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不断地从孤独中走出,投入人群,却无助地发现寂寞仍在背后,它从未远离。
2、怀旧,不是因为那个时代多么好,而是那个时候,你年轻。
3、敌不过的哪是似水流年、
江山早为你我说定了永别
4、怪微风太温柔像老朋友像旧时候。
5、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6、我不是个怀旧的人,但却仍留有旧物,想起旧人。
7、"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三个字前面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顺便请大家记住这句话的原版""如果记忆是个罐头,我希望它的保质期是一万年""王家卫《重庆森林》。"
8、那年春
正年少
桃花落了
风中睡一觉
9、写了一封信,寄给以前的自己。
10、那一年,男孩不知道前方有什么风浪,只是高唱着要荡起双桨。
11、离别的那个晚上吉他声弥漫着忧伤
唱完我们会唱的歌明天就天各一方
想问的问题很多你笑着说只问一个
为何你总是躲藏你说我属于远方
12、每一次想放手的时候自己就胡思乱想一大堆不知道什么然后一大顿纠又握紧了手,放与不放只在一念之间。
13、回忆是最好的下酒菜,怀旧是让大家都变得海量。
14、身边的风景会不停变换,唯独那个你不变就好了,因为你才是这幅画里的主角。
15、怀旧,正是一种对抗孤独的手段。我们在怀旧时不仅仅是回忆一般的情景和事物,而是与过去生命中那些重要的人和经历重新建立联系,回复遭到破坏的归属感,从而缓解现实中体验到的孤独和焦虑。
16、我怕时间会冲散我们这一群人
17、我在时光深处等你
18、都希望还能够
再回到小时候
重温无忧无虑的快乐
我曾经期待的世界
为什么会有点灰
是不是要有一点残缺
这样才完美
星星的眼睛眨啊眨
是谁在心中想着那个他
就算辛苦也不害怕
依然相信美丽的童话
星星的眼睛眨啊眨
是谁在风中笑着我的傻
总有一天我会长大
这是甜蜜的代价
19、没有谁会口不决堤的追述着往事,相反他们更在乎的是未来
20、我喜欢纯净温柔的风声,喜欢听含蓄忧郁的海声,还喜欢听淅淅沥沥的雨声……但,我最喜欢听的是你的声音
21、怀旧,看起来是从过去搬运东西到现在,其实是从现在搬运东西到过去,是用新进展、新感受、新理解,照亮过去的每个角落。
22、仰望同一片天星空的你我却已不是同一天空下的人。
23、阳光沐浴心灵
滋润每方净土
鸟儿歌唱欢乐
送至每处荒地
花儿芬芳扑鼻
飘进脑海深处
恍然间
我记起了曾经
幼时点点滴滴
那样不猝及防
却又温暖着心
猛然间
我似又置身于
那一去不复还
那在落日之下
悠然荡漾着的
24、这些复活的情愫仅仅只能引发怀旧的兴致,却根本不想重新再去领受,恰如一只红冠如血尾翎如帜的公鸡发现了曾经哺育自己的那只蛋壳,却再也无法重新蜷卧其中体验那蛋壳里头的全部美妙了,它还是更喜欢跳上墙头跃上柴禾垛顶引颈鸣唱。
25、我一直在关注你,用你从未了解的方式。
26、抬起头蓦然间才发现
一直倒退倒退到原点
倔强坚持对抗时间
说好了的永远断了线
期许了不变的却都已改变
紧闭双眼才能看的见
那些曾经温暖鲜艳过的画面
渐渐地忘记赶不上明天
只要用力地抓紧了想念
明天再也没有你的笑脸
渐渐地忘记忘记了时间
我只要沿着记忆的路线
到最深处纵然那只是瞬间
当眼泪滑落的是句点
心里面始终你从没有走远
耳边誓言还在回旋
我会好好珍惜没有你的明天
渐渐地忘记赶不上明天
只要用力地抓紧了想念
明天再也没有你的笑脸
渐渐地忘记忘记了时间
我只要沿着记忆的'路线
到最深处纵然那只是瞬间
27、最开始是讨厌到最后却会怀念
