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读了课文我想知道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
生:读了课文我想知道小壁虎怎样借尾巴?
生:读了课文我想知道小壁虎向谁借尾巴?
二、自主合作,读文识字
1、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认认真真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
2、请小组长利用自制的生字卡片,检查组内识字情况。
3、把这些字宝宝送回到课文中,你还能认识吗?
(认识)
4、请各组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5、老师要看看你们把课文读的怎样了,谁来试一试?
6、你来,其他同学要注意听,听听他读的是不是正确、流利。
(读后生评价)
7、谁还想把课文读给大家听?
(举手的人很多)
三、自读课文,品味内容
1、有这么多同学都想读啊!
老师请大家自由的,大声的读读这篇课文。
但你要边读边想一个问题:
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同学们,现在把你想到的说给你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看看你有没有新的.收获。
生讨论,师巡视。
3、同学们在小组内说的真认真,现在谁向大家说说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4、你们想的都很好,那么小壁虎都向谁借尾巴了呀?
(许多同学说)
5、谁能把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的话找出来,读给大家听听?
生读……
你觉得小壁虎怎么样?
(声:有礼貌)
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师范读,生读)
从哪里还可以看出小壁虎有礼貌?
生:……
找出小壁虎有礼貌的句子读一读(应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6、同学们读了这篇文,你知道了什课文?
生:小鱼没有尾巴借给小鱼,为什呢?
(看插图)笑语张着大嘴巴好像再说什?
试想一下,小鱼如果没有尾巴,他会出现什么结果?
老黄牛怎么说的?(生读)谁能读出老牛说的那种语气?
通过这句话我们还知道牛尾巴用途是什么?
看挂图,图中小壁虎在借尾巴,老牛在做什么?
小燕子也没有把尾巴借给它,为什么?
(生答)
想一想,燕子如果没有尾巴会出现什么情况?
(生答)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燕子、小鱼,老牛他们的尾巴都有用,都不能借给小壁虎,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怎么样?
(难过)
于是,它爬呀爬,爬回家里找妈妈。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你又读懂了什么?
⑴ 小壁虎把借尾巴的事告诉了妈妈。
⑵ 小壁虎长出新尾巴。
小壁虎的尾巴断了以后还能长出来,也就是还能再生,这是它尾巴的一个特点,所以当小壁虎被蛇咬住尾巴就挣断了尾巴,使自己得救了,这也是它保护自己的一种方法。
小壁虎长出尾巴后心情怎样?
(高兴)
应该读出高兴的语气来,先听老师读,谁学着老师的语气读一读?
(生读)
小壁虎的尾巴断了还能长出来,什么小动物的尾巴断了还能长出来?也就是还有再生能力?
四、感悟课文,进行美读
指明读,全班一起读。
五、课文的再创性表演
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商量一下谁表演什么角色。
(师巡视指导)
分别请两个小组进行表演,表演过程中教师适当指导。
《小壁虎借尾巴》这篇童话故事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通过小壁虎向小鱼姐姐、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的事,让学生认识到小鱼、黄牛、燕子的尾巴各有用处,了解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特点。本课生动有趣,语言优美,具有浓重的感情色彩,适合有感情地朗读。本文通篇没有拼音,这为学生的朗读带来了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较轻松的课堂气氛中理解了课文内容。
一、以读为本
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我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机会,采用多种形式,如:自由读、同桌合作读、分角色读、齐读等,让学生真正投入读书之中。并在读书中自然引导识记生字,在反复读书中扫清了生字障碍。开展小组读文,理清课文的'主脉,了解文章的内容,知道鱼、牛、燕子尾巴的功能;通过齐读,揭示小壁虎不用借尾巴的原因。总之,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文,才能有所收获。
二、重视交流
我在教学中让学生有充足的交流时间,围绕课文的重点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围绕着小壁虎向别人借尾巴的句子,去找找小壁虎的礼貌用语。并创设情境让学生向同学借学习用品等的对话交流。同时让学生明白小壁虎已经很有礼貌了,他们为什么还不把尾巴借给他。
三、增长见识
学生了解到小壁虎长出了新尾巴之后,我问孩子们“你知道这是种什么能力?”让学生明白“再生能力”。在学完课文后我布置了课后去了解动物尾巴的妙用,到课堂上来讲一讲。引导孩子们丰富自然科学知识。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够表演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壁虎、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用途和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3、正确认读本课十六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教学重点:
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教学难点:
熟练认字,熟读课文,体会对话的不同语气。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师出示谜语:活动地盘在墙壁,专门收拾飞蚊虫,尾断无碍会再生,医学名称是守宫。
师:这节课我们就学一个关于小壁虎的故事,请同学们看录像《小壁虎借尾巴》。
二、初读课文:
自读(学生自己想办法扫除字音障碍,利于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
师:课文没有注音,怎样才能读懂这个故事呢?学生联系以前的经验自己想办法。(看图、查生字表、猜读或请教别人)
学生活动:同桌互相检查读文,重点看字音是否读准确,句子是否读通顺。
师:同学们汇报自己新认识的字,并说出自己是怎样认识的
指名当小老师领读读得准的词语,并提醒大家应注意的地方。
三、图文对照读课文,理解课文。
师提问:1、小壁虎的尾巴哪去了?小壁虎为什么自己把尾巴挣断了?
