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作文写作技巧1
书面表达是近几年初中英语中考的重要题型,是一种反映学生表达、传递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的语言测试手段,同时也是用于测试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语言知识活用能力的一项综合性试题。《英语课程标准》对各个年级学生“写”的技能提出了明确目标,它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然而,目前初中英语教学的书面表达相对滞后,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甚微,一提起写作学生们就犯愁,甚至一字不写,有的干脆放弃。写一篇像样的英语作文对80%的学生来说是“难于上青天”。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方面:
(1)汉语影响、生词造句;
(2)词汇贫乏、搭配不当;
(3)句型误用、语法不通;
(4)信息不全、条理紊乱。因此,笔者结合新教材的内容,在教学中探索了学生写作训练的方法。
一、积累词汇
初中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最大的障碍就是词汇量的缺乏,而扩大词汇量绝非死记硬背就能做到。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大量接触各种不同体裁的英语文章,利用“在句中记,在文中记”的方法来积累词汇。因此我们指导学生依据英语报刊的特点,按栏目、话题、题材、体裁归类收集常用词,将出现频率较高的常用词汇积累到单词本子上,查字典写例句,初步学会这些单词的运用,放在身边,利用零散时间反复记忆,加强印象。还要求学生给出与单词有关的同义、近义、反义和词形相似的词,使词汇量得到最大限度的复现。如:反义词appear/disappear,crowded/uncrowded,polite/impolite/rude。词形相似的词except/expect,chance/change/challenge。这样,通过大量的词汇练习不仅仅能有效地积累词汇,还为组句打下了基础,同时还能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总结、归纳、比较的能力,为学生正确使用词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活用词句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词汇量的时候,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先易后难的方法,让学生用简单的词组成句子,再以句子的构成作为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起点,引导学生从对单个句型的掌握,逐渐过渡到多种句型的混用,直到学生能连贯自如地表达思想。一句多译,句型转换,是书面表达能力的关键。总的来说,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将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词、句作为材料让学生训练,使学生乐于接受,轻松完成,享受成功感。
例如:以study为中心组成句子。
I study in No.3 Middle School。I study very hard。My sister studies in the same school。But she studies harder than me。等等。
三、创设情景
例如,学生举行运动会,开“生日聚会”,以“A sports meeting”和“My birthday party”为语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仔细观察,亲身体验,然后试着用自己所学的语言知识,表达“A sports meeting”和“My birthday party”这些话题。在我们新教材的每个单元中,都设有写作训练题,它们用英语设置语境,用英语提示内容,这些写的练习,与我们平时用汉语给语境、用英语完成段落的方式相比,更为理想。当然,教师在设立语境话题时要与学生的水平和能力相适应,应从简到难,从浅到深进行。否则,学生会无从下笔,久而久之,他们会失去信心。
四、注重听、说和阅读的培养
在英语写作中听、说、读、写应同步发展。写作是一种语言输出形式,只有语言输入大于语言输出,语言输出才有可能。英语写作训练作为英语综合能力训练之一,是与英语的听说读不可分割的,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体,必须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步发展。
比如笔者实施多年的“五分钟课前演讲”:在上正课前五分钟里,要学生用英语讲述一个故事(积累素材);或者课前朗读一篇短小精的文章,让大家课后模仿;或者就大家平时关心的话题写一个发言稿或演讲稿进行课前发言;或者让学生自立主题,围绕自己喜欢的主题写一段话。这种课前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五、写英文日记
要养成记英语日记勤练笔的习惯。经常用英语记日记等于天天在练笔,这无疑是提高英语写作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在记日记时,不要总是用简单句,要有意识地用一些好的词组、句型和复合句等,使文句更优美生动。对一些所给情景写的文章,写好后要对照一些范文,找出差距,然后再去练习,不仅能促使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还能锻炼他们的恒心和学习毅力,同时对提高英语作文也是很有帮助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多练习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总之,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的训练方法也是多方面的,因此需要我们英语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总结出一些更富有创新活力的英语写作方法。鼓励学生平时要多积累语素材,要求他们坚持长期写作训练,做到善于思考、勤于训练、勇于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英语作文写作技巧2
