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龙是非常神奇的动物,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数千年来,龙的影响延伸到中国文化的多个领域,深深融入中国人的生活之中。
2、龙是中国古代神话的四灵之一。龙是水神,水中行走是龙的拿手好戏;龙又是天神,腾飞云天是龙的看家本领。
3、龙的故乡在中国,龙从九州大地上腾空而去,于是,大地上留下了龙口、龙门、九龙坡。华夏民族,有着龙的精神、龙的气魄。
4、有的刻着两条龙龙尾缠绕,两头相对含花。
5、他肩膀宽阔,身材高大,结实得像一堵墙似的。
6、来到舞龙的现场,只见龙有细长的胡须、长长的舌头,嘴里还有一个黄色的球,它的脸是银白色,全身基本上是青色的,这也难怪它的名字叫:青龙。
7、有的刻着两条龙龙头相碰,呈八字型,嘴里吐着水花。
8、其“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口旁有须冉,颌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能腾云行水,护佑一方,是吉祥之物。
9、龙是中国神话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传说能隐能现,春风时登天,秋风时潜渊。又能兴云致雨,为众鳞虫之长,四灵之首,后成为皇权象征,历代帝王都自称为龙,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
10、龙的形象也在先秦各代得以长足发展,由杂多而整合,由粗简而趋美。
11、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了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因此,龙成为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历史的象征!
12、龙是古人对天道的理解、对身外众生的敬重,没有错;说龙是人天相通,人和大自然风雨与共甘苦同行的产物,更没有错。因此,我们说龙的精神,也就是与天和谐的精神。
13、龙,在中国的神话与传说中,是一种神异动物,具有蛇身、鳄首、蜥腿、鹰爪、蛇尾、鹿角、鱼鳞、口角有须、额下有珠的形象。
14、他下嘴巴蓄着一撮四寸长的山羊胡子。
15、在世界的东方有一条巨龙,人们正驾驭着它腾空飞速前进。这条龙美丽,皎洁,那便是中国。中国人具有龙的精神,龙的气魄。
16、在十二生肖中我最喜欢的动物就是龙。我原以为龙是真实存在的,到了今天,我们学习了《龙的传人》这一课,我才知道他只是中华民族远古时期崇拜的图腾。还有它集九种动物特点于一身:“角似鹿,头似牛,嘴似驴,耳似象,鳞似鱼,须似人,腹似蛇,足似凤。”所以我喜欢它。
17、它们体态矫健,龙爪雄劲,似奔腾在云雾波涛之中。
18、龙不仅是中华名族历史的见证,而且是中华名族凝聚力量的见证,也是中华名族进取精神的象征,所以我喜欢它。
19、长江从三峡大坝上奔涌而下,那是龙在轰鸣;列车在京九线上呼啸而过,那是龙的身影;西昌基地火箭直冲云霄,那是龙在飞腾;“嫦娥1号”成功奔月,那是龙的祝福……
20、这人又干又瘦.活像一个大头钉。
21、龙代表着中国,代表着共产党,它是我们中国人伟大的象征。它是威力无比,无所不能的。它是民族历史的见证。
22、龙的形象主要包括头冠饰角目耳鼻嘴眉足鳞(羽毛)尾和躯体等部分。我们称之为“真龙”。
23、清澈明亮的瞳孔,弯弯的柳眉,长长的睫毛微微地颤动着,白皙无瑕的皮肤透出淡淡红粉,薄薄的双唇如玫瑰花瓣娇嫩欲滴。
24、龙的体态多呈S形,显得刚健有力;形态结构也开始复杂化,出现了头发节毛,角开始分杈,由原先的牛角变为鹿角,羊须的特征开始突出,而且气势渐增,表现出不可一世的姿态来。
25、双手冻得又红又肿,活像煮熟的牛肉。
26、龙,是一个神奇完美的“动物”,多少个日日夜夜,中国人传唱着那首《龙的传人》,多少个岁岁年年,中国人把自己叫做“龙的传人”。
27、千年前,一条巨龙从东方土地上升起,千百年的辉煌,千百年的劫数,千百年的伤疤,今天,千百年后的今天,让我们共同期待巨龙的觉醒!
