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鱼腥草的优美句子 正文

鱼腥草的优美句子

时间:2025-05-03 09:36:51

导语:初中

一、古诗词填写(8分,每小题1分 )

1、水何澹澹,____。

2、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

3、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

4、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____

5、《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____。

6、曹操《观沧海》中虚写想象之景的诗句是 ,____。

7、《夜上受降城闻笛》一诗中,表现戍边军人对家乡思念的诗句是____。

8、请写出一句含春的诗句____,____。

二、语言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共26分)

9、正确、规范、工整地将下列诗句写入下面方格中。(3分)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0、下列括号前的字字音节、字形全对的一项是(2分) ( A )。

A.宛 (wǎn) 转 雾霭(ǎi) 栖 (qī) 息 发髻(jì)

B.竦 (sǒng) 峙 酝酿(niàng) 贮(chǔ)藏 应和(hé)

C.莅(lì)临 黄晕(yūn) 看 (kàn)护 镶钳(xiāng)

D.彩棱(líng) 菜畦(guī) 匿(nì)笑 咄咄(duō)逼人

11、看拼音写词语。(3分)

Liáo 亮

chéng 清

静mì

Lìn sè

hàn dàn

qī 斜

12、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B )(2分)

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拟人 )

B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拟人 )

C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拟人 )

D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拟人 )( 比喻 )

13、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B )(2分)

A、老百姓对脍炙人口的阜阳劣质奶粉事件感到震惊。

B、禅城区设置路边停车场应该说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C、为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宾馆领导规定,所有工作人员,对待每一位宾客都要相敬如宾,实行微笑服务。

D、我和老王单枪匹马参加市运动会,夺得跳远冠军。

1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2分)

A.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青阳市政府作出了不准销售、使用、生产一次性筷子的决定。

B.学习语文不能仅凭小聪明,一定要下苦功夫不可。

C.青藏铁路的通车把幸福和繁荣带给了住在青藏高原的人们。

D.心理学家认为,给孩子讲故事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水平。

15、下面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2分)

A.“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每个炎黄子孙的共同努力与大义担当。

B. “这么晚了你上哪儿去?”妈妈说,“马上就要吃饭了。”

C.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D.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2分)

A.《次北固山下》借潮平岸阔之景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之情。

B.《观沧海》中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C.《天净沙秋思》的前三句写了九种事物,极力渲染了秋天悲凉的气氛。

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抒发了诗人对远行的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情之情。

17、次填入下列文段画线处的短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2分)

倚立窗前,________,观美景;夜眠围屋,________,做美梦;端坐书房,________,悟人生。

①吟诗填词写文章 ②看山看树看天蓝 ③听风听雨听叶落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②①③

18、分析句子所用修辞,仿写句子(2分)

示例:阳光:午后的阳光穿枝拂叶而来,温柔地亲吻着我的脸庞。

备选事物:月亮 枯叶 小溪 所选事物:____ ____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语文实践活动

运用得体的语言写出句子(4分)

(1)你想让老师把你没有弄懂的问题再说一遍,应怎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要拒绝同学抄你的作业,应怎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浅层次阅读理解。

(一)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题目。(5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9.诗中融情入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0.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面问题(8分)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人才流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22、用横线画出全段的中心句(1分)

23、本段文字围绕哪个字描绘雪后山景?(1分)

24、文段中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结合想象,你认为文段中的“更美的山的肌肤”指的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陈太丘与友期 》 回答问题(13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6、翻译划线字词意思。(4分)

期: 去: 尊君在不: 下车引之:

27、翻译句子。(4分)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元方入门不顾。

28、下列各项中划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 )(2分)

A与儿女讲

C相委而去 D下车引之

29、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3分)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诚实守信、做言而有信的人。

——我们要懂礼仪、语言文明,学会尊重他人。

——要知错能改,善于反思自己的缺点错误。

——我们要学会宽容,得饶人处且饶人。

——为人要方正,办事光明磊落,敢于坚持原则。

三、深层次阅读

(四)阅读《舌尖上的乡村》,完成下面题目。(10分)

