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2、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梅尧臣《鲁山山行》
3、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4、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祖咏《终南望馀雪》
5、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6、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7、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白居易《望月有感》
8、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左思《咏史》
9、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10、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王勃《滕王阁诗》
11、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李白《三五七言》
12、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春景》
13、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1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15、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16、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17、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18、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19、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潘阆《酒泉子·长忆观潮》
20、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2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于谦《石灰吟》
22、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李清照《浪淘沙·帘外五更风》
23、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辛弃疾《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24、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25、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李白《长相思·其一》
26、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27、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28、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29、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二首》
30、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31、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李贺《致酒行》
32、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古朗月行》
33、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岳飞《满江红·写怀》
34、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35、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36、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7、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38、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39、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40、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41、无寻处,惟有少年心。——章良能《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
42、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
43、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44、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王昌龄《长信怨》
45、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唐寅《画鸡》
46、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刘方平《夜月》
47、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48、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
49、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徐俯《春游湖》
50、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51、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沈何处问。——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5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53、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陈与义《登岳阳楼》
54、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5、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56、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57、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
58、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白朴《天净沙·秋》
59、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
60、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61、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
62、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6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4、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65、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66、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其一》
67、人生长恨水长东。——元好问《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
68、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杜甫《赠卫八处士》
69、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罗隐《蜂》
70、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71、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72、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杜甫《阁夜》
7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74、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75、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76、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李白《清平调·其一》
77、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温庭筠《更漏子·柳丝长》
78、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祖咏《终南望馀雪》
79、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纳兰性德《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80、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81、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晏几道《清平乐·留人不住》
82、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8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84、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85、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86、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
87、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88、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望月有感》
89、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90、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黄河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会郑州市西北20公里处黄河之滨,南依巍巍岳山,北临滔滔黄河,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关郑州黄河导游词,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
河南郑州黄河游览区导游词篇一:
各位,今天请大家参观的是郑州市黄河游览区,这一个游览区位于郑州市西北,距市内约三十公里,南依岳山,北临黄河。1970年,为了解决城市用水和农田灌溉问题,在这里修建了提灌站,工程历时两年,后经八年的努力,终于在这里建成了一个占地面积十七平方公里的游乐场包。今天主要请大家看一看滔滔好宽阔的河床,以及这周围的景色。
据说,日本也有”人类起源于河流”的说法,黄河自古就被称之为中华民族的母亲。她与悠久的历史同流至今,与中国人的生活密切相关,象征着中国的文化、政治和社会。历史上曾多少文人骚客以诗描写黄河的汹涌澎湃之势;唐朝诗人李白在他的《将进酒》一诗中以铿锵有力的句子这样赞誉黄河: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在近代,日本人士很熟悉的郭沫若先生曾留下了”黄河之水通江户,珠穆朗玛连富士”的名句,用比喻中日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另外,中国还有一个广为人们所使用的谚语,叫做”不到黄河心不死”。基于上述的意思,我想,今天务必请诸位到黄河边上一游,面对着气势磅礴的黄河,回想对比一下我们两国间过去那种关系和今日的友好关系,希望大家能从汲取进一步发展我们之间友谊的力量。这样,我就安排了这一个参观计划。
首先请看正面的这条河,这就是中国的第二条大河----黄河。众所周知,她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在山东省注入大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000平方公里。据说东京至博多的新干线长1176公里,那么请您记住:黄河的长约从东京到博多两个半来回的距离。黄河的源头是一股清泉,但是由于游经中游的黄土高原,大量的泥沙流入河中,因此到了下游时,竟成了世界上最混浊的河。”百年待河清”这一日本人也使用的中国谚语,就是比喻黄河水之混浊的。
每年经黄河水流走的泥沙有16亿吨之多,水中含沙量年平均37%,到了雨期,达到60%。如果用这些泥沙修建一个高一米、宽一米的堤防的话,这一个堤防可以绕地球27圈!这些泥沙的三分之二流入了大海,三分之一沉淀在下游的河床上,每年将河床抬高三到五厘米。因此,下游河床已高也堤外的地面,成了悬河。这就是洪水泛滥的原因,也就是说,下游是这条大河的薄弱环节,这一带的河床也比郑州市内的地面高出七米。
由于这些原因,过去的人们饱尝频繁泛滥的洪水之苦。据记载,历史上2000年之间,洪水竟泛滥了1500次,实际上是四年三决口。其中最惨无人道的是1938年国民队伍曾人为地决堤,引起洪水泛滥。历史上黄河曾多次像这样被充作战争的有力武器,难怪百姓常言道:”乱世洪水多”。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黄河流域的人民群众在中、下游修建了1000多公里长的大堤,建起了水利发电站,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因此,解放后的41年间,黄河从末泛滥过。而且,经过治理的黄河水被充分利用于城市用水、农田灌溉和发电,成了一条造福于民的河。
总之,这条大河对人类社会、对自然界既有破坏,也有创造,正是这条大河孕育了中华儿女。那边那个白色塑像,就生动地表现了这一个主题。塑像高5米重12.5吨,取名”哺育”。身着唐装,端庄贤淑的母亲慈爱地望着怀中的孩子,充分表达了中华民族与黄河年在关系。
诸位请看周围的山,这一带的山称邙山,一直从洛阳绵郑州,过去是荒山秃领,经过绿化,现已是浓阴覆盖。游览区的一些参观项目就掩映在这绿色之中。
先请看右面的山头,那里一些古象的雕塑,欢腾奔驰,妙趣横生。只是为什么在如此优美的地方不修一些外形美观的动物,而偏偏是古象呢?诸位能回答得出吗?好,请大家好好猜一猜。
诸位请往左边的山上看,那里有游览区的另一个重点项目----古代黄河治水传说中的大禹的像。耸立在黄河岸边峭壁上的这座石像,高10米,重150吨。左手握一像锄头似的工具,右手高举,目光炯炯凝视着河的远方。大禹的父亲鲧也曾治水,但最终失败。大禹治水时,总结教训,发明新方法,缍成功。并打下政治权力的基础,成为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之王。”制黄河者治国家”一语或许就由此而来。为治理这条暴虐的河,过去的民众用尽了智慧和体力,而人类的智慧又在治水中发展。因此黄河又被看作是智慧的源泉、中国文化的源泉。
为了继承和发扬优秀的黄河文明,现在山下正兴建一座将由三千块碑组成的黄河碑林。碑林集中了从唐朝至现代前来这里瞻仰黄河的诗人和文人们的作品,一旦完工,可与集中了历代石碑的西安碑林相媲美。
周围的山上还有一些亭台楼阁,均起眺望的作用。唐朝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鹊楼》一诗中这样写道: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正如诗中所描写的那样,登上高处,远眺黄河,更能领略其气势。如果可能,今天我想领诸位一直登上那个最高的亭子。
那么,在登山之前,让我们来听一听关于古象的答案吧。诸位猜到了吗?
