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常州景色比较美优美句子 正文

常州景色比较美优美句子

时间:2025-05-12 09:21:08

描写鼋头渚樱花的作文1

无锡太湖,又名震泽、具区,面积约2250平方公里,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鼋头渚为太湖西北岸的一个半岛,因有巨石突入湖中,状如浮鼋翘首而得名,是太湖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景点之一。

大家一定想知道我为什么要讲这些,哈哈,我去那儿玩了呗!

五月一日,我们一家8口人从常州坐汽车去无锡太湖。来到鼋头渚,门前的石牌坊张开巨臂欢迎我们,“太湖佳绝处”五个潇洒的大字金光闪闪,这是郭沫若老人的手迹。进入大门,导游引导我们来到“鼋渚春涛”景点。这是在清末举人杨翰西建造的“横云山庄”的基础上复建的。这里到处是奇花异草,在“祭祖堂”前,有一种树,它的枝条弯弯曲曲的,猜是什么树?哈,不知道了吧?是槐树,由于它的枝条像鹰爪,所以又叫鹰爪槐。我们绕过涵万轩,走上长春桥。这桥桥拱比较高,与倒影合成线条优美的浑圆形,桥头两侧的长堤上,种植了日本樱花,高耸的桥拱使樱花长堤显得舒展自如。长堤由碎石铺成,导游问:“你们知道为什么用碎石铺吗?”“岁岁平安呗!”我答道。“真聪明!答对了。”我很吃惊,因为我只是随口说说的呀!

来到太湖边,只见三万六千顷浩淼烟波奔入眼底,浓淡相宜,七十二峰缥缈可辩,水天一色。她既有海的雄伟,又有湖的秀丽,真是“山不高而清秀,湖不深而辽阔”,一派山外有山,湖中有湖的天然图画!我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激动地跃入湖畔,在沙滩上奔跑,在湖水中嬉戏,在岩石上拍照留念,真是心旷神怡!

接着,我们乘快艇去太湖中央的一个最美的小岛——太湖仙岛。快艇昂着头,飞快地向目标驶去。一阵阵和煦的春风迎面扑来,一团团雪白的浪花向后涌去,真让人想大喊一声:“爽”!

来到太湖仙岛,岛上树木葱笼,曲径通幽,瀑布飞流,银花四溅,再加上一个个仙风道骨的神像、雕塑,让人觉得新奇、神秘。我们爬上“天阶”,来到“灵宵宝殿”,威猛的“四大天王”让我暗自心惊,庄严的玉皇大帝让人肃然起敬……。登临峰顶,面对一抹青山,飞檐峭壁;一湖碧水,白帆点点,我们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人间仙境,心情豁然开朗。难怪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曾诗云:“鼋头渚景色胜天堂。”今日游罢,果然名不虚传啊!

不信?你也来看看!

简评:能充分利用搜集的资料,详尽描写了鼋头渚之旅的所见所闻所感。

描写鼋头渚樱花的作文2

盼望着,盼望着,终于等到了樱花节。我们驱车赶往鼋头渚,也许是清明的缘故吧,再加上天气晴朗,所以出来游玩的人,络绎不绝,路上车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离目的地只有5分钟路程时,我们足足堵了两个多小时。 进入公园,游人如织,人头攒动。那满树满枝的樱花,开得正旺,远远望去,像一片灿烂的云霞。一阵微风吹来,花瓣轻轻飘落,好像天女散花,美丽极了。人们在花下拍照留念,谈笑风生,好不快乐!我来到花下仔细一瞧,花丛中还有几只小精灵在翩翩起舞!凑近一闻,一股淡淡的清香令人心旷神怡。

我不禁陶醉在这迷人的世界里,忙摆起了pose,将这美好的瞬间留住。 樱花节上还有精彩的相扑表演。说白了,相扑就是两个大块头抱在一起摔跤。为了练相扑,运动员得不断给自己增肥。我见到一位重430斤的大块头,他胖得看不见脖子,分不清腰身,简直是个肉墩。我觉得还是艺妓表演比较好看。婀娜多姿的日本艺妓,撑着花伞,身穿和服,脚穿木履,和着轻柔的音乐翩翩起舞。他们的表演,赢得了游客们热烈的掌声。 夕阳西下,我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樱花节,期待明年再见。

描写鼋头渚樱花的作文3

“哇!盼望已久的春游终于来到了!”我们游览了美丽的鼋头渚、那里有风景秀丽的仙岛,清澈的太湖水,可我仍然爱着那片令人心醉的樱花林。 走进樱花林,一阵樱花香扑面而来,只见一棵棵樱花树数不胜数,一朵朵花儿就像天上的繁星一样不计其数。它的花瓣儿有的像一朵朵粉色的云儿挂在枝头;有的犹如小姑娘那红扑扑的脸蛋;还有的好似小精灵的粉色纱裙……一阵微风吹过,花瓣儿漫天飞舞,真像一个个技术娴熟的小伞兵们缓缓从天而降,又好像天女散花。

整个林子里都铺上了一层粉红的“花瓣地毯”,好像刚刚下过一场“花瓣雨”…… 樱花林里传来我们的'欢声笑语。瞧,小朋友们打起了“花瓣仗“,他们从地上捧起一些花瓣,用力地把花瓣撒向对方,哈哈,中招了!孩子们还在林子里捉迷藏呢,嘿嘿,林子真像个大迷宫,怎么也找不到。这里“咔嚓咔嚓”同学们留下了合影;那里“吧唧吧唧”,孩子们又开始了快乐的野餐…… 这儿既是欢乐的海洋,又是美丽的世外桃源!

