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旅行逛街,因为这样才能摆脱城市的繁华喧嚣;
喜欢乡野生活,因为这样才能脱离权力的你争我夺。
●竟然把那种东西当作许愿机器你争我夺。这次的闹剧直到最后还是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天意要本王再度君临这个时代,统治世界吗……哼,拿这种无聊的测试来考验本王。算了,虽然让人不悦,本王就接受吧。 ————吉尔伽美什《Fate/Zero》
●生于战斗的年代
你争我夺躲不开
天大地大
万人一起崇拜
生死有命可无奈
无作为就要离开
你在我在
拼出一个未来 ————陈伟霆《我门》
●#看世间#
世间犹如一盘棋,
总是善恶在对弈,
神魔相斗续宿命,
众生跟着玩猴戏。
你争我夺本无趣,
可是人人想参与,
人生到头一场空,
家破人亡是结局。
●人们你争我夺,勾心斗角,正是人们之间的一种交流、转换和联结形式。【更确切而言,仇恨和争斗正是人们之间错乱的交流、转换和联结形式。相对是相爱,包括喜欢、吸引和亲近;相错是相恨,包括厌恶、排斥和疏远。因此,相爱或相恨的程度,也即相对或相错的程度。绝对产生完全的爱,而绝错导致无尽的恨。存在和内心(意识、感觉、感情)之间,当有一种对应关系。】这个世界很复杂。生活不在于可能不可能,而在于尽性没尽性。(九一、一、三十一)
●成化二十三年春,朱见深终于遭受了他一生中最大的'打击,万贵妃在后宫去世了。
这个陪伴了他三十八年的女人终于离开了,无论风吹雨打,她始终守护在这个人身旁,看着他从两岁的孩童成长为四十岁的中年人,从未间断,也从未背叛
“我会一直在你身边陪伴着你”
整整三十八年,她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谢幕的时候终于到了,你虽然先走一步,但你不会寂寞太久,很快我就会来陪伴你。几十年后宫的你争我夺,其实你并不明白,即使你没有孩子,也没有任何人可以取代你在我心中的地位。皇位和权势对我而言并不重要,我所要的只是你的陪伴,仅此而已。
结束吧,让一切都回到事情的起点。在那个时候,只有你和我
成化二十三年八月,朱见深病倒,十日后,不治而亡,年四十一 ————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历古千年,是非荣辱,你争我夺,不过如此! ————杨慎《明史》
●当我们慢慢长大,从前最看不起的事人人向往,从前并不在乎的东西你争我夺,从前不想拥有的思想现在人人具备。现在的我说起从前,我会说那时的我太过天真。 可是,你可曾记得,你说过,你不想活得那么现实,你不想成为一个腐朽的人
●只要看看日出你就知道人类多么渺小,然后觉得人类社会所谓的波澜诡谲、你争我夺、千秋霸业是多么可笑,最后你会觉得人类还是一种很无能而又可爱的生物。 ————本人杨建东
●我们只是在既定的圈子里坐井观天,我们却以为自己看到的就是全部。这边是雾霾天,乌云密布,雨雪连绵;那边却是艳阳天,万里晴空,碧波轻漾。这边是秋天,寒蝉凄切,枯叶飘零;那边却是春天,莺歌燕舞,百花竞放。这边是世外桃源,安宁美好,悠闲自在;那边却是喧嚣人间,烦恼劳碌,你争我夺。 ————不言兮《梦不知醒》
●我被山西商人那种精神及眼界所震撼。在自然条件艰苦的前提下,他们没有自怨自艾,没有你争我夺,没有把有限的精力花费在自己脚下那片贫瘠的土地上,他们也没有揭竿而起。而是将目光对准家乡以外的世界。虽然这目光是懵懂的,是幼稚的,但就想当年放眼看世界的严复一样,都是一个创举。当然他们也有自己的缺陷,但是他们还是一群可敬的人们,一群纯粹的商人,一群以智以力,以勤以苦,取尽天下财的人。 ————余秋雨《余秋雨散文》
●大家都沉在迷梦中,追逐名利,你争我夺,你好,我要比你更好,你强,我要比你更强,每个人都在比赛,看看谁的梦做得最大。结果,这些名、这些利,生不带来,死亦带不去,只是徒然多造一些新的恶业,而此番再堕下去,人身也就难得了
●这个世界上,古往今来,你争我夺,成王败寇,潮起潮落——过眼云烟。 ————天街凉茶
●本来日本国土就不大,目前县同乡会很多,我不懂有什么必要再用同乡会把它弄得更加窄小。
我不善于说话,但我倒世界任何国家去都没有合不来的感觉,所以,我认为我的故乡是地球。
假如世界上的人都这么想,那么,现在世界上发生的你争我夺就会因为大家认识到它是自相残杀而不再发生了。不过,到了那时候,地球上的人也会逐渐认识到地球本位主义也是狭隘的观点了。
人能把卫星送进宇宙,可是在精神上却不会向上看,而是像野狗一样,只注意脚下,徘徊不已。 ————黑泽明《蛤蟆的油》
●其实人生没有所谓你争我夺,该是自己的,才会得到。
师:同学们,连着几个晴天以后,今天下起了冬雨。在这样的天气里,先让我们欣赏南宋词人蒋捷的词作《虞美人·听雨》(出示PPT)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如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师:同学们能说说你对这首词的理解吗?