一、审题立意
大学英语六级作文的题型一般是标题作文、主题句作文或情景、图表作文等等,去年六级作文考试有书信和记叙文,但基本都属于命题作文范畴,英语六级写作技巧。对于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是写好作文至关重要的一步。所谓审题,就是要看清题意,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并围绕中心思想组织材料。也就是通过分析作文题给出的标题、主题旬或情景,找出关键词或中心词,明确写作要求,是写哪方面的内容,既包括题材上的要求,也包括体裁上的要求。如果不审题就随便下笔,想一句写一句,内容离题,即使再好的再华丽的再精心构思的词句表达也无济于事。另一方面,六级写作的目的是测试学生用英语书面表达思想的初步能力,并不是测试你母语创作能力,而且为了便于作文评卷有一尽量统一的标准,出题方式无论怎样变化,六级作文都可以归纳为三段式,有的甚至给出三段的段首句。其目的就是让学生们在统一主题下的写作要点、思维和方式尽可能地同一化和统一化。鉴于此,我们应清楚六级写作没有太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在构思段落之前一定要仔细斟酌标题、主题句和段首字,找出关键词从而确定写作的方向和范围,而且还应记住要尽量缩小这个范围,不能脱离要求任意展开,那样属于跑题。
二、段落构思
文章的段落,是文章的基本组成部分,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的段落构思和合理的段落安排,根据不同的题材确定不同的段落写作顺序。六级作文从结构上看,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引言部分(introductory part;展开部分(bodypart);结尾部分(ending part),而且每段往往只有一个主题,段中各支持句围绕明确的主题,层层展开论证并服务于主题句。整篇文章也是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条理分明,完整统一。下面进一步说明每一部分的具体写作技巧与要求:
引言部分 introductory part
文章开头很重要,关系到全篇文章,一定要认真考虑好如何写好第一句,秘书工作《英语六级写作技巧》。一般紧扣主题,开门见山,直接入题。如果已给出段首句,则要考虑如何跟开头连接好。在实际写作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开头方式。
定义法。即用一句话或几句话来解放说明题中的关键词,给出关键词的定义。多用于给出一简单题目的标题作文。直接切入主题。也就是直截了当地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写作原由,如已给出每一段的中文提示,可直接翻译提示中每一段的中心思想,作为开头。
提问法。用疑问句或设问句开头,紧接着提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或直接点明主题,这种方法如果使用得当,能够激起读者往下读的兴趣,以便找出答案。以故事背景开头,交待时间、地点、人物及背景,然后在这个背景下引出正文。这种方法多用于记叙文,使读者一开始就产生鲜明视觉形象。引用法。即引用名人名言或谚语等作为文章的开头,指出阅读的内容范围。
主题部分 body part
篇章写作不仅应层次清楚,而且主次也要分明i任何文章都有主体部分,即文章的精华部分。学生在这部分的写作错误五花八门,或者段落内容缺乏统一性,或者句与句之间缺少连贯性,层次混乱,信息的表达经常是跳跃式的想到什么写什么,内容空洞,言之无物,缺乏严密的逻辑性。针对这些错误,写主体段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要紧扣开头段提出的主题思想,突出中心。围绕主题句用一组意思连贯而且完整的句子展开文章,切记各展开句是能起到说明、支持或阐述主题的句子并服务于主题,全文保持统一性,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切题”。主体段取材必须精练典型,系统而完整。根据内容需要和字数的规定,确定要点的详与略后,选择正确的、典型的、具有说服力的事实、例子、数据和论据等说明解释并扩充主题。主体段要与开头段和结尾段有内在的必然归宿,要顺其自然地过渡,使用好承上启下的连接词或句子,防止突然转折。另外,主体段的句与句之间也要逐步展开,通顺连贯,符合一定的逻辑关系。
结尾部分 ending part
文章如何结尾关系到写作的成败。好的结尾不仅在形式上起到面龙点睛的效果,而且在内容上读者明其宗旨,解其寓意。一般结尾段的写法有以下几种;总结式,即在上文所述事实和论据的基础上,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使读者对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观点有个更完整而清晰的理解。首尾呼应式,即对引言段所提出的同题给出解决方案,作到首尾呼应,主题突出,结构匀称,使读者对提出的问题有了明确的答案。提问式,这种结尾形式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并起到强调主题的作用。展望式,也就是要提出作者的希望、号召或表示信心和决心,使读者受鼓舞。引语式,引用名人名言,谚语俗语做文章的结尾,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书面表达是近几年初中英语中考的重要题型,是一种反映学生表达、传递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的语言测试手段,同时也是用于测试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语言知识活用能力的一项综合性试题。《英语课程标准》对各个年级学生“写”的技能提出了明确目标,它要
