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描写苏州古镇优美句子 正文

描写苏州古镇优美句子

时间:2025-05-03 17:35:23

描写苏州古镇的散文1

横塘是个文化积淀十分深厚的古镇、秀丽的意境。沈复在《浮生六记》中浪游记快,说:“吾父稼夫公唤女伶演剧,宴客吾家。在开发建设的主体单位―――苏州高新中锐科教发展有限公司的陈列室里,我们看到了国际教育园(北区)的规划模型。教育园环绕核心区,环状辐射教育科研区、生活后勤区三个圈层,一条绿化景观大道贯穿南北,将上方山的山体脉络引入教育园,与石湖景区融为一体。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经过三到五年的开发建设,这里将形成以培养高级国际型人才、以本科教育为主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山水教育园。

横塘还是个旅游古镇。清代诗人蔡云曾写“石湖串月”一诗:“行春桥畔画桡停,十里秋光红蓼汀。夜半潮生看串月,几人醉倚望湖亭。”想当年,八月十八游石湖,苏州老百姓倾城而出,石湖岸边人山人海,人们通宵达旦地赏月、烧香,如痴如醉地观看龙舟、拳船比赛……第二天,游人被踏掉的鞋子要堆成小山样哩。岁月沧桑,石湖的秀美风光和庙会热闹的情景却一直保留在人们的记忆里。2001年下半年,重振石湖旅游业摆上了市府的议事日程,11月专门成立了石湖(上方山)景区开发建设办公室,负责景区的整治、规划、开发、协调等工作。2002年12月,江苏省的人民的政府正式批准了石湖景区总体规划。根据苏州城市发展需要,决定把石湖景区建设成以吴越遗迹和江南田园风光为特色,具有生态、游览、科普、休闲等功能的国家级的重要风景区,包括:上方山、石湖、七子山、滨湖等七大景群;景区面积从原来的15平方公里扩大为22.3平方公里。

当年古诗中有名的梅子桥,已成了铁栏杆水泥桥了。此刻,我们站在梅子桥上向南眺望,新建的铁索拉杆的石湖大桥横跨在大运河上,高高的斜拉索桥墩像干将、莫邪两把巨剑直刺蓝天;而国际教育园(北区)的主环路工程已于去年9月开工兴建;石湖里挖泥船往返穿梭,清淤净水工程正在紧张进行;而湖东的1000余亩风景林地已经建成,在成片的银杏、樟树林里,映掩着荷塘、小桥、湖石小品……已初步形成一个滨湖景群。当我们收回目光,再凝视梅子桥畔,多么希望能见到,有一尊诗人贺铸的塑像,一方《青玉案》的诗碑,还有古亭、垂柳、系着画舫。愿日后的横塘以优美的诗境净化我们沾满红尘的心灵,让我们领略到悠久的吴越遗韵和江南田园的清新纯情。

描写苏州古镇的散文2

苏州因水成市,故以桥多而闻名于世,所谓:“绿浪东西南北水,红阑三百九十桥”(白居易诗)。在苏州从古至今所建的众多桥梁中,魅力独具的我想得数宝带桥了。宝带桥横卧于运河与澹台湖之间,桥长千余尺,桥洞五十三个,就像一条长长的玉带,平缓地飘浮在宽阔的水面上。每到中秋月夜,便能见到”宝带串月”奇景:五十三孔连缀倒映水中,虚实相映间,水中有五十三个“月亮”串连……于是,宝带桥成了苏州人中秋赏月的绝佳去处。怎奈宝带桥已废弃,如今不免生出几分寂寥。

今春的一天我心血来潮,骑着单车去看看久违了的宝带桥。原来沿城东运河的那条马路可通宝带桥,不料如今一路过去都是一个个卸货的码头。路上一堆堆红砖、水泥什么的,最后堵得连自行车都没法子过。于是我只好再绕道人民路,经团结桥、长桥,然后向东七转八拐的,总算兜到了宝带桥。

