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关于烫头发和染发优美句子 正文

关于烫头发和染发优美句子

时间:2025-05-14 22:00:19

我一向对烫发和染发嗤之以鼻。你说中国人一头乌黑柔顺的亮发有啥不好,干吗非得烫个“方便面”,染成“鸡毛掸”?赶洋潮,反而失去了中国人传统的“东方美”。我妈妈的头发一向保持东方本色,黑黑的,亮亮的,滑滑的,我特喜欢抚摸妈妈的长发。

可是,我最近发现妈妈的`头发也开始变颜色了,我纳闷儿:莫非妈妈也赶新潮,追时髦了?可她在穿着方面并没有什么变化啊!我把心中的不解告诉妈妈,妈妈只是淡淡地笑笑,没有回答。这事有点怪了。我留心起来,看看妈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早晨,我刷牙时,看见妈妈一直在镜子前梳理头发——原来她真的爱美啦。刷完牙我蹑手蹑脚地走过去,想当场揭穿妈妈的“秘密”。我轻轻走到妈妈身后,话到嘴边又停住了:只见妈妈挑出一绺头发,一层层分开,一根根雪白的头发在乌黑的头发中显得那么碍眼。妈妈小心地挑出一根,用力一拔,一根长长的白发掉了下来。然后妈妈又继续挑出第二根……看到这一幕,我怔住了,心里咯噔一下,鼻子有些酸涩。哦,我那“爱美”的妈妈呀,为了这个家,她已经不那么年轻了。岁月的年轮悄悄地夺去了她的青丝,夺去了她的青春和美丽,留下了无情的印痕。

看着妈妈扔在地上的几根白发,我仿佛看见了妈妈每个星期天送我去学钢琴的情景:风雨无阻,从不间断,为了等我,妈妈在门口一站就是1个多小时;我仿佛看见了妈妈每天蹬着三轮车,风雨中给顾客送货,来回奔波,经常累得腰酸背疼;我仿佛看见了妈妈早出晚归,回到家还要检查我的作业,有时悄悄地给我递上一杯热牛奶和一个温暖的笑容,又悄悄地离开;我仿佛看见我在楼梯上摔伤后,妈妈哭了,心痛得不知如何是好,好像摔破了至爱的珍宝;我仿佛看见了妈妈为了我总是毫不吝啬地掏出积蓄,自己却连瓶像样的防晒霜和漂亮的花裙子都舍不得买……

妈妈呀妈妈,我知道你染发的真正原因了,你是不想让我知道你的辛劳。你的白发都是为了我为了这个家呀,我爱你,亲爱的妈妈,无论你是白发还是黑发,你都是我心里最美的妈妈!

说起头发,我不由自主地想到我的母亲,她是位勤劳善良的客家女人,我从懂事开始,就从她的言传身教里,潜移默化地熏陶着浓浓的客家文化,这传承千年的传统文化里,其中就有注重头发文化的一项,伴随着我走过懵懂的少女时代,走向日渐成熟的整个成长过程,并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从小时候开始,我就留着黑黑亮亮的头发,由羊角辫到马尾辫,由麻花辫到盘发髻,一直是源着传统客家女子的朴素打扮。在客家文化中,女子的头发,有着深深的讲究与区别,让人一眼就能从头发看出女子的婚姻状况。以前的未婚女子只能扎马尾辫与麻花辫,而已经为人妻的女子,就统一的盘着发簪。在远去的时代里,结婚一词还没流行起来。客家人们,用了一个好听又恰当的词,来表示女子结婚的,就是“梳髻“。意思不言而喻了,绾青丝,共白首,就是梳起头发,盘起发髻当新娘的意思。在当时,客家女子的发式,像是贴上明显的标签的,人们可以从发式里,区分女子的婚姻状况了,更好地方便了男子求对象。以前的婚姻大多是秉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_,如看上了哪个姑娘,就请媒婆上门去说,女方同意了就商量着上门提亲的`日子,不同意的直接拒绝就行了。还有一点,就是在当时,已婚的客家女子,是很注意礼仪教养的,不能披头散发出来见客人的,这不仅仅是外观形象问题,而是对客人不礼貌的表现,正冠以礼,说得就是穿整齐的衣服,整理好头发见客,才是最礼貌的待客之道。

