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文本导入,引出搭石
1.在河北兴隆县,有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那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有清波漾漾的小溪,更有那让作家魂牵梦萦,恋恋不舍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21课,继续去感受那平凡而又美丽的搭石.
二、感知课文
1.在上一节课老师留了一道作业,(1、什么是搭石?2、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样过小溪?)
指名回答
2.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出工必须_______?收工必须_________?赶集必须_________?访友必须___________?人们来来去去都必须_________-?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让你感到___________
3.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这还多是在夏天,到了秋天,人们还愿意脱鞋绾裤过小溪吗______?到了水寒刺骨的冬天人们还愿,还能脱鞋绾裤过小溪吗_________?了解了这些,请说说搭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______
三、引导质疑,自主寻美。
1.作者在第二自然段有一句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读出来.
2.师:想不想一起去欣赏这道风景呢?
师:请大家用心默读2-4自然段,寻找文中的美丽风景,将相关的语句勾画出来
四、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精读第三自然段〉
1.谁来说说他找到的风景?
你找到的是这道风景〈出示第三自然段〉
2.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了美?
3.协调有序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看协调有序就是指
(1)现在让我们加入走搭石的人群中一起去走走搭石,感受感受协调有序,好不好?
(2)搭石不好走啊,走得不好要掉进水中,有信心吗?______那让我们
合作,来读一读(大屏幕出示)这边两组走前面,这边两组走后面
4.一行人走在搭石上,一个接着一个,动作是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就是(生:协调有序)_
5.同学们体会的真好,你们还从那些词语感受到了美.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6.(生描绘)
7.听你这一描绘,,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美丽的画(课件出示)请读读这两个词,把你看到的,想到的美读出来
8.读的真好,还有没有人想读?.我们一起来美美的读读这两个词
9.柔波在轻舞,我们的心也随之舞蹈.真美呀,这既象是一幅美丽的画,又象是一首清丽的诗,你们看:
(变文为诗)
10.同学们先在下面自由练读,读出诗一般的韵律美。等会男女生分组比赛读,好不好?
(男女生比赛读)
11.一行人协调有序过搭石,清波人影两相和,这看的见的景物美的确是家乡的
〈品读第四自然段〉
1.体会谦让之美
师:同学们体会的真好,在文中你还感受到了哪些美的风景
、女生读。(出示如果有两个人)
师:从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真了不起,你读懂了文字中含着的.美。同学们一起来感受这份美(齐读)
2、体会尊老
师;除此之外,你们还找到了哪道风景?
师:这个句子读一遍是不够的。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读着读着,有的词语会让你的心头轻轻一颤,你就抓住它,多读几遍。
师:哪个词语打动了你们
师:伏字好在哪里,我们能不能用站,或蹲来替换这个伏字?
(请四个同学来表演,师解说)
师:(扶起年轻人)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
师:多好的年轻人,(问另一位同学)老人没有向年轻人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
生:不会
师:为什么?
生: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理所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认为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就在想,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指课件文字)
师:因为(指课件文字)
师: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
师:因为
师:透过这个伏字,你看出了什么?
师:透过一个又一个的理所当然,你又看出了什么?
师:那也就是说,这已经积淀成山村淳朴的乡风、民风。景美情更美,这更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品读第二自然段〉
1.家乡的人们走搭石,走出了真情,走成了风景,那家乡的老人摆搭石,又是不是一道风景呢?
2.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听一听,想一想,再和同学议一议: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从哪那可以看出来?(生自由发言)
3.摆石人如此善良,细心,如果你有幸走在这搭石上,你想说什么?
4.这一组同学起立,把你们对老人的尊敬,感激之情读出来?
5.他们读的好吗?(分组读)
6.搭石无声,搭石人有爱,这爱也是家乡的
五、深入,总结
搭石,是一道别样的风景,透过一排排搭石,我们看到了家乡人们的。所以说搭石不仅联结着-也联结着让我们用最美的音,最真的情,齐声赞美搭石,赞美家乡的人们吧(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六、拓展延伸
(大屏幕出示,鼓励生大胆说出生活中的美)
1、对句子的理解: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这是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句子含义深刻。一块块、一排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这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2、对词语的理解:
汛期:指江河水位定时性的上涨时期。
绾裤:“绾”指把长条形的东西盘绕起来打成结。“绾裤”就是把裤子挽起来的意思。
《搭石》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主教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知“美”。
刘章爷爷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这美丽的风景。
二、精读课文,感悟“美”。
出示自读提示:读2—4自然段,用“——”划出描写家乡风景美的句子,用“﹏﹏”划出描写家乡人心灵美的句子,并写写感受。
(一)体会风景美的句子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你从哪些词体会到这画面的美?
2、理解“协调有序”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3、师范读“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生展开想象,并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下,仿佛看到什么?
4、通过朗读感受画面美。
5、好一幅让人陶醉的画,难怪作者会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二)体会人物美的句子
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如果你是其中一位老人,看到搭石不稳,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2)你感受到这些老人有什么样的品质?(无私奉献)
(3)谁能读出这种美?指导朗读。
(4)你们还从哪些词感受到为他人着想这种美?
(5)多么可亲可敬的老人,让我们用深情的朗读来感谢他们?
(6)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无私奉献)的风景。
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1)真是一幅温馨的画面,能谈谈你对这幅画的感受吗?
