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励志语录 > 庚子年末励志语录 正文

庚子年末励志语录

时间:2025-04-30 06:11:41

鲁迅的诗

  1、《无题》

  烟水寻常事,荒村一钓徒。

  深宵沉醉起,无处觅菰蒲。

  2、《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3、《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4、《惯于长夜过春时》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5、《无题》

  洞庭木落楚天高,眉黛猩红涴战袍。

  泽畔有人吟不得,秋波渺渺失离骚。

  6、《莲蓬人》

  芰裳荇带处仙乡,风定犹闻碧玉香。

  鹭影不来秋瑟瑟,苇花伴宿露瀼瀼。

  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

  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

  7、《二十二年元旦》

  云封高岫护将军,霆击寒春灭下民。

  到底不如租界好,打牌声里又新春。

  8、《赠人二首》

  之一

  明眸越女罢晨妆,荇水荷风是旧乡。

  唱尽新词欢不见,早云如火扑晴江。

  之二

  秦女端容理玉筝,梁尘踊跃夜风轻。

  须臾响急冰弦绝,但见奔星劲有声。

  9、《送O.E.君携兰归国》

  椒焚桂折佳人老,独托幽岩展素心。

  岂惜芳馨遗远者,故乡如醉有荆榛。

  10、《无题》

  大野多钩棘,长天列战云。

  几家春袅袅,万籁静喑喑。

  下土惟秦醉,中流辍越吟。

  风波一浩荡,花树已萧森。

  11、《答客诮》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12、《赠蓬子》

  蓦地飞仙降碧空,云车双辆挈灵童。

  可怜蓬子非天子,逃去逃来吸北风。

  13、《赠日本歌人》

  春江好景依然在,远国征人此际行。

  莫向遥天望歌舞,西游演了是封神。

  14、《赠邬其山》

  廿年居上海,每日见中华:

  有病不求药,无聊才读书。

  一阔脸就变,所砍头渐多。

  忽而又下野,南无阿弥陀。

  15、《题三义塔》

  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残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16、《悼丁君》

  如磐夜气压重楼,剪柳春风道九秋。

  瑶瑟凝尘清怨绝,可怜无女耀高丘。

  17、《所闻》

  华灯照宴敞豪门,娇女严妆侍玉樽。

  忽忆情亲焦土下,佯看罗袜掩啼痕。

  18、《悼杨铨》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19、《庚子送灶即事》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

  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20、《报载患脑炎戏作》

  横眉岂夺蛾眉冶,不料仍违众女心。

  诅咒而今翻异样,无如臣脑故如冰。

  21、《偶成》

  文章如土欲何之?翘首东云惹梦思。

  所恨芳林寥落甚,春兰秋菊不同时。

  22、《湘灵歌》

  昔闻湘水碧如染,今闻湘水胭脂痕。

  湘灵妆成照湘水,皎如皓月窥彤云。

  高丘寂寞竦中夜,芳荃零落无余春。

  鼓完瑶瑟人不闻,太平成象盈秋门。

  23、《悼杨铨》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24、《秋夜有感》

  绮罗幕后送飞光,柏栗丛边作道场。

  望帝终教芳草变,迷阳聊饰大田荒。

  何来酪果供千佛,难得莲花似六郎。

  中夜鸡鸣风雨集,起然烟卷觉新凉。

  25、《赠画师》

  风生白下千林暗,雾塞苍天百卉殚。

  愿乞画家新意匠,只研朱墨作春山。

《怀念鲁迅》悼诗

  伤,

  彷徨,

  落纸上,

  沁染刀光,

  乱世风雨凉,

  漂泊远离故乡,

  弃医从文显锋芒,

  千锤百炼历经风霜,

  不明何时前路方能望,

  笔尖心头愤懑怎能舒张,

  声声呐喊觉醒现世人迷惘,

  朝花夕拾风雨不改梦魇一场,

  三闲二心南腔北调杂文说过往,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路依旧漫长,

  狂人日记说不出心中执念成狂,

  如今门前枣树花开花落安详,

  却不知昨日先生推门张望,

  望不见硝烟弥漫的创伤,

  杯中酒渐渐淡了醇香,

  手中笔握不住梦想,

  我依旧走在路上,

  偶尔叹息时光,

  强说愁断肠,

  一纸荒唐,

  初衷忘,

  迷茫,

  慌。

鲁迅的经典打油诗

  鲁迅先生一生中写过不少脍炙人口的诗文,融讽刺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尤其是他的打油诗辛辣有加,妙趣横生,且人木三分。如鲁迅先生曾写的《南京民谣》打油诗:大家去谒陵,强盗装正经;静默十分钟,各自想拳经。揭露XX党的内部摩擦,对他们伪装正经的行为进行辛辣的讽刺。格调幽默风趣,语言通俗如话,生动形象。

