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三句话句子连贯优美 正文

三句话句子连贯优美

时间:2025-07-30 23:11:43

《家乡的秋白梨》教学设计1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特产、清香、悦耳、翠绿”等词的意思。

2、读通课文,知道成熟后的秋白梨的特点。

3、读懂句子。辨别“不但……而且……”句子的正误。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理解:特产。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填空:我的家乡在_________,咱家乡的特产是______________。

二、预习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成熟的秋白梨是什么样子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秋白梨的可爱?

2、自学生字新词,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三、检查自学情况。

1、看课本插图,说说:成熟的秋白梨是什么样子的?

2、看看作者是怎样把秋白梨的样子写具体的。

对照课文,正确地朗读第3自然段。

注意检查:“雕”的部首和“尝”的书写。

3、成熟的秋白梨样子可爱吗?请围绕“成熟的秋白梨样子十分可爱”接写几句话。

成熟的秋白梨样子十分可爱……。

4、辨别“不但……而且……”句的正误。

①划出课文中带有“不但……而且……”的句子。

②把句子读一读,体会用法。

③尝试练习。见《作业本》第4题。

④反馈校正。

⑤用“不但……而且……”说一个句子。

5、学习字词。

①读准生字字音。

②熟悉字形。

a、你觉得哪几个字比较难写?

b、说说“爽”字的笔顺。

c、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一遍。

③理解词语意思。

a、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清香 悦耳 翠绿

b、比一比,再组成词语。见《作业本》第1题。

四、提出疑难问题。

五、正确地朗读课文。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一组按时间顺序连成的句群,初步了解这种叙述方式。

2、感受秋白梨生长过程所带来的美。

教学过程

一、用“不但……而且……”这个关联词说说成熟的秋白梨有什么特点。

(成熟的秋白梨不但个儿大,而且香甜可口。)

二、学习第2自然段。

目标1:认识按时间顺序连句成段的叙述方式。

(1)默读第2自然段,理清该段共有几句话。

(2)用“——”划出表示时间的词语。根据学生情况补充一些表示时间的词。

春天夏天秋天

阳春三月初夏秋高气爽的季节

(3)轻读这个自然段,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

(4)在括号里填上表示时间的词语。见《作业本》第6题。

(5)小结:《家乡的秋白梨》第2自然段共有5句话,按时间(季节)的顺序写,句子的意思前后连贯,生动优美,值得我们学习。

目标2:感受秋白梨生长过程所带来的美。

(1)读“春天”。

① 看投影片(一),体会梨花像银海船灿烂的壮阔之美。

②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江湾美景的句子。

(2)“夏天”部分的朗读训练。

出示投影片(二),以学生为主体,重点读好:“躲、害羞、小姑娘”等词,把初夏时树上即将成熟的果实的可爱读出来。

(3)“秋天”部分的朗读。

出示投影片(三)。

①学生试读、评价。

②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读得那么高兴。

(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情感教育)

(4)欣赏课文录音,模仿朗读。

三、作业。

1、按课文内容填空。见《作业本》第3题。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或全文)。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对按时间顺序连句成段这一叙述方法的认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家乡的美丽可爱,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巩固按时间顺序连句成段这一叙述方法的认识。

1、把下面三句话连成一段话,并说明理由。

( )初夏,青苹果像害羞的小姑娘似的躲在翠绿的'枝叶间。

( )春天,满山的梨花散发着清香。

( )秋天,成熟的白梨挂满了枝头。

① 投影上面三句话。

② 读一读,按顺序填上序号。

③ 说理由。

2、齐读第2自然段,体会词句的优美和连句成段的方法。

三、学习“阅读方法提示”。

1、读“提示”。

2、出示一段按时间顺序连句成段的话。(投影)

春天的时候,池边一丛丛马兰头开着粉红色的小花。池塘里的水浅浅的。水面上漂着一点点嫩绿的浮萍。夏天,一阵雷雨过后,池水迅速涨起来,池子变大了。小石桥好像浮在水面上。秋天,池水是深绿的,水面上有一片片菱叶,菱叶下面藏着小小的四角野菱。冬天一到,池子干涸了,可以见到池底是黄黑色的泥土,偶尔能看见几株小草,平平常常,并不神秘。

①这段话共有()句话,句子之间是按()顺序连接起来的。

②短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有:_____。

③朗读这段话,摘录好词佳句。

《家乡的秋白梨》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明确了本课教材的编排意图,前后联系,了解了课文内容及学生情况后,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8个新词语的意思。

