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描写东北秧歌的优美句子 正文

描写东北秧歌的优美句子

时间:2025-05-01 00:11:16

描写舞蹈的优美句子1

1、舞转回红袖,歌愁敛翠钿。满堂开照曜,分座俨婵娟。

2、笛声渐急,她的身姿亦舞动的越来越快,如玉的素手婉转流连,裙裾飘飞,一双如烟的水眸欲语还休,流光飞舞,整个人犹如隔雾之花,朦胧飘渺,闪动着美丽的色彩,却又是如此的遥不可及。

3、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4、翠笛,白衣,林枫静静的吹着笛,轻风带起衣袂飘飞,而他身前的凌凝更如临凡仙子,两人搭配成一副绝美的画卷,从未想过两人站在一起竟能如此的和谐,如此的完美。

5、素肌不污天真,晓来玉立瑶池里。亭亭翠盖,盈盈素靥,时妆净洗。太液波翻,霓裳舞罢,断魂流水。甚依然、旧日浓香淡粉,花不似,人憔悴。欲唤凌波仙子。泛扁舟、浩波千里。只愁回首,冰帘半掩,明珰乱坠。月影凄迷,露华零落,小阑谁倚。共芳盟,犹有双栖雪鹭,夜寒惊起。

6、你舞姿轻灵,身轻似燕,身体软如云絮,双臂柔若无骨,步步生莲花般地舞姿,如花间飞舞的蝴蝶,如潺潺的流水,如深山中的明月,如小巷中的晨曦,如荷叶尖的圆露,使我如饮佳酿,醉得无法自抑。

7、珠缨旋转星宿摇,花蔓抖擞龙蛇动。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

8、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杨贵妃的。

9、忽如间水袖甩将开来,衣袖舞动,似有无数花瓣飘飘荡荡的凌空而下,飘摇曳曳,一瓣瓣,牵着一缕缕的沉香。

10、听钧天帝乐,知他几遍。争似人间,一曲采莲新传。柳腰轻,莺舌啭。逍遥烟浪谁羁绊。无奈天阶,早已催班转。却驾彩鸾,芙蓉斜盼。愿年年,陪此宴。

描写舞蹈的优美句子2

【第1句】那踏节的盘和鼓已经摆好,舞人从容而舞,形舒意广。她的心遨游在无垠的太空,自由地远思长想。开始的动作,像是俯身,又像是仰望;像是来、又像是往。是那样的雍容不迫,又是那么不已的惆怅,实难用语言来形象。接着舞下去,像是飞翔,又像步行;像是辣立,又像斜倾。不经意的动作也决不失法度,手眼身法都应着鼓声。纤细的罗衣从风飘舞,缭绕的长袖左右交横。络绎不绝的姿态飞舞散开,曲折的身段手脚合并。

【第2句】轻步曼舞像燕子伏巢、疾飞高翔像鹊鸟夜惊。美丽的舞姿闲婉柔靡,机敏的迅飞体轻如风。她的妙态绝伦,她的素质玉洁冰清。修仪容操行以显其心志,独自驰思于杳远幽冥。志在高山表现峨峨之势,意在流水舞出荡荡之情。

【第3句】清颜白衫,青丝墨染,彩扇飘逸,若仙若灵,水的精灵般仿佛从梦境中走来。天上一轮春月开宫镜,月下的女子时而抬腕低眉,时而轻舒云手,手中扇子合拢握起,似笔走游龙绘丹青,玉袖生风,典雅矫健。乐声清泠于耳畔,手中折扇如妙笔如丝弦,转、甩、开、合、拧、圆、曲,流水行云若龙飞若凤舞。

【第4句】蕊宫阆苑。听钧天帝乐,知他几遍。争似人间,一曲采莲新传。柳腰轻,莺舌啭。逍遥烟浪谁羁绊。无奈天阶,早已催班转。却驾彩鸾,芙蓉斜盼。愿年年,陪此宴。

【第5句】树上纷纷扬扬落下了几片树叶,这些舞蹈的精灵,时而旋转着轻盈的身子,时而唱出哗啦啦的歌声,他们的一生,如昙花一现,然而再精彩的背后,隐藏着死亡的召唤,但他们毫不畏惧,勇敢地投向大地母亲的怀抱,等待孕育着一个个新的生命!^0^

