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学会三个生字,理解语句意思,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做事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
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背诵。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有关孟子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1、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2、简介作者,认识孟子。
3、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二、试读质疑
1、初读课文。交流对课文的印象,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
2、再读课文。指导学生借助课后注释和工具书,了解故事大意,并就不懂的地方自由质疑。
三、研读交流
1、探究疑难,深入研读:
⑴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① 引导学生对照注释,说说句子的意思,同时借助课件,帮助学生初步掌握理解文言文词句的基本方法。
② 相机指导学生理解“者”、“也”的含义。
③ 通过反复诵读,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⑵ “使弈秋诲二人弈……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① 自由朗读,交流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明白几个“之”的不同意思。
② 学习生字,指导识记书写。
③ 运用成语分别概括两人不同的学习态度,了解白话文与文言文的联系,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④ 指导朗读。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美。
⑶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① 理解交流句意,要
② 指导朗读,体会文言文朗读的语气。
2、串联全文,整体把握:
师生问答,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相应的语句回答老师的提问,从而帮助学生疏通全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四、吟诵体味
1、教师配乐朗诵。
2、学生自由练读。
3、尝试背诵古文。
4、学生配乐诵读。
五、拓展延伸
1、出示“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孟子?告子》原文中未选入本课的一句话),组织理解交流,加深对课文思想内涵的感悟。
2、将《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文言小故事发到网上,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并通过网络与老师交流。
板书设计:
专心致志,则得也!
第二课时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书写:汝、盘、盂,沧沧凉凉、探汤。
2、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读懂句子。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学会读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4、多角度谈谈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有关太阳、地球的知识。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课文朗读课件。
2、孔子有关名言。
3、地球、太阳的关系图。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问题激趣
1、同学们知道孔子吗?(交流课前收集资料)
2、孔子是古代教育家、思想家,他有许多启迪后人的格言。大家收集了吗?
3、师也收集了孔子关于学习的名言。(出示,读)
4、“孔子之后,一无孔子”。博学的孔子东游时却被两个小孩子的问题难住了,是什么问题呢?(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文言文读书方法:第一步读准字音:
⑴ 学生自读课文。
⑵ 指名读生字词。
⑶ 指名读课文。
2、第二步:读出节奏。
3、第三步:结合注释读懂大意,释题。
三、深入读思,加深理解
1、学生自由读思第二段,两个小孩的观点有什么不同?
日始(近,远)
日中(远,近)
⑴ 指名说观点。
⑵ 读相关句子。
⑶ 理解两个孩子观点有什么不同。
2、读思三、四段,两个小孩观察到的太阳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⑴ 板书:如车盖──如盘盂。
⑵ 比划“车盖、盘盂”大小。
⑶ 读相关句子,理解反问句,明确“乎”即“吗”。
⑷ 同法学习第二个小孩的发现,理解“沧沧凉凉”如“探汤”。
⑸ 读两小孩的发现,体会辩斗语气(多种形式),两小孩可爱吗?
3、你赞同谁的观点,出示图片,你发现了什么?解决难点。
4、孔子赞同谁的呢?从什么地方知道的?读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5、创造想象:孔子会怎么回答呢?(出示孔子名言)
6、从孔子的回答中明白了什么?(宇宙无限、知识无穷)
四、作业
1、试背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3、搜集资料,解决两个小孩提出的问题。
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日初 日中
一儿:如车盖 一儿:如盘盂
(近) (远)
一儿:沧沧凉凉 一儿:如探汤 学无止境
(远) (近)
结果:孔子不能决也。
教学反思:
阅读教学中“读”的有效性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字句之中有声情,有气韵,有见识,有抱负,不读,一切精华都不会自动显露出来,只能是纸上的铅字符号,那是“死”的,要把“死”的变成“活”的,只有读,让它先在你的嘴上活起来,然后才能在你的心里活起来。文言文的学习更是如此。文言文的“读”如何更有效呢?我从执教《两小儿辩日》做了下面的.尝试:
1、初读课文,注意读的层次:
文言文的初读可分三步进行: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出节奏,借助注释读出大意。
2、深入理解,读有重点、目的:
文言文的学习不应是串字串句的讲,阅读中应也有研读的重点。如《两小儿辩日》中我把两小儿的对话作为研读的重点,课堂中让学生静静地读,探究地读,读中理解,读出理解。
3、创设情景,读出情趣或品读感悟,积累语言:
《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对太阳的认识主要是对话表现出来的,而对话又是辩斗的形式。学文中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模拟辩斗的情景。同桌读,表演读、创造性地读,学生读、辩,情绪高涨。
