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优美句子 正文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优美句子

时间:2025-05-08 00:55:26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细节描写在人物形象塑造人物个性体现上的作用。

2.体会人物语言中蕴涵的人物心理状态和思想活动。

3.了解中国古代话本、拟话本的特点。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掌握以典型细节刻画人物的方法。

2.训练学生从精从巧方面构思文章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学习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精神。

2.培养学生向善向真的'美好品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明代杰出的小说家冯梦龙,字犹龙,江苏吴县人。他广泛收集宋元到明代的话本和拟话本,进行整理加工、润饰、编辑成《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白话小说集,文学史上合称为“三言”。“三言”代表了自宋代到明代六百多年间白话小说创作的成就。

“三言”内容复杂,有些是宣扬封建伦理道德、宿命论思想的作品,但更多的作品是歌颂善者,同情弱者,鞭挞鄙者,表现人民的美好情操及追求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警世通言》,是“三言”中最优秀的作品,也是代表明代拟话本中成就最高的作品。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三、师生共同赏析

1.编写全文情节提纲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编写出小说的情节提纲

参考示例:

①杜十娘欲从良情投李公子(开端)

②杜十娘筹赎资痴恋李公子(发展)

③李公子为千金背弃杜十娘(再发展)

④杜十娘怒投江愤绝李公子(高潮结局)

2.研读表现主要人物性格的语句

师生共同研读表现主要人物性格的语句,看看哪些典型细节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征。

参考示例:

杜十娘:

杜十娘暗积百宝,为从良作物质准备:计激鸨母,脱离火坑;假托借银备车船——这些细节一步一步地显示了杜十娘虑事的周密和细致,突出表现了杜十娘的聪明机智。

李甲愈穷,杜十娘心头愈热;面对夜归的李甲,杜十娘“曲意抚慰、满斟热酒、抱持怀间、软言抚慰”——杜十娘随时随地精心呵护自己的爱情,表现了她的善良多情。

冷笑讥讽负心郎,梳妆别人世,三掷珠宝,抱匣沉江——这些细节表现了杜十娘美好理想破灭的悲愤绝望的心情,更表现了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坚贞刚强的性格。

李甲:

贪恋美貌,惧怕老爷,动辄疑惑,流泪不语——怯懦自私、动摇不定。

千金卖十娘,见珠宝则大悔——重财轻人、见利忘义。

孙富:千金夺佳人——阴险狡诈、卑鄙无耻。

注意:

在师生共同分析鉴赏的过程中,要使学生明晰:杜十娘与李甲、孙富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出了杜十娘的高尚人格,使杜十娘这一光彩夺目的形象高高矗立在读者心中。

同时,还要使学生在分析鉴赏的过程中注意体会作者在文中蕴涵的情感。

四、总结、扩展

明代的拟话本,一般都具有故事完整,叙写委婉,善于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性格,展开故事情节的特点,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小说描写技巧的进步。同学课外赏析“三言”中其它优秀的篇章,认真体会上述特点。

五、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几篇“三言”中的小说,并做简要的读书笔记。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讲的是身为妓女的杜十娘以为遇到了真命天子,没想到只是个薄情男子,一怒之下,将百宝箱扔到海底。今天就给大家具体讲一下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历史典故,希望读者喜欢。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历史典故 篇1

明朝万历年间,北京城南的“教坊司”名妓杜十娘一天在接待客人时,偶遇南京布政老爷的公子李甲,李甲爱其美貌红颜,杜十娘倾其举止文雅,二人情投意合。李甲不顾学业,日日沉浸在温柔乡里,渐渐耗尽了钱财。其父闻听后怒不可遏,断了他的供给,并劝说京城的亲戚都不要借钱给他。

十娘决心将终身托付给温存忠厚的李甲。老鸨儿同意只要李甲在十日内拿出三百两银子就可赎出十娘。但他在亲友中早已坏了名声,谁也不会拿出钱来帮他往娼馆里填。

李甲奔波数日,一筹莫展,杜十娘取出缝在被子里的碎银一百五十两,李甲的好友柳遇春被这位风尘女子的行为感动,设法凑足了那一百五十两银子。十天后果然把银两如数交到老鸨儿面前,老鸨儿本想反悔,杜十娘晓以利害,老鸨儿只得放人。

于是两个有情人在柳遇春住所喜结百年之好。杜十娘与李甲本要回到老家去,无奈李甲心存顾虑,携妓而归难以向父亲交代。杜十娘献计说:先到苏杭胜地游览一番,然后郎君回家,求亲友在尊父面前劝解和顺;待李父消气后,再来接她。李甲依命而行。

二人行到瓜州古渡之时,遇到了好色又阴险的富贾孙富。他夜饮归舟,听到杜十娘的歌声,心动不已。天亮以后,从窗口向内视其容貌,更觉心荡神摇。孙富假意与李甲相接近,饮酒畅谈,谈到杜十娘时,例甲告知其事情的原委,孙富叹道:尊父位高,怎容你娶妓为妻!到时候进退两难,岂不落得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下场?!他这么一说,李甲更觉步履维艰,孙富又拿出一副为朋友肯两肋插刀的架式说:下倒是愿以千金相赠,你拿着银钱回去,只说在京授馆,你父定会原谅你。一番话说的里甲动了心,他一直怕回家后不能交差,如今也只有如此了,于是当下立了契约,按了手印,把杜十娘专卖给孙富。

