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描写伊犁河的优美句子 正文

描写伊犁河的优美句子

时间:2025-05-10 14:45:21

1、春节到,大街上人来人往,有的去拜年,有的去买年货,有的去拍全家福,有的全家人去旅游,好一派喜庆的样子。

2、大福小福全家福,有福享福处处福。知福来福有祝福,清福鸿福添幸福。接福纳福年年福,守福祈福岁岁福!

3、春节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是一年四季中最隆重的日子。尽管我们民族众多,幅员辽阔,但是千百年以来,还是逐渐形成了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

4、盼呀盼呀,眼看春节就快到了,想到这,我不由得笑了起来,在春节前,人们个个喜气洋洋,个个精神饱满,逛街的人很多,有的在买年画,有的在买年货,有的坐着板凳围着火炉开电视,有的人在打麻将,打扑克。好一派喜庆的景象。

5、一年的日子是诗集,正月就是色彩斑斓的封面。封面上画着玻璃窗上喜鹊登梅肥猪拱门的喧闹,画着脆生生的鞭炮炸响的粗门大嗓,画着大街上高跷旱船的豪壮和潇洒。

6、春节悄悄的来到了人们身边,带来了喜气,福气还有那合家团聚的机会。整个城市好象是一个待嫁的女孩浓妆艳抹,一派喜庆的样子。

7、春节不知不觉在忙忙碌碌中到来,每到这个时刻,每个人都不得不停下手中的活,好好和家人及亲戚团聚一般,以续亲情以报亲恩以示孝顺。这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和特有的文化情缘。

8、春节快到了,人们都忙碌起来。去集市上转转,就会发现市场上的年货很多,购置年货的人们摩肩接踵,甚是拥挤。偶尔注目各色各式的花炮,便有了一种冲动,似乎快过年了应该高兴起来,然而我却很少有喜庆的感觉和释然的心情。

9、人生的意义是企盼,没有企盼,人生便没有意义。严冬来临,我们微笑面对,坦然处之,因为知道后面接踵而来的是春节,是春天。“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春节会治愈我们手脚上的冻疮,春天会抚平我们面庞上的皱纹。为了换取母亲的微笑,孩子会加倍刻苦学习;为了春节脚步声的诱惑,很多时候,我们“砍头只当风吹帽”。

10、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燃起鞭炮,放起礼花,辞旧迎新,释放一年的快乐。我当然也不例外,过足了放鞭炮的瘾。回忆起童年放鞭炮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11、过年了,年夜饭,一道红红火火的过年大餐。海鲜类,肉类,蔬菜类,各种山珍海味挤满了团团圆圆的餐桌。平时吃惯了油腻的大鱼大肉,过年时最想吃的却是清爽可口的绿色蔬菜,这究竟是时代的进步,亦或是人们饮食习惯的后退。

12、咄咄逼人的猜忌不会再出现,春风拂过牵挂的梦湾,虽然还带着料峭的寒意,但却足以温暖被爱包围的心扉。腼腆的心事写满新年的首页,愿来年的心海充满诗意的生机!

13、春节前,家家户户都亮着灯笼,把家里的东西都整理好,等着春节的到来,买来年画的人,想怎么贴就怎么贴,有的正着贴,有的倒着贴,有的歪着贴,有的反着贴,有的人还杀猪宰羊,准备庆祝春节的到来,而且有的人准备放烟花爆竹,可开心了。

14、当我敲上“春节”这两个字的时候,心里似乎尘埃落定。其实,如果按我们家乡的习俗,春节还是“进行式”而不是“过去式”。在我的家乡,只有过了正月十五,那个盛满春节各类点心的圆形团盒才会从茶几上撤下,也就预示着“年”已过完,不再走亲戚拜年。

15、春节贴年画也很普遍,古朴稚拙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也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16、是大地的绿荫给我们带来大自然的美好,是天上的群星使我们感受到宇宙的神奇,是飞禽走兽使我们不感到寂寞,是春节的脚步声使我们有了生活的希望,生命的支柱。

17、贴春联,这是中国人过春节第一重要的。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18、我们其实是为了春节而活着,春节是我们的人生大典。人这一生,总得穿一次好衣服,总得吃一次美味佳肴,总得毫不心疼地挥霍一下,总得毫无顾忌的大笑一声,总得过上一天的好日子。

19、大年初一拜个年,风调雨顺平安年,吉祥如意健康年,财源广进发财年,美梦成真成功年,五谷丰登丰收年,祝君美美满满幸福年!

