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啊,太湖三山岛,你靓丽的湖光山色,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是饱览吴中山水的天然和幽雅,你就是太湖千景中的仙境;你就是一首隽永的长诗,你就是诵不尽千年之文明的散文,你就是太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第2句】都说太湖的三山岛很美,于是便动了想去看看的念头。春日清晨,赶到了美丽的东山。从隔水约七公里的太湖古镇东山的陆巷码头登上快艇,在浩瀚的太湖上击浪穿行,不到一时就来到风景如画的三山岛。只见眼前的岛屿像水上的大盆景,错落有致,扬起了一片闪亮。
【第3句】春光明媚的三月,登上三山岛码头,只见绿色长廊般的环湖路一直伸向岛的四方,眼前的风光美不胜收。绽芽的柳树沿湖伸延;湖水荡漾,水天一色,给人以一种无比舒心的感觉。
【第4句】三山岛历来又是周边城市水上交通的要道,是为过竹船只提供航运补给,躲避风浪的港湾,从前还是官方水路传递文书,借道中转,歇息的地方,有“太湖驿站”之称。三山还有“水中佛国”之称,岛上有古刹名寺十余座,寺庙密度,可与普陀山媲美,仙宫梵宇,瑶台琼阁。暮鼓晨钟,高梆笃笃,钟声悠扬,身驻一胸谧的山水之间,使人有一种远离浮华尘嚣,必灵净化升华的感觉。
【第5句】登上三山岛,在小岛住一夜也别有情趣。夜晚,小岛上亮起了点点灯火,四处呈现出一幅幅流动的风景。黑黝黝的山岗镶嵌在灰浅的天空下,清晰的轮廓线把天上人间连在一起。湖水抹着忽明忽暗的月光,闪闪烁烁,不时勾勒出湖边花树芬芳的身姿,停在岸边的渔船依着波浪在摇晃,村口池塘早春的蛙声划破了长夜的宁静,传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宁静中荡着悠悠的“太湖美呀太湖美”……
【第6句】当阳光把太湖绘成了一张金色的画,绿色的三山岛就成了这张画中的翡翠。三山岛因岛上北山、行山、小姑山三峰相连而得名,一点八平方公里上居住着八百余人,四季飘香的果树覆盖全岛,农舍点缀其间,门前屋后的盆景舒展着姹紫嫣红的颜色。
【第7句】三山有成群的明清古建筑,有吴妃祠、水葬台、蠡墅山,与春秋历史,与西施有关。传说越灭吴以后,范蠡偕西施,西出姑苏,隐居太湖。这个偏僻的小山,蠡墅山因而得名。古人诗云:“数落谋夫越女事,遥指扁舟没斜阳。”西施在这里梳妆、弹琴、垂钓……
【第8句】步入这片与陆地相隔的世外小岛,欣赏云蒸霞蔚的湖光山色,真是如诗如画。春天的三山岛,山美水美,你不见那山林里、沟渠旁、湖滨边,处处飘逸着盎然的春意?从柳枝条上传递着的春趣,鹅黄色的柳芽都挂在那些嫩黄色的柳条上。在这片世外桃源的土地上游览观赏十分方便,可以时而乘车,时而步行。在徐徐春风中赏花踏青,寻春访古,借春抒情,会是充满充满的乐趣!