生读书,思考,回答。
2、小壁虎都向谁去借尾巴?它是怎样说的?借到了吗?
生读书,思考、回答,互相补充,师适时点拨。
3、重点指导第三自然段,读好小壁虎和小鱼对话的语气。
课件出示句子: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小鱼,把尾巴借给我。
通过比较朗读,学生体会出小壁虎说话很有礼貌,语气略带请求。
4、小鱼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学生做动作理解"拨水",体会小鱼的心情。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对话。
5、方法迁移,学生练习分角色读好小壁虎和黄牛、燕子的对话。
评价(自评和互评结合,培养学生阅读欣赏和评价能力)
学生带头饰分角色表演对话,先自评然后请大家评价。
第二课时
一、学生读说结合,再次感知读文。
二、回忆:
小壁虎向谁借尾巴了?为什么没借到?先指名概括的说说,再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三、学习7、8自然段,自读讨论:
1、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只好爬回家里找妈妈,结果怎么样?为什么?
2、指导朗读:小壁虎这时的心情可高兴了,它的话该怎么读?(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全班评读、齐读)
表演(童话表演不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四、感悟全文,升华认识。
1、分角色朗读全文。
2、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分配角色,学生进行创造性表演。(熟悉角色,加上表情动作练习排练。)
3、分组表演,全班评议改进。
(评议标准:表演的连贯性;角色的`表情语气是否恰当。)
拓展(多种形式的练习设计,激发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五、扩展练习,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小壁虎还会向谁去借尾巴呢?模仿文中的说法结合查找的
第三课时
一、师: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让我们把收集到的资料读给大家听听,看看动物的尾巴都有什么作用。
生汇报交流。
二、师:同学们把书翻到八十页,把你能写漂亮的教给大家。
生教,生纠错,师适时点拨。重点教学"身"字。
师:每个汉字都是很美的,每个字都要讲究横平竖直,都讲究"匀称".旧像一个人一样,各个器官的大小、位置都恰倒好处,非常和谐,所以,我们不仅要把字写对,更要写好看。
三、同桌写给对方看,互相评价。找同学板演,大家评价。
四、生填写《写字》,师面批面改
板书设计
小壁虎借尾巴
向小鱼借
向老牛借
向燕子借
长出尾巴
教学反思
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根据低年级学生爱幻想,常把物体拟人化的特点,我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出课文的动画,学生被优美的图像所吸引,学习热情随之高涨起来,我抓住学生热情较高的有机时机进行教学。在学习过程中课件中展出了小燕子、小鱼和老黄牛的尾巴是怎样摆动的,学生通过观察形象直观的图象,知道了这三中小动物尾巴的作用。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在仔细的观察中,发现了小壁虎的尾巴的特点:遇到危险时会自己切断尾巴,保护自己,过一段时间,尾巴可以再生。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观察是认识的出发点,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是正常思维的必要条件。"小学生存在着注意力分散,缺乏一定的目的意识支配,带有情绪性。而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图文音像资料,鲜艳的色彩,生动活泼的界面,逼真的音响效果,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使注意力持续时间延长,利于学生的深度观察与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