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诵读品读诗歌,感受宁谧优美的田园风光,体悟陶渊明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
2、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
3、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方法:诵读品味法、讨论交流法、自主探究法、拓展延伸法
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向往祥和安宁、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有这样一位隐士,他淡泊名利,陶然于耕种;有这样一位耕者,他一生种菊、爱菊,活得像菊花一样高洁、飘逸 。千年已过,我们还在回味那菊花的清香,品读那高洁的灵魂。同学们,我刚才说的是谁呢?(——学生答:陶渊明。)我们以前还学过陶渊明的什么作品呢?(学生回答《五柳先生》《桃花源记》《饮酒》《归园田居》(其三))
二、回顾旧知
师:我们先一起来回顾一下以前学过的关于陶渊明的诗歌吧。学生背诵。( 《饮 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师:每次读陶渊明的诗歌,我们便仿佛去郊野乡村旅行了一番 ,每次读陶渊明的诗歌,我们便有荡涤心灵的享受。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另一首《归园田居》,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一起把这首诗歌朗读一遍。(教师一起朗读)。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暧暧/远人村,依依/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师:我们常常说鉴赏诗歌首先要知人论世,大家预习了课文,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陶渊明呢?
三、作者简介
1、学生自己介绍,教师相机补充。
相关资料: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最杰出的诗人。出身仕宦家庭,曾祖曾官至大司马,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陶少年代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但是反动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陶曾祖是高官,尚被当时之人讥骂为“小人”、“溪狗”。到了陶渊明时,父亲早逝,家世没落,家境贫寒。自然更得不到社会的重视。陶29岁时出任江洲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到39岁时他曾亲自参加劳动,后来又出任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这时他41岁。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了归田的道路。陶渊明死后,颜延之给他写
(又名: 潜字:元亮 籍贯:浔阳柴桑人 东晋最杰出的诗人 “田园诗人” “隐逸诗人” “靖节先生”“五柳先生” 后世称誉 : “百世田园之主” “千古隐逸之宗”)教师补充五斗米的故事:义熙元年(405)8月的一天,担任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听说郡里派了督邮(代表太守督察各地的官员)来县巡视。县吏劝他穿戴整齐的官服去迎见督邮。陶渊明生平最恨那些狐假虎威,以督邮为名敲诈勒索的官员,气愤地说:“我决不能为五斗米(指俸禄)折腰,去迎奉伺候这种乡里小人。”当天,他就推说在武昌的妹妹病故,要去奔丧;就这样,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就挂冠解绶,辞官归田了。后终老田园,不再出仕。
师:那么陶渊明为什么弃官归田,这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没有关系呢?
2、教师补充东晋时代背景。
东晋朝廷:政治腐败、争权夺利、门阀森严、结党营私
官场现实: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钻营取巧、阿谀逢迎
陶渊明 :早年: “大济苍生”
中年:“误入歧途”
晚年:“归隐田园”
参考资料:
门阀政治
门阀士族是地主阶级中的一个特权阶层。它萌生于后汉,形成于魏晋。曹丕为代汉作准备而推行的九品中正制,后来逐渐成为世家官僚垄断选举的工具。为了取得世家官僚的支持,司马氏对他们采取笼络和放纵的政策。司马炎建国后,继续实行这一政策。因而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公门有公,卿门有卿”的局面,形成了典型的门阀政治。
门阀士族拥有特权并与庶族保持着严格界限。政治上,他们累世做职闲望重的高官;经济上,按官品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人口,并且不向国家纳租服役;社会地位高人一等,不与无特权的庶族(又称寒门)联婚和同乘共坐。为了保护自己的特权,他们特别注意门第。他们垄断政治,排斥庶族寒门。庶族即使做官以后,依然受到士族的歧视。至于那些不愿巴结士族的庶族地主,便一生沉滞,永无晋升的希望。
师:了解了陶渊明的的经历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归园田居》,感受那静谧优美的田园风光, 领略诗人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吧。先请大家听一遍配乐朗诵,听的时候注意字音和节奏。
四、整体感知
1、学生听配乐朗诵,注意字音和节奏。
2、一生朗读。(师生评点,注意字音,提醒学生五言诗的节奏)
3、学生再听配乐朗诵,小声跟读
五、解题,把握思路。
师:我们常常说文章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的信息。那么大家认为"归园田居"这个标题最重要的是哪一个字呢?(幻灯8)
学生明确:"归"字
师:也就是说“归”字是文章的题眼。那么我们就围绕“归”字来解读这首诗歌。
2、提问:请问诗人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请大家仔细看课文,回答我的问题,同桌可以互相讨论 :
讨论后明确:
1、从何而归?