【第9句】三山岛上很静,时有虫鸣入耳,却被飞掠而过的鸟啼淹没,和风微起,就能感受到波浪松涛般的节奏。岛上人讲吴语,都是软软的,连买卖的吆喝也慢声细语,柔和的像哼唱着的江南小调。小岛的知名度很高,每年数十万游客给它平添了许多热闹,为美丽的图画抹上了喜庆的亮色。
【第10句】三山这里的山顶,是观看夕阳的最佳地方,当太湖水被绚红的晚霞裹住,就像一条宽阔的红纱巾荡漾在太湖的水面上起伏飘逸,令人心旷神怡。在断山的南麓,还有北宋文豪秦少游后代建的秦家祠堂,其中有正厅,客厅,砖雕门楼,石雕花台等,古色古香。
【第11句】三山岛东北部还有一个小村名东泊堡的,人称东泊小山。在山壁之处还有一个古溶洞,经考古挖掘出了远古“三山岛人”制作的数千件旧石器,是一块宝地。沿山道向上,山顶还有关帝庙,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谒拜者无数。
【第12句】三山岛上民风淳朴,至今夜不闭户、道不拾遗,这里的农家没有养狗的习俗。因为远离尘嚣,善文字、好艺术的人去得就多:当代中国绘画大师吴冠中先生生前曾带夫人在岛上悄悄地度过了十余天,他用西法入画的江南村落,常常隐含着小岛美丽的倩影
【第13句】三山岛由北山、行山、小姑山三峰相连,面积一点约八平方公里,此岛又称笔架山、金龟山。她历史悠久,相传二千五百多年前,这里就成为了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争霸的前沿阵地。此后,它从唐宋开始慢慢兴盛,成为太湖深处的典型世外桃园。千百年来,它又是往来于太湖泛舟江浙之间的天然驿站,被称为蓬莱或小蓬莱。这里别看岛小,却有着一万二千年以前的旧石器和古脊椎动物化石,被考古学家称为“三山文化”,证明太湖流域和黄河流域一样,同样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第14句】值得称道的还有三山岛的历史文化。一九八四年岛上出土的一万二千年以前旧石器和脊椎动物化石,使学术界为之震惊,它印证了太湖是地壳运动的结果,改变了传统的太湖成因的学说,使太湖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成了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
【第15句】三山行山西侧的下面,是一个巨大的石峰,笔直地立在山谷之中,峰冠犹如五个手指并列,直直升向天际,这就是三山岛著名的景点板壁峰。板壁峰旁有一座“仙”桥,过桥就有蓬莱亭,站在上面观赏三山和太湖风光,无论是远处的湖光山色,或是山下的田园风光都一览无余。在板壁峰的南麓,也有一处奇石坡。这里的奇石坡占地约有十亩,剔透玲珑的灰白色的太湖石蹲伏在地上,这些石历经千百年的风雨雪蚀,已经变得风情万种,十分珍贵。
【第16句】夜晚,三山小岛亮起了点点灯火,四处呈现出一幅幅流动的风景。黑黢黢的山岗镶嵌在灰浅的天际,清晰的轮廓线把天上人间连在一起。湖水抹着忽明忽暗的月光,不时勾勒出湖边芦苇窈窕的身姿,停在岸边的渔船依着波浪摇晃,田间的蛙声划破了长夜的宁静,传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第17句】三山被誉为“观石听涛”的小姑山是在岛的南端,这里是一处欣赏太湖的绝妙景观。此山不高,古风犹存。这里的村名为小姑堡,乘船的码头叫小姑浜。登上小姑山顶,远望太湖水面,不时有水鸟飞鸣而过,渔帆点点,真是别致的水乡风光。
【第18句】三山有异洞,考古地质学家在东泊清风岭沿湖,石灰岩古溶洞里挖掘出稀世珍宝,首次发现万年以前的化石,说明了岛上很早就有人类居住,填补了我国长江下游,归石器时代史前文化的空白,说明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三山有保存完好的地质地貌,陨石和角砾岩的发现,为考察大湖成因的学说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因而称三山是“太湖之魂”,“欲知太湖成因说,须从三山岛上寻。”把三山列为“地质公园”,教育基地。
【第19句】三山岛上的人习惯日落而息的生活,他们在希冀的暮鼓晨钟中生生不息,惦荡着《太湖美》那支人人会唱的歌,悠闲地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孤寂的长夜是编织梦想的天堂,天堂里满载着历史和文化,充满了阳光和希望。
【第20句】三山岛能绕道的周长约为十里,芦苇浅滩上铺着细腻的沙石,风平浪静,一片白色,这里的浪不大,水不深,夏季特别的`凉快,是有名的白沙滩和天然的浴场。三山岛有十景,依然靓丽。姑亭,传为梳妆台,对着太湖,忽如有了天然镜台;板壁峰,称为行山,它石峭陡立,恰以一天然的水石盆景;叠石以石为胜,传为当年吴王和爱女之别的宫殿所在;十二生肖石,面临太湖,玲珑嵌空,十二生肖栩栩如生;香炉石、牛背石、白猫石等等都是不能不看的风景。
【第21句】播满绿色的三山岛是一首隽永的诗,就像农户门上的
【第22句】徜徉在三山桃色的花海中,让人有一种掩饰不住的喜悦和幸福。桃花盛开了,景色就显得格外迷人。“千朵秾芳倚树斜,一枝枝缀乱云霞;凭君莫厌临风看,占断春光是此花!”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弟弟白敏中写的赞美桃花的诗句。诵读赏花,更是赏心悦目。瞧,那盛开的桃花一片片,一堆堆,就像是一片片胭脂,染红了整个山坡,又像是一团团云霞,映着充满生机的山村。
【第23句】远远望去,世称“小蓬莱”的苏州三山岛真是名不虚传。它位于太湖之中,全岛有北山、行山、小姑山,三峰相连,所以称之为三山岛。湖中盛产白鱼、白虾、银鱼,人称“太湖三白”,真想马上尝尝!
