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凤眼菩提林清玄优美句子 正文

凤眼菩提林清玄优美句子

时间:2025-05-07 11:25:30

他,广陵,一个叫我丫头的人。

人常说:一声丫头,几世怜爱。广陵居士,是我的兄长。我们的缘分始于空间交流。我的网友,如果不是主动和我聊天,我极少打扰人家。我更喜欢文字在空间流淌的感觉,所以和广陵开始也是不言不语的。我喜欢他文字的风格,有一种说不清的骨感。像是一位智者站在巅峰,看红尘滚滚,看世事兴衰,静守花开花落,静数细水流年。我崇拜他,有时会梦一般想他就在眼前,围炉夜话,给我讲他在各地的见闻,听他领悟地点滴……在他的空间里 ,我留下了自己的只言片语,他会很快给我回复,这让我很知足,倘若一直如此,我亦会乐此不疲。

我是幸运的,我常这样想,所以幸运会降临在我的面前。一日,我下班回家,在网上闲逛,广陵竟然和我说话了。当时我特别兴奋。人常会因为崇拜而害怕,我是怕广陵的。他问我的东东啊,我都小心的对答,生怕出一点点错,从此他就不见了。那天,他分享很多歌曲给我,恰好那些我又都喜欢。在一曲曲曼妙的音乐里,我们谈了一些书吧。我喜欢读书,尤其是上学的时候,但结婚以后就少了,也不像以前那般有深刻的记忆。但我们谈的《飘》和《百年孤独》还有些记忆。他对里面人物形象的剖析,对整个小说精髓的理解,是我以前在其他网友那里 不曾听闻的。我很紧张,对于这样一个人,我该如何对答?我很乖的听着广陵在屏的那端解说。广陵的世界是如此不同,不虚伪造作,清澈得犹如青海湖,深邃幽静,让你不由想要靠近些,再近些……

他当时正在读《基督山伯爵》,我在他空间看到有人向他要书了 ,所以嘛,我也要了。广陵很爽快,读完送我,但需要时间。我多贪心,先要别的吧。嘿嘿嘿……很快,我收到了广陵的书。包裹很丰富:一张他在长城上的威武照片,一本林清玄的散文《凤眼菩提》,一本关于成都游记的书《行走在宽窄之间》,一本微缩的苏词,还有一个神圣的转经筒和一本精装玄奘的碟子。这是我在网络里收到的第一笔邮寄的精神财富。第一时间,我致电广陵,告知我收到,感谢他的赠与。广陵是豪气的,他说,反正他看完了,放在那也是浪费,不如转赠他人更有意义。云儿我是做不到滴,我称他此行为是‘境界’。

和广陵,聊天的次数真是屈指可数,因为他要读书,行走,与文字约会,所以每次他有空和我聊天,我都倍感殊荣,倍感珍惜。酒肉朋友,不如言语知己;言语知己,不如文字神交;文字神交,不如弦乐知音。广陵,是这些的综合,他给予我的是灵魂的指引。

“ 有一种友爱,可以摈弃一切疑问,像叶片捧起花瓣,善良没有间隙。我的句子从此不再有趾高气扬的字,空间里也容不一丝乌云,吹过我们的清风被弄成蝴蝶, 照过我们的月光被弯成河流,很多憋不住的祝愿蕊挨着蕊挤进花朵,把所有的比喻一网打尽。” 这是广陵给我的留言,这种句子,在网友的留言中很少见,我最讨厌套话的留言,有的人竟然上网搜索,然后留言,对那些我是不屑的。我喜欢真诚,哪怕一个句子,一个表情,也比那些套话强上千百倍。以后的日子,和广陵的交流要多一些,可惜他是个‘绝人’,空间交流的.文字也许一眨眼就不见了。你跟不住他,他会把很多东西“藏”起来,现在我想找都找不到。谁让我哥就这脾气呢。他说他怕老腾啊,放在网上不安心,他都动手手抄下来,怕丢了。这样的事儿我也干过,但不久就累了,索性随他去了。手抄特别辛苦,像广陵所说的,他这两年把钱全捐给铁路了,不停地在行走,不停的书写。文字,是他不离不弃的情人,那一摞摞