明确: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明确:官场生活
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
明确:对官场生活的
追问:还有哪一句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明确:“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中的“误”字,既写出了自己对官场的厌恶,又写出自己久居官场的悔恨之情。
2、为何归来?
明确: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追问:“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说明陶渊明的本性怎样?
明确: 热爱田园生活,对于世俗官场的周旋逢迎、尔虞我诈难以适应。
追问:“
明确:比喻和拟人,实际上诗人是以“
3、归向何处?
明确: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4、归去如何?
明确: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暧暧远人村,依依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追问: 诗中最能表现诗人归隐田园的心情的是哪一句?
明确: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追问: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脱离官场后的愉悦和欣喜。
板书:)
六、品味田园风光。
1、请大家看这幅画面,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田园风光?(用原文的诗句回答)
明确: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暧暧/远人村,依依/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2、请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原因。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后发言。
参考点评:前四句是近景,虽普普通通、平平常常,但对于挣脱“尘网”的人来说,却是另一个天地:土地,草房;
后四句是远景。“暧暧远人村,依依
总之,这八句话,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画出了优美画画,有近有远,有声有色,有淡有浓,有活泼有生机,有朴拙自然的趣味。在这里,不仅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由衷喜爱,而且这纯朴、幽静的园景色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静、和谐的心境。
3、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田园风光?用一些词语来形容一下。
清新自然
祥和安谧
闲适恬淡
宁静幽美
七、理解情感,整体感悟。
师: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附]板书:(幻灯11)
对误入官场的痛心悔恨,
对黑暗官场的
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
摆脱官场
八、陶诗风格探究
师:俄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诗人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大凡一首好的诗或词,都是诗中有画,具有自己独特的意境、风格。“那么大家觉得陶渊明的诗歌风格是怎样的呢?——清新隽永、淳朴自然、恬静淡远、宁静闲适。想听听古今学者对陶诗风格的评价吗?
苏轼: “质而实绮,
朱熹:“陶诗语平淡,出于自然。”
苏者聪《浅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认为:“真实新颖,恬静淡远,朴素自然最能体现陶诗的艺术风格”。
朱家驰《陶诗的言约旨远与玄学的言不尽意》指出陶诗艺术特色是“言约旨远,意味隽永,常以精粹的文字包蕴无限丰实的内涵”。
九、自主探究:
1、我们常常说文如其人,那么你从诗中你感受到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清高孤傲、与世不合
洁身自好、甘于清贫
向往田园、淡泊名利
师:有人说陶渊明弃官归隐是一种消极避世的选择,也有人说他的选择是勇敢高洁的,那么你怎么看?
2、说说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的这种弃官归隐的人生选择的?你认为他的做法是否值得赞赏?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教师提供专家的看法:
“在古今诗人之中,能够直接面对人生的苦难悲哀,而且真正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的,只有陶渊明。当然,他也不得不为自己所选择的这条道路付出了劳苦饥寒的代价。”
——叶嘉莹:《汉魏六朝诗讲录》(幻灯14)
陶渊明的一生表面上过得那么平淡,但却是一个深刻的、豪壮的悲剧。陶渊明的悲剧是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是伟大的诗人和渺小的社会的矛盾,是美与丑的矛盾 。
——张
教师小结:这些专家的看法仅仅是提供大家参考,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看法。我的看法是:陶渊明的归田是对污浊的现实完全绝望后所采取的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他选择归隐田园,远离污浊官场,独善其身,始终保持自身纯洁,是他人生中最勇敢最高尚最痛苦也是最无悔的选择。因为当时的陶渊明面对的是腐败透顶的官场,物欲横流的世俗,我相信如果在政治清明的时代,陶渊明一定会坚持他少年时“大济苍生”的理想,造福一方吧。
十、课外拓展:名句欣赏。(幻灯16)
师:陶渊明还写了很多诗歌,其中的一些名句,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学生齐读。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归园田居》其二
——《归园田居》其五
云无心以出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归去来兮辞》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归去来兮辞》
十一、课堂小结。
陶渊明视权位官俸如敝
让我们把敬意送给这样的一个人:
一个披星戴月的诗人,一个荷锄自娱的士人,一个安贫乐道的文人,一个崇尚自然的农夫……因为他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思索和诗意的人生。
十二、布置作业:
1、背诵《归园田居》,默写在
2、请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关于陶渊明的评价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做在
与叶嘉莹①的对话
记者:叶先生,今天就“诗歌的前途”这个话题向您请教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旧体诗的写作在现代还有意义吗?
