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圈又一圈,一年又一年。
旋转轮回的生命之后,你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或屈居墙角,或堆砌荒野,你的季节里再没有轮回,再没有吱吱呀呀的吟唱……
有风自乡野吹来,掠过树梢,掀起一段尘封的往事。
那年,那月,那石磨吱吱哟哟,打磨出有滋有味的日子。
小的时候,最流行的主食是煎饼。所以,家家户户,都会有一盘石磨。每个清晨,总有呼儿唤女的声音在寂静的村庄冉冉升起,亲切地飘过东家的篱笆,西家的墙头。小三,小四,胖丫,这些仅仅区别于数字符号的名字,从不同的嘴里喊出来,就有了不同的韵味。慈爱的,商讨的,急切的`,催促的,严厉的,各不相同。最后却都淹没在石磨周而复始的吟唱里。
我是在爹的肩头,体会到推磨的乐趣的。
清晨,娘准备浸泡好的粮食,叫醒沉睡中的哥姐,然后开始我们家的石磨交响曲。我从屋里出来,揉着惺忪的睡眼,看他们抱着一杆磨棍,一圈一圈地转动。便嚷嚷着,也要加入其中。
于是爹大手一拍,熟练地将瘦弱的我举过头顶,让我坐在他的肩上,我的磨道生涯从此开始了。西院的大娘,边看我边呵呵地笑着。
从那以后,好长一段时间,我骑在爹的肩上,看磨顶上面盆里的粮食一点点消失,渐渐变成磨膛里的油汪汪的糊子。然后眉飞色舞地向哥姐介绍自己看到的景色。
后来我渐渐长高,终于可以扛起一根磨棍,屁颠屁颠地跟在哥姐的身后,一圈一圈地数自己的足迹,额头的汗珠,大滴大滴地滚落。我常常踮了脚,巴巴地看着盆里的粮食,盼望它们早点消失。
再后来,家里就买了一头小毛驴。尽管这头小毛驴很是调皮,偷吃了人家晒在门外的豆腐,还把我辛辛苦苦写了一个暑假的作业都吃进肚里。可我一点都不恨它。还有什么能比把我们从单调无味的圆周运动中解放出来,更重要呢?
再再后来,我们就长大了。那盘笨重的石磨,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在我们的记忆中渐渐模糊。一首歌却渐渐清晰起来。
“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儿那拉车的牛……”
一声长叹,半壶老酒,在袅袅升腾的烟雾里,我们成了爹视野里最亮的星斗。
一遍一遍地播放这首歌,直到纷飞的泪雨淹没了自己……
横店清明上河图作文一:游横店清明上河图
横店的清明上河图是一个名胜古迹。
进了清明上河图的大门,绕过密不透风的树林,就来到清明上河图最
走过商业街,就来到虹桥,它是用木头做得,如果下雨,这里可能一点滑,从中央地毯上走,这是一座半拱桥,来到最高的地方,往两旁河面上看,长长的柳枝挂在水中,在阳光的照耀下,湖水浮光耀金,像撒了一片碎金,又像无数条白色的鲤鱼在白浪中
从虹桥上下来,远远的就看见了最引人注目的金元宝,其实就是财运桥,要走过这座财运桥,是要踩着一根根钢丝才能走过去的.走过这财运桥,又是一个紧张刺激的飞钢丝游戏,这可比刚才那个简单多了,可玩起来不一定比想象中的简单了,因为钢丝下面是一条又宽又长的河,河里的水可真清啊!清的能看见河底的五彩石,清的能看见河底正在嬉戏的小鱼.河里的水真绿啊,绿的仿佛是一块翡翠.清明上河图到处都有好玩的地方,说也说不尽.如果有机会,你一定要去细细游赏!
横店清明上河图作文二:横店清明上河图游玩
八月十九日,我们和邻居结伴到横店著名的清明上河图游玩。那里有包公府、高府、陈府、水泊梁山、酒楼、古老的建筑,风景优美。
从清明上河图风景区门口,大家往前走向右拐就可以看到一座用红地毯铺的桥,这里有些陡峭。我们慢慢继续向前走,看到下面有一条河,河里有许多鲤鱼,成群结队地在戏水。我们把饲料扔下去,鱼儿们争先恐后地抢着吃。
喂完了鱼儿,在我们面前的是瀑布,瀑布从山上倾斜而下,大部分的水流到了地上,从小溪流到河里,还有一部分从山坡上的一条缝隙里连接了一个小木条,水通过小木条流到了水车上,水车的水带动石磨,石磨便会转动起来。以前就用这种方式来磨面、磨豆腐的。
到了一点半我们来到了龙凤厅,里面有许多精彩的节目,如
最后我还跟邻居一起租了古代的衣服,装扮一下。那个小女孩当了小姐,头戴假发,身穿真丝裙子,美丽极了。我当了小兵,头戴军帽,身穿军服,腰间佩戴一把剑,摆出了威武凶猛的样子,好像真得上了战场。
经过了一天疲倦的游玩,我们跟清明上河图风景区说拜拜了,这次我既玩得开心,而且还得到了知识。
横店清明上河图作文三:横店清明上河图
第二天,我们来到横店的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的画,上面的人有五百多个,所以长和宽也十分惊人,比刘翔还高呢!一进去,里边有许多小店和纪念品:有双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