【第6句】珠缨旋转星宿摇,花蔓抖擞龙蛇动。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

【第7句】看,他们出来了,艳丽的服装、苗条灵动的身形,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领舞——邰丽华摆动着观音那温和的手势,祥和的面庞露出一副普渡众生的表情。蓦然,奇迹般出现了一千只手,原来是孔雀开屏,金光闪闪的手,美极了!饿妙极了,真是“千歌万舞不可数,唯独就爱观音舞”。

【第8句】笛子吹起了,音乐响起了。顿时烟花四溅,分散在每一个空间。忽而又变成了一个个跳动的音符,骤雨般地做出优美的动作,一个、两个啊!是22个舞侠,目不暇接的,数得我眼花缭乱。接着她们又青蛙般的跳到了另一环节,简直就是魔术师。

【第9句】起先是孔雀开屏,接着又变成一朵一朵金色的莲花,莲花的香味,引来了一大群勤劳的蜜蜂和美丽的蝴蝶,他们不约而同的在这里举行了盛大的`舞蹈会。

【第10句】印度舞蹈还讲究手、眼、心、意的统一。简单地说,就是手势、眼神、内心所想、面部表情以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动作都要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可以充分表达出舞者想要表达的意境。

【第11句】在各种乐曲的陪伴下,她们忘怀了世界,忘怀了时间,忘怀了自己,自由的翩翩起舞。佛光普照,使人深深的体会到社会最需要的真挚东西,那就是永恒的祥和。她们为是埋下了一粒祥和的种子,在阳光的照耀下,风雨的浇灌下,开花结果。

【第12句】突然,一朵朵花瓣撒了下来,在空中飞舞,伴随着阵阵芳香,希可踮起来,转着圈灵巧地跳上了舞台,台下气氛立即活跃起来,希可在台上连转了五个圈,每转一个圈就在头上放一个碗,台下立即欢呼起来。希可顶着碗不觉得丝毫吃力,她随着音乐,灵巧地转动手腕,身体来回扭动,一会是S型,一会又是C型,头也左右不停摇摆。

【第13句】摆裙在飞扬,希可脸上是灿烂迷人的笑容,她的两个小酒窝是那么可爱,身上头上的银器不停地碰撞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响声,可头上的碗依然是稳稳的。希可像一只翩翩起舞的舞蝶,可爱快乐;像一朵怒放正盛的牡丹,俏丽高贵;像一位襟飞带扬的仙女,美娆无比。

【第14句】印度舞蹈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身体语言异常丰富,尤其是手语更是变幻莫测。据说,舞蹈演员单手可做出28种姿势,双手可做出24种姿势。再加上首、颈、臂、腿和脚的配合,其姿势就不可胜数了。这种变化万千的姿势可以代表人的七情六欲、种种举动,甚至可以代表天地山水等自然景物和白昼和黑夜等自然现象。总之,人世间的一切都可以在舞蹈动作中表露无遗。

【第15句】白居易描写的“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心应弦,弦鼓一样双袖举,回雪飘飘转蓬舞”。而千手观音比这更胜一筹,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长江后浪推前浪”。舞蹈结束了,我不禁感叹,连聋哑人都能表演出气势恢弘、风格多样、优美和谐、铿锵热烈,有着浓厚的盛世特色的舞蹈,更何况我们这些健全的生灵。

【第16句】如此一幅舞神形像,不仅其舞姿优美动人,引人人胜,其举手投足间的深刻寓意更是充分体现了印度舞蹈的丰富内涵。

【第17句】“最精彩的是‘蛇舞’,颈的轻摇,肩的微颤:一阵一阵的柔韧蠕动,从右手的指尖,到左手的指尖!

