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描写客家围龙屋的优美句子 正文

描写客家围龙屋的优美句子

时间:2025-08-27 04:43:31

客家围屋作文600字篇1

梅州围龙屋是一种富有特色的典型汉族民居建筑,福建西南部及广西北部、广东传统客家住房样式。它是客家文化的象征,客家人精神寄托的所在。围龙屋里面住着的人相亲相爱,邻里互助。

记得很小的时候,围龙屋里还住着很多人。平时农忙结束,各家各户都会相互窜门,聊聊家常。有什么好吃的食物,都会相互分享。特别是过年过节,犹为热闹,亲戚朋友都会相聚一堂,举杯畅饮。

春节的时候张灯结彩,贴春联,放鞭炮,除旧物,迎新年,杀鸡宰鸭,热闹非凡。那时还有我喜欢吃的各种腊肉和腊肠,挂在池塘边的竹竿上。偶尔会有几只贪吃的猫咪,爬上竹竿,想美美地吃一顿。可惜竹竿太细太小,他们爬到一半就滑下来了,只能坐在地上看着。

晚上,各家各户喜气洋洋,出来放烟花,五颜六色的烟花很快就映满了整个天空。穿着新衣服的小朋友,在围龙屋的大街小巷中穿梭,欢声笑语很快带进了每一个家庭里面。他们把过年前就买好的擦炮拿出来玩,在这通红的夜色中开始他们最开心的恶作剧。他们偷偷地把擦炮点着,然后悄无声息地放到同伴的脚下,装作若无其事走过去。听到爆炸声和同伴的尖叫声,心里乐开了花。等放完烟花,几个小伙伴聚在一起打扑克牌,赌点小钱。也只能赌小钱了,因为压岁钱都被父母给收回去了。等过了十二点,点了那辞旧迎新的鞭炮后,问着那火药的味道,才能安然入睡。这一天,是一年中最晚睡觉的一天了,也是最快乐的一天!

第二天一大早爬起来,跑到各家各户的门前,捡起那些还未完全点着的鞭炮,装进塑料袋里面。一般捡完这些鞭炮要一个钟,然后回家吃早餐。吃完早饭后,拿着拜神用的香,把那些捡来的鞭炮一个接着一个点燃,开心得不得了!

如今,围龙屋里的人们都已经各奔东西,分散到世界各地。围龙屋里面现在都是空的,但是人们之间的客家情永远在心中!

梅州围龙屋,是我们好几代人的记忆,镌刻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永远怀念!

客家围屋作文600字篇2

大年初三一大早,我又和爸爸妈妈驱车前往福建永定参观驰名中外的客家围屋。结束了三个多小时的车程后,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外国专家称为“神话建筑”的`‘“振成楼”。振成楼占地5000平方米,建于民国元年(1912年),是整个景点中最大、耗资最多的围屋,它就像一座气势雄伟的城堡伫立在我的面前。振成楼建筑精美,布局合理,由内外两个环楼组成,其底层为书房、账房和客厅,二层为卧室。外围墙壁都是由桐油、黄糖水、糯米饭与蛋白青等搅拌而成的钻合物,摸上去扎扎的,凹凸不平。听讲解员说,这种钻合物能使墙壁在坚硬中带着柔韧特性,不易被人穿透、偷盗。在二层的回廊里,我趴在上面仔细观察,发现精致的铸铁栏杆上,有着许许多多美丽的百合花饰,四周还环绕着兰花、翠竹、菊花、梅花……正当我看得出神,妈妈面带微笑地走过来,对我说:“你知道这些花意味着什么吗?”我望着妈妈,摇了摇头,“这意味着春夏秋冬百年好合。”妈妈一边抚摸着那些精致的花饰一边说。听了妈妈的话,我想:就连这不起眼的花饰也如此别具匠心,可见整个围屋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呀!

振成楼充满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圆楼两个侧门正对的是方形天井,天井中心设有水并,供日常洗涮、饮用;底层厨房前面还隔出了四个弧形的天井,内置洗衣石台,摆设花木盆栽,形成了亲切宜人的居住环境。

走在围屋边的石砌小路上,一股清新凉爽的山风扑面而来,涂涂的溪水绕村子流过,显得那么悠然、恬静。参观完了客家围屋,我不禁感叹:客家围屋真是人类奇观,中华一绝,是客家人聪明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客家围屋作文600字篇3

赣南围屋构成了奇异的客家民居人文景观。据万幼楠考察研究:围屋,顾名思义即围起的房屋。其外墙既是围屋的承重外墙,也是整座围屋的防卫围墙。其大门门额多有如磐安围、燕翼围、龙光围等题名。赣南围屋产生明末清初,尚存500余座,主要分布在龙南、定南、全南以及信丰、安远、寻乌。大的占地面积万余平方米,而最大的龙南栗园围竟达37000平方米,小的五六十平方米。从平面上可分口和国字形成两大类。其形制多是方围,也有部分圆形、半圆形和不规则形的。结构形式则既有三合土、河卵石构筑的,也有青砖、条石砌垒的。尚存最具代表性的围屋有龙南关西的新围、杨村的燕翼围、桃江的龙光围、安远镇岗的东生围、定南鹅公的田心围等。

