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不擅做饭的老公忽然跟我商议,研究一下蒸粉的做法,看看也开一家蒸粉店。吃惊之余,对他的话来了兴趣。“蒸粉”一词从他嘴里一出,似乎难得遇到了一个共同话题,我问他在哪吃过的,感觉如何,然后随着我的美食记忆,我从制作过程、种类特色到味道口感,行家般地把一个普通的特色小食,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这家伙平时能被吊动胃口的,除了烩面还是烩面,这偶尔的一次蒸粉进肚,居然让他记住了一样美味早餐,还琢磨着也去开个那样的店,看来这广东的小食确实不错吧?
于是又想起了近日在街上看到一新开的卖肠粉、小面的小店,当时就激动地想着,有空一定来吃一吃。当下俩人一拍即合,明天早上去街上吃早餐去。又开始感慨,这里怎么就没有一家像样的粥店、粤式早茶店,自从回到老家小城,走遍各大小街巷,从此很难遇到粤菜餐馆和广东小食。
不知是心里作用,还是什么,总觉得出了广东无美食。吃过各式各样的快餐小吃,还是觉得广东味最喜欢。
上班时,了解我日常饮食的`人,很多曾误以为我是个南方人,因为几乎不吃辣,饮食清淡,不爱面食,并且丝毫不带地域习惯,甚至更喜欢广东菜。其实我原产河南。
并不是崇洋媚外。我原本算不上一个吃货,对各地方的美食也没什么研究。却因几年南方的打工生活,从适应到习惯,竟慢慢地喜欢上了一座城,喜欢上了那里的饮食。
当在餐馆里看到一个“香菇菜心”的菜单时,喜出望外地点下来,却发现做好端来的完全不是想象的那道广东味,虽名字相同,而此“香菇菜心”非彼“香菇菜心”,连菜心都是被上海青所替代的。我又给老公讲起了真正的菜心是什么样子的,只有它能在所有的青菜里脱颖而出,能登大雅之堂。我从菜心的种类选购,到各种烹饪方法,制作工序,滔滔不绝里都是关于广东菜。他竟然吃惊地发现,我跟他一聊到吃的,多是关于广东菜,而且颇有谈资,能眉飞色舞地列举一堆,还附带饮食文化。
在偶然路过的粥店点了份我期待已久的皮蛋瘦肉粥和煲仔饭,却发现那粥就是白稀饭外加几丝瘦肉蛋沫,一搅便成。失望中也只能苦笑,这哪是皮蛋瘦肉粥啊,这样实在是误导顾客,而味道吃起来有点甜甜的,老公说那是放了太多味精的味道。他一提味精,我便不敢再多吃,毕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方素来饮食口味重,偏咸偏味。而且不怎么爱吃粥,更不会把做粥当成一个功夫活去一煲几个小时慢火细炖,那种凝聚时间精力升华而成的各色粥,大概只有广东菜才那么有讲究吧。我给老公讲那些排骨粥海鲜粥田鸡粥各种咸粥糖水,讲那些味道和烹饪流程,讲它们的受欢迎和人们的喜爱,讲人们的勤劳、讲究、品味和对美食的追求。这才发现,一个地方的一种食品,却给我留下了如此深的印象。因为吃过,便再也忘不掉。那不仅是一个地方的特色食品,更是体现了地方人对饮食的热爱,对生活极致的追求。
老公抱怨煲仔饭不仅贵,要等好长时间,实在让人不耐烦。我告诉他不要急,好饭不怕晚,跟其他饭菜不一样,这个是现点现做的,米饭加水在砂锅里在火上蒸,蒸到里层焦而不糊,菜熟而不老,菜肉里的汤水浸入米饭,香而不腻,火候、时间、分量比例,每一步都要掌握到恰如好处,是煲仔饭的关键,全凭感觉和技术,所以不急不燥,慢工出细活。所以一般吃煲仔饭的人都不会催,因为知道这是功夫活,而且贵也贵在这方面。但一般生意都超好。