【第18句】这尊舞蹈中的湿婆神像不仅做工精妙,而且寓意深刻。神像采用的是站姿,正在翩翩起舞。右上手拿一鼓,象征创造各种声音;右下手象征保护和祝福;左上手托起燃烧之火,象征可以毁灭一切;左下手斜向下垂,与抬起的左脚相对,象征自由;右脚下踏一魔鬼,象征善战胜恶;左脚上抬,象征超凡脱俗,升腾不息;周围装饰,则是象征养育人类的自然世界。

【第19句】舞蹈是一门艺术,优美的舞姿,让人如痴如醉。我真有点儿羡慕,于是,我步入了学习舞蹈的生涯。

【第20句】我就有一个舞蹈梦,那是妈妈的一句话:“潇潇,舞蹈是一门艺术,优美的舞姿会给人以美德熏陶,看看那些舞蹈那个不是亭亭玉立,身段多么优美,你不是一直希望这样吗?”“那当然”我使劲向妈妈点点头,于是,在妈妈的大力支持下,我去文化宫报名,并步入了学习舞蹈生涯。

【第21句】经过一个暑假的学习,我的身段越来越美了,虽然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有过辛酸,有过痛苦,不过在一次一次的坚持下我成功了!在舞蹈艺术的花园里,必须要付出不可估量的心血和汗水来浇灌它,成功之花必定完美绽放,当我站在舞台上时,心中想起学舞中的酸甜苦辣!也许我是这艺术花园中的一朵鲜花,必将在成功的舞台上绽放!

正月十五扭秧歌的作文 篇1

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我的家乡在乌兰察布市兴和县,春节里最重要的一项活动就是元宵节的扭秧歌比赛。

元宵节这天一大早,人们就从四面八方涌向体育场。

体育场内,彩旗招展、群情激奋、人山人海。上午十点钟,秧歌比赛正式开始了。

首先出场的是张皋镇代表队,她们穿着红缎子对襟小袄,下面是红缎子的灯笼裤,光看衣服就给人一种喜庆的感觉,她们的手里拿着蓝色的彩带,舞起来就像海上的波浪。

我最喜欢妈妈单位扭的秧歌,前面有两个阿姨扮成两棵小松树,后面的阿姨们身穿绿色衣服,象征着林业兴旺发达,她们经过主席台的时候,使劲儿舞动着手中的扇子,那扇子像蝴蝶在翩翩起舞,好看极了!

家乡的扭秧歌真好看,正月十五可真有趣啊!

正月十五扭秧歌的作文 篇2

朋友,你见过扭秧歌吗?如果你在正月十五来我的家乡做客,那么你一定会被那热闹的气氛所吸引!

快听“咚咚锵,咚咚锵”阵阵锣鼓声震耳欲聋。“噼噼啪啪”的鞭炮、“嘀嘀答答”的唢呐声一起上阵。大街上一拨儿秧歌开始上场。领头是“沙公子”,他头戴小生帽,身穿长马褂,手持大折扇。身后是众多大姑娘与小伙子。随着锣鼓声,秧歌队在“沙公子”的指导下踏丁步,迈十字,彩绸飞舞。人们只要路过都驻足观看。走场两圈后,只见“沙公子”跳入场内双手抱拳,唱了一个贺年的小曲,小戏便开始了。这时唢呐换了调,锣鼓打得更加响亮了。一对对旱船排着队上来了,老汉在船里像个醉翁东摇西晃,后面还跟着水灵灵的大姑娘忸怩作态。正在高潮,后面突然冲出几个“刁老婆”:手拿木棒,身穿青布大衫,耳朵上还挂着一红一绿的大辣椒,脸上还有一个豆大的“黑痣”,黄脸朱唇,气势汹汹,大有“棒打鸳鸯”之势。她三蹿两跳跑到老汉面前,很快便和老汉周旋起来,他们互不相让,真是让人啼笑皆非。这时,高跷队上来了,这才解散了这对丑冤家。这一拨秧歌队刚走,那一拨又上来了。耍龙灯、舞狮子、天女散花、丰收锣鼓……人群沸腾了,拥着队伍说啊笑啊,指指点点地议论着。小孩骑在爸爸的头上追着高跷队叫,儿女们扶着老人跟着高跷队走。

人们忘记了寒冷,被这热闹的气氛带进了另一个精彩的世界。朋友,百闻不如一见。来看看我们家乡的扭秧歌吧!亲眼看一看那醉人的场面,听听那高昂的韵律,融合在那渲染出热闹、火暴、喜庆的浓烈气氛中去吧!

