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高中地理论文
从1908年我国著名地理学家张相文首次提出秦岭一淮河地理分界线,到2009年在江苏淮安建成的中国南北分界标志,百年中秦岭一淮河被人们一再关注、议论与认识。且让我们用逆向思维探究秦岭一淮河的地理意义:假如没有秦岭?
假如没有秦岭,南北方地理分界会在哪里?南方与北方的地理环境又会怎样?
要回答这些问题,先来了解一下秦岭一淮河的地理意义。秦岭一淮河的地理意义的确丰富且重要。秦岭一淮河是我国一月份OoC等温线;日均温≥lOcC积温4500。C等值线;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水稻主产区与小麦主产区的分界线;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该线以北的河流流量小、水位变化大、有结冰期,该线以南的河流流量大、水位变化小、无结冰期;秦岭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该线以北地形完整,以大高原与平原为主,该线以南地形破碎,以盆地与丘陵为主;是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我国华中与华北的分界线。此外还有大家不怎么关注的干燥度(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比值)为1的等值线也与秦岭一淮河吻合得相当好。
一月份是我国大陆气温最低的月份。当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时,南国却是一派“草长莺飞,绿意盎然”。我国南方与北方存在较大温差,除了因南北纬度跨度大,昼夜长短与太阳高度角的较大差异拉大了太阳辐射的差异外,受冬季风的影响程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北方地区临近冬季风的源地,受之影响大,加剧了冬季的严寒。而南方地区远离冬季风的源地,加之诸多山脉的阻挡削弱作用,受冬季风的影响程度自然小于北方地区。秦岭横亘在黄土高原的南缘,犹如一个巨大的天然屏障,既阻挡了北方频频南下的猎猎寒风,也截住了南下的滚滚黄尘。受益的自然是秦岭以南的汉水谷地与四川盆地,那里在冬日不用担心寒潮的侵袭与风沙的肆虐。
可以大胆地这样推测,假如没有秦岭,干百万年来黄土将会不断填充四川盆地,也许会出现一个“四川高原”,长江的中下游也许会被称作“黄江”。更重要的是秦岭阻挡了冬季风的南下,抑制了冬季低温带(一月平均气温OcC以下)向南方低纬度推进,它让我国东部冬季的低温带偏北方。秦岭的作用更表现在对南下冬季风的阻挡与削弱,抑制低温带南移的作用更为明显。假如没有秦岭,我国东部一月份的OcC等温线将南移。
我国东部的降水主要来自夏半年的锋面雨。夏季风由南而北推进,雨带随之由南向北移动。总的来讲,南方夏季风来得早去得晚,雨季较长;北方夏季风来得晚去得早,雨季较短。秦岭作为横亘在中国中部海拔3000多米,宽数十至二三百公里,绵延1600公里的巨大山脉,对夏季风的阻挡削弱作用不言而喻。
秦岭对夏季风的抑制,让东部的多雨带(年降水量≥800mm)位置偏南。但是,秦岭山地地形的抬升又会在山南迎风坡形成较充沛的地形雨。这却让东部的多雨带更容易出现在较高纬度的北方地区。那么,秦岭到底让我国夏季的多雨带偏南还是偏北?理由与前面一样,影响我国东部气候的主导因素是大气环流。因此在夏季秦岭的角色主要还是担当了抑制湿润夏季风北上的巨大屏障。假如没有秦岭,我国东部800mm的年等降水量线将会向北方推进。那样至少可以想象渭河是何等丰富的径流,黄河下游也许就不会有过断流的痛楚,“八百里秦川”将是“鱼米之乡”,黄土高原上飞扬的黄尘也会收敛些。还有,西安至咸阳一带农村的“倒人字形”房顶屋檐也许会改成江南的“人字形”房顶屋檐了,也许该消失的还有那句有点苦涩的,在关中流传久远的“肥水不流外人田”。
综上分析,假如没有秦岭我国一月份OcC等温线将南移,而我国800mm年等降水量线将北推。那么,假如没有秦岭我国南方的分界线将是南移还是北推?其实不必自寻烦恼,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肯定存在,但断然不是一条单薄的线,更不是一条可以画在地图上清晰可见的明确界线。假如没有秦岭,南方与北方的分界依然在现在的秦岭一淮河“一带”,这个分界应当是个过渡带。这是因为首先秦岭的位置刚好在我国南北方自然带的边缘地带;其次秦岭是沿纬线分布的山脉;再者,秦岭拥有足够高的'海拔高度。满足了这三个先天性条件,秦岭对陆地自然带由南而北的演变更替自然起到了加速作用,于是临界现象在此得以发生。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同时拥有秦岭上述三个特征的山脉还就只此一座。临近的大巴山具备了高海拔纬向分布,但位置偏南不在自然带边缘,自然无缘成为中国南北方的分界。
至于迟迟未说到的淮河,既无屏障可言,又无地形变化之态,只是纬度位置距秦岭相近,且流向自西向东,也就成为秦岭这个南北分界的自然延伸。更是因为《晏子春秋》中一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让淮河成为人们心中南北方分界的一条界河。也正因为此,在一片口水仗中,江苏淮安古淮河上的南北分界标志最终宣告竣工。这恐怕误解了南北分界。其实淮河两岸无论自然环境还是生产生活方式几乎没有区别,只有远离淮河南北两岸数百公里之外才能看到一些差异,如武汉与郑州,扬州与徐州这就是本文不以“假如没有淮河”为题的原因。
最后,再作一次假设。假如没有秦岭,在中国古老的中部大地上将会出现比京杭大运河早一千年的“渭水一汉水运河”,也许就在大禹时代,或是武王时代,再者秦皇时期,还有,全球气候的持续变暖,一月份的OoC等温线将会北移。我国亚热带将会向暖温带推进,秦岭山地及附近地区的生态系统将发生调整与变化。其实,南北方的分界已然在悄悄的变化了。这,可不是“假如”。