28、太久没碰了就会生疏,就像离开久了总会有所不知
29、衰黄的枯叶仿若心里藏了很久的话,在落入风中的那一瞬化为乌有,难寻踪迹,不知是叶已支离破碎,还是嗓已脆弱失声,抑或是游荡的风里灌入了硫酸,侵蚀了太多的东西,像勇气,像感情。
30、爱的后面加上过,比在一起的前面加上曾经更令人难受。
31、收拾杂物时,发现,身边的人如7月蓝天般幻变,陪伴最久的竟只是死物。
32、回忆中的人放在回忆。
思海中的人、终是幻影。
33、有多少人说过同样的话,做过同样的事,好像时光在不停追问;仍是秋落之叶,却早已物是人非……
34、忘不掉的是什么我也不知道,想不起当年模样。
35、虽然我们没在一起但爱过了就是一生一世。
36、停止怀旧,不再怀念。以后一定爱得更熟练,却怕在遗忘之前,我又沦陷。
37、只是怀旧不算怀念,只是好奇会不会再见。还好爱不会亏欠,从你的善变看到我的弱点。
38、我害怕我会忘记,忘记我们那安静却又难忘,短暂却又快乐,伴有朗朗读书声的日子。
39、云儿想拥抱蓝天,却拥抱到了树影;黑夜想等蜡烛燃尽,却等来了黎明~
40、现在想来,最好的时光应该是窗户对着青山,人站在办公桌上听爷爷对着漫画书讲故事用香烟盒子剪成的纸片上面写毛笔字来教我识字的日子了。今天不是六一么,愿此生童心不泯,至少在熙攘纷扰的社会里总有那么些东西是牵动灵魂不会变的。
41、所谓的怀旧与憧憬,难道不都是像沉默在悲哀的河流底下微微闪耀着的沙金一样的东西吗
42、梦回千年大宋,凤池歌舞升平,悠悠古城看今朝,风采依旧;
拂袖金戈铁马,漫步杨柳堤岸,旧时帝都沐春风,繁华再现。
43、岁月难得沉默秋风厌倦漂泊
夕阳赖着不走挂在墙头舍不得我
昔日伊人耳边话已和潮声向东流
再回首往事也随枫叶一片片落
爱已走到尽头恨也放弃承诺
命运自认幽默想法太多由不得我
壮志凌云几分愁知己难逢几人留
再回首却闻笑传醉梦中
笑叹词穷古痴今狂终成空
刀钝刃乏恩断义绝梦方破
路荒已叹饱览足迹没人懂
多年望眼欲穿过红尘滚滚我没看透
自嘲墨尽千情万怨已皆愁
曲终人散发花鬓白红颜殁
烛残未觉与日争辉图消瘦
当泪干血隐狂涌白雪纷飞都成空
44、繁花惊,
红墨作烬,
她言那日旧北城。
45、等待是一件漫长而又安详的事情。突然想起你总是在阳光下不顾形象的大笑,很认真的回忆,却没有你阴雨天的印记,好像那些充满水汽的轮廓你从未定格过。
46、我至今还是会想你。你不数星星,不看蚂蚁,不吃零食。你有修长的手指,软软的头发,干净的笑容。你不听摇滚,不听肖邦,不听爵士。你穿黑色的风衣,留黑色的碎发,用黑色的钢笔。你会穿过一座城市去追风,浩浩荡荡的穿越我的记忆。
47、我怀旧因为我看不到你和未来
48、日月飞驰若光电,一生与君几擦肩。
49、孩子们,热忱之心不能泯灭,要帮助照顾弱小者。四海之内都是朋友,朋友之间在感情上会有误解,甚至分歧,但这些都微不足道。听我说,别放弃友谊,这就是我对你们的最后一次期望了。
50、人只有在寂寞的时候才会任由思绪泛滥,将那些泛黄的往事读了又读。怀旧是一种孤芳自赏的高雅,将自己低到尘埃也未必就是对生活的妥协。
1) 回忆不是一种堕落,只是为了在过去的美丽中寻找前进的动力,只是为了走地更远。
2) 多少变迁的时光,不经意的带走了青春。然而,一路走来,总是那么喜欢怀旧,怀旧老去的过往。凝望来时的路,走过的岁月,留下了成长的足迹。
3) 怀旧,不是因为那个时代多么好,而是那个时候,你年轻。
4) 其实有时候,走过的路,不回头看是不知道自我前一步走对了还是走错了,有时候不怀念是不知道珍惜的。
5) 永远不分开,成了泡影,就像梦境,睁开眼就消失不见了,但是我却还不愿醒来。
6) 好多事物随着时光淡漠了人生无奈的文章人生有很多的无奈,好多好多就如一把空气,过了在也看不到了。
7) 阁亭滴雨,且临江畔波浪涛涛,怀旧的你,且杯杯寒酒尚不空。