一、积累词汇
初中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最大的障碍就是词汇量的缺乏,而扩大词汇量绝非死记硬背就能做到。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大量接触各种不同体裁的英语文章,利用“在句中记,在文中记”的方法来积累词汇。因此我们指导学生依据英语报刊的特点,按栏目、话题、题材、体裁归类收集常用词,将出现频率较高的常用词汇积累到单词本子上,查字典写例句,初步学会这些单词的运用,放在身边,利用零散时间反复记忆,加强印象。还要求学生给出与单词有关的同义、近义、反义和词形相似的词,使词汇量得到最大限度的复现。如:反义词appear/disappear, crowded/uncrowded,polite/impolite/rude.词形相似的词except/expect,chance/change/challenge.这样,通过大量的词汇练习不仅仅能有效地积累词汇,还为组句打下了基础,同时还能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总结、归纳、比较的能力,为学生正确使用词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活用词句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词汇量的时候,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先易后难的方法,让学生用简单的词组成句子,再以句子的构成作为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起点,引导学生从对单个句型的掌握,逐渐过渡到多种句型的混用,直到学生能连贯自如地表达思想。一句多译,句型转换,是书面表达能力的关键。总的来说,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将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词、句作为材料让学生训练,使学生乐于接受,轻松完成,享受成功感。
例如:以study为中心组成句子。
I study in No.3 Middle School.I study very hard.My sister studies in the same school.But she studies harder than me.等等。
三、创设情景
例如,学生举行运动会,开“生日聚会”,以“A sports meeting”和“My birthday party”为语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仔细观察,亲身体验,然后试着用自己所学的语言知识,表达“A sports meeting”和“My birthday party”这些话题。在我们新教材的每个单元中,都设有写作训练题,它们用英语设置语境,用英语提示内容,这些写的练习,与我们平时用汉语给语境、用英语完成段落的方式相比,更为理想。当然,教师在设立语境话题时要与学生的水平和能力相适应,应从简到难,从浅到深进行。否则,学生会无从下笔,久而久之,他们会失去信心。
四、注重听、说和阅读的培养
在英语写作中听、说、读、写应同步发展。写作是一种语言输出形式,只有语言输入大于语言输出,语言输出才有可能。英语写作训练作为英语综合能力训练之一,是与英语的听说读不可分割的.,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体,必须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步发展。
比如笔者实施多年的“五分钟课前演讲”:在上正课前五分钟里,要学生用英语讲述一个故事(积累素材);或者课前朗读一篇短小精 的文章,让大家课后模仿;或者就大家平时关心的话题写一个发言稿或
五、写英文
要养成记英语日记勤练笔的习惯。经常用英语记日记等于天天在练笔,这无疑是提高英语写作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在记日记时,不要总是用简单句,要有意识地用一些好的词组、句型和复合句等,使文句更优美生动。对一些所给情景写的文章,写好后要对照一些范文,找出差距,然后再去练习,不仅能促使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还能锻炼他们的恒心和学习毅力,同时对提高英语作文也是很有帮助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多练习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总之,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的训练方法也是多方面的,因此需要我们英语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总结出一些更富有创新活力的英语写作方法。鼓励学生平时要多积累语素材,要求他们坚持长期写作训练,做到善于思考、勤于训练、勇于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珍珠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
3、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
4、积累课文优美语言。
教学重点:
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阅读课后的
朗读课文,思考;为汗么叫“珍珠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全班交流关于泉水的资料
2、板书课题:同学们介绍了那么多泉水,各有特点,令人惊叹,那么珍珠泉有什么恃点呢?