走过一段石板路,桥堍有只残存的汉白玉石狮,破损得较为严重,见石狮身上有好几处用白水泥修补的痕迹。青岗石夹着花岗石的桥面平平坦坦,走在上面如履平……吴语软侬,琵琶声声相闻。

描写苏州古镇的散文3

一九五六年,同济大学出版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州园林》,园林的照片多到一百九十五张,全都是艺术的精品:这可以说是建筑界和摄影界的一个创举。我函购了这本图册,工作余闲翻开来看看,老觉得新鲜有味,看一回是一回愉快的享受。过了十八年,我开始与陈从周教授相识,才知道他还擅长绘画。他赠我好多幅松竹兰菊,全是佳作,笔墨之间透出神韵。我曾经填一阕《洞仙歌》谢他,上半专就他的《苏州园林》着笔,现在抄在这儿:“园林佳辑,已多年珍玩。拙政诸图寄深眷。想童时常与窗侣嬉游,踪迹遍山径楼廊汀岸。”这是说《苏州园林》使我回想到我的童年。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图画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是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条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远望的时候仿佛观赏宋元工笔云山或者倪云林的小品,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

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只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细说。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旁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

描写苏州古镇的散文4

在微薄的似有似无的晨雾中,荡在深浅不一的绿水上的这个苏州古城,竞有那样一缕入眼泌心的柔婉……让你在欣赏她时竟不敢弄出一点点声响,怕惊了小城依然浸在古老的韵中的梦……那水流了多少年了?或者积蓄了多少年了,多少陈年的曲折、幽怨、凄婉、欢快……统统在这经了多少年代的水中留下了点什么吧?秦淮八艳之首的柳如是,可曾在这水边吟咏过钱谦益的'诗篇?俏丽的秋香可曾在这水边照过自己的容颜?水中偶一显形的硕大的锦鲤生了多少个世代?可是从哪家的后花园的池中游出?食了多少和了寂寞深闺泪的饵料,才这样耐得住千年的孤独?这般优雅的微一现身便匿入了深水,没人看清她的容颜。或者她已经修成一条美丽的精灵,在茫茫人海中找寻一位忧国忧民,有情有义的谦谦君子来托付终身,可是这人间还寻得到吗?……唉,这水怎就有种看她一眼便让人心绪难平的魔力呢?

水边的青石隙中,那青苔的色怕已入石三分了吧!不然这青石怎的由内向外透着如玉般的青幽?倘若滴沥着小雨,这石便更有了温润的色泽,有了一种让人难舍的灵透,不然,这城里的人即便离开了,仍然魂牵梦绕的想着她,千里迢迢的从天南海北赶回来,只为撑起伞掂起衣裤,悠闲的漫步在高高低低的石径上,看雨滴在光滑的石面晕起浅浅的涟漪……

那树绿了,黄了,又绿了……多少年了?怕是那鳞峋的皮的裂隙里沉积了很久、很久年前的那个人间的尘,雨水冲得净吗?也许吧!

那水边的小径如那水的饰带,蜿蜒飘逸在一侧,径旁的古香樟树依然翠色丰腴,如少女般鲜润活力。偶尔逸出的一簇竹,杆若青玉,叶盈翠色,浓浓密密,风来瑟舞,款款不俗,不知它的老根生于哪个年代!那月下竹影里可曾留下些远古的浪漫?那时隐在竹下的少女矜持的与情人低语或者己是她们朝代里的叛逆的事!但是那种含蓄的,被压抑的爱情,更让人魂牵梦绕,不象如今那刚还不分场合的浓烈缠绵,转眼忘在身后的爱那样直白,那样那样水淡……

一个早起的古镇人竟挑着两个桶晃在晨光下的水边,是去担些清泉水吗?不知是酿古酒还是烹香茗?那斑驳的墙在向这个世界诉说些什么吗?有谁能听得懂呢?