舌尖上的乡村

孙守名

① 乡村的冬夜是一首粗犷(guǎng)、豪放的宋词,呼啸的北风漫卷飞舞的雪花,凄厉的寒气浸淫着村庄的角角落落,天地间昏黄黯(àn)淡,低矮的房舍抖抖瑟瑟地站立在冰天雪地间,做着春天的美梦。

② 筑一座泥炉,烧三五段木炭,温一壶陈年老酒,捧一两卷古书,那是乡村冬夜的极致。然若非文人墨客,这种宁静致远的雅趣是断然享受不到的。不过,独自享受的乐趣还是有的。仍是那座泥炉,还是那三五段木炭,随手找一两块地瓜,或一小捧黄豆,再或一小把玉米粒,那香喷喷诱人的味道立马就氤氲(yīn yūn)于整座房间。狂风也好,大雪也好,寒气逼人也好,都抵不过这种撩人的香味。在乡村,冬夜烤地瓜、爆玉米花或黄豆,你要是从未享受过,那真是一段缺憾的人生经历。

③ 一袭柔媚的春风飘过,自是冬去春来。草长莺飞,桃红柳绿,大地一派生机盎(àng)然。溪头的荠(jì)菜花,用清水洗净,热水一过,生拌凉调,或做成精巧别致花样繁多的水饺,味道清新爽口,真是人间的一道美味佳肴(yáo)。在北方,一场春雨,各种野菜星星点点地从苏醒的泥土中钻出来,灰灰菜,纯菜,苦苦菜,鱼腥草……这些菜啊,对于吃腻了鱼肉的都市人来说,简直就是人间仙品。萌动不久的柳芽,刚刚吐须的毛毛虫,都可以堂而皇之地走上大众餐桌。其实啊,乡村的春天,春天的乡村,就是一道清新可口的菜蔬。新| 课 |标|第 |一| 网

④ 暑气一到,三五场大雨骤(zhòu)降,乡村的池塘就会满满荡荡,这正是鱼肥蟹黄的时节。随便走出家门,去池塘边,水渠(qú)旁,甚或田地里,都可以捕捉到各种类型的鱼儿。草鱼啊,青鱼啊,鲫鱼啊,鲶鱼啊,鲤鱼啊,泥鳅(qiū)啊,大蟹啊……应有尽有,大点儿的带回家,小一些的尽可放生。这时候的鱼味道鲜美,最好的吃法并不需要太多的工序,洗净,放入水中,加些常用的佐料即可,吃的就是那个鲜啊!在北国的乡村,夏天的美味远不止这些,各种瓜类更是让你魂不守舍。甜瓜,菜瓜,西瓜,黄瓜,白瓜……还有更多不知名的瓜。比如说西瓜吧,急切地打开,红瓤(ráng)晃眼,清凉四溢,香甜浓烈。乡村的夏季,是蛙鸣蝉噪的时节,也是一道永远也品咂(zā)不完的美肴。

⑤ 秋天是成熟的季节,最具风味的瓜果儿纷纷走进农家小园。金黄金黄的玉米成熟了,成块成块的地瓜从泥土里翻出,麻麻点点的花生一串儿一串儿的排放在田间,红艳艳的沉甸甸的高梁穗(suì )儿在风中摇曳(yè),饱满丰硕的豆荚儿在夕阳的照耀下闪着不定的光彩,瓜果飘香:这真是一个令人心醉的时节。在僻远的田地间做一个土炉,从不知谁家的庄稼地间摘一把豆,偷两块地瓜,抱回三两穗玉米,收拢一些干柴,几个小朋友围在一起,边看小人书边有滋有味吃这些刚刚出炉的香脆爽口的收获,四十岁以上的有些乡村经历的中年人大都有过类似的回忆。乡村的秋天,其实啊,就是一种遥远的梦幻,那些酸酸甜甜的回忆中总要与美味相牵相连。