20、爆竹是春节中最具有过年味道的标志,每当进了腊月,听到各处集市上不断响起的的爆竹声,人们常常会说:有年味了!春节的凌晨,家家户户开门都要燃放爆竹。爆竹是中国特产,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21、春节的脚步声,是走在雪地里发出的“沙沙沙”的声响,是瘦了许多的伊犁河依然顽强的流水声,是寒风吹过,是雪花飘过,是“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企盼。

22、五彩缤纷的礼花,有的像钢花飞溅,有的似麦浪滚滚,有的好比金雨阵阵,有的仿佛银花朵朵,有的恰似红燕飞舞,有的宛如孔雀开屏。

23、走进庙会,人们比肩接踵,一个个面带微笑,一派喜庆祥和的景象。看,一串串大糖葫芦笑弯了腰;听,嘎嘎作响的小风车笑得合不拢嘴;这边捏面人儿的捏了个孙悟空;那边吹糖人的吹了一个小羊羔儿。各种玩具各样商品,真是琳琅满目。

24、“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每到这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外来打工者都急急忙忙地收拾行李,准备回家,拿着一年的工资,心中暖洋洋的;我们小孩子,取得了好成绩,心中美滋滋的,等待着家长们的夸奖……大街上、小区里、超市中,到处都洋溢着喜气,一派热闹的场面。

25、大年三十那一天,我和妈妈兴高采烈地去街上买东西,街道上一夜之间仿佛变了个样,大街上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家家户户贴着“倒福”、对联,还挂着红灯笼。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纷纷脸带微笑地走向各个市场,有的购物,有的观赏,一片欢乐详和的景象。

26、春节里,吃的用的东西应有尽有,招待客人的东西数不胜数,糖果瓜子不在话下,什么开心果、腰果,榛子……

27、对于过年,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欢悦、欣喜和久久的期待。

28、欢声笑语透着和谐和吉祥。在灯笼里、丰富多彩的`庙会里、在声声的祝福里,迎来了新的一年。

29、家人下楼点燃鞭炮,顿时满城近带鞭炮声,震耳欲聋,花炮升腾五彩斑斓,整个城市沉浸在烟花爆竹声中。

30、空气里弥漫着过年的香甜气,愈来愈浓,让人们在这种香甜气氛下开开心心地过年吧。

31、相信在寒冷的冬天,没有我的祝福您也一样的快乐,有了我的问候您会更加幸福!虽然相隔千里,我依然能够看到您的微笑,亲爱的朋友,祝您新年快乐。

32、眼看着春节就要来临了,这几天走在街上到处都是拎着大包小包购买年货的行人,每个人的脸上,身上都是一片喜气洋洋,仿佛过年的快乐从人们的心里溢了出来流淌到了全身。

33、一家人围在堂屋里看春晚。当电视里新年钟声敲响时,爸爸已经在院坝里点燃了接年的爆竹,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在寂静的山野里是那样的清脆,响亮。孩子们在院坝里放起了烟花,一朵朵美丽的礼花在天空中闪烁、爆炸,小孩在院坝里欢呼着,跳跃着,新年就在这欢乐,祥和的氛围中来到了。

34、真的过年了,在忙忙碌碌行人的脚步中,在手拎肩扛物件的人群里,在一声声问候的话语间,在震动山河的鞭炮声中,在济济一堂座无虚席的年夜饭的壮观场面里,在熙熙攘攘的庙会人群里。

35、盼望着,盼望着,春节终于在我们的期待中,风风火火地赶来了。

36、天气虽然寒冷,却挡不住新年的喜气,树梢上的红气球,屋檐下的红灯笼,地面火红的鞭炮屑,还有家家户户门口贴的红春联,以及小孩子手里拿着的红包,都见证了春节给我们带来的喜悦。

37、除夕之夜,千家万户都溢出了欢声笑语,大街小巷响起爆竹声,天空中不时升起五彩缤纷的烟花。夜空仿佛一个偌大的电视荧屏,正在播放万家庆新春的精彩节目,真是“灯火辉煌庆佳节,欢声笑语迎新年”啊!

