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手绢英文优美句子 正文

手绢英文优美句子

时间:2025-05-11 13:01:40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

快乐的元旦作文400字 篇1

今天我起的特别的早,因为今天是元旦。上午,我们要到部队礼堂开元旦联欢会了!

走进学校,有好几个同学已经来了,后来许多同学也蹦着跳着来到了教室,互相打闹着,拿着荧光棒把玩。

没多久,我们向部队礼堂进发了!

只见一到六年级的24个班级组成了一条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长龙,浩浩荡荡地在马路右侧走着。

来到部队礼堂落座一会儿后,原来的顶灯一下子灭了,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主持人走上舞台,先请出评委,又请校长讲话,接着播报了第一个节目:《春节序曲》。上面的琴声悠扬地传遍整个大厅,大家都感受到了元旦的气息。

第一个唱歌的是一年级,他们刚出场,同学们就举起荧光棒为他们欢呼加油!一年级的小同学先用充满童心的歌声唱了英文歌,又背诵了几首诗,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背的竟然是我们才学的.古诗!同学们都欢呼着,惊叹着,给一年级的小同学鼓掌祝贺,加油打气!

在节目的最后,一个个老师穿着绿色的军装矫健的登台,英姿飒爽地站在舞台上,精神饱满得唱了两首军歌,博得了全场的叫好声,同学们异口同声地高呼:“老师,加油!老师,加油!”我们手里的荧光棒再次挥舞起来!

这个元旦过的真快乐,也这将是我印象中最难忘的一个元旦。

快乐的元旦作文400字 篇2

哈哈”——,“哈哈”——。咦!这是从哪儿传来的笑声?嘿嘿,老实告诉你,是我们班在庆祝元旦呢。

在庆祝元旦活动中,我们玩了一个非常好玩的游戏:组词成句。首先,我们班委裁了许多纸条,要求大家分别在上面写上:地点、人物、事情,每人写一句话,然后分类放在讲台上的三个盒子里。

我们按照学号一个一个的读句子,先是虞央,她在每

一个盒子里抽了一张纸条,把它排好交给了马哲毅。只见

马哲毅先笑了笑,接着大声读出卡片上的句子:“我在阳台上抽烟。”大家听了哄堂大笑。

第二个被请上来的是李艳,她抽好纸条,交给了马哲毅。马哲毅忍住笑,小声读出:“我在厕所里吃鱼。”大家捧腹大笑,牙齿都要笑掉了,真的要满地找牙了。

终于轮到我了,我怀着紧张的心情走上讲台。我抽好纸条交给了马哲毅,他大声读:“哈利-波特在北京抽烟。”“哈哈”――话音刚落,大家已经笑得前俯后仰,笑声快要把屋顶给炸飞了,我也笑得直不起腰了。

最好笑的非汪慧芬莫属了。她排好纸条,交给马哲毅。马哲毅很害羞地说:“我在镜子前换衣服。”同学们笑倒了一大片。

“元旦活动”在笑声中结束了。这次活动不仅庆祝20xx年的来临,也让我们明白:词语的搭配是那么有趣,而且那么重要。“搭配不当,笑话一串”啊。

快乐的元旦作文400字 篇3

在雄壮有气势的《英华畅想曲》中,20x年的元旦联欢晚会,我虽然不是其中的一员,但是我做了助手。

我们班级的是《雀之梦》,是一群可爱优美的孔雀。她们得头上戴着三根孔雀的羽毛,头上还挂着一个孔雀眼。她们的衣服是绿色的,下面的裙摆上有规律的贴上了大小不一的孔雀眼,还有一个最亮眼的就是她们最后还要孔雀开屏。

我们就是负责帮她们带屏的,她们的手指上都带着长长的指甲,没有办法自己带屏,所以选了助手。我们班的舞蹈非常受欢迎,每到高潮部分总能听见,台下的震耳欲聋的掌声。最后的孔雀开屏,同学们在台下连连叫好。

