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是贵州,贵州的特产有很多,比如:金沙湾子辣椒、糖麻圆、老干妈和腊肉等。其中“腊肉”这个特产绝对是我最喜欢的一道菜了!
每逢过年或有什么重要的节日,家里的餐桌上总会出现腊肉这一道菜。这已经成为了一种习俗,可以见得腊肉在我们贵州人心中有多么重要啊!不过,别的'地方也有腊肉但一定没有我们自己做的腊肉好吃。
去年,我回了一趟老家,看见奶奶正在做着腊肉,我也嚷嚷着要学做腊肉,奶奶把我们家的“祖传秘诀”告诉我了。
第二天,奶奶带我来到市场里选购新鲜的猪肉,然后去买盐巴。回到家里,奶奶告诉我要先将新鲜的5千克的猪肉切成条状,因为这样利于腌制和水分蒸发,可以将熏出来的腊肉更加美味!然后将猪肉的每一处用盐均匀涂抹,如果猪肉的厚度超过10厘米,那么就用刀切开,再往里面放上盐。盐不能涂抹太多,太多会导致盐味重,盐也不能涂抹太少,盐是杀菌的,如果盐放少了,细菌就会趁机而入,猪肉就更容易腐烂了,这样熏出来的肉的味道就不好吃了。5千克的肉用100克盐为好。
接着将涂抹盐的猪肉挂着沥干水分,这大约需要一天时间,等看见猪肉不再大量往下滴水即可。然后准备好树枝或废弃的木柴,就可以开始熏肉就了。
熏肉用的树枝最好是柏树的,奶奶说柏树枝熏出来地肉最香。把树枝和木柴放在肉的下面,生火熏肉。熏肉的时候火不要太大,那样会把肉烤熟的,要小火慢慢熏。腊肉要熏一个星期,肉就好了,接下来就是腌制了,腌制的时间也要一个星期左右。
过了一个星期,我把我和奶奶做的腊肉拿了出来尝尝,“啊!”我不禁赞叹道,“还是自己亲手做的腊肉好吃,真香!”
如果你来我的家乡贵州一定要尝尝我们亲手做的腊肉,我想你也一定会不由自主的赞叹道“真美味呀!”
我家的腊肉作文一
在学校的日子里,每当吃火腿肠的时候,唉,嘴上吃着火腿肠,心里却在想着腊肉呢。家乡腊肉有一种独特的味道,颜色也比其他地方的深。我们小时候就叫它“黑肉”。
还记得在小时候坐在门口的`小台上每家都开着大门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每家架子上挂着的腊肉。这也让每一家都有香味,不会有鸡鸭的臭味,在每年有重要节日时,奶奶就会赏我一根,全家似乎都对我抱来嫉妒的目光。每当这时候,我就会一溜烟儿的跑到院里面。坐在椅子上,满脸都是幸福,心里超满足。再后来,奶奶告诉我当时做的动作,她一边做一边笑,可把她给乐呵坏了,我只记得当时我瞪得眼睛老大,似乎还在闪烁光芒。将它捧在手心中,好半天才啃下去第一口。当然,那也只是在过节时才会有。可能心情好,奶奶也会“可怜”我吧。
我家隔壁有一个同龄的女孩儿。我们俩商议一个惊天大行动,就是偷偷拿走我家的两根腊肉。我看到奶奶进了房间以后,我便发出暗号,呼叫队友。我俩蹑手蹑脚地走到架子旁,我找来一个椅子,我站上去将腊肉取下来。谁知一不小心手松了,腊肉掉在了地上。我一个踉跄没站稳,掉了下去,还好队友扶住了我,就在此时,奶奶出来了。后面说什么也不记得了,只记得奶奶把队友赶回了家。告诉我,从今以后除了过节,其他时候别想吃。我肠子都快要悔青了,要怪只能怪它诱惑力太大了。
只记得那是秋天,家里的大树叶子落在地上,也落满了整个回忆。
政府说我们这里就要拆了。我哭天喊地,也无济于事了。当然要住楼房了很开心。只不过住了楼房就不可以弄腊肉了。后来还是被迫搬走了,我也吃过了各个地方的腊肉。但在我舌头上最重要的位置是留给我家乡的腊肉。
有时会在梦中,想到腊肉,品尝到家乡腊肉的味道……
我家的腊肉作文二
按农历风俗,还有一个多月又要到腊月间了,老百姓家家户户喜迎春节的气氛也逐渐浓厚起来。
你看,农村好多人家都忙着准备年货,当然,腊肉是其中最重要、最有特色的了。顾名思义,腊肉就是专门在腊月间吃的肉,既代表对过去一年丰收的喜庆,又代表对新春的向往祝福。腊肉已被赋予了川东地区所特有的传统文化符号和浓浓的生活韵味。过年了,其他可以少,但腊肉绝对不能少!