8) 不要跟我说“少怀旧,多憧憬”,我怀旧的原因就是因为憧憬未来。因为到了未来,我可以有更多的旧事可以怀念。
9) 我还是会想起你,想起栀子,想起你对我的好与包容,还有我生病时的照顾……你说要忘记我,要重新开始,我只能默默祝福你。
10) 也许会有那么一天,再次相聚,相互说着分离后的故事。只是不知道,那时,心里是一种什么样的味道。可惜不是你们,陪我到最后。
11) 我不喜欢想过去,因为我觉得怀旧的人,大多是现实中过的不快乐的人。
12) 整夜,当曾经扑满我梦,我又成了呜咽的怀旧的人。
13) 那是一种很奇特的味道,酸?甜?苦?辣?分不清楚,尝了才知道,那是回忆的味道吧,怪不得那么熟悉!
14) 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但换言之,人又是被拘禁的,从未曾得到权利决定自己的生活。
15) 有人说,怀旧说明心态老了,我一遍一遍的想念曾经。
16) 在夕阳的余辉下,所有的一切,包括绞刑架,都被怀旧的淡香所照亮。
17) 时光犹如条奔涌不息的洪流,一去不复返,甚至咱们还来不及阅读和回顾,它已滚滚而去,留给咱们的只有不尽的怀想和一声叹息。
18) 怀旧,正是一种对抗孤独的手段。我们在怀旧时不仅仅是回忆一般的情景和事物,而是与过去生命中那些重要的人和经历重新建立联系,回复遭到破坏的归属感,从而缓解现实中体验到的孤独和焦虑。
19) 忘记一个人为什么要一辈子,因为你根本没有尝试着忘记,而是一直在怀念,在期待,在做梦!忘不掉的,不能忘的,就让他在心里占据一个位置,而不是全部。
20) 我害怕我会忘记,忘记我们那安静却又难忘,短暂却又快乐,伴有朗朗读书声的日子。
21) 有些事就算再怎么坚持也于事无补,有些人就算再怎么执着也不属于我,有些东西到死都只能用来怀念无法拥有。
22) 即便我怀念曾经的你,凭什么就要在现在的你身上追寻过去的倒影。
23) 对于他的做法,我想我应该理解,是我的问题吧!最终还是,怪自己做的不够好!
24) 静静的人生叫做无奈,沉默许久,该用什么语言来描述心中的那份期待和怀念。
25) 中国人对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思乡,是怀旧,是留恋童年的味道。
26) 有些事情还没讲完那就算了吧,每个人都是一个国王,在自己的世界里纵横跋扈,你不要听我的,但你也不要让我听你的。
27) 在无数个睡不着的晚上,我相信会有很多人,习惯性的开始闭上眼睛,安静的想念一个人,想念一张脸。而在他们心里,能够有这样一个人可以想念,或许就够了。
28) 当一个人学会回忆的时候,那些值得回忆的东西,也许早就已经离开了他的生命,那些人,那些事,已经在岁月的默然不语中沉淀成一幅长长的画卷。
29) 橘黄色的落日余晖下,一切都被蒙上一种怀旧的色彩,哪怕是断头台。
30) 人世间的感情不过两种:一种相濡以沫却厌倦到老,一种相忘江湖却怀念到哭。
31) 怀念过去只会让咱们更加郁闷无奈,它会给咱们心痛的感觉,过去再完美终究是过去。每次的怀念都会让咱们心痛一次。
32) 时光变成怀旧的颜色,缓缓流动,丢下我和明天匆匆相拥。
33) 忘记一个人为什么要一辈子,因为你根本没有试着去忘记,而是一直在怀念,在期待,在做梦。
34) 翻过那些苍凉的扉页,回过头来,感觉曾经的岁月是一场空。但,我并不想放手,可是时间却无情的松开了我的手。
35) 怀旧,看起来是从过去搬运东西到现在,其实是从现在搬运东西到过去,是用新进展、新感受、新理解,照亮过去的每个角落。
36) 长辈们告诉过我,什么时候开始怀旧了,什么时候就是开始变老了。可是为毛我觉得自己一直迈着怀旧的步伐且走且停。
37) 年少的爱慕是可以寂静的,在长大以后的岁月里,我永远走在少了你的风景里。