我们班的舞蹈已经成功的表演了三场了,她们的舞蹈被成功的选上了给家长表演的慰问演出。

我们六年级另一个节目是《蝶舞翩翩》,她们的衣服是粉红色的,头上戴着蓝色的两只蝴蝶,道具还是个绿的手绢。她们演出的是时候下面的掌声是稀稀拉拉的,没有我们的热烈。

《夏日里的嘀嘀叫》、还有马振华老师表演的独舞《龙纹》,这两个舞蹈得到的掌声也是非常热烈的,这也是我除了我们的舞蹈,最喜欢的两个舞蹈了。

我们的美丽优雅的孔雀,战胜了她们的蝴蝶。我们的舞蹈为拿第一。

快乐的元旦作文400字 篇4

欢度元旦今天是1月1日,是元旦节。我满怀之希望从那个睡梦。

早上一起来,总感觉要有好事情发生,问了问妈妈,原来妈妈说:“我们今天要去看电影。”说:“看什么呢?”妈妈说:“泰囧。”我连山露出了高兴的笑容。于是我飞快的冲向电脑,马上上网看了看今天什么时候播放泰囧,可是看了看,有上午的也有下午的,经过我们商量决定,后我们要去看下午3点45的,出了门没有看见一辆出租车,我们又等了一会,就过来了一辆,我们上了车,从玻璃上,我们看见了好多商场的门口上都贴着大红字欢度元旦,而且,东西还非常的便宜,我们到了以后,电影院里人山人海,坐上了电梯,结果还超重了,真是的,因为人特别的多,所以谁都非常的想上去,所以就往上面挤,结果就超重了,幸好遇上了一个有爱心的阿姨,他主动的下午了,我们要向他学习他的那种好的品质。

我们到了以后,电影院里更是人山人海,排队买电影票的人非常的多,只好一个一个的排了,终于到我们了,我们买好了票以后,我们马上买了两杯可乐,因为还没有到时间,所以我们只好,到处转了一会。电影开始了,我们看完了以后,就去婶婶家了。商场在月亮公公的照耀下,渐渐的平静了下了,不是很吵闹了,此刻商场终于安静了下了,终于进入了,睡梦中,元旦节就这样的悄无声息的走了,而20xx年,也悄无声息的像我们挥了挥手像我们?

小学英语《音标》优秀的教学设计1

活动目标:

1、认识英语,激发英语的浓厚兴趣。

2、学会用英语说出五官,正确发音。

3、让幼儿感受集体生活的魅力。

4、在游戏中乐意用英语与人交往,感受一些单词和对话的使用情境。

5、培养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

活动准备:

1、五官单词的卡片,比如nose、 mouth、 ear等。

2、娃娃脸纸、还有五官的贴纸,欢快的音乐磁带等。

活动玩法:

开始部分引出主题

老师教会孩子们五官的英语单词。

然后老师开始进入游戏主题的问候语:Hello,boys and girls

幼儿:Hello,Miss Wang

老师:今天老师要带几位好朋友给大家认识,点出课件face,Look,whats this?

幼儿:Its face

老师:Yes,〈教师模仿face〉:“I am a face,nice to see you”

幼儿:“nice to see you too”

老师:Oh,very good 。face上都有什么呢?Who want to help me?

幼儿:眼睛、鼻子、嘴巴……

小学英语《音标》优秀的教学设计2

目标:

1、巩固蓝色、绿色、红色等颜色单词,并能运用在看图编英文小故事中,能想象编其他小故事。

2、发展幼儿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对英语的兴趣,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

3、听懂并理解老师的一些简单英语指令,乐于模仿。

4、培养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

准备:

气球若干个、图片2套、英语句子、录音带等。

过程:

1、听音乐“气球世界”去参观气球。

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一个很美丽的地方去玩,(出示字卡“气球世界”)你们看是那里呀?

幼“气球世界。

2、围成半圆坐下休息,提问看到颜色的气球。

师:What balloo do you see?

幼:I see……(幼儿自由答)3、请幼儿口吹气球。

①出示气球,认读单词“balloon”

②辨认气球颜色。

师:What color i it?

幼:It s……

③吹气球,比赛谁吹的大。(请两组比赛)教师把其中一个大气球刺破,发出“bang”幼儿齐气球爆时的声音:“bangbangbang”

4、收好气球,引出黑板上第一套图片。

①你们看这张图片上的气球是什么颜色?

幼:red师:红色的气球英语怎样说?出示英语句子。

幼:The red balloon(按此方法把其余四张图片用英语句子讲述)②放故事录音,幼儿听。

The red balloon. The wihe balloon. The gree balloon .The blue balloon.Bang Bang Bang!