正月十五扭秧歌的作文 篇3

朋友,您看过大秧歌吗?如果您正月十五能到我们家乡做客,您一定会被那粗狂豪放的场面所吸引,在流连忘返中,说不定您也会情不自禁地加入这狂欢的行列,身不由己地扭起来。

你听,锣鼓声声,鞭炮齐呜,唢呐响了起来,大街上一拨儿秧歌开始打圆场了。领头的是“沙公子”,他头戴小生帽,身穿鹤氅,手持大折扇。后面紧跟的是乔装打扮的大姑娘和小伙子。“七咚锵,七咚锵,七八弄咚锵……”随着这铿锵的锣鼓,秧歌队在“沙公子”的指挥下踏丁字,迈十字,彩绸飞舞,虎步生风,自然排成两行,穿花打场。看秧歌的人们见到这雄浑的气势自然却步。走场两圈后,只见“沙公子”跃步跳入场心,双手抱拳做个“罗圈揖”,唱个贺年的大喏,热闹的小戏便开始了。这时唢呐换调,锣鼓的韵律,也变得更加昂扬,一队队旱船如同在水上漂,手持“船桨”的老汉在前面像醉翁一样扭来舞去,那水灵灵的“姑娘”(大多男扮的)扭泥作态。正扭到高潮处,后面却冲出几个“刁老婆”。她们手拿棒椎,身穿青色布衫,耳朵上还挂着一红一绿的大辣椒,头上梳着“浓篱把”,脸上还有一个黄豆大的“黑痣”,黄脸朱唇,气势汹汹,大有“樟打鸳鸯”之势,三蹿两跳来到了旱船眼前,与“老汉”开始周旋。“棒”“桨”相撞,乒乒乓乓,丑脸相对互不相让,他们似撕似打,似挑似逗,似舞似扭,真叫人啼笑皆非。正在难解难分之时,高跷队冲了上来,这才冲散了这对丑冤家……

这一拨儿秧歌刚过,那一拨又接了上来。耍龙灯、舞狮子、天女散花;丰收锣鼓……满街的人目不暇接价震耳欲聋。人们沸腾了,拥着秧歌队说呀笑呀,指指点点地议论着。孩子骑在爸爸的脖子上追看秧歌队叫,儿女们搀着跟着秧歌队跑。人们忘记了寒冷。被这催人奋进的锣鼓带进春潮涌动的世界。

朋友,百闻不如一见,还是请你亲自来看看我们家乡的大秧歌吧!亲眼瞧一瞧那如醉如狂的场面,亲耳听一听那昂扬的韵律……

正月十五扭秧歌的作文 篇4

太好了,晚上又可以出去转转了!你猜我今天为什么这么高兴?然后因为我家小区门口那里有一个老奶奶扭秧歌团队。那里都是些老奶奶,都六、七十多岁了。还等什么,赶快走吧!

来到那里,我眼前一亮。原来,这里还有舞狮子的呢!真精彩啊!不一会儿,狮子就舞完了。

下面是老奶奶扭秧歌开始了。老奶奶扭的真好!你看,她们左扭一下,右扭一下,还有变花样的呢!她们左手拿着八角巾,右手拿着扇子。八角巾一会甩在肩上,一会摇下来。扇子左扇一下,右扇一下。灵巧的挥舞着。我的心里暗暗高兴:像她们这水平,足足可以参加扭秧歌大赛了!

时间过的真快,又要回家了,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里。

正月十五扭秧歌的作文 篇5

夕阳渐渐坠落山下,人们吃过晚饭就三一群两一伙匆匆忙忙的向同乐家园商场的广场走去。我和姥姥也一同随着人群跟去。

到了那儿,一看是老年人在扭秧歌,然后有女的也有男的。他们都是60来岁的老人也有年纪大一点的我很好奇就和姥姥一起停下来观看。

不一会儿录音机响了人们跟着音乐的节奏扭了起来。然后他们个个左手拿彩扇右手拿手绢,前走3步后退1步。个个都高高兴兴、喜气洋洋。

9点左右秧歌停止了,他们个个汗流浃背,一点都不觉得累。这时我们也随着人群回家了。

正月十五扭秧歌的作文 篇6

星期四晚上,我和姥爷去广场散步。

来到广场,呵广场个真热闹呀!有的在跳集体舞,有的踢毽子,然后还有的在扭秧歌……我和老姥爷来到扭秧歌地方,呵扭秧歌人可真不少啊!足有100多人。他们大多都是老爷爷老奶奶,每个人拿着一把扇子,一条手帕,身上都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排成四排,高兴的扭着,他们扭的姿势不断变化,一会将扇子打开抬过头顶真有点像孔雀开屏一样,一会又把扇子摆到了左侧或右侧,好像蝴蝶飘飘起舞,好看极了!

