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风光作文 篇1
课前交流:
前作文:未成曲调先有情
话题交流,真情融汇:吹面不寒杨柳风
1、背有关田园风光的古诗词:我们积累了三首描绘田园风光的古诗词,(出示)
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指名读。
(评议:你的精彩朗读让老师也仿佛回到了那五彩斑斓的童年世界。我的眼前也浮现出那绿树成荫、瓜果飘香的乡下农家美景。\你把意境优美的古诗读成了一幅赏心悦目的画,这让我想到了一个词:诗情画意!)
2、同学们,这自然和谐的田园风光深深吸引着我们,这趣味盎然的乡村生活也让我们产生无尽的向往。今天,就让我们用手中的笔来写一写田园风光、赞一赞乡村生活! (板书:写田园、赞乡村) 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课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走进乡村田园,巧妙地切入本课的话题,使学生在亲切的交流中,初步体验乡村田园的美丽。为下面的习作指导做好了铺垫。
中作文:奇思妙想我能行
(一)奇思妙想,开启心路:一语天然万古新
1、同学们,现在让我们放松心情,睁大眼睛,竖起耳朵,敞开心灵,一起随着优美的旋律,到乡间的小路上走一走,看一看吧!播放《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展示图片。
这可真是“田园风光美如画,乡村生活乐趣多”啊。当我们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时,哪些画面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指名说,随机归纳,板书:景 人 事 (想)
设计意图: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音乐和图片的展示,,引导学生在原有的语言素材的基础上积累和丰富语言,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田园风光的美丽,积淀文学素养,引发情趣思维。
2、其实,这些就是我们今天习作的内容,(出示课文插图)指名读。
思考:有这么多可写的内容,那你准备具体写哪一方面呢?这处景,这件事是不是能很好地体现田园乡村的特点呢?赶紧开动脑筋想一想,也可以和你的学习伙伴交流交流。
3、集体交流想写的内容,你为什么选取这个方面来写呢?(指名说,板书:思维导图)
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乡村事物的典型特点(随机出示词条:合理选材,凸显特点)
(二)佳作引路,章法导写:要把金针度与人
1、本次习作还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呢?(再出示课文插图)指名读。学会运用积累的优美词句是本单元的习作重点。那就让我们赶紧盘点一下学过的优美词句,再次走进优美的乡村吧。
(拿出资料)谁愿意来读一读,品一品。指名交流,师批注。(投影演示)
(边描述边出示图片)同学们,在第六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一起来到了朴素、恬静的乡下人家,欣赏那自然和谐的田园风光;拜访了如诗如画的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荷兰,感受那份宁静悠闲与富足安逸;我们还一齐漫步在乡间田野,聆听那欢快、柔美的麦哨在风中传扬……
(词条出示:积累词句,学会运用)
①抓住事物的特点来描述。如:静态,动态,形状、颜色等等。
②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生写批注,体会优美词句的作用。指名说。
5、小练笔:老师觉得这一句写得还不是很具体,你们能试着根据这两点把它写具体吗?生动笔写,师巡视。交流,评议。
6、小结:只要我们抓住事物的特点来描述,并且采用一些生动的写法,就能写出优美生动的句子,而这些优美词句就能为我们的文章添光加彩。所以,我们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就是(出示)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佳作展示和评议,使学生开阔习作的视野,使学生在阅读佳作中最直观地了解田园风光,学会描述方法,可以消除学生惧怕作文的心理,激活的创新思维。通过有层次的指导,引导学生明确写作的内容和方法,使学生在动笔之前,就了然于胸,胸有成竹。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活化自己的写作知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减少了对学生的束缚。
(三)快速行文,一气呵成:轻舟已过万重山
1、看课件小结123点。同学们,赶快拿起笔,写一写我们心中的田园风光或乡村生活吧!