描写鼋头渚樱花的作文4

说到樱花,你知道中国最美的赏樱地在哪里吗?对,就是无锡的鼋头渚。周末我怀着期待的心情,和我的好朋友一起赶往鼋头渚赏樱。

听说鼋头渚樱花最多的地方是樱花谷。可当我走进樱花谷时,只看到了一大片绿色。“咦?怎么没有看到樱花呢?”我失望地问老师。老师说:“你没有看到樱花,是因为这是早樱,花期很短,早已枯萎了。”好不容易,我才找到了一棵樱花树,树上的樱花垂头丧气地低着头,樱花的花瓣由粉变白,只要用手轻轻一摸,花瓣就渐渐掉落下来。

幸运的是现在正是晚樱开放的时间。往里走去,两边绚丽的关山樱就像装饰道路的花形拱门。樱花树的树枝纷纷向外延伸,多而密的花团把枝头压的很低很低,挨挨挤挤的花把叶子都挡住了,一派热闹的景象。恰逢一阵风吹过,粉色的花瓣漫天飞舞,让我想到了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写到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如云似霞的樱花使我陶醉。

登上樱花阁,向下望去,大部分的早樱树只剩下了苍翠碧绿的树叶,失去了花朵的点缀,与普通的树木并无不同,但是满山遍野的绿色依然让我震撼。这抹绿色覆盖了太湖的两岸,更为鼋头渚的春色增加了勃勃生机,让我感受到了春天万物复苏的美好!

描写鼋头渚樱花的作文5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说的就是江南美景。值此清明时节我有幸游览了鼋头渚风景区。

带了些许饮食就踏上了游玩的旅程。在去鼋头渚的一路上,有志同道合骑单车的大学生,有嗷嗷待哺的小孩,有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有外地的旅游团,甚是一片热闹景象。春来踏春好像已经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那么不约而同。

进了园区,眼前豁然开朗:天蓝无顶,湖远无边,景物高低错落有致,远处亭台近处阁,处处绿草茵茵,百花争艳,蜜蜂嗡嗡,鸟声清脆,好一个人间潜藏于无锡的桃花源。眼睛不停地追寻美好的景物,脚步紧跟,生怕自己的眼睛到了美景身边,身体还在几米开外。一路上,鼋头渚不见一张座椅,游人累了就坐下休息。刚开始我很是奇怪,同行的同学也问我为什么会没有座椅。后来看见处处都可以坐下的游人,我豁然明白了。游览名胜风景,其目悦,其身体不适,势不能久留。鼋头渚可谓是看是没有一张座椅,却给游人留下了足够的座位选择权,凡是心仪之处都是无形的座椅。看见滚滚人流不断涌入就知道这儿是多么的深受欢迎。一路上清新我们眼球的不只是层出不穷的意外美景,更有温暖人心的人物场景。诗人卞之琳在《断章》中曾经说过“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却装饰了的梦”。看见游玩人一家老小开心的坐在一起吃着午餐,我头脑中出现一个词叫天伦之乐;看见一对情侣十指相扣漫步在阴凉的垂杨柳下,我就怀想起心中的她;一位老人静静望着湖水,三个小孩一起在路边赛跑,五个洞的拱桥默默的相觑,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走累了,我坐在一棵柳树下,任由那长长的柳枝恣意的抚摸我。经日的垂柳妩媚妖娆,雨后的绿叶更是多娇,那花香草香鸟香人香,若是没有游人真的不敢想象自己会不会回归原始的怪叫。

登上高楼,四周景物尽收眼底。沐浴在微寒地春风里,远眺湖面,我就看见了千古传唱的美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里的湖水很美,浩淼的太湖不见边际,偶尔几只帆船驶过叫人回想以往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景状。湖面水汽迷蒙,游艇飞过划过留下一条条的波纹在水面起舞,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小鸟在湖面展露自己的飞行技巧,远处还传来游人断断续续的欢笑。从楼上看下去,可以看见樱花谷美丽动人的樱花和园里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那走走停停的观光客,进进出出的车队,忙于拍照留念的缩影,看见了渔船却没有渔夫……

进入鼋头渚,我就是一名游客,忘掉一切,尽情的欣赏美景,吮吸无限春光。

描写鼋头渚樱花的作文6

鼋头渚是横卧太湖西北的一个半岛,因巨石突入湖中形状酷是神龟,所以昂首得名“鼋头渚”。

4月4日我们来到这个风景如画的地方。一到鼋头渚我们便乘船去欣赏湖面风光。“嘟——”开船了,我一上船就被湖面景色吸引了。碧绿的湖水就像一个无瑕的翡翠,金色的阳光洒在湖面上,波光万道,微风吹过,湖面荡漾起一层又一层的涟漪,一圈一圈,一波一波向湖边荡去。从高处往下看,多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啊!