不知怎么了,心底竟袅袅飘出一缕二胡的哀怨,优伤的乐渐渐地溢满整个画面,水随音乐缓缓漾动起来……

满园花木,庭台楼阁;粉墙青瓦,数竿翠竹。窗牖画卷,琳琅满目;奇石峥嵘,假山错落。一湾清池戏锦鲤,垂柳绕岸新荷绿。廊桥蜿蜒通幽处,风动疏帘景又活。暗水流花径,疏篱香泛菊;园林精奇秀;瑶池姑苏廓。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苏州留园》[原](古体)

满园花木,庭台楼阁;粉墙青瓦,数竿翠竹。

窗牖画卷,琳琅满目;奇石峥嵘,假山错落。

一湾清池戏锦鲤,垂柳绕岸新荷绿。

廊桥蜿蜒通幽处,风动疏帘景又活。

暗水流花径,疏篱香泛菊;园林精奇秀;瑶池姑苏廓。

《游留园冠云峰》[原](七律)

遗石峥嵘湖畔立,点蒼山水画犹神;凉台燠馆池涵碧,亭榭馨楼桂沁馨;

临水花轩笼缺月,歇山明瑟抱寒云;曲桥接引蓬莱去,濠濮知心见故人。

《游留园西楼》[原](七律)

寂寞西楼曲水徊,清风池绕牡丹台;青楼窗口愁云去,仙馆堂前喜雨来;

耆硕林泉庄重处,揖峰痴石笑颜开;待云庵外真不二,明月香花踏宿苔。

《苏州拙政园》[原](古体)

名园拙政,江南吴中明星;

天然野趣,万种风情嵘峥。

春来山茶如火,夹岸桃花,望若红霞;

仲夏芙蕖似画,四面荷风,香远益清。

秋芙蓉锦帐重叠,冬老梅独傲霜冰。

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处秋雨一家声。

月光穿竹翠玲珑,万竿倚玉数黄莺。

晃漾渺弥烟波里,疏朗典雅妙趣生;

庭院错落藏中露,林木绝胜四季馨。

五百年,沧桑变;

屡易主,几废兴;

莫道古人惜山水,

而今斯园更爱人。

《游虎丘》[原](七律)

吴王古墓今何在,白虎雄蹲剑穴巅;海涌流辉桥畔石,山光塔影洞中烟;

宋基明顶观音殿,汉井唐干陸羽泉;前美后幽卅六景,牡丹花会更芳妍。

《游桃花坞言怀》[原](七律)

忙里偷闲五十年,诗中寻乐画中眠;不须身后留名字,只怕人间少月圆;

才尽自惭称作者,人多难觅是红颜;三春逝去百花杳,莫损心头一寸天。

《寒山寺》[原](七律)

潇瑟吴江枫叶浓,寒山古寺掩葱茏。霜天僧拜桥边塔,暮晚乌啼河畔松。

一本正经无俗念,成钢百炼有遗踪。扁舟东下普陀去,千里犹闻夜半钟。

《过枫桥》[原](七绝)

霜风秋雨湿枫桥,廿载思心伴寂寥;桥下无船诗意杳,烟波浩渺听江潮。

《吴越歌》[原](古体)

姑苏有王气,吴越争霸嚣;夫差勇且暴,勾践诈而骄。

吴强图霸业,财伤民亦劳;称霸靠子胥,子胥头不保。

卧薪又尝胆,复国志不挠;复国有能臣,能臣命难饶。

称霸与复国,血流成河尸骨白;

大夫和相国,功成君王容不得。

兔死狗即烹,鸟尽良弓藏;可叹仕途险,自古习为常。。

《姑苏才子》[原](古体)

姑苏有才子,家住桃花坞;琴棋与书画,艺绝天下殊。

不为仕途累,不与世俗同;豪爽千杯少,风流韵事多。

多情觅遗迹,空留剑池踪;虽然人不见,佳话却无穷。

一轮秋月渐渐地落向西边,阵阵秋风送来了几声乌鸦的凄鸣,

那满天的霜雾使人窒息,江边的.枫树呵,渔家的灯火,伴着

那漂泊异乡的人儿,更添了几番愁绪,叫我怎能入眠?