2.能辨别运用关联词“不但……而且……”写的句子的正误。

3.了解按时间顺序连句成段的叙述方法。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一段话。

教学难点:

第二段中有关比喻句和拟人句的理解。

教学方案设计

(一)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采用学、找、读、议结合的方法。

(二)教学手段的运用:因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借物抒情、借景抒情的文章,可借助幻灯、录音等媒体,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录音磁带、录音机、幻灯机、幻灯片。以下就分六个环节介绍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及为什么这样教的原因:

第一个环节:

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了解学生已学过哪些有关热爱家乡、赞美家乡的课文。

2.出示课题、读题、思考:从课题想想课文主要写什么?审题,是教学新课的重要一环。联系学生已有知识,导入新课,不仅能巩固旧知,而且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

第二个环节: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因为一般情况下.学生阅读,总是按初步综合阅读到深入分析阅读再引导进一步综合阅读的过程去感知教材、理解教材,以至掌握文章的内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但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初步综合阅读阶段,并非仅靠一次听录音就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所以我设计了多次的读及检查、反馈。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主要写什么?检查反馈。2.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字音、新词,给每个自然段标序号。检查反馈:读生字、新词等;讨论共分几个自然段。3.请几位同学读课文,检查是否已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在这个环节中,检查反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回答问题,检测听的效果,达到了解课文大意的目的,通过抽读课文,了解学生掌握生字、新词的情况。

第三个环节:

抓重点词语,学懂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着重思考作者为什么向大家介绍江湾,又特别介绍秋白梨。

2.为“咱”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这是运用学生已掌握的词语来理解新词的自然而简便的方法。

3.谁能说说我们浦江的特产?

通过说说家乡的特产,不仅使学生理解了“特产”这个词语的意思,更对学生进行了爱家乡的教育。

第四个环节:

抓住重点,运用学学、找找、读议结合的方法学习第2自然段,解决本课重点: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一段话。

1.学学出示学习提示,明确什么样的段叫按时间顺序写的段,这样的段落有什么特点。

2.找找。默读课文,找出按时间顺序写的段落,并说明理由。(用~~划出有关词语)

3.读议结合

阅读能力首先体现在对词和句的理解上,低年级阅读教学应以词、句为重点,才能使学生顺利地理解课文。教学时,将词、句的理解和朗读有机结合起来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春天:

(1)读读写春天景色的句子。

(2)比较句子,哪一句好,为什么?

春天,梨花开了。春天,满山的梨花一片雪白,远远望去就像一片银海。

(3)看幻灯理解“银海”。(通过直观形象的手段理解词语)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初夏:

(1)读读写初夏景色的句子。

(2)议议什么像小姑娘,想想为什么可以把果实比作害羞的小姑娘。

(3)看投影,体会“害羞”。

(4)朗读训练。

秋高气爽:

(1)读读写秋天景色的句子。

(2)议议哪些词语写出梨已成熟。

(3)看投影,体会“黄中透白,点头微笑”。

(4)朗读训练。

在这个环节中,我运用比较句子,形象直观(看投影)的方法突破难点。整个环节中,要体现由扶到放。

第五个环节:

自由读1、2段,然后让学生自由说说这节课学懂了什么?

第六个环节:

抓住难点进行书写指导。

板书的设计极为重要,既要概括全文,又要简洁扼要,使人看来一目了然。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继续练习,理解文中不懂的词。

3.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讨论课后练习第2题的两个问题,能发表自己的意见。

4.认识到少年儿童在祖国关怀下,生活无比幸福、快乐,小学生应奋发向上,长大以后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5.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把自己参加的一项庆祝六一的活动说明白,再写成一段话。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到少年儿童在党的亲切关怀下生活是美好幸福的,应从小树立奋发向上,长大以后建设祖国的崇高理想。

2.有感情地朗读好这篇语句优美、节奏感强的`课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文中字词。

2.了解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有关思考题。

3.认识到少年儿童生活的幸福、快乐;少年儿童应好好学习,奋发向上。

4.写一段记述活动的文章。

5.读好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到少年儿童生活的幸福,快乐;少年儿童的奋发向上。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最喜欢的节日是什么节?(六一儿童节)对,这一天是全世界所有小朋友的节日,各国儿童都会以快乐、自豪的心情度过这愉快的一天,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