一群白鹭在我们头顶盘旋,飞翔。它们时而高,时而低,时而快,时而慢。有的从天空中俯冲下来,在离湖面很近时,又扬起翅膀往空中飞去;有的把自己沉进水里,捕捉小鱼;有的一直在我们身边盘旋,好像在说:“把美食分我们一点吧,分我们一点吧!”

来太湖怎能不来樱花谷?这不我们便来到了樱花谷。这樱花开得正盛,这些樱花粉中带白,白中透粉好看极了。有的樱花一团团,一簇簇紧紧抱在一起好像永不分开的姐妹一样;有的花瓣半开,好像小姑娘含笑的容颜;有的还是花骨朵儿,好像害羞的小姑娘一样。樱花的香味没有玫瑰那么浓烈,但比桂花要清淡。一阵阵花香吸入鼻中,让人心旷神怡,把所有烦恼都跑到九霄于外去了。带着花香的微风吹过,花瓣纷纷落下,花瓣落入河中,随着流水飘动。

我在鼋头渚找到了春天的身影,在长春桥找到了它的足迹,也在樱花谷中找到了它偏偏起舞的舞姿。

樱花,是一种美丽的小花。在春夏之间开放,花朵异常美丽,那雪白的花瓣上略带丝丝粉红,金灿灿的花蕊像金丝般簇拥在一起,朵朵都是那么娇嫩,在微风中绽开可爱的小脸,显得那么活泼。以下是关于描写鼋头渚樱花的作文(精选7篇),欢迎参阅。

描写鼋头渚樱花的作文 篇1

来无锡必游太湖,游太湖必至鼋头。鼋头渚独占太湖风景最美一角,山清水秀,天然胜景。这里鲜花名目众多,更是赏樱花的胜地,每年的3、4月份都会举办“太湖之春”樱花节。

每逢鼋头渚的三月,这里便成了樱花的国度。数万余株的樱花在青山绿水的掩映下妖娆地开放,千余亩的樱树从太湖边延伸到山谷,河畔,别有一番雅致。一簇簇红樱花,红得像漂染过似的,再有淡绿中透着浅红的嫩叶作陪衬,远远看上去,就像是晨曦微露的朝霞。而那白色的樱花洁白得如朵朵小白云,又有红色花蕊点缀其中,好象白绸子上嵌着无数颗粉红的宝石,在绿叶的陪衬下,真是美如画卷呀!这些樱花有的挺立枝头,含苞待放;有的笑逐颜开,开心地迎接春光的到来,而最让人心动的却是那漫天飘舞的花瓣。

从树上掉落的花瓣,仿佛蝴蝶一样翩翩起舞,飞落在地下,铺在路两边,好像是给小路盖上了一条条彩色的被子;落入草坪,覆在小草上,仿佛小草也开花了,合在一起是一番花红草绿的景致;漂于水面上,触起轻微的水波,像荡开的音律飘向远方。徜徉在小路上不经意间,刮起了一阵春风,一瞬间,美景降临人间——漫天花雨,彻底的漫天花雨……天空变成了无数红白的小点,飘飘洒洒!空中飞舞的似乎不是花瓣,而是有着短暂生命的精灵,旋转、舞动。望着这种情景,会不禁让人想到:"柳絮飘,朵朵樱花漫天舞;樱花醉,春光灿烂是最美,漫天花雨化花泪"的华丽辞藻。真是好一幅风吹花雨落的画作!

漫步在樱树下,踏上幽幽小径,一路依山傍水,一路鸟语花香。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芬芳,那是一种无法言语的感觉,只觉得安逸、恬静。真是十里芳径,十里飘香啊。

樱花热烈、纯洁、高尚,它是爱情与希望的象征,同时,他也是很多人心目中美丽、漂亮和浪漫的象征。我爱樱花,它虽短暂但却绚烂,更有一股令人沉醉的独特的娇美。

描写鼋头渚樱花的作文 篇2

盼望着,盼望着,终于等到了樱花节。我们驱车赶往鼋头渚,也许是清明的缘故吧,再加上天气晴朗,所以出来游玩的人,络绎不绝,路上车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离目的地只有5分钟路程时,我们足足堵了两个多小时。进入公园,游人如织,人头攒动。

那满树满枝的樱花,开得正旺,远远望去,像一片灿烂的云霞。一阵微风吹来,花瓣轻轻飘落,好像天女散花,美丽极了。人们在花下拍照留念,谈笑风生,好不快乐!我来到花下仔细一瞧,花丛中还有几只小精灵在翩翩起舞!凑近一闻,一股淡淡的清香令人心旷神怡。

