我们伸开手臂欢呼起来"啊——",这一刻我们尽情地吮吸着这春特有的清新的气息。

31、金银花儿,发芽了,长叶了,一个、两个,布满了防护栏的间隙,这个没有阳台的房间终于有了意思生气。花开了,在绿叶中一串一串,风儿把它吻了又吻,吻得它一片黄白银亮,美的让人心碎。

32、丁香花的花瓣有白色的。

33、校园、小区,包括其间整整一条长长的街道,身边处处都是栀子花饱满洁白的朵朵身姿,每到初夏,无论晴朗还是阴雨,无论清晨还是傍晚,世界就都充满了栀子花的芳香,那是属于六月的愉快气息。

34、四月的家乡,"堆雪铺玉三千顷,飞甜流香十万家。"一夜春风带雨来,连阡接陌的梨花,如皑皑白雪,似渺渺轻烟,处处花香怡人,徜徉在花众中尽享春光,使人飘飘若仙。走进去仿佛融进了一个莹白的、弥漫着一缕缕怡人清香的梦幻世界,身心顿觉飘逸起来。如果你悠悠漫步在梨树间,会不由自主的停下脚步,细细端详枝头那一簇簇盛开的梨花,从心底里感慨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35、花素如雪,瓣落如雨。素洁的花瓣在枝头和大地这数尺的空间内飞舞飘落,姿态轻盈、飘逸;展袖翻飞、腾越。如仙子的飘带,如舞娘的裙裾,还似可人、跳掷顽皮的孩童带着一种坏坏的稚笑,逗人快乐。有人把梨花瓣落的盛景喻作"飞雪",然在我的思绪词海里,这喻词是愧对那梨花的圣洁之美的。究其缘由,雪花不仅仅缺少花瓣的生命灵性,更缺少一种可意会却又无法言传的内在神韵。

大约在清明前半个多月,婺源的油菜花就已经盛开了,像黄金般的亮丽,整片整片地镶嵌在清山绿水之间,把婺源妆扮得金碧辉煌。婺源的春天,是用黄金碧玉镶成的。

走进油菜地,满眼都是金灿灿的,在晃悠悠的金色中,成群的蜜蜂被阳光浇铸在油菜苗纤细的枝丫上,几只蝴蝶扑闪扑闪着也变成了金黄色的花瓣。一阵清风吹来,空气中充满了花的清香,婺源的'春天,在金色的涌动下,一切都像刚睡醒的孩童,连游客都在眨着惺忪的眼睛。

婺源的山矮矮的,是天然的塑造,有着天然的本色,不需要人工雕刻;婺源的水绵绵的,像农人酿制的糯米酒,甘柔醉人;婺源的房子,青瓦白墙,在青山绿水之间显得很是协调。婺源的风景是纯正的农村自然景观,像中国古代的村姑,淳朴而典雅。婺源的春天,是中国农村的原装版,是原汁原味的江南农村风景画。

我赞美婺源,因为它是天然的画卷、中国传统农村的活化石!

我赞美婺源,因为它保留了我们所追求的人与自然的和谐!

1、走进浙源的春天,村外的庄稼地里一片金黄灿烂,云雾缭绕;村内的古弄小巷,紫气东来;屋前屋后,绿树掩映,鸭子在这里觅食,小鸟在这里歌唱,行走在这里或者融进地一个个街坊里巷中,徘徊的脚步无论伸向哪里,你就会感觉到那临水而建的住宅,不仅是一种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的联姻,而且契合着一种天人合一的道家文化。

2、走进浙源,爬满青藤的桥身,仿若是千万根古老的血管在他的身体上游走,在向它输送生命的原浆、提供肌体所需的养分,让它的身体得以健康、快乐、平安;让它的生命得以延续,长寿,伟岸。擎天的古树们,一个个都是冠盖如云,傲视苍穹。它们无视身外的风雨,心地坦然;它们将长长的虬枝伸了出去,各自手挽着手团结在一起,凝聚成浩浩一片绿荫,佑庇脚下的这方热土,无怨无悔。