在队伍的后面,有一伙人扭的特别欢,我问姥爷:“这是什么。”老爷说:“这是老汉推车。”只见一个漂亮的小媳妇,坐在里面对微笑扭的正起劲,一位老汉头戴着草帽,然后屁股一扭一扭的向前推着车,周围有几个穿着各种颜色衣服的花花公子使劲的扇着扇子,还不时向小媳妇做鬼脸逗的观众哈哈大笑。

呵,广场可真热闹呀!

正月十五扭秧歌的作文 篇7

提到东北的'民间风俗,你一定会想到东北大秧歌吧。

扭秧歌是东北农村逢年过节时必有的民间娱乐活动。现在已经被一些大城市引进为固定的民俗活动了,有些地方的农村,夏天的晚上,人们也要组织起来扭秧歌锻炼身体。秧歌有着悠久的历史,种类多样,有地蹦子秧歌、踩高跷秧歌和打花棒秧歌等。

正月十五到了,村里的“秧歌头”又开始筹备扭秧歌的诸多事宜了:选秧歌队员、雇吹喇叭和打鼓的、购买秧歌服、做头饰、准备扇子……

选演员是很重要的。一般的说,要挑有经验的、年轻健壮的,这样扭起来才带劲儿。但也有个别年纪稍大些的,他们在家闲着无聊,又有点扭秧歌的爱好,也就自然成了队员。还有个别放假在家的初中生,也想试试身手,在“秧歌头”家里软磨硬泡。“秧歌头”禁不住磨,只好点头答应,但条件是把他们排在队伍的末尾。这些半大小子得了这个允许,也乐得屁颠屁颠的。

扭秧歌讲究个整齐,花花绿绿的秧歌服穿出来可抢眼了:清一色的红上衣、绿裤子,或者清一色的桃红色,头上再戴上朵鲜艳的大花,别提多精神了。有的秧歌队为了吸引观众,还把唐僧师徒请来了——做好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的服装,让四个秧歌队员穿起来扮演。就这一招,许多小孩子会跟着秧歌队跑出二里地。

秧歌一来,只听一声“秧歌来啦”,全村老老少少都蜂拥而出,簇拥着站在道两边,翘首望着,有的人竟上了树,还有爬到房顶上的。一条摆动的长龙游过来了,组成长龙的每个人都精气神十足,左手拿着彩带,右手挥舞着扇子,和着鼓声、喇叭声,有节奏地扭着、跳着。乐队的人都是音乐好手,他们吹出来的都是当下农村最流行的歌曲的调子,吹到紧要处,秧歌队员们扭得更带劲儿了。群众们的反应更是热烈,掌声、叫好声响成一片:“好!”“太棒了!”“再来一段!”有的观众看着觉得不过瘾,还偷偷地混进队伍扭一阵,这是不犯规矩的。

秧歌队是走家串户的。表演结束时,各家都会根据经济条件给秧歌队一定的“赏钱”,但是秧歌队管事的报数时,一定要报双数。如给了50元钱,一定要说“赏钱100元”,队员们心里自然是有数的。秧歌结束了,人们总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又盼着下一伙秧歌队的到来。

东北大秧歌,展现了东北人豪爽的性格。东北大秧歌,给人们的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气氛,让人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有机会,你也亲自上场扭一扭东北大秧歌吧!

正月十五扭秧歌的作文 篇8

每天晚上吃过饭,爸爸妈妈就带我和哥哥去公园玩。

公园每天都有扭秧歌的。我和哥哥每天都看呀看,渐渐喜欢上了秧歌。于是我和哥哥就跟在了秧歌队伍的后面,成了秧歌队伍中的两名小演员。扭秧歌要跟着鼓声走,两个胳膊左甩又甩,屁股要左扭右扭,累得我全身是汗,我还得“咕嘟咕嘟”喝一大瓶水。慢慢的我就学会了扭秧歌。

扭秧歌是一种健康运动,非常好玩,又可以使自身的心情愉快。扭得好看的人就会有一种感受:像神仙一样轻松自如,动作有形,自己非常舒服,同时扭得不好的像胖猪走路,惹人发笑,人们也被逗得哈哈大笑。

你们说扭秧歌好不好玩?欢迎大家也来扭秧歌!