我不禁陶醉在这迷人的世界里,忙摆起了pose,将这美好的瞬间留住。樱花节上还有精彩的相扑表演。说白了,相扑就是两个大块头抱在一起摔跤。为了练相扑,运动员得不断给自己增肥。我见到一位重430斤的大块头,他胖得看不见脖子,分不清腰身,简直是个肉墩。我觉得还是艺妓表演比较好看。婀娜多姿的日本艺妓,撑着花伞,身穿和服,脚穿木履,和着轻柔的音乐翩翩起舞。他们的表演,赢得了游客们热烈的掌声。夕阳西下,我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樱花节,期待明年再见。

描写鼋头渚樱花的作文 篇3

“哇!盼望已久的春游终于来到了!”我们游览了美丽的鼋头渚、那里有风景秀丽的.仙岛,清澈的太湖水,可我仍然爱着那片令人心醉的樱花林。

走进樱花林,一阵樱花香扑面而来,只见一棵棵樱花树数不胜数,一朵朵花儿就像天上的繁星一样不计其数。它的花瓣儿有的像一朵朵粉色的云儿挂在枝头;有的犹如小姑娘那红扑扑的脸蛋;还有的好似小精灵的粉色纱裙……一阵微风吹过,花瓣儿漫天飞舞,真像一个个技术娴熟的小伞兵们缓缓从天而降,又好像天女散花。

整个林子里都铺上了一层粉红的“花瓣地毯”,好像刚刚下过一场“花瓣雨”……樱花林里传来我们的欢声笑语。瞧,小朋友们打起了“花瓣仗“,他们从地上捧起一些花瓣,用力地把花瓣撒向对方,哈哈,中招了!孩子们还在林子里捉迷藏呢,嘿嘿,林子真像个大迷宫,怎么也找不到。这里“咔嚓咔嚓”同学们留下了合影;那里“吧唧吧唧”,孩子们又开始了快乐的野餐……这儿既是欢乐的海洋,又是美丽的世外桃源!

描写鼋头渚樱花的作文 篇4

无锡太湖,又名震泽、具区,面积约2250平方公里,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鼋头渚为太湖西北岸的一个半岛,因有巨石突入湖中,状如浮鼋翘首而得名,是太湖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景点之一。

大家一定想知道我为什么要讲这些,哈哈,我去那儿玩了呗!

五月一日,我们一家8口人从常州坐汽车去无锡太湖。来到鼋头渚,门前的石牌坊张开巨臂欢迎我们,“太湖佳绝处”五个潇洒的大字金光闪闪,这是郭沫若老人的手迹。进入大门,导游引导我们来到“鼋渚春涛”景点。这是在清末举人杨翰西建造的“横云山庄”的基础上复建的。这里到处是奇花异草,在“祭祖堂”前,有一种树,它的枝条弯弯曲曲的,猜是什么树?哈,不知道了吧?是槐树,由于它的枝条像鹰爪,所以又叫鹰爪槐。我们绕过涵万轩,走上长春桥。这桥桥拱比较高,与倒影合成线条优美的浑圆形,桥头两侧的长堤上,种植了日本樱花,高耸的桥拱使樱花长堤显得舒展自如。长堤由碎石铺成,导游问:“你们知道为什么用碎石铺吗?”“岁岁平安呗!”我答道。“真聪明!答对了。”我很吃惊,因为我只是随口说说的呀!

来到太湖边,只见三万六千顷浩淼烟波奔入眼底,浓淡相宜,七十二峰缥缈可辩,水天一色。她既有海的雄伟,又有湖的秀丽,真是“山不高而清秀,湖不深而辽阔”,一派山外有山,湖中有湖的天然图画!我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激动地跃入湖畔,在沙滩上奔跑,在湖水中嬉戏,在岩石上拍照留念,真是心旷神怡!

接着,我们乘快艇去太湖中央的一个最美的小岛——太湖仙岛。快艇昂着头,飞快地向目标驶去。一阵阵和煦的春风迎面扑来,一团团雪白的浪花向后涌去,真让人想大喊一声:“爽”!

来到太湖仙岛,岛上树木葱笼,曲径通幽,瀑布飞流,银花四溅,再加上一个个仙风道骨的神像、雕塑,让人觉得新奇、神秘。我们爬上“天阶”,来到“灵宵宝殿”,威猛的“四大天王”让我暗自心惊,庄严的玉皇大帝让人肃然起敬……。登临峰顶,面对一抹青山,飞檐峭壁;一湖碧水,白帆点点,我们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人间仙境,心情豁然开朗。难怪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曾诗云:“鼋头渚景色胜天堂。”今日游罢,果然名不虚传啊!

不信?你也来看看!

