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泛读课文,学会提炼文章主旨与把握文章结构。
2、让学生通过精读课文,理解课文中阐释的“读书”与“幸福”的深刻含义及关系。
3、学会做圈点的阅读方式,并逐步养成翻检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4、联系各自阅读经历和读书体会,体悟读书求知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泛读课文,提炼文章主旨。
2、品味语句,把握文章结构。
【教学难点】
1、深刻理解读书与幸福的深刻含义及关系。
2、体悟读书求知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设想】
教师采用问题探究法及点拨法来引导学生学习,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竞
赛、辩论等形式来自主学习,并配以优美的画面和音乐,使学生在轻松、开心的
学习中,高效率地达到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
二课时读书人是幸福人。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用幻灯片制作课件,并布置预习作业。)
一、阅读课文,认真思考课后练习。
二、查找作者谢冕的相关
三、查询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故事、图片、音乐、歌曲。(以上三个预习作业,让学生在个人查询、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进行交流。)
四、运用网络查找读书的图片、读书的有关知识。
第一课时
本课时主要通过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在泛读、精读的基础上探究本课的思路,提炼主旨,学会议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喜欢读书吗?可能有的学生喜欢,有的学生不喜欢。那么,我们究竟为什么读书?读书到底有何用?让我们进入《读书人是幸福人》这篇课文来探探究竟。
1、多媒体展示本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2、多媒体展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重点:泛读课文,提炼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品味语句,把握文章结构。
二、检查课前预习:
1、作者(个别提问)
谢冕,1932年1月6日生,福建省福州市人。曾用笔名谢鱼梁。1945—1949年在福州中学就学。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为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并兼任诗歌理论刊物《诗探索》主编。谢冕1948年开始文学创作,曾在《中央日报》、《星闽日报》、《福建时报》等报刊发表诗和散文等。50年代开始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以及诗歌理论批评。著有学术专著《湖岸诗评》、《共和国的星光》、《文学的.绿色革命》、《新世纪的太阳》、《大转型—后新时期文化研究》(合著)、《1898:百年忧患》、《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等十余种,以及散文随笔集《世纪留言》、《永远的校园》、《流向远方的水》、《心中风景》等。谢冕还主编过许多大型丛书,如《二十世纪中国文学》(10卷)、《百年中国文学经典》(8卷)、《百年中国文学总系》(12卷)等。
专著《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优秀成果奖。《读书人是幸福人》是谢冕教授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最初发表在1995年7月19日的北京《中华读书报》上。后来收入《永远的校园》一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在这本书里抒发了对北京大学的热爱之情。这种热爱源于北大所给予每一个“北大人”的文明滋养,也包括对北大图书馆的爱和对所有读书人的交流、交往的幸福回忆。
2、字词
(1)字音字形提问学生加横线字的读法。
睿智 卑鄙 嗜好 上溯。
答案:睿(ruì)智:卑(bēi)鄙(bǐ)嗜(shì)好
(2) 词语注释。(学生齐读)
浩瀚:广大,繁多。
加惠:施惠,给予好处。
饱览:尽情地观赏。
往哲先贤:历代贤明、智慧之士。哲,有智慧。贤,有德行和才能。
睿智:英明有远见。睿,看得深远。
卑鄙:(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结缘:结下缘分。
嗜好:特殊的爱好。
大抵:大概,大都。
三、授课内容
(一)泛读课文,感知主旨多媒体展示学习任务,要
1、 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 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些分论点?
3、 归纳提炼主旨的方法。
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抢答,并用星级形式给予考核鼓励。然后老师点评,总结。
①匆匆五个寒暑的学生生活,如今确实变得遥远了,但师长那些各具风采但又同样严格的治学精神影响下的学业精进,那些由包括不同民族和不同国籍同学组成的存在着差异又崇明了友爱精神的班级集体,以及在战火消失后渴望和平建设的要求促使下向科学进军的总体时代氛围,给当日的校园镀上了一层光环。友谊的真醇,知识的切
②燕园其实并不大,未名不过一勺水。水边一塔,并不可登;水中一岛,绕岛仅可百步余;另有楼台百十座,仅此而已。但这小小校园却让所有在这里住过的人终生梦绕魂牵。其实北大人说到校园,潜意识中并不单指眼下的西郊燕园,他们大都无意间扩展了北大特有的校园观念:从未名湖到红楼,从
③我同样拥有精神上的一座校园。我的校园回忆包蕴了一段不平常的记忆。时代曾给予我们那一代青年以特殊的机遇,如今思来,可说是痛苦多于欢愉。我们曾有个充满期待也充满困惑的春天。一个预示着解放的早春降临了,万物因严冬的解冻而萌动。北大校园内传染着悄悄的激动,年轻的心预感于富有历史性转折时期的可能到来而不安和兴奋。白天连着夜晚,关于中国前途和命运、关于人民的民主和自由的辩论,在课堂、在宿舍、在湖滨,也在大、小膳食厅、广场上激烈地进行。
5.根据第一段,
6.文章第二段写校园“小”的用意是什么?