二、自读讨论,朗读体会。
1、生自读课文,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
2、讨论交流,朗读体会:
(1)说说为什么叫珍珠泉?(出示句子:①“开始,水泡……消失了!”。②“水泡闪亮……珍珠啊!”③“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
(2)从中你知道了珍珠泉的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认真读书体会,跟同伴讨论讨论。
自己读书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
(3)小组交流讨论,全班交流
体会珍珠泉水绿、探、清的特点
(4)指导朗读,读出珍珠泉水的特点,重点练习朗读2、3自然段
第2段指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形成画面“水是那样绿,绿得像……”
第3段要读出泡泡的趣和美。
三、练习朗读,体会感情
师:假如你是作者,向别人介绍珍珠泉时,语气是怎样的呢?心情是怎么样的呢?为什么这样说?
练习朗读,体会作者对珍珠泉的喜爱、赞美之情,为家乡有此泉而自豪。
四、理清课文的记叙顺序。
文章先介绍了珍珠泉在,接着重点揣述了珍珠泉周围的,以及潭底冒出的。
布置作业:
1、在文中找出你认为写得忧美的句子,摘抄背诵。
2、看看自己的家乡有没有这佯美好的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仔细观察,记在心里。
《珍珠泉》教案设计二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熟读课文。
2.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感受珍珠泉的美丽和可爱。
3.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见到过泉水吗?谁能说说泉水有哪些特点?(清澈、水流细、从山上流下),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来领略一下珍珠泉的美景。
(二)范读课文
思考:作者描述的泉水是什么样的?
①老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学生找出文中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三)自学课文,理清层次
①自由读,给文章分段。
文章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降2-4自然段)。
第三段(第5-6自然段)。
②指导学生分段读课文。
(四)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①读第二段,思考这段主要讲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②读第二段。
(1)你认为这段中哪句话写得好?把它画下来,多读几遍,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这些句子为什么写得好?好在哪儿?
(2)泉水有什么特点?(绿、深、清),从哪句子中可以看出来?这句话是什么句式?(排比)。
(3)是泉水是如何往外冒的?“扑哧一笑”这是把泉水当作什么来写的?(人)。
(4)讨论:这泉水为什么叫“珍珠泉”?
第4自然段的这句话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总结,概括)。
③读第三段
讨论:这段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最后一句话“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是什么意思?
(五)总结、扩展
这篇文章文笔细腻,语句生动、优美,使美丽的“珍珠泉”展现在我们眼前,那么作者为什么能把家乡的泉水写得如此之美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爱”,对泉水,对家乡深深的爱。同学们,你们爱自己的家乡吗?
(六)布置作业
请你选取你最喜爱的一次景物,按一定顺序把它写下来,一定要把自己的情融于美景之中。
(七)板书设计
14 珍珠泉
教案点评:
《珍珠泉》是一篇内容浅显,语言优美的略读课文,教师的教案能放手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学课文。自学时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初读,启发学生讨论交流,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课文的顺序等。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在熟读之后,教师注意让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以便学生积累。
《珍珠泉》教案设计三
一、教学目标
1. 感知课文大概脉络,研读课文2.3两小节.
2. 品读课文2.3两小节.
3. 在品读课文语言的同时,感受珍珠泉的内在美和外在美,从而体会作者爱家乡的情怀.
二、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
1、请说说你印象中的泉水?(指名)板书:泉
2、课件出示:资料袋中的三大泉的图片(配乐)
3、教师引言: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珍珠泉走走!(补充课题:珍珠)
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为什么称珍珠泉?(指名猜测,由此引水泡。)
2、课文的哪小节写了“水泡”?
(二)、学习第三小节。
1、自由读第三小节,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
2、交流(指名畅谈)。随机出示讲解以下句子:
(1)出示“最有趣的…水泡了。”这个句子和图片。
①说说你认为这句话写的成功之处在哪?
②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形状色泽动作声音
饱满晶亮冒一嘟噜
③课件随机演示声音,形状,色泽,动作的图片,让学生形象感受。
④拓展练习:你还想说这是怎样的水泡?填空:( )的水泡
⑤通过朗读表示可爱的,喜欢的语气。
(2)出示“有时候…多像一串彩色的珍珠啊!”
