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水乡优美句子赏析 正文

水乡优美句子赏析

时间:2025-05-06 02:25:53

我思念故乡的渔火,还有沙滩上美丽的海螺,哎哟,妈妈,如果有一艘风帆向你驶来,那就是我,那就是我。

我思念故乡的明月,还有青山映在水中的倒影,哎哟,妈妈,如果你听到远方飘来的山歌,那就是我,那就是我。

每当这首赞美和思念故乡的歌曲响起,我的思绪便回到了时常魂萦梦绕的水乡。

我思念生于斯、长于斯的八百里洞庭水乡;

我思念和牵挂至今仍居住在洞庭湖畔年迈的双亲,还有那生活虽然穷困但却一直乐观豁达的故友亲朋;

我思念年少时水乡那一望无际的宽容与沉淀,还有那份蔚蓝色的纯静……

清晨,一轮红日从东边的水面上冉冉升起,冲破笼罩在水面上的雾霭,照射在那无边无垠、坦荡如砥、红绿主宰着的湖滩上,湖草就显得格外的碧绿,花也显得格外鲜红,一派“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景色。碧绿的湖草,婆娑的垂柳,参差的芦苇,一齐倒映在湖水之中,像青绿色的染料把湖水染得碧绿、碧绿。

春汛的鱼儿此时在被水淹没的湖滩上追逐、跳跃;凫鸟在湖面上嬉水、轻游,平静的湖面上荡漾着道道金色涟漪。这时的渔民们可忙碌了,他们时而在这边抛下那雪白的鱼网;时而又在那边提起那结满了鱼的网道。网提上来了,上面的鱼儿就像排队似的被结在网上,在那七八点钟的红霞映衬下闪着金光,就像一串串玲珑的珍珠被提出水面。

一艘艘桅船装载着青绿的湖草,像一座座绿色的山峦在慢慢地移动。沙鸥时而在空中翱翔,时而翅膀碰着波浪,时儿箭一般地直冲、追逐着往来的船只。

傍晚,太阳渐渐沉入西边的湖水之中,天连水,水连天,天水一色,天空霞光万道,湖面波光粼粼。

晚霞褪去,夜幕降临,夜风习习,湖面上散发着强烈的水草香气。因为空气湿润,露珠就凝结得特别早,一眼望去,湖滩的草叶上,花瓣间都挂着珍珠似的露珠,晶莹玲珑,美丽异常。这时一弯新月悬挂在东方的天边,稀落的星星眨着眼睛,忽明忽暗,和湖里的堆堆渔火,盏盏船灯互相映照,斗丽争辉,一齐倒映在蔚蓝的湖水中,恍如一群萤火虫在水面上移动,又如天女撒下银花千万朵……

难怪连古代诗人刘禹锡也被水乡美丽自然的湖光山色所折服,曾不惜笔墨,倾情描绘:“遥看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久在他乡,世事纷纭喧嚣、人心变幻难测,加之名诱利惑,自己的内心有时就象一条积压了太多能量的河流,生命的浪潮常常奔腾起伏,难以平静。此时,唯有驾一叶扁舟,看青山、白云、苇林、柳枝倒影伸展在蔚蓝的神秘之中,你方会顿悟:是水的深邃才使湖面宽静如镜,是内藏的丰富方使湖泊处以安静之极致。

诚然,一个人在生命的某个阶段无疑是需要某种热闹的,那时饱胀的生命力需要向外奔突,如同万流归海一般,只有积聚了一定的容量和丰富之后,才能达到一种永久的平和之中。难怪有哲人说:静流则深,那肯定是丰富之后的平静,深邃过后的永久。现实中,热闹总归是外表的,阶段性的,唯有以一种精神目标日积月累,其心境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丰富与平静。所以,年少时我爱湖水的奔腾与热闹,走向社会了则爱湖水的繁茂与丰富,不惑之时我更爱水乡的.安宁与平静。

人与湖景是何等的相似啊,年轻时就像八九点钟的湖面,鱼跃人忙,热闹非凡;夜深了,波金浪银,绿水共长天一色,一切便回归于宁静。俗话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无疑是丰富而又静态的。当一个人心中坐拥着一泓平静而又丰富的湖水的时候,他肯定就是一位智者和仁者的兼容。