38、烟花一个接着一个,好像也在欢度春节。我们也不例外,大家都聚集在爷爷奶奶家。我和妹妹举起酒杯,对大家说:“祝愿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狗年幸福,新年快乐!”说完,大家干了一杯,连平常不喝酒的奶奶也喝了一杯呢!

39、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笑语欢腾。尤其是除夕之夜,五颜六色的礼花,绽放在夜空中,千姿百态,有的像银蛇狂舞,有的像空缺开屏,还有的像绽放的花朵。它们把北京装点的绚丽夺目,整个北京城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

40、从昨日的简单朴素变成了今日的绚丽和热闹。不知何时,那硕大的红灯笼跳上了高楼,在风中调皮的摇动这发福的身躯;还有那一泻千里闪着这金灿的亮光的对联,在各自比拼着这看谁更有才……不经意间,春节却踏着轻盈的脚步到来。

41、偶尔,坐进去,女主人便会拿出自己家里的果盘请不知名的小客人吃。泡茶,极尽地主之宜的热情招待新年送祝福的小财神们。拜年的小朋友一路上吃着,玩着,叫着,闹着,笑着,幸福的声响一直延续到午饭。

42、正月初一是我们国家传统佳节—春节。关于过春节各地的习俗可多了,除夕的年夜饭可是最重要的。一大家人团聚在一起,开开心心、热热闹闹的品尝着美酒佳肴,其乐融融。年夜饭我们北方人喜欢吃饺子,预示着来年交好运;而南方人喜欢吃汤圆,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

43、今年过年这一天还只是傍晚,花桥新修公路上就炮声连天,烟花飞舞,整个夜空五彩缤纷,我们小孩子手里拿着烟花跑着,跳着,叫着,喊着,还玩着。我和哥哥看着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文艺晚会还没有开始,就点燃烟花高兴的玩着,只看见家家户户亮着电灯想是他们都坐在电视机前等待着春节文艺晚会的开幕。

44、街道上处处张灯结彩,十分热闹,家家户户贴着“倒福”、挂着灯笼。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纷纷面带微笑地走向大小商场,有的购物,有的游玩。这样热烈祥和、繁华喜庆的节日气氛,真是令人心潮澎湃啊。

45、我们一家人来到了古彭广场。节日的古彭广场人山人海,张灯结彩,披红挂绿,到处都漂浮着一串串彩色的气球和条幅;锣鼓声一阵紧似一阵,人们舞着长龙,扭着秧歌,真是一片欢乐的海洋,我们都沉浸在这节日的欢庆气氛之中。

46、过了立春,一年一度的春节也就相继来到了。越是临近春节,鞭炮声就越大,越多,融入人们的心底,滴落,飘扬。这时,我陶醉了,我的心飘到了风景如画的故乡,回想起在那里度过的春节……

47、童年的春节,还有一种灯让人难以忘怀,就是那些现在看来很简单,当时却带来无穷乐趣的灯笼。父亲的手很巧,每年的春节前,都要找来一些秸杆,用小刀削削刻刻,几支秸杆做成了灯笼的骨架,再用五颜六色的糖纸把四面糊好(这些糖纸都是一年中慢慢攒下来的),就成了一个别致的灯笼。节日里,天一黑,就和弟妹们每人提着一只灯笼,出门和邻居家的孩子们玩儿,那时别人家孩子的灯笼多数是彩纸糊成的,而我们的灯笼用糖纸,即透亮又鲜艳,引得别人好生羡慕。

48、突然,烟花飞上天空,在一瞬间,炸开了,天上礼花朵朵。有的像银色的流星,有的像五光十色的花儿,有的像橙色的大衣,还有的像金色的太阳,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昼一样。美不胜收!

49、沉甸甸的馒头,热气腾腾的年糕,喜滋滋的心情,在雪花飘零的冬日,穿梭着忙碌的身影。日月更迭,季节变换,又是一年岁始时,阳光暖暖的,时光慢慢的,周围的空气仿佛都在微笑着,笑着督促我该拾掇起闲散的心情,伸出庸懒的双手,稍稍书写下这个节日里的琐碎与喜悦。

50、看,花市人山人海,真热闹啊!春联,风车,花儿……花市里应有尽有。有的是温馨一家子齐来逛花市,有的是甜蜜的情侣手牵手来逛花市,有的是小宝宝坐在爸爸的肩上逛花市……不少人拿着相机周围捕捉美丽的瞬间。