【第24句】登上三山北麓,眼前的石壁之下有连绵数十丈的石群。其中有的巨石浸润在水中,有的经过千年的冲刷,已经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姿态,这就是闻名的十二生肖石,栩栩如生。太湖浪在阳光下轻拍峭壁,朵朵浪花飞溅,声音时轻时重,重时似钟鼓轰鸣,轻时似馨钹奏鸣。攀上行山的绝顶,还可以观看三层六角塔亭,这里是三山岛最佳的观景台,风静中万顷碧波尽收眼底。
【第25句】我的家乡三山由三座山峰组成,而名“三山”,是太湖中的岛屿。诗人赞美它是太湖“白玉盘”中的一颗“绿宝石”,湖岛虽小,但很精美,小中见大,它是我伟大祖国的一个缩影。
【第26句】阳春三月的三山岛,又是桃花盛开的时节,春日的桃花把三山岛衬托得更加妖娆,各色桃花在这个温暖惬意的季节里竞相开放,美得让人心醉。小岛的中部比较狭长,那里的各种桃花开得格外灿烂,人们有拍照的,写生的,摄像的、诵诗的,散步的,嬉戏的,都在桃花丛中寻找各自的乐趣。岛最东面的桃林也把那里装扮得艳丽迷人。
【第27句】我爱家乡,“三山岛”是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神奇是它有奇洞异石,四面环湖,与世隔绝,山中有蟒蛇而独无毒蛇,有獐免而没有黄鼠狼。美丽是它湖岛风光,青山碧水,风景优雅,如诗如画,没有污染,生态平衡,是一方难得的净土,是理想的“世外桃源”。山上物产丰富,气候温和,是富饶的江南鱼米乡,太湖花果山,季季有花果,天天有鱼虾。村民过着美好的生活,小岛被人誉为“小蓬莱”仙境。
【第28句】傍晚时候,三山岛的夕阳浸润在太湖水中,像一个淡淡的红球慢慢下沉,把辽阔的太湖水染得胭脂般红艳,把太湖三山岛妆点得更加端庄灵秀,尽显旖旎风韵。岛上民风淳朴,至今夜不闭户、道不拾遗,这里的农家没有养狗的习俗。当代中国绘画大师吴冠中先生生前曾带夫人在岛上悄悄地度过了十余天,他画江南三山村落,小岛美丽的倩影一揽无余,一直成为游客追逐的踪影。
【第29句】“三山”之胜在于石,石是三山之魂。三山石以石灰岩为主,还有陨石和角砾岩。石灰岩被风雨和湖水的长期冲击与侵袭,便成了千姿百态,奇形怪状的太湖石。太湖石“皱、瘦、漏、透、奇”的特点,历来受人青睐,无论皇宫贵族,文人墨客,竞相搜集收藏。
导语:鼓浪屿因涨潮水涌,浪击礁石,声似擂鼓而得名。鼓浪屿街道短小,纵横交错,是厦门最大的一个屿。以下是鼓浪屿唯美句子,欢迎阅读。
1、在渡口静候,眺望对岸,只见岛屿上一幢幢红房子镶嵌在绿林中,四面环绕着蔚蓝色的海水,图画般的美丽让我顿时生出无限的遐想。急切地想要去感受这份动人和惬意。
2、踏上这一方土地,脚下的碎石小路向海滩、向岛内延伸着,路上洒满了人们的笑语……匆匆放下行李,便急着去融入这片欢声中。沿着海边的一条小道悠然地往前,路边的每一棵树,每一块石头都不愿轻易错过,用我的眼睛全力去扑捉这美丽。