生1:我觉得短短的一首词,作者以“听雨”为线索概括了自己人生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少年,第二阶段是壮年,第三阶段是老年。
师:听雨的地点和情感有什么变化呢?
生2:少年是在歌楼上,有点无忧无虑,比较悠闲地听雨;壮年是在客舟中,有点忧愁地听雨;老年是在僧庐下,有无限凄凉之感。
师:分析得不错,连绵的雨总能让人生出无限的悲戚之情,而当人历经沧桑之后,对雨的感觉更是纤细和多情,当代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也不例外。他一直在台湾、香港和美国之间辗转漂泊,生活在异地。他的散文《听听那冷雨》以作者在不同地方听雨、看雨、串起了一系列人生的感悟,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优美的散文。
师:作者在文章中除了写到“听雨”外,还写了什么内容?
生3:写到了嗅雨,观雨。
师:能说得具体点吗?
生3:文章第5自然段提到的:“雨不但可嗅,可观,更可以听。”我觉得,这是承上启下的句子。
师:余光中先生曾于2003年5月在复旦大学做了题为《中文与英文》的讲座。身为优秀的翻译家,但他对中文的偏爱仍溢于言表,认为“语言是比帝国更长久的东西。(出示ppt)无独有偶,课文第2自然段。还有一段关于“雨”字的议论。这段文字议论了雨的什么?
生4:作者议论了“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雨部的字“美丽的霜雪云霞,骇人的雷电霹雹”,
师:这美丽的“霜”让你想到了什么?
生5:我想到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生6:《诗经》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师:能用学过的古诗词来说,很好。关于“雪”呢?
生7:“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师:“云”字就更多了;还有“霞”呢?
生8:“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师:这可是千古名句,这都是雨之形,让我们感觉到雨的形象美。“嗅雨”嗅出了什么味?
生9:薄荷的香味,土腥气,我想,这就是雨的自然美吧。
师:你提炼得很好,还有观雨呢?第三段中哪些句子是观雨的?
生10:一派烟雨迷蒙的景象,体现了雨的朦胧美。
师:对,这种韵味让作者心生闲意,忘却尘世。所以回到台北不是“朋友”问起,而是“世人”问起。
师:这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11:乡思、乡愁
师:我们看作者在雨中还想到:
[幻灯片]中国美丽的方块字
宋代米芾父子的山水画
南宋词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
王禹偁的听雨竹楼《黄冈竹楼记》
这都是什么内容?
生12:中国文化,中国传统文化
师:这表明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怀有什么感情?
生13:向往、热爱、眷恋、思慕
师:好极了,雨下得绵长,作者的感情也可谓绵长
[板书:雨绵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眷恋、思慕]
师:我们看余光中先生的思乡与我们同学们两个星期回家一次的想家完全一样吗?
生(集体):不一样
师:我们来看看余光中先生对乡愁的理解:
[幻灯片]
大概最单纯的`乡愁应该就是同乡会式的乡愁,就是自己土生土长的故乡,离开了若干岁月,油然而生的一种感怀,当然这中间还加上对于亲人、乡人的感情在里面,这是最基本的。不过呢,对于读书人来讲,乡愁可能是更丰富、更复杂的一种文化感。因为乡愁不仅仅是地理的,而且可能还包括历史的成份在里面,也不仅仅是个人的情绪,甚至于包括文化的整个背景在里面。
师:作者的情丝与绵长的雨丝交织在一起,情景交融,构成朦胧氤氲的雨境,而弥漫其中的那浓浓的乡思乡愁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情眷恋与赞美,都随着冷雨流入了我们心灵深处,那就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情愫,放开所有感官。
[幻灯片]眼观其文领略其视觉美
口诵其声领略其音韵美
心惟其意领略其情理美
大声地,声情并茂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文段(3分钟)
师:现在,找同学来读你所喜欢的文段,然后我们找同学来评价一下他读得如何?