正月十五扭秧歌的作文 篇9

晚饭后,我和妈妈来到广场,这儿的人可真多呀!有扭秧歌的,有跳舞的,有的小朋友在滑旱冰,有的在骑滑板车,有的敲锣,有的打鼓,有的小朋友在学习骑自行车,有的在散步,还有的……

我站在旁边看,妈妈让我也加入扭秧歌的行列,我有些不好意思,在妈妈的鼓励下,我拿着粉色的扇子上场了,我的脚步有些乱跟不上,我没有泄气很努力得跟着老奶奶们扭着,几大圈下来,我已是满头大汗了,我觉得扭秧歌不但能减肥而且能强身健体,这个运动真不错,让我们开心的扭起来吧!我想只有在这个和平的年代里,才会有这美好的生活,我们要好好的珍惜今天的一切呀!

家乡的扭秧歌作文 篇1

同学们,你们见过扭秧歌吗?如果你们在正月十五来我的家乡龙都濮阳做客,那么你一定会被那热闹的气氛所吸引!

快听“咚咚锵,咚咚锵”阵阵锣鼓声震耳欲聋。“噼噼啪啪”的鞭炮、“嘀嘀答答”的唢呐声一起上阵。大街小巷一拨儿接一拨儿秧歌开始上场。领头的是“沙和尚”,他头戴小生帽,身穿长马褂,手持大折扇。身后是众多大姑娘与小伙子。随着锣鼓声,秧歌队踏丁步,迈十字,彩绸飞舞。人们只要路过都驻足观看。

走场两圈后,有个骑毛驴的老太太,是一位伯伯扮演的,样子很是滑稽:矮矮的个子,瘦长的黑脸膛擦着厚厚的粉,粉红的腮红,红红的嘴唇,小小的眼睛睁不开似的眯着,枯黄的假发在脑后挽了一个小发髻,戴一头绢做的红花,穿着绿上衣,红裤子,摇头晃脑的,拿着小鞭子一摇一摇地在前边开道。好长的一个队伍象一条舞动的龙!

还有几个人扮成娃娃、孙悟空的、唐僧,猪八戒、沙和尚的在后压镇……

突然唢呐换了调,锣鼓打得更加响亮了。一对对旱船排着队上来了,老汉在船里像个醉翁东摇西晃,后面还跟着水灵灵的大姑娘忸怩作态。正在高潮,后面突然冲出几个“刁老婆”:手拿木棒,身穿青布大衫,耳朵上还挂着一红一绿的大辣椒,脸上还有一个豆大的“黑痣”,黄脸朱唇,气势汹汹,大有“棒打鸳鸯”之势。她三蹿两跳跑到老汉面前,很快便和老汉周旋起来,他们互不相让,真是让人啼笑皆非。这时,高跷队上来了,这才解散了这对丑冤家。这一拨秧歌队刚走,那一拨又上来了。耍龙灯、舞狮子、天女散花、丰收锣鼓……人群沸腾了,拥着队伍说啊笑啊,指指点点地议论着。小孩骑在爸爸的头上追着高跷队叫,儿女们扶着老人跟着高跷队走。

人们忘记了寒冷,被这热闹的气氛带进了另一个精彩的世界。同学们,百闻不如一见。来看看我们家乡龙都濮阳的扭秧歌吧!亲眼看一看那醉人的场面,听听那高昂的韵律,融合在那渲染出热闹、喜庆的浓烈气氛中去吧!

我们欢迎你们到濮阳来旅游,到濮阳来做客!

