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说过新乡的“郭亮洞”是电影《举起手来》的取景地,又因它的位置特殊被称为“世界最险要十条公路“之一。真想到那儿去看看。今天,我终于来到了我心仪已久的“郭亮洞”。
远远望去,“郭亮洞”就像一条巨龙在山石里穿梭,甚是壮观。进到洞里,洞内的景观也让人惊叹。洞里到处都是红色的石英石和灰色的原石。洞壁上的红色石英石犹如一块块红色的宝石,仿佛要发出亮光。那原石,虽不如石英石那么色彩明丽,倒也显得朴实,也更加衬出石英石的漂亮。很是惹人喜爱。
我摸着这光滑的洞壁,踏着这平整的路面,听着导游的介绍,仿佛看到了弥漫着烟尘的空气中,那些朴实勤劳的村民们,在汗水中挥锤的场面。他们在工具和生活条件都很落后的情况下,开凿出了这一条见证着中国人民勇气和毅力的挂壁公路。他们是一群伟大的'人。
望着这郭亮洞,我想起了导游介绍的“天梯”,听听这个名字就知道它有多么的险峻。因为蜿蜒曲折,临渊而行,所以稍有不慎便会命丧崖底。但是在郭亮洞凿出之前,它是郭亮村村民们走出大山的唯一通道。1971年,村支书带领村里的十三名壮劳力组成凿洞突击队发誓要凿穿绝壁,打出通向山外的大路。在历尽6个寒暑之后,“绝壁长廊”终于竣工。为此,还有几位村民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不知不觉中,我走出了“郭亮洞”,回头再看看它,发现它不仅是一个山洞,更是一件凝聚着拼搏和不屈的艺术品。
(第一首)
七月头旬好友邀,万仙山里伏炎消。
峰峦叠嶂天然美,溪瀑淙淙景色娇。
挂壁长廊真叫绝,写生基地更新潮。
中华影视村名响,太行明珠步富饶。
(第二首)
青峰万仞谒天尊,峭壁行车几掉魂。
渡水攀坡忽上下,穿山越洞瞬明昏,
游龙过境留遗迹,硕鼠营巢有故痕。
远客闻名生仰慕,争相揽胜宿荒村。
(第三首)
九转盘旋别有天,绝壁驱车胆亦寒。
村巷半藏云雾外,民居长隐石崖间。
远离闹市无尘虑,近入瑶池欲为仙。
造化神奇犹感叹,神工鬼斧太行山。
(第四首)
香烟柳巷两三家,石径幽幽翠掩霞。
脚下斜阳跟我走,池中影子映参差。
红墙托出青山秀,碧草铺来绿水华。
牧笛悠悠谁切切?唤回野外放羊丫。
(第五首)
九转盘旋别有天,绝壁驱车胆亦寒。
村巷半藏云雾外,民居长隐石崖间。
远离闹市无尘虑,近入瑶池欲为仙。
造化神奇犹感叹,神工鬼斧太行山。
(第六首)
嶂掩炊烟四五家,石屋脚下是悬崖。
羊肠野径鱼腥草,鸟道荒村柿子花。
避乱前朝藏旧氏,升平后代继新娃。
沧桑历尽沟边树,旭日晨辉瓦上霞。
郭亮村游记作文【1】
星期四,妈妈告诉了我一个令人激动的消息,清明假期我们去太行山的郭亮村游玩。
坐了十几个小时的车,我们终于千里迢迢的来到了太行山下。郭亮村依山坐落在千仞壁立的山崖上,地势险绝,景色优美,以绝壁峡谷的“挂壁公路”而举世文明,是河南省的风景名胜区。
要上到郭亮村必须走过绝壁长廊,绝壁长廊又叫郭亮洞,被称为世界上最奇特的18条公路之一,号称“太行隧道之父”。绝壁长廊未修建之前,郭亮村几十户人家向外界的路只有一条最宽处约1.2米,最窄处只容两只脚的天梯小道,村里贫困落后,百姓生活艰辛,为了让子孙后代过上幸福的生活,时任分村支书的申明信
走在“绝壁长廊上”,看着简介,我心里不由得赞叹:郭亮村人民的坚强毅力,拼搏精神和那不屈于大自然的斗志,太令我震撼了。于是我要妈妈赶紧拿出手机,拍下这幅美丽画卷。
郭亮村还有一个有趣的景点叫喊泉,往景区的深处走,在路上会听到一阵阵的喊声。到达喊泉,许多人在大叫,这里四面八方都是悬崖峭壁,在正前方有一个突出来的石头,水从石头里落下来,我们大喊大叫,水就流得越来越急,越来越大。我们的声音通过回声传到了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的耳边。
这次旅行真辛苦,走完一个挂壁公路,又去欣赏另外一条挂壁公路,然后又接着爬山,我累得腰酸腿痛,但心里开心的不得了,真是“苦中有乐,乐中有甜啊!”