我钦羡他可以放下许多世俗牵挂,自由的行走在天地之间。他说:只要你肯付出代价,你也能。世间人,又有几人如他一样洒脱,率性而为,一个背包,一根拐杖,用自己的双脚丈量人生,寄情山水,大爱无疆。他用强大的灵魂支撑他不算富裕的身体与财富,在不停的行走中,回归自己的本性。说他身体不富裕,因为他是一个病人,从小得了癫痫。这样四处行走,是很危险的,不知道哪一刻,就离开这个世界了。上帝也敬畏顽强的生命吧,这几年他的身体渐渐好起来,犯病的次数有所减少。说他的财富也不富裕,因为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事业单位的员工,也是靠微薄的工资过日子,但他依然这样透过行走,见真见性地找寻真实地自己。

今年,他爱上了书法,作为一个执着地生命个体,可想而知,他会因爱而痴。每天四五个小时的练习,让他的手和胳膊严重受损,伤害最大的是他的腰,他偶尔会说:“哎呀,我的腰啊。”但你劝他不要这样拼命,他却只是嘿嘿一笑。他的字突飞猛进,几个月,已经俊逸洒脱的出现在我面前。执着的人就会给人傻傻地感觉,前段时间,有两个月吧,他音信皆无,QQ、微信都不见人。我开始并没在意,以为又像以前一样,他消失一段时间就回来了。二十几天过去了,还没信儿。我紧张了,不会是他出事了吧?我拨打了他的电话,“对不起,您拨打的电话号码是空号”,怎么会是空号?我真的担心起来。一次次去他的空间看有没有他的动向,也去他好友的空间,看有没有他来过的痕迹。都没有。我拿出他给我邮书的盒子,那上面有他的地址,真有想去他的城市看看的冲动。冷静下来的我,并未成行,我想再等等。前几天,我收到一个彩信,竟然是他写的字,足有两米长吧。我高兴之余还是很生气,回短信给他:还活着,真好。问他为什么换电话号也不通知我,他说,他想用这两个月突破一下,没日没夜地练字,就可以给我写《寒食帖》了。

广陵是个风趣的人,我在他嘴里名字好多呀,云儿、小云、丫头,还有小文盲(偷笑)。叫丫头是最多的,我很接受这种呼唤 ,一句丫头,包含世间多少怜爱,有亲人的疼惜,有兄长的亲切。“丫头,早上好”“丫头,你吃饭了吗”“丫头,你感冒好了吗”“丫头,你想延缓衰老,减少皱纹,推迟更年期吗?服用藏药红景天吧。不仅便宜,还疗效显著,真滴。昨天我去同仁堂买了二十元的,正在泡茶喝,你也买点吧。”“春天的原野里,你一个人正走着,对面走来一只可爱的小熊,眼睛鼓鼓的,它这么对你说道:你好丫头,和我一起打滚玩好吗?接着,你就和小熊抱在一起,顺着长满三叶草的山坡,骨碌骨碌滚下去,玩了一大天……”

一直想对他说:“从不曾郑重感谢你,让我看到一个不同的人生,你的那本碟子,我细细地看过。是信仰吧!唯有信仰,让玄奘的生命散发出迷人的光辉。信仰、理想这些似乎已经离开我的东西,在那一瞬间回归。也许,我已不能为自己曾经的理想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但我知道了,那些年少时相信的东西,依然在世间存在。我可以快乐地接受今天的自己,这是你的功劳。哥,谢谢!哥,喜欢你用语音慢条斯理的说话,而我依然用手敲击键盘回答。如果想念有声音,那一定是我。我会在你忙碌的日子里,用心想念声音所传达的味道,等你有那么一刻感觉到我在等你指引,走完以后的人生。”

导语:林清玄,1953年出生 ,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侠安、晴轩、远亭等。台湾高雄人,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散文《查塔卡的杜鹃》。文章《和时间赛跑》选入人教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本。

原文节选:

我有一串凤眼菩提子串成的念珠。

凤眼菩提有着古朴精致的褐色,每一粒上面都有一颗美丽优雅的眼睛。我很喜欢这一串凤眼菩提念珠,每一回数它的时候,心念就飞升到空明纯粹的世界,仿佛走在精致优雅的路上,一路上有花皆香,有树皆绿,风里流着音乐,云都散得干净。

这美丽的凤眼菩提子,除了念的清净还象征着什么呢?

我想,它是在启示我们应该具有独特的非凡之眼、美丽之眼、智慧之眼、悲悯之眼、宽容之眼来注视无常的人间,才能使我们活得自在光明,不怀丝毫憾恨。

在这几年,我的心里一直有着一串凤眼,借着这凤眼我才能有一种平淡安闲的心情来纵观人间的烦恼,让每一个烦恼都化成智慧的清气,并且带来更深的深思与觉悟。

去年,我的《紫色菩提》出版,带来读者极热烈的`回响,这些回响所代表的并不是我在写文章的成就,而是我依着佛菩萨无上的知慧,来做一次人间的新诠释罢了。有许多读者因为《紫色菩提》而进入了般若智慧的阶梯,他们着急地问我:“是不是有关菩提系列的新著作呢?”