还有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呵,嗡嗡地在船边回荡,在耳际轰呜!

翻来复去,乡愁难遣,何日才是归期?

千余年佛土庄严,姑苏城外寒山寺;百八杵人心警悟,阎浮夜半海潮音。

明朝诗人高启在《枫桥诗》

画桥三百映江城,诗里枫桥独有名;几度经过忆张继,乌啼月落又钟声。

霜风秋雨湿枫桥,廿载思心伴寂寥;桥下无船诗意杳,烟波浩渺听江潮。

江南才子唐寅

《言怀》诗曰:“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漫劳海内传名字。谁论腰间缺酒钱。诗赋自惭称作者。众人多道我神仙。些须做得工夫处。莫损心头一寸天。”

“忙里偷闲五十年,诗中寻乐画中眠;不须身后留名字,只怕人间少月圆;才尽自惭称作者,人多难觅是红颜;三春逝去百花杳,莫损心头一寸天。”

“自开山寺路,水陆往来频,银勒牵骄马,花船载丽人,芰荷生欲遍,桃李种仍新,好住河堤上,长留一道春。”

“吴王古墓今何在,白虎雄蹲剑穴巅;海涌流辉桥畔石,山光塔影洞中烟;宋基明顶观音殿,汉井唐干陸羽泉;前美后幽卅六景,牡丹花会更芳妍。”

“吴语呢喃悦耳听,温文尔雅笑盈盈;细语轻言相对语,不是相敬是相争。”

2、旧市古街,被誉为福建第一街。古街全长600余米,宽6-8米,街中心全以青石板铺筑,从北到南,随形就势形成九曲十三弯,宛如一条腾空欲飞的青龙。古街两旁分布着近百条纵横交错呈网状的卵石巷道,或长或短,或宽或窄,高墙窄巷,古朴幽远。

3、来到安昌古镇,放眼望去,仿佛又回到了从前。你瞧,那用石板铺的路,用石板铺的桥,用石板砌成的柱子。假如再让游人穿上古时的服装,简直是分不出是现代还是过去。

4、路的尽头,是很久很久没人管的戏台,木头边是一片杂草丛生,里面空荡得很,而且昏暗,点起蜡烛,火苗在从墙上的洞穿进来的风里摇曳、摇曳这个戏台曾经的辉煌,化做木头上的一屡灰尘,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5、漫步南浔老街,脚边不远便河水。既是水乡,便一定有风了。丝丝细风掠过水面,便让河水泛起鱼尾纹,甚是有趣。

6、那扇门的朱红色漆已然面目全非,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可以分辨得出那种鲜艳的红,可门上却还粘贴着早已泛白的双喜,风轻轻的挑弄着那扇破门,于是门便发出吱呀吱呀的笑声,黑黑的屋内,坐着一位年迈的老妇,手中拿捏着针线,缝合着怀中的衣衫。也许多年以前就是这般景象了,只因这样,怀中衣衫上细细的褶皱才会慢慢爬上她光洁的额头,于是,她从一位妙龄女子变成一为满头银丝的老妇。

7、人们更是亲,清水洗浴后,身心倍感轻松,卖米糕的阿婆,热情好客请我们去吃米糕。刷油、放料。香喷喷的特别好吃!我们来到木竹店,老人给我们玩竹子木,还带我们参观珍品。真是大开眼见。晚饭,老人给我们做了两面黄、小黄瓜两个陌生的家庭,在这个亲的古镇,变得异常熟悉。