农家腊肉的制作,程序相当复杂。要先请屠工宰杀喂肥的年猪,再按部位分割成小块,分别抹上提前准备好的盐巴、生姜、花椒等作料,然后装在大盆子或大木桶里存放几天,让作料充分进味,再分别在每一块肉的一端穿孔,用棕树叶搓成绳子挂起来晾干水分,最后再用柏树桠枝进行熏烤,这里很有技巧,绝对不能燃起明火,只能用底火烤出柏树桠枝的烟雾来进行熏制,如果再丢上几块柑橘皮则更好。三五天、八九天过后,那具有特殊烟熏香味的、油浸浸的腊肉就会让你食欲大振。腊肉品种很多,不光是腊肥肉、腊廋肉,还有腊猪蹄、腊耳朵、腊排骨、腊猪嘴、腊尾巴、腊猪肝、腊香肠,每一样都可以单独做成一道菜。
川东的腊肉和川西坝子的腌肉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风味的食品,腊肉的工艺复杂讲究得多,其香味那是腌肉远远无法相比的。
记得小时候,家里准备熏腊肉,那时小学已放了寒假,我自告奋勇要帮妈妈上山砍柏丫,于是拿起一把镰刀就跑到屋后自留山上,爬上一棵大柏树,抓住柏丫举刀就砍,结果一不小心砍在左手食指上,鲜血直流,痛得我急忙哭喊着跑回家,妈妈一看心痛忙了,赶忙把我抱在怀里去拿白酒消毒,涂上一点云南白药,用一根蓝布巾巾包扎起来。妈妈对哥哥妹妹说:“今年的腊肉要让江娃儿多吃点哈,为了砍柏丫把手指拇都砍了……”我一听可以多吃腊肉,也一下子忘记了痛不再哭了。那时侯有句谚语说:“大人想挣钱,细娃儿想过年”,其实就是有腊肉的诱惑。过年那天,我们三姊妹都跑到厨房去看妈妈煮腊肉,那个香味哦简直不摆了,我们那个嘴馋得哦直吞口水,妈妈从锅中捞起一块腊肉放在菜板上,慢慢切成薄片,我们三姊妹早就忍不住了,几次把手伸向菜板都被妈妈打了回来,然后妈妈专门切了三块腊廋肉给我们,我们抢在手中,飞跑到院坝里香香地吃起来……
现在的腊肉制作得更精良了,形成了川东特色的地方产业,小块腊肉,专门包装,还注册了商标,真正成为了特色商品,宣汉县的“樊哙”老腊肉和万源市的“万硒”腊肉早已飞出农家,飞出巴山,让更多的人品尝到了家乡腊肉的香味。
鼎罐内
沸腾着
烹煮着黑油油的岁月
故乡,瞬息
从模糊的回忆,又回到双眸
锅巴,腊肉
香脆,清香
从柴火上溢出
鼎罐里的味道扑鼻而来
往事在耳畔,总是喋喋不休
极目,搜索
记忆中,早已不见一些熟悉的.面孔
有个不可触及的禁区
让人生痛。母亲的笑容
突然跳出,涌上我的心头
一些模糊的记忆
让我想起,五十九年前那个婴儿出生地
两岁时的我,无知地爬在寨墙睡着了
突发事故着实吓坏了母亲
由此,成为必须迁下山寨的理由
从此未再去过
坚定寻根,也坚定寻根的信心
将故乡装进心里
把妈妈的味道装进心头
一股故乡的暖流
慢慢融入全身
不再有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