以往的六一节你是怎样度过的?谁来说说其中一次你最愉快的,印象最深的六一节是怎样过的,心情什么样。

(同学们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阅读课文是一首诗歌,这首诗就反映了少年儿童欢度自己的节日六一儿童节时的快乐、自豪的心情。让我们共同学习。板书课题:△快乐的节日

(二)借助拼音,读准诗歌。

1.借助拼音,自己小声读课文,要读准字音。

2.对诗歌中不理解的词弄明白意思。

3.诗歌共有几小节,想一想每一节表达了什么内容。

(三)学习课文,了解内容。

1.指名四人每人读一节诗歌,正音。

2.正确读出下面的词语。(出示小黑板)

3.理解以下词意:(可)

抚摩:抚,轻轻地按,摸;摩,接触;抚摩,用手轻轻按着来回移动。在本课是说微风吹在身上很舒服的感觉。

流淌:淌,流;流淌,液体流动。

丰满:(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胖得匀称好看。本课指小鸟身上的羽毛已经长满、长全,也就是小鸟已经长大,成熟。

4.逐节朗读,理解诗意。

学习第1节: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1节。

思考:这小节有几句话,这些句子抒发了我们什么样的感情?哪些句子体现出我们的生活非常幸福、美好。(这小节的诗歌抒发了少年儿童欢度自己节日时的愉快心情。后面的几句诗充分体现了我们的生活是非常幸福、美好的。)

(2)找出这一节中打比方的句子,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这句话是我们像春天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这句话把少年儿童比作春天,用花园,草地,象征祖国的美好。可以这样理解:少年儿童朝气蓬勃,如同春天,给祖国大地带来勃勃生机。)

(3)齐读第1节。

学习第2节:

(1)指名读第2节。

(2)提问:这一节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表达了什么?

(这一节共三句话。前两句表达了少年儿童自豪的心情,后一句话写出了祖国对少年儿童的期望。)

(3)自己小声读熟,然后全班以充沛的感情齐读这一节。

学习第3节:

(1)自由读这一节,找出一个打比方的句子,想想把谁比作什么。

(这一节的第二句话是打比方的句子。把少年儿童比作了小鸟。)

(2)指名读这个打比方的句子,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少年儿童学好建设祖国的本领,成为合格的接班人,就应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3)再读第3节,体会一下这节的内容。(讲了我们幸福成长的原因,表达了我们的感激之情和崇高理想。)学习第4节:

(1)指名读最后一节。思考:这一节抒发了我们什么样的心情?这节中的快乐时光指的是什么日子?

(2)回答问题(先四人小组讨论,再指名答。)(第4小节进一步抒发了我们欢度节日的快乐心情。这节里的快乐时光是指六一儿童节。)

(3)用愉快的语气读第4节。

5.朗读全诗,总结内容。

(1)播放《快乐的节日》这首歌的录音,让同学们随着录音唱歌,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说一说,祖国培养我们幸福成长,我们应该怎样做?

(3)老师总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应该知道少年儿童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下,生活是很幸福、美好的。我们要从小树立奋发向上,长大以后建设祖国的远大理想,来报答祖国对我们的培养。

(4)全班有感情地再读全文,读出自豪、幸福的语气。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北大荒草塘的优美景色、丰富物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思想感情。

2.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自豪”、“清澈”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草塘的优美景色、丰富物产。

2.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

2.小黑板(抄写思考·练习题用)。

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 时

一、复习旧课。

1.听写《挑山工》一课的生字词:泰山 节奏 布褂 拘束 咧开 耽误 朴素

2.指名说说《挑山工》一课的主要内容。

二、检查预习。

1.《可爱的草塘》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物?(写的是北大荒的景物。)对北大荒,你们原来知道一些什么?(酌情先让学生说说,教师再作适当介绍,着重说明,北大荒原来交通不便,人烟稀少,丰富的土地资源和自然资源长期处于沉睡之中;解放以后,广大解放军官兵开发北大荒,建起了一个个机械化的国营农场,把北大荒变成了美丽富饶的“北大仓”。)

2.课文写了北大荒的什么呢?我们来读读课文。本课生字比较多,要注意读准字音。(开火车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3.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朗读课文中读错的字,重点指导一下。)

三、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学生自己默读,试着分段。

2.讨论课文的分段。(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将课文分成四段:从开头到“我还能怕”为第一段;从“说走就走”到“茫茫的跟蓝天相接”为第二段;从“我情不自禁地说”到“故意关上了话匣子”为第三段;从“往前没走多远”到课文结束为第四段。)

四、指名逐段朗读,读一段就说说这段的主要内容。

五、讨论草塘的可爱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让学生自由发言,主要找出:1.在草塘边上看到的美丽景色;2.小丽向“我”介绍草塘春、冬两季的特有景象;3.草塘全映在河水里的美景。)

六、体会在草塘边上看到的美丽景色。

1.指名朗读“说走就走……茫茫的跟蓝天相接”。

2.刚才读的这一段中,哪几句是描写草塘的美的?(“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茫茫的跟蓝天相接”这三句话是描写草塘的美的。)

3.从这三句话中,你体会到草塘的哪些特点?