③幼儿学讲英语小故事。

5、出示第二套图片“bowl”。

幼儿按刚才的方法编出“bowl”的英文小故事。

6、引导幼儿创编其它故事。如:plane car等。

7、游戏:踩气球。

①气球放在盆里,老师用英语说出一颜色气球幼儿找到该色气球,并放在地上踩爆。准快谁为胜。

②大家一起到场地后面去把地上的气球踩爆。

8、活动结束。

小学英语《音标》优秀的`教学设计3

活动目的:

1、幼儿能听懂老师用Who are you 提问,并能用I’m进行回答。

2、幼儿能在游戏中大胆、大声地使用英语。

3、听懂并理解老师的一些简单英语指令,乐于模仿

4、培养幼儿对于英语的兴趣,让幼儿乐意参与英语活动。

活动准备:

纸飞机一架,皮球一个,手绢两张。幼儿围坐成大半圆。

活动过程:

一、师生用英语相互问好。

Hello children. Hello Mi Zhang.

二、教师带领幼儿学习并操练单词。

1、Today , Mi Zhang have a something. Look ! what’s this?

Yes . handchife .(对,是手帕)

Now . gue . what am I doing ?

Oh , sorry , you’re wrong .

Now , look at me . I’ll hide my eyes by this hankchife . Then I can’t see anything.

Oh , let me touch you . (我要用手绢将眼睛蒙起来,然后用手去摸你们,看看老师会摸到哪个小朋友?) who are you? who are you? who are you?

Hao hao . really? (让摸到的小朋友自己说出自己的名子), I’ll take off the hankchef when you say “one two three”.

“one two three” . oh, yes , you are hao hao .

the game is very fa y. Let’s try it again , ok?(游戏重复进行,再去摸4、5个小朋友。)

2、the game is very fa y. Then let’s play another game . I’ll throw the ball when I ask “who are you?” if you catch the ball ,you should a wer me your name . ok?(我来扔球,谁接到了球,我一边扔一边问“who are you?你是谁,接到球的小朋友就回答我你叫名子,但是要在名子前面加上I’m,比如说陈子洋接了球就要回答我I’m陈子洋。懂了吗,现在让我们来试一试。)

Look carefully. Who are you? (I’m )纠正幼儿发音。发音时嘴巴要合上,不然小虫子要飞到你的嘴巴里去哟。

3、Children . look , what’s this?

Yes . plane . I’ll fly the plane , when I ask “who are you?” if you catch the play ,you should a wer me your name . ok? 我来飞飞机,我一边扔一边问“who are you?你是谁,谁接到了飞机,就回答我你叫名子,但是要在名子前面加上I’m

4、Childre , you’re very great!

Now . let’s play another game . (瞎子摸鱼)first , you see , what’s this? Yes a fish. This time , you will be fish , I’ll be blind. You can swim everywhere in the circle , I’ll try to cache you . if I catch you, I’ll ask “who are you ?” if your a wer i right ,you can free and you can get a little red flower. if your a wer is wrong ,I’ll eat you. Understand?(要求幼儿能大声的回答)。(在教室里做次游戏后就换到操场上的圆圈里去做这个游戏。)

三、小结并表扬全班的小朋友。

林语堂和梁实秋这两位作家的英语是如何的?是否都很好呢?写作风格如何?

当年,林语堂和梁实秋都是学贯中西的名角。

两人不同的是:一个幽默风趣,一个雅淡闲适。文字上看,林语堂有点浮躁,特别是他为鲁迅之死写的那篇纪念文章,实在有点和他的声誉不相称,排比过分,力过气虚,成为应酬之作,非大家所为。

他后来想在英文领域突出,这样一脚两江,功力不达,文字必然顾及不周。文化之学,非用心一也不可。本来用多语种写作非是不可,但必须具备同等功力。比如190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德国哲学家鲁道夫.克力斯托弗 欧肯.就能用除了自己的母语外的英语,希腊语,法语,拉丁语等,与不同语种的哲学家的原作进行等同份量的探讨论述,而且对一些词根词源的来历阐述产生惊人的效果,象这样囊括多语而又精深研学,才不至于使文笔流之浅薄轻率。林语堂本来可超越梁实秋,幽默上他已经独占鳌头,在中文里具备如此层次学者罕见,因为他想设及面广而失去突出的优势。晚年就逊于梁实秋很多了。

读林语堂文可以外行读内行取乐;反之,读梁实秋就得内行读内行取舍。这是根本的不同点。明显不如梁实秋的文学素养积垫丰厚,读之余思不多。另外,林语堂散文随笔量也不大(也可能我没有读够),但这贰人的品格各方面都高过鲁迅若干,自不待言。