看来答案各异,实际上四、五十万年前的河南是亚热带,当时有许多亚热带的动、植物,其中就有古象。而且,据出土的甲骨文一人牵一象的象形文字证明,三千多年前还有古象存在。另外,古代中国分为九州,现在的河南省属豫州,豫即象很多之意。因此,”豫”这一个字仍用作河南省的简称。山上的古象塑像显示了这一个典故。
除了以上介绍的内容以外,还有公元前205年西汉时期,刘邦、项羽争霸的古战场、用砖雕来表现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中故事的民间艺术馆等等,由于时间关系,请恕不一一讲解了。
讲解肤浅,内容零乱,很抱歉!只是今后每当诸位看到了日本的江户桥时,请不要忘记我们的黄河,还有郑州和中国。
河南郑州黄河游览区导游词篇二:
各位朋友:
古人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黄河不死心。”今天,我们就要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去参观。我先把黄河游览区的基本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
黄河游览区位于郑州市西北30公里处,北临黄河,南依岳山。它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6公里,总面积约十七平方公里。从七十年代开始,经过几十年的艰辛工作,景区初具规模。
好了,黄河游览区到了。
黄河,我们现代人亲切称之为“母亲河”、“中华民族的摇篮”。从黄河的这座中型提灌站看出,黄河两岸的人民至今仍在吸吮着母亲河的乳汁。我们来看这尊 “哺育”塑像,它高5米,重30吨,用汉白玉做成。母亲身着唐装,头挽发髻,象征黄河,怀中健壮的婴儿象征中华民族,整个塑像形象的表达了黄河与中华民族密不可分的骨肉亲情。黄河流动着炎黄子孙共同的血液,他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无以伦比的凝聚力,这是一种民族感情的.凝聚力。
现在,请大家看一下周围的山岭。这一带的山称为邙山,是从洛阳绵延至此。过去这里曾是荒山秃岭,经过绿化,现已绿树成荫,山上制高点那些亭台楼阁正是一些与黄河风光匹配的建筑物,若登临最高处极目阁远眺,更能体会“登北邙居高瞰远气象万千广阔无垠伟伟乎神州大地,观黄河抚今追昔波涛澎湃奔流不息悠悠华夏摇篮”的意境。
接下来从这里向西,可以乘坐黄河索道至另一景点大禹山,大家看山上有一尊巨大的大禹塑像。大禹是4000多年前的治水英雄,大禹的父亲曾因治水失败遭到惩处,大禹继承父志,终获成功,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故事,千百年来激励着后人不懈奋斗。我们来看,这尊塑像高10米,重150吨,大禹头带斗笠,左手指向前方,仿佛在号召人民治里洪水。他发明着疏水导流的科学方法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他治水的成功,也使他打下政治权力的基础。民谚有“治水者治天下”,正是对治水重要性认识的真实写照。
博大精神的黄河文化,再这里突出的表现为现代黄河碑林,炎黄二帝巨型塑像,砖雕和黄河泥研民间艺术等,现在就让我们去了解一下吧。
黄河碑林是正在筹建的一处当代时刻艺术宝库,目前以刻碑1500多快。作品有真、草、隶、篆、行,刻碑手法有平、圆、尖、麻、光。黄河碑林以歌颂灿烂的黄河文化,社会主义的光辉业绩,祖国的大河风光为主要内容。建成后将分书法艺术馆、名人书法馆、民族书法国际书法馆和美术馆五大部分,其中汇集了当代中国书法巨擘毛泽东、舒同、启功、张大千、林散之、陈书亮等名人的书法精品,石碑以古朴、多样、生动、深厚为特色,其卓然不群的艺术形象必然成为新时代的文化里程碑。
炎黄二帝巨型塑像是体现黄河文化的又一力作。塑像设计高度为106米,并于1991年9月12土动工。她的兴建,对全球炎黄子孙将会产生巨大的凝聚力,激发海内外炎黄子孙强烈的爱国激情。目前,炎黄二帝巨像前的广场上,已安置了钟鼓九鼎“炎黄鼎”。鼎高6.6米,重20吨,内部铸有 “炎黄始祖,万代景仰”八个篆文,鼎座四壁铸有“炎黄鼎”三个金文和国家的领导人邓小平的题词,体现了亿万炎黄子孙对人文始祖的怀念与敬仰。“炎黄鼎”文化内涵十分深厚,工艺、铸造均属上乘,是当代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大鼎,是炎黄子孙瞻仰中华人文始祖的主要礼器。