3、赤脚,在海滩上漫步。脚下,是细腻的沙子,轻轻摩挲着脚底,软一软的,痒痒的,这份大自然的温一存感化了心灵,放下,放下,放下一切的烦恼,只留存那点洋洋洒洒的真切。
4、捧起脚边的一抔沙,和着些五彩的小贝壳,细细来回一搓一动,似乎可以听到它们述说的往事,有快乐,有悲伤,也有来自远方的呼唤。一切都寄托了感****彩,编织出了不同的梦。
5、沿着曲折的小路,两旁是充满生机的植株,树叶摇碎了阳光,铺出满地斑驳的耀眼。小猫们时而在长椅上嬉闹,时而追逐着钻入茂盛的杂草中,这样的和谐也许正是鼓浪屿的魅力所在。
6、只是简易的小吧台,南国特有的椰壳、顽皮的小瓷猫、一排倒挂着的酒杯,悠扬的音乐和着浓郁的咖啡、奶茶的香味,是这个奶茶店的全部,很简单,很简洁,却可以在这里让思绪自一由地游离。我要了一杯摩卡,听着店主和游人们的闲聊,随手翻看着手绘的鼓浪屿地图,搜寻着每一个角落,计划着旅程。
7、夜幕下的小岛更显她的妩媚,灯光闪烁,繁星点点,人头颤一动,似乎更热闹了,但人们又好像是怕打破夜的静美,没有鸣笛声,没有大声的呼喊,大家不约而同地静下来、慢下来,去享受这海岛的夜晚。
8、当我一脚踏出外形象一台打开琴盖钢琴的鼓浪屿的轮渡码头时,就真切地感受到这里独有的浪漫情韵——
9、而这些古旧的欧式建筑,以及许多有来历的老别墅都向游人开放的。从别墅极有艺术品位的石雕大门走进去,里面多是植物丛生,花木茂盛。有许多花果都是生在内陆城市的我所不认识的,看到它们如此鲜美,我既好奇,又爱慕。更重要的是,这些地方因为不是景点,多半空无一人,美丽而幽静,更让人心生欢喜。
10、作为鼓浪屿其中一个标志性景点的菽庄花园,30元的门票绝对是物有所值。里面的藏海园能让你不由自主地想起“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庭院左边有一座假山,名为十二洞天,十二生肖嵌入假山之中。山路迂回曲折,犹如迷宫,要想找齐十二生肖可要付出一点耐心。好不容易,找到了出口,经过一条林荫小道,便可以远眺大海了。望着蓝天碧海,回想刚刚的攀登,给人一种“苦尽甘来”的另一种享受了。
11、继续前行,就来到了我期待的另一大景点——钢琴博物馆。一入馆内,悠扬的琴声便飘然而至。这时,刚好有一个来此参观的旅游一团一,于是我们就做了一回蹭客,顺便听了一下跟一团一导游的解说。风格各异的钢琴分别在两个馆陈列展览,有早期的四脚钢琴、能录音的`钢琴、有转角的钢琴……置身其中,相信没有人能不被钢琴的魅力所征服。
12、作为一个得天独厚的岛屿,鼓浪屿自然少不了沙滩这个元素!一路游荡,在将近黄昏的时刻,我们来到了大德记浴场。大德记浴场邻近皓月园,向远处眺望,能看到一个小岛屿和郑成功的雕像。这里水清沙细,巨大的礁石点缀其中,海浪不算很大,徐徐的海风吹来,让人一天的疲劳一扫而光。
13、于我而言,鼓浪屿的海滩是属于黄昏的,没有白天的烈日,也没有晚上的冷清。黄昏的余光照射在沙滩上,海的静,与不多的游人的闹,形成了一种只属于鼓浪屿的浪漫。漫步其中,仿佛有种连时间老人也会放下匆匆脚步的错觉。此情此景,怎能让人不产生留恋之情!