2、学生习作,老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后作文:快乐体验更新颖
(一)自我欣赏,集体交流,:大珠小珠落玉盘
1、师巡视过程中,划出精彩片段,边写边评,指名读片段。生听,评议,修改
2、选择有代表性的习作(写人、写事、写景各一篇),对照要求,集体交流评价。
(二)小组会诊,创新行文:二月春风似剪刀
1、小组内对照要求,互相交流,互相批改。
2、小组评选一篇优秀的习作参加班级交流。
3、根据别人的优点,学习别人的长处,借鉴别人的优美描述,修改自己的习作,二次创新行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自己评价习作,学会借鉴别人的好方法,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通过二次习作,定格成文,提高习作的质量。
(三)变格创新,自由表达:映日荷花别样红
1、根据自己的习作,画一幅关于农村田园风光的画。
2、将自己的习作改编成一首诗,或重新创作一首诗。
3、挑选优秀习作,投稿。
田园风光作文 篇2
田园风光奉节县青少年宫写作四(5)班李xx今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我们全家去乡下探望奶奶。汽车渐渐远离城市的喧嚣,公路两旁的农田和电线杆飞驰而过,远处的山泛着新绿,依稀可见色彩斑斓的野花掩映在绿树丛中,车窗外的鸟叫虫鸣伴随汽车发动机的轰鸣萦绕耳畔,迎面而来的空气越发新鲜,让人神清气爽。很快,我们便到达了目的地,我飞奔下汽车,沐浴在和煦的阳光里,感受着大自然的气息。我们面前是一片金灿灿的油菜花,与湛蓝的天空相映成趣,明快的色彩让人产生错觉,仿佛置身于画中。微风拂过,缕缕清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脾;成群的蜂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充满了诗情画意。远处的群山层层叠叠,像波涛起伏的海浪,一直蔓延到天边。绿树红花点缀着群山,显得格外秀丽。山路在树丛中隐约可见,就像缠绕的丝带,弯弯曲曲,延伸向山间的村落。农舍散落在山坡间,洁白的墙壁和红色的琉璃屋顶在绿树的存托下十分显眼,屋顶袅袅的炊烟随风摇摆,为整个村庄增添了几分静谧。时时传来几声的鸡鸣和犬吠总能拉回人们的思绪,让人不再怀疑自己置身于画卷之中。从小生活在城市,习惯了城市的喧闹和嘈杂,但是在这里我却找到了一份难得的宁静与祥和。我们都沉醉于那清新的空气、明净的天空和独特的景致,直到奶奶催促我们的电话响起,我们才依依不舍向村子里走去。指导教师:梁定书 正版网站w
田园风光作文 篇3
爸爸常给我讲他的童年生活,特别是他那如诗如画般的田园生活,让我这个在城里长大的孩子羡慕不已。
清晨,沉睡了一晚的山村被此起彼伏的公鸡打鸣声唤醒。勤劳的农民伯伯扛着锄头、背着背篓来到田间地头,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懂事的孩子们赶着自家的羊群和大黄牛来到山坡上放牧,嘴里含着一片树叶,一路上吹着悦耳的小曲儿。那欢快的曲调,余音缭绕,长久地回荡在整个乡村。
牧童累了,就躺在草地上歇息,仰望天空的'“云画”表演,只见空中的云朵一会儿变成一头凶猛的狮子,一会儿变成一只温顺的羊羔,一会儿变成一只忠厚的家犬……让牧童兴奋得手舞足蹈。山坡上吃得正欢的羊群和大黄牛被欢呼声惊扰,也不时发出“咩,咩”和“哞,哞”的声音来助兴。
吃过午饭,孩子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来到小溪捉鱼虾。雨过天晴的小溪,河水清彻见底,悠闲的鱼虾欢快地在水中游玩。这时,孩子们开始了“捕鱼大战”。他们挽起衣袖,卷起裤脚,光着脚丫,猫着身子,在小溪中巡逻着。一会儿用手捧,一会儿用手捉,鱼虾们东躲西藏,但怎么也逃不脱顽童们的手掌心,“我有五条鱼了”,“我有八只虾”,“我还捉到了四只螃蟹”……大家忙得不亦乐乎。
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回家了。孩子们围坐在地上,抱着自己装满鱼的瓶瓶罐罐,讨论着捕鱼心得,久久不愿回家。一缕缕炊烟冉冉升起,一股股腊肉香味从农家小园悠然飘出,弥漫着整个村庄,馋嘴的孩子们在醇厚的腊肉香味的诱惑下才奔回家。
晚饭后,大人们围坐在小院的大树下,谈天说地,小孩们玩爬树、斗鸡、跳房子、打陀螺等游戏。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归巢的鸟儿,渐渐安静下来的山村,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乡村,是那么的清新、闲静、祥和。它是一首诗,是一幅画,是一种平凡而又让人陶醉的田园风光。
田园风光作文 篇4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我怀着好奇的心情,来观赏阳朔的美景。到了阳朔,我看到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山峰,地上那鲜艳的花儿绽放着美丽的笑脸。
此时正是夏天,水变得那么蓝,比天还要更上一筹。从远处看,水和天连成一体,仿佛和天连成一块似的。
清晨,湖面上飘起一层薄薄的雾。好像是仙女下凡来观赏阳朔山水。浓浓的江水变成银白色,远处的山似有似无。
中午,这里洒满了阳光。山、水也清楚了。游人们在水上游玩,嬉戏,好一副快乐的景象!最美丽的是山包围着水,水倒映着山的美丽景色。阳朔的水清澈见底,可以看见水底的沙石,还可以看见小鱼在水底自由的游来游去。今天天气晴朗,连一个风丝也没有。所以,湖面像面镜子,倒影着蓝天、白云和郁郁苍苍的青山。放眼四望,简直分不出哪里是山、哪里是水。我想,东海龙王的宫殿也不过如此吧!也许是这里是龙王的某位太子居住过的地方!