生14:(举手)老师,我每一段都喜欢(笑)
师:噢,看来你真的喜欢上了余光中的作品,真进入了境界(笑),那就请你先读其中一段给大家听。
[生14读第10段]
师:我们找同学来评价一下,如果你愿意说出他朗读中的优点,那你是他的朋友,敢于说出他欠缺的地方,那你是他的诤友,如果二者兼有,那你就是他的知己了呀!(笑)
生15(举手):我觉得他读时感情很投入,只是调子太低沉了,作者说:“雨是一种回忆的音乐”,所以我觉得读时应该是轻柔而欣喜才感觉更好。
师:点评挺到位的,老师觉得读这样诗化的散文,尤其要注意语言特点,我们看这里有一个长句,一定要注意断句,同时长句又一气呵成,语气不可断。你再来试试。
[生16读第10段]
师:好,同学们都读出了自己的感觉,我们再来听听宁波市名师张悦是如何读的?
[播放范读2、3自然段]
师:听了名师朗读后,你是否有了新的感受,找到了更好的感觉?我们再请同学来读读,哪位同学来试试?
[生17读第5段]
师:谁愿意来点评一下,来,同桌吧,近水楼台(笑)
生18:我觉得她读得太快了,这里作者听雨何尝不是在听人生?朗读时应舒缓些,这样才能把人生感悟醮满滋味地传达出来。
师:好,真是优秀的点评家,那请你再来试试。
[生19读第5段](掌声)
师:好,同学们用自己的声音解读了这篇美文,不仅读出了语音的轻重,语速的缓急,语调的高低,更读出了情感。这篇散文文字几近奢华,充满了汉语的魅力,而这极当有表现力的文字把作者在雨中的丰富、丰腴、丰盛、丰满的感受沐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师:你在听雨的时候有丰富、丰盛、丰满的感受吗?
生(集体):没有。
师:所以说这些联想,他是和人有关的,和人的生平有关的。让我们走近余光中先生!
(出示幻灯片)余光中,当代台湾诗人与散文家。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母亲原籍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 1949年随父母去了香港,1950年迁居台湾,(这篇课文写于1974年,课文上说的二十五年,四分之一世纪,讲的就是这个时间段)一直到1992年才有机会回大陆造访。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他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而乡愁则是他作品的主旋律,被喻为“乡愁作家”。(我们初中的时候学过他的《乡愁》。)
师:同学们,这种文化乡愁仅仅是余光中一人的吗?
生20:可能还有其他人吧,不敢肯定。
师:其实这是我们共同的情愫,大家请看大屏幕:(请同学轮流读)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汪国真《跨越自己》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席慕容《乡愁》
只有住着我的父母和弟弟们的中剪子巷才是我灵魂深处永久的家。连北京的前圆恩寺,在梦中我也没有去找过,更不用说美国的娜安辟迦楼,北京的燕南园,云南的默庐,四川的潜庐、日本东京麻布区,以及伦敦、巴黎、柏林、开罗、莫斯科一切我住过的地方,偶然也会在我梦中出现,但都不是我的“家”!——冰心《我的家在哪里》
妈妈,我还要远行,世上没有比远行更让人销魂。——电影《南行记》中艾芜老人心底的歌
我离别了可爱的家园,把淡蓝色的罗斯抛下。池边三星般的白桦林,把老母亲的忧伤熔化。——苏联诗人叶塞宁《我辞别了我出生的屋子》
师:乡愁在哪里,乡愁在哪里?古时有李白崔颢的故园情,现代有汪国真,席慕容的乡愁,中国有冰心对家的思念,国外有叶塞宁留恋的的故土,无论古今中外,思乡之情,还乡之梦,赤子之心,天见犹怜!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一代人的一个共同的话题!
师: 古诗歌上说“乡愁渐生灯影外,客愁多在雨声中。” 思念故乡是每一个游子无法割舍的情结。故乡是“根”,是游子存在于天地之间的根。也许同学们从未曾离开过家,未曾体验过余光中先生的痛苦与辛酸,但我们却仍可以感受着他的感受,乡思着他的乡思。最后我们来欣赏余光中先生的另一首诗《乡愁四韵》,著名歌手罗大佑为这首美丽的诗演绎了一首动人的曲,让我们在动听的音乐声中结束这堂课!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