28、龙的精神可以用团结凝聚的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奋发开拓的精神和与天和谐的精神来概括。
29、这条龙色泽鲜艳,栩栩如生,好似即将腾云驾雾从展览馆冲出飞向天空。
30、龙能腾云驾雾,呼风唤雨,翻搅起四海云水,威力无边。它还能帮助人类。天下旱涝,庄稼丰歉,人间是福是祸,全凭它的旨意,所以我喜欢它。
31、他黑虎头似的脸上,生着一对铜铃一般的大眼睛,十分精神。
32、龙,是一种并不存在的动物,没有为人做过什么,也没有人见过,可是人们,将它看成至高无上,力量无边的神物,甚至为它烧高香,求保佑。
33、龙是水里生出的神,缩小如蚕蚁,伸展能蔗天。有时显露于云端,有时隐形入深渊。龙威力无比,它能呼风唤雨,翻搅起四海云水。
34、墙壁上描绘的是九龙戏珠的图案,九条龙栩栩如生,色泽鲜艳,形态逼真。有的巨龙好似腾云驾雾,要伸出影壁,飞向天空,有的瞪圆双眼,怒目而视,有的张牙舞爪,摆开架势迎战,有的气势汹汹,杀气腾腾,有的耀武扬威,得意洋洋,还有的回首遥望,呼唤同伴……真是妙不可言,美不胜收。
35、现代龙的主要特点是蜿蜒多姿,通体华美,虽仍保持着不可一世的威严,但却失去了中世龙的刚猛,而展示的是一种“威仪棣棣”的样子,身躯延长,须发长飘,身体的各个部分表现得极为协调,优美的姿态更富有神韵。
36、龙是中国古人对鹿,牛,驴,虾,象,鱼,蛇,凤等动物,和云雷电虹霓等自然天象模糊集合而产生的,具有喜水好飞通天善变灵异征瑞兆祸示威等神性的一种神物。
37、其“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口旁有须冉,颌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能腾云行水,护佑一方,是吉祥之物。
38、舞爪的巨龙。它们那粗壮的前爪强劲有力的尾巴,让人望而却步,细细的胡须在风中飘动,两只巨龙皱紧眉头瞪大眼睛
39、有的刻着两条互相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互相抵着,各自回首遥望。
40、龙给我的感觉是凶猛的,也是美丽的,但我觉得龙并不是表面上的那么凶猛,它就好像一个认真工作的老人一样守护着他要守护的东西,凶猛只是为了吓唬那些不老实的人。
41、龙给中国带来了和谐,是中国人的榜样。龙象征着中国人对自由完美的追求和向往,所以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龙的后代。龙是我们的祖先,我们要时时刻刻向中国龙学习。
42、龙是中国古人对鹿,牛,驴,虾,象,鱼,蛇,凤等动物,和云、雷电、虹霓等自然天象模糊集合而产生的,具有喜水、好飞、通天、善变、灵异、征瑞、兆祸、示威等神性的一种神物。
43、它们色泽鲜艳,形态逼真,像是在腾云驾老雾,要冲出影壁,飞向天空。你看,一条黄龙和一条紫龙正在争夺一个火球。它们瞪圆了双眼,怒目相视。黄龙叉开四爪,伸出了锐利的尖钩;那条紫龙也不示弱,傲慢地摆动着尾巴,轻蔑地瞟着对方,仿佛说:“你有什么了不起,敢和我较量吗?”
44、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45、就龙自身来说,也体现了一个“合”字,它不但集合了鹿,牛,驴,虾,象,鱼,人,蛇,凤等动物,还融合了云、雷电、虹霓、龙卷风等自然天象。正由于上述因素,我们讲龙的精神也就是团结凝聚的精神。
46、这对巨龙正在挑战,那对巨龙已经开仗了。只见蓝、白两条龙,翻滚在汹涌澎湃的碧涛之上,穿梭于险峻的山峰之间。这一场恶斗,真是惊心动魄啊!
47、再看看其他几条龙,也各有特色。有的气势汹汹,杀气腾腾;有的耀武扬威,得意洋洋;有的回首遥望,呼唤同伴……它们形态各异,真是妙不可言,美不胜收!