再看看那些兴致勃勃的游人,他们乘着竹筏,划着小船,尽情的在这神圣的山水中游赏。有人唱起水乡的调子,那高昂的声音在山水之间回荡。我一时竟忘记了自己身在何处。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处寻呢!
乡下人家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教学重点:
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课前准备
利用多媒体资源导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生活在农村,农家小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像呢?
板书:乡下人家
二、自学生字、新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自学指导”: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2、练习将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找找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用铅笔作上记号。
(或者这样设计问题:“课文围绕这哪一小节展开描写?”)
三、汇报交流,了解自学情况。
1、指明认读生字、生词。注意“饰”不要读成“s ”,“巢”不要读成“c o”,“冠”字在本文的“鸡冠花”一词中读“ɡuān”。
2、指名部分同学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尽量读通顺。
3、交流默读所得,找出全文的中心段落(最后一节)。
四、全班齐读最后一节。
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
学生讨论后师小结:“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真是这样吗?同学们,我们赶快来读一读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的美吧。
五、自由读课文。
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之美的语句做上记号,在旁边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然后美美地读一读,在脑海中勾画那美丽的画面。
六、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独特、迷人画面:
瓜藤攀檐图
鲜花轮绽图
雨后春笋图
鸡鸭覓食图
院落晚餐图
月夜睡梦图
自然、和谐、独特、迷人。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热爱之情。
七、指导书写生字。
1、生齐读生字,说说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
2、师重点范写“冠”“率”“搬”三个比较难写的字。注意字的结构,摆放要匀称。
3、学生练写:抄写生字、生词。
八、板书设计:(略)
九、课后反思:
通过自主学习,专家指导学习,教师适时点拨,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学生能从多方面获取信息,既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的内涵,又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拓展。
乡下人家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装饰、率领、觅食、和谐、倘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走进乡下人家,想象乡下人家的生活画面。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读文字想画面,感受田园风光的独特美好,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1.多媒体播放音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学生随着音乐节奏拍掌。
2.大家都听过这首歌吧,今天我们就踏上乡间小路,哼着乡间小曲,嗅着乡间花香,开始我们的乡间之旅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扫清字词障碍。(可借助工具书,与同桌、教师讨论交流来完成)
2.把课文读通顺,找出概括乡下人家生活的一个自然段。
3.说说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一个词说说你的感受。
4.默读课文,看看其他几个自然段,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之处?用最简洁的语言给每个自然段加个小标题。
(1)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小组间再互相讨论。
(2)让学生自由举手回答。
(3)教师选择最合适的小标题板书:
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冒春笋竹林鸡觅食河中鸭嬉戏
门前吃晚饭瓜架秋虫鸣月下人入梦
三、小结
课后,请大家继续读课文,下节课老师将带着大家继续去欣赏那乡下人家美丽的图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想象画面,品读感悟
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美丽的乡村画面,再次感受乡村的独特、迷人之处。
2.小组合作学习,每个人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画面,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然后谈谈自己读后的所感所悟,组内同学纠正、补充。
3.分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悟作者热爱乡村生活的思想感情,学习对比、拟人的表达方法。
二、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1.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
2.采用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乡下人家美丽的生活环境。
(1)课件出示句子,品读色彩之美:
课件出示三: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绿绿的叶。
①引导学生抓住“青的、红的、绿绿的”等词语,展开想象,感受瓜果色彩的明丽。
②指导朗读,学生之间互相评读,读出这一份色彩之美。
③师:你的朗读仿佛把我们带到了瓜架下,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别有风趣的装饰,看到了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课件出示句子,感受对比之妙:
课件出示一: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可爱多了。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通过城市和乡下的对比,写出了乡下人家独特的房前装饰,衬托出农家小屋的别致亲切、质朴自然。
师:这就是对比的妙处,今后在写作中学会运用对比手法,你的文章也会更生动。
(3)课件出示句子,感受拟人之美:
课件出示二: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从土里探出头来。
小结:“探”字用拟人化的手法让人感受到嫩笋的长势迅速,如同一个淘气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充分展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三、回顾全文,总体感知
1.多媒体播放朗诵课文。
2.让学生一边聆听,一边思考问题:
(1)课文是按怎样的空间和时间顺序描写的?
