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描写梅花糕的优美句子 正文

描写梅花糕的优美句子

时间:2025-05-01 15:28:00

1、其实北京食风的现状就是整个中国民情的结晶;一个词:浮躁。从国营百年老店的爱干不干招牌虚挂,到市场经济的突然爆发,这种情况几乎是必然的。赚钱,大家都喜欢,可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你要是爱钱远远多过爱食物,迟早就不能再靠食物赚钱了。 ----梁文道

2、我读历史学到的最大教训则是,每当你以为没有另一种可能,别无选择的时候,那就不妨看看历史,因为历史明白无误地宣示过其他生活方法及社会形态的存在。 ----梁文道

3、品味高下的不是品味本身(因为我们实在很难找出什么理由去说明打马球一定要比空心塑料足球高尚),而是拥有这些品味的群体的能耐,他们要开展一场品味战争,竞夺品味的主导权。又如我所再三强调的,有钱人虽然比较有资源抢夺品味金字塔的顶冠,但也并非必然。 ----梁文道

4、一个吃顿饭要把六成消费拿去应付租金的地方能够叫做“美食之都”吗? ----梁文道

5、什么叫小吃?顾名思义,就是一小碗一小碟呈上来,分量不大,几口吃完,点心一类的吃食。不应远图,不需慎重准备就餐前的心情,甚至也不该专门为了几家小吃店规划专门的行程。它是那种住家附近随处可见的邻舍聚脚地,早晨让人在上班前一边看报一边吃,下午让家长接了放学的孩子来此小啖两款点心。它也是你路过一道巷口,见炊烟从转角处升起,凑近一瞧,路边原来开了几张小桌,三两食客悠悠漫谈的所在。 ----梁文道

6、今天的气氛十分古怪,一方面大家不信任专家,喜欢笑骂他们是“砖家”;另一方面大家又爱批评某些人言谈跨界,不是专家却对人家的专业说三道四。究竟我们是真不相信专业门墙的地基,还是打从心底尊重专家的界限呢? ----梁文道

7、我们今天只要有钱,就可以放任想象随便拍一部关于地球末日世界毁灭的电影;但是我们却很难想象资本主义的消失,很难想象除了现在这种经济模式与生活方式之外,究竟还有什么其他选项。于是华尔街、金融城与中环成了一种比地球还要长寿还要像命运一般不可阻挡不可抗拒的存在。 ----梁文道

8、然而,当他跟上时代的浪潮,甚至引领潮流,要为美食正名,要替美食定锚之后,他便发现连自己都被定住了。因应市场需要,因应读者期待,他的写作不再自由。他的写作既参与了这个时代的创造,也被困在了这个时代里面。他最后的出路就是出走,离开他手创的事业,离开他心爱的巴黎。 ----梁文道

9、十几年前,当我还在努力地写剧评的时候,常听同行赞叹纽约是个多么尊重剧评的地方,又艳羡纽约的剧评有多大的权力多高的地位。诚然,一出音乐剧或是一台话剧的生死往往就决定在剧评人的笔下。原本有机会演足一年的戏,只要《纽约时报》在它上演第三晚之后的早上把它说得一文不值,它大概就过不了第一个月了。香港的情况当然很不同,一套话剧可能在我的评论仍未见报的时候,就草草收场了。所以与其羡慕纽约剧评铁笔直断的威力,不如想想大家的底子差了多远,人家又为什么愿意信任评论。 ----梁文道

10、自从启蒙时代以来,撑起现代世界观的自由主义就告诉我们,人生蓝图操之在我,有没有意义、有什么意义全凭你自己决定。到了资本主义烂熟的阶段,人生变得更自由,意思就是更多的选择,而且总是和消费相关的选择。生命成了一趟购物之旅,而世界则是一个超级市场。我们不只消费杂货,甚至还消费爱情,因为我们用来计算理想对象的思维方式和计算一把牙刷优劣的办法是一样的。 ----梁文道

11、就说江苏一带,上海城隍庙、南京夫子庙、苏州玄妙观,这些地名几乎等同某种小吃的流派了,过去要找地道好小吃,非去这些庙前的空间不可。我还说得苏州玄妙观前面的“观前路”,什么五香排骨、酱螺蛳、鸭血汤、玫瑰糕、梅花糕、酒酿饼……这一路吃下来,你就知道什么叫做苏州的“香甜软糯”了。可惜时代变了,那一带的地价太高,小吃做不住,反而开了麦当劳。 ----梁文道

