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优美的句子有拼音的 正文

优美的句子有拼音的

时间:2025-04-30 19:57:01

绝句

杜甫

liǎng gè huáng lí míng cu liǔ

两个黄鹂鸣翠柳,

yī háng bái lù shàng qīng  iān

一行白鹭上青天。

chuāng hán xī lǐng qiān qiū  xuě

窗含西岭千秋雪,

mén bó dōng wú wàn lǐ chuán

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译文

两只黄鹂在空中鸣叫,

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开来的船只。

创作背景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

“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作者一瞬间的感受。诗人偶有所见,触发了内心的激情,信手把诗人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目。杜甫用这一形式写了一组诗,共四首,用“绝句”为总题。《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其中的一首。

赏析

这首诗描绘出四个独立的景色,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诗人陶醉其中,望着来自东吴的船只,不觉勾起了乡愁,细致的内心活动自然地流露出来。

诗歌以一副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此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以“鸣”发,黄鹂的啼叫,给人一种轻脆,悦耳之感。早春时节嫩芽初发的柳枝上,成双成对的黄鹂在欢唱,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这里用一个“上”字很巧妙。这两句,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两首句还写到黄鹂的啼鸣,诗人对这幅生机盎然,绚丽多彩的早春图像就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进行刻画,而这种有声有色的手法,也增加了诗句的生机。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诗人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新,晴天丽日,所以能看见西岭雪山。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此句“窗”与“雪”间着一“含” 字,表现出积雪初融之际湿气润泽了冬冻过的窗棂,这更能写出诗人对那种带着湿气的早春生机的感受。而“西岭”,正是诗人看到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近旁的西岭,想到西岭山上的长久积雪,以西岭上的千秋积雪代替窗上的残雪,这就使所表达的意境更为广远。这就是诗人观物寄情时物物相融的手法。另外,诗人从少年时就怀有报国的志向,在历经数十年的重重阻扼之后终于有重展的机会,多年战乱得以平定,这与诗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岭,并以岭上千年雪代窗上残雪,进而给诗人以顽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联系。但同时,诗人以这种感受,从另一角度来说明一种艰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要融化千年的积雪则更为困难。于是,诗人在那淡淡的希望之中却有着更深的忧虑。因此,这句就不仅仅是对窗前雪的描写了,它有着更深的寓意,而这种对景物的体察,其实早在一二句就暗含其中了。“两个”、“一行”,数目历历分明,观察仔细,不是因为内心的轻松愉快,而是诗人要排遣那种长期受到闲置的愁闷意绪和百无聊赖的心情。这与《水槛遣心》中“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与《曲江》中“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对景物的体察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以清新自由的景象表现心中百无聊赖的心情。

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一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用一个“泊”字,有其深意。泊有“停留不开”的含义,杜甫用的正是这个含义。杜甫多年来飘泊不定,没有着落,虽然他心中始终还有那么一点希冀,但那种希冀,已经大大消减了。他应该知道,“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在当时很难实现,而且在严武向朝廷推荐他之前,他刚刚结束流亡的'生活,对朝廷虽有所望,但却又极感希望渺茫。“泊”字,正好写出了诗人这种处于希望与失望之间的复杂心情。而“万里”则暗示了目的达到的远难,这与第三句中的“千秋”并列,一从时间上,一从空间上,同写出那种达到目的之难,以表示希望不大。这是第一层含义。第二,这只停泊在门前的东吴船并非从东吴来,而是到东吴去的。东吴,正是杜甫心中那点希冀的象征。不直言长安而说“东吴”,原因是,诗人以成都、东吴间相距之远和路径之难,来暗示他的抱负难以得到施展;另外,三国孙权自古就被不少士人誉为明主,借东吴代指孙权,不仅暗示了杜甫对当朝皇帝的希望,更是他那“致君尧舜上”的志向的寄寓之所。而以“泊”、“万里”、“东吴船”合而为一句,正是为了写出那个“难”字。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 物候,柳枝刚抽嫩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 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 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诗的下联也由对仗句构成。上句写凭窗远眺西山雪岭。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在天气不好时见不到,只有空气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 可见。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近在目前。观赏到如此难得见到的美景,诗人心情的舒畅不言而喻。下句再写向门外一瞥,可以见到停泊 在江岸边的船只。江船本是常见的,但“万里船”三字却意味深长。因为它们来自“东吴”。当人们想到这些船只行将开行,沿岷江、穿三峡,直达长江下游时,就 会觉得很不平常。因为多年战乱,水陆交通为兵戈阻绝,船只是不能畅行万里的。而战乱平定,交通恢复,才看到来自东吴的船只,诗人也可“青春作伴好还乡” 了,怎不叫人喜上心头呢?“万里船”与“千秋雪”相对,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次何等开阔!