3、浙源的村落中,徽式民居的小巷中,有一块镶嵌在每个古老墙上的“削棱麻石”最让我们惊讶。村人告诉我们,这是为了让行走在小巷子里的挑担的人,能够在相遇或者转换扁担时不让墙角碰着扁担。这种“谦让”的美德就在这块“削去棱角”的石头上显示出来了。这里削去了棱角的麻石块闪耀着《道德经》中的“谦受益,满招损”的哲理之光,那光芒将永远照耀这古朴明净的村庄,那光芒也将永远留在当地人民的心中。

4、浙源乡的这种“清净”是自然达成的,它不需要任何的修炼,它体现着中国道家的最高理想——清净无为,才能够统治这个天下。那么这棵“江南第一樟”不也“清净”了上千年?是的,它不仅净化人的灵魂;也成为”乡愁“的图画;成为游子们心灵的记忆。

5、走进浙源,特别是在攀登岭脚古驿道时,只见悬崖峭壁处仍有梯级分布的瀑布飞流而下,让我们在冬日里领略到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意境,我将此景用微信告诉朋友,冬天可以来浙源来听泉,引得微友们围观,有人质疑是真的吗?我说,信不信由你,来了,看了,你就知道真假,游了,看了,你就不想走。

6、走进浙源,半圆形的桥孔,似乎,并未有失丝毫的偏颇,在溪水中与它的倒影叠加在一起,就形成了一轮十五的圆月模样,是那样地娇俏、俊秀,灵巧与妩媚。清亮的溪水跌宕着从山间而来,爬过涧河中由大小不一,形状廻异的块状青石交错而成的巉岩豁口,哗啦啦地唱着山乡的歌谣,钻过明镜似的桥洞,一步三回头,留恋不舍地离去,神情里,仿佛还有着来不及诉说的万语千言,骨鲠在喉头,欲说还休。

7、我们带着虔诚,揣着憧憬,怀抱一种期盼与美丽相拥的焦然心情,走进了如诗意般清纯的浙源,融入了如画境中的梦幻浙源,细心地去触摸她的每一寸肌肤;真心地去感受她的每一次心跳;倾情地去聆听她的每一句呓语,用浙源那双纯净而又温润的玉手,掸净我沾满浮华的衣襟,还自己一份澄净的天空;涤荡我燥热的灵魂,带领我的内心进入到一种禅意世界,让自己的脚步不再在世俗的路上茫然地游走与痴迷般地盲从。

8、走进浙源,这里的小河映着白墙灰瓦,假如春天来浙源,桃花、梨花、油菜花竞相开放,缤纷的色彩一定会让你感觉是走进了世外桃园,人间仙境。水从门前过,既方便村民生活用水,又使人居环境充满诗情画意。

9、浙源的山水,蕴含了许多中国的道家思想。浙源的人,因为这里的山水而至清至纯。浙源,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钟灵毓秀,是著名的“侨乡”“书乡”“茶乡”,也是文化生态旅游的胜地。不仅有虹关徽墨、浙岭古驿道、吴楚分源、千年古塔、明清古宅等胜景,更有金庸祖居、詹天佑故里、周家山养生度假地等胜景文化,期待人们去解读。

10、书香门第啊,风清花香,漫步在浙源这书乡的村庄,诗礼人家的思绪来不及梳理,我眼前又是一片十里樱花的长廊,还有那长长的桂花路和一眼望不到边的天佑花溪;正在迟疑之际,耳边却仿佛响起了锣鼓吹打声,好象是相逢远方寻祖的族人来访,和我笑容可掬,亲如一家……

11、走进浙源,我的脚步,总是在有意无意之间跨过了乡民的门槛,走进了他们赖以生息的屋宇,去聆听他们的乡间俚语,享受他们那一份纯真的热情。几句家长里短的闲话;一声温馨的问候;三两杯浓浓的香茶;数捧土得掉渣的花生,让我的身心融化在了察关,留在了水口,我再也难以迈开我游走的脚步。当同伴们呼唤我离去的时候,我的情感,似乎已经与流水和古树们紧紧地黏在了一起,再也分不开了。