我思念水乡,她是我灵魂的栖息地,是我行事立身的参照物,是我久在都市渐生浮躁之心的镇定剂,更是我疗伤舔痛和添加营养的休养所与加油站。

我迷恋水乡,只想记住她无限的美好,忘却她遍体的伤痕,还有那无声无尽的叹息……

我追寻和热恋水乡常映在我心灵深处的那一片宽容,那一片深邃,那一片纯静,那一片蔚蓝,以及那一份丰富之后的平和安宁。

我也时常想把那美丽而又蔚蓝的水乡长久地拥入自己的怀中。

清明

淡紫色的风

颤动着——

溶去了繁杂、喧嚷

花台布

和那布满油迹的曲调……

这是水乡小镇

我走来,轻轻的

带着丝一样飘浮的呼吸

带着湿润的影子

鲜黄的油菜花

蒲公英、小鹅

偷藏起

我的脚印

我知道

在那乌篷船栖息的地方

在那细细编结的

薄瓦下

你安睡着

身边环绕着古老的谣曲

环绕着玩具

——笋壳的尖盔

砖的印

陶碗中飘着萍花

停着小鱼

甲虫在细竹管里

发出一阵噪响……

你的白云姥姥

合上了帐幔

黝黑的小印度弟弟

还没有诞生……

我听见

鸟和树叶的赞美

木锯的拍节

橹的歌

拱桥和兰叶弧形的旋律

风,在大地边缘

低低地询问……

我感到

绿麦的骚动

河流柔软的滑行

托盘般微红的田地上

盈盈的芳香……

呵,南方

喃喃

这是你的童年

也是我的梦幻

……

嗯,你喜欢笑

虽然没有醒

是找到了,板缝中

遗落的星星?

那僵硬的.木疖

脱落着

变成花香和雾的涌泉

北风,和东方海的潮汐

在你的银项圈中

回旋,缓缓……

是父亲绵长的故事?

是母亲

不愿诉说的情感?

……

我走过

像稀薄的烟

穿过堂屋、明瓦

穿过松花石的孔隙

穿过一簇簇拘谨的修竹

没有脚印

没有步音

排门却像琴键

发出阵阵轻响:

……!——……!——

我知道了

我有两次生命

一次还没有结束

一次刚刚开始

在你暂短的梦里

我走了,我走向四面八方——

走向森林

踏入褐菌的部落

走向弯弯曲曲的枝条和路

跃过巧妙起伏的丘陵

走向沙洲

走向大江般宽阔的思想

走向荆条编成的诗

藏进蜂窝、鸟巢

走向即将倒坍的古塔

烟囱、线架的触角

渗入山岳

——勇士的内心

潜入海洋

永不停息的吻……

在你醒来时

一切已经改变

一切微小得令人吃惊

现实只是——

蛛网、青虾的细钳

还在捕捉夜雨、余滴

梦的涟漪……

将归来

已经归来!

踏上那一级级

-阴-凉温热的石阶

踏上玄武岩琢成的

圆桌和柱基

在小竹门外,在小竹门外

做为一个世界

把你等待

1980年4月绍兴

这是顾城题赠给谢烨(“X”)的一首非常美丽而独特的情诗。与谢烨的相识引发了一段往返于北京和上海的漂泊生活,为了那些浪漫而炽热的约会。这期间,他以某种方式(想象或实际地)游历了谢烨的故乡绍兴。这次旅行似乎给顾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阅读到了只是浮现在他童话幻境里的真实意象:鲜黄的油菜花、蒲公英、小鹅、乌蓬船、飘着萍花的陶碗、堂屋、明瓦、蛛网、青虾、夜雨、玄武岩琢成的圆桌和柱基等等。更重要的是,他沿着这样的意象道路走进了谢烨的童年。他多么渴望有一次这样深切的进入,去触摸谢的面容背后的一切:她的情感、她的灵魂、她的身体及其她身后的历史。

全诗按主体(我)中心的句式历时性*地展开,从“我走来”——“我知道”——“我听见”——“我感到”——“我走过”直至“我将归来”,江南的景色*意象和谢烨的童年意象交织地行进着,不时插入顾城的惊叹、赞美和低呼,插入对于恋人的呢喃和对于乡村童话的痴迷。“呵,南方/喃喃/这是你的童年/也是我的梦幻”,这个小段是顾城幻想性*人格的再度显现:他企图把谢的家乡转换成一个真实的童话,并且让谢烨扮演这童话的主人公。