14、鼓浪屿的夜显得清静幽雅。尤其是夜景工程建设后,代表着自然景象的日光岩、代表着异国建筑风格的八卦楼、代表着音乐岛钢琴造型的候船厅和矗一立在覆鼎岩上的郑成功雕象等,在各色灯光映照下透明通亮,熠熠发光。特别是有几条激光射线跨越鹭江海空,变幻摇曳,令人眼花缭乱。
15、鼓浪屿是“音乐家的摇篮”,“钢琴之岛”,小小的鼓浪屿有钢琴600台,其密度居全国之冠。只要你漫步在岛上各个角落的小道上,就会不时听到悦耳的钢琴声,悠扬的小提琴声,轻快的吉他声,动人优美的歌声,加以海浪的节拍,环境特别迷人。音乐,已成为鼓浪屿一道特别绚丽的风景线。
16、海水没有了红的绿的光的追逐嬉戏,仿佛安静许多,像婴儿熟睡的身体,只因呼吸而微微起伏。我们扶栏远眺,目力所及之处,是深蓝的地方,已分不清是海面还是夜空。海风吹拂着我们的长发,衣裙飘曳,静静放飞思绪,才发现鼓浪屿的空气都透着闲适与从容。
17、鼓浪屿,就是一个能让你心灵得到释放的地方,一个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岛屿。
合阳福山以其独特出众的自然形胜和丰富的人文资源享誉神州大地。
没来福山之前,只闻其名,未睹其容。因此早有游福山之意。“十一”黄金周期间,与女儿自由自在来到合阳游玩。第一站就是看福山。福山景区果然气象非凡。景区门口高大的门坊上题写有巨大的“福山”二字,门楼上雕梁画栋,飞檐翘角,气势巍峨壮观,浓浓的仿古韵味把人们带到一个朝圣的境地。再走进来,门楼后又有四字提额“厚德载福”,雄浑苍劲的笔法令人赞叹,令人沉思。
宽阔的迎宾大道气势恢宏,两边遍植花草树木,气象灿然靓丽,空气清新怡人,显示了福山之地宽阔的襟抱胸怀,一副君临天下的大气风采。石刻的“九福”内涵丰富,耐人寻味,令人沉思,也发人深省。看着内涵丰富的“九福”碑石,我恋恋不舍,用相机一个一个拍摄下来,计划把它们抄写下来,作为品读人生,教育子女,教育诸生,领悟人生的宝贵文化资源。
来到景点门口,清新洁净雅致的游览环境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行人幢幢,四周高低起伏粉墙黛瓦精致玲珑的仿古建筑引人入胜,观之,颇有江南建筑玲珑细巧的韵味。“合阳人细”,无论是打造家具,还是建筑房屋,亦或是搬迁装潢,做工灵巧,手艺细致,这在渭北一带是颇有美名。
女儿早有雀跃之心,来不及细赏,催促我赶快买票。于是持了票券,进得景区,迎面见一座蝎子雕塑,蝎尾高跷,苍劲有力,蝎螯似钳,硕大无比,凛然有一种王者之风。倘若不是石雕,还真是令人毛骨悚然,毛发倒竖。既是石雕,那硕大的家伙确有可爱之处,人们在其蝎尾系上红绸,寄蕴祝福。而其蝎头慈祥,目光和善,在其嘴巴下面吐有一个大大的“福”字,另有三个小字环绕其边,组成“天蝎赐福”之意。看来此蝎并非恶蝎,而是神蝎,赐人间福气的蝎子。于是,游人纷纷在其前面留影,以期神蝎能够给全家带来福气,给心想事成者带来美好运气。在众人拍摄完毕,我亦与女儿站在其前留下了这一次旅途之影。
伶牙俐齿的导游带着话筒给游人生动的讲解,除了有十二生肖转磨以外,还有大气磅礴的“福山赋”石刻碑文。赋辞为中国合阳籍作家党宪宗先生所写,碑文为省书协主席合阳籍雷珍民先生题写。黑底白字异常夺目。优美的赋辞,加上端庄隽美的书法组成了“两绝”,真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这样的文化组合大大的营造了福山景区的文化氛围,难怪合阳一度被人们誉为“文化大县”,看来是实至名归,名不虚传。
而在我抵合到达迎宾大厅时,就接触到了党宪宗先生著写的《黄河颂》,翻开书页,我被党老师浓浓的气贯长虹的抒情诗所打动,毅然破费购买了一本,作为案头欣赏阅读的佳品;同时也可以用来作为教育子女,教育诸生们阅读了解黄河文化,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的有益教材。