12、当我们无限深情地站在浙源村头的矮墙上,看那从层层叠叠的屋瓦间弥漫而起的炊烟,悠悠地飘散开来,与山峦、林木、马头墙融为一体的时候,我不意看到了村前高坎上的那棵千年古樟。虽然他的身体已然被岁月的河流给掏空了,只剩下了干枯的躯壳,但是,他依然顽强地坚守在他的岗位上,想尽千方百计地葱郁自己,用生命的绿色来证明自己。

13、浙源的石柱文笔、绵绵群山,多少年来,默默地屹立在岁月的原野,就像那临溪而立的“世天官第”,那古色古香的翰林府“太史第”,外型瓦黛墙粉,角翘檐飞,内在的蕴涵却激励着一代代莘莘学子,默默地,像宗祠旁边的一棵棵古老的樟树那样,窃窃私语,仿佛在向世人荣耀着庐源那悠久的历史文化,浸透着代代名人的'心血诉说。

14、许是浙源的水资源丰富,眼下虽是雨水稀少的深冬季节,因为有充沛的水量滋润,这里的空气甘甜而又湿润,成片成垅的油菜吐着嫩绿,好象在村前屋后铺上了一层绿色的地毯,非常养眼。浙源之水由东向西绕村而流,清澈的山泉水一眼见底,我们在此旅游省去了矿泉水,渴了,就掬一掌喝,也许是接着地气,水渠里的水竟然有些温。

15、走进浙源,沿着山崖边陡峭的小路,我来到了云天深处,浙岭头岩壁下的“一线泉”边。听其名,则知其小,观其景,则知其险。一线泉,一线泉,泉流一线,说的是泉水流量小。而崖壁上的“云根”二字,讲的就是泉流所在的位置高耸而险峻,是处在白云生起的地方。可见,在一线泉取水,就是势如登天了。

16、浙源的水最能够印证道家的这些哲理。这里的水纯净透亮,清澈见底。它素白、柔软、清雅、和缓,从群山的涧谷中缓缓流淌在这片宁静的土地上。我蹲在溪边的石板上,静默面对着这条沉静的河流。

17、走进浙源,穿过一条条古道,往右一拐,便能看到村口桥头的路边,竖立着一支刻有菩萨名号的石柱文笔,远处是环抱的群山,形成一幕幕绿化的屏障,苍茫的视野到处都是松苍柏翠;近处是有几棵鸿大的楠木迎风待月,还有一排排高大粗壮的古树木,围绕着清一色的徽派建筑,击壤而歌。

18、浙源乡,这个美丽的山乡,得名于婺源北部有一座浙源山。这山却是安徽休宁县与江西婺源县的交界处,它是战国时期的吴国与楚国的分界线,故此山上有一块石碑刻有“吴楚分源”四个苍劲古朴的大字。顺着弯弯曲曲的盘山道路,我们驾驶着轿车在山道上缓慢地穿行,那一棵棵粗壮的杉树屹立在山坡上,人一样高的杂草在山道两边随风飘摆着。

19、走进浙源,站在古驿馆的废墟之上,静静地看着远处被凄芊荒草淹没的驿道,弯弯曲曲,默然地沿着山势朝我们脚下游来,在浙岭的古隘口打了个盹,然后又顺着山势,黯然地爬下山去,无言的伸向远方……我的眼前仿佛走来了成群的商贾与行人,他们的嚷嚷声,混合着骡马车队的“嘚嘚”蹄声与独轮车辙的“吱呦”碾压声,演奏出了一曲精美的,气势宏伟的徽饶“古驿道上的交响”,是那样地摄人心魂,动人心魄。

20、走进浙源,一座座石桥把人们引向山溪深处,由衷地体味到这里纯扑厚道的民风,幻似仙境的乡情;一处处掩映在水面的倒影,反衬着民居山水一体的乡村是那样熙熙融融,树枝摇摇,杨柳依依,微风吹来,悠然地与过往的行人挥手致意。

21、通过这次的浙源之旅,我们渴望能够借助手中的秃笔;能够借助浙源的这块风水宝地;能够借助浙源的新鲜氧气;能够借助浙源的新鲜钙质;能够借助浙源的那份“透亮”,传递给身边那些灵魂缺氧,精神缺钙的人们,好让他们枯竭的灵魂得以慢慢地鲜活起来;好让他们轰然倒塌的精神得以重建起来。