12、零食有两种,一种是晒晒太阳的时候,消遣永日。得用手细致地东剥西弄,不怕费一点工夫才尝那一口短暂的滋味。这种零食必须有格调有味道,例如菱角,例如现烤乌鱼子,因为它可能是一整个下午唯一不让人发呆的`提神丹。

另一种零嘴正好相反,要甘于当配角,口味单调,同时又能引人上瘾,无意识地一口接着一口地吞。例如看球时吃的锡纸包装薯片,或者电影院必备的爆米花,它们实在是很平凡的东西,没有变化只有重复,但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就是注定要停不了地一直吃下去,直到整包淀粉消耗殆尽,犹如我们不得不过但又乏味庸碌的人生。四年一度的世界杯和偶尔一场的好电影,就是这可怜生命的小小高潮了。在这样的高潮时刻,平凡的零食恰好对比出高潮的难能可贵,同时又提醒了我们那个乏味生活的存在。 ----梁文道

13、我看电视饮食节目,教人做饭也好,介绍餐馆也好,注意力多在个别的菜式身上,很少有人强调一道菜与另一道菜之间的关系。好比音乐制作,写一首好歌只是基本合格,能把几首歌的顺序安排得引人入胜才叫做上乘。 ----梁文道

14、世界上所有文化的饮食传统本来就是不断迁徙、变化和适应的。就如中东的串烧到了中国变成羊肉串,随着伊斯兰教到了马来西亚就是沙嗲,同一类做法到了不同的地方就该用当地的食材。日本又何曾有过土生土长的咖喱,硬要吃正宗“日式咖喱”岂不是件怪事?外来的风味本地化不一定是件坏事。硬要在广州吃顿正宗法国菜,还不如去源自广州的豉油西餐“太平馆”。那的“瑞士鸡翅”和烟鲳鱼真是想起都流口水。 ----梁文道

15、菜谱往往没有机密可言,谁都能学谁都能卖。尽管有些独门配方是店主或大厨保有一生的秘学,非我族人一概不传;可是大家依然相信好厨师靠的不只是锁在保险箱里的神奇配方,更是临灶的经验与存乎一心的直觉“手势”。因此有自信的厨师向来不怕徒弟满师之后起飞脚,四处挂着老师的名号卖艺,说不定他还会因为自己的作品遍地开花而感到自豪呢。 ----梁文道

大美临海

舒婷

曾经慕名到过江浙那些个古镇古城,见惯了小桥人家的水乡模式,慢慢倦了与游人摩肩接踵,好像再无新意。听说繁华的杭州湾附近有一个叫临海的安静小城,其地形地貌丰富多变;人文积淀深不可测;还说那里的地方小吃独冠一方呢。网上一搜,果然名目繁多:霉菜干麦饼、乌饭麻糍、羊脚蹄、梅花糕……哎呀呀,许多东西闻所未闻,让人馋虫乱窜。

都说江南最好的季节是阳春三月,还有大半年的时间怎么等得了,于是炎炎盛夏我已经站在临海市的紫阳古街,极不雅观地手捧刚起锅的“蛋清羊尾”,热腾腾软酥酥香喷喷,唇齿来不及盘点个中真谛,嗓子眼已经彻底没收了。深知午餐还有许多美味佳肴列队伺候,往嘴上贴了封条。否则就想守着油锅不走,吹着气卷着舌,吃个淋漓痛快。这道“蛋清羊尾”内馅是豆沙,以蛋清搅拌麦粉为皮,再裹以网油下锅,保持羊尾的蓬松形状。其工艺复杂考究,已具有1400多年历史。我虽猫在一旁揣摩半天,仍不得要领。

紫阳古街南北走向,长不过1080米,宽约四五米,两旁木结构民房多为明清遗风。楼下前店后坊,楼上居家,抬头见一青衫老太身子探出木棂窗,在熙熙攘攘的行人头顶上,挂晾衣物。这日有圩,四乡农民汇集,就地摆出些土特产,有海鲜有河鱼有瓜果,还有水灵灵嫩生生的野菜。我弯腰捡起一小捆蕨芽,试着与跨坐在扁挑上的白眉老汉讨价还价。老汉端的淳朴善良,居然轻松成交,还添了一枝后院种的琼花送我,说可以炖汤养颜。

沿街的小手工作坊也都开张起来:乐器铺里,洞箫、板胡、古筝等自恃身份,只作壁上观,唯笛子婉转试音如泣如诉;竹器店里那久违的老藤椅让你坐下就不想起来,腰背都在依恋着,可惜不好携带啊;茶馆里的说书声泡在青瓷盖碗里,清亮亮绿茵茵,拂之不去;而各色麦饼、松糕、马蹄酥什么的,半遮半掩在纱罩里,千呼万唤,要想硬起心肠不理睬,真难!