48、有4只爪子,身体很长,会下雨,鼻子旁有胡须。龙能大能小,能或能隐,大则兴去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49、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在早期,古人对大多自然现象无法做出合理解释,于是便希望自己民族的图腾具备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那样的雄姿像鱼一样能在水中游弋像鸟一样可以在天空飞翔,因此许多动物的特点都集中在龙身上。
50、龙的形象主要包括头、冠饰、角、目、耳、鼻、嘴、眉、足、鳞(羽毛)、尾和躯体等部分。我们称之为“真龙”。
1. 龙能大能小,能或能隐,大则兴去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2. 有的刻着两条互相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互相抵着,各自回首遥望。
3. 它们体态矫健,龙爪雄劲,似奔腾在云雾波涛之中。
4. 龙能腾云驾雾,呼风唤雨,翻搅起四海云水,威力无边。它还能帮助人类。天下旱涝,庄稼丰歉,人间是福是祸,全凭它的旨意,所以我喜欢它。
5.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在早期,古人对大多自然现象无法做出合理解释,于是便希望自己民族的图腾具备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那样的雄姿像鱼一样能在水中游弋像鸟一样可以在天空飞翔,因此许多动物的特点都集中在龙身上。
6. 龙,在中国的神话与传说中,是一种神异动物,具有蛇身、鳄首、蜥腿、鹰爪、蛇尾、鹿角、鱼鳞、口角有须、额下有珠的形象。
7. 有4只爪子,身体很长,会下雨,鼻子旁有胡须。龙能大能小,能或能隐,大则兴去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8. 这条龙色泽鲜艳,栩栩如生,好似即将腾云驾雾从展览馆冲出飞向天空。
9. 来到舞龙的现场,只见龙有细长的胡须、长长的舌头,嘴里还有一个黄色的球,它的脸是银白色,全身基本上是青色的,这也难怪它的名字叫:青龙。
10. 墙壁上描绘的'是九龙戏珠的图案,九条龙栩栩如生,色泽鲜艳,形态逼真。有的巨龙好似腾云驾雾,要伸出影壁,飞向天空,有的瞪圆双眼,怒目而视,有的张牙舞爪,摆开架势迎战,有的气势汹汹,杀气腾腾,有的耀武扬威,得意洋洋,还有的回首遥望,呼唤同伴……真是妙不可言,美不胜收。
11. 现代龙的主要特点是蜿蜒多姿,通体华美,虽仍保持着不可一世的威严,但却失去了中世龙的刚猛,而展示的是一种“威仪棣棣”的样子,身躯延长,须发长飘,身体的各个部分表现得极为协调,优美的姿态更富有神韵。
12. 它们色泽鲜艳,形态逼真,像是在腾云驾老雾,要冲出影壁,飞向天空。你看,一条黄龙和一条紫龙正在争夺一个火球。它们瞪圆了双眼,怒目相视。黄龙叉开四爪,伸出了锐利的尖钩;那条紫龙也不示弱,傲慢地摆动着尾巴,轻蔑地瞟着对方,仿佛说:“你有什么了不起,敢和我较量吗?”
13. 这对巨龙正在挑战,那对巨龙已经开仗了。只见蓝、白两条龙,翻滚在汹涌澎湃的碧涛之上,穿梭于险峻的山峰之间。这一场恶斗,真是惊心动魄啊!
14. 再看看其他几条龙,也各有特色。有的气势汹汹,杀气腾腾;有的耀武扬威,得意洋洋;有的回首遥望,呼唤同伴……它们形态各异,真是妙不可言,美不胜收!