在学生发言、讨论的过程中,重点指导理解以下词句。(1)第一句讲草塘很大。“置”,放,摆。“置身于”,把身体放在……。“走了进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是用具体感受说明草塘的大。

(2)第二句讲草塘的颜色很绿。句中的“浪花”指的就是草塘中的芦苇、蒲草。因为前面把整个草塘比作大海了,所以草塘里的草好像是浪花。

(3)第三句进一步讲草塘绿得有变化,有层次。“鲜绿”的颜色比较浅,“翠绿”比鲜绿深一些,“墨绿”比翠绿更深。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草塘的美丽景色。

七、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段。描写草塘美丽景色的一段最好能背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1.指名朗读第一、二段。

2.试背描写草塘美丽景色的部分,表扬能够背诵的学生。

二、指导学习第三段。

1.请两名学生朗读小丽和“我”的对话。

2.小丽介绍了哪几件事情?小丽说的“一点不掺假”是什么意思?(“掺假”,原来的意思是把假的、坏的东西混到真的、好的东西里去。小丽说的“不掺假”,意思是邮给姐夫的鱼干的鱼,都是用瓢舀的,没有一条不是用瓢舀的。)从这几件事情中,你体会到了些什么?(引导学生从物产丰富和非常好玩等方面谈谈体会。)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要读出情趣和小丽作为一个北大荒人的自豪感。

(1)同桌分角色读。

(2)指名分角色读。

三、指导学习第四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四段。

2.挂出小黑板,让学生做“思考·练习”3的`第三题填空,再说说为什么芦苇和薄草显得更绿了,天空显得更蓝了,云朵显得更白了。(“清凌凌”形容河水清澈见底。“显得更绿”、“显得更蓝”、“显得更白”都是因为河水清澈。)

3.绿草、蓝天、白云倒映在小河里所构成的画面,就是草塘美丽景色的缩影。认真读读这个自然段,体会一下这幅美丽的画面。

四、联系全文,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1.提出要求。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经过叙述的。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我”的思想感情也在一步步地发生变化。你们能把“我”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理出来吗?

2.学生自学思考,同桌互相讨论。

3.集体讨论。(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理出“我”思想感情的变化:开始时,对北大荒不了解,觉得没意思;见到草塘这么大这么美,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听了小丽的介绍,再亲自在水泡子里逮鱼,又看到倒映在小河里的草塘美景,深深地爱上了“这一幅美好的画卷”,也就深深的爱上了北大荒这个地方。)

五、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指名说说每一段的段意。

2.把段意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六、复习巩固生字词。

1.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提醒学生注意:“掺”是翘舌音,“茫”是后鼻音。

2.讨论:写这些生字时要注意什么。(“挎”是提手旁,要注意与“垮”字的区别;“豪”的下面是“豕”,要注意与“毫”字的区别;“筷”是竹字头,不能写成草子头。)

3.把“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抄写两遍。

七、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用“自豪”、“清澈”书面造句。

第三课时

一、听写词语。

挎着 茫茫 掺假 自豪 清澈 筷子 棍子

刮大风 清凌凌

(听写后同桌互相批改,有写错的课后订正。)

二、检查造句。

指名读读造的句子,从词语用得是否准确、句子写得是否通顺两个方面酌情评议指导。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自选一段当众朗读,表扬读得准确、流利、有感情的学生。

四、明确“练笔”要求。

1.各人读读“练笔”的题目。

2.讨论:这次“练笔”的内容是什么?(写自己参加过的一次升旗仪式。主要写升旗仪式的场面,还可以写当时的感受。)在表达上有哪些要求?(要把场面写清楚,写具体,语句要通顺、连贯。)

五、学生按要求.写作,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写得有特色的和练笔中的问题。

六、指名朗读写的作文,酌情表扬鼓励,并对练笔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提出修改要求。

七、布置作业。

1.修改练笔。

2.预习《在希望的田野上》。

5 可爱的草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