  鲁迅先生还曾写过两首鲜为人知的打油诗。这两首诗在建国后出版的鲁迅诗歌欣赏册子中极少选有。

  >

  这两首诗都写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一首是咏大学者钱玄同的。诗曰作法不自毙,悠然过四十,何妨以肥头,抵挡辩证法。

  >

  钱玄同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是反封建文化的先锋,曾以金心异的笔名在《新青年》上发过不少激进文章。其中有一篇主张人超过40岁就应统统***,从而使社会年轻化。而后来他却不能与时俱进,退化为保守主义者。作为一名北大教授,钱玄同还曾扬言,北京大学要开设辩证法课,除非砍掉他的脑袋。鲁迅先生与钱玄同曾是好朋友,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先生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就是鲁迅在钱玄同的敦促下创作的,发表于钱玄同编辑的《新青年》杂志。后两人因人生观、社会观不同而分道扬镳。鲁迅先生用寥寥20字,便将钱玄同先偏激后保守那可笑的面孔刻画得惟妙惟肖。

  >

  鲁迅的另一首打油诗是咏资深编辑、翻译家赵景深的。诗曰可怜织女星,化作马郎妇,乌鹊疑不来,迢迢牛奶路。

  >

  赵景深是二三十年代著名的文学编辑,扶植过许多文学青年,有不少作家的处女作就是在他主编的刊物发表的。他还翻译过一些外国文学作品,但由于对外文不是十分精通,所以他的译作中时有错误出现。一次。他将MILKEYWAY(银河)误作牛奶路。又一次他将ZENTAUR(半人半马怪)译作半人半牛怪。鲁迅先生对赵景深译作中的这两处错误,写了以上这首打抽诗。善意地嘲讽、批评了这位翻译家治学上的不严谨态度。

  >

  鲁迅曾留下了大量的书信,现存有1455封。这些书信不仅记述了鲁迅的友情、亲情传达,文债往还等,聚焦世事、人情、学问,不仅洞悉,而且常常不迸现出思想的火花,总是让人眼前一亮。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上海实危地,杀机甚多,商业之种类又甚多,人头也是货色之一。他这样揭露一些丑人:连寻人广告,也有自己去登借此扬名的。他厌恶那些才子,扭扭捏捏没有人气,不像人样,虽然改穿西装了,内容也并不两样。鲁迅热爱关怀青年,是柔石一类的青年,但他也鞭挞另外的一种青年:近十年中,有些青年,不乐科学,便学文学,不会作文,便学美术,而又不肯练画,则留长发

  >

  读这些书信,可使我们认识了一个更为真实全面的鲁迅,一个圆整而非平板的鲜活的伟人。

  >

  有趣的是,鲁迅在信尾所用的问候语常常十分俏皮,读来令人忍俊不禁。

  >

  写信,自然少不了在信尾写上问候语的。鲁迅早期的信多用文言文,结尾常用此颂曼福、即颂时馁等句。后来,鲁迅用白话文写信,如收信人从事着译工作,信尾写的是即颂着祺、即请撰安等句。是教师,用并请教安;是学生,用即颂学安。如是夫妇,便即请俪安。如是离家在外者,用即请旅安。写给母亲的信,要恭请金安。如果在春节时写信,会即颂年禧;若是春夏季节写信,就用并颂春祺、顺请暑安。此外,鲁迅还根据不同的信,在信尾写日安、时安、刻安等问候语。

  >

  鲁迅曾写给许广平不少书信,仅《两地书》原信就保存下来了68封。这些书信中,体现着鲁迅惯有的幽默,信尾问候语也很风趣。1925年7月16日,鲁迅给许广平写了一封信,信中就北京女师大

  >

  学生反对校长杨荫榆封建家长式的统治和许广平讨论,信尾用的是顺颂嚷祉的问候语,祝福她在吵嚷中得到幸福快乐。

  >

  1935年7月,作家叶紫给鲁迅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我已经饿了,借我十元或十五元钱,以便救急。7月30日,鲁迅给叶紫写了一封回信,给了他一些钱,信尾问候语是即颂饿安!如此之出人意料之问候,实在是俏皮得很,凸显出了一个很可爱的鲁迅形象来。