全诗看起来是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而一以贯之,使其构成一个统一意境的,正是诗人的内在情感。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四句景语就完整表现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

这首绝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为一,其中起联结作用的正是诗人内心的心绪。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诗人对失望的感伤,对希望可否成真的无着和彷徨。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正是这首诗的主旨所在。

春季,一个静与动完美结合的时节。春季像一个天使,踏着愉快的脚步,翩翩来到人间,下面为大家分享了春天的优美的词语,一起来看看吧!

如 沐 春 风

拼音:rú mù chūn fēng

出处:出自宋朱熹《伊洛渊源录》卷四:“朱公掞见明道于汝州,逾月而归。”语人曰: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月。

释义:沉浸在美好的环境中,形容心情愉快舒服,如同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也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就像受到春风的吹拂一般。

春 风 风 人

拼音:chūn fēng fèng rén

出处:汉·刘向《说苑·贵德》:“管仲上车曰:‘嗟兹乎,我穷必矣!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释义: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及时给人以良好的教育和帮助。

春风风人这个成语常会跟着夏雨雨人。春风风人,夏雨雨人,结伴出现,意思一样。春风夏雨、如沐春风……说得都是差不多的意思。

日 和 风 暖

拼音:rì hé fēng nuǎn

出处:宋范纯仁《鹧鸪天和韩持国》:“腊后春前暖律催,日和风暖欲开梅。

释义:风很平静,阳光暖人。

春 光 漏 泄

拼音:chūn guāng lòu xiè

出处:唐杜甫《腊日》:“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释义:柳枝泛绿,透露了春天带来的信息。也喻指秘密或男女的私情被泄露出来。

春 晖 寸 草

拼音:cùn cǎo chūn huī

出处:唐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释义:寸草,指小草;春晖,指春天的阳光,象征父母的慈爱。比喻儿女难以报答父母的恩惠。

春 华 秋 实

拼音:chūn huá qiū shí

出处:《后汉书崔骃传》:“春发其华,秋收其实,有始有极,爰登其质。

释义:华:同“花”,指开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文采和德行,也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

春 色 满 园

拼音:chūn sè mǎn yuán

出处:南宋叶绍翁《游小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释义:成语意为园内到处都是春天美丽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春 冰 虎 尾

拼音:chūn bīng hǔ wěi

出处:《尚书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释义:意思为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尚书》惜字如金、用词意蕴深远,春日温暖,冰层自然消融,变得薄脆而不能承重,“春冰”一词形容危险之地,不免让人赞叹用字之微妙。

另外,春天乃四季之首,一年之初,春日谨慎行事,就是“慎始”,“慎始”方能善终,《尚书》用“春冰”告诫人们谨慎,也暗含了此等深意。

春天,承载着先人们对后辈“慎始”的告诫,也承载着对后辈“善终”的祝福。

万 紫 千 红

拼音:wàn zǐ qiān hóng

出处:宋朱熹的诗《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释义: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

朱熹的诗并不仅仅是描绘春光的.美好,古人云“如沐春风”,与这两句诗内涵有共通之处,“万紫千红总是春”其实也是在说圣人之道如春光般明媚而又缤纷多彩。春天,本就是容易给人圣洁感受的时节。

莺 歌 燕 舞

拼音:yīng gē yàn wǔ

出处:宋苏轼《锦被亭》词:“烟红露绿晓风香,燕舞莺啼春日长。”

释义:黄莺在歌唱,燕子在飞舞,形容春天鸟儿喧闹活跃的样子。现在常用来比喻蓬勃兴旺的景象。

绿 肥 红 瘦

拼音:lǜ féi hóng shòu

出处:宋李清照《如梦令》词:“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释义:绿叶茂盛,花渐凋谢,指暮春时节,也形容春残的景象。

李清照才华横溢,文词多精妙绝伦,令人拍案叫绝。但她一生历经坎坷,词句中也颇多伤春忧思之情。

“伤春”类的

文人爱春,所以不忍春逝去,其实四季轮回,春日虽尽,但盛夏亦美,何况秋冬过后,春日又来呢?

春 花 秋 月

拼音:chūn huā qiū yuè

出处: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释义: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春 色 撩 人

拼音:chūn sè liáo rén

出处:宋陆游《剑南诗稿山园杂咏五首》:“桃花烂漫杏花稀,春色撩人不忍为。”

释义:春天的景色引起人们的兴致。撩,撩拔,挑逗、招惹。

春 寒 料 峭

拼音:chūn hán liào qiào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九:“春寒料峭,冻杀年少。”

释义:形容初春的寒冷。

李清照《声声慢》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中还有一成语“乍暖还寒”,用来形容春初气候忽冷忽热,冷热不定。

草 长 莺 飞

拼音:cǎo zhǎng yīng fēi

出处: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羣莺乱飞。”

释义:江南暮春时节景象,形容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后来多用“草长莺飞”形容春天的美好的景色。

春 光 明 媚

拼音:chūn guāng míng mèi

出处:元宋方壶《斗鹌鹑·踏青》套曲:“时遇着春光明媚,人贺丰年,民乐雍熙。”

释义:形容春天的景色十分鲜明美好。明媚:形容自然景色的鲜妍悦目。

我们熟知的成语还有“春暖花开”。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南内》:“春暖花开;命中贵陪内阁儒臣宴赏。”意为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景色优美。