就像欣赏别人一门精湛的手艺,我总觉得,认真做饭、享受在厨房忙活的人,是用心的人有情致的人。
做饭,也是一种修养。而这一点,大概广东人身上体现的最具体。所以广东人把吃早餐叫做吃早茶,从字面意思上,就是集用餐、休闲、交流、消遣于一体。常见那些精神矍铄的老人们早上很早就去早茶,大家相互交流问好,享用花样繁多精致无比的茶点碟盏,不仅是味蕾的享受,还有心情的愉悦,和对生活的热情。
当然,广东美食、菜系还有很多,多到数不清说不尽,也许还有我没见过没吃过的。粤菜也在各大菜系里首屈一指,多以清淡为主,看似简单却认真讲究,不仅健康,更让我觉得它所代表的一种用心和认真,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
一次发说说,说忽然很想念盐焗鸡和花甲炖汤的味道,却再也买不到。有人说,其实你不是想念一种食物,而是怀念一段时光。
在一个地方呆久了,不管收获多大,我觉得最不遗憾的,就是懂得了当地的饮食文化,爱上那里的美食。留在味蕾里的记忆,会偶尔跳跃出来,把我带入一段难忘的青春时光,有关美食的美好,从此再忘不掉。
怀念广东菜,我学会了用心做饭好好吃饭。
2、丝瓜浑身是宝。它不仅可以吃,还可以药用。嫩丝瓜用来炒菜、做汤,那味道特别鲜美:老了的丝瓜还可以起镇咳去痰作用。丝瓜的叶子可以消炎止痛,瓤可以清热活血解毒……如果谁长了痱子,用丝瓜叶一擦,那就清凉舒服多了。
3、芹菜一大截细长翠绿的茎顶着几片叶子,一把根就像龙须一样,难怪有人称它为蔬菜中的苗条代表呢。
4、萝卜圆圆的,表面的皮白而带青,几片青绿青绿的叶子都向上竖长着,叶子下的萝卜便“躲”在土里,仿佛一位害羞的胖娃娃似的。
5、小菜园美极了!茂盛鲜嫩的蔬菜把田地遮得严严实实,西红柿打着嘟噜,辣椒红得像火炭,黄瓜绿得要滴下来。成群的小蜜蜂,低声哼着小曲儿,对对蝴蝶在金黄的菜花上翩翩起舞。
6、开始采毛豆了,我先仔细观察毛豆的大小,知道了扁扁的毛豆是没有成熟的;肚子圆鼓鼓的毛豆是已经成熟了。接着我用小手亲自去采圆鼓鼓的毛豆。
7、翠绿的香葱,整齐地栽在土里,葱的尖上是黄色的,仿佛是给它们头上戴了一顶黄色的小帽似的。
8、芸豆角长得又大又厚,三个一堆,五个一伙地挂在秧架上,好像等着人们来采摘。
9、密密麻麻的小辣椒,从上到下,挤满了那根细细的枝条,叶子被挤得早早就脱落了,只有一串串的果实,像嘟嘟噜噜的葡萄,红色的、绿色的、半红半绿的,斑斑驳驳。
10、又过几天,这些花就会凋谢,长出弯弯的小苦瓜,那小巧玲珑的样儿,特别逗人喜爱,()慢慢地,小苦瓜长大了,碧绿中透出几许白色,油光发亮。苦瓜表面凸凹不平。这时节,站在远处看苦瓜,绿油油的苦瓜苗,上面点缀着一朵朵小黄花,还挂着弯弯的小苦瓜,就像一棵美丽的圣诞树。
11、花生差不多有我的中指那样长,拇指那样粗,黄色的衣服上裹着芳香的泥土,像一个个黑色的娃娃歪着小嘴乐呢,真是招人喜爱。
12、那架上挂满了秋黄瓜,一个个长着嫩刺儿,顶着黄花儿,沾着露珠儿,被艳红的霞光一照,显得格外水灵。
13、辣椒青翠欲滴,茄子紫得发亮,韭菜鲜灵灵的,还带着水珠,各种颜色的青菜摆放在一起,赤橙黄绿,格外悦目。
14、那金黄的油菜,一方方,一块块,似海洋里涌出的一座座小金山,又像是一条条金黄的地毯,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夺目的光彩。清风徐来,浓郁的油菜花香,沁人心脾,我都快要被熏酥了。