叶嘉莹:这要看情况了。你如果不会写旧体诗,还拼命要凑一首旧体诗,那就完全没有意义。如果你本身有很深厚的旧体诗修养,你的生命和感情就是结合那个形式跑出来的,你写出来的就是一首很好的诗。你的诗就有存在的价值。
记者:可随着时间的推移,知道旧体诗的写作形式,有这个修养的人越来越少。会不会因为这样的缘故,将来旧体诗的写作就会消失呢?
叶嘉莹:那不一定。你看现雀报刊杂志上的旧体诗不少,中华诗词协会,北京除外,各省市、各县区,诗词协会的人可多了。就我这里,好诗坏诗,成千上百的,整天有人拿来。我说写不好就不要写,可是他还挺喜欢写。
记者:会不会写作旧体诗的人年龄都偏大L
叶嘉莹:是。写旧体诗的人年岁是偏大。
记者:现实中旧体诗写作的训练一代比一代薄弱,将来这种文体会消失吗?
叶嘉莹:我没有这种预言的能力。以我接触的人来看,我有个学生,在学校里也没人教他这个形式,他只是自己喜欢,熟悉这个形式,就写出诗来了,而且写得很好。也有的学生,我拼命教他,他就是写不好。旧体诗不是勉强可以得来的,一定要爱好旧体诗,不止是外表的爱好,要背诵很多以后,很熟悉旧体诗的语言,旧体诗所用的词汇,有什么感情时,张口出来就合乎格律,就很典雅,就是有生命和感情的。这就是诗词修养。
记者:第二个问题是,我们现代社会还有旧体诗生存的基础吗?也就是说,我们的社会需要旧体诗吗?
叶嘉莹:这不是旧体诗问题,是整个诗的生命都没有了。现代人都追求物欲、表面化、速成,人心都向往物欲了,不愿意读诗了,这样的环境就是不利于诗歌的环境,整个社会没有诗的生存环境。
记者:既然社会抛弃了诗歌,我们又不喜欢写诗歌,“诗歌与其这么尴尬地活着,还不如让它死掉”,你对这种观点有何看法?
叶嘉莹:诗歌活着不活着,不是我们可以让它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它是自己有生命的。后代的人对诗歌能穆体会能够理解,写出来的诗中,能够把生命寄托在里面,那它就是有生命的,不是我们让它有或是没有。只要有旧体诗存在,只要未来的人能够看到能够读到,说不定碰到哪一个人,只要他喜欢,只要他写得好,就像我刚才说的我的学生,他生长在农村,他爸爸妈妈是种地的,他没有这个诗书的家庭,他见到诗就是喜欢,他从小背诵,他就写得很好呵。尽管大家都不写了,可如果宣判诗歌会死,这不是我们能够宣判的。我们不能让它死,也不能让它活,要死要活是它自己的事,是它碰不到一个知音的情况下。
记者:第三个问题是,我们现代人学旧体诗有什么好处?