这个问题是个很好的缘起,使我有信心做进一步的探寻,希望经由我摸索的脚步,一页一页写下菩提系列,也就是觉悟的系列、智慧的系列。《凤眼菩提》是这个系列的第二部结集,从现在的位置来回顾《紫色菩提》,我自觉又向前跨出了一大步。从前,我觉得只有依佛所说,人间的一切才有意义;现在我知道了,即使在最卑微最劣陋的事物,我们也能找到意义,并在其中得到启发。 我们是生活在薄地上的凡夫,几乎只有极少数人在脆弱的娑婆,还能维持心境的清净;也只有极少数的人是醉生梦死、不知死活,活在迷执而不可救拔的深渊。绝大多数的人,是活在梦与醒的边缘、活在光明与黑暗的边界、活在迷与悟的一线之间、活在菩萨与凡夫的升沉之际。

为什么我们不会完全的清醒呢?又为什么我们不会彻底的沉沦呢?那是因为从无始动劫的轮回以来,每一个众生都曾有过菩萨的愿行,这愿行由于我们一再的迷转,处在若有若无的景况,这若无若有、渴望光明纯净的愿望,使我们常常在为恶的时候,感到可耻,不愿自己再堕落下去;也使我们在行善的时候,觉得不足,希望做得多一点。

也由于这若有若无的光明愿望,使我们走向上的道路的时候,时常感到自己罪业深重,知觉到业的累积实在不可测量。但我们也不必过度的悲哀,因为我们累劫所种的善根也一样是深不可测的。我们学习佛菩萨的愿行,除了忏悔过去的恶业与无明,也是在开发过去的善根与明慧,寻找我们忘失了的本愿。

我努力地,也是希望能找到我所发过的愿,恢复本来清净的自我。而我把自己寻找的过程与思想写下来,是祈望着在梦与醒边缘的众生,能多一点点醒转,少一点点迷梦。我是众生里的一分,我既然能从迷梦里逐渐醒来,使我深深相信法界里的每一众生也能如我一样,走向一条更清明的道路。

在阅读、深思、修习佛的经典这几年,在持戒、禅定、智慧的体验这几年,我感觉自己比从前站在更高的接点,常能往后回顾,看我们是如何投生到这爱恨交缠的世界。也转过头来向前看,希望依着我们前世的本愿,跟随佛菩萨的足迹,走向一条美丽光明、无量无上的道路……

《凤眼菩提》是林清玄的散文作品。林清玄,1953年出生 ,台湾高雄人,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也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

林清玄散文欣赏——《凤眼菩提》

我一直很喜欢林清玄的风格。今日找到他的散文《凤眼菩提》,与各位博友共分享。

我有一串凤眼菩提子串成的念珠。

凤眼菩提有着古朴精致的褐色,每一粒上面都有一颗美丽优雅的眼睛。我很喜欢这一串凤眼菩提念珠,每一回数它的时候,心念就飞升到空明纯粹的世界,仿佛走在精致优雅的路上,一路上有花皆香,有树皆绿,风里流着音乐,云都散得干净。

这美丽的凤眼菩提子,除了念的清净还象征着什么呢?

我想,它是在启示我们应该具有独特的非凡之眼、美丽之眼、智慧之眼、悲悯之眼、宽容之眼来注视无常的人间,才能使我们活得自在光明,不怀丝毫憾恨。

在这几年,我的心里一直有着一串凤眼,借着这凤眼我才能有一种平淡安闲的心情来纵观人间的烦恼,让每一个烦恼都化成智慧的清气,并且带来更深的深思与觉悟。

去年,我的《紫色菩提》出版,带来读者极热烈的回响,这些回响所代表的并不是我在写文章的成就,而是我依着佛菩萨无上的知慧,来做一次人间的新诠释罢了。有许多读者因为《紫色菩提》而进入了般若智慧的阶梯,他们着急地问我:“是不是有关菩提系列的新著作呢?”