拍摄完“福山赋”碑文,我跟随人们来到福山入口。在这里,导游挥发其才智言语,给人们讲解福山之地貌。我们听着,看着。站在山上,但见福山的地貌形胜异常,气象非凡。仔细观察,其整座山果然像一只翘尾东行的大蝎子趴在沟壑中,难怪人们又称福山为“蝎子山”,这真是再形象不过的了。由此,我也想到造化真是神奇,竟然能把山川地形塑造成各种动物形状。难怪自古就有各种神话传说,这也真不是空穴来风,无稽之谈。真是什么事情都有其因,有其果。绝不是人们妄加推测。由此,我也想象,是不是这一座奇山的前身就是一只受了天帝惩罚,特异来到人间降福的天蝎,倘若有天帝的话,这样的推想好像也成立。
不知什么时候,人间就有能人异士,各教流派选中了这个地方,在这里修身养性,传达教派旨意,而与其他各山韵味不同的是,这里竟然是“三教合一”的地方,这在教派各立门户,各持山头的天下并不多见。我曾经游历天下诸山,诸如像华山以道教著称,嵩山以佛教立名,而像这样集儒道释于一身的山头的确并不多见。可见福山真是福山,和谐之山,包容之山,真是应了门坊一句“厚德载物”,此真是地之厚也。而对其理解百姓自有形象解读:民间有“聚宝盆、福寿山,蝎子趴在盆中间”之喻。这真是天人之幸。来此朝拜的人们自可以各取所需,无所顾忌。
迤逦的山路清扫一新,簇簇黄花在深秋里灿然绽放,蝎尾狭长的`小路两边,就是深壑险谷,幸有两边矮墙护卫,不然游人是望而生畏的。更有趣的是在蝎尾的小路上,青砖铺就的地面镶嵌的“福禄寿“等字传达着传统文化里百姓所遵循的传统价值观念,富有着尘世意味和世俗观念。而并不是因为三教并立而遗世独立,傲视群雄。如果说道释颇有出世之意,儒家颇有入世之意的话,那么,在它们之间也不是完全没有共同点的。儒家既讲“达则兼济天下”,但也讲“穷则独善其身”。修身养性,泛爱众生大概是三教殊途同归。三教之立,恰如同几条溪流共同汇聚成一条大河,滋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也共同塑造了中华民族和谐包容的文化特点,从古至今,源远流长。
行到立有石牌的山门跟前,但见门额题有“更上一层”,其语句来自唐代诗人王之涣“更上一层楼”之意。两边楹联分别是“长歌进宝地”,“徙倚对珠林”,其字体皆是古体字体,颇有韵味。而另一石牌门额则题“白云深处”,句子取自“白云深处有人家”之句,两边为“渐与俗尘远”,“时闻山鸟鸣”这样的题写为自然山水又增添了无穷的诗意,令人遐思无限。而最后“秀夺终南”的寺门题写更是把这里的山水风光发挥到了极致,话里蕴含着这里的美胜过了著名的终南山。真是令人羡慕!
走入寺内,但见烛烟袅袅,但闻烛香阵阵。方知游客里的善男信女处处膜拜,处处敬香,他们把自己的美好祝愿都寄托在这些法力无比的神灵身上,期望他们能够给自己赐予幸福。而三教神像则神态怡然,安然享受人们的朝拜和虔诚。对于女儿的盲目膜拜,我告诉她这些神像都是人,他们都是三教的创始人,是文化至尊,而不是什么神灵,幸福要靠自己努力,才能得到。想不劳而获那是什么也不能得到的。女儿似有所悟,频频点头。
导游带着我们攀上爬下,每到一处,具做介绍。福山寺建筑之迂曲,造工之富丽,布置之工巧,层次之井然,大有南方园林之奥妙。在这里,无论是亭,还是塔,或是楼阁建筑都充分的利用了这么一个并不是多么宽敞的蝎头空间,显得建筑布局紧凑玲珑,错落有致,游人穿行其中,步移景换,令人感到回味无穷。而晨钟暮鼓的楼阁象征意味,更是彰显了中华楼阁文化建筑的共同内涵。布局精致的南方园林建筑特点,令人想到这里也是南北文化交融的一个汇点,难怪合阳人汲取了南方人之细密这一特点。文化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是经历了岁月的磨合与积淀,这一点不是想怎样模仿就能模仿得到的。我曾试着把合阳人与澄县人做一比较,也曾把合阳的民居与澄县人的民居做一比较,发现合阳人门口崇尚歇山顶式的房屋构造,而澄县人则一律是大门平房矗立门口。这是上了李家坡到合阳地面发现的一个鲜明的特征。这样的特征显示了合阳人恪守传统的一面较强,同时也彰显了细腻的风格。而澄县略有些粗犷兼现代。
“一峰耸翠,万柏环青”。站立揽福台,纵览福山全貌,但见翠柏苍苍,蝎尾蜿蜒,楼台亭阁,尽收眼底。出的寺庙,我再次环视周围风景,但见群山万壑,纵横延绵,古树苍柏,郁郁青青。这里真是把山川之形胜与人文之渊薮集合于一身;古代,现代之大家风范俱可以找到。来福山,真可以说是不枉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