⑥ 春种夏耘(yún)秋收冬藏,一年四季,北方的乡村都是美。而最美还是美在味觉,美在舌尖。那儿有诉不完的乡韵乡情,有品不尽的菜蔬果瓜……

31. 阅读选文,根据选文内容,填充表格(3分)

舌尖上的乡村就在冬夜香喷喷的烤地瓜里

就在春天

就在夏天

就在秋天

32. 从描写对象看,选文第①段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33.第⑤段“那些酸酸甜甜的回忆”指什么?(2分)

34. 舌尖上的乡村令人难以忘怀。你的家乡一定也有美味小吃。请说出一种,并简要介绍其特点。(3分)

四、

家乡的四季景色优美。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描绘家乡的美丽景色,把自己对家乡的感情表达出来。

“哈哈!女儿,你猜我发现了什么?”,爸爸兴奋地喊道。“什么?什么?在哪儿?”我叫道。

哈,我和爸爸妈妈在山上挖野菜呢!我问爸爸:“是不是挖到香菜了?”他无比神秘地说:“NO,再猜猜,想想我们四川人最爱吃什么菜?”我问:“到底是什么嘛?四川好吃的太多了,是豌豆尖?”爸爸摇摇头:“哎,你真笨啦,是四川人的最爱——折耳根嘛!”“折耳根?”我尖叫。你知道吗?折耳根,学名鱼腥草,是一种带有鱼腥味的野菜,据说有清热解毒的药用价值,人们爱吃它长长的根。喜欢它的人超爱吃它,讨厌它味道的人闻都不能闻。

我两眼放光,朝有鱼腥草的地扑去。我们一家都爱吃鱼腥草,于是来了个全家总动员,发狠心要把这块地翻个个,也要把鱼腥草挖够。因为没带铲子,只好用手去挖。它的根越长越腥,白白的,一节节的,像瘦瘦的竹子。

我们挖呀挖呀,挖出最长的'根足有半米。我们挖得手上全是泥土,还挖出两条蚯蚓!不一会儿,我们身边已经堆起小山似的折耳根。

我看见旁边有个小池塘,便用塘里的水把折耳根洗干净。

晚上回到家里,我们做了一盘一般只有在四川才能吃到的菜——凉拌新鲜折耳根。这道菜里不仅有麻味,腥味,还有劳动的滋味呢!

清晨,我饮完一杯水,匆匆出门。日常路线,闭着眼睛都能走,遇到相同的人与物。河滩上,三月初生的草木,将倔强的小脑袋伸得直直的,瘦小的身体里有股来自大地深处的气息,这能保证它们在极短的时间里高过膝盖。露水浓重,在河边走路要小心,防滑,防污泥,但有时依旧防不胜防,河边草从里莫名的扑腾之声着实吓人一跳。

滑出好远,回头看看我,它神清气闲的样子,好像是要故意戏弄我一般。

它应该有特别而又好听的名字,可我无从查找。我姑且称它为水鸟,这简洁的称呼里有直白而朴素的意味,环境与居住者彼此拥有,活在对方的世界里。这种关系,是选择,也是接纳。有些鸟儿选择林木,有些青睐草甸,而我眼前的这个长着褐色羽毛、短脖子、圆身体的鸟,却临水而居。

它可能跟我一样,在天亮前就醒来了,于是,离群独自在水面漫游,不过,它并不是毫无目的散漫地玩耍,它在捕食。小小的身体在水面移动,时缓时快,突然,它一个猛子扎下去,这时我替它憋一口气,耐心等待,不知道再次出现时,它会在哪里。它露面了,嘴里挂着一条小鱼,东张西望,估计它担心会不会有同伴来抢夺。我惊讶的是,它如何能够在水里抓到那些敏捷的小鱼。这世间,一物降一物,谁能否认。远处有人摇橹而来,跟一只弱少的水鸟相比,他似乎笨拙多了。