22、走进浙源,放松心情,你可随意检起一块石头扔在水中,那溅落的浪花在童心的呼唤中,枯竭的灵感将会迎合着性情的弛放和潜能的挖掘,引诱着你的小手弯身戏水,抑或与人群嬉闹,那么,这种放纵于山水之间的心灵氛围,顷刻显得那样的平静、闲适、空荡,叹息着深厚民族文化底蕴的生态文明,是那样的诗画虹关,那样的浙源诗画

23、浙源的水美,我看到远方的水面有几只鸭子在自由嬉戏玩耍,它们好象怕打破了这里的宁静,没有发出“嘎嘎”的叫声,只随着清澈的溪流和缓地滑行着。水底铺满了一个个光滑的鹅卵石,大小正如鸭蛋洒落在水底。油油的水草像一缕缕的绿色围巾,顺着水流飘摇不定。

24、你看,浙源的古樟树底下,那一块块青石板铺成的古驿道,曲折爬行着一条远去的山路,在晚霞的映照下,弯弯的清溪河旁根深叶茂,参天的古树迎风摇曳,仿佛是先人寄托的身影,和你亲亲的交谈,不免让我们滋生一种艰辛创业的浮思……

25、浙岭山,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吴国与楚国的划界之地。而“吴楚分源”的四字界碑,则是由清朝康熙时期的书法家,当地人詹奎书写的。碑上的四字,字体刚劲,恢弘大气。它毅然地挺立于浙岭之巅,睥睨天下,傲视寰宇,自有一股说不出来的非凡气势弥漫全身。

26、走进浙源,漆黑的石板道上留残着古代人行走脚步的印记。冬季的暖阳照耀在光滑古拙的黑石板道上,散发出古雅而沧桑的光辉。我坐在这些漆黑的石板上静默得望着远方,我仿佛听到这条古旧的山路上:远古的浙源乡民的马队驮着婺源的香茗前往安徽贩卖而发出的“叮当叮当”的驼铃声;也听到一位人称方婆的老妪在此石板道边设摊免费供茶水给行人解渴的喝茶声和谈话声……

27、走进浙源,观赏山下如画图般的山乡小村。但见岭脚村周遭的山坡上,层层叠叠的数千亩梯田绿意蓬勃,她们阶梯式地环村而上,仿如一只硕大的簸箕,将岭脚村装在她的怀里,百般地呵护着,那一番美妙景象,真的是蔚为壮观,颇为美丽动人。

28、走进浙源的千年古村,民居依山而靠,依水而建,看看清一色的老宅,清一色石板路,白灿灿清清,仿佛是一条白龙由五龙山逶迤而来,冈峦连续不断几十里,视为全村的根脉,祖祖辈辈,在白黑分明的意识里沐浴着山水龙脉孕育的生命灵气,就好象是大自然的恩赐,给这里增添无限的生机。

29、在浙源的水面,有几条泛着银色光彩的小鱼也在水草中穿巡、闪烁。我猛一抬头,看到对岸一位老奶奶正缓缓从溪水岸边的石板阶上走下来。她弯着腰背,端着一个装满衣服的破旧的木脸盆,来到这条溪水边。夕阳的余辉照耀在老奶奶的脸上,显得那么安详沉静。最让我惊讶的是在老奶奶的身后的溪水岸上,有一块正方形的白色石板镶嵌在灰暗的泥土中,石板上雕刻着三个鲜红的楷书体“洗心埠”。

30、浙源乡庐坑村诞生了一位被称为“铁路之父”的著名历史人物詹天佑,当地的詹氏人联合从此地发源出去的其它分支的全国各省份的詹氏,一起在此村中建造了一座规模宏大的“中华詹氏大祠堂”。这座詹氏大祠堂屋檐高翘、门立鼓石,堂内宽大,一派庄严肃穆,气势恢宏的样子。在祠堂右边就是“詹天佑纪念馆”,馆分两层,设有现代著名“铁路之父”詹天佑的生平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