篇二:高中地理论文
摘要:在国家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人才,人才的强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发展状态,因此,做好高中教育教学工作,培养更多知识渊博的人才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精英人才还需要有健康、乐观的心理,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其必然意义。本文对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简单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在以往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是基础知识的讲解,忽视了教材中所隐含的心理健康知识,这样就使得高中生只是单纯地学习地理知识,无法通过此学科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强化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面对这样的情况,地理教师应该对教学进行重新认识,深入挖掘教材中潜藏的心理健康知识,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地理教学相结合,以此来实现精英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高中地理教师想要在地理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那么首先教师就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执行者,教师的思想观念对其教学行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当教师具备了心理健康教育观念之后,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就会注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反之,教师则会忽略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因此,教师要从自身入手,树立心理健康理念。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进行培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学生具有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之后,就能够积极地配合教师,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对其中的心理健康知识进行挖掘,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地理学习成绩,同时还能够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力,这对学生以后的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比如说,当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地球上的水》这一课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知识讲解,一方面是讲解地理知识,对地球上的水资源组成进行讲解,让学生知道地表水、地下水的区别,之后教师可以通过“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一思想的引入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水的重要性,然后渗透节约用水的观念,以此来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以教材为基础挖掘心理教育知识
教师想要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那么就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对地理教材进行深入挖掘,以教材为基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若是教师脱离教材,引用课外
比如说,当教师想要为学生讲解《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这一课内容的时候,教师首先要从地理知识入手,为学生讲解在旅游开发中为什么要保护环境,如何保护环境,当教师讲解完地理知识,教师就应该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为学生讲解一下当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旅游中出现的环境问题等,然后通过这些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促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旅游过程中对环境进行保护的重要性,这样学生在以后旅游过程中就会自觉地不乱扔垃圾,不在景观建筑上乱写乱画,进行文明旅游。