描写鼋头渚樱花的作文 篇5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说的就是江南美景。值此清明时节我有幸游览了鼋头渚风景区。

带了些许饮食就踏上了游玩的旅程。在去鼋头渚的一路上,有志同道合骑单车的大学生,有嗷嗷待哺的小孩,有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有外地的旅游团,甚是一片热闹景象。春来踏春好像已经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那么不约而同。

进了园区,眼前豁然开朗:天蓝无顶,湖远无边,景物高低错落有致,远处亭台近处阁,处处绿草茵茵,百花争艳,蜜蜂嗡嗡,鸟声清脆,好一个人间潜藏于无锡的桃花源。眼睛不停地追寻美好的景物,脚步紧跟,生怕自己的眼睛到了美景身边,身体还在几米开外。一路上,鼋头渚不见一张座椅,游人累了就坐下休息。刚开始我很是奇怪,同行的同学也问我为什么会没有座椅。后来看见处处都可以坐下的游人,我豁然明白了。游览名胜风景,其目悦,其身体不适,势不能久留。鼋头渚可谓是看是没有一张座椅,却给游人留下了足够的座位选择权,凡是心仪之处都是无形的座椅。看见滚滚人流不断涌入就知道这儿是多么的深受欢迎。一路上清新我们眼球的不只是层出不穷的意外美景,更有温暖人心的人物场景。诗人卞之琳在《断章》中曾经说过“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却装饰了的梦”。看见游玩人一家老小开心的坐在一起吃着午餐,我头脑中出现一个词叫天伦之乐;看见一对情侣十指相扣漫步在阴凉的垂杨柳下,我就怀想起心中的她;一位老人静静望着湖水,三个小孩一起在路边赛跑,五个洞的拱桥默默的相觑,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走累了,我坐在一棵柳树下,任由那长长的柳枝恣意的抚摸我。经日的垂柳妩媚妖娆,雨后的绿叶更是多娇,那花香草香鸟香人香,若是没有游人真的不敢想象自己会不会回归原始的怪叫。

登上高楼,四周景物尽收眼底。沐浴在微寒地春风里,远眺湖面,我就看见了千古传唱的美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里的湖水很美,浩淼的太湖不见边际,偶尔几只帆船驶过叫人回想以往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景状。湖面水汽迷蒙,游艇飞过划过留下一条条的波纹在水面起舞,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小鸟在湖面展露自己的飞行技巧,远处还传来游人断断续续的欢笑。从楼上看下去,可以看见樱花谷美丽动人的樱花和园里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那走走停停的观光客,进进出出的车队,忙于拍照留念的缩影,看见了渔船却没有渔夫……

进入鼋头渚,我就是一名游客,忘掉一切,尽情的欣赏美景,吮吸无限春光。

描写鼋头渚樱花的作文 篇6

鼋头渚是横卧太湖西北的一个半岛,因巨石突入湖中形状酷是神龟,所以昂首得名“鼋头渚”。

4月4日我们来到这个风景如画的地方。一到鼋头渚我们便乘船去欣赏湖面风光。“嘟——”开船了,我一上船就被湖面景色吸引了。碧绿的湖水就像一个无瑕的翡翠,金色的阳光洒在湖面上,波光万道,微风吹过,湖面荡漾起一层又一层的涟漪,一圈一圈,一波一波向湖边荡去。从高处往下看,多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啊!

一群白鹭在我们头顶盘旋,飞翔。它们时而高,时而低,时而快,时而慢。有的从天空中俯冲下来,在离湖面很近时,又扬起翅膀往空中飞去;有的把自己沉进水里,捕捉小鱼;有的一直在我们身边盘旋,好像在说:“把美食分我们一点吧,分我们一点吧!”

来太湖怎能不来樱花谷?这不我们便来到了樱花谷。这樱花开得正盛,这些樱花粉中带白,白中透粉好看极了。有的樱花一团团,一簇簇紧紧抱在一起好像永不分开的姐妹一样;有的花瓣半开,好像小姑娘含笑的容颜;有的还是花骨朵儿,好像害羞的小姑娘一样。樱花的香味没有玫瑰那么浓烈,但比桂花要清淡。一阵阵花香吸入鼻中,让人心旷神怡,把所有烦恼都跑到九霄于外去了。带着花香的微风吹过,花瓣纷纷落下,花瓣落入河中,随着流水飘动。

我在鼋头渚找到了春天的身影,在长春桥找到了它的足迹,也在樱花谷中找到了它偏偏起舞的舞姿。

描写鼋头渚樱花的作文 篇7

说到樱花,你知道中国最美的赏樱地在哪里吗?对,就是无锡的鼋头渚。周末我怀着期待的心情,和我的好朋友一起赶往鼋头渚赏樱。

听说鼋头渚樱花最多的地方是樱花谷。可当我走进樱花谷时,只看到了一大片绿色。“咦?怎么没有看到樱花呢?”我失望地问老师。老师说:“你没有看到樱花,是因为这是早樱,花期很短,早已枯萎了。”好不容易,我才找到了一棵樱花树,树上的樱花垂头丧气地低着头,樱花的花瓣由粉变白,只要用手轻轻一摸,花瓣就渐渐掉落下来。