古镇的核心本来就是古街,古街的文化精神渗透在临海人的日子里。闲时读些圣贤书,撰写几副楹联,使几笔书法,懂一点丹青,在临海根本不算什么,可谓“满地皆夫子,处处读书人”。连临海人的姓名对我都是个考验。比如文联主席的名字叫陈引奭,你说这个奭(shì)怎么读?不许读成“爽”噢!

陈引奭同志最自豪的当然是临海的古长城。号称“江南八达岭”的古长城盘亘在北固山上,俯瞰灵江,煞为壮观,是临海市巍峨高耸的天然广告,远远就一目了然。这城墙自从晋代开建以来,已有1600余年,迭经唐、宋、元、明、清等朝代,不断修筑增扩,其主体部分一直保存到今天。

现在用脚可以亲近的城墙约5公里。从揽胜门进入时,我还兴致盎然。砖是宋砖,青苔下依稀可见“台州府城墙”字样。瓮城成弧形,马面迎水,据说是戚继光抗击倭寇时的创建,御敌、防洪两用。走到好汉坡,我的脚力不行了,以拍照为由,屡屡脱队四处游走。再说两旁古木蓊郁,藤萝如褛,清风徐徐,马樱丹花开得野趣横生,连狗尾巴草都有蛱蝶招惹,怎能不让人流连!再后来,我捶打着灌铅似的老腿老腰,不管陈引奭怎么游说,抵死不肯再上制高点的望天台。于是故意使赖,指头抠着斑驳的石阶质疑,说是后铺的水泥板,急得陈哥嘴唇抖索,结结巴巴地争辩,一再声明从小就在这些原装的旧石条上蹦跶。哈,这样诚恳纯良,却也是临海书生们的一大特色哪!

古长城是临海一绝,是一张烫金的文化名片,且不要揣了它,就急着拔腿离开。小小临海市三面环山一面靠海,城内有“掬水月在手,着花香满衣”的.东湖,城外有灵江、桐港两大水系滋养,其水土风情简直集旅游资源大全,要什么有什么,真真不可思议。

我是生长在鼓浪屿岛的人,对海滩冲浪、探东矶岛、过乱礁洋,可能没有那么兴奋。但是,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去成江南大峡谷和九台沟,心里不免有些悻悻然。

幸亏没有错过国家地质公园的桃江十三渚。山下600亩湿地,被桃江分割为十三块不规则的水渚,鳞次栉比,水光绿影,是此行最华丽的章节,不愧是“中国最美的田园风光”。

往山谷深处走去,约两三百米,忽然讶异地发现,自己被包围在无数高低错落的多边形石柱之中。

也许头顶就有一节石舂,看上去岌岌可危,让人不由自主要伸手去撑住它。其实它们已经这样纹丝不动凝固了千万年。

而曾经,它们是如何惊天动地爆裂,火红的花蕊疯狂绽放,浓烟和灰烬瞬间遮蔽了8000万年前的晴空和烈日,然后,再慢慢冷却成不朽的字符。我等凡人是破译不了这部天书的,倒是在石柱顶尖歇脚的天真鸟儿,有一声没一声地诵读。

才知道这是中世纪火山岩遗址。

回过头去,这些火山的枝蔓,仿佛从地壳里伸出僵直的千万只手指,在呼吁着什么,祈求着什么,预示着什么?

临海的美,让人战栗。

10.简要概括紫阳古街的特点。(4分)

11.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12.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简析本文为何先写街,再写城墙,后写地质公园。(5分)

13.为什么说临海的美会“让人战栗”?请结合全文内容进行探究。(6分)

答案:

10.①美食丰盛独特;②建筑风格古老经典;③民风淳朴;④文化气息浓郁。(每点1分) [来【解题思路】作答本题时,首先要确定描述的对象是“紫阳古街”,然后锁定答题区间为第二至第五段。其次,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合理归纳如文章第二段重点描述了紫阳古街的“蛋清羊尾”,联系第一段提及的“梅菜干麦饼、乌饭麻糍、羊脚蹄、梅花糕……”,以及第四段提到的“各色麦饼、松糕、马蹄酥”,充分显示了这里美食的丰盛独特;文章第三段中的“两旁木结构民房多为明清遗风”体现其建筑风格的古老经典;文章第三段中对古街“圩”的热闹场景以及“我”买蕨芽的经历的描写,表明这里民风淳朴;文章第四、五段写沿街有乐器铺、竹器店等各种手工作坊,茶馆里有说书声,以及临海人“满地皆夫子,处处读书人”等,都显示了这里的文化气息浓郁。

11.①第一句运用想象手法,想象8000万年前石柱群形成时的场面,其中“火红的花蕊疯狂绽放”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爆裂时迸发的岩浆比作花蕊。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石柱群形成时间之久远、气势之磅礴、景象之壮观。②第二句中“倒是在石柱顶尖歇脚的天真鸟儿,有一声没一声地诵读”,运用拟人的修辞,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我”在国家地质公园的真切感受,表现了这里的独特性和神秘感。③第一句虚写,第二句实写,画线句整体虚实结合,既给人形象感受,又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5分。每种手法1分,必须有具体分析,语言表达1分。第二句学生讲到“对比”也给分,但不与“拟人手法”重复计分)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时,要抓住“手法十表达效果”这一基本格式,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12.⑴从内容的角度看:①从时间上看,由近而远。古街建筑有明清遗风,而古城墙自从晋代开建以来,已有1600余年;地质特征的形成则可以上溯到千万年以上。②从空间上看,由内而外。先写城内古街的繁华,再写古城墙,后写城外的地质特色,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临海的大美。③从范围上看,由点到面,先写一条古街,再写一座城墙,后写地质公园,范围逐步扩大。⑵从行文结构上看,层层铺垫,层层推进。先着眼当下现实,再纵深挖掘悠远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追寻自然的奥秘,条理性突出。(内容层面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即给3分,行文结构方面答出一点给2分。)

【解题思路】解答此题,先要梳理文章内容,理清脉络层次。文章先写街市的繁华和百姓的安居乐业,再写登上壮观的古城墙,最后写探寻地质公园的奥秘。然后可从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范围及其行文结构等几个角度,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思考。

13.①作者在临海领略到的是与众不同的美:美食之美让其闻所未闻,城墙之美让其颇感壮观,地质之美让其大开眼界,文化之美让其深感佩服。②临海的美是一种大美,它跨越时空,跨越古今;临海既有阴柔之美,又有阳刚之美;既有古典美,又有现代美;是人文和自然的和谐统一。③临海的美在情感上给作者以强烈的震撼,让其久久无法平静,难以忘怀。(每点2分)

【解题思路】“战栗”的意思是因恐惧、寒冷或激动而颤抖,这里显然是因激动而颤抖之意,表现出临海的美使作者产生了一种强烈而深刻的震撼。具体作答时要注意从审美上进行解读,结合全文探究临海与众不同的大美,把让作者感到震撼的美充分挖掘出来。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杜荀鹤

一提到苏州,大家该就会想起虎丘,想到园林,想到刺绣,想到昆曲,想到评弹,想到悠久的历史文化。吴衣带水,方寸之地,千古风流,是你不得不相信绝世之美的力量,比倾国倾城来得更厉害,更让人醉心。

苏州是天堂的一半,是一面不老的镜子。世间曾有苏州,世间唯有苏州,寻她,她在这里,不寻她,她也在这里。一个不曾老去的灵魂,踏着光阴而行,我愿在苏州,寻找到与艺术心灵相契合的空间,寻找到那个前世的乡愁。

苏州的方言,亦称之为吴语,盛名于历史,号称“吴侬软语”,俗称“苏白”“苏州闲话”。最大的特点就是软,听起来让人觉得“糯笃笃”,音韵颇为顺耳,以至于有的外地人“情愿同苏州人相骂”以此来达到听很有味道的“苏州闲话”的目的。

苏州的历史是久远的。吴中,作为古吴文化的发源地,从商代末年,泰伯、仲雍避奔江南建“勾吴”算起,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不可谓不远吧!而到了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建造姑苏城,初步形成了后来的平江区范围,平江的历史街区较好地保存了《平江图》中的古城风貌,平江路上的小店,想不进去吃点东西、坐坐都难,在平江河旁,你可以不争朝夕,不争名利,看时光静静地从指尖划过,如若闲来无事,真可以来此坐坐,安安静静地悠然一下午,看看书,喝几杯茶。或许哪一天,在某个巷口,会遇见这样一个女子,身材高挑,轻裹着一袭旗袍,很柔很细地贴紧着爱恋,以绝美的姿态呈现在时光里。那披着肩的长发,在时空的交汇间,可以放进诗,词,书,画,带着阑珊的美丽,在馥郁的季节里,优雅,闲适,恬静。