叶嘉莹:因为旧体诗既不像唐代那样可以实现升官发财的梦,也不像当今炒股票那样可以直接看到结果。很多人都看不到诗的好处。其实诗的好处,是终生受用的。尧斯·伊塞尔说,阅读是一个提升自己经验的过程。我们读的古诗词,是经过了千百年的筛选、淘汰,那个诗人的诗,是那个诗人自己的生命、生活、品格、思想的体现,你读这个伟大的诗人的诗的时候,同时也提升了自己,这是诗歌的一个好处。
钟嵘在说诗的作用是“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穷贱易安”是说诗可以使处在贫困卑贱之中的人还能够安分不乱动,不想为非作歹,不恕贪赃枉法。“幽居靡闷”是说一个人幽静独处没朋友时也不会烦闷,因为有诗作伴侣。“莫尚于诗”是说,当你的生活出现不幸,当你把它用诗来表现的时候,那诗是一种艺术,当你把悲哀变成一首诗的时候,你的悲哀就成了一个美感的客体,你的悲哀忧愁可以借诗消解了。所以学诗有莫大的好处。
记者:采访您的人很多,您认为大家最关心的是什么问题?问得最害怕的是什么问题?
叶嘉莹:就是你们问的“诗歌还有没有用处”。
①叶嘉莹(1924-),知名汉学家,研究领域是古典诗词,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
19.依据文本,概括叶嘉莹对1日体诗写作现状与未来发展的基本看法。 (4分)
20.访谈很讲究提问,简析下面两次提问的作用。 (5分)
①记者:叶先生,今天就“诗歌的前途”这个话题向您请教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旧体诗的写作在现代还有意义吗?
②记者:会不会写作旧体诗的人年龄都偏大?
21.结合全文,简析“诗歌还有没有用处”为什么是叶嘉莹最害怕的问题,也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6分)
参考答案
19、①旧体诗的写作现状是:写的人不少,但写得好的人不多,写作者年龄一般偏大。(1
点1分,任答两点2分)
②旧体诗的未来发展:旧体诗不一定会消亡,(1分)但知音难遇的困境必然存在。(1
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
访谈根据问答恿路理清文章脉络,根据答的内容理清文本观点。此题答题角度在题干中非常明确,考生不能忽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20、①第一问是记者直接发问,把想了解的问题直接提出来。(1分)利于节约时间,(1分)利于明确谈话主题;(1分)
②第三问是追问,紧接上面的很多人写1日体诗,但又没具体说明主要是些什么人在写的情况进行追问,(1分)利于引导对方思考后面记者想问的旧体诗命运的问题。(1分)
考查考生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能力层级C。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21、目前诗歌的生存环境恶劣,社会大众受功利思想影响,(1分)很多人看不到诗歌提升自己,让自己获得平静和快乐的好处,也无法接受对诗歌好处的.理解,(2分)于是就抛弃了诗歌,而这一问题目前无法解决(1分)这就使得诗歌不仅生存困难,而且未来发展也会出现较大的危机,(2分),这自然令叶嘉莹以及关心和爱护诗歌发展的人最为害怕和关心。
考查考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F。
“诗歌还有没用处”这个问题的答案既是解决当今诗歌生存困局的基础,也是预测未来诗歌发展的基础,所以,无论是爱护诗歌发展命运的人,还是诗歌领域的专家学者,都无法绕开这个问题。专家怕问的原因是他们知道诗歇的好处得不到社会大众的接纳。大众不接受不理解诗歌的好处,就不会重视诗歌,不重视诗歌,诗歌未来的命运就是很容易消亡。诗歌消亡的命运就是专家最害怕看到的结局,所以就最害怕他人总纠缠这个目前无法解决的“问题”(社会问题不能单靠专家的讲授能解决的);可社会大众因受社会功利至上因素的影响,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干什么事情首先就是问对自己有没有用,而且是明显(表面化)的用处。因此,专家的害怕,采访者的关心(采访者是代社会大众来发问的)就有了共同的连接点。
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喜欢,是一日心期。而爱,是三秋想念
男神的歌声里再也没有了所谓的悲情 反而充斥着恋爱后的甜腻 一样的歌声一样的曲调 平复着昔日心中的涟漪 这时我才知道我爱的还是自己
鸳鸯恋,人奕欢。人生短暂,切莫相思,旧日心伤早经过。蝶恋花,人恋己。莲花照影,雨打青苔,此时心中已无憾。
一剪梅
夕阳斜照探闺房。好有兴狂,别有风光。酥胸颠荡金莲举,手握蛮腰,娇喘绕梁。多日心愿一朝偿。一种风情,两人多忙。几番云雨暗相通,倦了情郎,恼了情娘。
人生路上总会碰到痛苦之事,若是每日心心念念的都是痛楚,终此一生,不复快乐。那么,真正使其伤痛的便是不应有的怀念。
这个夏天,我的心情就像一株杂草,乱长。我不喜欢自己是一个喜怒无常的人,我希望自己心境柔和,谦卑温润。可我感觉自己需要一次向往已久的逃离。生活出了问题……这样说,或许并不确切,大地上万物生长,开花结果,夜空,终究常有漫天灿烂星辰。
今日心情冷清,空城般寂静。阳光兴致勃勃,在久久不能到达的暮色中,尘土在半空俯视滚滚红尘而无法坠落——生活寻常又温情,有什么问题?