通过这些不同形式,层次的“读”,学生们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并学会了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增进了对文言文的喜爱,培养了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1、这儿景色优美,如在画中,让我留连忘返。
2、十字路口,红绿灯提示行人及车辆注意安全。 十字路口,红绿灯眨着眼睛,提示行人及车辆注意安全。
3、他跑得快。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4、看着这件全世界没有第二个的宝物,他眼睛发直,说不出话来。
5、四面楚歌 初出茅庐 入木三分 煮豆燃萁 破釜沉舟 纸上谈兵
6、这座房子装饰华丽,陈设精美,你见了准会不住口地称赞。
7、背水一战 指鹿为马 围魏救赵 草船借箭 完璧归赵 卧薪尝胆
8、公路上,许多车辆来回行驶。 公路上,许多车辆来回奔跑着。
9、骏马和大牛静立在一望无垠的草原上,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0、安然无恙 交头接耳 愁眉苦脸 千方百计 海底捞针 惊弓之鸟
11、负荆请罪 毛遂自荐 闻鸡起舞 三顾茅庐 望梅止渴 图穷匕见
12、尽管她喊得声音嘶哑,力量用尽,还是没有人来帮助她。
13、李老师在工作上一点都不马虎,赢得了同学们的尊敬。
14、山上叮叮冬冬的泉水,犹如一首美妙的乐曲,非常好听。
15、中朝人民的感情很深。中朝人民的感情像海一样深。
16、看着我的.成绩单,妈妈连眉毛眼睛都透出笑意。
17、引人注目 一筹莫展 相安无事 欢天喜地 垂头丧气 坚定不移
18、战士们冲向那个高地。战士们像猛虎一样冲向那个高地。
19、我站在楼顶上,看见新修的环城路就像一条飘绕在城外的玉带,又长又宽。
21、这段话把爸爸抽烟时的神态描写得非常生动逼真。
22、喝着这早就享有很大名声的龙井茶,我不禁高兴得手脚都舞动起来。
23、爷爷总是夜晚接着白天地干活,真让人担心他的身体。
24、将信将疑 举世闻名 窃窃私语 胸有成竹 想法设法 神气活现
25、看我们玩得这么高兴,妈妈也很有兴致地参加了进来。
26、为了补上落下的功课,他就像饿了渴了需要饮食那样地学习。
27、秦兵马俑的制作技艺精巧,胜过天然,享有盛誉。
28、听了这么美妙的音乐,他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地跳起舞来。
29、我的成绩这么差,几次让爸爸恼怒得跳脚呼喊像打雷一样。
30、哥哥走起路来昂着头,挺着胸脯,倒像一个军人。
32、劳动中,同学们争着向前,惟恐落后,挥汗如雨。
33、看到这幅色彩非常绚丽夺目的图画,我不由发出一声惊叹。
34、听了这件事,同学们个个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
35、长江波涛汹涌,非常壮观,是我国的第一大河。
36、小鸟在树上不停地鸣叫。小鸟在树上欢快地唱着动听的歌谣。
37、他的球发得这样急,让我来不及防备。
38、红军战士在困难面前毫不屈服的斗争精神,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
39、他读起书来高低曲折,和谐优美,我们很爱听。
1 詹天佑
①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还没有出世”本意是人没有出生。这句话集中反映了詹天佑接受修筑京张铁路任务的压力。外国报纸称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生,实则是他们瞧不起中国工程技术人员,是对中国人的蔑视和嘲笑。在他们眼里,任命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是个不切实际的空想,只有依靠外国人才能完成这个工程。他们的话里还隐含着说明京张铁路沿线地理环境恶劣,修筑铁路的工程十分艰巨。课文这样写,更能反衬出詹天佑为国分忧的爱国主义品质。
②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詹天佑要求工作人员勘测、绘画、计算等都要精确、严密,决不能含糊、马虎,这句话表现了詹天佑对工程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③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这是詹天佑遇到困难时的内心想法,也是他克服困难,完成艰巨任务的'动力。京张铁路是中国人靠自己的技术力量修筑的第一条铁路。这条铁路修建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声誉。修得不好,外国人讥笑中国人的阴谋得逞,我们中国工程师也会丧失信心;修好了,可以回击帝国主义者的蔑视,提高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工程师的自信心。句子充分表现了詹天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为祖国争气的坚强决心。
④火车怎样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这是一句设问句。首先提出如何让火车爬上陡坡的问题,接着用詹天佑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来回答。詹天佑顺着山势,创造性地设计了一条“人”字形线路,采用两个火车头一推一拉的办法,解决了火车爬陡坡的重大难题。这是他对铁路建设作出的杰出贡献,也是他卓越的创造才能的体现。
⑤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计划提早两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回击”,指对攻击者进行反击。修筑京张铁路前,帝国主义者曾千方百计阻挠我国工程技术人员修筑,攻击我国任命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是个笑话”,甚至狂称“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京张铁路提前两年全线竣工,用铁一样的事实,证明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句子点明了修筑京张铁路的结果,再一次说明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与首句呼应。
2 怀念母亲
①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频来入梦”,频,屡次,连续几次。意思是祖国母亲经常到梦中来。作者远离故土,身居异国他乡,犹如孩子离开母亲的怀抱,心中无限思念。尤其作者是第一次离开,离别的滋味尤为强烈,心中不断涌现祖国的身影,不断回想起故国的生活、故国的亲人,日有所思,夜有所想,对祖国母亲的情感随着离别时间的长久在不断加深。句子中一个“也”字很巧妙地将祖国与母亲联系起来,可见在作者心目中两者的确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
②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凄凉”,寂寞冷落,凄惨。作者身在异国小城,一方面感到自己与母亲的距离远了,与祖国的距离远了,与亲人的接触少了,心中有忧愁、有思念;但是在远离家乡的日子里,能时常怀念起在故国的生活情景,不断回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感到他们无处不在,心中自然又多了一丝安慰、一些宽心、一点甜蜜,他们是那样牢固地烙印在自己的记忆深处,在作者孤寂时陪伴着他。作者通过比较的方式,将自己对祖国母亲的怀念表达得非常充分。
③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怅望灰天”,惆怅地望着天空。由于作者长期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