(2)好一个谦让,请男同学一同来感受这份美。
(3)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互相谦让)的风景。
3、假如遇到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哪些词特别能打动你,说说你的体会。
4、这一排排搭石,每天该有多少人走啊!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还会有哪些人来走,我们还会看到哪些温馨的画面。
小练笔:
假如来走搭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总结升华,赞颂美
1、这美,撞击着作者的心灵,并发出由衷的感叹,让我们齐读最后一句。
2、作者赞扬搭石什么样的精神。
3、齐读最后一句,读出内心的感动。
四、拓展延伸,发现美
读读句子:美就在身边,美就在妈妈千万次的唠叨。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校园中伸手捡纸的弯腰。
美就在身边,……
《搭石》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初步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汇报预习收获
1、汇报一类字词。
2、汇报二类字词。
3、重点指导:
涨和间是多音字。
4、交流识字方法。
5、教师指导书写:
暴衡,学生临写,比较。纠正。
三、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思考:什么是搭石?边读书边找到答案。
五、课堂练习
【课后反思】
《搭石》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第二十一课课文。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无闻中凸现。
1、这篇课文文字并不艰深,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以美为切入点,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
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2、在课堂上,教师注重双基教学,把它落到实处,扎扎实实地引领学生学习生字词。
3、注重学习情况的反馈,一系列有梯度的练习,检测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教研员评课】
1、双基教学扎实。
2、练习题有梯度,但注意题的难易程度。
3、当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不知如何归纳时,老师缺少指导。应注重授之以渔的教学。
《搭石》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理解乡亲们走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谦让、尊老的,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重点:让学生从走搭石的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人性美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书上的图片
2.教师:同学们请看,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时,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搭石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找找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出示句子:进入秋天……这就是搭石。
师: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是怎样过小溪的?(用书上的句子回答)
师:“绾”是个生字,有谁知道它的意思?(卷)
师:那就是说,如果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
人们收工就必须……
人们赶集就必须……
人们访友就必须……
总之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
师: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你体会到了什么(麻烦、辛苦、不方便)
师: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这大多是在夏天,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人们就必须依靠搭石来过小溪,有了这些了解,我们再来一起来读读“进入秋天……”这个句子。
三.细读课文,感受搭石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1.读了课文,谁能说说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方便、美)
师:你们说得都不错,与作家刘章爷爷的心是相通的,文中的第二自然段有一句描写搭石,写得很美的句子,请自由读读课文,找一找并勾画出来。
2.学习走搭石的句子
过渡:想不想一起去欣赏这道风景呢?就让我们跟随刘章爷爷,跟随着家乡的人们一块去走走搭石吧!
(1).学生自由读课文2—4段,用波浪线画出写人们走搭石的句子,并想一想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出示句子:每当上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A.指出多音字“行”的读音。
B.重点指导“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你们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的美?(协调有序)怎样的动作是协调有序的呢?
师: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前面的……,后面的……(分小组合作读)
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协调有序!前面的---,后面的----(稍快),前面的---,后面的---,(快)。
师: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慢),踏踏的声音像(生齐)。师:像----
师:让我们继续走在搭石上,由这两组走前面,那两组走后面,小组合作读,师引读:前面的----,后面的----。
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对,其实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
师:原来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
师:体会得好,同学们,还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美”?
结合课件出示图片,体会“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画面描绘。
师展示图片: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两个多么美的叠词,构成了一幅多么美的画面啊,风在轻轻的吹,水在缓缓的动,倒映着走搭石的人们,这山、这水、这人,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C、朗读“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个部分。
师;这既像一幅美丽的画,又像一首清丽的诗。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每年都有多天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读:
师: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走,一遍遍数,一天走上62道,一共踏过去了166400多道搭石啊,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读:
师:是啊,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1)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
过渡语: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读文:如果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
师:谈谈对这幅画面的感受(谦让)
男生一起感受这份美,读
(2)青年人与老人一起走搭石
过渡语:那么青年人与老人一起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出示句子:
A、强调生字“伏”,可用动作表演
B、再读这个句子,思考哪个词语打动了你
C、体会“伏”字
D、动作表演(老师当老人,学生当年轻人)做“伏”的动作。
师:多么爱帮助人的年轻人啊!这样老人就能舒舒服服的,安安全全的过小溪了。
师: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为什么?(理解“理所当然)
师:多好的年轻人,老人没有向他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为什么?
师: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就在想,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伏下身子背过其他老人),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我想,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一个“伏字,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敬老)
师:你们的这份美好情感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透过这一代又一代的“理所当然”,你又看出了什么?(一代又一代都是这么做的)
师:这里经过多年沉淀下来,是一种习惯,是“理所当然”。
师:这里的风景很美,这里的人更美,搭石与家乡的人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3)再读3、4自然段,再次感受走搭石的人的美。
过渡语:每天都有多少人走搭石啊,假如我们就生活在这里,假如你们遇到了这样的情况,请讨论讨论,然后再说说。
四.全文:
这份真情深深地感动了我们,带着这份感动,我们来读读最后一段。
师:这一排排平凡而普通的搭石就这样用自己的身躯,联结起家乡的小路,没有丰功伟绩,没有绚烂多姿,有的只是默默的付出,无私的奉献,在这些搭石上,每一块上面都承载着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这一块块搭石,正是爱的见证,美的化身。
带着这份感动,我们再来满含深情地读读这段话。
五.拓展训练
刘章爷爷还是一位诗人,他的很多作品都是描写故乡的,比如诗集《北山恋》《长相思》等等,都饱含深情的赞美了自己的故乡,你们可以去收集一些多读读,我相信会对他有更深的了解。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首《北山恋》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