相城,据说是因为伍子胥在阳澄湖畔“相土尝水,象天法地”“象其地,欲筑成于其”而得名,孕育出了陆逊、沈周、文征明等历史文化名人。来到这里,是不该让自己错过阳澄湖八鲜的,“大闸蟹,桂鱼,白鱼,甲鱼,菱角,莲藕,河鳗,清水虾。”够滋味吧!如果时间充裕,去渭塘逛逛也是不错的,那可是著名的“珍珠之乡”微风拂面,别有一番舒适。

说到苏州,就不能够绕过虎丘,虎丘是苏州古城的象征,构成了苏州的一个文化符号,一个古老的图腾,大文豪苏轼就曾说过:“到苏州而不要虎丘,乃憾事也!”“虎丘”一名来历已有2500年之久,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犯破伤风而逝,葬于此山,如后三日后有白虎蹲踞其墓上,故名“虎丘”山,千年以来,一直享有“吴中第一名胜”的.美誉。时至今天,虎丘还是虎丘,只是塔有点斜,仿佛是千年不变,最早呈现并象征着视觉中的苏州。

沧浪区得名于“沧浪亭”始为吴越王钱穆之子钱元璙的池馆,宋苏舜钦以4万贯钱买下废园,并进行修筑,傍水造亭,题名“沧浪”,并自号“沧浪翁”作《沧浪亭》以述记,同时邀欧阳修作《沧浪亭》长诗,欧在诗中叹曰:“清风明月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于是“沧浪亭”鸣声大著。是啊!在苏州的历史深处,藏着有那么多的文化小典故,不管是拙政园还是狮子林,每一个园林的名称都寄托着主人的理想和诉求。轻触苏州的旧光影,总有一些句子会滴墨成伤,总有一些物什,一些人会在记忆里站成永恒,也总有一份份深情渗染在蓝衫红袖里,恋依不舍。

苏州的园林是中国山水画的立体体现,充满了中国古典艺术的审美情趣,那么匀称,那么和谐,是中国古典园林借景技法和写意技术的精妙范例,在当代中国文化领域中的特殊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有着最值得关注的文化积淀。古典园林,作为苏州的城市名片,城市的文化精髓,其优雅,清秀的文化元素,作为古典审美的核心,在快节奏生活的今天,已成为人们心灵的栖息地和情感的精神家园。

来苏州,山塘是不该错过的。七里山塘,千年古加,在华灯初上的傍晚,小楼雕窗,仿佛还是千年前婉约的模样,不知白刺史当年有没有想到,自己一时兴起的开掘,造就了山塘这千古名声。买点小工艺品吧,回家了依旧还可以触摸苏州的风雅,谁不愿意被眼前的美所俘虏呢!逛观前,也该是计划中的一环,作为苏州最出名的老字号商业街,小吃的四大圣地之一,再怎么也得要饱饱口福,吃几块梅花糕,再做一个清冷的梅花梦,若能如此终老,也没什么不好。

踩着时光的韵,是否还记得苏州之约?相逢此刻,从观前到平江老街,似乎有一种时光倒流的错觉,仿佛又回到了诗词的章句里,如此的风月,如此的小桥流水,如此的吴侬软语,似乎有着梦幻般的美。是的,苏州是有灵魂的,苏州的文字是有情感的,需要用心慢慢感受才行。如果我们对苏州能多投放斜凝眸的注视,或许会从远逝的历史当中体会到更丰富的情味。

无疑,苏州是小家碧玉的,听一段咿呀的昆曲或评弹,诉说着如水般潋滟是悲欢离合,想象着千百年来此地,有那么多佳人才子,演绎着荡气回肠的故事。如今,只有小桥流水沉默着依然,可时光还是如此清浅,隐隐约约能看到有佳人在情歌吟唱;寂寥的雨巷里,那带着丁香般闲愁的女子撑着油纸伞,默默而过;三两个书生,笑谈在画船里听雨,坐看灯影水色。

在时光的水墨画景里,美,是可以用来浪费的么?或许这世间,只有苏州才能够回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