总的说来,林语堂文章轻快,浮华,流丽,哲理性(指整体)不够,故少有传世佳作。我想梁实秋会在很长时间以散文留芳,但林语堂现在已日渐凋萎,那是他的性格所以。

幽默大师——林语堂

林语堂与周作人有很多类似之处。其中最明显的便是两人选题都以身边的琐事为主,注重生活的细枝末节,别人不屑顾及的类似“苍蝇之微”都成为他们乐于表达的内容,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平实的事物中,林语堂还往往能生发出比尔想不到的新东西。在对细枝末节的描写中,二人还都特别注重性灵,即对这种种细枝末节独具匠心的微妙感受。比如说,西装是常而又常的题目,难有新意,擅长经国大品者肯定会不以为然,大加责罚。而林语堂却给西装赋予新的现代意识。他在《论西装》中说:“平心而论,西装之所以成为一时风气而为摩登士女所乐从者,惟一的理由是,一般入士震于西洋文物之名而好效颦;在伦理上,美感上,卫生上是决无立足根据的。”西装“令人自由不得”,“间接影响呼吸之自由”。林语堂甚至说:“中西服装之利弊如此显然,不过时俗所趋,大家未曾着想,所以我想人之智愚贤不肖,大概可以从此窥出吧?”这确是“知微见著”,能在常人不以为然的细枝末节处发现新意,并自由的表达出来,极见灵性。

但是,恰恰正是在性灵的表现上,二人又各有各的特色。周作人的灵性在表达时总是伴随着宁静与冷漠,给人不起波澜之感,知者谓之有,不知者谓之无。而林语堂小品文中的性灵却显得充盈、奔放、欢快、充满激情,其相对应的表达方式也是浩浩荡荡,如江水滚滚。他曾写道:“人谓性灵是什么,我曰不知。……大概昨夜睡酣梦甜,无人叫而自醒,晨其啜茗或啜咖啡,阅报无甚逆耳新闻,徐步入书房,明窗净几,惠风和畅——是时也,作文佳,作画佳,作诗佳,题跋佳,写尺牍佳:未执笔,题已至,既得题,句已至。”可见,与周作人一样,写文章也是为了自己内心情感的需要,不需故意雕琢或为表达某一主题而特意冥思苦想来作文。而不同之处在于,林语堂当性灵来,就文思泉涌,有笔墨不逮之感,在小品文的闲适笔调中又负有气势跌宕、韵律铿锵、节奏性强的特点。除此之外,林语堂小品文中除了长句和闲谈文句,还有短促激昂的句子,使文意表达得思想跌宕,才情奔涌。林语堂这种在小品文中外显的.性灵与情趣气质,是周作人所没有的。

林语堂的小品文也不像周作人般“苦”、“冷”,而是欢悦的,用着抒情的笔调写这个世界上的人和事,表达自己的一腔柔情。例如同样是写人生,周作人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对人生的彻悟,在彻悟中,不禁又流露出人生空虚、悲凉之感。而林语堂就不同,他在《诗样的人生》中,用诗化的笔调写人的成长,虽然对世界人生也有本质的悲剧体验,但他却不沉溺不悲观,而是热爱人生,无论外在世界如何变化,他都能够用和乐的心态将其审美化、诗化。

林语堂的这种不沉溺不悲观,相反却欢悦的风格又是通过他一生都在倡导的幽默来实现的。在幽默之中也蕴藏着宽容、大度,蕴藏着对人生的热爱。我们知道,幽默一词还是林语堂引进的呢,这也堪称是他对中国文学的一大贡献了。林语堂着重强调幽默与人生的关系,他曾反复讲:“幽默本是人生之一部分”,“幽默到底是一种人生观,一种对人生的批评”,“人生是永远充满幽默的,犹如人生是永远充满悲惨、性欲,与想象的。”可见,他认为社会人生中充满着幽默,而且它是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他主张“凡写此种幽默小品的人,于清淡之笔调之外,必先有独特之见解及人生之观察。”

然而现代作家中却有很多人误解或是错用了幽默,而林语堂对幽默是有明确的解释的:“新文学作品中的幽默,不是流为极端的滑稽,便是变成了冷嘲……幽默既不像滑稽那样使人傻笑,也不是像冷嘲那样使人在笑后而觉着辛辣。它是极适中的,使人在理知上,以后在情感上,感到会心的,甜蜜的,微笑的一种东西。”他认为,“幽默”的精髓在于宽容与诚恳,也就是如他所言的“谑而不虐”。这是说“幽默”之所以异于滑稽荒唐是在于同情所谑之对象。别人有弱点,可以戏谑,自己有弱点,亦应解嘲,但在这“戏谑”与“解嘲”的背后,却是一种博大的胸襟,一种对世间万物的终极关怀与仁爱。理解了这些,才是真正懂得幽默的意义。如果只是一味的尖酸刻薄,或哗众取宠,已是违背了幽默的真义了。