15. 舞爪的巨龙。它们那粗壮的前爪强劲有力的尾巴,让人望而却步,细细的胡须在风中飘动,两只巨龙皱紧眉头瞪大眼睛
16. 有的刻着两条龙互相缠绕,龙头呈V字型,并且嘴里吐着水花。
17. 有的刻着两条龙龙尾缠绕,两头相对含花。
18. 有的刻着两条龙龙头相碰,呈八字型,嘴里吐着水花。
19. 龙的体态多呈S形,显得刚健有力;形态结构也开始复杂化,出现了头发节毛,角开始分杈,由原先的牛角变为鹿角,羊须的特征开始突出,而且气势渐增,表现出不可一世的姿态来。
20. 龙给我的感觉是凶猛的,也是美丽的,但我觉得龙并不是表面上的那么凶猛,它就好像一个认真工作的老人一样守护着他要守护的东西,凶猛只是为了吓唬那些不老实的人。
走在这条中轴线上,前后左右流览,故宫的整个建筑群,方方正正。古代的中国人都知道天圆地方,圆这个东西很难说,也很难做,一不小心就成了方正的反面,所以还是方方正正,让人觉得踏实、安稳。其实,能够兼容方正的是圆融,佛教常说圆融无碍,在故宫,这两个是融合的,如果说方方正正是说建筑的话,那么圆融理解为故宫深厚的文化积垫,沧桑的历史背景。
我曾两次游于天安门,直至午门外而返。在宫门外观之,已令我肃然,深赞皇宫气象,正自非凡!五一假前,便会同好友进宫畅游,更加赞赏皇宫毕竟是皇宫,只此气象,已令人心胸大开,嗟叹不已!琉璃鸳鸯瓦,朱漆大红牖,赤柱挺起,雕梁画栋,尊居于三层大理石阶坛上,雄视南面方物,莫不使人发出"大丈夫当居于此也"之慨叹!当此之际,予又不仅想到今之高楼大厦与之不同:今之高楼大厦也,千姿百态,各各不同,大有炫目于众前之意,极具****之态。使人观之,莫不心清气爽,意乱神迷!古之皇宫大殿也,庄严宏伟,座座皆然,大有雄视天下之气,极具大丈夫之概。使人观之,莫不肃然起敬,心无邪物!此为吾游故宫之心得,盖古今楼阁之不同,正自古今人性情之变化也。
园中柏树较奇特,奇就奇在有连枝相生者,有叉开腿生者,有树身扭旋而生者。开门迎客者,即是一株连理柏,本是两棵树,长大后便枝叶相抱,交在一起,故曰连理。在我印象中者,还有一棵白皮树,其枝干皆白,叶青,犹如白蛇娘娘现原形,从空中蜿蜒穿枝透叶扎于地下;还有一棵大本臃肿不中绳墨,可怜只有一人高的合抱之木,其枝叶卷曲不中规矩的伸长于满架,浑似一只海中巨乌贼舞爪倒立,惜不知何名。至于奇花更不必述,花开满树,眩人眼目,朵朵争艳,颗颗斗奇,惜其都为吾所不识,唯一能识者,止牡丹而已。再至于游亭观红鲤,男女相悦之情;假山眺望,闲情者之逸志。如此等等,已非我笔拙者所能尽道矣,只待足下前来,与之同游共览可耳。
故宫,明清的北京皇宫。"未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写过这么一句诗,让人更是觉着故宫的威严,所以踏进故宫之前,我的心境是敬畏又敬畏的。
刚触及故宫的那一刹那,高大的城墙,厚重的城门,庄严的圣殿,其雄伟、堂皇、和谐,重重的震慑了我!我无法言说,那一刻我的感觉。
噤若寒蝉是最好的解释。
故宫,这座美丽的城中之城,以前曾经在课本上读到过。今天,我们亲身来到了这里,每往前去,都有美丽迷人的景色。故宫的建筑宏伟华丽,红墙黄瓦,镶金嵌银,加上过道走廊的白玉栏杆,十分华丽壮观。每前进一处,每一个院落,都展现出庄严豪华、神奇优美、五彩斑斓的景色。
故宫的每一处,都是十分华丽的;故宫的每一个角落,都是豪华的。
我们还来到了皇帝的御花圆,在这里,我们欣赏了曾经是皇帝消遣过的风景,御花圆好大好宽,里面有亭子,有各种树木,有假山有石洞,这里风景秀丽优美,让人流连忘返。
这就是故宫,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每当太阳放射他不可一世的光芒时,我都感觉那是故宫在天空中的倒影,故宫金碧辉煌的反射。一种在蓝天中幽幽荡漾的蜃楼。我从正门步入宫殿,另一个我在空中进入太阳。两个我同样感觉到了灼热,无处不在的高墙阻挡了我对外在的认知,狭束了我的视野。金黄色的屋顶逼压出我身上的细汗,眩晕感从周边围拢,钻进我的大脑,像闹钟一样嗡鸣不已。
故宫很美,然而尚未进故宫之前,就早有一处特别引起我注意的地方——天安门前的白石栏杆和白石拱桥。它们不仅造型优美,而且统一用汉白玉石做成。这么贵重的造设,恐怕在别的地方是很少见的吧!然而在这座只有帝王才能居住的古代宫殿里又会有多少东西是在别的地方能够常见到的呢?