幸运的是现在正是晚樱开放的时间。往里走去,两边绚丽的关山樱就像装饰道路的花形拱门。樱花树的树枝纷纷向外延伸,多而密的花团把枝头压的很低很低,挨挨挤挤的花把叶子都挡住了,一派热闹的景象。恰逢一阵风吹过,粉色的花瓣漫天飞舞,让我想到了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写到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如云似霞的樱花使我陶醉。

登上樱花阁,向下望去,大部分的早樱树只剩下了苍翠碧绿的树叶,失去了花朵的点缀,与普通的树木并无不同,但是满山遍野的绿色依然让我震撼。这抹绿色覆盖了太湖的两岸,更为鼋头渚的春色增加了勃勃生机,让我感受到了春天万物复苏的美好!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了解《答谢中书书》中的优美意境、缜密的结构、凝练的语言。

2、体会《记承天寺夜游》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文章字词的梳理。

2、了解《答谢中书书》中的优美意境、缜密的结构、凝练的语言。

3、体会《记承天寺夜游》中的思想感情。

4、朗读训练。

教学难点 :

1、了解《答谢中书书》中的优美意境、缜密的结构、凝练的语言。

2、体会《记承天寺夜游》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这两篇文章极其短小精悍,而所蕴涵思想深度却比较深刻。要让学生真正意义上从作者个人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等来领悟文章对中学生来说显得过于苛刻,所以教学上准备以读为方法,以品为重点,以练习为手段。

教学课时:1~2课时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分析:文章第一句起了引言的作用,看似平常,却给人一种启示:被世人誉为“山中宰相”的作者,对山川之美定有一番独到的见解。作者所写的是其隐居地——句曲山。可以想见,这里的山水,作者早已熟谙心中,而凝聚于笔端的定是反复观赏、饱览胜景后的精辟之见。

分析:这三句是写静景,写得形色俱备,精彩纷呈。作者先以“入云”表示山之高峻与雄伟,以“见底”表示水之清澈与透明,一仰一俯,视野开阔,山水尽收眼底。接着移步换景,由清流而写两边的景物。可写之景物必定多不胜数,但作者抓住其色彩给人以具体的视感:五彩缤纷的石壁,郁郁葱葱的树林,碧绿青翠的竹园。一年四季,景物之茂盛,色彩之斑斓,足以让人大饱眼福。以此突出江南景物特点。

分析:这一句是动态描写。所写之动态,时有朝暮之分,地有山林水泉之别,可谓多姿多彩,丰富无比。这里有晨雾将散时的山猿啼叫,林鸟相鸣;有夕阳斜照下清流中的游鱼出没,竞相跳跃。表现了万物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衬托这里大自然的无限美好。

分析:最后,作者以感慨收束,自己置身于此景——高峰、清流、石壁、翠竹、晓雾、夕阳、猿鸟、沉鳞等景物之中,能不发出由衷的赞叹吗?难怪作者以“人间仙境”誉之。作者似乎还意犹未尽,于是又举出诗人谢灵运。表示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美妙,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五、文章主旨和结构

这是作者写给梁中书鸿胪谢征的一封信。信中以清丽的文辞,极力称道江南山水之美,并抒发了对这些秀丽景色的酷爱之情,为六朝山水小品名篇。

全文可以分为四层。

第一层(第一句),总起句,以感慨发端。

第二层(从“高峰人云”到“四时俱备”),描写山川中静景之美。

第三层(从“晓雾将歇”到“沉鳞竞跃”),描写大自然中的早晚景象。

第四层(最后两句话),感慨自然之美景。

(二)完成班本教材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

第1句:总起全文:“共谈”概说人人皆爱

“美”点明文章中心。

第2~5句:具体叙述山川之美。

仰视:高峰入云;俯视:清澈见底

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第6~7句:先以概括总结全文,复以名人证实此说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书画家。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政论家,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为“三苏”,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他二十二岁中进士,以文章知名。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推行新法,他极力反对,由京官调任杭州通判,历密州、徐州、湖州知州。又因作诗讽刺新法,得罪朝廷,被捕入狱(即所谓“乌台诗案”),后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县)团练副使。宋哲宗朝,旧党当权,他被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执政后,又被贬到惠州(今广东惠阳县),并以六十三岁的高龄远徙琼州(今海南岛)。赦还的第二年,死于常州。

他是一个全能的作家,诗词、文章的造诣都很高。他的散文平易自然,流畅宛转,同韩愈、柳宗元、欧阳修三家并称。诗的风格,雄浑自如;词的创作,题材广泛,境界阔大,一扫唐末五代以来词的绮艳柔靡风尚,成为豪放派的先驱。另外,他还工书善画,在书法上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又善绘画,喜画竹和枯木怪石‘著作汇为《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现存诗二千七百多首,词三百多首,还有许多优美的散文。

二、写作背景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四个多月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地方军事助理官)。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此时使苏轼深感无用武之地,所以这一时期的作品,如《赤壁赋》《后赤壁赋》等,大多表现了旷达而又失意的矛盾心情。本篇也不例外。