它觉得安全,顿然放松下来,抖抖羽毛上的水,再张开翅膀挥动几下,伸长脖子吞下自己的美食。同伴就在不远处,大家都一副无所事事的样子,一会朝东游,一会又朝西游。有时,它们会躁动,领头的鸟,突然张开翅膀,呼叫着在水面滑翔,其他的跟着,一起扑腾。我且把这定义为它们的晨练吧。我这样的偷窥者,总爱举着相机,等待它们一次次起飞。然而,它们格外警觉,就算在最为得意纵情撒欢的时候,也不忘跟人保持距离。

阳光初露,它们的出现给河水带来异样的灵动,细碎波纹在一群鸟的身体下微微荡漾,一圈又一圈。一群水鸟安详而又寂静地飞过水面,然后落下,我喜欢这样的画面,于是一直等。有时,我发挥人的智慧来哄骗它们靠近我:举着机器,在水边一动不动,过好久,直到把自己静成一截树桩。欺骗,并不奏效。它们或许会想:这傻子天天来,谁不认识,别装了。我遇的问题是:时机与距离。它们刚好起飞,我刚好路过,在短暂的几秒内迅速按下快门;但是,如果没有足够近的距离,画面也不够完美。就这样,我总会在晨间的河边耗上一个多小时。

太阳渐渐升起,水鸟也跟着晨雾散去。这是最为神秘的生活,仿佛在眨眼间它们就溶到了水里。一天中,如果想再次遇到它们,那就得在傍晚,它们会再次出来觅食。阳光猛烈的午间,它们吃饱喝足后不知道躲到哪里了。此时,河面只有明晃晃的日光,或许你还能看到树枝上站着的不知疲倦的绿毛翠鸟。

一、春雨的美意

匀速地,它不曾停歇,或许就这样一直下,一直下,当黎明缓缓到来时,它也慢慢地停下来。这就是皖南的春雨,以一种神秘的方式,穿过黑夜,陪伴熟睡的人,也陪伴那些不曾入睡的人。

我身后土盆里长着一株多肉宝石。关窗的时候,我看到它泛着浅绿的光芒,原先的那种由于日照过度呈现出的紫红色已经消退,空气中湿润的甜蜜的.物质钻入它的体内,它带着富足的表情,继续生长。我想,它会感谢春雨。

雨从九点开始下,现在是凌晨两点。我是醒着的人,听夜雨敲窗。去年的五月七日,我写了一篇《雨水》,其中有这样的句子:我们默默忍受着,挺过它的潮湿及夹杂其中的冷意。此外,我们还能说些什么。一年过去了,此时,我已丢弃当时的无奈,心里对这雨水倒有一种低调的欢喜。明天,一切都是新的,树木、草地、泥土,都将以明亮的样子闪烁在白日的光里。

这样的夜晚,我不想称自己为失眠的人,只是,我并不想睡去。刚才,我在翻看一本书。梭罗在书里说:一个人只需要待在自己的家园,来观看世界从眼前走过。狭义上说,这皖南极有可能成为我毕生的家园,这里的世界,终将穿过我的一生,寂静的夜晚及密集悄然的雨滴是其中的一部分,我没理由拒绝。于是,我从沙发上爬起来,写下一段一段和此时此刻有关的文字。在白天,我想,我无法写出这样稠密而多情的篇什。此时我跟窗外暗夜里的万物一起,对雨致谢,因为它给了我灵感及书写的冲动。

雨水丰沛,我在楼下空地撒了些波斯菊的种子,还种了一棵茶花。昨天不知道是谁在那里种了两株郁金香。来来去去,我想看看,种子是否发芽。只是,野草以极快的速度占领地盘,种子被淹没了。只要它们还在土里,我就怀抱希望。试想,谁会拒绝春天如此丰富的礼物—雨水带来的生的美意可能。

在绵绵的雨水里,河流会变胖。两岸的野草一天一个模样,野花遍地,像是春天无数的眼睛。我在它们身上发现了诗性的双重性,无所顾忌但又低调矜持。一种叫毛莨的植物,捧出满地的碎黄花,那是我爱的幼鹅般的色彩,可爱而甜美的嫩黄,带着初生的天真与朴实。如果说,在春天这样的时令里,它们不得不开花,那么这夜雨,定会带给它们更多的欢喜,催生更多的生命动力。