我总觉得我的血脉里,流淌着伊犁河不息的流水。

那一年,秋末季节。我独自一人,离开了曾经富饶现在贫瘠的黄土高坡,犹如一片叶子,随风飘零到天涯,开始了流浪者的人生体验。

离开家乡时,黄土高坡已经是秋风秋雨使人愁,叶落乌啼霜满天了。

而被称为塞外江南的伊犁谷地,却天是碧蓝,地是碧绿,一片繁荣景象。

那天旁晚,我站在西天山之下悠悠西去的伊犁河岸边,清凌凌的河水温情的注视着我,如同一个母亲的眼睛。我年轻的心颤抖了。

这时候,从参天的白杨树林带里,走出一群荷砍土镘的兵团人,他们说说笑笑,欢欢乐乐,给人的感觉是满足和甜蜜。与他们相比,我就象一只离群的孤雁,孤苦伶仃,绝望无助。

后来,我终于如愿以偿,走进了这些男男女女列成的雁阵,成为一名伊犁河岸边兵团农场的.军垦人。

在以后的几十年里,我曾经在兵团广阔的绿洲耕耘,在天山和大漠的铁路、公路、水库、电站、石油建设工地参加施工。

是伊犁河用母亲般的-乳-汁,养育了我贫血的肌体:是兵团用盐和钙,重塑了我坚韧的性格。

我从一个被社会抛弃的弃儿,进化为奔驰草原的骏马,。从春天走向夏天、秋天,从幼稚走向成熟。

收获—这似乎是那个时代许多“走西口”人的规律和缩影。

“愈近晚途念沧桑”。

在离开伊犁河兵团农场以后的日子里,

在多少个真真假假的梦境里,

我一次次在伊犁河两岸流连忘返,

我一次次走进伊犁河谷地的兵团农场,

我一次次与农场的朋友上山逮兔,

我一次次农场的朋友下河捉鱼......

那天,我偶尔翻开一本书,“乡恋”二字赫然跳进眼帘。于是,我便一下子又想起了你—-伊犁河以及伊犁河谷的兵团农场!

这时候,我突然明白了,故乡的含义,并不是仅仅指一个人的出生地,她还应该包括一个人曾经生活过并且给了你第二次生命。

或者给你濒临死亡的生命之舟注入复活的血液,叫你终生思念的地方。

我思念伊犁河奔腾的河水,

我思念伊犁河岸边的兵团农场,

我思念农场林带参天的白杨,

我思念白杨树下的土路、泥屋、稻田果园.......

思念沿着文稿的思路,

仿佛一条潺潺小溪里几朵浪花,

溅起又落下落下又溅起。

额尔齐斯河文章之一:

在我的家乡,有一条河叫做额尔齐斯河,它的河水自东向西流淌,是中国唯一一条逆流西向流入北冰洋的河。然而它最终还是要归入大洋,像一个叛逆的少年在多年的闯荡世界后疲惫地回家。

其实额尔齐斯河看上去一点也不起眼,她没有长江、黄河壮阔的激流,也没有父亲故乡淮河沿途绮丽的风景。

听父亲讲,额尔齐斯河原来也是一条激险的大河,每年的春夏融雪季,河水便会漫过河堤,甚至会爆发洪水。

在50至60的年代中国给前苏联归还外债时,据说就是用大车把可可托海成箱的宝石运到布尔津,然后再用小火轮运到边境口岸,就这样在3年自然灾害时期,可可托海硬是偿还了欠苏联40%左右的外债,所以听人说布尔津之所以称为布尔津是因为以前的它本身就是一个渡口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直到后来,额尔齐斯河成了水利发电和水资源调配的牺牲品,发电站一座连着一座,大坝把河流截成了长短不一的河段,纵横交错的沟渠不断的攫取着水量。

这些年来,额尔齐斯河的水愈发减少,每年到了枯水季节,河水便开始消退,本来浅水的下游北屯河段,竟露出一大片被挖砂作业刨得不成样子的河道,到处堆积的砂堆像一座座坟墓,触目惊心。

于是,从我出生时便时常见到的额尔齐斯河,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现在这番的景象,失去了浪花汹涌的额尔齐斯河是孤独的,它真的很孤独,我确信。