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元丰六年(1083年),是作者被贬谪到黄州的第四年。

分析:这是第一层,叙写中庭步月。

首先交代了步月的时间和原因。“解衣欲睡”是说寒夜寂寥,百无聊赖,或许在睡梦中可以忘却人世的一切忧愁和烦恼;“月色人户”一句,作者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生动。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来与他做伴;而诗人也是如见久违的朋友,欣然相迎。这里我们可以想见作者交游断绝、门庭冷落的境况。但“欣然起行”四字已见诗人的兴奋和喜悦,与“解衣欲睡”相对照,显得一伏一起,一沉闷一活跃,完全是两种心情,两种节奏。

但一人独步,未免寂寞,应该有人共同赏月,才不致辜负如此良夜。“念无与为乐者”的“念”字写出了作者的心理活动,作者的心情由欣喜而转入沉思,发出了低沉的喟叹,文章也因此显得跌宕多姿。这句话也可以分两层意思来理解:一是写出作者在贬居时的抑郁寡欢,即使是多年来的老友,也不敢与他来往,暗写出内心的悲凉,这悲凉之情是笼罩着贬谪生活的浓重阴影。二是作者在寂寞中寻求伴侣,见明月而思同心,也因此自然过渡到下句:“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这一句好像不假思索,可见张怀民在作者心目中的位置。“怀民亦未寝”的“亦”字写出这一对朋友情怀相似,对方“未寝”正是作者意料中的事。只这一句,就足以表达出两人的同心之情了。“相与步于中庭”与“无与为乐者”对照起来读,前后显得有照应,有变化,文情的跌宕表现了作者心情的舒展,宛如在清冷的琴弦上拨出了几个欢快的音符。“步于中庭”即漫步在庭院中;这种月光下的漫步,是多么富于诗意!它不同于宁静的凭栏眺月,也不同于狂放的饮酒赏月;而是静中有动,把恬静的心境和诗意的感受化为从容的步履。他们尽可以不发一言,但那和谐的步月节奏,已足以表达出相互默契的心声了。

分析:这是第二层,写月下庭中景物。

这是写月光的高度传神之笔。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作者用“积水空明”四字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四字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以水喻月,本来并不显得新颖,新奇的是作者不用普通的明喻,而以隐喻先声夺人,造成一种庭院积水的错觉。进而写清澄的水中交错着藻荇的清影,触类生发,把隐喻又推进一层,使人感到扑朔迷离,水月莫辨。正当读者恍惚迷惘之时,作者却轻轻地点出:“盖竹柏影也。”读者这才恍然大悟。一个“影”字不明写月光,而月光的美好意境已宛然具现。而整个意境中有动有静:“积水空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两句之间,又有正面与侧面描写之分,为读者描绘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境界。这个透明的境界,映照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

这几句写月光,也是写作者的心境。它是一首美妙的月光曲,也是一个透明的梦。

分析:这是第三层,抒发作者面对月光如水、竹柏疏影的感触。

作者连发两问,却无需回答。月色常有,竹柏亦常有,但像我们这样赏月的“闲人”却不可多得啊!寥寥数语,感慨深长。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浮沉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以及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余甘。看来作者是以“闲人”自居,也以“闲人”自傲。当时他虽有微官在身,却有名无实,“闲人”二字也是自宽自慰。从官场上的失意者变为大自然的欣赏者,他能从大自然的神奇秀美中获得精神的复苏和心境的安宁,说明他能够发现自然美,吟咏自然美,同时也是在发现自己,吟咏自己。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最后这一句慨叹,诚然有自豪和自慰的意味,但较多的还是惆怅和悲凉。世间如此孤寂者又有几人呢?谪居的境遇,无时无刻不缠绕着他。虽然作者情怀豁达,尽力在排遣内心的苦闷,但消极的情绪还是无可奈何地流露出来了。

三、内容简析

这是一篇游记散文,总共只有八十四个字,但作者用极为简洁的文笔,把叙事、写景和抒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文章充满着诗情画意。读此文,读者如同欣赏一件小巧玲珑的工艺品,得到一种回味无穷的美的享受。

文章的开始点明时间,时值深冬,夜色已深,写诱人的月色穿窗入户,引起了作者赏月的心情。“欣然”二字,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喜悦和闲适的情趣。作者叙述了自己在月夜往承天寺找友人到庭中散步的事:从“解衣欲睡”到“欣然起行”,从“至承天寺”到“寻张怀民”,从“怀民亦未寝”到“相与步于中庭”,事情的前前后后描述得十分清楚。可以说,作者把抒情与叙事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把他当时喜悦和闲适的情趣真实地表现出来了,给读者一种真挚的美。