我出生在七十年代末,虽然是沐浴着新时代的春风成长的,可骨子里的思想还保持着,比较传统守旧,用现代人的话说,就是落后了。在新时代的今天社会,千娇百媚的发式,成就了女子的妩媚美丽。而现在的头发,不再以黑色为美了,五颜六色化学染料,可以让人随心所欲地改变自己头发的色泽与款式,可我依然是对黑头发情有独钟。这些年来,我的头发,从来没有烫染过。每次去美发店做常规养护时,店员总是一次又一次地拿书本上的模特发型,在我面前比划着,说这款那款更适合我的气质什么什么的,一遍又一遍地怂恿我烫发染发。我总是摇摇头,淡淡地一笑置之。我是真心不想折腾我的头发,姑且不说烫染发那些化学合成的染料安全与否,就是要在弄头发这花上半天的时间,足以叫我望而生畏了.我不是什么大人物,也许不需要惜时如金,但也真是不想把时间花在此等无谓的事情上。我一直认为,自然飘逸的黑亮头发,是最美的,隐隐约约地散发着,若有若无的淡淡发香,举手投足之间,尽显女子的妩媚韵味。

女子的头发,是第二张脸,一头漂亮的头发,与服饰一样,能巧妙地彰显了女子的妩媚与气质。三千青丝如瀑飞,一腔柔情尽欢颜。记得在古代,女子有剪下自己的头发,赠予心上人,以定终身的风俗,表示此情坚贞不移。记得有一首词, “十里红妆女儿梦”,说得就是头发的事儿,其中两句:待我长发及腰,少年娶我可好?每逢想起这两句词,心里就会生起柔软的疼,这是怎样的一种期待与深情呢?头发,作为人体的一部分,高高地长在整个人体的最高处,头顶,与主宰人的行为思想的脑部密切相连。常言道,心欢发如墨,心伤发如雪,可见头发,是与心与生命紧紧相连的,梁羽生杜撰的故事中的《白发魔女》,就是为情所伤,一夜之间,青丝成了白发,可见头发,也是与人的七情六欲分不开的。女子取头发,赠予心中的情郎,可见用情之深,寓意之重了。而古代的男子,也有赠心爱女子梳子的习惯。追根溯源,足以证明,古往今来,头发在人们心中所占的非凡地位了。我无法穿越到古代,也没法去深入研究在古装的电影电视中,女子珠簪摇曳的发式,是怎样梳起来的。但古代的名门闰秀,有三步不出闰房的风俗习惯,那么,她们的一双纤纤玉手,能在闺阁这小小天地里忙活的事情,也许就只有绣花女红与对镜梳妆,精心打扮自己了,她们能巧妙地运用发夹与发簪,梳出这样精致好看的发型,也就合情合理了。虽然现在也有了各种各样的新娘发式与晚礼会的发型,但都是借助仪器与定型剂固定的,比起古代女子错综复杂的发式,现代的发式,真的没什么技术含量可言了。

从头发观察,还可以判断人的健康与否,最直接的就是看发观色了,健康人的头发,是乌黑亮丽的,看上去很自然的美。当然了,这要排除了现代科技的染发了,染发,是人为的改变发色,不在这观察的范畴内。再深入点了,就是现在的医学界,已流行使用高科技验头发来判断身体状况了。验头发,可以验出身体上有什么毛病,缺少哪种维生素,还可以用来做亲子鉴定。头发,除了观感之外,还对身体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也非常喜欢我的头发,更是怀着无限的深情,善待我的头发。所以,我从来不去烫染,不去折腾本来很健康的它,尽量地保护着它,不让它受到无谓的伤害。我还喜欢精心地打扮它,为它买各种各样的发饰,学会盘不同款色的发髻,让它每天都焕发无限的精彩。有时候,我也会对镜子,抚弄我的长发,然后在心里琢磨着,它慢慢地由乌黑变成花白,再慢慢地由光亮变成暗哑。

花开花谢,潮起潮退,谁也逃不过岁月的刻刀,避不开时光的轮回。当有一天,我发现我的头发一根一根地渐渐变白时,我不会去作无谓的伤感,也不想去感叹流年似水,只想恬然地陪着我的头发,优雅地老去……

不上班的周末,我是下午才换衣服出门的。趁着今天风和日丽,就去打理打理散乱的头发吧!