当我第一眼见到故宫时,故宫给我的最大印象是规模大,建筑多。在这个古老的皇宫庭院群落里,门里有门,院内有院,偌大一个宫殿,聚集了如此众多的精美建筑,恍若一个大型的古建筑公园。徜徉其间,你会惊叹于它的艺术美,也会禁不住生出诸多的历史疑问。
故宫规模之大,建筑之多,一排排红墙金顶的建筑整齐排列,倘若登在高处由南向北远眺俯视,更能让人感觉到它的气势宏伟。在中国乃至世界,规模如此宏大,保存如此完好的古代帝王宫殿,恐怕也并不怎么多见吧!
故宫的景观众多,有"四大门",有"三大殿",有"后三宫",有御花园,有城墙,有角楼,有金色的琉璃瓦房顶,有白色的汉白玉石雕,有彩色的图案与雕绘,这一处处景观都可谓是一件件难得的艺术珍品。去故宫可以在任何一种天气,晴天、雨天、阴天、雪天,不同的天气里,你会见到故宫不同的美。
在故宫的"四大门"中,午门是最为独特的。它不仅气势宏伟,高高的城台之上建有雄伟的城楼,而且形状独特,整个建筑呈凹形。这般形状独特而又气势恢宏的建筑不仅在"四大门"中是仅有的,即使是在整个巨大的皇宫建筑群里也只仅此一处。如果从艺术的角度欣赏,这个造型独具特色的建筑的确是极具美学价值的。然而它的用处却并不像它的外表一样美。明清时期,这里常常是皇帝行大典接见外国使节的地方,然而同时这里又是献俘和行廷杖的地方。皇帝高高在上,城楼下却是被俘的俘虏,或是被施以廷杖之刑的大臣。城上的唯己独尊,城下的却任人处置。这是何等的不平等!如果说人们常听的"推出午门斩首"可能不属史实的话,然而廷杖却是有史记载的。汪曾祺《午门忆旧》中就曾引用朱国桢《涌幢小品》中"遂有杖死者"的句子来描述此刑。而《明史?本纪》中也有文字记载,1519年因反对武宗朱厚照去江南选美遭受廷杖的大臣就达130名之多,那一次被打死的竟有11人。于是,在这个气势非凡的午门,大臣被脱下裤子活活打死的事便屡有发生。午门真正成了刑场,暴君也真正成了阎王。
故宫的"三大殿"是皇帝举行朝会,行使权力和举行盛典的地方。"三大殿"中,尤以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最大,最为富丽堂皇。太和殿气势之宏伟非同一般,光汉白玉石雕基座就有厚厚的三层,由72根直径达1米的大柱支撑着的高大殿宇便建在其上。太和殿不仅殿内极其豪华,门窗、梁上满绘彩色图案,金砖铺地,设有九龙金漆宝座,就连殿前铺设的白色浮雕御路也全然是用汉白玉石建成,上面是双龙戏珠的精美图案。然而它的寓意却也并非是什么有关民众的吉祥富裕之类。相反,这两条龙,一条喻指天帝,另一条便是喻指居住在这奢华宫殿里的帝王。古代帝王把自己与天帝放在一个位置,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是天帝的儿子,自称天子。可见,他们是把自己的地位看得极高的。而这般肆意的想象恐怕那时也只有皇帝才可以有吧!倘若哪位臣子突然有一天有了这种想法,一旦被传到皇帝耳中,那可就要招来杀头之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