在文章的后面,作者写了美好的月景,又引出了作者叹惜无人赏月的情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暗示世间的人大都无心流连景色,一心追逐名利,显露出作者厌世嫉俗、愤郁不平的感情。作者在抒情中描绘了月下庭中的景物,用“积水空明”,状写月光澄澈透明;用“藻、荇交横”,比喻月影姗姗可爱。这都是从实在的感觉中得来的。作者用巧妙的比喻把它们形象化了,就使人如见其景,如临其境,使文章富有诗情画意,给读者一种风景画的美。

四、关于张怀民

张怀民,名梦得,清河(今河北省清河县)人。他于元丰六年(1083年)贬谪到黄州,初到时寓居在承天寺。他曾筑亭于住所旁,在那里可以纵览江山的胜况,苏轼名之为“快哉亭”,并写了一首《水调歌头》词赠他,词中有“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名句。苏轼的弟弟苏辙也为他写了一篇《黄州快哉亭记》。文章说张怀民虽然屈居主簿小类的小官,但心地坦然,不把迁谪之事放在心上,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感之容,是一位有过人自制力的性格倔强的人。这就无怪乎苏轼要引他为同道和知己了。

(二)重点思考:

1.文中并未直接叙述作者与张怀民的友情,但字里行间却可以看出两个人的亲密无间。请找出相关的词语加以体会。

探究学习:

从文中“遂至承天寺”可看出他去“寻张怀民”的不假思索。而“怀民亦未寝”则显示出两个人“心有灵犀”。两个人的关系甚笃,通过“相与步于中庭”体现得极为充分。结尾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更是直接表明了作者与张怀民的志同道合。

2.作者虽贬谪黄州,成为担任闲职的“闲人”,但并未因此而消沉,依旧保持着旷达的胸襟。文中充分表达了这种“闲人”的“闲情”。作者是怎样流露出这种情感的?

探究学习:

文中开头写诱人的月色穿窗人户,勾起了作者赏月的情趣,“欣然”二字,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喜悦和闲适的心境。接下来的景物描写把人带入空明澄澈、亦真亦幻、爽心悦目的境界,作者陶醉其中,愉悦之情溢于笔端。文章寓情于叙,融情于景,处处都能感受到作者乐在其中的闲情。

3.本文描写生动,比喻贴切,写庭中所见月景时全是用喻。请一一找出喻体,并认真体会。

探究学习:

文中写景只用了18个字,就创造出生动的意境。水、藻、荇、竹、柏全是比喻。先是明喻,“庭下如积水空明”,月光如水,本是人们用俗了的句子,而作者却能翻新意,将整座庭子注满了水。水本是无色之物,实有其物,看似却无,月光不正是如此吗?“空明”二字更是绝妙,用“空”去修饰一种色调,出奇制胜。第二句用借喻,以客代主,索性把庭中当作水中来比喻。说“藻荇交横”,给人如临水池之感,最后以“盖竹柏影也”点透真情。这样先客后主,明暗交替,使人自然而然地步人了一片皎洁、恬静的月色之中。

4.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相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探究学习:

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作者正是借“何夜”、“何处”句点明了这一真谛。这也正是作者能保持乐观进取精神的缘由。

(三)点评练习:略

板书设计 :

夜游:第1~2句:夜游缘起

第3~4句:夜游所见

第5~7句:夜游所思

附录资料:

【篇目七】《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物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谢灵运)以来。未复能有与其奇者。

1、解释下列词语

(1)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交相辉映。(2)四时:四季。(3)歇:消散。 (4)夕日:夕阳。(5)颓:坠落。(6)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鳞,指代鱼。(7)欲界:佛教指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即人间。(8)康乐:指谢灵运,东晋人,是谢玄的孙子,袭封为康乐公,故称之为谢康乐。(9)与:参与,这里指欣赏。(10)奇:指奇山异水。

2、重点问题:

⑴、山川之美,在诗人陶弘景的笔下是怎样的情景?(引原句)

答、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⑵作者是怎样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来写一天中的景物变化?引原句

答: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⑶、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自己隐居地的秀美景色?

答:从形态、色彩、声音三个方面描摹其美景的。

⑷、陶弘景是怎样赞赏谢灵运山水石的成就?(引原句)

答: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⑸、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

答: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⑹、“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答: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净;分别从仰观、俯察两种视角来写。

⑺、“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取得怎样的表达效果 ?

答、猿鸟的呜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意思对即可)。这几句描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3、全文翻译:

山川景色的美丽, 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人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呜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宋)

元丰六年十凡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重点词(1)相与:和……一起,共同(2)中庭:院子中(3)空明:空旷澄澈(4)闲人:无事可做的人,这里指清闲的人。

(二)重点问题:

1、《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时期。文章仅80余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艺术世界,传达了作者微妙的心境。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时值冬初,寒意寂寥,正“解衣欲睡”之时,月色悄然人户,于是作者“欣然起行”。“欣然”写其兴奋喜悦之情。“念无与为乐者”,“念”由“行”转化而来,写出心理活动的变化过程,文情也显得跌宕起伏。作者也许会想:究竟与谁一起赏月,才不致辜负如此良夜?在这贬居的寂寞

(三)译文: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 (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