15、时令到了六月,茁壮的辣椒秧上吊满了辣椒,辣椒的形状各异,有的尖尖的,与中指一般大小;有的圆鼓鼓的,像灯笼;有的弯弯的,上头大、下头小,像牛角;还有的与众不同,呈等腰三角形。
16、小菜园一畦一畦,那大萝卜不管是白的还是红的,缨儿都是翠绿翠绿的;大苤蓝把地皮都拱裂了;白菜挤得没缝儿,叶子向四方伸展,像是在仰天大笑。
17、靠南墙根种了半圈南瓜,一棵棵像绿色的龙蛇,蔓儿自在地顺着木棍爬到墙上,向墙外伸头探脑。
18、秋天,丝瓜架上只剩下几个明年做种子的“老丝瓜”了,它们换上了金黄色的“长袍”,丝瓜皮有些干裂了。从裂口向里看去,我看见一颗颗光亮的大黑籽儿。
19、黄瓜,没有长成时吃起来有点涩,味微苦。当它成熟时,就变得甜滋滋了,连它的“小尾巴”都发甜。那些深绿色的黄瓜对人来说是老了点,不好吃了,可这样的黄瓜却成了我的“上等品”。我切开这样的黄瓜,用手抠出瓜籽,放进嘴里一嚼,满口喷香,一股甜味油然而生,再加上水分多,我特别爱吃。
1、靠南墙根种了半圈南瓜,一棵棵像绿色的龙蛇,蔓儿自在地顺着木棍爬到墙上,向墙外伸头探脑。
2、辣椒青翠欲滴,茄子紫得发亮,韭菜鲜灵灵的,还带着水珠,各种颜色的青菜摆放在一起,赤橙黄绿,格外悦目。
3、芹菜一大截细长翠绿的茎顶着几片叶子,一把根就像龙须一样,难怪有人称它为蔬菜中的苗条代表呢。
4、时令到了六月,茁壮的辣椒秧上吊满了辣椒,辣椒的形状各异,有的尖尖的,与中指一般大小;有的圆鼓鼓的,像灯笼;有的弯弯的,上头大、下头小,像牛角;还有的与众不同,呈等腰三角形。
5、秋天,丝瓜架上只剩下几个明年做种子的“老丝瓜”了,它们换上了金黄色的“长袍”,丝瓜皮有些干裂了。从裂口向里看去,我看见一颗颗光亮的大黑籽儿。
6、又过几天,这些花就会凋谢,长出弯弯的小苦瓜,那小巧玲珑的样儿,特别逗人喜爱,慢慢地,小苦瓜长大了,碧绿中透出几许白色,油光发亮。苦瓜表面凸凹不平。这时节,站在远处看苦瓜,绿油油的苦瓜苗,上面点缀着一朵朵小黄花,还挂着弯弯的小苦瓜,就像一棵美丽的圣诞树。
7、“心里美”的外表没有什么动人之处,外皮浅绿泛着白,头上顶着几簇翠绿的叶子,圆鼓鼓的身子,但是它的内心是鲜红鲜红的。
8、翠绿的香葱,整齐地栽在土里,葱的尖上是黄色的,仿佛是给它们头上戴了一顶黄色的小帽似的。
9、黄瓜,没有长成时吃起来有点涩,味微苦。当它成熟时,就变得甜滋滋了,连它的“小尾巴”都发甜。那些深绿色的`黄瓜对人来说是老了点,不好吃了,可这样的黄瓜却成了我的“上等品”。我切开这样的黄瓜,用手抠出瓜籽,放进嘴里一嚼,满口喷香,一股甜味油然而生,再加上水分多,我特别爱吃。
10、萝卜圆圆的,表面的皮白而带青,几片青绿青绿的叶子都向上竖长着,叶子下的萝卜便“躲”在土里,仿佛一位害羞的胖娃娃似的。
11、那架上挂满了秋黄瓜,一个个长着嫩刺儿,顶着黄花儿,沾着露珠儿,被艳红的霞光一照,显得格外水灵。
12、小菜园一畦一畦,那大萝卜不管是白的还是红的,缨儿都是翠绿翠绿的;大苤蓝把地皮都拱裂了;白菜挤得没缝儿,叶子向四方伸展,像是在仰天大笑。
13、芥菜开满了白花,白菜簇生着黄花,椰菜在卷心,韭菜碧绿生青,一派盎然生气。
14、密密麻麻的小辣椒,从上到下,挤满了那根细细的枝条,叶子被挤得早早就脱落了,只有一串串的果实,像嘟嘟噜噜的葡萄,红色的、绿色的、半红半绿的,斑斑驳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