①自由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美感。
②指名朗读。评议。
③解“筛”(配合出示图片),让学生说说这为什么用这个“筛”字。
(3)以上两句为这小节的的重点句,其他句子如果学生有提出重点为朗读。或者四人小组讨论。
3、朗读第三小节。
(三)、学习第二小节。
(1)引入:珍珠泉的水泡美(板画水泡)那水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自由读。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清深绿
(3)齐读描写珍珠泉的水的特点的句子(带图片)
(4)练习说话,出示句式:
水是那样清,清得( )。
水是那样绿,绿得( )。
水是那样深,深得( )。
任选其中一句说一说。
(四)、赞泉。
1、用自己的话来赞美珍珠泉。
2、根据学生问答思考:珍珠泉到底在哪?
3、现场进行google进行搜索(根据作者名:吴然)
4、另外补充吴然的两件作品《一碗水》和《歌溪》。
《珍珠泉》教案设计四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课珍珠泉
教学目标
1. 训练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在读中感悟,读中欣赏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
3. 体会抓特点描述景物的方法,积累课文中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 了解课文写了珍珠泉的`那些特点。
2. 了解珍珠泉的美丽景色,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见过泉水?我国有许多神奇的泉水,你们看!(出示制作的关于泉水的课件,播放的同时老师做介绍)
2.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欣赏一个泉水,它叫珍珠泉。(板书:4.珍珠泉)
3.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教师相机对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设计意图】
展示了泉水的图片,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增加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了学生的情绪。读题生疑,引导学生面对题目端摩思考,读出自己的疑问,为学生走进文本搭建一个平台。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认读词语:镶嵌青苔蕨草缘故嘟噜扑哧一笑干涸
2.再读课文,思考:课文描写了珍珠泉那些特点?请同学们认真读书体会,也可以和同伴讨论。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的教学主要是落实学生的自主读书,一读是读通顺,二读是读懂内容。这环节给学生你的读书时间,学生独立地阅读思考。
三.细读课文,研读感悟。
1.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从那些方面描写珍珠泉?(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
2. 提问:你最喜欢课文描写珍珠泉的哪一部分,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
3. 珍珠泉所在位置。
(1)提问:那绿色的大绒团是什么?(感受环境的幽静和生机,体会比喻的贴切)
(2)你喜欢这山林吗?喜欢就用朗读来表达吧!(读出幽静和生机)
4. 四周环境及泉水
(1)出示句子:水是那么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水是那样深,又那样清,清得能看见潭底的青褐色的石头,能看见沉积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经发黑的树叶。
提问;这里描写了泉水的什么特点?圈出绿、深、清。
(2)对比朗读,出示句子
a.水是那么绿,那么深,那么清。
b.水是那么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水是那样深,又那样清,清得能看见潭底的青褐色的石头,能看见沉积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经发黑的树叶。
提问:多种形式读一读,让学生谈哪句写得好。
(3)这样的潭水多美啊,我们用朗读来读出它的美吧!
5. 泉水涌动的特点
(1)提问:本文最精彩的部分是描写泉水的涌动,你们画出相关的语句,反复地读一读,然后告诉大家你读后的感受。(学生进行说和读,教师及时评价指导,让学生理解更深刻,感受更丰富)
(2)出示句子: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
重点指导:扑哧是水泡绽开的声音,扑哧一笑是拟人句,把水泡当作人。
你看水泡多活泼可爱,我们来有感情地读读吧!
(3)出示句子: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
提问:读到这,你知道珍珠泉名字的由来吗?
这水泡多美啊!让我们来读一读。
6. 体会家乡情怀。
面对这美丽的珍珠泉,作者不由地说了一句——
“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
让我们读出作者的自豪和骄傲吧。以及对家乡无比地热爱。
【设计意图】
四.板书设计
4.珍珠泉
位置——泉水——泉水涌动——爱家乡,热爱大自然
泉水(绿、深、清)
水泡(扑哧一笑、彩色的珍珠)
【设计意图】
本板书设计简要展示了文章叙述的顺序就及泉水的特点,让学生对文章的结构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