过年时就想收拾头发,苦于人太多,天气也冷,就放弃了;开学前夕有足够的时间去打理头发,又因为气温下降穿厚衣服头发需要盘起来,再次推后。头发不是非收拾不可,但觉得自己辛苦一年需要犒劳犒劳,希望自己变个发型,换种心情。

歌子的店里照例无处落脚,我是站在门外等待一位顾客出来才挨上座位的。小小的一间门面,放置了六个转椅,外加几个小凳子、小推车。理发师始终站着工作,除了地方狭小外,还因为凳子全让顾客坐着,若论高峰时人口密度,和我们的教室有一拼。总之,不做头发的,自己都不好意思进来占地儿,也唯独来这里做头发,我不敢叫朋友陪同。

这次,我还是听从歌子建议,打算做和她一样的发型:不打卷儿,但有波浪,不需要特别护理。每次来这里,我都不假思索地由歌子帮我选择发型,因为连续几年的效果都令人满意,我自己也根本不懂。选好价位,开始软化,我拿着手机猜起了成语。今天顾客太多,不时有人进来剪头发,有赶时间不再等待的,也有站在门口等候的。我们几个烫头发的占据了为数不多的座位,有时还得调换位置便于操作。

卷卷儿是一项细致活,这个过程持续半个小时。假如由我亲自为自己卷,估计早扯下一大把头发了。然后等前边一位加热完毕,助理发型师把我头上的每个卷儿都插上电,我便开始满头带电地坐在那儿“加热”。开始觉得头皮有点热,正准备喊话时就适应了。这期间,我开始在手机上看《三体》,也切换过微信和新闻——全然忘记了此刻我的刺猬造型,只是不能移动。

“烫发时间到——”一个细细的声音传入耳朵,并没人来看我的头发呀?原来是理发店的器材也实现了现代化,可以随意预约时间,刚才就是来自加热器材的声音。店员看过后,又预约了时间,加热继续。我又开始在微信平台上猜成语,拿不准的还需要百度查找。旁边不断有人理发、染发,一度转不来身,歌子累得腰疼,让人腾个凳子坐下操作。我头上的器材又一次“喊话”时,我才得知烫个头发最少需要三次加热——既来之则安之,等吧!

取下满头的夹子,我的头发黑油油地打着卷儿,像挂着满头黑色的彩笛卷(可惜不能吃啊)。然后定型十几分钟,就可以洗头了,人多的地方,时间需要成倍增长。两个洗头床,还需要排队进行,也是在洗头时,我听到两位助理的谈话。其中一个对新来的那位说年前店里有多忙,忙得把中午饭推到晚上才吃,顾客多的连烫发也只好站在那儿,稍有不慎就会撞到别人身上……看来我没赶在年前过来,还真有先见之明啊!

我的发型没有卷儿,洗过后不能吹干,一个助理拿毛巾慢慢地擦拭水分。期间有两位女士头发做好,正在讨价还价;除了歌子和一位助理,剩余的工作人员全去吃饭了,店里终于只剩我一位顾客。修剪好刘海,歌子又耐心地帮我修了眉毛,然后从后面给我拍了一张照片,又告诉我日常如何打理头发。按照事先说好的价格,我没有再讨价还价。咱不是富人,但人家站着忙碌一天,我实在开不了口。我坐一下午就浑身酸疼,何况双手不停地站立着?服务行业的个体户,挣的都是辛苦钱。

回家路上灯火通明,我先给妈妈打了电话,再沿街搜寻我的晚餐。在文化街北口,还有三个小吃车在营业。看到那家夹馍的.前面排着队,想必味道不错吧?我也在后面等候下去。车主是个话唠,看我第一次来,开始推销起他的小吃,还夸口说保证下次还会来;我选了几个串串夹进去,一共四元钱。有顾客问他晚上几点下班,他说每天差不多到夜里两点,每个夹馍有近两元的利润,每天主要靠“走量”挣钱,收入不错,但辛苦自不必说。

回到家里,我一边吃着夹馍,一边发个朋友圈,亮一亮我的新造型。夹馍真的挺好吃,下次路过可以再买;班级群里,有的孩子又在读书了。我们的每日阅读只要求周一到周五,星期天没要求,也不做记录,孩子们能坚持,真心值得表扬。

最近流行“岁月静好”,我也非常渴望这样的生活。但所谓的“岁月静好”,都是用无数次的努力堆积起来的。就像我,忙碌不堪过一周,才真正体会到周末的“岁月静好”,而且还是在四十多岁。我觉得自己辛苦,其实身边还有比我更辛苦的劳苦大众,他们的“岁月静好”,也许就在前方明亮的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