38) 逝去的美好,只能留给回忆我们再也回不到过去。过去的已经过去,再也回不来了。
39) 上一秒的事已变成回忆。我怀旧,却不代表贪念那些曾经。
40) 梦回千年大宋,凤池歌舞升平,悠悠古城看今朝,风采依旧;拂袖金戈铁马,漫步杨柳堤岸,旧时帝都沐春风,繁华再现。
41) 喜欢一首歌,很多时候不是因为喜欢。只是借一种方式,去怀念某些人,某些事。
42) 身边的风景会不停变换,唯独那个你不变就好了,因为你才是这幅画里的主角。
43) 每当我看天的时候,我就不喜欢再说话。每当我说话的时候,我却不敢再看天。
44) 那一年,男孩不知道前方有什么风浪,只是高唱着要荡起双桨。
45) 躲在某一时间,想念一段时光的掌纹;躲在某一地点,想念一个站在来路也站在去路的,让我牵挂的人。
46) 我们自以为懂得怀念,自以为不会忘记。哪知时间终是当着我们的面冲淡了一切,然后由它来取代你我曾经在对方心中占据的天地。
47) 无疾而终的感觉才让人更怀念,因为没有结局,所以会藏在心里,久久难忘。
48) 当思念太过积聚,深沉的有如负赘,会使一些遥远记忆中的说话浮到嘴边,让人忍不住想再听一遍。因为没人堪寄,所以只能借一双耳朵,说给自己听。
49) 回忆是记者,她会挖掘过去你不曾在意片段,然后让你看着那些抹不去的片段,边哭边笑。让你发觉,原来,那三年,是那么重要。
50) 我一个人,遗忘或者怀念,惋惜或者心有不甘,都只是我自己的事情,与其他人无关。如果我们没有忘记过去,从来都不是因为怀念别人,而是怀念过去岁月中的自己。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写故乡老物件的唯美散文,我们来看看。
写故乡老物件的唯美散文1:炖钵炉
说起炖钵炉,我估摸着它可能是现在电火锅、酒精火锅甚至满街时兴的刷锅、地锅子的鼻祖吧!
从字面上讲,“炖”是烹饪的方法,有别于煎、炸、煮;“钵”起初应为炖钵,一种像盆但又粗糙一些的陶器,以后演变为铁锅或者钢精锅;而关键在于“炉”,“炉”的风格可谓五花八门,汉江平原的炖钵炉可谓别具一格。
那些年代,乡下到了十冬腊月天寒地冻的时候,为了吃上热饭热菜,就把收藏在杂物间旮旯里的炖钵炉找出来,拍打掉灰尘,炖起炖钵炉来。条件好一点的家庭,是在供销社日杂门市部买回来的铸铁的、翻砂工艺的炖钵炉,上头有三个耳子,中间隔着一个露碗儿,下头一个通风孔,脚是三个爪子,稳稳地放在饭桌中央。条件差一点的家户,则用黄泥掺些麻筋捏制的土炖钵炉,虽然结构、功能与铸铁的炖钵炉差不了多少,露碗儿也不是铸铁的,是用几根铁丝或钢棍替代罢了,但是,略显笨重、粗糙,看上就有点土头巴脑的。炉子不一样,锅里炖出来的菜肴可是一样的香甜。中午或是晚上遂将在大锅里烧好的猪肉、头蹄杂货盛在一个小铁锅里,放在炖钵炉上,将架炉膛里的皮材用木屑或者废纸引燃,一时间,堂屋里炊烟袅袅,炉火熊熊,到处飘逸着特有的菜香味儿。待到锅里“咕嘟嘟——”“咕嘟嘟——”地炖开锅了,加些白菜、萝卜、香菜等,当然加几块豆腐更是绝配,大人娃儿一大家子人围坐在饭桌四周,聚集在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炖钵炉边上,“吸溜”“吸溜”地吃着喝着,说着笑着,尽享天伦之乐,其乐融融。
当然,在那些年代里,吃炖钵炉的日子也是短暂的、屈指可数的,因为,除了春节前杀了年猪,生产队里抽干了塘堰分了鲜鱼,才有吃炖钵炉的机会和口福。更难得的是父亲放假在家,炖起炖钵炉,就着一碟豆腐乳,再炒上一碟花生米或是蚕豆,陪着爷爷小酌几杯,看着老人们体味着“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惬意劲儿,那是多么让人艳羡的呀!