三、结合课外实践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开展地理教学过程中,因为地理知识较为抽象,所以教师在进行知识讲解过程中会采用实践活动的方式。这样的方式能够促使学生通过亲身感受来习得知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课外实践是比较常见的,其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过程中,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理性的认识来影响学生感性的认识,从而促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过程中心理也能够健康发展。结合课外实践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是以教材中的活动探究课题为基础,教师让学生对课题进行自主探究,然后在探究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是教师将学生带入到自然环境中,让学生能够通过切身的感受来了解自然,清楚自然与人类社会与谐相处的意义,以及如何与谐相处。同时通过野外实践活动的开展,还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心理健康教育也能够起到更好的作用。比如说,当教师想要为学生讲解《环境污染与防治》这一课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对城市垃圾清理情况进行调查。当学生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垃圾对环境的危害之后,学生就能够认识到自己不应该乱扔垃圾,就会在日常生活中从自身做起,对环境进行保护。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垃圾清理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知晓任何一件工作都有其难处,想要做好就必须克服重重困难,以此来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基础的地理知识,还应该借助地理教学这一平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此来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保持乐观、健康的心态,进而确保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D1记忆是绵长无尽的思念,记忆是挥之不去的爱恋,记忆是对酸辣苦甜的反复体味,记忆是新生活的催化剂。在纪念治淮65周年的日子里,我的脑海里时时翻腾着关于淮河的记忆。
D2如今,我观看淮河中流淌的水都是散文诗一样的文字,真可谓是-串串流水,一行行文字,书写着淮河的安祥,淮河的伟大,淮河的包容,淮河的丰满,也书写着淮河的骄横与暴淚。
D3掬一捧淮河水,品一抹思乡愁。你留,淮河水静静地流;你走,淮河水静静地流。风起,淮河水静静地流;风止,淮河水静静地流。正如乡愁,永在心中!风,轻拂;雨,飘洒。借一缕清冷的星辉,掬一捧亲亲的淮河水,浇灌干涸的心田,潜入乡愁的天空,静待清山秀水的甜美梦境!淮河,您依然在静静流淌,而我却变成了离人!梦中,我穿越了时空,在夜色里,掬一捧淮河水,品一抹思乡愁!
D4因为我的家乡在淮河,淮河从我家门前流过,应该说只有淮河的浪花才和我最亲切。由于源头不同,流经流域路线也不同,它没有像长江、黄河浪花那样颇具豪迈的气势以及强大的阵容。但它更具一种淮河儿女的纯朴和智慧,它是淮河母亲哺育的见证,更是千里淮河继往开来建设者的群雕。
D5“千里淮河万卷书,四季浪花唱古今。”这本是张烈鹏气势磅礴之《淮河赋》中的文字,但他很少放眼千里去写淮河,他多是撷取有关淮河的一朵浪花,一抹夕阳,一段旧事,一位故人。叔本华在《论生存的空虚》里说,“我们的生活样式,就像一幅油画,从近看,看不出所以然来,要欣赏它的美,就非站远一点不可。”
D6淮河的流域路线是在长江和黄河之间,从桐柏山、大别山一路歌唱而来,到安徽和江苏境内已趋于平坦,缓缓地流淌,无需奔腾激荡,已不像川江号子那样激越和嘹亮,它的旋律也只是那一簇簇纯美浪花在浅吟低唱,它正是江淮大地生命旋律,这些浪花不起眼,很寻常,在春风的呼唤下,对着两岸风光美景,漫语倾诉般赞颂,默默无闻,义无反顾。
D7淮河水,依然静静地流淌,童年也随之而去,成长来的总是那样漫不经心!每次回望东流的.河水,如此的淡然,似乎儿时记忆里的肆虐与她无关!晨曦的微风吹拂着河面,泛起粼粼的波光,如夜色里的繁星点点;晚归的夕阳倒映在水中,霞光万道直射,恰似皓月当空!如丝弦跳跃的河水是那样的宁静,载着光阴驶向彼岸的流年!
D8俗话说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对淮河这母亲河我算是很亲切地了解她,淮河下游的流水多少年壮美了我生活的梦幻,浪花曾依托帆影,启迪我走出淮河的童心欲求,然而我却目光短浅一直看家守室,与淮河的浪花为伴,在家乡的土地上耕耘,劳作。和淮河浪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许是我生活平凡和学历浅薄,也会经常受到淮河精彩浪花的洗涤。
D9行至此,已时近黄昏,我与好友折路返回。900多亩的偌大公园,要想细致地游赏,需要有充裕的时间。所以,古淮河,如果有缘,我会在你下一次的召唤里,携风花而至、披雪月而至,凭栏与你相望,与你共晨欢、共夕寝,掬一缕闲云,置一畔蛙鸣,沉醉在你悠悠情怀里,做一个悠长的梦,好梦。等着我!