林语堂一生的创作,都是在努力实践自己对于幽默的解释的。比如,在《论西装》中,林语堂反对盲目模仿乱穿西装,但由于成功地运用了幽默,所以作品很是富有喜剧意味。作品写道:“在一般青年,穿西装是可以原谅的,尤其是在追逐异性之时期,因为穿西装虽有种种不便,却能处处受女子之青睐,风俗所趋,佳人所好,才子自然也未能免俗。”幽默给作品笼上轻松自如,欢乐痛快的情调。他并没有对爱穿西装的青年给与讽刺,相反,却以一个长者的态度,将青年们看成是自己的晚辈,以平和的心态解释为什么青年们爱模仿着穿西装,给人的感觉就像是那些青年们似乎是一些善于模仿、喜爱新奇事物的孩子,而毫不令人生厌。而现代文学中的许多其他作家,已将幽默作为了战斗的武器,用来对反动势力进行辛辣的讽刺,这里面也包括周作人的部分文章。当然,我们不能说将幽默用作武器就不行,就违背了幽默的本真,这只是作家个人的喜好与风格而已,不存在着优劣之分。将幽默作为“谑而不虐”的手段,只是林语堂一己的偏爱与见解。事实上,林语堂将“humor”译为“幽默”,已经突出其“幽隐”的一面,倾向于某种达观的人生姿态,并努力以超脱的态度来看待人生和艺术。所以,与周作人的苦、冷、涩不同,林语堂更强调雅、健、达、醇、美,从而增强了小品文的通脱和开朗。

雅舍艺术——梁实秋

20世纪30年代后期,周作人和林语堂都逐渐由“叛徒”走向了“隐士”,由原先的批评社会,批评文明逐渐归于冷寂,从谈时事到少谈时事直至不谈时事而热衷“闲适”,几乎把全部注意力都转移到写草木虫鱼、风花雪月和趣闻轶事,“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可取材”。后来,由于论语派分化,林语堂被迫辞去《论语》主编,之后全家寓居美国。同时鲁迅又对小品文进行严厉批判,于是,以“言志”、“闲适”为特色的小品热潮就日趋冷落了。

而梁实秋不同,他认为文学家并不含有固定的阶级观念,伟大的文学乃是基于固定的普遍的人性,他捍卫的是文学的纯洁性和永恒性。所以,在他的小品散文中,虽然与周作人、林语堂一样,不谈政治,回避了社会的重大矛盾,但是没有小知识分子的迷惘情绪。而是在对日常人生、社会世相的描绘中,去探求人生的真谛。

四十年代初,梁实秋在历经坎坷,蛰居“雅舍”时,潜心小品散文的创作,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雅舍小品”现象,这也许是周作人、林语堂“言志”、“闲适”、“幽默”小品文日趋衰落时的一次颇为斑斓的回光返照。梁实秋以后的散文创作,也一直保留着“言志派”散文的流韵遗风。

梁实秋的《雅舍》更是“雅舍小品”的经典:一般房子的基本用途主要是遮风避雨,防止入侵,而雅舍却“蓖墙不固,门窗不严”,“风来则洞若凉亭”,“雨来则渗如滴漏”。一位学术界的著名人士置身于这种陋室,正是帝国主义给我们民族造成深重灾难的一幅缩影,但梁实秋并没有像大多数的作家那样,奋起高呼救亡图存,对侵略者给以抨击斥责。却独出心裁地选取了一个表现角度——从苦难中寻觅诗意。比如像“雅舍”地点荒凉,却足见朋友之情谊,“雅舍”聚鼠成群,聚蚊成雷,作者却安然处之。更有甚者,作者竟在大雨滂沱之际,由屋顶崩裂联想到奇葩初绽。尽管有人可能会说梁实秋不关心民族危亡,还在那么恶劣的环境里怡然自得。但我从中看到的,是超越了世俗利害和民族狭隘而关乎整个人类的东西,就使人在逆境中所应采取的处世态度。也就是一种“游心于物外,不为世俗所累”的自我陶醉的处世哲学和超功利的审美心态。此后的不少散文,都是这种“雅舍”精神的延续。

与周作人和林语堂一样,梁实秋也善于在生活中提取自己感兴趣的小题目,内容包罗世态万象:男人、女人、孩子、中年、老年;猪、狗、鸟;衣裳、汽车、手杖、书、酱菜;送行、散步、听戏、洗澡、排队、放风筝……然后,再从人性和文化层面切入来描写。