傍 花 随 柳

拼音:huì fēng hé chàng

出处:宋程灏《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释义:用来形容春游的快乐。

柳 绿 花 红

拼音:liǔ lǜ huā hóng

出处:五代蜀 魏承班《生查子》词:“花红柳绿间晴空。”

释义: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也形容颜色鲜艳纷繁。亦作“花红柳绿”。

另还有成语“柳绿桃红”,唐王维《田园》诗:“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桃花嫣红,柳枝碧绿,形容花木繁盛、色彩鲜艳的春景。

鸟 语 花 香

拼音:niǎo yǔ huā xiāng

出处:宋吕本中《庵居》诗:“鸟语花香变夕阴,稍闲复恐病相寻。”

释义:花儿散发着清香,鸟儿在欢唱,形容动人的春天景象。

春 意 阑 珊

拼音:chūn yì lán shān

出处:南唐后主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释义:春天的景象衰败凋残,形容春天就要过去了。

桃 花 流 水

拼音:táo huā liú shuǐ

出处:唐李白《山中问答》诗:“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释义:形容春日美景,也比喻男女爱情。亦作“流水桃花”。

绿 暗 红 稀

拼音:lǜ àn hóng xī

出处: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三折:“如今春光将尽,绿暗红稀,将近四月也。”

释义:形容暮春时绿荫幽暗、红花凋谢的景象。

1.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

2.在世界的文字之林中,中国的汉字确乎是异乎寻常的。它的创造契机显示出中国人与世不同的文明传统和感知世界的方式。但它是强有力的、自成系统的,它用一个个方块字培育了五千年古老的文化,维系了一个统一的大国的存在,不管这块东方的土地上有多少种不同的语言,讲着多少互相听不懂的方言,但这汉字的魅力却成了交响乐队的总指挥!

3.中国的汉字是高强度悟性的结晶,必能训练出人的悟性。

4.只有中国的汉字、几万个不同的字形、几十万、几百万种奇妙的组合,足以产生遣使文字的快乐,甚至能在语义以外,寻求那种文字对人类思维和感官的想象力!

5.看着这些单个的有色彩、有声音、有气味的词,怎能不诱发你调动这些语言的情绪呵!西方现在有少数诗人在追求“玩文字”,但他们怎么能从26个字母的组合中去找到“玩文字”的魅力呢!

6.在人类古老的长河中,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拥有这么丰富的书法瑰宝?

7.它们自身就有一种智慧的力量,一个想象的天地,任你尽情飞翔与驰骋。

8.这是一些多么可爱的小精灵呵!而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更能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滑如脂。

9.这些有影无形的图画,这些横竖勾勒的奇妙组合,同人的气质多么相近。它们在瞬间走进想象,然后又从想象流出,只在记忆中留下无穷的回味。

10.面对着科学的飞跃,人们在慨叹中国技术的落后,想在困惑中寻求摆脱这种象形文字带来的同世界的阻隔,因而发出了实行汉字拼音化的震撼灵魂的呐喊。是的,这种呼唤曾经搅动得热血沸腾,但却有点唐·吉诃德攻打风车的憨态。

11.中国的汉字以其瑰丽雄健的生命力证明了自己的存在价值。是电脑接受了汉字,而不是电脑改变了汉字。在科学攀向高峰所出现的复杂思维状态中,倒是那种拼音字需要不断地再造,以至到了不堪忍受的繁琐程度,惟中国的汉字却反而焕发出青春,轻而易举的用原有的词汇构成了新的概念和术语。

12.汉字生动地像跳跃的水,沁人心脾,而又灵动婉转。在指尖,在墨迹中欢腾酝酿。

13.汉字字形藏理,字音通意,正如中国人的`文化特质,阴阳互补,和谐统一。

14.汉字构造精巧,行美旨远,正如中国人的性格特征,含蓄谦逊,包容豁达。

15.汉字横平竖直,方方正正,正如中国人的做人秉性,顶天立地,堂堂正正。

16.我的使用汉字的同胞们、朋友们,请去发展它、丰富它吧!历史和文明正向我们投来新的目光!

17.啊!像徜徉在夏天夜晚的星空下,为那壮丽的景色而迷醉,我真的是无限钟情我赖以思维和交往的中国汉字,并震惊于它的再生活力和奇特魅力。我想,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这种文字将越来越被世人所珍惜和喜爱。

18.俄-国的罗蒙诺索夫不是用诗的语言赞美过俄罗斯语言吗?但我不是传统的盲目的维护者,我只崇尚人类文明的创造。在我粗通一些西方文学后,我是越来越惊叹中国汉字的无与伦比的创造了。

19.真的,中国的方块字能消化各种外来的新创造,因为它拥有一个单字的海洋。在人们熟悉这种文字后,可寻求的新的组合和创造的天地是那样的宽广而简便。

20.真的,它们可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你看吧,每个字都有不同的风韵。