判断之困,围绕一生。我知道一直以来,是自己想多了,但入骨的痛苦是明明白白的。
最近失眠很严重,昨晚辗转反侧,3点才入睡。我觉得自己变成了一个废物,轻飘飘的,整天神思游走,落荒殆尽。 准确地来说,最近我常常在发呆中虚度时光 ----逆旅《夏日记情》
「什么你变了或者改改吧,不喜欢他人随便地跟我提「自我」。而且本来被别人说两句就能改变的根本就不是「自我」吧?「自己不能客观的.正视自己才对吧」「你这么说只是逃避而已,不作改变的话是不会前进的哦」这家伙从刚才开始就一直说话带刺,是海胆生的吗?「逃跑有什么不对的。改变吧改变吧只会重复一句话像傻瓜一样,那么你是那种人吧,会跑去向太阳说‘从西边落下给大家带来很大的困扰所以从今天开始从东边落下吧’怎么样」「你这是诡辩,请不要偷换概念,再说了,太阳是不运动的,运动的是地球,日心说你不知道吗」「这只是举个例子而已,要说诡辩也是你在诡辩。实际上就是为了逃离现状才会改变吧,所以说到底哪个才是逃避啊,真正不逃避的话就是不做任何改变脚踏实地的做好现在
之所以我们没选择“地心说”而选择了“日心说”,并不是因为前者不准确,而是因为在两者同样准确的前提下,“日心说”更加简洁。在哥白尼之前的时代,坚持“地心说”的天文学家们为了让理论能和观测结果符合,不得不给太阳等星球画出非常复杂的轨道来。比如让太阳在一个大圆周运动上再做小圆周运动,就像螺旋一样。如果他们按照观测结果不断地修正理论,那么这套“地心说”学说有一天也可以和“日心说”理论一样准确。但是模型和计算过程就无比复杂了。 ----林欣浩《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
昨日心花怒放,今日寒风冷雨;昨日美景一瞬,今日现实冷漠!
他转身离开之后,寂寞高挂,像是不歇息的太阳,而你忘了自转,于是不分昼夜被照耀着。寂寞成天闪亮,照得你终日心慌。 ----肆一《寂寞太近,而你太远》
爱向高楼凝望眼,海阔天遥,一片沧波远。仿佛神山如可见,孤帆便拟追寻遍。
明月多情来枕畔,九畹滋兰,难忘芳菲愿。消息故园春意晚,花期日日心头算。 ----叶嘉莹《蝶恋花》
人类的自负心理遭受过科学的三次重大打击。一次是哥白尼提出“日心说”,让我们知道了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第二次是达尔文创立“进化论”,证明我们人类仅是动物界的物种之一,是由低等生物进化而来。第三就是精神分析,它告诉我们即使我们自己,有时也不能成为自己的主宰。 ----弗洛伊德
我以为 我已经把你藏好了, 藏在 那样深 那样冷的 昔日心底, 我以为 只要绝口不提 只要让日子继续地过去, 你就终于 终于会变成一个 古老的秘密. 可是 当你出现以后 我发现我根本控制不了自己的心
韶华逝,今朝不知在哪里
光阴错,明日心往何处依
仲春期,轮回百转只为你
三月雨,千丝万缕长相忆 ----《三月雨》
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