高中的时候,在许多个夜晚回家的路上,我都会走过额尔齐斯河上的一座桥,我们叫他“老桥”,这座桥将河两岸划分为“河南”和“河北”。

小时候我们喜欢说谁是河南俱乐部、八七、边防站、小街、粮食局、中心库、木工厂的,谁谁又是河北十字路口、灯光球场、大坡、疗养所、技校的,说着这些只有我们可可托海人才能听懂了的话,好像一个可可托海就包容了整个世界,可可托海人本来就是来自中国的各个省市,是全国各地支边青年汇聚而成,开发建设,繁衍生息,是一个移居的小镇。

我家就住在河南八七选厂下面,过了老桥,经过大坑子(3号矿脉),下大坡就到了新桥片区,经过一矿大门,再过一片矿尾,绕过工业锅炉房,再从老虎口下经过,有着红砖院墙四周种着树木的就是机械厂,往前走就是八七选厂大门,再往前走是个大下坡,下了坡是选厂的废旧物资库,这是一栋独立的平房,也是每年夏天选厂分西瓜的地方,是我们小孩时的最爱,过了废旧库,再走过几栋平房,就到我家了。

我幼年的记忆便是伴着这条河的潺潺流水而刻画在我的脑海里,这条河给了我对世界最初的认识以及幻想,以至于每个夜里的睡梦中,总会有一条泛着嶙峋光斑的河流。

梦中的我常常在黄昏的余晖中走上河堤,沿着长满青草和野花的石子路,看着那条清澈奔腾流淌不息的河水。阳光在水面上镀着一层耀眼的.金色,掩盖了这条河流本该有的色泽。

河水自东向西流去,水流非常地平缓,河面上平静地出奇,只有一些细小的波澜在轻轻荡漾着金色的阳光。阳光被水面反射着,就象是无数面被打碎了的镜子拼凑在一块儿,那些被剪碎了的金色反光,象一把把玻璃碎片飞向了我的眼睛。我相信幼时的聪慧早熟和对世界感性的认识便是来自这条河流的馈赠。

这就是静静的额尔齐斯河,忽然,我有些奇怪,那些川流不息的小汽轮和象火车车厢那样排成一列,缓缓拖行的驳船都到哪里去了?是顺流而下进入了哈萨克斯坦国度,还是逆流而上栖息在了神钟山下的河边?

∞ ∞

每当我走在破旧的木桥上的时候,带着泥土气味的河风都会吹拂着我的眼睛,让我的眼前一阵迷惘。于是,当我跨过这座桥之后,心里就忍不住有一些特别的东西在暗暗地涌动,象是暗夜涨潮的河水一样,浮动在我的梦中。

当我从午夜梦中醒来的时候,常常为这些梦中所看到的东西而感动,然而我并不确定那些东西到底是什么,也许是一幕幕电影般的剪影,也许是无数飘荡的文字,又或者只是一些遗忘在时光中的影子。

其中的绝大部分,都被我刚醒来时那迷迷糊糊的脑子所遗失了,再也无法记起来,心头却有什么熟悉的东西在浮动。我忍不住走到窗前,那条河依然在夜色中沉默的行走,静静流淌,仿佛不曾离开。

额尔齐斯河文章之二:

额尔齐斯,一条流向北冰洋的河。

源自阿尔泰山的融雪,冰冷着额尔齐斯河。她一路向北,湍急的地方可以击碎岩石,而舒缓的地方柔美得像图瓦人里最美的姑娘。

鄂尔德西静静地坐在河畔,对于一个生于额尔齐斯河畔的图瓦人来说,那不过是又一个残血落红的黄昏。

一群游客惊呼着日落的美景跑过他的身旁,带起的风掠动了鄂尔德西老人的衣衫。老人的嘴角微微有些上翘,那是黄昏最后一刻的阳光披到了他的身上。20年了,他知道每天最后一刻的霞光收拢在河畔的位置,他从没有坐错过。

鄂尔德西深深地吸了一口带有河水潮气的空气,无比幸福地托起了一直依靠在他身边的草笛。那根叫作“楚尔”的乐器,是鄂尔德西一生的珍爱。

于是在落霞过后,在天色渐暗时,在额尔齐斯河平缓的流淌声中,楚尔响起了她振颤的和声。这是图瓦人独有的乐器,用“芒达勒西”草的茎秆制成。

楚尔只有3个孔,但能吹出5个声、6个音。她的声音深沉舒缓、悠扬婉转,全靠舌尖控制着气息。在鄂尔德西老人的嘴里,楚尔更是美妙而又神奇地可以同时吹奏出两个声部。

那个黄昏,鄂尔德西又在额尔齐斯河畔吹起了“美丽的喀纳斯姑娘……”