7.“我同样拥有精神上的一座校园。”这句话在结构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8.第三段“在北大人心目中,校园既具体又抽象”句中“具体”“抽象”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5. 学业精进,班级友爱,向科学进军的总体时代氛围,(或友谊的真醇,知识的切
(二)阅读下文,完成9-11题。
① 这真是一块圣土。数十年来成长着中国几代最优秀的学者。丰博的学识,闪光的才智,庄严无畏的独立思想,这一切又与先与天下的严峻思考,耿介不阿的人格操守以及勇锐的抗挣精神相结合。这更是一种精神合成的魅力。科学与民主是未经确认却是事实上的北大校训。二者作为刚柔结合的象征,构成了北大的精神支柱。把这座校园作为一种文化和精神的现象加以考察,便可发现科学民主作为北大精神支柱无所不在的'影响。正是它,生发了北大恒久长存的对于人类自由境界和社会民主的渴望与追求。
②这里是我的永远的校园,从未名湖曲折向西,有荷塘垂柳、江南烟景,从镜春园进入朗润园,从成府小街东迤,入燕东园林荫曲径,以燕园为中心向四面放射性扩张,那里有诸多这样的道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那里行进着一些衣饰朴素的人。从青年到老年,他们步履稳健、仪态从容,一切都如这座北方古城那样质朴平常。但此刻与你默默交臂而过的,很可能就是科学和学术上的巨人。当然,跟随着他们身后的,有更多他们的学生,作为自由思想的继承者,他们默默地接受并奔涌着前辈学者身上的血液——作为精神品质不可见却实际拥有的伟力。
③这圣地绵延着不会熄灭的火种。它不同于父母的
9.“这真是一块圣土”,为什么作者说北大是圣土?
10.“这圣地绵延着不会熄灭的火种”,火种指什么?
11.“这里是我的永远的校园”,就这三段文字言,“永远的校园”包含怎样的含义?
参考答案:
9.① 以科学与民主为精神支柱;②北大的优秀学者,以丰博的学识、独立的思想、严峻的思考、耿介不阿的人格和勇锐的抗争精神,影响和引领着后人;③北大的一代代学者,以批判的眼光和前仆后继的精神在中国传播文明。
10.这火种指北大的科学民主精神。
11.北大学子代代传承,使北大精神成为永远。
已经上幼儿园中班的孩子最近突然对卡通漫画书产生兴趣,每当路过书店,她总是要拉着我的手走进去,让我为她买上几本。陪孩子翻看着这些五颜六色印刷精美的书,我的记忆忽然就悠悠回转,回转到我与女儿一般大年纪的时候……
其实,那时应该比我的女儿还要大些,上小学了,我和我的伙伴们痴迷着当时最流行的图书——连环画,俗称小人书,我们这里也叫小画书。
那时看得最多的就是关于战争的。《鸡毛信》、《沙家浜》、《虎胆英雄》等,这些故事让我们幼小的心里滋生出一种很纯洁的英雄梦想,把故事中的一些正面人物都当作了自己的偶像。
刚迷上连环画的时候,我几乎每天都要到二叔家,磨蹭在堂哥身边。大我两岁的堂哥有一木箱子的小人书,堂哥跟我提出条件,看一本小人书,得用一颗糖来换。为了看到我梦寐以求的小人书,我不得已硬忍着口水,将父亲从城里带给我的水果糖拱手送给堂哥。在堂哥木箱里的小人书基本上都被我看完的时候,我也瞄上了城里那些租看小人书的'摊点。
当时家离县城也就四公里的路,每到星期天,跟母亲好说歹说的要上几毛钱,邀上几个要好的伙伴,徒步一个多小时来到县城,就冲向这些租看小人书的摊点。常常,我和伙伴们会坐在远离摊主的角落,看完了一本,趁摊主不注意,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从伙伴那里换来他看的书,这样,我们就会以一本小人书的租价看上好几本。久而久之,被摊主发现了我们的小伎俩,等我们再去时,他会特意坐在我们旁边,不让我们捣鬼。阴谋败露后,我们就更换战场,继续我们的行当。
那时,最想看的就是新华书店里刚出版的小人书了。由于当时父母给的零花钱有限,我们几个伙伴会商量着买一些小人书, 看完了再换着看。当时,由于电视机还不普及,小人书还影印了当时热播的电视剧。记得那时热播的香港武侠连续剧《霍元甲》、《射雕英雄传》,还有日本的《血疑》、《排球女将》等,小人书都用真实的镜头定格了,让我们看得欲罢不能。
小人书,给了我们最美丽的记忆,涤荡着我们年少无知的灵魂。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不再年少,小人书也渐渐隐退,大概二十年没再见过它们了,现在都成了收藏的文物,价值不菲。小人书被淘汰了,我们的童心也跟着沉淀。那些逝去的小人书 的辉煌时代,也是我们那一去不返的纯真岁月。很赞同央视主持人崔永元的一句话:“小人书造就了这么一代人,他们怀揣着 支离破碎的指示,憧憬着灿烂辉煌的未来,装着化不开的英雄情结,朝着一个大致的方向,上路了。”
是的,我们一直在路上,心里,装着永远的小人书……
18 .总览全文,文中的“我”采用哪些方式来阅读更多的小人书的?(3分)
19.阅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表 达作用。(4分)
(1)在堂哥木箱里的小人书基本上都被我看完的时候,我也瞄上了城里那些租看小人书的摊点。
(2)小人书,给了我们最美丽的记忆,涤荡着我们年少无知的灵魂。
20.通观全文,作者用平淡真实的文字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1.赵丽宏老师在《为你打开一扇门》中阐明了文学带给人们的益处,结合《为你打开一扇门》和你对本文的认识,谈谈本文的标题“永恒的小人书”有何深刻内涵?(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