赣南围屋是古代集祠、家、堡一体,具有鲜名防卫特征的坚固民居。围屋外墙厚1米(燕翼围墙厚145米),高三四层,四角构筑有朝外和往上凸出的多样的碉堡。为消灭死角,有的在碉堡上再抹角悬挑单体小碉堡。围屋顶层设置排排枪眼炮孔。门墙特别加厚,门框皆用巨石制成,厚实的板门还包钉铁皮。板门后多有设闸门,闸门后还设重便门。门顶还设漏以防火攻。除少数大围外,一般只设一孔围门。围屋顶屋多为战备用,并取墙内侧2/3墙体作环形夹墙走廊贯通一气,方便占时人员机动。围屋内掘有水井,多辟有粮草贮藏间,有的还用蕨分,或用糯米粉、红糖、蛋清拌和粉刷墙壁,久困缺粮,可剥下充饥。

赣南围屋绝大多数是方形,四角(少数在对称两角)都构筑强固的碉楼。外墙为坚实的封闭体,遍布枪炮眼口。外形森严冷峻,固若金汤。很明显,它的形象与广州墓明器坞堡和鄂州出土东吴孙将军门楼十分酷似。

赣南围屋不论小到一边只有三开间的猫柜到大至占地11亩多的关西新围,它同样都具有坚固的防御功能和宗族群居的亲和性,方围四周都是简单的围屋,一般都有是两三层,也有多至四层者,为悬挑外廊结构。较大围子内部还建有祖厅;更大的则是多层的套围。围子外墙多是河石、麻石、青石、青砖构筑的坚固墙体,厚度甚有达两米者。内部粮仓、水井、排污道等等一应俱全。这种易守难攻的围楼简直就是一个独立王国,一座小小的城池。

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题记

生我养我的是这块土地。

20年了,随着时光的流逝,往日懵懂少儿已渐渐长大,坐在青春列车里看世界,窗外已不再是一成不变的风景;人生之梦也开始有了颜色,变得五彩斑斓,不再虚幻。然而,心灵深处埋藏的永远是儿时的故乡,那小河流水,暮色人家;那鸡鸣虫啾,苍翠农田,更有那围龙屋上的燕子。

童年的时候,我最爱看家乡的燕子,看它们筑巢、捕虫、育雏,看它们展翅、梳羽,围龙屋下一窝窝的燕子在生存、繁殖。客家的围龙屋,早已闻名全国,享誉世界,其结构之巧妙让人叹服,形如半个面包圈,中有洁白色鹅卵石铺砌成晒坪农家常在其间晒生菜、瓜果、庄稼。平时孩子们常在那弹石子、摔跤、捕鸟雀……前面是一亩水塘,水色碧绿,上面常浮有开紫色小花的浮萍。夏初,顽童伏于池边浓荫下,钓上一、两尾鲫鱼,捧回家里恳求奶奶煲一钵鲫鱼粥,那个美味呀,一辈子也忘不了!

孩子们的世界里少不了吃的玩的。所有能吃的都吃,野甘蔗、草莓、番薯、玉米……逢年过节还有燕麦团、糯米糕、甜饼、酿苦瓜、酿豆腐。酿豆腐倒是客家人的拿手好菜,选上几斤上好的五花肉,剁成肉丁,拌上香菇末、精盐、味精,这就是馅儿;再把自家磨的豆腐切成一块块小长方体,用筷子把肉馅塞进豆腐的中间这就叫“酿豆腐”。烧铁锅,加上几勺香油,用恰到好处的火候把豆腐的一面煎得黄澄澄的,然后加水煮热,撒上韭菜末,几大盘香气扑鼻、美味可口的酿豆腐就大功告成了。热情好客的客家人常用它来招待贵客。这是不可多得的佳肴,客人们吃得眉开眼笑,赞不绝口。

然而,孩子们最念念不忘的还是那钵鲫鱼粥。清晨做个美梦醒来,便喝一碗甜甜的粥,粉红色的小舌头把碗舔得干干净净,接着露出一脸阳光般的笑容。

鱼是白天捕来的,自己的劳动成果自然特别香甜。池塘里有的是鱼,放钩钓,张网捞,总也捕不完。随便拿段蚯蚓穿在鱼钩上,甩进那一汪碧水中。在等待鱼儿上钩的时候,拾片草叶放在嘴边脆脆地吹。远处几只燕子在飞,尖尖的翼翅梢偶尔掠过水面,一圈圈波纹荡漾开来……这份悠闲劲儿呀,在高楼林立、嘈杂繁闹的大都市是绝对找不到的。

除了捕鱼,孩子们还喜欢捉小鸟。田野、河畔中有的是麻雀、斑鸠、翠鸟……把它们装进笼子里,每天喂几粒米,或找昆虫、捕鱼虾,喂它玩得乐此不疲。但,绝对不捉家燕。老人们说,捉了燕子手会肿痛。老人们还说,燕子在自家大门旁安窝是吉祥富裕的好光头。客家的父老乡亲总是那么善良、朴实。

在我们这一地区,燕子属冬候鸟。每年冬去春来的时候,一对对燕子从南方陆续飞回来,寻找隔年住的泥巢,这是乡情。就像流浪他乡的游子夜夜梦回桑梓,就像百年梦圆香港九七回归……这,是一种本性,千头万结易解,唯有故乡情结难解。

我越来越觉得,我就是家乡那围龙屋下的燕子,忘不掉的是故乡。家乡的`小山养育了我。家乡的围龙屋,家乡的鱼汁粥,家乡的一草一木……哪一样能让我不动容?就如埋藏已久的玉器,拿出来,拭去尘土,依然是不变的光泽!夜深人静时,满耳是故乡的风吹芦苇、雨过蔗林;满眼是故乡的影子,故乡的亲人,心里一遍又一遍咀嚼那份浓浓的乡思……

我越来越觉得,我就是家乡那围龙屋下的燕子,无论以后的日子里我飞得多高、多远,无论飞到何时、何地,永远不变的是这家乡情!因为—生我养我的是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