杜十娘闻知,如雷轰顶,回忆自己童年被卖,受尽屈辱,眼看已经逃出了火坑,就要过上幸福的生活,如今全告破灭。翌日,杜十娘扮上盛装,先让孙富把银两放到李甲船上。自己站在踏板上,打开百宝箱,里面装满金银翡翠各色珍奇玩物。杜十娘指着价值连城的金银珠宝,怒骂孙富拆散他们夫妻,痛斥李甲忘恩负义,利欲熏心,把一件件宝物抛向江中,最后纵身跃入滚滚波涛之中。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历史典故 篇2

杜十娘怒沉百宝论》出自《警世通言》,是明代拟话本中的佼佼者。杜十娘的故事不是发生于明代万历年间一牛真实的事件,宋幼清《九集》卷五的《负情侬传》,即记述此事。传末说“庚子(万历二十八年)秋闻其事于友人”。后八年才写成此传。《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当是据《负情依传》改写,改写人可能疑是冯梦龙本人,至少也经过他的加工。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塑造了杜十娘这个光辉的女性形象。她流落风尘,受尽凌辱,“久有从良之志”;可惜她所接触的,无非是些眠花宿柳的纹挎,不曾象羊瑶琴那样遇到一位知情重义的人。他见李甲也算“忠厚志诚”,便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爱情,幻想获得个人的幸福。经过千辛万苦,得以脱离苦海,与李公子相陇来到南方。不料渡江之时,遇到奸人孙富,李甲“惑于浮议”,出卖了她。

当十娘发现自己的美好愿望幻灭以后,她不愿惹以珠宝换回李甲虚伪的感情—正因为不愿把他们的关系建筑在金钱上,她才一直保守百宝箱的秘密,终于以死表示了对黑暗社会的抗议。回味一下杜十娘的悲剧,震撼我们心灵的是什么呢?无疑是那人格的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的家族>第八章中说,妓女玛丽“尽管她处在极端屈辱的境遇中,她仍然保持着人类的`高尚心灵”和“人性的优美”,是“一朵含有诗意的花”。杜十娘也是这样一个保持着高尚心灵和优美人性的不幸的女子,是一朵出污泥而不染的含有诗意的花。

十娘的悲剧是由孙富的破坏和李甲的负心薄伸所造成,而从根本上说则是她生活的社会环境所造成。社会把她逼进了火坑,社会舆论和道德观念又把她视为低贱的人,不允许她迸入正常的生活领域。李甲的负心薄悻,固然出自他卑怯、自私的品质,同时他的处境和身分也决定他在与杜十娘的交好中必然软弱、犹豫、被动,以至最后“中道见弃”。杜十娘和官僚世家子弟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迟早会要暴露出来的。如果李甲不能背叛自己的家世利益,即使在瓜州不遇到孙富,十娘的悲剧迟早也会发生。孙富的出现不过是促使这场悲剧过早地降临而已。

难能可贵的是小说作者把人的情义放在门第、身分和家世利益之上,表现了一种新的道德观念。如果按照传统的封建道德去衡量,孙富说的一套倒是“发乎情,止乎礼”,切实可行,李甲出卖十娘也算是浪子回头。而小说对不尊重、不珍视十娘感情的李甲,对从中进言以售其奸的孙富,都进行了遗责。对美好善良、重视情义的杜十娘,表示了由衷的同倩与赞颂。

本篇在人物描写上,采用白描手法,主要通过人物行动和简洁的细节描写便能入木三分地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大家记得,李甲出卖十娘以后,回到舱中,颜色匆匆,郁郁不乐,半夜醒来欲言不语者数次。十娘先十分温存,劝慰再三,而当李甲说出孙富的主意,十娘头脑中萦绕的美好幻想突然破灭时,小说是这样描写的:“十娘放开两手,冷笑一声道·…”一声“冷笑”把十娘的剧烈痛苦、失望和刚强性格充分表现出来了。第二天早晨四更天她便起来梳洗。她对人生已毫无希望,已经下决心告别这残酷的社会,可是还要精心打扮,用意修饰,“花铂锈袄,极其华艳,香风拂拂,光采照人”。作者捕捉住生活中这些反常现象,十分传神地写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本篇的情节结构象一般“小说”话本和拟话本一样,有头有尾地叙述故事纵的发展过程,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重要手法,那就是“留扣子”。小说题目是《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但对百宝箱这个重要物件迟迟不作交代。它开始出现时,是“从人絮一描金文具至前,封锁甚固,正不知什么东西在里面。十娘也不开看,也不推辞,但殷勒作谢而已”。隐隐有所暗示,未引起读者注意。途中曾开箱取出五十金,公子“也不敢窥觑箱中虚实”,“十娘仍将箱子下锁,亦不言箱中更有何物”。

作者也不进一步交代,似隐似现,藏头露尾。这都是“留扣子”。这个重要物件,直到十娘被出卖,她当众表白心迹,才将“百宝”的秘密一层一层地抖露出来。十娘先将描金文具“安放船头之上”,“取钥开锁,内皆抽替小箱”。她叫公子抽第一层来着,“只见……,约值数百金”,逮投之江中。再抽一箱,约遭数千金,也尽投之江中。最后又抽一箱,“诸般异宝,目所未睹,莫能定其价之多少”……。此时李甲才明白箱中秘密,读者也才恍然大悟。十娘“一片真心”的形象得到升华,抱匣沉江则成为异常悲壮的场面。如果不是采用留扣子的手法,把力量积蓄到最后,是不会产生这样强烈的戏剧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