同时,梁实秋在具体的写人状物时都对对象描写得特别细致,他写女人时就写了女人的所有共性:女人的说谎,女人的善变,女人的善哭,女人的善谈,女人的胆小,女人的聪明写衣裳就通写唐装、洋装、男装、女装、长袍、马褂;讲骂人就罗列十大艺术;论讲价就归纳四大秘诀。总之,梁实秋的散文能综观人物、事件的各种特性,极尽细致的进行描述,使人犹若站在造物主的高度,俯瞰众生,洞察世相百态,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

梁实秋的散文虽然涉及面很广,但他在篇幅上力求浓缩,绝不容忍多余的文字,他曾说:“散文的美妙多端,然而最高的理想也不过是‘简单’二字而已”,而这恰恰与周作人和林语堂的写作标准相吻合,周作人曾在《本色》中说过:“写文章没有别的诀窍,只有一个字曰‘简单’”。林语堂也同样谈到过这个问题:“论文字,最要知味。平淡最醇最可爱,而最难。何以故?平淡与肤浅无味只有毫厘之差……好作家如杨贵妃之妹妹,虽不涂脂抹粉,亦可与皇帝见面,宫中其他美人要见皇帝非涂脂抹粉不可。作家敢以简朴之文字者这么少,原因在此。”可见,三位作家都深黯“割爱”的艺术原则,力求为文“简单”。他们的散文作品虽然看似都属“闲谈”,漫不经心,东拉西扯,但文中却无一句是闲话,字字句句都是经过细心推敲的,只不过这表现得十分自然,于不经意间见真功罢了。

在中国文学史上,林语堂被成为幽默大师,梁实秋也追慕林语堂的幽默,但梁实秋的幽默,不同于林语堂的智者的关怀的幽默,也不同于周作人“湛然和蔼,出诸反语”的幽默。梁实秋的幽默,是通过将信手拈来的一个又一个的例子贯穿于文章的始终来展现。而这些例子又都极富典型性,都机智闪烁,谐趣迭生。因此,在梁实秋的散文中,往往通篇都闪烁着智者的幽默,这更像是一种“闲谈”式的幽默。

比如在说男人脏时,他写道:“有些男人,西装裤尽管挺直,他的耳后脖根,土壤肥沃,常常宜于种麦;袜子手绢不知随时洗涤,常常日积月累,到处塞藏,等到无可使用时,再从那一堆污垢存货当中拣选比较干净的去应急。有些男人的手绢,拿出来硬像是灰面制的百果糕,黑糊糊粘成一团,而且内容丰富。男人的一双脚,多半好像是天然的具有泡菜霉干菜再加糖蒜的味道……”这段简短的文字就连举了男人的“西裤”、“袜子”、“手绢”、“脚”四样来些男人的“脏”,而且,在写到袜子和手绢时,还又细分了几种类型,可见举例之丰富。而这些例子都来源于生活,却又十分典型,关键在于,梁实秋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这些典型,并用风趣的语言把它们表现出来。这种近乎是“堆砌”的材料的距离方式,目的就是让读者从中看到众生相,也看到自己和处在自己周围的人们的一种生活常态和心理感受,从而反省自己的日常行为,在达到幽默效果的同时,还能使读者进行反思,纠正自己习以为常的错误。此外,可以看出,梁实秋在列举这种日常生活的例子当中,还适当的增添了一点夸张,这就更加强了文章的幽默性,从上面的例子中就可看出。别处也不乏这样的例子,比如说女人体力不济,身子骨弱:“两只脚放在被里一夜也暖不过来,双手捧热水袋,从八月捧起,捧到明年五月,还不忍释手。”说下棋慢性的人:“见对方走当头炮,便左思右想,不知是跳左边的马好,还是跳右边的马好,想了半个钟头而迟迟不决,急得对方拱手认输。”说医院旅馆化:“最像旅馆的一点,便是人声嘈杂,四号病人快要咽气,这并不妨碍五号病房客人的高谈阔论,六号病人刚吞下安*药,这也不能阻止七号病房里扯着嗓子喊黄嫂。”虽然这些距离也极富夸张,但我们不认为它们荒诞,相反,这是为了艺术效果的需要。梁实秋正是使用这种富有夸张又合情合理的具有生活化的代表性的例子来展示幽默。这种幽默在文章中的分量以及表现手法都是周作人与林语堂所不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