D10热浪早息深秋寒,满目绿色甚撩人。那湿地呀!就像是个巨大的绿色地毯,中间镶嵌着条条金黄色的丝带(夹埂上枯黄的野草)。北边淮水玉带缠绵相绕,淮河北堤上错落有致的各种建筑在枯树从中若隐若现骚首弄姿异常妖娆。好一个淮河湿地的胜景美不胜收。
D11金秋时节,城西湖稻熟蟹肥。我常常迎着明媚的晨光,徜徉在丰收的田野上。看那一望无际的稻浪翻滚的黄金海,嗅一嗅十里荷塘散发的清香,瞧绿树掩映的农家院篱上,开着白花花的扁豆花,炊烟袅袅,芦花公鸡引颈高歌,朝阳如丹、喷薄而出,给丰饶富庶的淮河平原镀上一层金红……一幅让人百看不厌,常看常新的美丽画卷。
D12生在淮河边的人,每天躺在床上,都可以望到那一条悠然而来的河流。可是我总以忙为借口,从未走近过,甚至给予一丝一毫的关注。也许生活的重,让心灵被时间钝化了,只想静静地远望,包括南山,淮河,甚至人群。一阵风,一场雨后,心灵的落叶,会一片片飘下。那覆盖一地的沮丧和欢喜,成全着简单快乐的一生,成全着努力攀援的岁月,成全着生命的繁琐和精致。
D13到了湿地东部的末端,史、沙二河相继注入淮河,淮河的河面突然宽阔起来,满盈盈的河水波光粼粼,浩浩荡荡,白浪滔天,横无际涯,直至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河面波涛汹涌,呈现"波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奇景,更有"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的磅礴气势。
D14也想在烟尘如龙蛇升空的那一瞬,看到太阳被云层遮掩的华美,看到天空的澄澈或浑浊!只是高楼林立,如生长的竹笋,往往一夜之间拔起。车来车往,每一条路上,都有那么多拥挤的身影!即使在暮色黄昏,百鸟回归的林边,也从未想用淮河水洗涤身心的疲惫,洗去拂去又落下的人间烟尘!一颗多感的心,一味的忽略,一味的简化。
D15淮河里有我的儿时的旧梦与向往,也有我儿时的悲泪和苦愁,更多的是欣喜和欢乐,更多的是我成年以及老年的新的追求、新的向往、新的探寻和新的梦想。孩提时,我家住在淮河边用泥土垒起的小庄台上,台庄离淮河只有50米。站在庄台上就可以看到淮河中滔滔流水,航船的白帆,瞧见渔舟黑鹰,望见渔民撒网捕鱼。
D16在凤如和寿县之间的峡石口,是淮河上的第一个峡口,是淮河切过八公山断层的结果。峡口南岸是霸王山,北岸是禹王山。两岸有两爿兀立的山石隔河斜峙,东面的称东硖石,西面的称西硖石。东、西硖石各数十丈,两石相距一华里有余。淮水从西南流来,至此处转头向北,径至两山夹峙处。这里惊涛拍崖,声震云天,慑人魂魄,往返舟舸,经过此处,都要百倍小心。
D17那年,雪花即将漫洒的时候,一声嘹亮的啼哭打破了夜的空灵,在那个超生无谓的年代里,淮河边上又多了一个会动会静会哭会乐会思会想的村夫,也是一个与乡愁结缘的过客,尽管不喜欢那个清贫的年代,仍然执着地来到这个世界,平凡的世界!就那样静静地躺在那里,看着这个陌生的世界,仿佛雾里看花!