写故乡老物件的唯美散文2:火笼缸
那些年代的乡下,过冬是件非常难熬的事情。那些年,严冬来临,白雪皑皑,老北风撕扯着电线和树梢“呜——呜——”吹着哨子,房檐下会挂着几尺长的凌冰钩子,堰塘和水库上的冰有几尺厚,我们在上面你追我赶奔跑打闹都没有一点事儿。穿着棉衣棉裤仍觉得透心的凉,布底子的棉鞋也不保暖,手脚成天冻的冰凉,像一个个红萝卜。一个冬天,手背、脚后跟不知要都冻烂几回,皱裂的口子渗着血丝丝。火笼缸就成了我们农家必备的取暖工具。
火笼缸是一种用来取暖的陶器,圆圆的,上粗下细,有土陶的和上釉的两种。规格一般有大小两种,刚好能踏上大人的一双脚,小孩只能踩着边儿烤脚。火笼缸上面有个把儿,随手拎着烤手,坐着烤脚,很能抵挡一阵子寒冷。
火笼缸里多装有木屑、棉壳和枯草渣滓这些既易燃又耐烧的东西。早晨,母亲做好饭后就让我们将灶膛里的腐炭带上灰火一并铲到火笼缸里,用脚踩实,然后再盖一层灶灰。一开始,总是烟雾弥漫,熏得人眼泪只溜,抹得像个花猫脸,但是,我们仍然乐此不疲。大人是没有功夫享受火笼缸的,多是由老人和小孩用来取暖,有时候衣裤被烧得大窟窿小洞,那多数是烤火笼缸惹的祸。
在经济十分拮据的那些年代,虽然只花三五毛钱就能买一个的火笼缸却看得很金贵,家长是绝对不让我们带到学校去,以免丢了或砸了。上学的时候,冻得实在招架不住,我们就找来空油漆罐之类的铁质容器,模仿着自制简易的火笼缸。在其底上钻几个小孔,用铁丝做一个提手,拴上线绳提着,里面装上腐炭和木屑之类的,到校后迎风使劲晃几圈,吹燃了权当火笼缸烤手,也能对付一阵子。有时候烟熏火燎地把教室里搞得乌烟瘴气的,会被老师喝止甚至将其扔出教室,只能偷偷摸摸地躲在课桌下面焐焐手暖和暖和。
每天晚上睡觉前,母亲都会小心翼翼地用火笼缸慢慢地将我们的被褥烘烤热热乎乎的才让我们上床睡觉。多少年,火笼缸陪伴着我们度过一个个严冬。多少次,温暖的被褥裹拥着我们进入甜蜜的梦乡。
写故乡老物件的唯美散文3:纺车和机头
说到纺车和机头(织布机),可能要追溯到黄道婆以前更远古的时代了。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纺车是普通农家用来纺花的。它是利用旋转抽丝延长的工艺生产纱或线的工具。纺车由轮子、摇柄、锭杆、支架、底座等构成。有个谜子就是描绘纺车的:一只燕,腰里掖着16根箭,吃油条(棉条像油条状),吐白线。每到初冬,皮棉从生产队分回家来再拿到轧花铺轧成棉絮,母亲就在堂屋边上,一有空就坐在那里不停地搓着棉条,然后,架上那辆老掉牙的纺车,拂去灰尘,擦拭干净,左手拽着棉条,右手摇着纺车,很有节奏地“嗡—嗡——”的纺线。入夜,煤油灯下总晃动着母亲不停地纺花的身影,常常是那“嗡—嗡——”的纺花声伴我入眠。
“七亩地,八亩宽,中间坐个女人官。脚一踏,手一扳,十二个环环都动弹。”这是我小时候常听母亲常念叨的歌谣。 这歌谣说的就是乡下的织布的情景。那老织布机大家都叫它机头。织布是一门精细的.活儿,工艺复杂繁琐,,要经过扎花、弹花、搓棉条、纺线、拐线、浆纱、织布等多道工序。而织布则是最后一道也是最为关键的一道程序。这种土织布机上面没有一个铁钉,全部是榫卯连接,相当结实耐用。我家的那架机头不知是哪年置办的,传到母亲手上很有些光景,有几个地方破损了用纱线绑了又绑,梭子磨得油光水滑。母亲上好了纬线,脚用力一踩踏板,手一扳机档,梭子拽着经线,在纬线间往来,织布机上面的铁环发出“哐——哐”的声响。一寸、两寸,一尺、两尺………一匹匹平整如练的土布就织成了。母亲会用买来的颜料,将胚布印染成靛青色或是毛蓝色,裁缝成衣裤和被单。