《野草》鲁迅的散文诗

  散文诗可以说是一种边缘文体,既具有诗的美质,又不受格律的拘限,而能享受散文的散漫自由。在中国古代,《庄子》或《楚辞》的个别断片,魏晋南北朝的一些小赋,如《小园赋》、《枯树赋》之类,约略近之。但是,作为一种完整的文体形式毕竟是从异域移植过来的。中国现代散文诗的产生,从发表的作品看,当始于1918年,基本上与新文学运动同步。一批诗人如刘半农、沈尹默、郭沫若等人都曾有过尝试性写作,却十分幼稚。鲁迅的《野草》的出现,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鲁迅自称是一个散文式的人,他写过几首新诗,确是不押韵的,可是本质上是一个诗人。当他善感的心灵受到触动,或身在大苦闷中而意欲作诗的突围时,采用散文诗的形式是适宜的。在写作资源方面,无庸置疑的是,他接受过尼采和波德莱尔的影响,用他的话说,是摄取了世纪末的果汁。尼采是旧轨道的破坏者,一生与庸人作战,著作多用箴言集成;波德莱尔写人间罪恶的圣书,没有尼采似的强者的力,而竟陷入颓唐。两人在鲁迅这里构成一种奇异的结合,他以一个东方人的巨大的创造力,吸纳了代表日神与酒神两种完全相悖的原质,使《野草》充满内在的张力,虽然篇幅有限,却显得更博大,更深遂,更富于瑰奇的色彩。

  鲁迅从来视生命为第一义,重视无数个体生命的保存、充实和发展。他的小说和杂文,就是面对生命遭到压迫和残害所作的抗议性言说。《野草》同样表现出对生命的极度关注,不同的是更多地从客体返回主体,是作者对于生命的一个自我眷顾与反思。他明白地把世界分为身外和身内两部分,个体生命于是成了黑暗的承担者,或竟至于是黑暗本身。《野草》有两组词:人与兽,友与仇,爱与不爱,生与死,形与影,梦与醒,过去与未来,等等。它们不可分割地共同构成为一种关系,一种境遇,一种选择,概括起来就是:绝望与反抗。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诗句多次为鲁迅所称引,不妨看作是《野草》全书的大纲,倘置换为鲁迅自己的说法,则是: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鲁迅毫不讳言在他看来乃是实有的黑暗与虚无,却又认为,不是没有可能从反抗中得救。希望在这里被悬置起来了,反抗成了唯一可把握的现实。反抗若从外部看,或许是快意的,如《这样的战士》,有一种热情昂扬的调子。但是,更多的是一种挣扎,带着时间的重负和精神的创伤,如著名的《过客》,它有着加缪的《西绪弗斯神话》一般的意涵,却显得更加悲壮。如《复仇》,如《颓败线的颤动》,如《死后》,在报复中一样有着内心撕裂的痛楚。当作者专注于自我解剖时,那敞开的深渊般的黑暗,无疑地更为惊心动魄。《影的告别》、《求乞者》、《墓碣文》等样的文字占去全书大半,鲁迅虽谦称为废弛的地狱边沿的惨白色小花,却大可以移用雨果形容波特莱尔的话来说:创造了一种新的战栗。在作绝望的抗战中,斗争的双方并非是一个战胜另一个,而是永远的缠斗不休。存在者要自由的生存,就不可能逃避斗争,一如不能逃避黑暗。鲁迅一面揭示生存的荒诞与生命的幽黯,一面依然抱着充沛的人文主义激情,这是他高出许多存在主义者的地方。他说,他的哲学都包括在《野草》里面。这是一个自承为奴隶者的哲学,与一般的自由哲学家的哲学是很不一样的。

  哲理性,即思与诗的.结合,是《野草》的一大特点。它通过大量的象征,画面切割,即时场景的设置去表现,也有直接诉诸于一种箴言式的话语的。而象征,又往往经由梦境的创造进行。《野草》二十三篇有九篇写到梦境,好梦如《好的故事》,恶梦如《墓碣文》,作者一面沉浸其中,一面又极力摆脱。我们都生活在弗洛伊德说的露出海面的冰山之上,作者则经常潜入海底,明显地比我们多出一个世界,多出另一层冲突。读者可以在梦幻中思考它精确而又众多的歧义,摸索它同现实的对应性联系,探测作者的灵魂的深度。

  《野草》的语言风格也很有特色。激越、明快、泼辣、温润,它都具有;但是更多的是深沉悲抑,迂回曲折,神秘幽深。作者表现的主要是一种悲剧性情绪,它源自生命深处,许多奇幻的想象,其实都是由此派生而来,因此,最富含热情的语言也都留有寒冷的气息,恰如冰的火,火的冰。《死火》中描写死火:一切青白冰上,却有红影无数,纤结如珊瑚网,《野草》的语言,正是那青白背景上的无数张开而又纠结在一起的红艳的珊瑚枝。

  作为一部灵魂书,《野草》开辟的境界,在中国的精神史和文学史上,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并置于同时产生的如艾略特的《荒原》等西方现代文学经典之列,一样卓然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