远远的,那悠扬的乐符,穿过河畔的西伯利亚落叶松林,在鄂尔德西的木屋后面萦绕着久久不舍得散去。

一阵缓慢但异常沉重的咳嗽声,突然打断了那美丽的乐曲。鄂尔德西脸上的幸福被肺部剧烈的疼痛所替代,他只能放下楚尔,紧紧用双手捂住自己的胸膛和嘴……

鄂尔德西终于给我打了一个电话,我告诉老人,这个电话我已经等了他两年。

10天以后,仍旧在一个日落额尔齐斯河的时分,我和5个图瓦少年围坐在鄂尔德西的周围,眺望着远方的群山,听额尔齐斯河倾述着她的衷肠。

而鄂尔德西的楚尔正轻柔地哼唱,弥漫四周的音符滋润着我们。65岁的鄂尔德西,已经是一名ⅢB期肺癌病人,不能再完整地吹奏哪怕一首乐曲。他只能断断续续地给我和孩子们讲解吹奏楚尔的技巧。

半年后,鄂尔德西只能卧床了。在他那间独自住了20年的小木屋里,听我们用粗劣的技巧吹起楚尔。每每这时,他总是看着窗外,那里有一个他深深爱着的姑娘,已经在那儿沉睡了20年。

那样的日子只延续了3个月,我和那5个少年一起将鄂尔德西以及他的楚尔埋葬在那个姑娘的身旁。我听说,鄂尔德西和那个叫做艾琳娜的图瓦女孩,相识相爱于额尔齐斯河畔。

那根楚尔,曾经是他们相爱相伴多年的见证。两人在一起的每一天,鄂尔德西都要在额尔齐斯河畔吹起楚尔,他的艾琳娜就坐在夕阳最后的霞光下面,沐浴着爱和那些美妙的旋律。“美丽的喀纳斯姑娘”就是鄂尔德西为她写的曲子。

我终于决定离开阿尔泰,离开额尔齐斯河畔。我最终也没有真正学会楚尔的吹奏。我只不过是一个采风的流浪乐手。

两年前,在额尔齐斯河畔听到了鄂尔德西老人天籁一般的旋律,我想留下跟随这最后一位会吹楚尔的图瓦老人学习。我整整等了两年,一直等到他即将离世的时候才给我打了电话。

“我觉得现在的时间可以了。”鄂尔德西在电话接通后,讲了第一句话。

“你的意思是,你同意传授我了。”我不知道我为何如此平静,其实我在美丽的额尔齐斯河畔整整等了他两年。

“我想我的时间不多了,我曾经答应过艾琳娜,我的楚尔今生只给她吹响,我做到了。”老人有点激动,又引起了一阵猛烈的深咳。

“这两年我走遍了图瓦人的村子,几乎没有人会吹了,更别说吹得像您这样好的。”我在为这么好听的乐器而惋惜,楚尔简直就是一件艺术孤品了。

“哦,哦。”老人想起了什么,在电话那头应答了两声又沉默了。

“你帮我选5个图瓦少年吧,你会吹奏乐器,你应该知道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学习楚尔。”老人平静地告诉我越快越好。

在挂断电话前,老人对我说,楚尔不仅是他和艾琳娜的,也是图瓦人的。

我那时并不知道,我无意中促成老人收下了5位图瓦少年教授这民族最后的传承。

我背着行囊沿着额尔齐斯河离开的时候,听到了5位少年为我吹奏的曲子,那曲子一直弥漫在那漫山遍野的落叶松林中,在那山林溪涧,我仿佛看到鄂尔德西与艾琳娜又幸福地徜徉在永恒的岁月里。

多年后,我在一本文献中读到,楚尔是汉朝时期在西域流行的“胡笳十八拍”乐器中的一种,在目前仅存的2000个图瓦人中,尚有少数人会吹奏。

我再也没有回到过额尔齐斯河畔,但我知道,远山落红时,那空灵悠远的美丽旋律一定会在图瓦村落中响起,她也会随着额尔齐斯河的波涛,一路向北,流向北冰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