D18我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我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但我更喜欢家乡的淮河。淮河有时水平如静,有时波浪滔天。淮河的水真清啊!有时,可以看见河里的鱼虾游动还可以看见河底的沙石。淮河的水真绿啊!绿的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两岸的垂柳随风飘动,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有时,在雨后的晴天,可以看见,许多的白鹤一些动物。淮河的风光常常使人留恋忘返。
D19我热爱母亲河―淮河,我敬仰淮河,崇拜淮河,向往淮河。母亲生育了我,淮河以她的琼浆玉液养育了我。生我之恩不能忘怀,养我之恩终生牢记在心。我的童年我和少年都是在淮河滩头渡过的。儿时,光着屁股在淮河里洗澡,摸鱼捉鱼虾。
D20我登上蓄洪大堤,放眼眺望,蓊郁的柳林外,淮河静静的流淌,像一条青白色的玉带,从西北飘来,又向东南飘去,恬静而温柔,看着它,让人心气平和,灵感涌动,又让人产生无限的依恋之情。我想,淮河虽然不像黄河那样古老,不像长江那样壮美,但它滋润着豫皖苏鲁四省几亿亩耕地,养育着近2亿儿女,她是一条地地道道的母亲河啊!啊!关于淮河的记忆真的难忘而悠长。
江南的雨,北国的雪,就因了那条秦岭淮河的地理分界线,江南是很少能看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极致场景的。
小时候读过很多关于雪的诗词,但诗人笔下的雪大都是描写北方的。比如“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比如“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再比如“千树万树梨花开”,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其实江南是有雪的,只是江南的雪象极了那江南的女子,羞涩而腼腆,轻轻柔柔的,多水性,根本不如北国的雪大气,是点点的,细碎的,是不能放在掌心把玩,触地而化的那种,是雨丝中夹着雪粒的那种,抑或是有如细砂的那种,就像是那穿着薄薄蝉衣羽化了的仙子,临空而来,飘逸而轻灵。假如说北国的雪是一位杀气蒸腾的霸主,那江南的雪充其量不过是一位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大家闺秀,很难见其真容。轻轻地来,轻轻地去,无声地来,无声地去,不张扬,不显摆,也许她来就只为看一眼秀美的江南,也许她来就只为了带走冬的消息,送来春的和暖。
在我的记忆中,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也有过一次鹅毛般的大雪,漫天飞舞着的。远处的`山,近处的树都披上了一层厚厚的棉絮,池塘、水田都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山崖上挂着一柱柱在我看来很大的冰棱,那是我唯一一次看到“燕山雪花大如席”的场景,也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大雪带来的壮美。我们孩子们都欢呼雀跃着,坐着大哥哥们用竹片做成的溜冰车,没有溜冰车的就搬一条长长的木板凳,在池塘的冰面上恣意的滑行。那时的我们穿着都很单薄,可我们忘记了凛冽的寒风,低温的刺骨,忘乎所以了,高叫着,打闹着,一双布鞋早已被雪浸淫着湿漉漉的了。
就因了那一次,我对雪就记忆犹深了。每当我忆起家乡的民谣:“脚冷雪,手冷霜,屁股冷,锁油光” ﹝锁油光,就是说地面的冰象油一样光滑 ﹞,心里就会涌现无穷的向往,涌发一种莫名的情思,可现在很难见到民谣里的场景了。一个连一个的暖冬,颠覆了流传于家乡千年的民谣,手上脚上的冻疮也离我们渐行渐远了,穿着单薄也不会冻得瑟瑟发抖了,江南的冬天成了一个符号,不过是留下了一个节气名称。很多时都想捧一把江南的雪,看她在手掌中慢慢融化,然后变成一滴滴水,在指缝中悄然滴落,让那种冰凉的感觉直达心底。可以后若干年就再也没有见过孩提时那么大的大雪了,孩提时的大雪变成了一种遗憾,一种奢望,也变成了一种思念。等那么大的一场雪,彷佛就是等一场千年的赴约。虽然08年南方遭受冰灾,但根本就没有下过一场大雪,是一次次零星的雪屑堆积起来的,只是持续时间有点长而已,根本就没有一点“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浪漫诗意。
我好希望有一场雪,有一场属于江南自己的雪,在这个冬天。就算不是沸沸扬扬的大雪,那就下一点零零碎碎的雪粒吧,至少也证明这个冬天已经来过。不然,整个冬天都将是死气沉沉的,不然,孩子们的童真,老农的企盼,都将化作一声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