8、石板是清的,各式各样的石板被自然的拼放在了一起。高高低低的石板把路又一次引向了一个新的拐角。石板颜色也很多,青色的,纯洁无暇,青中带黑的,还有青,带一些清新的翠绿。细细观察,我仿佛听到轻轻的敲击,仿佛看到了年轮的.岁月。

9、水!一条小溪静静的流着,在阳光下,似一条银链。我连忙玩起了水,光滑的青石板,小小的黑鱼儿水很清,河床上的大卵石清晰可见。大的,小的,许多孩子都在水中嬉戏打闹。水花四溅,在空中成了一条珍珠项链,清新剔透。溅起水珠落下,泛起小小的涟漪,晶莹而多彩。

10、它是饱含南武夷乡土气息的山歌,从遥远传唱至今;它是一颗古朴的明珠,从遥远璀璨到今天;它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博物馆,抖落的是尘埃,留下的是珍贵。它就是奇迹般地保留着300余栋明清古民居的和平古镇。

11、褪去脚上的鞋,赤脚踏在平静的石板路上,感受这古镇犹如唐江南女子般的温柔,那又是另一件令人惬意的事,是与看声音跳华尔兹截然不同的感觉。那是什么呢?应该是温柔和安静吧,这里静谧得仿若不存在,然而她的美,却又让人不容忽视。

12、瓦房是清的,土灰色的墙。一片有一片整齐有序的瓦片在木头架子井井有序的排列着,既不单调又不乏味。一种简单明了的感觉涌上心头。这种美:是一种特色美,木梁横七竖八地摆列着,接头处的一个个惟妙惟俏的龙头,寓意一个人像龙一样飞翔。木架上,刻上了精美的图案,令人赏心悦目。什么龙飞凤舞、山清水秀听著名字都使人舒心。

13、我们边走过瞧,不知不觉又来到一家百货店门前。进去一看,里边的货物真是古色古香呀,看,用丝绸织的伞,用竹子做的小人儿,用木头雕成的茶具。令人爱不释手,真想把客观存在们统统都给买回家去,可惜兜里没有那么多的钱。

14、西塘的特产也是闻名中外呀!比如说,豆腐花、臭豆腐、八珍糕、芡实糕等等。呵,特别是那个臭豆腐和芡实糕,一块一块金黄色的臭豆腐涂上一层辣椒酱,咬上一口,油酥酥的,臭里带香,味道好极了!游人们边走边吃,整个古镇尽是那诱人的香味.再说芡实糕,糕肉饱满松软,清爽可口,真让人馋涎欲滴呀。

15、阴霾聚集在古镇的天空,细雨从檐上翘角聚多而滴,它们跌落下来,打在地面的小坑洼里,溅起一小点水花,碎了 、散了 、又聚了。于是不多时,檐上的天和檐下的地都被笼罩了起来,一片迷茫的白,似乎笼络了整个世界。此时,家家户户紧掩窗门,像极了因为害怕受到外界伤害而将自己紧紧上锁的心。然而,却又一扇破旧的门,似开非开,似闭非闭。

16、走进和平镇,你还为其至今保留的传统文化、古朴民俗以及丰盛特产所叹服。和平书院的一脉书香仍氤氲在乡民的衣袖间,民间尊师重教乐学之风浸润着莘莘学子。这里读书求学氛围浓郁,文风炽盛,人杰地灵。从唐代到科举废除时,和平出了137名进士,被誉为进士之乡。这里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戏剧舞蹈遗存相当丰富,仅舞蹈种类就达70余种,主要有花鼓灯、七巧灯、踩高跷、刀花舞等,而尤为珍贵的是和平保留下始于奴隶社会的傩舞,可谓是古文化的活化石。而农家水酒、和平鲤鱼、和平豆腐、和平米粉等,则让游人体味千年古镇的闲适与温情。

17、坐在乌篷船里,我们或是相互讲讲笑话,或是听听乌篷船那亲切的摇橹声,你听,多有节奏呀啪哒,啪哒或是吃着各自手里香喷喷的扯白糖,好不乐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