郭亮村游记作文【2】
山西旅游途中一位摄影达人向我推荐,一定要看看郭亮村。为什么?如此陌生的地方却有巨大的吸引力呢?带着不解的疑惑,和三位上海人一起包车前往郭亮村,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破译心中的疑团。小车在微凉的晨雾中前往太行山,放眼望去群山起伏,陡峭的崖壁上镶嵌着绿林,似乎在涂抹着山体的单调色彩。小车放慢车速盘旋迂回在山体中前行,我们随着一个个弯道身体左右晃动摇摆起来,一路颠簸总算抵达景区。下车后映入眼帘的是矗立着三块巨石,分别刻着万仙山景区、国家级AAAA旅游区、一本厚重的石刻书便是介绍。它没有以往景区那种别致跳脚的门楼,那粗犷中的大气顿时给人一种力量,似乎在向你叙述着它的曾经,也似乎在演绎着一种精神。郭亮村坐落在蜿蜒的太行山脉深处,在与世隔绝的'1700米的万仙山山崖上。险峻的地势令人望而生畏,不寒而栗。
东汉时农民郭亮率饥民揭竿起义,便得名‘郭亮’。村庄与石相伴,以石屋、石仓、石桌、石凳、石磨、石碾甚至石碗石筷等而闻名,可谓是不折不扣的石头村屯。有人好奇地问为什么都用石头呢?他们简单明了地回答说;石头又不要钱为什么不用呢?也许是与石头相伴造就了村民们具有石头般坚毅刚强的性格。万仙山郭亮村这里千刃壁立、万峰竞秀、地势险要景色优美。据说这里是万仙汇聚的地方。我们来到海拔1100多米绝壁上的天池。这是1975年坚毅顽强得郭亮人,通过曲折陡峭的天梯从山下抬沙子、背水泥筑坝修成水库,坎高39米蓄水量19万立方米,使其成为郭亮一景,被誉为天池。
天池绿树繁茂隐现在绿色中的红石靓丽而神秘。碧水中漂着浮萍,扎根在水中的树边簇拥着苗条修长身材的嫩绿色的野草,在微风中摇弋起舞,为怡静的画面增添了几分灵动……它们竞相将各自的身影辉映在碧水中,轴对称的影像,交汇成一幅天然的画卷。秀美的画面在微风中晃动,这江南的灵秀也许曾经随着仙女飘逸的长裙来到了这里。天池边矗立着红色的云层般叠加的巨石,石顶和石缝中顽强地生长着绿色的生命,它们似乎是对悬崖的陪伴和赞许。这些红色挺拔的巨石宛如强悍的卫士,相伴护卫着柔弱的秀美,呈现一派刚柔相济的景色。弯弯的石拱桥,蜿蜒的石阶拉近了它与我们之间的距离,也将我们自然地融入了这幅画卷。天池旁的红色崖壁上有一条绝壁长廊,这是上世纪70年代郭亮村13名壮士打秃钢钎12吨,打坏铁锤4000多把,历时五年,在这刀劈斧剁般的崖壁上一凿一锤打出的高4米宽6米全长1250米横穿在110米高悬崖绝壁上的人工隧道。郭亮洞与其它隧道不同的是这里开凿了许多大小不一的窗口,因为当时那里原始没有电,一千多米的洞就是靠着崖壁上的窗口采光。独特的创意使一个个窗口在崖壁的外观上形成了一道靓丽而奇特的风景。
进入这条绝壁长廊郭亮洞,洞体呈现着锤凿的痕迹。时光仿佛在这里戛然止步,在弥漫着烟尘的空气中,奏响着震耳欲聋的锤声,光着体魄的汉子,在汗水中挥锤的场面呈现眼前,这是一种不可思议的艰辛,它演绎着现代版的愚公移山,它令人感叹震惊,这里当之无愧地成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站在洞里心中无法平静,这些原始的痕迹似乎在敲打着你的神经,你似乎被一种精神和勇气包裹,这种震撼给人勇气和力量。郭亮村以它独特的美景和绝壁长廊,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和无数摄影爱好者,人们在这里饱览美景,更多的是感受一种精神,这就是太行之魂。我想这小小的郭亮村同样演绎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这是中国人的骄傲。我明白了小小的郭亮村确实是值得一游的地方,因为它是美景和勇气交融的绝版。
郭亮村游记作文【3】
在这个暑假,我来到了著名的影像村——郭亮村。
从辉县县城向南40公里,就来到了郭亮村。一路上风景怡人,使我目不暇接。进入山区景色更加秀丽,飞流直下的瀑布,淌淌流水的小溪,还有那漫山遍野的绿。一下车,就使我感觉到进入大自然,漫山的知了声、各种各样的鸟叫声,更加想让我欣赏这里的景色和大自然。
我们找到了一家旅店休息,等到下午激动人心的时刻就要来了。我们从店,向景区深处走去,山路很窄,像一条丝带围绕在山脚下,我们盘山而上,在路上就听到了喊声,我们来到了喊泉,许多人在这里大叫,我们仿佛来到了“大盆”中,这里四面是山,悬崖峭壁,正前上方有一个突出的石头,看着像龙头又不像龙头,水从“龙头”上洒落下来。我不明白为什么加喊泉,经过打听,原来是人们喊的声音越大,水流的越急,我们也加入了喊的行列,这声音通过回音传到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的耳边。
第二天一早,我们便向另一个目的地出发——黄龙洞。经过一段来到了山下,看见这里人流如潮,山上有一条黄色的圆桶在青山碧岭中穿行,“那是滑道下来。于是我们拾级来上,在经过一片松林时遇到了不测。一只山马蜂飞到了我的衣服里,在衣服里上下纷飞,突然我感觉到一阵痛,原来马蜂蜇了我一下,这样疼痛阻止不了我对山顶的渴望于是我包了一下又上路来,经过千辛万苦,我们终于爬到了山顶,望着那一望无际的山脉,我想到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真是美啊!我不由赞叹。我们来到了洞内,一阵冰爽使我全身发起了鸡皮疙瘩。洞内一片乌黑,伸手不见五指,我们向着出口,一步一步迈近,出了洞口,这是山的另一面,这里有人在提示我们穿上防护服。我们坐在滑道上,飞速的向下滑,一阵清凉,使我的头发都竖了起来。我的屁股像着了火一样向下滑,不一会就滑到了谷底,撞上一块海绵才停下。
这次惊险的旅行,我开心难以忘怀!郭亮我还会在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