家乡的扭秧歌作文 篇2

秧歌原来是人们为了祭神或庆祝丰收的游艺性化装表演,而现在,家乡人格外喜欢扭秧歌,因为它既是娱乐活动又能强身健体。在富锦,上至古稀老人,下至几岁的孩童,都会扭秧歌。

平日里,一到傍晚,每处宽敞的空地上都有人们自发组织起来的秧歌队。他们身穿盛装,手摇彩扇,腰扎彩绸,几十人或数百人排列成队,在锣鼓、唢呐的伴奏下,欢快地扭,尽情地跳,为锦城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每逢春节、正月十五等重大节日,扭大秧歌是必演的节目。我至今难忘的是今年夏天,中央电视台《倾国倾城》栏目组来富锦拍摄的“万人秧歌会演”。

那天早晨天刚亮,我和妈妈便来到富锦中央大街。中央大街真是人山人海,街中间是演员,街两边围满了观众。演员们身穿艳丽的服装,手拿漂亮的彩扇,腰扎飞舞的彩绸,每支秧歌队都有统一的服装、统一颜色的扇子和手绢,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8点整,演出开始了。锣鼓喧天,唢呐阵阵,演员们面带微笑,排着整齐的队列,走着“十”字步,在中央大街上欢快地扭着。每支秧歌队都有自己的标语,如“打造北方秧歌城,共建和谐社会”“搭文化台,唱经济戏”……每支秧歌队还有两个指挥(也是领舞)。瞧,这支队伍前面有两只雄狮在滚绣球呢。快看!又过来一队,二十几个小伙子在舞龙。只见蛟龙在队伍中穿梭,时而冲上云霄,时而急速下降,时而仰头长啸,时而低头沉思……每支秧歌队不断地变换着动作,让人眼花缭乱。瞧,“唐僧师徒”来了;两只“蝴蝶”飞来,原来是“梁祝”;“老爷爷”和“老奶奶”挎着装满南瓜米、大蒜的筐来了,他们笑着、扭着,庆祝丰收。演员们的表演赢得了观众阵阵喝彩。

万人秧歌会演为家乡争得了荣誉,也把富锦的民间文化呈现给了全国的观众朋友。作为一个富锦人,我感到特别自豪。

家乡的扭秧歌作文 篇3

我的家乡,在内蒙古自治区的赤峰。那里的东北部,有赭红色的山峰,赤峰因此而得名。扭秧歌,不仅是家乡的一个节日庆祝风俗,也是人们平常愉悦身心的锻炼途径,更是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每天晚饭后,街心的广场上,就响起了欢快的音乐声。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广场,“咚咚锵,咚咚锵,咚咚锵”,随着热闹的锣鼓声,一支由男女老少组成的秧歌队,在“头儿”的指挥下,踏着有节奏的步子,舞动着彩色的绸子,开始扭秧歌了。在我们那儿,人人都会扭秧歌,所以途中不断地有人加入其中。秧歌队时不时地变换着队形,一会儿像蝴蝶起舞,一会儿像大雁腾飞,一会儿又像彩龙涌动。广场四周,看热闹的人们拍手叫好,凑热闹的孩子窜来窜去。就像过年、过节一样,整个城区一片喜庆、吉祥、欢腾的景象。

扭秧歌中,最精彩的就是踩高跷,同时也是难度最大的。平时没有这个项目,只有在春节、元宵节这样的重大节日中,才会有表演。那是一个元宵节的晚上,我们一家早早地就来到街头,等着看踩高跷。“来了!来了!”我和弟弟高兴地喊起来。你看,踩高跷的表演者,每个人的脚下都绑着半米高的木棍。他们的衣服也是独居特色的戏装,有的穿着长长的袍子,有的穿着肥肥的裤子,把脚和木棍盖上一段,凸显出表演者高高在上、神采奕奕的姿态。我们一群孩子高兴地跟着高跷队跑着、跳着、喊着、笑着。高跷队在街道上行进,一般排成一字长蛇阵的单列,在繁华拥挤地段采用双人并列的队形,步子变换为走八字。马路两旁的观众,人山人海,喝彩不断。这时,队伍中还会有人即兴表演鹞子翻身、大劈叉等惊险的动作,人群欢呼雀跃,好不热闹!我们跟着高跷队越走越远,可兴致却越来越高。

扭秧歌,不仅是家乡人每日的精神大餐,也是庆祝节日必不可少的盛典。啊!家乡的大秧歌,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乃至生命中的一部分,就像陈年的美酒,醇香甘甜,温暖了家乡的人,沉醉了家乡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