大地接住一场又一场的雨,植物替我们品尝每一滴雨水的味道。地衣,这种独特的生物,书上认为它是低等植物,但我认为它是雨水留在大地上最为独特的孩子。这些天,学校操场总是有人弯腰蹲地头也不抬地忙碌着,在绿色草地上,柔软的地衣被一粒一粒地捡回去。此外,我随时都能看到在户外挖野菜的人,马兰、水芹、灰灰菜,从四月的雨水里奔向菜市,跑到我们精致的餐桌上。我们在捧着饭碗,慢慢咀嚼的时候,或许也应该对雨水表达深深的敬意。

下雨了,我们躲在屋里;下雨了,我们深沉睡去。如果能做一个美好的梦,我想,我们也得感谢夜雨带来的饱满与安宁。

二、身体里的惊蛰

这一天,书上说会有雷声,是的,我听到了。

当时,我正抓着哑铃,躺在地上练习上推,雷声弱弱的,从遥远的天边传来。它在淡薄的夜幕里叫醒沉睡着的一切,动物,植物,还有我们自己。

有些植物已醒来。那棵水柳挂着嫩芽,它离水太近,提前捕捉到大地的温度之变,才早早换上春装。我关注它很久了,从前,它很瘦,躲在草丛里,后来它高过茅草,今后也一定会高过河堤。夏天,江水上涨,它被淹没;冬天,水落石出,它就站在泥土里,旁边是一小块菜地。一棵树,就是这样慢慢长大的,看起来有点孤独,但很美。

楼下空地,被不同的人经营着。从去年夏天开始,马兰和鱼腥草在那里安家,它们有自己的主人。在阳光晴好的惊蛰这一天,我在空地里有意外发现。那些当初蜗居一起的草本植物,在寥寥数月之后弥漫开来,像长了脚一样要逃跑。小小的王国领地被它们自己扩大,鱼腥草嫩红色的新芽在空地里四处可见。这样看来,有些植物就算会被寒冬摧毁,但它们埋在泥土里的那部分身体还坚强地活着,依旧在寒冷与黑暗里爬行,多么神奇,而又多么让人感动。在不远处,那是隔壁楼大妈种的菊花,一排一排,长得鲜活有力。我看到一只麻灰的小雀,它在嫩苗间不断低头啄食,这春天里的鸟儿,动作灵敏利索,当然,它看起来也很快乐。

说起小动物,我一直惦记着它。在惊蛰这天,它醒了吗?

每次路过延安路戴震公园的入口,我都会想起它,有几次甚至跑到那小堆树叶跟前看看,还有一次,我差点拨开叶子,看看它是否还活着。今天中午,我用树枝抛开那堆叶子,它早已不知去向。天气转暖,或许它早已苏醒,然后在丛林里慌里慌张抑或自由自在地乱跑吧。

它是一只刺猬,去年冬天,我在菜市场买的,后来,把它送到公园,再用枯叶做个窝,我这人工的巢穴,真不知道有没有帮它安度寒冬。如果在拨开树叶的那一刻,我看到的是一只刺猬的尸骨,那才真是悲剧。不见它的踪影,我就觉得它从冬眠里苏醒后,溜之大吉了。

当时,它被网兜裹着,蜷缩在一只红色的塑料盆里。那样子,看起来也挺惨。

人的身体在这一天也会苏醒吗?卸下厚重的冬服,肉身变得轻盈起来,我开始健身,用哑铃训练臂力,在瑜伽垫上练习前后翻滚,有人说,拉筋能延缓衰老,我以为,这本身不会抗老,真正起作用的是我们依然在认真的活着,用心吃饭,用心锻炼。人的身体里也住着节气,跟大自然的每一段时间对应。过去的这整个冬天,我的思想冬眠了,极少写文字。而在这春天里,在惊蛰这一天,我突然有了书写的欲望,跑到书房,我敲出上面的一千字。

所以,从惊蛰开始,不仅植物、动物会苏醒过来,就连文字也会随万物生长,会不断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