(2)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学板书]
2乡下人家
乡下人家空间(1~4)屋前:种瓜、养花
屋后:种竹、养鸡、养鸭别致生动
时间(5~6)夏天:傍晚门前吃晚饭
秋天:夜晚听歌入梦乡自然和谐
总结:(7)总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房前屋后漾祥和瓜田篱下溢浓情
[教学反思]
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进行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的美好品质。我在教学中,始终围绕一条主线“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来进行教学。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出能体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风景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在头脑中想一想作者描绘的画面,然后交流品味。这样就使整个教学结构清晰、合理,教学过程流畅。
《乡下人家》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掌握多音字“冠”“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4、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了解乡间那充满温馨和诗意的田园生活么?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走进“乡下人家”,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二、自由阅读,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同桌互读课文,并交流生字新词的读音,教师重点指导“巢”字的音和形。
3、指名分段读文,教师指导朗读重点句子,想一想,乡村生活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4、组内互读课文,交流个人感受。
5、仔细观察插图,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课文描写最美的一处乡村风景,并联系课文想想自己的理由,可以在书的空白处写出来。
三、教师小结,再现全文
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你想象乡村生活的画面,再读一读全文吧!
四、写写生字,记记生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乡村生活是多么淳朴自然,又富有情趣,能否将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大家听,让我们一同来感受美、品位美。
二、品味语言
1、组内品读,交流感受。
2、全班交流,知道朗读。
A: 几场春雨过后,到哪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拟人化的手法使人感觉生动、自然)
B: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对比的手法使人感觉别致生动、亲切可爱)?
C: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体现了宁静、和谐的农家生活画面)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乡村淳朴、宁静的生活以及作者朴素自然的表达方法。
3:体味语言感情朗读。将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试着有感情的朗读。
4:体会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进一步深化主题。
A: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怎样理解这句话?
B:同桌交流
C :全班交流
三、积累语言
1、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边读边想画面。
2、仔细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并把它们背诵下来。
3、认真抄写或默写你喜欢的部分。
四、阅读链接
1、自由朗读《在天晴了的时候》。
2、想想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说说你的感受。
3、全班交流。
4、有感情的朗读,并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五、布置综合性学习任务
板书:
瓜藤攀檐图
鲜花轮绽图
鸡鸭觅食图
院落晚餐图
总:独特迷人
月夜睡梦图
《乡下人家》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教学重点:
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课前准备
利用多媒体资源导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生活在农村,农家小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像呢?
板书:乡下人家
二、自学生字、新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自学指导”: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2.练习将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找找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用铅笔作上记号。
(或者这样设计问题:“课文围绕这哪一小节展开描写?”)
三、汇报交流,了解自学情况。
1.指明认读生字、生词。注意“饰”不要读成“s ”,“巢”不要读成“c o”,“冠”字在本文的“鸡冠花”一词中读“ɡuān”。
2.指名部分同学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尽量读通顺。
3.交流默读所得,找出全文的中心段落(最后一节)。
四、全班齐读最后一节。
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
学生讨论后师小结:“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真是这样吗?同学们,我们赶快来读一读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的美吧。
五、自由读课文。
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之美的语句做上记号,在旁边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然后美美地读一读,在脑海中勾画那美丽的画面。
六、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独特、迷人画面:
瓜藤攀檐图
鲜花轮绽图
雨后春笋图
鸡鸭覓食图
院落晚餐图
月夜睡梦图
自然、和谐、独特、迷人。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热爱之情。
七、指导书写生字。
1.生齐读生字,说说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
2.师重点范写“冠”“率”“搬”三个比较难写的字。注意字的结构,摆放要匀称。
3.学生练写:抄写生字、生词。
八、板书设计:(略)
九、课后反思:
通过自主学习,专家指导学习,教师适时点拨,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学生能从多方面获取信息,既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的内涵,又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拓展。
《乡下人家》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感受乡下人家自然、和谐、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美,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乡下人家自然、和谐、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美,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2、背诵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1、学生带感情读一自然段。
2、填空:
虽然,但是
二、研读品味,感受乡下生活的美
1、作者笔下的乡村生活很美,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亲切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美,品味美。
2、合作学习,感受美:
同学一起学习,细细品读课文:课文描写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最美?试着说说自己的理由,并找出相关的段落,美美的读一读。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抓住相关句段,引导学生感悟乡下人家富有情趣的生活环境和淳朴的生活,体会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同时体会作者拟人的写作手法,感受生动的语言美。
4、知道学生感情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和语言的美。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明确课文主旨:
⑴ 齐读这一自然段。
⑵ 讨论探究:“独特”、“迷人”是什么意思?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它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读背说写,积累语言
1、这么生动的语言,这样优美的画卷,你能把课文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吗?
2、把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
四、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房前花屋后竹《春》
鸡───—大踏步走自然和谐
别有风趣鸭───—见人不惊奇趣迷人
吃晚饭───—搬到门前(夏)
纺织娘───—催人入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