这个问题是个很好的缘起,使我有信心做进一步的探寻,希望经由我摸索的脚步,一页一页写下菩提系列,也就是觉悟的系列、智慧的系列。《凤眼菩提》是这个系列的第二部结集,从现在的位置来回顾《紫色菩提》,我自觉又向前跨出了一大步。从前,我觉得只有依佛所说,人间的一切才有意义;现在我知道了,即使在最卑微最劣陋的事物,我们也能找到意义,并在其中得到启发。 我们是生活在薄地上的凡夫,几乎只有极少数人在脆弱的娑婆,还能维持心境的清净;也只有极少数的人是醉生梦死、不知死活,活在迷执而不可救拔的深渊。绝大多数的人,是活在梦与醒的边缘、活在光明与黑暗的边界、活在迷与悟的一线之间、活在菩萨与凡夫的升沉之际。

为什么我们不会完全的清醒呢?又为什么我们不会彻底的沉沦呢?那是因为从无始动劫的轮回以来,每一个众生都曾有过菩萨的愿行,这愿行由于我们一再的迷转,处在若有若无的景况,这若无若有、渴望光明纯净的愿望,使我们常常在为恶的时候,感到可耻,不愿自己再堕落下去;也使我们在行善的时候,觉得不足,希望做得多一点。

也由于这若有若无的光明愿望,使我们走向上的道路的时候,时常感到自己罪业深重,知觉到业的累积实在不可测量。但我们也不必过度的'悲哀,因为我们累劫所种的善根也一样是深不可测的。我们学习佛菩萨的愿行,除了忏悔过去的恶业与无明,也是在开发过去的善根与明慧,寻找我们忘失了的本愿。

我努力地,也是希望能找到我所发过的愿,恢复本来清净的自我。而我把自己寻找的过程与思想写下来,是祈望着在梦与醒边缘的众生,能多一点点醒转,少一点点迷梦。我是众生里的一分,我既然能从迷梦里逐渐醒来,使我深深相信法界里的每一众生也能如我一样,走向一条更清明的道路。

在阅读、深思、修习佛的经典这几年,在持戒、禅定、智慧的体验这几年,我感觉自己比从前站在更高的接点,常能往后回顾,看我们是如何投生到这爱恨交缠的世界。也转过头来向前看,希望依着我们前世的本愿,跟随佛菩萨的足迹,走向一条美丽光明、无量无上的道路……

《凤眼菩提》读后感

林清玄,一个喜欢谈禅,喜欢说佛经故事的台湾文人。

他的菩提系列散文有十本,分别是《紫色菩提》、《凤眼菩提》、《星月菩提》、《如意菩提》、《拈花菩提》、《清凉菩提》、《宝瓶菩提》、《红尘菩提》、《随喜菩提》、《有情菩提》。这些书,清幽大气,是以一个佛教徒的眼光看待世界,用一颗菩提之心关注现世人生。文章委婉轻柔,充满悲悯情怀。他没有简单地讲经说道,而是用一些看似浅显实则深奥的经文,从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情和现象说开去,让道理渗透到日常最简单最普通的生活和感受中。

我最喜欢《凤眼菩提》书中一文《重瓣水仙》里的这样一段文字:

如果一位花贩把自已照顾成一朵花那么细致与美

那么她卖的花一定不会太坏

我喜欢向如花的姑娘买花

我喜欢向有书卷气的老板买书

我最喜欢菜市场卖菜的一位阿婆,因为她梳理得最整洁,笑起来温馨自然,就像她架子上的青菜

可惜,这样的惊见是不多的,所以我珍惜这样的缘。

读到这样一段文字时,我的眼前不禁出现了作者所描述的如此认真对待生活的人。如花的姑娘、充满书卷气的书店老板、温馨自然的卖菜阿婆……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不仅能让自己快乐,而且这份爱生活、爱工作的情绪还会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就连没有看到他们的我,读到这样的文字,也会觉得生活是那么的美好,快乐和幸福感油然而生。

大家对“将就”这个词语一定不陌生吧,它常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它一出面,麻烦的问题基本就能解决了。它有个孪生兄弟——“讲究”,人们不太喜欢它,因为它的出现代表着事情将会变得复杂,很多人都怕麻烦,所以喜欢将就不喜欢讲究。

当我们喜欢向如花的姑娘买花、向充满书卷气的老板买书时,不正是因为他们的讲究,他们对待生活的认真态度而心动吗?如果生活多一点讲究,少一些将就,一切都将变得更美好起来。联想到自己老师的身份,我们除了教给孩子们知识,更主要的是要教会孩子们为人处世之道,那么这份讲究的生活态度,不正是能陪伴孩子一生的好朋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