大家知道,黄河自古难行船。但是,现代科学的发展克服了道道难关,在80年代末研制成功了“郑州号”水陆两栖气垫船,郑州号水陆两栖气垫船是我国第一艘用于旅游的气垫船。气垫船是高科技的结晶。顾名思义,它是由船下的大型鼓风机向船身下充气,使船下产生一个巨大的气垫,把船身向上抬高20~50公分。船体借助船后两个巨型螺旋浆产生的推动力,使船向前行进。
一望无际的黄河滩地坎坷不平,汽车在这里无法行驶,一般船只在这里搁浅,唯有气垫船畅通无阴,运行自如。
黄河的一大特征是险情丛生。在黄河平静的河面下隐藏着无数的浅滩、暗滩,宽阔的河面无船出现,正是“黄河自古难行舟”的写照。但郑州号气垫船实现了零的突破,在河面上乘风破浪,自由飞翔。
大家可以乘坐黄河气垫船到母亲的怀抱进行40分钟左右的黄河漫游,在40分钟的时间里自东向西逆水而上,穿越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线桃花峪,到达公元前 203年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争天下时的古战场遗址—汉霸二王城,在河中心的沙滩上将停船十几分钟,大家可以出船舱拍照留念。
走吧,让我们一起去乘座气垫船和黄河亲密接触。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
八里沟天河瀑布作文1
五一,我和爸爸、妈妈、姐姐一起来到了位于南太行旅游度假区的八里沟。因为堵车,到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天上下着大雨,不少游客的裤子、鞋子都湿透了,看到这些我的心里沮丧极了!不停的问妈妈雨什么时候会停,可这场雨,仿佛跟谁赌气似的,越下越大。一直到晚上,我和姐姐上床睡觉都没停。
第二天早上妈妈叫我们起来的时候,第一个反应就是拉窗帘看雨停了没有。拉开窗帘。我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窗外的山上,云雾缭绕,大山仿佛被蒙上了乳白色的轻纱,若隐若现,显得那么神秘美丽。而那些云雾你追我赶、翻几个跟斗、捉了几回迷藏,赛跑似的围着大山转着,转眼又化成一条长长的白色巨龙飞向远处。我们如同置身于仙境一般,我一下子就想起了李白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妈妈说这美景要感谢昨天的大雨,不然可看不到呢。
急忙起来吃了饭,就和爸爸、妈妈、姐姐来到山里。放眼望去,满山碧绿的树木、云朵在半山腰飘动,让人感觉仿佛走进了连绵不绝的“画卷”。这“画”里的的山形态各异,有趣极了!你看那罗汉山,犹如笑口常开的弥勒佛挺着圆圆的大肚子,好不逍遥自在。你看那陡峭山峰上一位仙人背着药筐,药筐里刚采的草药还沾着雨滴呢。这就是著名的“仙人采药”。还有“老子布道”、双塔山、将军峰,一座座各具特色,惟妙惟肖。
往里走这“画”里三步一潭、五步一瀑。潭水清极了,像一张碧绿、透明的玻璃纸。清的能看见枯黄的青苔和又长出的绿的如翠的新苔,它们均匀分布在大大小小的石头上,错落有致的渐变色非常漂亮。被阳光照射的地方波光鳞鳞,像千万条银色的小鱼在游动。而远处的潭水却又平展如镜。
大约走了四个多小时,越来越高、越来越陡的山路,让我和姐姐已经不想走了。爸爸、妈妈不停的鼓励着我们两个。在我和姐姐都筋疲力尽的时候,终于到了“画”的终点,著名的“天河瀑布”。那瀑布穿着白色的衣裳,汹涌的“从天而降”。落下时拍打在岩石上发出了巨响,犹如万马奔腾、又像千鼓齐鸣,震耳欲聋!这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啊!离瀑布远远的,我们的脸上、衣服上都已经被水溅湿了。冰凉的水珠让原本疲惫的'我们精神振奋起来。瀑布的水落在岩石上流下,又散落成一个个小瀑布。像串串珍珠,连绵不绝的落下,汇入了下面碧绿的青龙潭中。
这幅美丽的“画”卷我已经介绍完了。它可是让我们流连忘返,如果觉得好的话,可别忘了给我点个赞哦!我和爸爸、妈妈、姐姐的旅途也暂时结束了,期待下次的快乐之旅!