可以说,我是穿着当年的土布长大的。一直到小学五年级以后,的棉、的良等化纤细布的普及,我们才逐渐淘汰那些土布衣裳。那架纺车也被放在阁楼上落满了厚厚的尘土。那架高大的机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消失的。现在,恐怕只有到农家博物馆和百度文库里才能看见那些既熟悉又陌生的老物件了。
回想起故乡的那些老物件,回想起家里的炖钵炉和火笼缸,回想起母亲的纺车、机头以及母亲纺线和织布的情景,看到的是优雅与和谐,听到的是韵律和流动的音符,享受的是温馨、幸福还有历史、亲情和乡愁的滋味。
写故乡老物件的唯美散文4:老手艺
神轴原为古时家族绘制,上有家族列祖列宗先考先妣的画像,供后人祭拜,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后来神轴中的人物扩展到了神像、历史人物、佛、道教、民间传说故事等,是祭祀、镇宅、祈福的供奉载体,统称为木刻版年画。据现有
两年来,刘氏“瑞兴和”后人刘尊林为传承已经濒危的家族技术,奔波各地,搜集、整理文字、图片、录音、视频等各种资料,丰富完善项目内容。目前尚存明、清雕版10块18面,虽然十分破损,看上去还很精美,专家初步认定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记者 苏瑜 实习生 白贺丽 文/图
生意兴隆 广销各地
刘氏“瑞兴和”木版年画,原所在地新乡市获嘉县南阳屯,地处豫北平原,曾是牧野大战古战场,该地佛、道、儒三教荟萃,寺庙众多,宗教活动频繁。每逢重大节日,人们祭天地、念祖宗、拜神灵,神轴作为人们祭祀神灵、先人的供奉载体,需求者众多,正可谓“家家挂神轴,年年换新装”。制作神轴的作坊因此得以迅速发展。
刘尊林回忆了解放前大伯刘运通和父亲刘运和组织家人制作神轴的场面。印刷、上色、加厚、上墙,装裱、定轴、上绫、涂金,全家上下不分男女老幼齐上阵,连七八岁的小孩子也要手端盛颜料的碟子用毛笔为神像画眉毛打口红。
“大伯安排我描眼珠。大伯说,描眼珠是很重要的一步,描好了,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怎样才算好?那得让不同方向走来的人都觉得画中人是在盯着自己、朝自己这个方向看。”刘尊林说,大伯是个严厉的人,作为一家之长,他对家人管理很严格,但是又极通人情。
“刘氏瑞兴和木版年画,除在本县被信仰者敬仰以外,还成批销到外地各州、府、县。每到年前,本县和外地的老客户总会趁我家制作间隙,前来用我家的雕版成批印制白片,再拿回家上色。大伯不仅不收分文,深夜还和我们家人一块吃加餐饭,大伯要求我们先尽着客人吃,客人吃饱了,家人才能吃。一些家里确实穷困的乡亲,年近时,会前来作坊求制作时淘汰下来有些小毛病的画像,大伯总是慷慨地赠送给他们好的成品。”
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刘家口碑极好。刘氏瑞兴和木版年画,广销各地并在一些地方设立小分作坊、店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