一方面用话语虚构着心灵的童话,一方面又试图在实存世界中寻找童话的具体影象,这就是顾城一生所孜孜不倦的事业,隐居激流岛是他最后的努力,而围绕谢烨童年及家乡所展开的梦想,则是他比较早的一次图谋。但奇怪的是,总是以儿童精灵面目出现的顾城,放弃了对于母亲(父亲)家园的呼吁,转向另一个相反的立场——他要自己来充当一个父性*的家园,“做为一个世界”,把谢烨的童年幻象“等待”,也就是等待一个需要他疼爱和关情的童话女孩。

这种立场的转换对于顾城来说是异乎寻常的,它使《水乡》同《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构成了人格的鲜明反差。但如同顾城的所有幻觉一样,这样的情感幻觉是极其短暂的,最终,不是谢烨住进了顾城的父性*的家园,而是他本人住进了谢的母性*家乡。

的确,从《水乡》中,我们已经能够辨认出顾城的一这一精神倾向:这“水乡”充满羊水般的温柔、梦的涟漪和湿润的影子;乌蓬船像摇篮一样静静地停栖着,而那个“还没有诞生”的“黝黑的小印度弟弟”,正是置身于这个巨大子宫里的诗人的自我隐喻。尽管它经过了话语掩蔽而难以察觉,但它毕竟悄悄地存在着,向人们说出了对于母体的难以言喻的渴望。

这就是同时存在于《水乡》中的两种分离和对抗的立场,谢烨能够在诗以外的地点同时响应这两种召唤吗?她能够同时既扮演诗人的孩子又扮演他的母亲吗?我们无法真正掌握问题的答案。但至少在诗歌之内,凭藉话语和意象的自由剪辑,顾城达成了这两者的合一。

狂风暴雨的天,想起故乡的树根。那树根真是丰富,真是特别,它盘绕着整个小镇,牢牢地将它编织在一个坚固的"防洪体系"中。

小镇位于大江湖泊之畔,河汊交织之中,汛期江水上涨,河水也上涨,若是下暴雨,小镇便被水包围,成为一座孤岛。我亲见过几次大水快速攀上河岸,涌进屋来,将所有的街道都淹没了。人们转移到镇外的高地暂时住下,也有人死活不愿转移,依然呆在屋中视若等闲,直到水退下去。水一退,小镇又恢复了原貌。

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发现了小镇到处都是树根,尤其是沿水的岸,树根盘结,伸展到水里,扎在泥中。初学游泳,双手抓着树根,身子浮着,两脚"噼里啪啦"地打水,练习一段时间,尝试着让手松开树根,变成划水的.动作,脚仍不停地拍水,不久游泳就学会了。即便手一松,人沉下去,也不危险,有树根托举,抓上树根,人又浮出水面。很多人都喜欢潜入水中,在树根的缝隙间摸鱼捉蟹,常有收获。

谁家若是在河边挖树根,会造到人们的谴责,虽然首先威胁的是他自家,但洪水无情,它像斧头一样,一块块削切河岸,殃及左邻右舍。有一次大水中,邻居曹家屋后的河岸突然轰地坍塌了一块。我母亲紧张起来,同时责怪道,就他家,这些年不栽树!我父亲说,那年他家盖房子,挖河土填地基,斩断了不少老树根,使得泥土松软了,即使栽树,也难以达到以前的防洪效果。曹家在坍塌的惊吓中吸取了教训,赶紧于第二年春天,插了一些柳树。

邻居谢家比较富裕,为了扩张地盘,他们将屋后的树连根挖掉,然后砌石成墙,筑土填基,成为与房子同一水平线的后院,栽花种草,很是美观。他家屋后通向河床的缓缓倾斜的坡岸消失了,涨水季节,水抵达石墙,往上涨,将人们通行的街后的小路堵住了。我们摸鱼到此,发现没有鱼可待的树根,便将其省略掉,转移别处。有一年,石墙哗地倒塌了。谢家竟怨怪起泥瓦匠不负责任,将墙砌得不坚固。实际上,在洪水的冲击与浸泡下,石墙哪有树根缠绕的地基坚固呢?

每年春天,家家都在河边插柳栽树。先将那些老树、死树伐掉,虽然树根可以做柴火,但人们不会将它挖出来。有句常言叫无心插柳柳成荫。而水乡小镇,人们年年复年年,有心插柳。柳树易活,在成年柳树上砍下树枝,栽到地上就成了新的柳树。多少年过去,小镇地下的树根相互交错,形成了一个根网。那是一个安全网,使得小镇历经一次次水患而没有被冲毁与沉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