八里沟天河瀑布作文2
八里沟乃人间仙境,至今还让我难以忘怀。 ——题记
早就听说八里沟是人间仙境,景色美不胜收。今年寒假妈妈就带我去,我高兴地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心里像揣了一只兔子一样蹦蹦乱跳,高兴至极。
刚到辉县,就看见远方有一座山,若隐若现的。妈妈说,那是太行山。真的是太行山?我心里想。
第二天一早,我们洗漱完毕,便乖车去八里沟。八里沟景区往于南太行山腹地,处于河南,山西两省交界处,海拔在300米到1700米,是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也是河南名胜风景区。
八里沟森林覆盖率高达90%以上,有植物1700余种,年平均气温14度,气候宜人。是一处“天然氧吧”。景区山林呈三级绝壁,剑峰千仞,飞瀑鸣润,林本葱郁,花香馥郁,猕猴嬉戏,是太行山水精华荟萃之地。
汽车沿盘山公路行驶,一转变车子就有些倾斜,一车人就这样提心吊胆地来到了山门。山门上方有一块黑色的牌匾,上书“太行魂”三个大字。进了山门,要过一座桥,桥底下是深深的山谷。山谷中有一潭碧水,那水十分清澈,好似一块无瑕的绿色翡翠嵌在山谷深处。那绿色,是清澈的绿,无污染的绿。阳光照射着湖水,湖面闪烁出金光。
如果要我用一个字来描述这里的景色,那就是“绿”。走在山上,只觉得绿意扑面而来,山是绿的,水也是绿的,一切都是绿的。那绿色,苍翠欲滴,相互映衬,再加上起伏的山峦的优美线条,真是一幅漂亮的水墨画。
随后我们沿着山间的小路去寻找大瀑布,我们一点儿也不感到疲乏,“近了”,近了!我朝后面喊。只见前面的山头上,有一条一米多宽的水练,那就是太行山有外的大瀑布之“冰山一角”。
我们走得很快,不一会儿,落着200米的天河瀑布就展现我们眼前。那瀑布好似一条银白色巨龙,从山上飞泻而下,撞击在岩石上,一道道顺着岩石温柔地流入潭中。
天河瀑布后面有个水帘洞,洞里面有漂亮的钟乳石种石笋。我们一进洞,就看见洞顶的钟乳石呈牙白色,摸上去很粗糙,钟乳厂和下面直立的石笋相对立,石笋也是牙白色,仿佛一根根直立的竹笋。
夕阳西下,远处的山峰就像一只昂首展翅高飞的雄鹰,在橘红色的天空映衬下,从我的视野中渐渐远去,远去。我不禁感慨,愚公要移的,竟是这么一座美丽的大山啊!
八里沟天河瀑布作文3
昨天晚上,我们坐车到达了八里沟,在那里住宿了一晚。
今天,我们正式游览了八里沟,今天天气很好,阳光灿烂,碧空如洗,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气温不冷不热,是个游玩的好日子。
我们一路向山上走去。在路上可清楚地看到那一座座连绵起伏的高山和那从山上流出来的泉水。山上绿油油的,巍峨的身躯上有一块快奇形怪状的石头,最奇特的是每座山都会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大石头竖在高山的顶峰,这使巍峨的高山变得更加雄伟、壮观。泉水清澈见底,水底石块色彩斑斓。一座座高山倒映在水中,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令人看了眼花缭乱的图画。
水面上也有很多大石头,有的像小狗,有的像大象,还有的像乌龟。我敏捷地跳上了那块较大的石头,想:这水里怎么会有这么多石头呢?一定是高山上的石头在地震时一个个坠落,掉进了水面上。于是我对爸爸表示了我的看法。爸爸说:一定是这样的。你真是长大了,可以推理出这些答案了,你说的很对。我听了这席话,心里美滋滋的。
一路上,我不甘寂寞,上蹿下跳,像只小猴一样,一会跑到这个石头上,一会又跑到那棵树上,妈妈也一直给我拍照,留下珍贵的记忆。
我们终于到了太行山瀑布。看着这飞流直下的瀑布,让我想起了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瀑布水花四溅,银光闪闪,恍如从天而降,与身边的山峰互相辉映,显得错落有致,使这从天而降的瀑布显得更加高贵、美丽。走了这么久,该回头了,我们坐电瓶车一下子就返回了。步行了这么久才到这里,被电瓶车一会儿就返了回去,我突然觉得好没成就感哦。
不过,今天即加强锻炼了身体,又欣赏到了美丽的风景,真是一举两得!今天玩得真开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